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514

  “你觉着一眨眼,哪里知道我带他们多不容易,教他们说话,一个个笨的不行,走路更是跌个没完,这才走结实。”阿曦嘴里说着嫌弃,心里可是美滋滋的,觉着自己很会带弟弟,看她把弟弟们带的多好啊,阿曦与珍舅舅道,“祖父都说双胞胎聪明哩。”
  纪珍暗想,这不过大半年不见,曦妹妹咋就学会了这不实诚的脾气哩,亏得他听了后半截,不然还得以为曦妹妹多嫌弃双胞胎呢。既然曦妹妹喜欢双胞胎,他也少不得多喜欢双胞胎一些啦,于是,纪珍很言不由衷道,“这是,虽有祖父教导之功,也是曦妹妹你督导有利啊。”
  阿曦给纪珍这般一捧,愈发要美上天去,道,“上月女学考试,我射箭还得了第一哩。”
  “厉害厉害,曦妹妹眼瞅就要超过我了。”纪珍看她臭美得意的小模样,怎么都觉好笑。
  阿曦道,“明早咱们比一比。”
  “好啊。”
  纪珍一来,阿晔、重阳、大宝、连带二郎二宝几个都很高兴,尤其兴哥儿,重阳几个还没来的时候,他与纪珍年纪最是差不离,算是一道长大的,知道纪珍来了,晚上孩子们就都过来了。何子衿也高兴,单给他们设了一席,孩子们热热闹闹的在一处吃饭,阿念还破例令人上了两壶黄酒,每人皆饮了几盏,待得天晚,就在江家歇的。
  待得晚上,都到阿珍那里听阿珍说北靖关战事,男孩子们,没有不爱听这个的。阿曦也凑过去一道听,连带双胞胎这啥都不懂的,都跟着凑了半宿热闹。
  要说最为扼腕的就是俊哥儿了,他自诩大人,不与小孩子凑一处,所以就没过来,却是未料到阿珍说起北靖关战事。俊哥儿悔的哟,第二天早早到了,拉着阿珍打听北靖关战事,直听得热血澎湃、浑身颤抖,恨不能拔剑杀敌,方得痛快!
  孩子们的事暂且不提,倒是何家来了一行意料之外的客人,姚家管事客客气气的到访,打听他家大爷所在。
  何子衿听闻此事就觉着:这亏得姚节命大啊,这要是命短的,估计等不到老家来人啊!
第394章
北昌行之八十二
  何家见到姚家来人真的挺吃惊,是的,吃惊。
  倒不是对于姚家来北昌府寻姚节的事吃惊,主要是,对于,姚节都来北昌府三四年了,姚家才着人过来。这,这姚节可不是姚家庶子啊,他是他爹嫡亲的儿子,还是嫡长子。用个不恰当的话说,这要是在朝廷,嫡长子出走,就相当于太子失踪,而且,是有方位的失踪,结果,硬没人来找,连个作态来来的人都没有,这事儿……就叫人一言难尽了。
  好在,姚节不是太子,他爹也不是皇帝,他爹只是个小小的兵部主事,官职不高,却是正经肥差。但,这也是亲爹啊!
  反正,何家将心比心,是办不出这等事来的。
  所以,姚家人在何家也没受到什么特别的款待。
  来的是姚节的二叔,当然,管事奴仆的没少带。姚二叔是携重礼而来的,这事儿,叫谁家来也不好空着手的,孩子离家出走好几年,多得人家照应,怎么感谢都不为过。但,虽姚家这礼物颇为丰厚,便是向来有些贪财的何老娘也对姚家意见不小,还问姚二叔,“二老爷如何来了?”
  姚二叔一身狐皮大氅,三十几岁的年纪,眉目间带着几分硬挺俊朗,自相貌而言,姚节与这位姚二叔还真有几分相像。姚二叔道,“家里长兄思念阿节,尤其我那老母,年事已高,日日想着盼着,竟思念成疾。长兄朝中有差使,实在离不得,遂着我过来,给阿节送些东西,也看他现下可好。”
  “行啦,要是不好,你们也不会来不是?说这些花头话做甚!”何老娘一句话说的姚二叔脸上很是不自在,何老娘道,“我也不怕你们不爱听,就实说了。阿节出来这好几年,他们不是不知道他在这儿,如何就不闻不问?娘虽是后的,爹可是亲的,你那大哥,啥人哪。这可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了!”
  姚二叔大惊,顾不得何老娘的刻薄,连声问,“老太太说什么,阿节来北昌府前给家里留了书?”
  “可不是?他这般大了,就是与家里赌气离家,也没有不留书信的道理。”何老娘怀疑的小眼神儿瞟着一幅震惊模样的姚二叔道,“你不会说没见着留书吧?”怎么事情不似她老人家所想那般哪!
  姚二叔闻留书之事本就震惊非常,再遭遇何老娘不信任的小眼神儿,真真是气苦的紧,道,“看老太太说的,倘家里知晓留书之事,定一早打发人来寻阿节回家去了。阿节虽是继母,可我大哥一向疼惜于他,就是我娘这些年,因着他无音无信,病了好几场,平日里都不能提阿节,只要一提起,老人家都要落几场泪的。要是当初他留下书信,何至于此。”
  何老娘看姚二叔的模样不似做假,道,“这可奇了,有没有留书,阿节不至于跟我们说谎话吧。”
  沈氏也说,“当初阿节随我们家阿冽来北昌府,我就是担心他是赌一时之气偷偷跑出来叫你家着急,还细问过他,他分明与我说将书信放在他父亲书房了。倘非如此,我也是为人父母的,早打发人给你家送信了。”
  姚二叔受他哥请托过来帮着寻儿子,对侄子的事自然也做过打听,知道侄子与何家长子交好,见何家婆媳都不似不讲理之人,而且,人家也不至于为这种事说谎来着。他能行远路过来看侄子,就是个稳妥可靠之人,姚二叔正色道,“此事我大哥全然不知!”又起身,“谢过老太太、太太相告,待我见了阿节定会细问于他。”
  沈氏道,“你们倘不知阿节留书,如何寻到我家的?”何家就是何冽同姚节有交情,何家与姚家一向无甚关联,故而,沈氏有话也就直说了。
  姚二叔叹道,“倘不是北靖关纪大将军的军报,阿节亦在有战功之列,我大哥还以为在朝听错了呢。后来去吏部打听才晓得就是阿节,这孩子,就在北靖关,我大哥知此事又是生气又是伤感,家里寻他三四年没个音讯,哪里料得他就跑北靖关来了。我大哥原想亲自过来,偏他衙门事忙,脱不开身,我就说,干脆我过来吧。当初阿节离家出走,我帮着大哥一道寻过他许久,知道离家前几天招待过朋友,后来问询小厮,知道是您家公子。我家在北靖关一向没什么关系的,他偏生在这里,我就想着,先来您府里打听一二。来之前,我去了沈翰林家中,方知晓您家住址。”
  沈氏感慨,“这可真是阴差阳错。”
  姚二叔起身正色谢过,道,“阿节这些年,蒙贵府照顾了。”幸而来前多给何家备了礼,不然,就太失礼了。
  “二老爷何需多礼,阿节与我家阿冽一向要好,阿节这孩子,自己也争气,吃得下辛苦,如今挣得前程,也是他自己的本领。”沈氏并不居功。
  姚二叔面有愧色,“到底是家里纰漏,让这孩子吃了这些苦头。”
  何老娘道,“真是,这是长子长孙,要是有个好歹,地下怎么见祖宗?”何老娘上了年纪,一向看重这个。就说三个孙子吧,她老人家都喜欢,但最看重的必是长孙阿冽。
  姚二叔给何老娘说的都不晓得要说什么了,沈氏圆场道,“如今有什么误会,同阿节说清楚,也就好了。这些年,你家一直没人来,他心里,怕也赌着一口气呢。”
  姚二叔道,“终归是家里对不住这孩子。”想着真真是继室误事,就姚节留书之事,姚二叔哪怕还没见着侄子,心下已确定留书是真的,他又不是不认得自己侄子,虽说小时候有些个纨绔骄纵的毛病,也不是那不懂事的孩子。而且,姚节同继母不睦,姚二叔也一向清楚。在姚二叔看来,那信是如何不见的,可想而知。只是,这般家丑,不好外道。
  姚二叔已是来了,沈氏命人给安排好住处,就请姚二叔先行歇息了。
  姚二叔去了客院安歇,有一道而来的姚家管事悄声道,“何大人家当真是富贵了。”这园子如此精致,便买下来怕也要数千两的。
  这就是姚管事的误会了,这花园子倒不是何家的产业,而是何家长媳的产业。以前阿冽在北昌府时,小两口住着花园子没啥,阿冽这一走,余幸就有些胆小,极力邀请婆家人一道住进来,沈氏也担心余幸一人住着出事,是的,虽然仆从不少,但余幸毕竟年轻呢,阿灿年纪又小,索性就一大家子都搬了进来。如此,园子也热闹了,以前的那三进小院儿,就给小福子翠儿夫妻住着,也是帮着看屋子的意思。
  姚二叔哪里有心思研究何家富贵与否,姚二叔满腔都是想快些见到侄子的心。
  待何恭落衙回家,知道姚二叔来了,也是有些吃惊,不过,姚家来人毕竟是好事,在何恭看来,父子亲缘,这是再断不了的。姚节这几年历练,在何恭看来是个不错的小伙子,那姚家虽没打过交道,到底是一家人,姚节又是嫡长子,倘与自己家族疏远,在何恭看来,是极大憾事。何恭想着,姚家人既来了,倘有可劝解之处,他还是愿意帮忙的。于是,让沈氏张罗了桌酒菜,晚上请姚二叔一道吃酒。姚二叔酒吃的不多,明日他就要去北靖关寻侄子,故而晚上不好多吃酒。何恭道,“这北昌府的天气,二老爷也见到了,北靖关还要往北走两日的路程,你们头一遭去,单你们几人是不大妥当的,不妨暂留一日,我着人去巡抚衙门打听一二,倘有去北靖关的兵队,你们一并前往,此方安稳。”
  这常年打仗的地方,姚二叔也是晓得的怕是地面儿不大太平,何恭此言,当真是一派好心,姚二叔很是感激,道,“如此,就有劳何大哥费心了。”姚二叔干脆道,“何大哥长我几岁,咱们以往虽不大相熟,自阿节之事,我就知大哥不愧翰林出身,这般的仁义君子,大哥若不弃,称我一声贤弟就是。”
  何恭从来不是个拘泥人,见姚家人也不是自己想的那般,何况,他也听妻子说了这其间内情,见姚二爷也是个和气懂礼的,如此就称姚二弟了。姚二爷越发趁此说起自家侄子来,说的眼圈儿都红了,“阿节那小子,他出生时我还未曾娶妻,小小一个,就爱跟我屁股后头玩儿。不瞒大哥,我一来北昌府,心里就难受的不成。我家虽不是富贵人家,可那孩子,真是自小没吃过一点儿苦,也不知他这些年在北靖关如何过活的。”
  何恭宽慰道,“年轻时吃些辛苦不算苦,阿节也算有出息,二弟当为他高兴才是。”
  “是啊是啊。”姚二叔喃喃说着。
  就姚家这事儿吧,阿珍特意同阿曦打听了一回,阿曦还迷糊着呢,道,“阿节舅家里人来啦?他家还有人哪?”她一直以为姚节舅舅是孤儿哩。
  看阿曦这说的,阿珍道,“自是有人的,只是以前没见过,不晓得这怎么突然就来了。”
  阿曦问,“珍舅舅想打听啥啊?”
  阿珍把玩着自己腰间玉佩,道,“也没啥,就是想阿节哥在北靖关这些年了,以前也没人过来,怎么这突然就有家人来了。”阿珍年岁渐长,很知道姚节向他姐求亲之事。主要是,这亲事不是求了一年两年了,姚节每年都来他家求亲,还很会拍他马屁。现在姚节已累功至千总,再加上求娶心诚,爹娘已是愿意了的,只是,他姐不应,于是,这事就僵持了下来。如今这老姚家突然来人,阿珍能不关心么。
  阿曦道,“要是家里有人,自然应该过来看看的。”她这般说着,也有些不解了,道,“只是,那以前怎么没来啊。”不过,这事儿显然难不住阿曦的,阿曦两手一拍,道,“这还不简单,怎么倒把珍舅舅难住了。”
  “怎么,你想明白了?”
  “不用想。”阿曦挑着两条淡淡的眉毛,笃定道,“先时我就听外公说阿节舅舅升官儿了,这叫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阿曦真不愧她曾外母亲的重外孙女,一老一小竟心有灵犀起来。
  阿曦不过懵懂少女,阿珍却一向心眼儿多的,不过,这回他觉着,曦妹妹这话还是很有些道理的。姚节以前官儿小的时候,也没见姚家人来,如今官高了,姚家人立刻就来了。阿珍打听到姚家来人,还特意去跟他姐说了一声,“这姚家也怪,阿节哥在北靖关三四年,也没见他家有什么人过来,闹得阿节哥四季衣裳都没个妥当人料理。如今刚升了千总,立刻就有人过来了,不晓得是来做甚的?”
  江赢虽也觉着姚家来人比较稀奇,却不愿弟弟操心她这亲事,道,“你管人家来做甚的。年纪不大,操心不少。”
  阿珍道,“我还不是为姐姐你操心。”一幅他姐不识好人心的模样。
  江赢道,“你少操这没用的心。”
  阿珍道,“我听说阿节哥身世可惨了,家里是后娘呢。当初,他就是在家里过不下去,这才来投了军。如今他家找来,不晓得他后娘又有什么算计了。”
  江赢却没这般担忧,道,“他现在都是官身了,又不在帝都,他后娘也不是神仙,还能跑到北靖关来盘算他。少想这些有的没的,是不是阿曦上学你又没事做了,没事做过来帮我看账。”拉了弟弟进屋,给寻个事做。
  阿珍那水滟滟的大凤眼斜睨着他姐,道,“看吧,就知道嘴硬,我就晓得大姐对阿节哥也是有意的。唉哟——”话还没说完就挨他姐一下子,阿珍摸着后脑勺,道,“姐,你温柔点儿成不成!”
  “我看阿曦也常挥拳头,以为你就喜欢这种呢。”江赢道。
  阿珍险没给他姐噎死,小声道,“你可别瞎说,我跟曦妹妹是青梅竹马,哥哥妹妹一般,她是教导双胞胎时才厉害些。双胞胎多淘啊,不厉害些能管得住么。曦妹妹就是管他们时严了些,平时对人多好啊。”
  “这倒是。”江赢又道,“只是,你如今大了,不好再跟小姑娘家混在一处了,别成天曦妹妹曦妹妹的,怎么连个辈份也不会算?再过几年,你也该说亲了呢。”
  “姐姐什么年纪嫁人,我就什么年纪娶亲。”这姐弟俩也不愧是一个娘生的,都很会捉对方的短处,江赢又给了阿珍一下子,阿珍臭脸了,“你再动手,我可就恼了啊。”
  “你恼一个试试!快点儿恼,叫我开开眼!”江赢摆明不讲理,阿珍实在没办法,又不能同他姐翻脸,忙从屋里跑了出去,觉着还是阿曦妹妹好。
  阿珍很为他姐的亲事烦恼,不过,听说姚家人要去北靖关,还是派了个小卫队过去护送,把姚二叔闹得,很有些受宠若惊,卫队长道,“姚千总也是我们大爷的熟人了,您来得巧,要是前些日子来,姚千总不一定有空。”
  姚二爷打听,“平日里差使挺忙的。”
  “可不是么,姚千总打仗可是一把好手,有一回,身上中了七八支箭,真是咱们北靖关的好汉啊!”这卫队长夸人夸的,姚二爷眼泪都滚出来了,北靖关风大,热泪经风一吹便凝结成了冰。
  江赢到底也不放心姚家的事,寻个机会还同何子衿打听了一回,何子衿并未取笑江赢什么,姚节对江赢有意也不是什么秘密,再者,姚节自己相貌、出身、性情,都不错,江赢也不是铁石心肠,她要是问都不问一句,这才蹊跷呢。
  何子衿叹道,“这事,现在竟成了无头公案。”与江赢把姚节离家留书,而姚二爷说家里未见书信之事与江赢说了,“阿节小时候,我便认得他,他那会儿还有些蛮横的,与阿冽打了架,也知道来我家赔不是。可见不是个不懂事的。这怎么说呢,要说人家后娘不好,未免不公道,自来后娘难当,轻了不是,重了不是。可说句公道话,要真是个心地宽阔的,就是真下手管,孩子一时觉不出你好来,待日后长大成人也能明白。阿节呢,幸而他自己明白。只是,他自幼基础打的不牢,念书上再用功也跟不上来。后来阿冽中秀才回帝都,他正跟家里赌气,便同阿冽来了北靖关谋前程。娘是后的,爹跟祖母都是亲家,他爹定是没看到他留的书信,不然,早着人来寻他了。其实,他刚来北昌府那年我以为不多时就得有人来寻他呢,结果,姚家一直没动静,倒不晓得是这个缘故。”
  江赢琢磨道,“如今想是自北靖关的战报上得了姚千总的消息。”
  “想是这般。”
  “只是,以前战报上也有姚千总的消息,姚家老爷不就在兵部当差么,怎地不晓?”江赢道。
  何子衿问,“如这些战报折子,难道不是直接上呈内阁?”
  “这倒是,我一时想左了。”江赢生父继父加起来足有三个,江赢一向认为,如她娘这样的能人足找了三个才能找到一个可靠的,所以,江赢对于男人的认知一向不大信任。但,何子衿这话也在理,姚家在帝都又不是什么大户,据说姚父就是个兵部主事,怕也没那能耐看到北靖关的军报折子,至于姚节的战功,先时姚节芝麻粒儿大小的官儿,他就是有战功,朝廷赏赐也就一并写在给北靖关的圣旨中了。这回姚节升正六品千总,朝廷单独给的圣旨。
  江赢思量着姚家之事,良久无言。
  何子衿道,“我与妹妹相识多年,妹妹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江赢道,“以往他功名未显,如今有了战功,又是实职,他家里定是有所打算的。”
  何子衿笑,“赢妹妹莫说这话,阿节要是个肯受家里摆布的,当初就不能跟着阿冽来北靖关。你只说你是如何想的吧?”
  江赢颇是踟蹰,良久方道,“我如今年岁也不小了,何况,这几年,我看他还好。只是一样,倘与我定亲,他有个好歹,我真宁可不与他结为婚姻的。”但,将姚节让给别人,江赢又有些不舍,她自母亲那里得来的经验,知道好男人难得。如今姚家来人,便是姚节没别个心,姚家看他有出息,怕也要为他张罗亲事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