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514

  待送走江家人,沈氏与何老娘商量着,这些天来帮忙的族人女眷,每家分两条猪腿两条大鲤鱼做谢礼,再把酒席上没用到的一些熟食各家分一分。何老娘心疼东西,道,“这也忒厚重了,自己雇人也不用给这么些东西。”
  沈氏笑,“一则猪是自家养的,鱼也不贵。二则,咱家毕竟人丁单薄了些,以后事儿还多着呢。”三姑娘这只是开始,后头儿女成亲,少不了族人帮忙。人家来帮衬,谢礼给的单薄了,名声也不好,下次人家就得寻思着要不要来帮忙了。
  沈氏这么一说,何老娘方松了口,还道,“让阿冽他爹去送,也显得咱诚心。”
  “是。”把这一摊子事儿弄清楚,也就到了三姑娘三朝回门的日子。
  三姑娘三朝回门,何老娘一大早上就盼着呢,吃过早饭就一个劲儿伸着脖子往外瞅,嘟囔,“怎么还不来,又不是嫁得多远,三两步路的事儿。”
  何子衿今儿也换了簇新的衣裳,两道弯眉修出姣好的形状,笑,“总得等三姐姐吃过早饭,还得辞过太婆婆。胡家老太太说不得还得叮嘱三姐姐阿文哥几句,再过来,总得要些工夫。”
  何老娘坐不住,一时往廊下遛达几步,又指挥着丸子把门前的枯叶扫一扫。虽说与阿文熟,今儿却是新女婿呢。何子衿道,“一大早上就扫过,今儿风大,掉几片叶子可怎么啦。”
  何老娘道,“那以后你跟女婿回门,也不扫门前。”
  何子衿笑,“不扫就不扫。”
  何老娘看说起女婿,这丫头片子竟连个羞样儿都没有,笑道,“傻丫头,啥都不懂哩。”
  何子衿过去把俊哥儿抱来给她祖母玩儿,老太太总算能安定下来了。
  好在小夫妻来的也挺早,胡文一来就笑,“早上打了好几个喷嚏,我想着定是姑祖母念叨我呢。”
  何老娘笑,“是啊,再不来我就要过去啦。”
  何老娘这把年岁,哪怕有些老花眼,瞧着小两口的模样,也知道这新婚好是不好了。因胡文婚前就时常来何家,大家都熟的,便一家子都在何老娘屋里说话。小两口先给长辈请过安,余嬷嬷捧上热茶,大家就团团坐着说起闲话来。其实才成亲三日,能有什么事?便是再刻薄的婆家也不会在刚成亲的时候刻薄新媳妇,瞧着小夫妻都好,这说话的气氛亦是极好。说着说着,就说到迎亲时对对子的事儿了。
  胡文抱怨阿念,“唉哟,阿念哪,你可真是我亲弟弟,给哥出那么难的对子,大冬天的愣把哥难出一身的冷汗来。”
  阿念笑,“嘿嘿,我出的还简单,阿洛哥出的才难呢。”
  同为雄性,胡文对少年得志的何洛印象不咋地,道,“平日瞧不出来,何洛可真辣手。”
  “这叫深藏不露。”阿念笑嘻嘻地给他家子衿姐姐剥个桔子,一面与胡文道,“哪儿能这么容易就让你把三姐姐娶走。其实我跟阿洛哥还琢磨了个一百多字的对联,就是看阿文哥你急的冒汗了,才没说。”说来,他还是放水了的。
  胡文双手一拱,“唉哟,我的亲弟弟,哥先谢你了。一会儿把那一百多字的对子给我。”
  “我搁着压箱底儿呢。”
  “你压什么箱底儿,难不成等我闺女出阁时你用这对子为难外甥女婿不成?”
  何老娘大惊,脱口问,“三丫头有啦?”说着两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三姑娘的小腹。三姑娘捶胡文一记,硬是给何老娘瞧的不好意思了,红着脸对何老娘道,“姑祖母,你听他胡说呢。成天说风就是雨。”就是有了,这会儿也瞧不出来呀~胡文抓住三姑娘的手握在掌中,一脸美滋滋地,笑,“早晚的事儿。”
  “吓我一跳。”何老娘笑,“也得好生努力呀。”
  胡文深以为然,还做出保证,道,“估摸着阿念考秀才时就差不多啦。”
  三姑娘真想把嘴给他缝上。
  大家说说笑笑,用过午饭,胡文与何恭在前头院儿里说话。女眷们在何老娘屋里说些私房话儿,何老娘还问三姑娘,“我听说胡家亲戚多,好相处不?”
  认亲那天的事儿,三姑娘根本没当回事儿,笑,“挺好的,都和气。”
  何老娘叮嘱道,“你是新媳妇过门儿,可得留神,如今的人惯会捧高踩低的。”本来应该在三姑娘出嫁前说的,结果那天心绪乱糟糟的,就忘了,何老娘今天给三姑娘补上了。
  三姑娘笑,“姑祖母放心吧,族人来往可有几个,无非是合得来便来往的多些,合不来的来往少些。就是家里各房各院儿的,也得看各自的脾气秉性呢。我又不是跟他们过日子,哪个想踩我,我也不是呆瓜就凭人踩的。”
  何老娘终于放心了。
  沈氏笑眯眯地,“是这个理,咱不欺负人,也不能叫人欺负。”三姑娘这亲事其实也有好处,公婆都不在眼前,跟着太婆婆过日子,胡家老太太又是个开明慈和的。余者无非有个同房的嫡长兄夫妻,可做兄弟的,说实在话,情分多好,寻常也管不到庶弟过日子的事儿。再有就是二房三房,都是叔婶,人自家孩子还料理不过来呢。胡文三姑娘都是知道过日子的,只要小两口齐心,何愁日子不好呢。
  何老娘也高兴,“这就好。”
  何子衿笑,“看阿文哥满脸喜庆,就知道三姐姐过得好不好啦。”
  沈氏笑笑,“是这话。”私下还问了问三姑娘床第间是否和谐,饶是三姑娘素来大方,也羞的红了脸。出嫁前,沈氏特意跟她讲过床第间的事儿,还给了她两本小黄书压箱底儿呢。哪怕升级做了妇人,毕竟时日尚短,三姑娘仍是难掩羞涩。沈氏笑,“这有什么好羞的,圣人都说是周公之礼呢。”
  三姑娘三朝回门后,家里才算彻底放下心来。
  胡文与三姑娘颇是情投意合,只是,这年头儿,人们无不是嫌贫爱富的,三姑娘嫁妆有限,哪怕陪嫁了一百多亩上等田与一户铺面儿,在胡家实在也算不上什么。三姑娘自受深受何老娘教诲,又不是会打肿脸去充富户的,认亲时给族中弟妹的便都是手工活儿。这认亲见面礼刚给了,转眼又到过年。胡老太太还带着家里媳妇孙媳妇忙活灶上的事儿,胡家讲究,供祖的东西,哪怕让厨下提前收拾出半成品来,也要家里女人亲自做的,以显诚心。陈二妞有着身孕在一面看着就好,三姑娘是新媳妇,跟着学。胡二太太还说呢,“你家子衿姑娘最好厨艺,侄媳妇定也是好手艺。”
  三姑娘笑,“叫婶子说错了,简单的倒是会做,只是远不比妹妹精道。我自幼学针线,师傅千叮咛万嘱咐要把手养好,故此家里只让我学了些简单的。”
  胡二太太道,“原来绣花还有这些讲究?”
  “是啊。手用过了劲儿,就没灵性了。”三姑娘厨下的活的确干得少,远不如何子衿。不过,她也懂,何况这些鸡鱼都已给下人收拾干净了,基本上就是往锅里一放,便自有厨下婆子烧火烹煮。故此,并不露怯。
  胡三太太问,“侄媳妇当时怎么就想着去学绣活儿了呢?”这并不是瞧不起三姑娘,薛千针在碧水县大有名声,三姑娘拜薛千针为师,便是在胡家也不是丢脸的事儿。胡三太太就是好奇,姑娘家做些针线去绣坊寄卖什么的寻常,但是像三姑娘这般拜得名师的修行,可就不简单了。便是他们家的姑娘,想拜薛千针为师,不对眼缘儿人家也不一定教呢。
  三姑娘把菜从锅里盛出来,笑道,“姑祖母常说,人要立世,必然得有一样本领是别人没有的才成。看我手还俐落,就让我学针线了。”
  胡三太太笑,“何家老太太这话是正理。”三姑娘虽自陈厨艺寻常,但这在厨下的架式也较寻常闺秀强多了。
  待把祭祖的菜烧出来,年三十供了祖宗,吃过团圆酒守过岁,第二日就是大年初一了。
  胡氏家族人多,族人过来拜年,三姑娘虽是新媳妇也并不怯场。只是,过年就得给弟妹或是晚辈压岁钱,这回总不能像上次认亲时做手工了,三姑娘也早有准备,她便一个荷包里装两个空心的小银锞子,只给一个府里住着的一家子弟妹,族人晚辈什么的,她便不给了。故此,很快三姑娘就在胡氏家族里得了个抠儿名。
  连胡姑妈都悄与自己个儿亲娘胡老太太嘀咕,“阿文媳妇这也忒抠儿了,打发小孩子也没这么抠儿的。”拿出个小银锞子给她娘看,一捏就捏扁啦。
  胡老太太忍俊不禁,瞥闺女一眼,“说得好像你多大方似的。谁少给悦姐儿一点儿,你也记得牢着呢。”赵悦,胡姑妈的闺女,眼瞅着也到了说亲的时候了。
  胡姑妈道,“看娘你说的,我也是为着阖家的脸面着想,这不是叫外人笑话么。”
  “谁爱笑话谁笑话去。”胡老太太这把年纪,什么没见过,便是她,这一辈子也不是没有遭瘪的时候。三姑娘手里不见得是出不起体面的压岁钱,但日子长着呢,她嫁妆不丰,自然得能省便省。就是有钱,也得用在刀刃上才好过日子。
  三姑娘用空心银锞子做压岁钱,她自己没觉着啥,陈二妞有些不好意思,三姑娘还安慰她,“各人尽各人的心,我什么样,二妹妹也知道,何必死要面子活受罪。我这样儿几回,族人也就知道我了。二妹妹你要似我,可就让人有话说了。”
  陈二妞这才好些。
  三姑娘根本不在乎什么抠不抠儿的名声,她给婆家的晚辈这样给,给阿冽阿念也是一样给啊。何老娘一见是银锞子还说呢,“唉哟喂,可不能这么糟蹋钱哟!赶紧,把银锞子拿回去!你刚成亲哪儿来得钱哪!个傻东西,不会在你婆家也这样大手大脚吧!忒不会过日子!”破产还不是得给老娘要么!
  何老娘这一叫唤,阿冽阿念没好意思收压岁钱,三姑娘给他们塞手里,笑,“阿冽阿念只管收着,空心儿的,就瞧着好看,其实没多少银子。”
  何老娘接过一掂份量,这才点头,瞧着三姑娘的眼神很是欣慰,赞道,“这才叫会过日子。”
  胡文险些喷了茶,也知何老妨好心,笑,“等以后发了财,孝敬姑祖母金元宝。”
  何老娘虽然稀罕金元宝,但她老人家自有理财观,道,“发了财也不能乱花,有了银子就置地,子孙万世基业。”
  “对,还是姑祖母有见识。”胡文特会拍何老娘马屁,初二过来拜年,险把何老娘拍晕,直待中午吃过饭,胡文带三姑娘回家,何老娘还说呢,“阿文这孩子,越发懂事啦。”
  何子衿与阿念道,“嫁到大户,压力也大呢。”也就三姑娘心理素质强悍,不然真得整出心里疾病不可。更可见古人说门当户对也是有道理的。
  阿念道,“阿文哥和三姐姐同心,以后把日子过好也就是了,不用理那些闲话。”
  当然,阿念也不忘宣传一下自己,他道,“其实我还是觉着小户人家好,清静事儿少,什么都自己说了算。再有,规矩少些,不似三姐姐这般,回娘家还要跟婆家说一声,出门也要等着套马配鞍的,最好是离得近,不用坐车,走个三五步就能回来,多方便,是不是?”
第202章
拜年
  对于时时不忘自我推销的阿念,子衿姐姐也是服了。
  待过了初二,初三时,何子衿去山上给朝云道长拜年,阿念阿冽都与她一道去。阿念背着一背篓的东西,路上还跟子衿姐姐嘟囔呢,“就给道长带二斤花生糖,也忒简单了。咱们去飘香居再买两包点心吧?”是的,一背篓的东西,只有二斤花生糖是给朝云道长的,剩下的酱肉火腿啥的,是给住在书院的夫子们的。阿念觉着有些简薄,朝云道长对他家子衿姐姐很不错滴。
  何子衿道,“朝云师傅不吃外头的点心。”
  阿念惊讶,“为什么?”悄悄问子衿姐姐,“难不成是怕外头东西有毒?”
  “你可真有想像力。”何子衿偏头瞧阿念,“嫌不好吃。”哪里就啥都有毒呢?这年头儿,耗子药也不是随便能买卖的。谁能有事没事儿的去毒一出家老道,这不脑子有病么?朝云道长主要是……挑嘴!唉哟,一个大男人,何子衿两辈子都没见过这般挑嘴的。当然啦,朝云道长喜欢吃她做的藤萝饼,只是现在又没藤萝,便带二斤花生糖吧,大年下的,甜甜嘴。
  阿冽听闻朝云道长连飘香居的点心都不爱吃,深觉不可思议,咋舌道,“飘香居的点心都不好吃!”天哪,这世上还有好吃的点心么!阿冽道,“我觉着飘香居的雪花糕最最香。”
  阿念道,“粟粉糕也不赖。”
  “还有榛子酥,拿起来都不敢用力捏,一捏酥皮怕就碎了。”阿冽咂巴咂巴嘴,“往嘴里一放,还没嚼呢,就化了。香!”
  何子衿:这是你们想吃飘香居的点心了吧!
  阿念与小舅子讨论了一回飘香居的点心,粉儿大款的对小舅子道,“这会儿买了不方便吃,待回来时,我买来咱们吃。”
  小舅子阿冽欢欢喜喜的应了。
  到了山上,阿念与阿冽先把子衿姐姐送去朝云观,叮嘱子衿姐姐道,“子衿姐姐,等午饭后我就来接你。”带着阿冽去给书院夫子拜年。
  甭以为给夫子送礼是什么稀罕事,何子衿到这个年代才知道,这事儿啊,半点儿不稀奇。就像他爹少时曾跟着许举人念书,不要说过年这样的大节了,便是中秋重阳也都有礼的。所以说,念书实在是一件奢侈事。阿念阿冽在书院念书,情形要好一些,毕竟许举人那是私塾,芙蓉书院是正规县学。便是送东西也不似当初打点许举人时什么衣料子笔墨啥的都要有了,一般就是中秋送月饼,重阳送重阳糕,过年送腊肉。
  束脩是啥,在这年代通指学费,但最初时,束脩便是腊肉的意思。传闻孔夫子弟子三千,每年学生给送的腊肉哟,挂一屋顶,吃都吃不光~在这个年代,腊肉酱肉是经常吃的东西,朝云道长却不吃,连何家这样好几个县都有名气的酱肉,朝云道长都说味儿不好。真个挑嘴的家伙,何子衿就不知道这世上有几样是朝云道长爱吃的。不过,这也省了何子衿的事儿,朝云道长不吃,她省下了。
  过年了,道观的生意格外好,来烧香的人也多。
  朝云道长是道观的主人,因仙道道骨,道行高深,故此,没点儿身份的人是见不着朝云道长的。寻常香客,多是闻道闻法在外头招呼。
  见何子衿来了,闻道笑,“师妹初一不来,本来想给你留头香的。”
  何子衿把糖给闻道,“心诚则灵,我与三清祖师日日沟通。”先去正殿烧香,嘟嘟囔囔的许了几个愿,保平安。当然,今年还要保佑她家阿念中秀才哟~来烧香的基本上也都是附近的人,何子衿很有几个认识的,打过招呼就去了朝云道长的院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