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2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514

  当然,何老娘也见着了那位孟老姨太太,虽是给冯太爷作二房的,年纪委实不算大,比冯二太太还年轻呢,只是,那股子妖调拿大的劲儿,何老娘瞧的只要翻白眼,还有那位孟狗子的媳妇孟太太,当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了。何老娘见着这俩人就恶心,道,“老姨太太不是身上不适么,还是再去歇一歇吧。”
  孟老姨太太笑,“我这已是好了的,昨儿一身狼狈,也没得过来跟亲家老太太说说话,今儿个厚着脸皮过来,亲家老太太不要嫌弃。”一幅要跟何老娘平起平坐的意思。
  “不嫌弃,就是这国孝可是不能涂脂抹粉的,你看我们,谁敢用胭脂呢,只怕犯忌。”一句话把孟老姨太太和侄媳妇孟太太说回去洗脸,后半天也没再过来。
  冯太爷是个软弱的,孟老姨太太走时还给冯太爷使个眼色,意思叫冯太爷与她一道回去,她在冯家也养出些个性子来哩。冯太爷刚要起身,就听何老娘道,“亲家,咱们这些年没见,坐下说说话儿呗。”
  冯太爷,“好好好。”
  孟老姨太太甩着帕子笑笑,“太爷有了年纪,前儿受了惊吓,这会儿得回去喝药了,是不是?”
  冯太爷,“是是是。”
  “我看亲家面色已是好了,哎,见着亲家,我就想起我们那没福的亲家老太太。亲家,你还记得我那老姐姐不?”
  冯太爷还真不怎么记得了,还是道,“记得,如何不记得呢。”
  “记得就好。”何老娘就巴啦巴啦的说起过逝的冯老太太来,冯太爷性子软,那是对谁都软。孟老姨太太能拿捏他,何老娘这也不是善茬啊。
  因冯太爷这个不争气的,导致孟老姨太太vs何老娘,第一局,惜败。
第291章
帝都行之二六
  虽然当天见面就把孟老姨太太连带孟狗子的媳妇孟太太压服住了,何老娘却没什么胜利的喜悦,后来,私下说到此事时,何老娘与自家丫头片子道,“我才不会跟个小婆一般见识,知道什么是妾不?咱们后邻梅二太太的话就很是,妾就是个玩意儿,上不得高台盘的。她不过是冯亲家的小玩意儿,我是你祖父名媒正娶来的,要是阿翼他祖母活着时,我们是能一处说话的。这个姓孟的,根本不是一个级别,抬举她哩。”何老娘说着摆摆手,做出不屑的模样。
  胡文生母不幸中枪。
  何老娘向来有什么说什么,何子衿是个细心的,道,“也是这位老姨太太不是个知礼的,要是她懂礼数,好生服侍冯太爷,才是得大家敬重呢。所以说,有时也不全在身份,端看自己如何做人了。”
  何老娘嘟囔,“一把年纪弄这么个妖精,哎,这要是男人死了,女人想着往日情分,想着孩子们,大都是不肯出门子的。男人就不一样,老婆子坟上的土还没干呢,就闹着娶小老婆。没良心哪。”
  胡文顾不得他生母躺枪的事,道,“看姑祖母说的,我就不是这样的人。”
  何老娘这才想起胡文来,拍着脑门儿道,“唉哟,忘了,没留意,刚才我可不是说你啊,阿文,你是个好孩子,你得争气啊,得叫人说,这孩子品性好,在胡家,是数得着的。得这样才行。”
  胡文因是庶出,自小经的打击多了,何老娘这个,还真打击不到他。何老娘就是这么个性子,总不能既要求人有啥说啥,又想人面面俱到吧。胡文笑,“都听姑祖母的。”
  何老娘欣慰,“听老人话没差,都是为你们好的。”
  要搁以前,孟老姨太太这样的货色,何老娘能直接把她抽回去,她老太太这辈子最看不上的就是姨娘小老婆一流。现下没抽,不过是看着女婿面子上罢了。
  孟老姨太太却是个不甘寂寞的货色,何老娘越是看不上她,她越是要过去压何老娘一头。其实,这种想头,想想就有病,这是人何家,你要人家住着,不说感激,反要压人家一头,这得是什么脑子的人才有的逻辑哟。不过,何老娘现下自觉身份不同了,她是庶吉士的娘,岂能跟小妾开战,就是用何老娘的话说:不是一个级别哒。
  何老娘也很有法子,直接请了后邻梅二太太过来,何老娘也不大喜欢梅家,但梅家一样好处,有风骨。就孟老姨太太这样儿的,梅二太太笑两声,叫了自家一位李姨太太过来,那位李姨太太是早就给梅二太太制服了的,叫捏脚不敢捶腿,在梅二太太身边儿,比丫头还丫头,梅二太太给这李姨太太使个眼色,道,“你陪着这位老姨太太说话去吧。”
  李姨太太就拉着孟老姨太太的手道,“姐姐,来,咱们说说话儿,说来,咱们才是一样的人哩。”
  孟老姨太太给梅二太太羞辱的脸都青了,回头就跟冯太爷哭天抹泪。
  冯太爷这个怂货,在孟老姨太太面前就听老姨太太的,在何老娘面前就听何老娘的,在长子面前就听长子的。孟老姨太太哭天抹泪半日,冯太爷也不敢去何老娘面前给老姨太太找场子去的。再说,这场子如何找啊。
  孟老姨太太就开始哭,“早先说的天花乱坠,娶我做填房,进了你家门儿,立刻变卦就成了二房。你说,你今儿不给我个说法,咱们就去衙门评理。”
  孟老姨太太闹冯太爷,孟太太却是把望着闺女能把同冯翼的亲事定下来的,冯太爷给老姨太太闹的没法了,只得去跟儿子提孙子的亲事,冯姑丈温声道,“父亲可知何为国孝?先帝大行,陛下悲痛欲绝,今国效期间,连略鲜亮的衣裳都不能穿的,何况是亲事,这是再不能提的。提了,便是大不敬,要一家子杀头的!”
  冯太爷顿时不敢再吱声了。
  孟姑娘也是一牛人,真的,不要以为封建社会的女人就清一色的婉约啊柔弱啊嘻的,孟婉孟姑娘,虽名婉,却是一点儿不婉约。孟姑娘生得十五岁,明媚皓齿,论相貌,与姑婆孟老姨太太有几分相似。要知道,倘孟老姨太太无一二姿色,怎么能让当年初初丧偶的冯太爷心动呢。
  不过,孟姑娘的性子却不似其姑婆,孟姑娘的妈孟太太见到的让她寻机同冯翼培养感情啥的,孟姑娘简直烦的要命,干脆把冯翼截住了,叫了冯翼到两家人面前,问,“阿翼,我有话问你?”
  冯翼还是挺有礼数的,道,“孟妹妹请说?”
  “你喜不喜欢我,想不想娶我为妻?”
  冯翼脸都红了,他实在没见过如孟姑娘这样直接的女人,虽然他何家表妹也是个直性子的人,但也不会说这样话的。
  冯翼都不知要说什么好了,孟老姨太太抿嘴笑,“看阿翼,都不好意思了。”
  冯翼连忙摇头,“再,再无此事的。我,我跟孟妹妹话都没说过几句。”
  孟太太道,“现下国孝提不得,出了国孝再提也一样的。我是个心实的,我可就……”
  孟太太正要将事坐实,孟姑娘一句话打断她娘,“娘,你听阿翼说!”
  冯翼这会儿顾不得害羞了,他当即立断,正色道,“我对孟姑娘绝无半分男女之情。”
  “成了!”孟姑娘看着她娘她爹她姑婆,再看向冯姑丈何姑丈,再看看何老娘,道,“今天大家见证下,我也把话说明白,不管国孝不国孝的,我这辈子绝不会嫁给阿翼,但违此誓,全家死光光!”
  孟家集体:……
  冯家集体:……
  何家集体:……
  连在月子里的沈氏听闻此事后也道,“难为孟家竟养出孟姑娘这么个明白人来。”
  何子衿同她娘道,“娘你不晓得,孟姑娘发完这个毒誓,孟太太的嘴巴就仿佛被塞了个鸡蛋一般,这么大张着,都忘记合上了。”
  沈氏道,“那孟太太也是个不着调的,好端端的姑娘家,当寻一门彼此你情我愿的亲事,再没有这样上赶着的理。不是孟姑娘不好,而是孟太太这作派,太叫人瞧不上,也辱没了孟姑娘呢。人呢,出身是没法子的事,可自己若立不起来,也怪不得别人。”
  何子衿道,“孟家要是有孟姑娘一半的明白,也能得人敬重了。”
  沈氏道,“有一个明白的也好呢。”
  何子衿逗逗小弟弟,与她娘道,“我看小弟又长大了一些呢。”
  “小孩子长得快,一天一个样。”沈氏摸摸小儿子的头顶,何子衿问,“我爹给取好名没?”
  “哪里顾得上,见天早出晚归的。”
  “小弟的满月酒也摆不成了。”
  “无妨,咱家也不讲究这个。”沈氏道,“原本说要开铺子,一时也得歇一歇手了。”
  “我跟阿文哥商量了,先寻合适的铺面儿,再者,这铺子开起来,也得有个靠山才行。我跟舅舅打听了,在帝都城,就是开间包子铺,那也是有来头的。倒是有些小铺子,开始能支撑,只是要想做大还保得住,必得寻个可靠的人合伙才成。”
  沈氏一听就知道自己弟弟这官位怕是不成的,问闺女,“那能找谁合伙?”
  “我想寻小唐大人问问,娘你说成不?”
  沈氏吓一跳,“人家跟咱家又不熟。”
  “可惜纪将军不在帝都,不然,江奶奶定是乐意跟路们合秋的。”何子衿道,“先试试呗。就当借势吧,小唐大人知道朝云师傅的事,我问问,要是小唐大人不答应,这也没什么。”反正朝云师傅也坑过她,她一点儿都不觉着有什么不好意思。
  沈氏叮嘱道,“你开口时委婉一些。”闺女现下成家了,以后用银子的地方多了去,故而,沈氏也愿意闺女手里能添些银钱的。
  “晓得。”
  倒是孟姑娘,光明正大的把那点事儿说破,故得了她爹娘一番埋怨,何老娘待她倒是亲切不少,用何老娘的话说,“破窑出好瓷,这闺女明白。”
  孟姑娘与冯四妹平日里也就是做做针线,或者去何老娘屋里说说话,何老娘见两个姑娘都不错,还叫三姑娘指点一下她们针线。孟姑娘冯四妹虽说都是芙蓉县人,但于三姑娘的师傅薛千针也是有所耳闻的,更见了三姑娘的绣活,那叫一个羡慕。何老娘笑,“你们三姐姐像你们这么大时,一幅绣活也有三五十两银子的。你们虽不靠这个吃饭,把手艺练好了也没坏处,日后成亲嫁人,有这针线手艺,公婆也得赞呢。”何老娘见惯了自家丫头片子的豪放,说到成亲嫁人的,也没觉如何,倒把人家两个小姑娘说红了脸。
  何老娘道,“这有什么脸红的,是这个理,现下在娘家得把本事练出来,以后才不叫人说嘴。别想着那种在娘家时日子舒坦,爱怎么受用怎么受用,等嫁了人可就要吃苦了。”
  冯二太太道,“老太太说的,可都是掏心窝子的话。”
  “那是。”何老娘道,“咱们又不是外人,我来帝都日子不长,也听帝都人家讲究什么‘女儿要娇养’,说这话就糊涂。要是儿子娇养些,以后有爹娘一辈子兜揽着,总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不了什么大差子。女孩子终是要嫁人的,你把她娇养的屁都不懂,样样拿不出手去,难不成到婆家让婆家帮你调理?说这话的人,真不知是喜欢孩子,还是要害孩子呢。就是儿子,也不能娇养太过,儿子以后是要顶门立户的,你现下能帮他顶着,难不成能帮他顶一辈子?”
  冯二太太听这话大合心意,她对闺女也是样样好强的,只是没何老娘想得这般通透罢了。听此话不禁大赞,“亲家老太太真不愧是出过书的人哩,好生见识!说把这话写出来,叫天下人知道!”
  何老娘呵呵笑道,“我已新写了书在印了,待印出来送二太太两本,你放着看。”
  冯二太太有些为难道,“有不识字哩。”
  “让四妹给你念就是了。”
  冯二太太,“四妹也不识字哩。”
  “咦!”何老娘有些吃惊,“你家可是书香人家,如何闺女都没上过学?”这话说的,何姑妈当年也没上过学呢。但何老娘如今混入出版届了,何况,何老娘自从写书时候起,自己就常叫丫头片子教她认字。这人要是有了决心哪,反正有些能力外的做不得,但识字这样的事,何老娘还真认了不少,起码,一本千字文她是都认得的。再加上自家丫头片子也是自小上学的,故此,何老娘说这话很有底气。当然,她也是很早就把自家划分到书香门第范畴里去的。
  冯二太太道,“我家日子虽略略好过,她们姐妹要是儿子,送书院去也出得起这份儿银子。可她们是女孩子,外头哪里有女孩子读书的书院呢,富贵人家都是请女先生教导家里女孩子。那女先生,一年束脩就得二十两银子,再加上四季衣裳,吃穿用度,这一年,三十两怕都打不住呢。”
  何老娘想了想,道,“这也无妨,反正丫头片子也没事,三丫头也是识字的,咱们也不学什么高深的学问,把千字文上的字学一学就是了。不说别个,以后看账算账总便宜些,或者写个书信什么的,也不用求人的。”
  冯二太太欢喜道,“她们自是愿意,就是太麻烦两位姑娘了。”
  何老娘笑,“又不是成天学,一天学个十个字,一个月就是三百个字呢。”
  何子衿三姑娘也不会不教,笔墨何家也有,这事便定了下来。冯二太太自是谢了又谢,就像何老娘家的,闺女家,最好是在娘家把该学的本事都学好了。孩子识字,以后到了婆家也能叫婆家另眼相待呢。
  于是,冯孟两位姑娘便在何家开始了热热闹闹的学习生涯。
  其实,这年头女人多是不识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