美人记(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514

  阿冽呷口茶,道,“要不说是新鲜事呢。你说,孩子养成那样,要是咱家的,我早拉出来一棒子一个敲死了。”明摆着就是傻X冤大头啊!
  夫妻二人就着帝都八卦,讨论了下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何子衿这里也与阿念说了娘家打算过了中秋节就搬走了的事,这事,夫妻俩早就知晓了,阿念就没说别的,就是叮嘱一句,“姐姐看看祖母、岳父岳母那里可需得添置东西,只管给长辈们添置上。”
  “我晓得。”
  于是,搬家的事,就这样定了。
  倒是孩子们,很舍不得阿曦姐姐(姑姑)。
  阿曦也舍不得他们哪,与朝云祖父去西山出游时还说起这事儿呢,阿曦道,“要是一辈子不分开才好呢。”
  朝云祖父笑,“纵有分离,情义未改,亦是一样的。”
  阿曦点点头,正要说什么,马车突然停了。阿曦还奇怪呢,问朝云祖父,“祖父你不是说坐车在一个时辰么,咱们这刚出城,就到了?”掀开车帘往外看,才晓得,并不是到西山泉了,是前面也有一行威仪赫赫的车队。这出了城,往西山的路呢,不算宽,但也不窄。有钱人家都喜欢把马车做得宽敞些,坐着舒坦。前面行来的,一看也不是寻常人家的车队。
  对方要回城,他们要上山。
  这就出现问题了,两家都是宽敞型马车,路不大宽敞,就需要一家略停一停,让一让。
  这本是小事,但在官场上,这是有规矩的。
  一般都是官小的给官大的让,爵低的给爵显的让。
  阿曦倒是不介意给人让,她家一直就是中低品官员之家,出门短不了给人让路的。何况家里一向低调,阿曦也不是爱争长短的性子。
  但,朝云祖父可不是这样的脾气。
  很显然,对方也不是这样的脾气。
  好在,他们遇上的不是不懂规矩的莽人,对方谴管事过来说话,自报家门,曹家。
  哪怕阿曦这刚来帝都府的也晓得,这必定是曹太后娘家人出行。
  阿曦看向朝云祖父,朝云祖父眼皮都未动一下,仍是一幅神仙样。阿曦就听闻道叔在外说了句,“方家。”
  不过,显然,对面的人也不晓得这帝都城哪家姓方的摆这样天大的谱儿,因为曹家管事问了句,“不知是哪位方大人?”
  闻道叔冷笑,“你既不知,就说明你还不配知!”
  阿曦乍舌,想着闻道叔可真横啊!真不愧是太后她舅朝云祖父的大管家!
  但,曹家管事不晓得方家是哪家,很明显,他家主子是晓得的。
  因为,很快,外头就有个清郎的声音响起,“晚辈曹斌见过长辈。”
  阿曦盘算着,曹家虽是曹太后的娘家,不过,哪怕是曹太后她亲爹比起朝云祖父还差着一辈呢。这位曹家人自称晚辈,却也并不过分。
  朝云祖父却是眉毛都未动一根,只是屈指叩了车壁两下,发出“咚咚”两声,马车便继续向前行进了。至于车外的那位曹家人,朝云祖父始终理都未理。
  阿曦的记忆里,朝云祖父一直是温和的慈爱的,偶尔有些慵懒又促狭的长辈,这样冷漠、疏离、高贵、睥睨的模样,阿曦还是头一遭见。
第472章
帝都风云之二十四
  朝云祖父突然冷艳高贵了一把,阿曦原以为朝云祖父不大高兴呢,结果,朝云祖父完全不受影响,还教导阿曦,“遇人不能太和气,该有架子时就得有架子,不然,人人当你好欺了。”
  阿曦点头受教。
  待到得朝云祖父的别院,阿曦扶祖父下车,见虽已入秋,别院仍是草木扶疏,景致极佳。不过,阿曦道,“我听我哥和双胞胎说,是一处山脚下的泉眼哪。”
  朝云祖父道,“他们晓得什么,他们去的都是人人都去得的地方,那处泉也不错,但说煮茶,还是这里的水更好。”
  阿曦随朝云祖父穿花圃过回廊,此处园林景致之美,依阿曦看,连朝云祖父现居的宅子都比不得的。阿曦也不急着煮茶吃了,她道,“这园子可真好看。”
  朝云祖父笑,“现在景致尚不是最好,外面梅林,待入冬梅花盛开,那景致,阖帝都都有名的。花园里还有一株梅树,是当年大凤朝武皇帝所植。这里的宫室,乃前朝明月公主所建,宫外两株梅树,一株为明月公主手植,一株为前朝末年名臣薛东篱所种。如今尚不到花开的时候,待得梅花开时,再来赏梅不迟。”
  阿曦瞪大眼睛,“唉呀,祖父,难不成,这就是传说中的梅林行宫啊!”这行宫,她虽没来过,但在朝云祖父的藏书里看到过记载,行宫里最有名的三株梅树,就是刚刚朝云祖父说的那三株了。
  “这行宫还真没个具体名字,因在西山,以前都叫西山行宫。我母亲以前每年冬天都要过来小住,因常举行赏梅宴,也有人叫梅宫。太皇太后年少时住过几年,太皇太后喜欢宽阔恢宏的屋舍,园子未曾大动,不过,有些屋舍,在修缮时是按太皇太后的意思来的。”朝云祖父指给阿曦看,“前朝以繁复华丽为美,我母亲当年其实并不喜这种修饰,不过,那会儿开国未久,朝廷也不富裕。就一直住着,未曾大修。”
  阿曦道,“屋舍园林,最美不过汉唐。我娘说,前朝思想保守,故而,不论诗词,还是建筑,都是往细处做文章,虽够精细,却失于格局。”
  朝云祖父颌首,“这话也有几分道理。”带着阿曦到了一处山石堆叠之处,有细小泉水自山而落,积出一个小小清潭,潭中清可见底,几尾鲫鲤在潭底悠然自得的摆尾游曳。
  阿曦赞道,“这鱼可真肥。”
  朝云祖父笑,“那一会儿捞两尾来烧菜。”
  阿曦再无意见的。
  当天,喝过香茶吃过肥鱼游过花园,阿曦与朝云祖父兴致极高,索性在行宫里小住两日。
  待回家时,阿曦与她娘说起在行宫的事,阿曦道,“娘,我可是开了大眼界长了大见识,简直美极了。我一直以为行宫都是很威风的地方,不是那回事儿,修的特别漂亮。娘,你去过没,可好看了。”
  何子衿还真去过,不过,那次去是陪阿念见凌霄,不是啥好事,何子衿就没说,听着闺女叽叽喳喳的跟她形容行宫的风景。
  何子衿问,“你祖父心情还好吧?”有些担心朝云师傅触景伤情。
  “挺好的。我跟祖父还约了冬天去赏梅花呢。”
  “那就好。”
  阿曦问,“娘,你知道曹斌是谁吗?”
  何子衿道,“姓曹,是曹太后娘家人吧。”
  “这个我猜到了,我跟祖父出门,就遇着这个人了,他给我们让路了,还上赶着跟祖父攀亲,不过,祖父没理他。”阿曦道。
  何子衿道,“师傅又不认识曹家人,他也不爱交际,自然不会多理这些俗人俗事。”
  阿曦初来帝都,觉着帝都实在是个大地方,而且,人情世故比北昌府复杂许多。不过,她娘也开始带着她在帝都走动,露露面什么的了。
  阿曦生得貌美,况她亲事早定,而且,定得很不错,性子也是个大方性子,再加上,何子衿带她走动的多是亲戚家,如沈玄的岳家宋家,还有阿晔的岳家苏家,还有就是余、杜两家,说来都是姻亲。再远一些的,譬如唐家。
  反正长辈们看阿曦都不错,阿曦跟她娘出门的时候,也遇到过有些闺秀暗地里打量她,阿曦自己没什么,她甚至知道这些女孩子为什么打量她,多是因阿珍哥那玉树名声。
  阿曦自身相貌条件摆这儿,再者,她自信的很,才不怕人看呢。而且,阿曦现在很有心眼儿,她就是外出做客,从来都是带足了丫环,而且,断不走什么桥边水边的,以免发生事故。更鲜少与人嬉笑玩耍,她是初来帝都,并不认识几个朋友,阿曦牢牢记住朝云祖父说的话,人不能太没架子,反叫人小瞧。
  于是,阿曦的社交就是从车马丫环的排场开始的。
  因她并不爱玩笑,那些人顶多就是偷偷打量她几眼,并不敢与她轻言说笑。如此,阿曦倒是得了个端庄气派的名声。
  如姻亲苏家的姑娘,还会时常下帖子请阿曦过去说话,与在北昌府一样,女孩子也有女孩子的圈子。阿曦受别人的请,也会在家摆个茶点会请别人过来玩儿。
  如此,阿曦在帝都的交际就这样不急不徐的展开了。
  看闺女来了帝都也没有水土不服,何子衿就放心了。
  这人吧,心情不一样,气色也不一样。
  要不,怎么有那句老话叫,相由心生呢。
  何子衿便是如此了,她这进宫给大公主郡主授课都是眼带喜色,大公主与嘉纯郡主年纪小不一定看得出来,却是瞒不过太皇太后的眼睛。因何子衿也兼职陪太皇太后说话解闷的差使,时间久了,太皇太后本就是个随和人,虽然太皇太后的气质不大随和,但,太皇太后在家常事务上绝对平易近来。太皇太后还打趣一句,道,“看你面带喜色,莫不是有什么喜事?”
  何子衿摸摸自己脸,笑,“我家里,要说大喜事没有,小喜事倒是有一件,我爹调回帝都任职,祖母、父母都回来了,我家阿曦也回来了。”
  太皇太后对江家的情况显然有所了解,颌首道,“啊,你那长女。”
  “是。”何子衿说到闺女就是满面掩都掩不去的骄傲,“那孩子,自出生就没离开过我。我们来帝都前,因我娘家兄弟们也都在帝都,长辈那里没个孩子未免寂寞,这孩子就留下来陪伴长辈了。孩子懂事,我做母亲的自然高兴,但也着实牵挂。我这辈子,头一次与孩子分开这么久。”
  “做父母的,多是会牵挂孩子的。”太皇太后道,“你家长女,很懂事。”
  何子衿原不是个轻浮人,倘是太皇太后赞她,她一向矜持的紧,很知低调。可太皇太后一赞她闺女,哪怕心里知道这兴许就是一句客套话,但身为人母,何子衿就是忍不住当真了。她笑眯眯地,“娘娘谬赞了,她就是个实心肠的孩子,不敢与那些有贤名的闺秀比,却也还成。”
  听何子衿这话,太皇太后都不由莞尔。
  这做父母的,要是说起自家孩子来,那绝对是滔滔不绝,无所节制。如何子衿这自小仙儿做到大仙儿的也不能免俗。太皇太后喜欢与何子衿说话,无非是何子衿不大拘谨,说些家长里短的,太皇太后日里万机,只当听个有趣,休息一下。何子衿呢,叫她说国之大事,她活两辈了,也没能在国之大事上活个明白,她也就会说家长里短。以往还克制些,这回太皇太后与她说起自家孩子,唉哟,何子衿那简直说起来没个完了。打龙凤胎小时候的事就絮叨起来了,“阿曦打小儿就实诚,别人家孩子如何娇贵,我们阿曦三岁之前都没生过病。小时候性子就好,晚上醒了,哼唧两声,喂一次奶就继续睡,从来不夜里闹人。阿晔就不行,打小儿就挑,尤其吃东西,跟猫儿似的。明明出生早,小时候个子都长不过阿曦。阿曦学站了,他还坐着呢。阿曦学迈步了,他就在一边儿捣乱,拽妹妹的腿,绊妹妹个跟头什么的,都是坏主意。自己瘦,就笑话阿曦胖,其实,阿曦一点儿不胖,小时候孩子家不都圆圆润润的,就他挑吃挑喝,小细脖子顶个大脑袋,每次变天换季,我就心里念佛,只怕阿晔着凉生病。不过,阿晔就是瞧着瘦,身子挺结实,自小生病极少。而且,小时候那些欺负妹妹的坏主意,长大些,就很有些做哥哥的样儿了。以前阿晔比阿曦矮,阿晔笑话阿曦胖时,阿曦就会笑话她哥小矮个儿。阿晔为些很是憋气,自己想出个主意与我商量,叫我给他做鞋子时鞋底加厚半寸,这样他就同妹妹一样高了。”
  太皇太后笑,“真是古灵精怪。”
  “可不是么。孩子小时候,那主意真是一会儿一个,有时总叫人哭笑不得。”
  “你家里也有丫环使女,如何还会做针线?”
  何子衿笑,“大部分是丫环做,我就是闲了,给孩子们做个一件半件的。我活计一般,我们阿曦好针线,她比我有耐心,做活细致。”
  “那孩子,念书可好?”
  “做学问自是不成,她爱读些游记史书之类,觉着有趣。经书就少些,太过深奥,她这个年纪,还读不大懂。”何子衿笑,“念书也并不是为了让她做学问家,只是想,念书明理,且能开阔眼界。再者,做学问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倘她有心于学,只要坚持研习,就是做学问了。她这个年纪,离做学问还远。倒是喜欢孝敬长辈,或者是带着弟弟们玩耍,或是与我分担些家事。”
  江家来帝都时日尚短,何子衿得太皇太后眼缘的时日更是不长。太皇太后很了解何恭人,知道这是个谨慎人,平日里说话虽不拘谨,但,何恭人往往十分注意说话的内容,哪里有这般问一答十的时候。
  何恭人眉眼带笑,太皇太后都受了些感染,含笑道,“说来,你家长女的亲事,还是先帝赐的亲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