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514

  阿念:怪道孙叔叔这么光棍着,就这心态,也不容易娶上意中人呢。
  待阿念接了子衿姐姐到了沈家,沈家已是宾客盈门,其热闹程度,哪怕是有梅家一大家子到何家撑场面,犹不及沈家一半热闹。
  阿念同子衿姐姐共牵一段红绸,他还时不时回头看子衿姐姐一眼,那眉宇间的喜气与情义,只要长眼的,都知道新郎倌儿有多欢喜。说来还有一桩喜事,今日阿念与子衿姐姐成亲,陛下与太子妃都赏了东西,陛下赏的是一对比目佩,太子妃赏的是一对鸳鸯佩。
  唉哟喂,这喜庆哟。这体面哟。
  沈家客人虽多,但碍于沈素的官职,多是中低品官员,虽然大家都是在早朝见过陛下的,但也仅止于此了。谁家孩子能亲能有这体面呢!虽只是一对比目佩!但,这是陛下赐的比目佩啊!还有,太子妃怎么还赐了一对鸳鸯佩!
  那啥,沈大人你这藏的也忒深了吧~
  待沈素解释后,大家才知道,唉哟,原来沈大人你外甥女就是那种绿菊的菊仙姑娘啊!
  沈素并不是低调的性子,那绿菊在帝都闻名已久,皆因事关外甥女,绿菊的事儿,沈素并未提过,也就是有限的几个人知道。如小唐大人、孙御史这样的才知道,其他人并不知晓。沈素总不能说,我外甥女拜了辅圣公主儿子方昭云公子为师吧?这话说出来,容易叫人误会,故此,沈素只得拿绿菊来说事了。
  唉哟,探花郎娶了菊仙姑娘,这比苏不语的话本子更话本子啊!
  于是,大家对沈素又是一番恭喜,才子佳人的话都出来了!内宅的江氏沈老太太婆媳亦倍觉体面,一个觉着,给阿念操持亲事操持的对,一个觉着,外孙女就是有福气啊!
  待拜过堂,入了洞房,揭了盖头,多少没见过何子衿的,一见何子衿这等杏眼桃腮的好相貌,便深觉探花郎有福。非但娶到了菊仙姑娘,在成亲时还有御赐东西的好事,更难得的是,还提前搭上了太子妃的路子,知道太子妃啥性情不?那是阖帝都出名的不好惹。瞧瞧,人家为什么是探花郎啊,这还没入朝为官呢,把现在将来两代君主的路子便都搭好了。
  大家胡思乱想的寻思着,一场酒宴吃得愈发热闹。
  阿念是被抬回洞房的,阿玄道,“阿念哥真没酒量,喝两盅就醉了。”
  “这傻瓜,肯定是人家让他喝他就喝。”何子衿忙扶了一把,把阿念放到床上。
  何子衿摸摸阿念的额头,给他松松衣领,解开腰带……阿玄脸腾的红了,忙捂着眼睛跑了出去,还细心的给他家阿念哥和子衿姐姐关好门。在门外,阿玄狠狠的揉了揉如火烧般的脸颊,心说,阿念哥醉成这样,子衿姐姐咋还这么急着洞房哩?
  何子衿刚想让阿玄去打盆温水来,哪里晓得这小子鬼撵一般跑了出去,只得等丸子吃饭过来了。
  阿念其实没醉,见阿玄跑了,阿念立刻下床,小跑过去把门销插上,还自己倒了盏茶吃了,然后,笑眯眯的看着子衿姐姐。
  红烛掩映下,子衿姐姐端坐鸾帐,为阿念这灵活的步法都惊呆了:……
  “原来没醉啊。”
  “看到姐姐,我就醉了。”
  握着子衿姐姐的手,阿念一肚子的情话要说,正要说,就听到柜子里有叽叽咕咕的笑声,阿念连忙拉开柜门,顿时黑脸,阿丹阿朱正挤里头笑呢。阿念问,“你们干嘛呢?”
  两个小的大声道,“听洞房!”
  阿念把他们拎出来扔出去,嗬,这可实在是失策,因为阿丹阿朱跑出去就到处表演,一个说,“原来没醉啊?”另一个立刻道,“看到姐姐,我就醉了。”
  开始人们还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就问他们,“这是说什么呢?”
  俩人齐声道,“这是洞房!”
  诸人先是一愣,复又大笑起来。
  其实,洞房夜俩人啥都没干,只是梳洗后,便睡去了。
  不只是有阿念年纪还小的原因,还有老鬼呢,何子衿就是活了两辈子也接受不了三人洞房的,她悄悄问阿念,“老鬼死了没?”
  老鬼:俺还在滴。
  阿念面无表情,“快死了。”哪怕这是自己前世,阿念也很想让他去死一死了!
  第二日便是给公婆请安见礼,何子衿奉上做好的针线,沈太爷沈老太太沈素江氏,人人都有一份,给阿玄等人的便是清一色的文房四宝,也皆是上等货。
  何子衿也收到了不轻的见面礼,沈老太太给外孙女的是一对翡翠镯子,江氏则是一对赤金牡丹步摇。沈老太太很夸了一阵何子衿的针线,真说鞋袜做的细致。何子衿笑,“外祖母看我,自是样样都好的。”
  沈老太太笑,“本就样样都好。”
  早上吃饭自不需何子衿立规矩,她也起身给长辈们布了一回菜方才坐下的,沈老太太暗暗点头,想着外孙女着实知道进退。这做媳妇跟做外甥女,可是两样做法哩。
  哎,外孙女嫁了阿念,最好的一桩妙事就是不用伺候婆婆了。
  虽然沈老太太也是做婆婆的,但到自己外孙女嫁人,她仍会这样想。
  沈家在帝都并没有亲戚要认,故此,成亲头一日并没有什么事,与往常也一样,无非就是何子衿去厨下给家里添了几个菜。这也是时下规矩,一般新媳妇进门都要下厨做羹汤的。何子衿本就好手艺,来帝都这些日子,也知道了诸人喜好,做的自然不错。
  阿玄都说,“子衿姐姐,你就跟阿念哥住咱家呗,别搬回去了。”
  子衿姐姐还没说话,阿念哥道,“阿玄你跟我们过去住不也一样。”
  阿玄道,“那我不成阿念哥你的拖油瓶了。”
  逗得大家一乐。
  江氏都跟自己婆婆说,“待以后阿玄能娶个跟子衿差不离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沈老太太笑,“咱阿玄福气也不差的。”
  江氏现下看何子衿是怎么看怎么顺眼,深觉阿念有福。纵阿念是探花出身,但,何子衿一则嫁妆丰厚,二则又有这么一手养花的本事,成亲时还得陛下和太子妃赏了一回,何等体面。
  江氏乱七八糟的想着,如今丈夫官位不高,将来长子成亲也就是门当户对里寻了,帝都官员,面儿上瞧着好看,要说油水丰盈,其实不若地方官。就不知将来长子的缘份在哪里了。
  昨儿日成亲行了大礼,今天还有不少东西要收拾,江氏没个闺女,沈老太太又上了年纪,何子衿就给她搭把手,碗筷茶碟,有不少是租来的,如今一一清洗对了数目,这是要还回去的。还有桌椅家什,该入库的入库,该归还的归还。再有礼单账目,也要一一对过。未用完的干果鸡鸭,能退的,悉数退了去,这也是先时跟铺子讲好的。
  把江氏给省心的,恨不能现下就给阿玄娶个媳妇。江氏也说,“子衿就留下来跟我住吧。”
  何子衿笑,“我就是回家,咱们也只隔一堵墙。”
  江氏道,“还是你娘比我有福气,我就没你这么个闺女。”
  何子衿笑,“将来舅妈你四个媳妇团团围住脸伺候,还怕没受用的时候,到时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了。”
  江氏听得直笑。
  女人们正在说笑,何老娘就过来了。
  沈老太太道,“亲家,你怎么来了?”这,这可不到三朝回门的呀。
  何老娘道,“我想着,亲家你这里昨天热闹,人也多,今天定要忙活的,我过来瞧瞧,看可能帮上忙。”眼尾一扫自家丫头片子,哟,还挺红润的呀。
  江氏笑,“子衿都与我一道收拾清楚了。咱们子衿,真是一等一的能干,对账什么的,比我都快。”
  “她在家也都做惯了的,她这一过来,我家账也没人管了,她娘又大着肚子,我又算不清,真是愁人。”何老娘早饭也吃的没滋味儿,觉着没了丫头片子说笑,早饭时太清静了,没食欲。反正住的近,她就顺腿儿过来瞧瞧。还有那啥,昨儿不是说陛下和太子妃娘娘又赏了好东西么,腰下挂着的佩就是吧。唉哟,可真好看,何老娘这老花眼也觉着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江氏见何老娘这三天都等不得的样儿,不由笑道,“后儿个就过去了,看亲家老太太,这么两天也舍不得啦。”
  “哪里舍不得,我就过来说说话。她舅妈要喜欢,只管留她长长住你家,我还省一天三顿饭哩。”何老娘口是心非道。
  江氏一拍巴掌,笑道,“我正说呢,我没个闺女,原怕亲家老太太舍不得。既亲家老太太开口了,我可就当真了。按理,子衿也原该同我们住的。”
  何老娘急的嘎巴嘎巴嘴,心说,我,我那就是客套话,咋能当真呢。又一面眨着眯眯眼给自家丫头片子使眼色,何子衿端来盏桂圆茶给祖母,笑道,“舅妈说笑呢。”
  何老娘松口气,接过桂圆茶吃了半盏,道,“舅太太这把年纪,也淘气起来啦。”
  江氏笑,“看亲家老太太这般不放心,一大早的就过来瞧子衿,亏得子衿不是远嫁,要不,您可怎么着?”
  “有当年子衿她大姑的事儿,我早发过誓,再不令孩子远嫁的,单那一年一年不得见的苦楚,我也受不住啊。”何老娘道,“要不都说闺女是赔钱货,一嫁老远,嫁得好还能稍稍令人放心。像舅太太,像子衿她大姑,你们这都是有福的,女婿们有良心,既便做了官,也不是那等忘恩负义之人。可话说回来,像子衿她大姑,要不是这回在帝都遇着了,我还不知道哪年能见着她呢。像舅太太,家时江太爷也念叨你哩。”说得江氏也有些伤感,道,“自从来了帝都,我也再没见过我爹娘了。”
  何老娘就给乱出主意了,道,“现下你日子好过,这么大宅子,又不是没有住的地方,你公婆也不是那等小气人,何不接亲家公亲家太太来帝都见识一二。也不是长住,住他三五个月,也长世面哩。”
  这话说的,多讨人嫌。也就亏得沈老太太性子好,向不多心,不然倘遇个刁钻的,得以为何老娘挑事呢。沈老太太一想,道,“这也是。前些年咱们日子不宽裕,房子也是租来的,纵有心也无力。如今日子好了,家里也有住的地方,你也好些年没回过娘家了,索性派了管事过去,帮着把亲家公亲家太太接来,连带着阿仁他们小夫妻,你哥你嫂子,一道过来帝都住些日子。”主要是亲家一家子也是本分人,且听着自家外孙女说,阿仁那孩子也很知上进。
  江氏自是愿意的,只是道,“这哪里成,家里有田地呢,我爹娘也放不下家里田地。”
  何老娘眼睛一吊,道,“也就是百十亩地,佃出去亦是无妨的,佃给当村知根知底的人家儿,无非就是一年少收入些罢了。现下你家也不差这个。就是阿仁的铺子,交托给可靠的人代管,不也一样。”
  沈老太太与江氏道,“这事就这么定了,待阿素回来,我与他说。”
  江氏便也不说什么了,心下也琢磨着,要是娘家侄子还堪造就,也要拉帮一把娘家侄子才好。
  何老娘在亲家瞧了一回自家丫头,中午就在沈家吃的饭,待得下午,她继续跟沈老太太说话,干脆晚饭也留亲家吃了。晚上吃着饭还道,“别说,吃惯了丫头片子烧的菜,别人烧的总觉着不是那个味儿。这丫头,没别个好处,就在这厨艺上,当真是顶顶的好。”不必别人夸,自己就夸起来。
  何子衿笑,“难不成我就这烧菜的一桩好处?”
  何老娘道,“一桩好处还少啦!”
  “我倒不是嫌少。”何子衿给何老娘夹筷子山药片,笑道,“我就是想,平日里都说我像祖母,既像您老人家,怎么也不能只这一桩好处啊!”
  “这倒也是,不过现下不是有学识的人都流行谦虚么,咱们得谦虚着说,是不是?”
  沈家晚饭有何老娘的加入,何子衿与她说相声一般,逗得沈家人笑的了不得。待用过晚饭,何老娘这才回的何家,你说把何恭给闹得,特意拜托他姐去跟他娘商量了一回,别总去岳家成不成,这还一呆呆一天……何姑妈就跟她娘说了,“子衿就在沈家住三天,看娘你,怎么头一天你就忍不住了。”
  “我又不是看丫头片子的,丫头片子有什么好看的,她住哪儿我都放心。我就是去找亲家老太太说说话,亲家这般热络,非留我吃饭,你说,我能不吃么?”
  然后,第二日,何老娘就又以亲家老太太邀请她说话的名义,过去沈家呆了一日。
  第三天,何老娘也过去了,这回她不是去吃饭的,她是去帮着把丫头片子的嫁妆搬回自家来的。
  何老娘办的这事儿,江氏都好笑,与沈素道,“亏得亲家老太太平日里左一句‘丫头片子’,右一句‘丫头片子’的,好似多嫌子衿似的,看她这样,简直一日都离不得子衿。”
  沈素想想也觉好笑,道,“亲家老太太就是这么个刀子嘴豆腐心的脾气,她这脾气,一辈子难改了。平日里觉着刁钻,其实心地再好不过。”接着又说了让管事去接岳父岳母的事,沈素道,“陈家姑太爷回乡时我就想到此事了,去岁子衿他们来的时候,不是说阿仁媳妇有了身子么。这会儿或是生了或是还没生,怕是阿仁媳妇那里离不得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