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514

  陆老翰林这一二年眼神越发差了,也没看清是俊哥儿。
  倒是那小厮认得俊哥儿,附在耳边提醒了陆老翰林一句,陆老翰林看向俊哥儿。俊哥儿躬身一礼,道,“陆先生,早。”
  “阿浩啊,你早,这么早就往你姐姐家来了。”陆老翰林听觉似也有退化,听人说话时不自觉的会将耳朵微微侧倾。
  俊哥儿见陆老翰林老迈成这样,哪里还有报仇的心,就像母亲姐姐说的那般,陆家因此事很不好过。俊哥儿略说了一两句,就辞了陆老翰林,往姐姐家去了。
  到了姐姐家,俊哥儿才把书包里的两块砖头扔了出来,心下暗叹一声,这是做什么啊。
  俊哥儿私下与姐姐说起此事,颇是感慨,“陆家两个小娘们儿丢人现眼,连累陆老先生这般自苦。”先时的那般怒火,在见到陆老翰林时,也便都发不出来了。
  “你没做父母,不晓得做父母的心。如果是我,我也会怀疑自己,为什么没把儿女教好,到底是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尽心尽力的教养孩子,孩子还会如此的辱没门楣。”何子衿道,“陆老翰林极重脸面,心下只有更为煎熬的。”
  俊哥儿一叹,不再说什么。
  俊哥儿很快收拾好行礼,辞了亲人师长们,就往帝得去了。
  没俩月,陆家卖掉了这处祖宅,往乡下过日子去了。听说两位陆姑娘都嫁往他处,自此,陆家的消息就渐渐淡了,再未听闻。
  作者有话要说:PS:前章把小瑞哥的姓氏写错了,哈哈,应该是沈青沈紫
第426章
北昌行之一一四
  俊哥儿不过五六日就收拾妥当行礼,往帝都府而去,阿念还笑了一回,“这追媳妇可真是积极。”
  何子衿笑,“这事儿再不积极,还有什么事积极。别看俊哥儿嘴硬,他心急着呢,要不,能这么急匆匆的的往帝都跑。亏他先前沉得住气,没露半点儿口风。”
  阿念笑,“露不露口风,我看俊哥儿这事八九不离十。”要不是有些谱儿,阿冽不能特特打发人送信过来。
  “顺不顺利的,祖母定又要烧香了。”何子衿掰了个杏子,分给阿念一半,咬一口,满嘴甜香,何子衿道,“我给她老人家算着呢,她老人家花在这香火银子上的钱,今年都有十两了。”
  “今年是有事儿,兴哥儿这不是考秀才么。明年更得花得多。今年还只是祖母烧香,明年三姐姐、阿琪姐都得跟着一道烧。”毕竟,兴哥儿秀才试顺利,已决定明年继续下场举人试。而明年,大宝二郎都要下场秀才试。
  何子衿道,“其实,大宝年纪比兴哥儿还要大一些,你不说大宝文章也不错么,我以为大宝儿今年就得下场呢。”
  “大宝这孩子心气儿足,自阿冽起,虽则科举顺利,但无人一得案首,俊哥儿是最好的,得的是第二名,大宝文章火侯差不离了,他把秀才试放到明年,就是奔着案首去的。”阿念对于几个孩子的功课都心下有数,当然,对孩子们性情也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今年考不一样?难不成还怕压兴哥儿一头叫兴哥儿脸上不好看哪,兴哥儿不是那样的人。”
  “兴哥儿倒是没什么,只是怕外头小人多嘴。”阿念道,“再者,阿冽他们得不到案首,其实也有岳父为官的原因。一般而论,科场上的规矩,若差距不大,案首都是给寒门子弟。”
  “还有这样的说法?”
  阿念点点头,何子衿立刻联想到自家,“那以后咱们阿晔科考,也拿不到案首了?”
  “这也得两份考卷水准差不离,方先取寒门子弟。倘明摆着一份极出众,一份稍逊色,主考官也不会这般泥古不化的。”俩人说一回科考,何子衿就问起阿念的三十寿辰来,阿念本不想过,何子衿劝他道,“升迁酒就没摆,这整寿宴的酒再不摆,得叫人寻思你这按察使是不是有问题了?”
  阿念一笑,“成,就按前年姐姐生辰酒的样子,摆两日就可,莫大作排场。”
  何子衿一笑应了。
  阿念的官儿做的顺风顺水,他的生辰酒,李巡抚苏参政等人都过来了。远在北靖关的何涵姚节也特意命人送了寿礼来,再者就是沙河县的庄典史邵举人,因差使不忙,都亲自来了。
  庄太太还带着家里长孙一道过来的,庄小郎小小年纪,已会背些蒙学书籍,奶声奶气的模样,极是可爱。何子衿命人拿个金锁给他,庄太太千恩万谢的收了。她现在也是富家太太作派,家里自不会少了金银,但这是按察使太太给的金锁,如何一样。庄太太倍觉体面,庄小郎年纪比双胞胎略小一些,何子衿让双胞胎带他去玩儿了。
  庄太太对这个长孙十分自豪,悄与何子衿道,“我那儿媳原是秀才家出身,我这孙子,一下生就会念书。我琢磨着,我这孙子定是遗传了我那秀才亲家的文气儿,”
  何子衿笑道,“那可好,不正合你的心意么。”
  庄太太眉眼弯弯,十分自豪。
  段太太也亲自过来贺了一回,不过,因此次是江按察使的生辰,段太太并未如何子衿生辰那般呆足一日,只是露个脸,就又去张罗生意了。
  几家子亲戚都过来了,何老娘深觉风光,孙女婿做高官,她老人家也是受到奉承无数啊!想想就暗爽不已。就是人人都喊她老安人是咋回事啊,她宜人的诰命只是还没下来而已啊!
  不过,趁着江按察使的三十生辰,何老娘着实荣光了一把。
  阿念何子衿都是抓紧时机锻炼孩子们,除了双胞胎、三宝、三郎年纪尚小,重阳大宝二宝二郎都拎出来跟着外头帮忙,也见见人。就是俊哥儿这先往帝都去的,也提前准备了给姐夫的寿礼。阿曦则是跟着她娘在内宅张罗,每逢此时,三姑娘何琪就会念叨一回,“咱们家,就是女孩子太少。”
  好在,女孩子虽少,重阳这早早把媳妇娶进门的,就有媳妇能过来帮着一道张罗。宫媛早便认了何子衿做干娘,张罗起来更是名正言顺,她本就伶俐能干,尤其这样的日子,真是一个顶俩。何琪私下同三姑娘赞了好几回,三姑娘颇觉脸上有光。
  总之,先时何子衿尚是知府太太时,生辰便够热闹了,何况阿念现在升了按察使,热闹上还得添个更字,用双胞胎的话说,“招待小朋友,都累得腰疼。”也不晓得招待小朋友与他们的腰有什么关系,再者,小屁孩儿一个,你们有腰么!
  有没有腰,父亲生辰宴结束,双胞胎都要他们娘帮他们按摩一下,何子衿一人一个屁股掌,俩人就乐颠颠的跑起来玩儿了。
  待过了阿念的生辰,这一年,何子衿的肚子依然没动静,何老娘还与儿媳说呢,“看来丫头像你,就是三子一女的命。”
  沈氏笑道,“三子一女已是兴旺了。这北昌府,谁不说咱们子衿有福,还有龙凤胎、双胞胎,谁见谁喜欢。”说着,沈氏想到一事,笑道,“前儿郑太太还悄悄同我打听阿晔的亲事呢。”
  “阿晔这才十二,也忒早了。”何老娘突然警醒,“难不成郑太太是想把她家孙女说给阿晔?”
  “不可能。”沈氏笑道,“先不说郑家的门第,就是郑太太那脾性,也不有做亲。我看,她就是随口一问罢了。说来,阿念就生得好,我倒觉着,阿晔比阿念少时更俊。”
  “可不是么。阿晔这孩子会长,专挑爹娘好看的地方长呢。”何老娘对于重外孙的相貌啊才学啊,很是有些小骄傲,何老娘道,“你说阿冽也没个闺女,咱丫头这也没动静,要不,姑舅做亲,多好?”
  怪道婆婆念叨起闺女的肚皮来,原来是这个缘故。沈氏笑着附和婆婆,“谁说不是呢。”婆媳俩话些家常,沈氏不禁想起远在帝都的次子,“不晓得俊哥怎么样了?”
  何老娘如今很有自信,道,“不必说,咱俊哥儿那相貌那身量那气派,只要有眼光的,没不喜欢他的。”她老人家身体力行的实践了一句话,孩子是自家的好。
  相对于婆婆,沈氏则没这么乐观,人杜家可是大理寺卿的门第。何老娘瞧出媳妇的担忧来,与媳妇道,“我早打听了,大理寺卿是三品官儿,咱阿念也是从四品了,再升两级,就是三品。”因孙女婿是从四品高官,故而,何老娘眼界见长,她老人家竟不觉着三品官是高不可攀的门第了。
  “这外地官儿与帝都的官儿不一样呢。”沈氏道,“外地三品官儿,到了帝都,怕是连个从三品都捞不上呢。”
  “咦?这是怎么说的,不一样都是官儿么!”何老娘就不明白了。
  沈氏道,“我也是听阿冽他爹说的,帝都的官儿金贵哪。”
  这么一说,何老娘也不放心起来,不过,何老娘有主意,“赶明儿咱们去庙里给俊哥儿再烧烧香,加把劲儿。实在不行,我出十两银子,让咱丫头帮着卜一卜。”为啥何老娘总是倾向于先烧香后占卜啊,实在是,何子衿这卦颇贵,要十两银子一卦哩。
  十两银子!
  她老人家如何舍得哟!
  故此,非得极要紧的事,何老娘方会拿银子请何子衿帮着卜一卜。
  好在,这回何老娘还未破财,俊哥儿就托人将信送了回来。沈氏看后大喜,信中说杜家已是允了亲事,阿冽余幸帮着准备定亲礼了。
  沈氏将这事一说,一家子尽皆欢喜。
  兴哥儿道,“我去跟姐姐说一声!”
  沈氏笑,“你先说一声,今儿晚了,明儿叫你姐家来说话。”
  兴哥儿应了,骑马往姐姐家走了一趟。何子衿当天傍晚就拖家带口的回了娘家,细问俊哥儿这亲事。当天,一家子就在娘家吃的晚饭。沈氏笑道,“也是你爹多了个心眼儿,提前写了封求娶的信,叮嘱了俊哥儿,要是人杜家愿意,就将这信拿出来,请你舅舅与阿念一道送去,以示郑重。要是人家不愿,就莫要再提。”说着,沈氏眼角眉梢皆尽喜色,笑着把俊哥儿和杜寺卿的信递给闺女女婿,道,“看来,俊哥儿还成。”
  “自是成的。”何子衿也为弟弟高兴,一日十行的看过信,笑道,“先时阿念就说,俊哥儿这么着急往帝都去,这事儿啊,八九不离十。”
  沈氏道,“他这亲事定了,再把兴哥儿的媳妇相看好了,我这辈子的心也就放下了。”
  “哪里能放下,操心完儿子,还有孙子呢。”何子衿打趣她娘一句,问起俊哥儿定亲的事来,沈氏道,“这么大老远的,咱们也过不去,好在你外祖父和舅舅在帝都,你祖母说了,托人捎三千银子过去,就按这个数目,让你舅舅帮着给俊哥儿置办聘礼。眼下还不急,杜家姑娘年纪小,俊哥儿也要准备后年春闱,待春闱后成亲不迟,先过六礼。”
  何子衿道,“娘你什么时候捎东西,与我说一声,我也有东西给俊哥儿。”
  沈氏一口应下。
  俊哥儿这门亲事,皆大欢喜。
  主要是,杜大人官声极好,阖帝都都有名的。沈素还特意在信中说了此事,何恭毕竟也是正统翰林出身,虽是寒门起家,相较于余家那样的官宦世族,何恭心下还是更喜欢杜大人这样的寒门清流,官声清正的人家。
  对于俊哥儿的亲事,何琪深有感触,私下与丈夫道,“俊哥儿这亲事就叫人明白,只要把孩子教得好,不怕没好亲事。”
  好吧,媳妇坚持给儿子寻书香门第,闹得江仁现在都不敢提长子的亲事了。
  其实,原本江太太江老爷江老太太江太爷都有些急大宝的亲事,但,何琪就是这样了不起,她非但说服了丈夫,她连公婆、太婆太公都一并给说服了。何琪说了,起码等大宝中了秀才,再议亲事。
  据三姑娘说,何琪这一向节俭的性子,为着大宝的秀才试,非但去庙里文殊菩萨那儿虔心烧香,还捐了五十两香油钱。好吧,三姑娘总说何琪,她自己往庙里捐银子亦是大手笔。以至于现在那些庙里庵里的和尚姑子见着她们师姐妹就跟见着财神爷似的,亲热的了不得。兴许是心诚所至,第二年秀才试,大宝不负所望,拿下案首。就是二郎,也弄了个廪生尾巴,三姑娘深觉有面子。无他,二郎秀才试虽不及大宝,但二郎胜在年纪小啊。
  这喜事,也是扎堆儿的,大宝中案首二郎考廪生的喜事未过,宫媛就诊出了身孕来,重阳乐的,马都顾不得骑,先跑外祖何家报喜,又跑姨妈家,最后到了阿仁舅舅家,腿都跑酸了。江仁都说,“甭看大宝二郎这考了秀才,在这开枝散叶上,都不如重阳。”
  重阳笑,“我做大哥的嘛。”
  媳妇有了身孕,重阳还神秘兮兮的私下找子衿姨妈,想叫姨妈帮他算算,媳妇肚子里是丫头还是小子。何子衿道,“看不出你小小年纪,还重男轻女来着?”
  “冤枉冤枉,我哪里重男轻女。”重阳死活不认,他道,“我就是想第一个生儿子罢了。”
  这还不是重男轻女!
  何子衿才不理他,三姑娘倒是盼着媳妇生个小孙女,三姑娘道,“我这辈子没见过闺女的面儿,就指望着阿媛给我生个伶伶俐俐的小孙女了。”
  宫媛把重阳看透了,抿嘴笑道,“相公可是盼儿子盼的紧,取名儿就取了一整张纸,都是男孩子的名字。”三姑娘笑,“不必理他,儿女都是天意,咱家缺闺女。”
  宫太太倒是很理解女婿,同自家闺女道,“先生个儿子,你这心里也安稳,女婿也有了后。”
  宫媛气道,“又不是只生一个,头一胎,闺女儿子有什么差别啊!”总是儿子儿子的,她有压力的好不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