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514

  沈氏也很关心此事,索性一并去了。
  沈素脸色不大好,但也不是很坏,他与宁家素无来往,牵连也牵连不到他身上去。见何老娘过来,沈素便将事情说了,“宁大人原是主持修建悼太子陵的,结果,这陵修的差不离了,工部还没检查呢,突然就塌了。事儿可不就落在宁大人头上,当天他就下了刑部,待刑部查问时,他先时犯的一些事也叫查了出来,刑部已判了抄家。”
  何老娘道,“可这也不关老家的事吧?”
  沈素知道何陈两家是姻亲,陈家与宁家又是姻亲,沈素道,“宁大人是谋逆大罪,说不得就得满门遭秧。”
  何老娘立刻六神无主,喃喃道,“这可不关芳姐儿的事哪,芳姐儿给老宁家守了一辈子的寡,一点儿福没享,难不成最后还要为宁家陪葬?”
  何子衿劝道,“祖母你莫急,姑祖父姑祖母在老家没有不知道的,姑祖父家里有银子,总能帮着疏通一二,咱们再等等消息不迟。再者,小陈表姑是有贞洁牌坊的,她是节妇,纵是刑部判案,想来也另有轻判!”
  这一席话,说的轻快俐落,沈素不禁另眼相待,觉着外甥女极有见识。沈素道,“是啊,陈太太既是节妇,在案件上,刑部也会斟酌的。”
  何老娘眼眶微湿,拭泪道,“我那芳丫头,自小柔顺,偏生这样的命苦。一辈子这样没滋没味儿就不说了,这眼瞅着熬了大半辈子,偏生遇着这样的事,竟是连平安也不能了!”说着又同沈老太太打听,“哪座山的菩萨灵,明儿我带着丫头去拜拜,求芳丫头平安。”
  沈老太太难免又安慰了何老娘一通,第二日,何老娘还是借了沈家马车,带着一家子去西山寺拜了菩萨方罢。
  宁家这案子判下来未久,刚进腊月,陈姑丈带着陈三郎满面风霜的赶来了帝都。陈姑丈原是个圆润的胖老头样,今一见,竟是瘦的如同枯竹,可是把何老娘吓坏了,连声问他,“你这是怎么了?”
  陈姑丈茶也顾不得喝一口,道,“他舅妈怕是不知道,芳丫头婆家出事了,如今一大家子已被押解来帝都,我跟你姐姐都放不下芳丫头。路上有大郎二郎两个跟着照应,我带三郎快车来帝都,就是想找沈舅爷问问,咱们芳丫头可还有救?”
  何老娘先骂,“你个老不死的,还不是你银子迷了心,非得给芳丫头说这样一门亲事!不然,孩子再也遭不了这样的罪过!”骂的陈姑丈愈发后悔,他要料得到如今,也不能给闺女说这门亲。
  骂有什么用,何老娘骂一回,叹一回,自己想说,又怕说不清,一指何子衿道,“丫头,你口齿好,与你姑祖父说说看。”
  何子衿道,“姑丈,宁家长房大老爷如今听说已死在狱中了,长房其他人都收监了,待二房的人到了,估计也就宣判了。”
  陈姑丈问,“到底是个什么罪过?”
  “我舅舅说,是谋逆大罪。”何子衿道,“听说早有晋宁伯,是宁大太太的娘家侄子当朝给求情,结果情没救到,还得了皇帝好一通训斥呢。”
  一听“谋逆”二字,陈姑丈直接瘫了。
  大家难免又劝了陈姑丈几句,陈姑丈再圆滑,也就是个乡下地方的盐商。他这次来,倒是带了不少金银,只是,有银子,却是不知往哪儿使去。陈姑丈到底厚颜求上了沈素,沈素私下与陈姑丈说了个明白,“非但宁家罪责颇重,还有一样,他得罪了当朝太子。”
  陈姑丈如坠冰窟,谋逆,得罪太子什么的,他是想都不敢想的大罪!陈三郎哆嗦道,“沈舅爷,这么说,我妹妹是一点救也没有么?”
  沈素想了想,道,“令妹的事,秉公而论,节妇自要轻判的,只是,宁大人把东宫得罪的太狠了。我找人打听一二吧,只是不敢保证什么。”
  陈姑丈连声道,“沈舅爷肯帮着问一句,已是咱们的恩人。这样的惊天大案,我听一句就腿肚子哆嗦,谁又能做保呢。还劳烦沈舅爷帮着问一声,是好是歹,总叫咱们心里有底。”说着,奉上一个银封。
  沈素叹道,“也罢了。”
  沈素找的是孙御史打听,孙御史不一定知道内情,但,孙御史与刑部右侍郎苏不语交好,这就能说得上话了。沈素闻知苏不知最喜美人图,特意花了千两白银买了一卷前朝大家的丹青送上。
  苏不语赏鉴了一番美人图,方听二人说明来意,苏不语道,“宁家的案子是尚书大人亲自审理的,陛下尚未宣判,不过,里面即有节妇,本官不知还罢了,既知道,自当提一句。只是,到底如何,端看上意了。”
  沈素仍极是感激,道,“如此也很是烦劳大人了。”
  “哪里的话,本官本就在刑部任职,这原也在本官职责之内。”苏不语性子随和,与二人说起话来也不摆架人,二人皆是有才学之人,一道说话也能说到一处去,及至苏不语听郝御史说沈素家的菊仙外甥女来帝都了,更是大为赞叹。不过,苏不语不禁多问一句,“令甥女既来帝都,焉何不去拜见太子妃?”
  沈素一时没明白,道,“我家甥女不过平民而已,如何能拜见太子妃娘娘?”
  苏不语一拍脑门,笑道,“看来你还不知道,令甥女的师傅朝云道长,阿素你可认得?”
  “这自然认得,那是我们老家的一位道长,我小时候都常去道观。”
  苏不语道,“此事我说与你们知晓,你们不要往外说去。那位朝云道长便是太子妃嫡亲的舅舅,因故在蜀中隐居,故此,身份不为人知。太子妃母族人少,也只有一位舅舅在世了。令甥女既到了,该拜见太子妃,想来太子妃也是想知道一些道长近况的。”
  沈素惊的一时不知要如何言语了,良久方道,“我,我实在不知。这……”
  苏不语笑,“阿素你也莫拘泥,此事不如我来代你安排。”
  沈素连忙道,“有劳大人了。”他又有些担心道,“我家甥女生在乡间,这觐见太子妃娘娘的礼数也不大知道。”
  苏不语对此事显然颇是热心,道,“这无妨,我家有几个老嬷嬷,于礼节略知一二,阿素不嫌弃,让她们随你回家,略指点菊仙姑娘一二就是。”
  沈素感激的应了,心下明白,朝云道长看来非但是个有大来历的,想来于太子妃也是极重要的亲人。他本就是个机敏人,眉心一动,道,“有件事,颇是冒昧,原已托给小唐大人。可我这心里突然就觉着,兴许苏大人也认识那位先生。”
  苏不语问,“你说的是谁?”
  “是这样,我家甥女来帝都前,朝云道长曾托我家甥女带了些东西给一位谢先生。”
  “阿素你可算是问对人了,我与谢驸马相交几十年,他家的人,我认识大半。”苏不语笑呷口茶,问,“不知阿素说的这位先生名讳为何?”
  沈素道,“姓谢,上莫下如。”
  苏不语直接一口茶水喷沈素满脸。
  话说,苏不语喷了茶。
  小唐这里也正得了闲,特意到皇子府给谢太子妃请安,这些天,小唐一直忙着安排被他四个哥哥送到帝都的各位侄子侄孙,因他家人口多,孩子们入学就是一通折腾。家里事不得闲,詹事府的事也多,小唐还兼着给谢太子妃做些舆论工作,提高谢太子妃的知名度什么的。
  今是特意过来请安的,见着太子妃,小唐忽然想到沈素托她的事。小唐原是想着找谢家长房长孙谢芝打听的,谢太子妃正是谢芝的嫡姐,说来,谢家人,谢太子妃也是知道的。小唐跟着太子夫妻十几年,说来跟在太子夫妻身边的日子比跟着他兄长们的日子都长,故而,情分甚笃。小唐又是个二百五的性子,啥话都敢问,就说了,“我有个朋友,就是进士堂的东家,人称‘死要钱’的沈素沈翰林,娘娘知道他不?”
  太子妃点头,“听说过。”
  “他托我打听个人呢,姓谢,说是帝都极有名的人物,可他打听好些日子了,也没打听出来。可我想着,帝都姓谢还特有名的,说不得就是老尚书府的人呢。”小唐道。
  太子妃算是看着小唐长大成才的,就是小唐的亲事,也是太子妃做的大媒。太子妃深知小唐性子,倒也喜欢小唐这有啥说啥的事,便问,“是个什么人?”
  “不知道,只知姓名。”小唐道,“是阿素家那会种绿菊的菊仙姑娘受人所托,给一位谢先生带的东西。偏生没有谢先生的住址,那托菊仙姑娘带东西的人说,这位谢先生有名气的很,只要随便一打听就能知道。偏生阿素打听不到,才托的我。”
  “菊仙姑娘?”太子妃倒是知道这位菊仙姑娘,说来与太子妃的亲舅舅有些渊源,太子妃便问,“这人叫什么?倘是我娘家人,我约摸能知道。”
  “不像是娘娘的娘家人呢,没听说尚书府有莫字排行的子弟。”小唐念叨道,“姓谢,叫谢莫如。”
  谢太子妃:你可真会问哪。
第271章
帝都行之六
  沈素回家时脚步都是飘着的,大脑思维一时没能从苏不语说的事情中内幕。孙御史也有些飘,他与沈素是老交情,道,“哎,说来,那位朝云道长我倒没见过。不过,听说行事的确有些与众不同,但也没想到是……”太子妃她舅啊~你说你皇亲国戚的,是显耀是落魄的,怎么偏搞隐居呢?真个吓死个人哩。
  他俩都不是官场菜鸟了,虽然皇家的事不大知道,但太子妃这样显赫的身份,以及太子妃是个什么出身,他俩还是知晓的。说来太子妃为人处事,真是神仙也挑不出半点错漏。就叫他们俩微末小官来说,这位太子妃委实贤惠的紧。可太子都册立大半年了,太子妃还未正式册立,其原因并非出自太子妃自身品行上,而是太子妃的出身上。
  太子妃姓谢,其祖父是前几年从刑部尚书任上致仕的,其父为户部侍郎,其叔为宜安驸马,其姑在宫为贵妃,谢贵妃还为今上育有三皇子。所以,从父系论,太子妃委实出身名门。
  当然,从母系论,太子妃的血统同样高贵。
  太子妃的母妃年轻时便是魏国夫人的一品封诰,这魏国夫人的封诰,并非是太子妃的父亲如何了得,而是来自太子妃的外家。太子妃的外祖母是当今嫡亲的姑妈,死后谥辅圣公主。辅圣公主于今上有莫大功劳,今上六岁登基,全靠辅圣公主摄政。魏国夫人便是因其母亲功高,少时便得此封号。但,水满则溢,月满则缺。
  天下事,皆同此理。
  辅圣公主当年嫁的是前英国公家的嫡次子,这位方驸马倒是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子,方驸马本身也没什么不好,就是方驸马父亲过逝后,英国公府谋反,被辅圣公主灭了九族。
  通俗话说,就是儿媳妇把公公家给灭了。
  不过,此事乃是辅圣公主大义灭亲。方家的事,也不与魏国夫人相关。但,听说,就辅圣公主自身而言,当年似也有摄政不还的嫌疑。更兼,辅圣公主的母亲,听说当年也是一代英雌,把持朝纲什么的,于这一脉血统而言,都不新鲜。
  所以,朝中便有些老臣,生怕谢太子妃走了母系长辈的老路。
  毕竟,谢太子妃的强势能干,连沈素孙郝仁这样的小官儿们都有所耳闻。
  所以,俩人一琢磨,朝云道长既是谢太子妃嫡亲的舅舅,那可不就是方驸马与辅圣公主的儿子么?
  唉哟喂——
  这可真是,叫人不知说什么好了啊!
  还有就是,朝云道长那话可真没错,这,这位谢先生是挺有名的,只要不是聋子,都听说过这位谢先生的名声。只是朝云道长啊!你咋有话不能直说啊!
  沈素一想到他拿着太子妃的名讳与苏侍郎打听的事,就恨不能地上挖个洞钻下去,再也不出来见人!
  谢莫如,谢莫如……
  这竟是太子妃的名讳!
  沈素此刻的心情就如同炖了一锅刚出锅的大杂烩,那感觉,完全不能用言语形容。还是孙御史好心安慰沈素,“哎,这,等闲人的确也不知道太子妃的名讳啊!”
  孙御史这是大实话,以前太子未得封时,人称谢太子妃是谢王妃。待得太子得立,尽管太子妃还未正式册封,但,人们也会称一声太子妃了。
  不要说太子妃这样的身份,便是其他藩王妃、公主,哪个不是叫封号呢,谁知道这些贵人们的名讳是何呢?就是公侯爵府,抑或书香之家,便是寻常百姓家,如何子衿,也就是家里亲近的人喊她名字,出去说,都是何姑娘。略远些的,也不知她的名字。
  何况,一国太子妃呢。
  沈素飘回家,闻信的陈家父子先过去等着听信儿了,沈素打叠起精神来应付了陈家父子,道,“事情已经与苏侍郎说了,苏侍郎说待此案结案时,会提的。”
  陈家父子谢天谢地,沈素却是赶紧叫了自家外甥女过来说话。
  沈素是在书房问的外甥女,何子衿听说朝云师傅是这样的大人物,倒也没有特别出奇,何子衿搔搔下巴道,“我倒猜着朝云师傅是大人物了,没想到是太子妃的舅舅啊。”
  沈素气地,“你怎么不事先提醒我一二。”
  “我只是猜到了一些,舅舅你想也知道啊,朝云师傅都说了,这谢,嗯,这位谢先生一打听就能知道的人,肯定是个有名的人了。而且,那次赵李两家要对我不利,朝云师傅直接就能把薛帝师请来,肯定不简单啦。”何子衿颇有条理,道,“我在家里就猜到了一些,朝云师傅常给我衣裳料子还有首饰头面什么的,都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