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514

  何子衿笑,“北昌府也是男少女多,男人都去当兵了,留下女人在家,种田什么的,女人到底不比男人,可要说绣活什么的,很适合女人们干。三姐姐阿琪姐眼下正张罗着。我想着,让阿念帮着宣传一二,倘有愿意学的,只管过来学徒,学出来也是一门手艺。”
  何老娘道,“绣坊要是经营好了,也是一门好营生。咱们县里李大娘,不就是做的绣坊生意,家里殷实着哩。”
  沈氏何子衿都称是。
  沈氏都同闺女商量着,是不是把酱菜铺子再开起来了,沈氏道,“刚来北昌府时,不知道这里形势,就没开。如今都熟,我是想开,可你爹和阿念三年任期就快到了。这要是刚开起铺子,他们又外放到别处去了,该如何是好?又叫人烦恼。我跟你爹在家里说这事儿来着,你爹说,北昌府就是气候不大好,别个都不错,他在衙门里干得也挺顺遂,你爹是想着留任来着,阿念怎么想的,你们商量过没?”真是时光飞逝,一转眼,任期就要到了。
  何子衿笑,“商量过,娘你不提我险忘了,阿念也说既来了北昌府,干脆就在这儿多干几年。三年一任,到底也看不出为官的本领,阿念也想着留任来着。”这年头官员一任是三年,这三年要有上峰考核评准,阿念自来上任,利民政策其实也没有大动作,无非就是按章收税,没渔肉百姓,然后,该抓的犯人抓一抓,设套逮了几个人贩子,当然,还有颁布了一项在子衿姐姐看来颇是丧心病狂的婚姻政策,女孩子十八岁必须成亲,还组织过军民大相亲…子衿姐姐是感觉阿念没干啥的,但,竟然在沙河县风评很是不错。
  不过,毕竟,三年的时间想治理好一个地方,这也明显不大可能,故而,阿念还是想留任沙河县。
  当然,留任啥的,也不是想留任就留任的,何家在官场并没有太硬的关系,何家之所以有把握留任,主要是因为在北昌府做官的缘故。北昌府不是油水丰美之地,一般来说,世家大族,很多不愿意子弟来北昌府做官的,无他,气候太严酷了。故而,在北昌府为官,只要考评中上,留任简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
  沈氏见女婿也有留任之意,喜道,“可见是都想一处去了。
  何子衿笑道,“我在沙河县住久了,觉着这地方不赖。虽然跟帝都是没的比,就是比起北昌府也多有不如,可住久了,就有感情。再说,咱们离得也近,倘再外调,一个天南一人海北,如何是好?倒不若现在这般,来往也便宜。”
  “是啊是啊。”何老娘插话道,“如今就有些远了,要是跟你姑妈似的,好几年好几年的见,那可不成。”
  大家说着,就把留任的事定了下来。
  既是想留任,沈氏还是决定把酱菜铺子开起来,甭小看小小的酱菜铺子,在老家的铺子由沈山打理着,分号都开了好几家,收益也很是不错。沈氏就打算在北昌府也开一家,何子衿道,“北昌府地方冷,鲜菜的时间少,娘我教你腌辣白菜吧,肯定好卖。”
  沈氏道,“这边人跟咱们老家差不离,都是喜欢吃辣的。”
  “吃辣的开胃,也解油腻。”何子衿道,“娘,干脆我在在榷场给你寻间铺面儿,不用太大,在榷场也开一家。榷场人多,生意肯定好做。”
  沈氏笑,“也好。”
  说一回家里,就说起何涵来,自何涵王氏连带陈远何培培去了北靖关,这些日子也没信儿。不过,没信儿就说明,起码还没走呢,不然,倘陈远何培培回老家,没有不再来何家说一声的理。何子衿道,“我估摸着,阿涵哥爹娘也就在北靖关住下了。”
  沈氏叹,“是啊,家里虽有产业,可就阿涵这一个儿子,到底是要跟着儿子的。”
  何老娘道,“他家里也就是有些田地,田地托闺女家照看着就行了,还是到阿涵这里要紧。阿涵多不容易啊,这些年都是一个人在外打拼。要是这俩人明白,就当留下帮着阿涵一些,大忙帮不上,起码家里事能帮着照管一二,叫阿涵一心当差奔前程就好。”
  沈氏深以为然,又与何子衿道,“阿节在北靖关谋了个小旗当。”
  何子衿笑道,“我还不知道呢,阿珍也不大清楚,娘你怎么晓得的?”
  “阿节托人带信给阿冽,阿冽说的,说阿节现在手下有十个人哪。”
  何子衿听得直乐,笑道,“可算是天遂人愿了,他不就是想着当兵么。”小旗说来是军中最低的管理层了,说管理层都有些勉强。何涵是百户,手下管着一百号人。百户手下是总旗,一个百户手下有两位总旗,一位总旗管五十人。总旗之下是小旗,一个总旗,手下是五个小旗,每个小旗管十人。姚节这个,没有直接当兵,还当了个小旗,可见也是照顾他的。
  “是啊。”沈氏也笑眯眯的,“阿节还说,在北靖关当兵带劲儿来着。”
  何老娘道,“阿节这孩子,服得了辛苦,以后定有出息。”
  何子衿问,“阿节家没有人来找过他么?”
  沈氏叹口气,“不知是不是他信上没写到哪儿当兵,不然家里知道了,怎么着也要打发可靠家仆过来寻一寻的。”
  何老娘不似沈氏委婉,道,“这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要是阿节有亲娘,你看有没有人来找!就是王氏(何涵母)那样的刁钻人,要不是为着找阿涵,她哪辈子离过碧水县啊,以前连咱们老家的州府都没去过,那回硬是跟着阿涵他爹跑去了帝都,这又找来北昌府,这就是亲娘。亲娘为着自己的孩子,刀山火海,都去得的。”
  沈氏道,“看母亲说的,阿节或者就因生母早逝,才这般上进呢。”
  何老娘点头,“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有出息。”
  说一回家常琐事,何子衿打算着,母亲好容易来一回沙河县,就想着带母亲去榷场走一走,何老娘也是要一道去的。于是,就祖母孙三人,一并定下了去榷场的行程。
  何恭不去,何恭虽是送老母亲过来闺女这里,但正经差使也记在心上呢,何恭主要是关心沙河县的教育,很是欢喜的同沈氏道,“这也不是我自夸,女婿把县学办的真不错。”
  沈氏问,“今天又去看了?”
  “不是又去,昨儿没看完,明天还去呢。”何恭自来是个学诗书的,平日里也很注意教育,道,“县学的屋舍虽不是新的,该修的也都修了,屋里刷的大白,就显得亮堂。以前县学里才十几个人,如今都四个班了。”
  沈氏笑,“阿念这孩子,倒是塌得下心来,”把阿念想留任的事同丈夫说了,“咱们都想一处去了。我听巡抚太太说,巡抚大人私下都说阿念官儿做得用心,今年考评必是上等的。咱们子衿说,阿念也想继续留任,不急着升官儿,说一任三年时间有些短,治理县城也看不出大成绩来,要再留一任。”
  何恭点点头,“这也好。沙河县这才刚开个头儿,要是现在离了沙河县,未免可惜。”
  “这些我不懂,只要咱们一家子都在一处,我就觉着欢喜。”说着,沈氏不禁感慨,“你说,孩子在身边,能有多少年呢。从阿冽一科举,我就盼着日子能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孩子不科考,以后没出息。科考成了,又要天南海北的外任为官,想一想,就舍不得。”
  “儿女就是小鸟,长大了都要离巢的。”何恭温声道,“给儿女娶嫁相宜之人,像咱们一样,夫唱妇随,夫妻恩爱,白头到老。他们小夫妻日子过得好,就是远些,也放得下心。看咱们闺女如今,我瞧着阿曦阿晔就高兴,俩孩子真招人疼。阿曦还一直劝我吃青菜来着,多贴心哪。”
  沈氏忍不住笑,“子衿嫌阿曦总是吃肉不吃菜,都会让她多吃些菜。阿曦不爱吃菜,才劝你多吃的。”
  何恭不想还有这等缘故,笑道,“真是个鬼灵精,像子衿小时候。”
  “阿曦这孩子,特有意思。过年的时候,兴哥儿不是回家跟咱们一道过年了么。阿曦还在这里代兴哥儿收了一份红包,孩子家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压岁钱还有代收的。”沈氏笑,“以后阿冽成了亲,给咱们再生这么一对孙子孙女,这日子,就更有过头了。”
  何恭想到长子的亲事就定在明年,握住妻子的手,笑道,“不远了。”
第354章
北昌行之四十二
  阿曦的确很喜欢外公,明明外婆也很疼她,她却是啥事儿都想着外公,晚上带抱着小枕头过去找外公一起睡觉。沈氏都说,“你爹可没这样招孩子稀罕过。”
  何子衿笑道,“阿曦跟我爹投缘。”事实上,阿曦天生就偏爱男性长辈,或者是男性长辈力气大,可以把她抛上抛下陪她玩儿的缘故。
  何恭在沙河县住了五天,临走前也很舍不得自己小外孙女,还与闺女女婿道,“待去州府交粮税的时候,带着阿曦阿晔一并去。”
  何子衿阿念都应了。
  来的时候大包袱小行礼的,除了替换的衣裳,就是给闺女女婿的东西,如今回北昌府,还是大包袱小行礼,东西多的搁不下了,阿念干脆自县里又雇了辆车,专为拉行礼。主要是,逛榷场啥的,沈氏没少买,还有何子衿预备叫母亲带去家里用的。何子衿除了爱攒钱外,东西啥的,她都是现有现用,用不了的也都会送人。沈氏这次来,好些衣裳料子什么的,何子衿都让母亲带回去做衣裳使,还有些燕窝红参,不是买的,人家送的。红参何子衿原打算做润肤膏时用,燕窝她不大吃,就一并给母亲带回去了,红参不晓得适不适合余姑娘吃用,但燕窝这东西,大部分人都能吃的。原本有了燕窝也都是何老娘吃,何老娘也很关心孙媳妇的身体情况,索性自己不吃了,叫儿媳妇带去给孙媳妇补一补。
  再者,沈氏也自榷场买了不少东西,女人都一样,天生有购物的癖好,不见得是给自己买,但就是喜欢买。
  待走时,何恭也说呢,“如何买了这么些东西。”
  沈氏笑,“都是家常用的,这里东西便宜,索性就买了些,还有闺女女婿孝敬的。”
  何恭摇头,实在对女人的购物癖没法子,别了女儿女婿老娘幼子,还有三姑娘胡文一家子、江仁何琪一家子,何恭就带着妻儿回北昌府去了。
  沈氏回家整理了两日就去余家说话,给儿媳妇送了红参燕窝过去,余太太笑,“亲家太太太客气了,这样的东西,你们留着补身子就是。”
  沈氏笑道,“我那里还有呢,这是给阿幸的。”余大妞,大名余幸,小名大妞。沈氏很关心的问,“阿幸身子好些了吗?”
  余太太笑,“好多了,今天张太太家的闺女邀她过去赏花,她就去了,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沈氏笑,“那我就放心了。这回去沙河县,子衿还说起来,窦大夫的医术极好,只是窦大夫不大动身出门,要是阿幸再哪里觉着不舒坦,让她过去瞧一瞧,请窦大夫帮着调理一二,也使得的。”
  余太太打趣道,“可见这要做一家人了,你这不光是给送补药,连大夫都打听了。”
  沈氏自不会说去了沙河县闺女提醒她才想起来的,沈氏道,“我心里一直惦记着阿幸,就是也不大知道窦大夫的脾性,故而亲去问了问。”
  “无妨了,都大安了。”余太太道,“阿幸一直挺康健,也是头一回来北昌府过冬,在帝都可没得见下这般大的雪,贪看雪看的着了凉,如今已是大好了。”
  “那就好。”儿媳妇健康,沈氏才算放心。
  既要做亲家,彼此间自添三分亲近,余太太就问起沈氏去沙河县的事情来,沈氏笑,“来了北昌府好几年,都是孩子们过来看我,我还是头一遭去。沙河县虽是个小县城,不能跟咱们州府比,不过,也是个热闹地方。孩子们都很好,连我们老太太也是每年要去住大半年的。”
  余太太笑,“你家老太太是个爱热闹的性子。”
  “是。尤其喜欢孩子。”
  沈氏陪余太太说了会儿话,用过午饭,见余幸还没回来,就起身告辞了。
  沈氏是愿意同儿媳妇多接触的,毕竟以后要一家子一道过日子,家和万事兴,这会儿搞好关系,以后过日子才和乐。
  不想,余姑娘天气略暖就要回帝都,余太太也同沈氏说了一声,道,“阿幸还有许多东西没收拾好,嫁妆上的事也得叫她知道。还有一年就要嫁人了,我那儿媳妇就想她回去,多叮嘱她几句。”
  沈氏能说什么呢,沈氏笑道,“做父母的,都是这个心,我也有闺女,当初子衿成亲之后还住一处呢,我都舍不得。天下父母心,亲家肯定也是一样的舍不得。”
  “是啊。”余太太笑,“让她去吧,介时正好让阿峻阿岫送嫁。上次阿冽去帝都也见着阿岫了,俩人性子很是相投呢。”
  沈氏笑,“以前都在官学上学,阿冽说认识阿岫,阿岫略小一些,还在一处玩儿过蹴鞠。”
  因着余幸要回帝都,沈氏准备了不少东西,让她路上使。
  何子衿阿念带着龙凤胎送夏粮顺带回娘家,到北昌府方知道此事,沈氏道,“想想也是,都是有女儿的人,眼瞅着女儿亲事近了,要嫁人了,都想让闺女在自己身边多陪一陪自己的。”
  何子衿道,“是啊,虽有祖父母在身边,可谁也抵不了谁呢。余姑娘年纪也不大,家里父母定也惦记着呢。”
  沈氏点头,“正好,也让你弟弟好生用一年功,秋天就得下场一试了。”
  何子衿道,“北昌府就这样不好,八月就开始下雪,介时可得多备些炭叫阿冽带去。还得跟阿冽说呢,烧炭什么的,屋子不能太严实,不然容易出事。”
  沈氏笑,“我晓得。”
  待晚上,何子衿把余姑娘回帝都的事同阿念说了,何子衿不掩人心担忧,道,“当着咱娘的面儿,我没好问,怕咱娘多心,这余姑娘走时,怕是没跟咱娘说几句话的,不然依着娘的脾气,早与我说了。”
  阿念精于人情世故,自明白子衿姐姐话中之意。亲事已定,这就不是外人了,余姑娘回帝都倒没什么,人之常情么,人家父母想多看看闺女。就是余姑娘这回帝都,不必正式跟婆婆辞别,也该见面说些什么的。这一句话没有,是叫人心里不好受。阿念道,“定亲时不挺高兴的么。”
  “是啊,定亲前我跟娘去余太太那里说话,余姑娘还有说有笑的,待我比以往都亲近。倒是自定了亲,我也没见过她了。”
  阿念道,“不会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姑娘,害羞吧。”主要是,阿念也不认识高门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不晓得高门大户家的闺秀是个什么样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