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记(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162

  小纪氏说来也是满腹委屈,“在家受宠惯了的公子哥儿,失了规矩,也不怪语儿恼怒。就是我,也恼怒的很。只是在承恩公府,少不得得忍了。”人家是太后娘娘的娘家,底子硬,能咋地?
  宋荣道,“以后不要带着女儿们去他家。”若是听宋嘉言一句,定不会有这样的事。
  “我记得了。”
  宋荣猜的比较准,第二日就有人送信到家。
  信是宋嘉让写的,大意是他出门游历了,家人不必担心,年下就回来了。
  得了宋嘉让的信,宋荣方放下心来,这事瞒不住,晚上便将事与老太太说了。不待老太太哭天抹泪的要孙子,宋荣先是大怒,喝道,“待把那混账擒拿回来,我非扒了他的皮!”
  见
儿子恼了,老太太顿时没了脾气,反是抓着儿子的胳膊抱怨,“你这又是发什么狠。小孩子家,爱玩儿爱闹的是天性,出去就出去呗,只要人好好儿的就成。都是你
这做老子的,天天黑着一张脸,孩子们见你就吓的跟什么似的,就是想出去玩儿也不敢好好儿说,要这样偷偷摸摸的。”一面又唱“我可怜的大孙儿啊。”。
  宋
嘉言忙作势劝道,“爹爹,好歹有大哥的去向了,莫恼了。您这一恼,叫祖母跟着担心呢。”又劝老太太,“祖母放心吧,去年大哥都跟着大船出过海,这次也不会
有什么事的。而且,大哥信上不是说了么,会定期的写信回来。他这么想出门游历,就让他出去好了。等走烦了,就知道家里的好处了。”
  老太太一声长叹,“还是我的诺哥儿好。”
  宋嘉诺笑的乖巧,“我每天都来陪祖母说话,祖母也不要生大哥的气,人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以前听祖母说,父亲十二岁就自己去县城、州府考秀才了。”
  诸人纷纷劝着,老太太渐渐的安下心来。
  宋荣私下又问宋嘉言,“李睿有没有信送回来?”
  宋嘉言道,“我估计大哥肯定是去找李睿他们了,不然,他何必这时候走呢。父亲放心吧,不会有什么事的。”又劝宋荣,“要我说,父亲也不必急于叫大哥考武举,父亲自己是少年成名,大哥暂缓一缓无妨的。”
  “你以为武举一考就中的?”自来科举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宋荣心中早有盘算,道,“你大哥武艺我倒不担心,文章上也要狠狠的补一补。武进士也是三年一考,若三次不第,就是十年光阴,哪时耽搁的起。”
  宋嘉言笑,“要是考十年都考不中,爹爹干脆给大哥捐个官儿好了,也不用浪费这许多光阴。”
  “这官儿,能不捐,还是不捐的好。”宋荣倒不是舍不得银子,他是为儿子的前途考虑。
  宋嘉言道,“大哥以后是走不了文官路线的,若是以武官晋身,非有战功无以升迁。立战功最快的地方就是边境,现在叫大哥去一去西蛮、北凉,也没什么不好。”
  宋荣摇头,“不行,你如何知晓边境战况的凶险。”一不小心就没命,那他情愿儿子老老实实的做个小官儿了。当然,若是安排得当,也没人敢叫他儿子丧命,到时弄些战功并非难事。宋荣脑筋向来灵光,先时不过未想到此处罢了。经宋嘉言一提醒,宋荣立刻走了几分心思。
  宋
嘉言一笑,“我只是这样一说,以后大哥的路还是要他自己走的。大哥若无此志向,叫他去他也不会去。若他有这个意思,现在去见识见识也没什么不好。如今天下
太平,许多商人往来于西蛮、北凉之地。父亲不必太过担心,大哥是出去游历,总比许多人家的子弟吃喝嫖赌的好啊。”
  “吃喝嫖赌?”宋荣长眉微挑,他宋荣的儿子敢吃喝嫖赌,不打烂了他们!打发宋嘉言道,“好了,时候不早了,你早些回去休息,若李睿有信来,与我说一声。”
  宋嘉言就一声,笑眯眯的走了。
  宋荣望着女儿离开时笑眯眯的狐狸相,非常怀疑宋嘉让能成功的偷跑出去,与宋嘉言有莫大的关联。
  
  第64章
晋江原创发表
  
  又过两日,李睿的信终于到了。
  信中一幅不知所措的语气,以表示自己对于宋嘉让离家出走之事的惶恐不安,借此择清自己的嫌疑。宋荣一目十行的阅过,冷笑三声,看向宋嘉言。
  宋嘉言那过人的心理素质再次发挥了作用,笑着将信折起来,说,“这回才算真正放心,一行人在一处,肯定没问题的。”
  宋荣瞅宋嘉言几眼,道,“你以后再这样大胆,可要打你屁股了。”
  “什么事啊,爹爹可不要诬陷好人。真是冤死了,这要是六月天都得飘了雪。”宋嘉言把信放好,死活不承认,挽住父亲的手臂笑嘻嘻地,“不过,我不会怪爹爹的。爹爹,我刚从李伯父那里弄了两坛二十年的好酒,我送爹爹一坛?”改贿赂了。
  宋荣曲指敲宋嘉言额角一记,道,“两坛都拿过来。”
  “一坛啦一坛啦,我也只有两坛而已。”
  宋荣一眼瞟过去,宋嘉言无奈的撅撅嘴,一幅割她心肝儿的万分舍不得的模样,“两坛就两坛吧。”还装模作样的抽嗒两下,倒把宋荣逗笑了。
  宋荣如今已经勉强接受宋嘉让游历的事,只要儿子平安,也就不提了。
  倒是秦峥,秀才试后,一举夺得案首之位。
  秦家素来矜持,并未摆酒庆贺,不过,家中老少也美的够呛。秦老尚书赏了报喜的奴才,对秦峥道,“你这一年来,长进颇多。若无子熙尽心尽力的指点于你,你何能有今日呢?叫你祖母给你备份礼,现在就过去。”
  秦老太太笑,“我早备好了。”孙子苦读这些年,不是她吹,孙子比老头子当年可出息多啦,越看越出息。秦老太太道,“咱们两家通家之好,去了别忘了去给他家老太太请安。”她早猜得孙子能中秀才,就提前备下了礼。
  “是。”
  秦峥赶去宋家送礼,秦老尚书欣慰的拈着胡子道,“阿峥比我那时有出息多了,我二十二上才中秀才。”
  三子秦凤初笑道,“明年正是秋闱,若能一鼓作气才好。”望子成龙,古今皆是。
  “先进国子监。”秦老尚书道,“咱们这样的家境,阿峥侥幸中了案首,少不得许多人赞他。家里人断不能再去捧他,万不要把好好的孩子捧杀了。”
  秦凤初心下一凛,“父亲说的是。”
  “就
是阿峥的婚事,别人瞧他有个星点儿出息,难免打听,莫叫孩子在这上面分心。”上次秦三太太个脑子不拎清的,去了回承恩公府,被人家两句好话就哄的找不着北
了。事儿没打听清楚,拿个充作嫡女养的庶女就要给儿子说媳妇。秦峥当时只问了一句,“莫非在母亲眼中,儿子只配娶个庶女?”
  之后,秦峥直到考秀才都未回家,秦三太太也悔的了不得。
  听父亲这样讲,秦凤初面上微热,道,“父亲放心,儿子晓得的。”那糊涂老婆,秦凤初唯有叹息。
  秦峥去的时间好,宋荣未在家。
  秦宋两家交情摆着,他要给老太太、太太请安,下人禀于小纪氏。小纪氏便命婆子引秦峥进了内宅。秦峥奉上礼单,道,“小侄得叔父指点,侥幸考中案首。叔父之恩,不敢相忘,特意前来给老太太、太太、叔父请安。”
  小纪氏笑,“我们老爷早就说你是个出息的孩子,今日一看,果然如此。好孩子,你叔父指点你是应该的,你考的好,我们也为你高兴。去见见老太太吧,她最喜欢跟你们这些出息的孩子说话儿。”
  宋老太太的确是喜欢考科举的孩子,无他,她两个儿子都是科举出身,老太太对科举怀有一种祟高的感情。见秦峥小小年纪就中了案首,老太太笑,“考的好,考的好。我就喜欢科举的人,这是凭自己真材实学的本事来做官。自己有本事,才能做得好官。”
  秦峥笑,“老太太说的是。亏得叔父肯指点于我,不然,我哪里能这样顺利的考中秀才。”秀才其实并不难,如秦峥这般,资源都是上好,若连个秀才都考不中,这就有问题了。不过,秦峥年纪尚小,而且,秀才不难,但,考中案首就需要一点本事了。
  老太太见秦峥谦虚,摇一摇头道,“是你自己争气。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多了去,也不是每个人都成才的。是你自己用功,学的好,聪明。”说着说着,老太太又说到自己儿子,“你大叔也是,他们兄弟小时候啊,哪儿有名师,就是跟村东头儿的秀才念书……”
  因未见到宋嘉言,秦峥就听老太太说起了宋大叔的当年。秦峥这人,有耐心,还时不时的接两句话,老太太说的更是来劲儿。就是辛老太太,瞧着秦峥模样俊秀,人也斯文有礼,也喜欢的不得。
  秦峥就陪这两位老太太说话,一说,说到了晌午。
  这都是吃午饭的时候了,真不好意思不留客,何况是秦峥这样讨人喜欢的少年。
  秦峥笑辞,“老太太与舅老太太赐饭,是小子的荣幸。只是老太太、舅老太太这里,姐妹们常来常往,小子年纪渐长,怕唐突了妹妹姑娘们。若老太太爱惜,小子去前院儿用就行了,待叔父回来,小子给叔父请过安,便回家了。”
  老太太在帝都这些年头儿,这些规矩上的事儿也知道些,听秦峥如此一说,倒给她提了醒儿,笑道,“看我,都老糊涂了。好,你这就去前头用饭吧。我叫人从我小厨房给你送好吃的去。”
  秦峥一笑谢过。
  宋嘉言在秦峥走后方到老太太屋里来,老太太说,“丫头,秦家峥小子中了案首,你知道不?”
  宋嘉言笑,“在外头听人说了。”
  辛竹筝微惊,道,“不是秀才中第一才能被称为案首的么?”可真是厉害。
  别
看老太太对别的不大清楚,科举的品阶她一清二楚,听辛竹筝一说,老太太喜滋滋的笑,“是啊,秀才中成绩最好,做的文章最漂亮的人才能叫案首,别的可是不行
的。当年,你表哥中了案首,唉哟,村东头儿的财主还送了咱家一口猪。我高兴的哟,都用来摆酒席了,从一出太阳热闹到伸手不见五指,乡亲们才走了。”
  宋嘉言也知道这件可乐的事,问,“祖母,人家财主不是想把家里的女儿嫁给爹爹么。”
  宋
老太太将下巴一扬,将嘴一撇,鼻孔朝天的模样,哼一声,“是啊,原本我以为他家是白送的猪呢。还是媒婆子登门儿,我才知晓是要跟咱家做亲。唉哟,简直能把
人愁死,你爹爹那会儿才十二,哪儿是说亲的年纪。再说了,他家那丫头我早就瞧过,不是我吹牛,图她哪样呢?就没一样能配得上你爹爹的。后来,这些不开眼的
家伙,又要把猪要回去,哼!”害她到处借钱才补足了猪钱还给了财主家,现在想起这事儿,老太太都是满心气愤。
  大家念叨了一回科举啥的,就摆开桌碟吃午饭了。
  秦峥亦在前头用的饭,奴才小心侍奉,格外殷勤。
  及至傍晚,宋荣还未回家,倒是杜君来了。
  秦峥早知晓杜君与宋家的关系,笑道,“阿君,还没向你道喜。”杜君一直在秦家家学念书,这次也参加了秀才试,虽然他排名不若秦峥高,不过,也是榜上有名。
  杜君笑着拱手,打趣,“秦案首,同喜同喜。”能一举中得秀才,对于秦峥是意料之中,对于杜君就是意外之喜了。
  不过,既然中了,杜君还是来了宋家。不为别的,姐姐已然如此,他有出息,姐姐在宋家就更有脸面。
  俩人一直等到宋荣回府,说过话后,秦峥就告辞回家了,杜君则被允许去见了姐姐一面。
  杜月娘听弟弟说中了秀才,喜极而泣。摸着弟弟的头脸道,“回去后买个猪头供奉爹娘,再给爹娘的牌位上柱香,叫爹娘在九泉之下也高兴高兴。”
  杜君点点头,其实他半点儿不记得爹娘的样子,但,每次听姐姐这样说,心下总是酸楚难耐。
  姐弟两个说了几句话,杜月娘又从柜子里找出前些天为弟弟做的衣裳,用包袱皮包好,将自己攒的几两碎银子给弟弟,说,“天也黑了,这是内宅,你不好多呆的,这就出去吧。”
  杜君不舍的与姐姐告辞。
  家里一下子来了两个秀才,老太太没见到杜君,晚间对秦峥可是赞了又赞。宋嘉诺也很为秦峥高兴,道,“不枉峥大哥苦读这些年。明天我去给峥大哥贺喜!”
  老太太笑,“这也没啥?我看我们诺哥儿以后也不会比秦家哥儿差。你爹爹有空才会指点他一下,等诺儿以后考秀才的时候,天天叫你老子指点你,他也乐得很。”自家有名师指点。
  宋荣笑,“是秦峥自己争气。”当然,他儿子的天分也半点儿不比秦峥差。
  秦家事,于宋家而言,不过是饭后谈资而已。
  秦峥回家时,天色稍晚。
  秦峥中了案首,家里不对外摆酒,不过,对内,自己人也摆了两桌酒,小贺一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1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