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514

  仙太太看看沈氏这肚子,沈氏自己也勉强算一熟手,道,“还在一阵一阵的疼,得等一会儿。”
  仙太太道,“这不急,慢慢来。”又跟何老娘沈氏聊天,“咱们阖县,再没有比嫂子您家媳妇会生的,瞧瞧这日子,陈财主嫁孙女,胡老爷娶孙子媳妇,不用算都知道是上等日子。这孩子生下来,肯定是个有福气的。”
  何老娘乐呵呵地忘了谦虚,“天意呀,都是天意。”
  仙太太笑,“要不说您老有福呢。”
  何恭带着阿念阿冽在外头等着,那叫一个焦切呀,一会儿就问一次,“生没?”把仙太太笑的,“我说阿恭,你就别急了,又不是你生。”
  何恭心道,生的不急,等的急啊。他都恨不能自己上阵了!
  其实,沈氏这胎真不算慢,沈氏是半熟手,仙太太经验丰富,提醒着沈氏怎么呼吸怎么用力,从开始阵痛,到生出来,也不过两个多时辰。仙太太剪断脐带,将孩子一裹递给何老娘,“喜得贵子。”转身就俐落的给产妇收拾起来。
  何老娘欢喜的险没厥过去,何恭听到孩子哭声立刻就进去了,先看过媳妇,沈氏听到是个儿子,也极是欢喜,她倒是不缺儿子了,可夫家缺啊,四五代单传,能再得一子,再好不过。何恭握着妻子的手说了几句贴心话,沈氏脸色疲惫中透着喜悦,问,“孩子呢?”她生孩子去了半条命,这会儿也想看呀。
  何恭转头找儿子,道,“母亲给擦洗呢。”
  何老娘把宝贝孙子洗干净,用软乎乎的小被子包好,这才抱过来,欢喜的小泪花儿在眼中荡漾,何老娘笑不拢嘴,给儿子媳妇瞧,道,“你们看,多俊俏的小后生啊。”
  仙太太给沈氏收拾好,自己洗过手,清洗了接生用具,因产房就在沈氏卧室隔壁,中间隔一道门罢了,看沈氏还好,待她略躺一躺,就扶她回卧室床上做月子。毕竟产房血腥气太重,味道不大好闻。卧室也都备好了,水仙盛开,芳香盈溢,温暖如春,仙太太给沈氏盖好,笑道,“我掂着得六斤多。”个头儿不大,也不算小了。
  何老娘笑,“我这媳妇是个苗条人,我家丫头、阿冽下生的时候都不大。”
  何子衿三姑娘听到孩子哭声都过来了,在外头守着,问能不能进去。何老娘喊道,“生了个小弟弟,行了,都去吧,别进来,三天后再看。”
  阿冽道,“白等半天。”原来不叫看呀。
  何子衿决定做代表进去瞧瞧,顺便给她娘送月子餐,一碗热腾腾的鸡丝粥,她早叫周婆子做好了,慢慢熬了两个时辰,真是入口即化了。
  沈氏除了脸色有些发白,别的还好,见着吃的也有食欲,何恭扶了妻子喝粥。何子衿去瞧小娃娃,看一眼就道,“不如阿冽小时候好看!”
  何老娘有孙万事足,笑斥,“都没你好看!”
  仙太太笑,“子衿不知道,这孩子生下来丑不算丑,你兄弟这眉眼,一看就是个俊的。”
  何子衿细看,惊叫,“妈呀,怎么是两道白眉!”难不成她弟天生白眉大侠!
  沈氏险给喷了粥,阖家笑道,“小孩子生下来大都没眉毛,过两天就长出来了。”
  原来人家不是白眉,人家眼眉还秃着呢。何子衿看了回小娃娃,出去与三姑娘几个道,“丑的不行,比阿冽差远了,就这么点儿大。”比划一下。
  何老娘在里头忍无可忍,一嗓子道,“我们俊哥儿比你们都好看!”她老人家一急,孙子小名儿都取好了,就叫俊哥儿。
  何子衿几个在外都笑了,又打发下人去亲戚家报喜,一时,仙太太辞了出来,何子衿红包已经包好了,仙太太一入手便乐得见牙不见眼,又说了无数好话奉承何老娘,“嫂子呀,我接这么多孩子,就没几个比得上你家这哥儿,俊俏不说,人也聪明啊,在娘胎里就会挑日子了,专选这大吉大利的日子生。要换别人家,倒也想,奈何生不出来哩!再说那孩子的脑门儿,多饱满,那眼睛,多有灵性,那手那脚,天生带着大福气!嫂子哟,你的福气来啦!您看看,咱们阿恭便是阖族皆知的大孝子,咱们子衿种的那花儿,更不用说啦。咱们阿冽,这么小就在书院念书!咱们阿念,也是个念书种子,咱们三姑娘,命里就旺,明年我就得来您家吃喜酒了!再说嫂子您挑的这媳妇,更没得说,会过日子,又旺子孙,谁不羡慕您呢!还有嫂子您,您说说,咱们族里还有谁比得上您呢!嫂子啊,你的福气在后头啊!”
  仙太太巴啦巴啦的这叫一通奉承哟,何老娘得了二孙子,本就欢喜的了不得,给仙太太这张嘴一吹,何老娘直接笑成了个瓢,那嘴咧的哟。
  直待送了仙太太出门,仙太太还叽叽喳喳的说呢。
  仙太太一走,何老娘立刻喊了儿孙,“给祖宗上香去,告诉祖宗,咱家转运啦,阿冽有弟弟了!”心里给沈氏记一大功,何老娘又风风火火的招呼周婆子去买些鱼肉来,给儿媳妇做月子。又喊余嬷嬷去门外系红布条,告诉别人家里有产妇,有身孕或孝期内的不准上门儿,忌讳这个。
  阿念默默想,有许多人家珍视自己的孩子,他只是运道不好,没遇到这样的父母家庭。不过,能与子衿姐姐一道长大,他运道也不算太坏。
  何子衿拉拉阿念的手,“吃饭啦吃饭啦,我快饿扁了。三姐姐,你饿不?”
  三姑娘笑,“也饿了。”
  何恭给祖宗烧过香就去守着老婆了,何子衿将午饭单给老爹送了一份儿到房里用,其他人跟何老娘一道在何老娘屋里用午饭。
  到傍晚,陈姑妈一身绛红衣裳的坐车过来了,今天陈二妞出阁,孙女嫁得好人家,陈姑妈自是高兴的。先时没见何家一家子过来吃喜酒,陈姑妈就料着了,后来何家打发下人去报喜,陈姑妈更是喜的了不得,娘家人丁终于旺起来了。
  老人家一高兴,家中宴席一散衣裳都来不及换就坐车亲自过来了,陈二奶奶刚嫁了闺女,心情悲喜交加,又要看着家里收拾,故此,服侍陈姑妈过来的是陈三奶奶。何老娘迎大姑姐一并在炕上坐了,眼睛笑成一线天,“子衿她娘算着就是这几天的日子,昨儿还说,我就不去了,让阿恭带着孩子们去吃喜酒。不想早上还没出门,子衿她娘就觉着不好,赶紧的把阿仙找了来。”
  余嬷嬷摆了蜜饯,端来茶水,陈姑妈却顾不得喝茶,哪怕知道沈氏今天生了儿子,这会儿依旧喜的连呼,拉着何老娘的手道,“大喜大喜呀!妹妹,以后到了地下见着祖宗,你就是咱家的大功臣!”别人家生孩子都是水到渠成,再简单不过的事,就她娘家,男丁这叫一个艰难,自祖上开始,四五代单传,如今同辈中见着第二个男丁,陈姑妈想想就替侄子高兴,道,“咱家终于要转运啦!”
  何老娘双手合什,“要是再能生一个,哪怕是丫头,也不嫌多。”
  陈姑妈笑,“这话很是。”又问什么时候生的。
  何老娘笑,“就晌午那会儿,午时刚过。”
  陈三奶奶笑,“非但日子好,时辰也好。这孩子,会生。”
  何老娘陈姑妈这对老姑嫂越发欢喜,何老娘人逢喜事精神爽,念叨了一回自家乖孙,便问起陈二妞的喜事,陈姑妈笑的怅然,“热闹的很,孙女婿也是个斯文人,只是一想着养了十几年,就这么嫁去了夫家,我这心里又很是舍不得。”
  何老娘笑劝,“姐姐也不用愁,胡家本就是知礼人家,何况咱们一个县住着,你什么时候想二妞了,她抬抬脚就能家来。”
  “做人媳妇怎么一样。”有小陈氏之事,陈姑妈这一辈子都不能圆满。只是,她心里伤感,却是再不会说的。娘家眼瞅着也兴旺了,陈姑妈也为弟妹高兴。
  何老娘也是有闺女的人,道,“是啊,要不我就喜欢孙子呢,孙子以后是给咱往家里娶的。你说,孙女有什么用,到末了是人家的人。像阿敬,自嫁后,我见的次数一巴掌数得过来。那死鬼也是,不知怎么能阿敬定了这么门亲事。”说到闺女,何老娘想的了不得。
  陈姑妈却是要为自己弟弟分辨一句,“谁不说阿敬这亲事好,诰命夫人的命哩,比咱们都强。”
  何老娘叹一声,“到我子衿以后说亲,不管诰命不诰命的,就得是碧水县才好,啥都不图,就图离得近。”
  陈姑妈赞同,“是这个理。孩子呀,还就得咱自己看着才放心。”陈姑妈又道,“子衿这个,可是得好生挑,知根知底的人家最好。”
  “只要在碧水县,都能打听出来。”何老娘还是相当有信心的,“再说丫头还小,倒是不急。”
  陈三奶奶笑,“再过个二三年,子衿到了岁数,舅妈家就得换个铁门槛了,不然还不得给媒婆踏平。”
  何老娘嘿嘿直乐,道,“三郎媳妇也会打趣我这老婆子了。”
  陈姑妈挺想先跟何老娘透个口风,或是两家先有个默契啥的,只是当年儿女之事伤彼此甚深,都有了教训,不敢再大包大揽。
  陈姑妈终是欢喜的,毕竟不管怎么说,娘家兴旺是再好不过的事。与何老娘欢喜了一阵,天色不早,陈姑妈带着陈三奶奶起身告辞。洗三时正赶上陈二妞三朝回门,怕是不能来,陈姑妈道,“我那里早备了给孩子的好东西,等六天时我过来。”
  何老娘都笑应了,一路送大姑姐出门。
  何老娘是个心直口快的性子,人却是不笨的,大姑姐三番两次暗示她家丫头片子的亲事,何老娘也觉出了一些大姑姐的意思。自陈大奶奶被关小佛堂,两家关系便不如以往了,倘是以往,何老娘一听就得乐意,这会儿却有些犹豫。她倒不是觉着自家丫头片子配不上陈家,切,陈家虽有钱,她家丫头片子还有种花的手艺呢。而且,她家丫头生得又好,看那眉眼,那水灵,绝对是他们碧水县一等一的美人儿啊。别说女人美貌不重要,美貌不重要当初她儿子能跟着魔似的非沈氏不娶啦!当然,自从沈素中进士,何老娘对沈氏就没啥意见了。现下沈氏生了第二个儿子,何老娘已私下认定儿子与沈氏就是天上的缘分,非得过到一家儿不可。
  何老娘琢磨着陈家的几个孙辈,陈志已经成亲了,陈行年岁大她家丫头太多不大相宜,而且陈行是长房所出,陈大奶奶这儿就不成,给丫头寻这么个婆婆,后半辈子甭想舒坦。接下来就是陈远……
  思量半晌,何老娘还是决定等等看,孩子们毕竟还小,再者,也得看脾气性情是否合适。还有最重要的,到时得问一问孩子们的意见,何老娘简直再不想发生当年儿子那档子事儿了!
第172章
宣传攻势
      何老娘得了二孙子,何恭得了次子,何子衿有了二弟,何冽升一级,成了哥哥。
  何家阖家欢喜,连何子衿每天借着给她娘做月子趁机大鱼大肉,何老娘也没说啥。相反,何老娘还很是得意洋洋,洗三礼时便把相近的亲戚族人都请了来。连族长太太孙氏也很赏光的过来吃了洗三酒,席面儿摆了两桌,孙氏还赞了一回,道,“早听说妹妹家好饭食,今日才知名不虚传。”在碧水县的老太太里,孙氏绝对是比较有见识的老太太了,芙蓉楼的席面儿一年也要吃上几遭。何恭家这席面儿,自不能跟芙蓉楼比讲究,但在家宴中也是一等一的了。虽也是鸡鸭鱼肉那一套,但这手艺硬是不一样,该酥的酥,该软的软,该甜的甜,该辣的辣,而且,只要入口的,你都觉着,咋这么有风味儿哩。这就是厨子的水准啦!何家掌勺的周婆子,原本就一乡下把式,对于肉,祖传两种做法,一种炖,一种切片来炒,如今可了不得了,红烧、糖醋、白切、水煮,当然,不同的部位还有不同部位的吃法。这里头的讲究,就更多了去。
  周婆子由一乡下把式成了碧水县小有名气厨娘,当然是有原因的。她这手艺,众所周知是给何子衿调理出来的。至于何子衿是跟谁学的,人家看书自学的。
  何老娘听到孙氏赞她家席面儿,笑道,“丫头看着安排的,这些事儿,都是她管,嫂子觉着好就多吃些,以后常来。”三姑娘亲事定了,何老娘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她家丫头片子的能干,以期能给丫头片子寻个好人家儿。
  孙氏非但在族中是出名的贤良,与何老娘关系也不错,她怎能不知何老娘的意思。再者,何子衿与何洛是打小的交情,孙氏自己也喜欢聪明能干的女孩子,遂笑问,“难不成都是子衿张罗着办的?唉哟,这孩子,这么小就这般能干。”
  听孙氏这般说,何老娘更是欢喜,笑,“她自小就爱厨艺上的事儿,我们三丫头是针线上头好,子衿呢,就爱做个点心烧个菜啥的。她既爱这个,厨房的事儿就叫她管着呗。天生爱管事儿,她娘月子里吃啥她都要操心,问了平安堂的张大夫,成天不是这个汤就是那个粥,什么天麻、当归、黄芪、党参、杜仲、山药啥的,我也不懂,随她去吧。我呀,以后就管着带孙子啦。”
  孙氏笑,“这才是妹妹你的福气呢。”
  何老娘笑,“福气不福气的不要紧,孩子们平平安安的,咱们就高兴。”说着给孙氏斟酒,“嫂子尝尝我家这酒,天冷,喝酒暖和暖和。”
  今日来的都是亲戚族人,其中就有何忻之妻李氏,李氏看何老娘今日之神采,委实要感叹一回,想当初沈氏生了闺女,何老娘那叫一个鼻子眼的看不上啊,谁能料到有今日呢?李氏笑,“婶子说到我心里去了,平安就是福气啊。”
  隔壁冯凝之妻周氏也在座,笑着跟孙氏的长媳刘氏打听,“这眼瞅就要过年了,您家公子从山上回来没?”这问的是何洛。
  说到长子,刘氏笑弯了眼,“走前说得腊月二十五、二十六的才回的来。”
  周氏道,“唉哟,山里可冷,给孩子带足衣裳才好。”
  刘氏笑,“是啊。”两人说起儿女事来。
  许举人的妻子许太太也在座,倒是时不时的瞧一眼另一桌的女孩子们。女孩子那桌,何子衿三姑娘看着招待,绣坊已经放假了,三姑娘又是放假兼辞职,李大娘还包了个红包给她。三姑娘照旧交给何老娘,何老娘欢喜了一晚上,还与三姑娘说这种话,“你小兄弟就是旺啊,看,刚一出生,就给你旺了财运。”听的何子衿直翻白眼。
  女孩子来的也不少,孙氏带了两个孙女,李氏带了康姐儿,许太太带了一个小孙子一个小孙女,另有三姑娘何子衿姐妹,一张桌子坐得满满的。
  许太太跟何老娘道,“二妞出阁你没过去,热闹的了不得。三姑娘的好日子,你们两家定了没?”
  何老娘笑,“定了,我想多留三丫头一年,定了明年腊月。”
  许太太笑,“这眼不见的,子衿也是大姑娘了。”
  有人打听她家丫头,何老娘心下还是很得意很欢喜的,她老人家这回只是想宣传一下自家丫头不仅仅会种花儿罢了,亲事啥的,孩子年纪小,暂不想提,便笑,“大什么,还是小丫头。”不肯再多谈,笑道,“我听说冷梅也快生了,她是头一胎,可得多留意,产婆子可请好了?”
  说起闺女,许太太那话就来了,“算着是正月的日子,这还没到呢,我就天天吃不好睡不香的担心。其实亲家那里什么不是周周全全的呢。我这也是,操心操惯了。”
  何老娘抿口黄酒,“你是做亲娘的,难免。”
  过了洗三礼,眼瞅着就是年了。
  今年年下赶上沈氏坐月子,何老娘得了二孙子,就什么礼过得最不挑了。她还大包大揽,与沈氏道,“有我跟三丫头、子衿呢,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年礼啥的,我带着她们置办就成,你把俊哥儿看好就行啦。”
  大包大揽之后不算,还给何子衿、三姑娘一人分了一匹好料子,又置了些兔皮,叫她们自己做新衣裳穿。何子衿给何老娘的大方吓一跳,心说老太太这是怎么了,得一孙子高兴懵了吧。这会儿给我好料子,会不会哪天明白过来再后悔要回去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5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