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514

  这就是何恭了。
  不料,何恭这样一提,阿念竟也心动了。阿念其实与何恭是两类人,但,也许是为人父的缘故,也许是看到了亲生父母的人生,阿念于前程的人淡了不少。阿念道,“岳父说的不错,咱们就是眼下回乡,一家子过日子,也是这般热热闹闹的。”
  然后,翁婿二人就兴兴头头的说起辞官回乡的事了。
  何子衿:……
  何子衿也不插话,辞官必定不是小事,翁婿俩商量后,怎么也要同沈素说一声的。何子衿就等着他们去碰壁了。
  何沈两家一向亲近,这事儿,原就没打算瞒着沈素。
  沈素听到江兰之事,先是震惊,惊的仿佛五雷轰顶,沈素甭看在帝都有个“死要钱”的名声,但沈素骨子里是个传统的士大夫人一样的人,他相貌俊秀,才学上等,上孝父母,下教儿女,与妻子关系也好。就拿江氏来说,江氏不是那种聪明的女人,但,沈素对江氏没有半点嫌弃,他对江氏,一直耐心也细心,就是接了岳家一家子来自家一住两年,沈素也没有半点儿不悦,他与大舅哥、还有内侄江仁也很亲近。怕当年江兰就是看中沈素有这么一幅柔软的心肠,方将幼年的阿念托付给了沈素。
  所以,哪怕沈素在养家糊口上向来是走实惠不惧人言的路线,但在人品上,沈素一向有口皆碑。这样的沈素,他就是想破脑子也想不到江兰竟然进了宫,按阿念说的,她,她,她还给陛下生了皇子。
  这事,可不是小事。
  沈素震惊过后细问了阿念与江兰相见之事,沈素只是缺乏些想像力,但他绝不是个笨人。沈素很快也想明白了,他在帝都日久,知道的八卦也多,前后一琢磨,就心里有数了,与阿念道,“今上在潜邸时有四位侧妃,其中三位,皆出自名门,还有一位侧妃,原是宫人出身,当年救先帝有功,先帝将其许于今上为侧室。”
  阿念不禁问,“那这位侧妃有子嗣吗?”
  沈素轻声道,“今上原是庶皇子出身,先帝第一位储君并非今上,今上先是被封为闽王,后来,改封蜀王。做闽王时,今上还曾就藩数年。但改封蜀王时,今上一直是留在帝都的,不过,那时今上以藩地无人镇守为由,着了一位小王爷过去,这位小王爷,就是那位宫人出身的侧妃所出。”
  何子衿听着都觉不可思议,感叹道,“当时,我跟我爹随着陈姑祖父家的马车去州府卖花,正遇到过这位小殿下就藩。”
  何恭也深深觉着,这可真是一言难尽的缘法。
  沈素也不由叹口气,思量片刻道,“还是想办法外任吧,离得帝都远远的。”
  阿念与岳父交换个眼色,阿念道,“义父,你说,我辞官好不好?”阿念什么为官啊功名富贵的心思不是很重啦,就像他与岳父商量的那般,回乡可以参与家乡的书院建设。反正他跟子衿姐姐也算小有家产了,待以后回了乡,他去书院当先生,子衿姐姐在家里带孩子,然后,他们养一群儿女,在碧水县快快乐乐的过日子。
  “不行。”沈素当即否决,道,“当初就因家里无权,赵李两家才逼上门去,你如何现在就把这教训忘了?”沈素有些严厉的盯了阿念一眼,道,“你只要做官,不论官大官小,别人想对你出手,起码得找个明面儿上的理由。如果哪一天,你辞了官,那便与平民无异,不要说什么大人物,就是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就能让你败家破业。何况这事还没到辞官那一步,功名不易,岂可说弃便弃。”
  沈素还对姐夫第一次有了意见,道,“姐夫也该说说阿念,如何能遇到这些小事便要辞官呢?”
  何恭不忍女婿背锅,呵呵笑道,“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想着帝都这些事复杂的紧,倒不若回乡过清静日子。”
  沈素:……
  沈素一阵无语,道,“便是要过清静日子,也要此事有个了局的方好。不然,眼下一旦辞官,可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沈素很快有了打算,与阿念道,“你和子衿先去找朝云道长商议一二,事儿没你们想像那般严重,你母亲之事,既然皇后知道,陛下心里未尝没数。倘要事发,早便事发了。只是,眼下诸皇子年长,我担心的是被人再提起来,你们脸面上不好看。倒不若出去躲个清净的好。”
  沈素又再三问了自家外甥女,谢皇后见她时的态度如何,何子衿道,“挺好的,两次都挺好的。”
  沈素想想,皇后娘娘的道行,估计就是不好,也不会叫何子衿看出来。
  何子衿还有些担心她舅,道,“舅,你要不要也外放啊?”
  沈素道,“一下子都走了,反叫人生疑。我身家清白,就你舅妈一个发妻,再有什么流言也与我无干的。”沈素并不是为身家性命担心,包括对阿念,谁也没规定二嫁女不能进宫为妃,事儿爆出来,无非就是脸面不好看罢了,毁的是声名,并不是性命。
  沈素姓沈,与江兰虽有交情,却没有更深的联系了。故而,沈素不惧这个。只是阿念,探花出身……哎,却是被江兰连累了前程,不得不外放为官了。
  阿念与子衿姐姐休沐时就去了皇陵找朝云师傅。朝云师傅近些年在皇陵住的悠哉悠哉,听了二人来意,朝云师傅唇角抽了抽,道,“你们这是,现在才想起来。”这脑回路也忒长了吧。自打见过阿念生母,这都一年多了。
  何子衿道,“先时不是忙着生孩子,没顾得上么。”
  朝云师傅:……
  何子衿连忙问,“师傅,到底要不要紧,您老倒是给个准话?”
  朝云师傅道,“要是从阿念前程上说,自然是外放妥当些。其实,就是在帝都,这也没什么。”
  何子衿连忙道,“我们不在帝都了,还是随便找个离帝都远的地方去吧。哪儿过日子不是过,远远儿的,还太平。”
  朝云师傅好笑,“那你们想去哪儿?”
  “还没想好。”何子衿道,“这样的要命的大事,师傅你也不说提醒我们一声。幸而我们自己想明白了,师傅你说,我们外放去哪里好?”
  朝云师傅道,“这是让我替你们拿主意?”
  何子衿点点头,道,“我们可是半点儿不想跟那啥有什么联系的,就当是陌生人就行了,完全不认识,以后也不准备打交道的那种。就是有一样想请朝云师傅帮忙?”何子衿嘿嘿笑了几声。
  朝云师傅感慨,“你这脸皮愈发厚了。”
  “咱们又不是外人。”何子衿道,“我就是想着,要是外放,把我爹跟阿念一道外放吧。我们一家子在一处惯了的。”
  说着话,何子衿想到一绝顶主意,她还问,“朝云师傅你要不要一道去,总在帝都也没什么趣。咱们找一好地方,你再寻个道观装神仙,我们就还如以前在碧水县一样,多好。不然,你在帝都,还要躲着这些权贵们,去个新鲜地方,估计随便个大妈大爷的都当你是路人甲。”
  朝云师傅嘿笑两声,端起茶盏,不答也不应。
  反正,何子衿就单方面把外放的事托给朝云师傅了。
  朝云师傅的手速,那不是一般的快,很快阿念何恭外放的事就办下来了。
  而且,朝云师傅挑的那地方,完全是……叫人一言难尽啊。
  北昌府。
  这地方要不是何涵,何子衿都不能知道。
  何涵便是与纪将军驻兵北靖关,北昌府离北靖关很近。听何涵说过北昌府的事儿,那地方特冷,很多百姓的屋子为了保暖,都是一半在地上,一半建在地下。一入秋就开始下雪,雪大时能有三尺厚。地广,人稀。
  反正吧,何子衿听着,好似前世东三省关外那地儿。
  这么个天寒地冻的地方,要不是与朝云师傅多年交情,何子衿得以为这是仇家给她家安排的外放的地儿。朝云师傅还乐呵着,与何子衿阿念二人介绍道,“北昌府那地方,好的了不得,那地方与北凉国离得近,地方大,平日里跑马打猎方便的了不得。人都觉那里荒凉,其实是再好不过的地方,物产极丰盈的。”
  然后,朝云师傅笑眯眯的补了句,“我少时就想去的,一直没去成。”
  何子衿呵呵笑两声,“这回能去了。”
  朝云师傅点头,“是啊。”
  何子衿道,“这么大冷的天儿,可怎么走啊。”
  “外放可没这么快,阿念与你爹得先交接手头的差使,还要去吏部办手续,这些事办事来,也就快年了。待过了年再赴任也一样的,到时你们都跟着我一道吧,我身边儿有御医,叫阿曦阿晔跟着我。”
  阿念看着朝云师傅热心的了不得的模样,很怀疑朝云师傅是要抢他儿女。
  这外放的旨意已下,何老娘沈氏虽有些迷糊怎么自家突然外放,但,圣旨都到手里了,也俱认了。
  阿念何子衿何恭一个心思,外放哪里都好,先离了帝都。
  何老娘听说是北昌府,倒没什么意见,还说呢,“阿涵就在那儿吧,咱们去瞧瞧也好。”
  沈氏在琢磨何恭外放的这官儿是个什么差使,何恭放外为北昌府学差,阿念则是北昌府治下的一县城,叫沙河县的县里当县官。
  虽离得不近,好在,都在北昌府的地界儿。
  沈氏问,“学差是做什么的?”
  何子衿道,“就是管着一府学子们念书科考的事,像府里的官学,还有,每科秋闱这些事儿吧。”
  沈氏点点头,笑,“这事儿倒是对你爹的性子。”
  何老娘笑嘻嘻地抚摸着一卷圣旨舍不得放,道,“还是咱阿念,转眼就是一地县令了。”
  一大家子突然要外放,三姑娘有些吃惊又不由担心,道,“这么天寒地冻的,我听说,北昌府那儿比帝都还冷,现在眼瞅着就过年了,阿曦阿晔兴哥儿都小,能行远路吗?”
  何子衿道,“朝云师傅也要去北昌府云游,说是等开年一道走。”说着,何子衿有些不好意思,“朝云师傅不是有御医么,我想着,这一道有御医照看,也放心不少。”
  三姑娘听这话方稍稍放下心来,道,“这很是。”又说朝云师傅果然好心肠。
  大家闹哄哄的说着外放的事,三姑娘是个心细的人,私下同丈夫道,“我总觉着,这事有些突然。”
  胡文也觉着突然啊,而且,胡家也是官宦之家,胡文道,“先时一点信儿没有,突然就外放……”想到朝云师傅那显赫身份,胡文悄声道,“你说,会不会是有什么机密事?”
  三姑娘想了想,点头道,“只怕是顶顶要紧的机密事,我看,姑祖母和婶婶的模样,都不似知道的。”
  胡文道,“那你也别多打听,倘是能说的,阿念不见得会瞒着咱们。这突然外放,怕是有什么缘故的。”
  “我晓得。”三姑娘叹,“我就是有些不放心,这老的老,小的小。你说,咱们要不要也跟着姑祖母他们一道走。”
  胡文道,“只是眼下这烤鸭铺子要怎么办?”
  三姑娘也是发愁这个。
  胡文想一想,笑道,“这事儿原就是要与何表妹商议的,现在发什么愁。”
  就如朝云师傅说的,这外放,也不是一时就能办妥的事。
  圣旨下来,阿念何恭先要交接翰林的差使,这就不是一天能了的事。还有就是,俩人也要去吏部办外放的手续,公文什么的。
  还有颇多朋友同僚知道何家要外放的事,过来说话的。
  宋奶奶就很是有些舍不得何家,她与沈氏很透脾气。与阿念交好的傅翰林带着太太来的,傅太太道,“为官外放,到也是常有的事,我就是舍不得曦姐儿。”她家有个儿子,看傅太太那意思,很想做娃娃亲啥的。只是眼下孩子们还小,且彼此性情不知,娃娃亲什么的,自然只能是玩笑话。
  何子衿笑道,“北昌府虽远,眼下邮驿通信也便宜,到时我给傅姐姐写信,傅姐姐可得回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