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514

  沈氏感叹,“再富贵的人家,也不可能拿这样好的东西作寻常吧。”
  “娘你想多啦,富贵人家有的是。就看姑祖父家,这才贩了十来年的盐,就是咱们县里首屈一指的有钱人。”
  沈氏可不是何老娘,她瞧着闺女问,“你说要是朝云师傅有亲人,朝云师傅在山上这些年,怎么也没见有这样的好亲戚过来看望过他?”
  “以前咱们跟朝云师傅不熟,就是朝云师傅有这样的亲戚,咱们又怎能知道?”
  “这也有理。”沈氏千万叮嘱闺女,“以后要是朝云师傅再给你这样的贵重东西,你可别收了。咱们就是小户人家,虽说朝云师傅待你好,也不好要他这般贵重物的。”
  何子衿怕她娘吓坏,宽慰她娘,“娘你就放心吧,朝云师傅不过是看着东西适合我才给我的。我过生日时,贤姑太太也给了我一块素雅的好料子啊。咱们住的这般近,朝云师傅同贤姑太太又有所不同,贤姑太太好歹有娘家依靠。要不是朝云师傅没凡心,我还想搓合一下他跟贤姑太太呢。”
  沈氏给逗笑,总算放下心来,“别胡说。”
  摸摸闺女柔润的小脸儿,沈氏心里真是充满自豪,多好啊,养了十四年,养得这么好看的闺女。就是这碧水县,有几个比她更会养闺女的。沈氏心下颇是自得,与闺女商量,“赵家摆酒,听阿文说,胡家不打算去的。你说,咱家到底去不去?”
  “上份礼算了,咱家本就是小户人家,又跟他家不熟,去也人家也不认识咱。”何子衿是烦透了赵家,自从赵家出了个娘娘,从此,赵家一大家子这脸上就跟镀过金似的,阖县人都不在这家人眼里不说。那赵家公子还张罗着弄了许多女人,说是安排进宫服侍圣驾。这等蠢话,偏生有人信,竟还有不少人家眼红赵家靠女儿发达把女儿送他家走进宫门路的。
  沈氏想了想,她也不喜赵家人,遂道,“这也有理。”
  沈氏一时感怀吾家有女初长成,又觉着自家闺女儿子都很不错,现在却是有俩儿子了,俊哥儿已经能跑能跳,再有个小闺女才是儿女双好。
  于是,沈氏开始给何恭炖补汤,桌上也时常出现譬如什么爆炒腰花的菜。何先生恭开始没啥反应,但喝了小半月补汤也觉出不对来了,何先生暗叹,都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古人诚不欺我也。不过,夫人哪,你家相公还没到要喝补汤的年岁吧……
  当然,老夫老妻的,喝一点儿补汤也没啥。
  只是,有一日,何恭偶然听到儿女如此对答:阿冽年岁小,正是贪吃的时候,一日四餐,还有点儿嘴馋。见亲娘时不时给亲爹单独炖汤,而且喝都不能他喝一口,阿冽嘴馋又好奇,问他娘啥汤吧,他娘还不说。于是,阿冽问他姐——何。教育小能手。子衿,“咱爹喝是什么汤哦,神秘兮兮的。”
  该姐作答,“大补汤。”
  阿冽好奇,“啥大补汤?”羊肉汤还是牛肉汤?
  该姐秉承教育小能手的准则,又寻思着这年头男孩子都早熟,便答道,“牛xx汤,羊xx汤,鹿xx汤。”
  阿冽表示,他这辈子都不想喝汤了。
  何恭扶额,唉哟,我的闺女,我的闺女,你这是怎么啦?我家娇花软玉一般的小闺女,你这是怎么啦?
第213章
不能坑熟啊
  在何恭的心里,闺女一直是纯洁的如同天山雪莲一般的存在,哪里能知道xx汤是什么呢。乍听闺女如此豪放的给儿子解释大补汤的原材料,何先生恭简直泪流满面,整夜失眠。
  沈氏正一门心思的想着再生个小闺女的事儿,丈夫就这么翻来覆去的不肯歇息,沈氏心说,不会喝大补汤喝出毛病了吧。推他一把,“你今天这是怎么了?翻来覆去烙饼呢?”
  “没什么。”何恭道,“以后别炖什么补汤了。”都是大补汤惹的祸。
  沈氏声音含笑,“到底怎么了,说实话。”好端端的,不是喝得挺好么。
  何恭犹豫半晌,便把儿女的对话说与妻子听了。沈氏险没笑出声来,悄声道,“这丫头,倒什么都知道。”
  何恭这做亲爹的可没觉着哪里好笑,他哀声叹气,“是啊,唉,怎么能叫闺女知道这个呢。”
  “都十四了,知道一点儿也没什么不好。”沈氏素来想得开,道,“子衿向来喜欢烧个汤做个菜的,她又脑子灵光,不用人说,琢磨琢磨也能知道。你别瞎担心了。”
  何恭略略宽心,知道都已知道了,世上又没失忆水,何恭再叹,“你悄悄跟闺女说,知道也不能在外头说去啊,女孩子家,得温婉含蓄才好。”
  何恭总结一句,“知道也得装不知道。”
  “放心放心,我跟她说。”朦胧帐中,沈氏忍笑。她还当什么大事呢。
  何恭再叹一口气,儿女大了,做爹的心里反是更添牵挂哩。
  第二日,沈氏就私下提醒了何子衿,沈氏是这么说的,“阿冽还小,你别什么都跟他说。”她倒不担心闺女,闺女素来灵光,知道大补汤是啥太正常不过了。要是闺女不知道才奇怪呢,女孩子家,年岁大了,朦朦胧胧的也会知道一些男女不同的事儿。儿子不一样,阿念就要考秀才了,儿子小两岁,当然,天资也比不上阿念,不过,正是念书的时候,越晚开窍越好,不用给他提这个醒。
  何子衿对于母亲的教育理念不能认同,道,“阿冽问,我能不说?再说,总不能呆头呆脑的啥都不知道吧。”
  “现在呆点儿,正好一门心思念书。”沈氏问起正事,“阿念考秀才的小桌子找出来了没?”
  说到这个,何子衿真是无语了。这年头,考秀才还要自备桌椅。考秀才不比科闱春闱,都是在贡院进行,贡院里考间桌椅,好赖的起码是齐全的。考秀才的话,县里只管出考试地方以及监考的衙役,补充一句,考点还是露天的。所以,像这本地人还好说,家里准备起来起码方便,像阿念,有何恭当初考秀才置的那一套。如果是外地人过来,桌椅啥的,或是自己抗来,或是就地置办,有亲戚朋友的借一借也成。而且,一考考一天,还得带一顿午饭。
  甭以为笔试完就完了,笔试后,县太爷那里还有面试。考得好的,有廩生资格,廩生有米粮补助,每月给米六斗。像她爹,现在就拿着国家的廩米补助呢,只是,廩米很少是精米,更多的时候是陈米。像何家,若是县里发的好些的陈米,便留下给下人吃用,这并不是何家刻薄,何家也只是个小康水准,就是近些年家境略好,何老娘沈氏打根银钗也要咬咬后槽牙,何况家里孩子多,男孩子们都是念书的,花钱的事在后头,故此,家里颇是节俭。有时县里给的米太差,就去米粮店卖掉。
  待考上秀才,按国家礼法,秀才就能穿绸了。像何老娘以前吧,何恭刚中秀才那年,就特意做了身绸衣显摆。
  不过,绸不绸的,现在规定也并不太过严格,像县里的有钱人,如陈姑丈何忻,现在都捐了功名,可以前没功名时,有钱了,穿上绸,其实也没人管。
  总得来说,秀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见县太爷不拜什么的,但也仅止于此了。
  不过,秀才是仕途的起点。
  所以,碧水县每年的秀才试也是小小县城一年一度的盛事。
  何子衿早提前把当年她爹用过的小考桌收拾了出来,重新擦洗干净,再从朝云观拿回托朝云道长给阿念做的及第牌,还有芙蓉寺的状元符,让阿念提前半月就揣在了身上。
  到考秀才那天,早上不吃别的,一碗鸡汤面外加俩鸡蛋俩鸡腿儿。何老娘问,“这有啥讲究?”她是想让阿念喝及第粥的。不过,阿念选择吃子衿姐姐起早做的鸡汤面,这让何老娘十分郁闷,觉着阿念眼光很不精准哪。
  何子衿一幅仙风道骨的神棍模样,“这叫及第面。”
  何老娘也不是没见识的人哪,十分怀疑何子衿的话,道,“不对吧,人家及第粥是猪肝猪肉丸猪粉肠做的,才叫及第粥。你打俩鸡蛋放俩鸡腿在里头,怎么能叫及第面。”
  “放心吧。这是三清祖师秘不外传的及第面,不能叫外人知道,不然人人都吃及第面,还能灵么。”何子衿笃定的给阿念夹一筷子小菜,道,“慢慢吃,别紧张,肯定没问题的。”
  阿念倒是不紧不慢的吃饭,他昨天睡得早,今天起得早。待吃过早饭,他那行礼包裹都收拾好了,胡饼点心也都搁油纸包里包好了,福子帮着扛考桌,而且,福子还兼送考人之一,主要是当年何恭考秀才就是他送的,比较有经验有福气。不过,何恭考举人也是福子跟着,一直没中,可见福子这福气大概也就仅止于秀才啦。
  江仁身为送考人之二,帮着拿小杌子,还有笔墨包裹。
  另外何恭身为长辈,揣着架子,跟阿念再次絮叨起考试注意事项,何老娘都听得耳朵生茧,打断儿子道,“行啦,打半月前就开始絮叨,我都背下来啦。”
  何恭好脾气笑笑,点头,对阿念道,“去吧,只管放心,你文章十拿九稳。”
  阿念一身簇簇新的靓蓝文士衫加簇簇新的黑色布鞋,都是子衿姐姐的手艺,阿念说的,子衿姐姐有运道,子衿姐姐给他做的衣裳,都是经过运道加持的,穿上子衿姐姐加持过的衣裳鞋袜,肯定一考一个准。阿念跟长辈们告辞,老神在在,“放心吧,傍晚就回来啦。”
  一家子送他到门口,子衿姐姐又絮叨了一回,“别紧张,慢慢考,好啊赖的,反正每年都能考。”
  还有比这话更泻气的吗?何老娘两眼一瞪,“给我闭嘴!一准儿没问题!”接着,大手一挥,粉儿有大将风范地,“去吧!”怕个毛哦,秀才而已,又不是没见过!家里就住着秀才呢。
  待阿念走了,子衿姐姐两辈子头一遭感受这送考的心,那叫一个煎熬哦,感觉还不如自己考呢,也不会这样提心吊胆担心挂念的。
  子衿姐姐回屋拿出卜卦的龟壳来,给阿念卜了一卦。
  何老娘凑近了问,“老天爷怎么说的?”
  “大吉!”何子衿连起三卦,都是大吉,道,“从卦象上看,没什么问题。”
  何老娘一拍大腿,精神百倍,“这就对啦!先前在庙里我找法师算,法师就说阿念今年有财运!起码是五十两的财运!如今看来,果然是准的!”
  何子衿,“我的天哪,您老这财运都能算出数目来啦!这啥法师哟,死和尚怎么专找老太太骗哪。是不是被骗香火钱啦?”
  “呸呸呸!”何老娘往地上连啐三口,双手合什求菩萨宽恕,“童言无忌!童言无忌!”与何子衿道,“就是正月二十八那回去庙里,捐了五百钱。”
  还好不多。何子衿闲闲道,“要我说,就是有财运,也不是五十两财运,起码是一百两财运。”
  何老娘大惊,“真哒?!”
  “比珍珠还真。”何子衿收了龟壳。
  祖孙两人念叨着阿念今年的财运,沈氏过来道,“母亲,今天不是沈家摆席么。我礼都备好了,小福子去给阿念送考,让周婆子把礼送去吧。”他家里决定跟胡家保持一个立场,主要是给赵家实在不熟,不去他家吃席。
  “你看着办吧。”何老娘第一千零一次与自家丫头絮叨,“真个臭不要脸的,跟他家又没来往,非给咱家下帖子,这不是上赶着要别人给他家送礼么。”又不能不送,毕竟是皇上老丈人家。得罪不起中。
  何子衿道,“这不他家正得意么。看吧,一般这种人家儿,长不了。”往上爬是一回事,这赵家还没怎么着呢,就要把县里略显赫的几家往泥里踩,胡家在碧水县多少年了,县令大人还是碧水县的父母官,陈家与州府宁家的关系……结果呢,赵家就有个闺女生了个皇子,又巴结上了总督家的公子,这眼里就再容不下人了。何家是没法子同赵家比,可难道别个几家就都是死的?
  何老娘脑中灵光一闪,催促自家丫头,“赶紧,再卜一卦,看老赵家什么时候玩儿完?”
  何子衿已经将放龟壳的盒子锁起来了,还怪会摆派头的,道,“不成,一天只能起三卦。”
  何老娘啧啧,“还装神弄鬼滴。”
  何老娘终于发现一个真理,这人要走了运道,就是装神弄鬼都是准滴。像她家丫头片子,装神弄鬼的给阿念起了一卦,结果呢,阿念经过初试复试,非但秀才拿到手,还是案首。
  案首是啥意思知道不?
  就是第一名,一个县里所有当界秀才里的第一名,被称为案首!
  一百两!
  芙蓉书院奖励一百两!
  何老娘欢天喜地,看阿念那是怎么看怎么顺眼哪,何老娘眉飞色舞的夸赞阿念,“好孩子,有出息!真有出息!青蓝青蓝滴!”
  子衿姐姐在一畔给翻译,“青出于蓝。”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何老娘咯咯咯笑个不停,嘴巴险些笑歪,接着大力夸赞了何子衿卦象之准,道,“真没想到,在道观呆几年,成大仙儿啦!这卦还挺准!”
  何老娘先对阿念的秀才试成绩提出表扬与肯定,顺带赞一下自家丫头片子卦象之准,然后,她老人家的任务就是每天早早起床,收拾过菜园子,吃过早饭就换上一身崭新崭新的绛色绸衣黑裙,头上梳着光溜溜的圆髻,插二三金钗,腕戴一双金镯,手上仨大金戒子,其中还有一个是给给何子衿的生日礼,何老娘不是要回来,是暂且借来充充场面。然后,叫丫头片子给化个美美的妆,沈氏准备好待客茶点瓜果,她老人家就在家坐等上门道贺的亲戚朋友,这都不用发请帖的,亲戚朋友知道信儿都自动就来啦。而且,来的人都不空手,大家都能预料到,十二岁的秀才有一个怎样闪闪光亮的将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