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做皇帝……真好!说实话,他现在有点理解朱棣了。
丽人已走到萧凡身前,她好奇的看了萧凡一眼,目光很清澈,很文静,带着几分初见生人时的怯生生味道,一眼看过,她赶紧垂下头,移开了目光,白皙的脸庞顿时布上一层羞涩的潮红。
然后她又忍不住抬头,这回没看萧凡,而是站在殿门口,怯怯的朝殿内张望了一下,可是除了萧凡,再没看见别人,丽人不由微微有些失望,低声喃喃道:“奇怪,庆公公不在么?”
萧凡知道,她所说的庆公公,指的是朱元璋的贴身侍侯太监庆童。
看来此女应该是内宫的宫女了,很奇怪,武英殿属外宫范围,平日里朱元璋召见大臣武将皆在此殿,萧凡也进出好几次了,除了侍侯待命的宦官,他还从未见过内宫的宫女跑到这里来的。
萧凡咳了两声,然后指着自己的鼻子,一本正经道:“这位宫女妹妹,你的眼前站着一个大活人,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问这个活人,比如你可以问我庆公公在不在。”
丽人闻言吓了一跳,仿佛看见一尊雕像开口说话了似的,她吃惊的捂着小嘴看着萧凡,然后大大的眼睛渐渐弯下,变成两道迷人的月牙儿。
“你……你觉得我是……宫女?”丽人吃吃道。
萧凡点头,不是宫女难不成还是公主?
不过也确实怪不得他,皇宫虽然进出过几次,可他从没见过宫女长啥样,该穿什么衣服,皇宫里碰到的女子,不是宫女是什么?
丽人见萧凡神色正经,眼中的笑意愈深,绝美的俏面愈发羞红,她捂着小嘴低低笑了两声,道:“好吧,那我问你,庆公公在不在?”
“不在。你不是都看见了吗?”萧凡回答得很干脆。
丽人又笑了,然后她指了指殿内,娇声道:“那我可以进去吗?”
萧凡摇头:“你不能进去,陛下和太孙殿下在里面谈事呢,你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
丽人好奇的打量着他,看着他身上穿着的五品官袍,迟疑道:“你是新来的……”
萧凡笑着点头:“我确实是新来的。”
“……太监?”
萧凡俊脸变黑,心情有些悲愤……
“你见过这么英俊的太监吗?”萧凡问得很严肃,很认真。
丽人娇笑,俏脸红如晚霞,随即她很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略显慌乱的道:“我……既然陛下有事,我……先回去了……”
说罢她掉头便匆忙往回走,这个时代的男女大防不如明朝中后期那般严,但深宫中规矩森严,宫中女子与陌生男子说话,终不是件得体的事。
萧凡见她神色慌乱,捉弄的心思顿生,于是坏笑着道:“美女,留个联系电话吧……”
“呀!”丽人被他一声相当于调戏的“美女”吓到了,跟深夜下班遇到流氓的单身女青年似的,顿时惊慌失措,脚下站立不稳,一溜一滑,整个香软的娇躯便止不住势的往萧凡身前倒去。
萧凡也呆了,他没想到这么平常的一句话居然把人家美女吓成这样,事发太突然,他一时竟来不及搀扶。
丽人身躯往地上栽去,慌乱之中吓得双手乱挥乱抓,如溺水之人在水中下意识寻找浮木似的,忽然玉手触到了一根物事,这根物事不长不短,软中带硬,丽人情急之下,不管不顾的使劲抓住了它,快速栽倒的娇躯顿时为之一缓,与此同时,却听见身前的男子一声痛苦中带着舒坦的闷哼。
丽人惊魂未定的站起身,玉手仍抓着那根东西,脑子发懵还很有教养的低声道谢:“多谢这位……这位公子义伸援手。”
萧凡脸色铁青,渐渐发紫,满头大汗的从齿缝中迸出几个字:“不用谢我,要谢……就谢它!”
丽人一楞,好奇的朝手中抓的物事望去,一看之下,被惊吓得苍白的俏面眨眼之间变成了深红色,跟煮熟了的螃蟹似的。
“现在你相信我不是太监了吧?”萧凡疼得满头大汗,艰难的指了指丽人玉手中仍旧抓着的物事:“……我如果是太监,你今儿非摔成骨折不可。”
丽人如同被吓呆了似的,整个脑子一片空白,不言不动的盯着自己的手,以及……手中抓着的东西。
“这位姑娘,我不是个随便的人,让你抓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再不放手,我就要喊抓流氓了。”
第二卷
少年功与名第九十二章
祖孙密谈
武英殿内。
朱元璋恢复了从容之态。仍旧像往常般将头靠在椅背上,眼睛半阖似睡着了一般,像一只正在打盹儿的老虎,刚才御花园里发生的事情仿佛完全忘却了似的,平淡的老脸看不出一丝表情。
朱允炆坐在他身侧,神色显得很紧张。
今日御花园发生的事,给了他一个非常良好的契机,他打算趁着这事将他心中埋藏数年的隐忧坦白的告诉皇祖父,时也势也,今日此时,正是绝好的机会。
“皇祖父……”朱允炆带着几分怯味的开口。
机会确实是绝好的机会,可藩王之策是皇祖父自立国后效汉之刘邦实行的一个基本国策,平日里多次向群臣提起,以此为生平得意手笔,不时拿出来炫耀他的文治武功。
而此时他要说的,却是将这个国策完全推翻,他无法想象皇祖父听过之后是怎样一番暴怒的情形,这话太犯忌讳了,简直是触龙逆鳞,也许……皇祖父一怒之下,会废黜他这个皇太孙也不一定。
老年的朱元璋。脾气喜怒无常,对身旁的宦官,大臣,甚至后宫嫔妃动辄以杀戮,而且越来越刚愎自用,对待犯错之人的手段也越来越血腥残酷。朱允炆是他的孙儿不假,而且因懿文太子之故,朱元璋平素对他也十分疼爱,几乎是到了溺爱的程度,可是这一次……这一次是他疼爱多年的孙儿当面反对他定下的国策,朱元璋还能保持现在的淡定从容吗?
然而,话已在喉间,箭已在弦上,错过今日,再无合适的进谏良机了,此时萧凡的话反复在他脑中回荡:“殿下,你是大明未来的国君,难道连跟祖父说真话说实话的勇气都没有吗?你若一辈子都这么软弱,那些叔叔们看在眼里,他们会怎么对你?君弱臣强的局面,能全怪罪于臣吗?君若不弱,臣子怎敢强?你的软弱性子正是给你那些叔叔们绝好的谋反机会呀!”
朱允炆死死咬紧了牙,额头上的青筋暴跳,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神色间渐渐有了一股决然的坚定。
真话都不敢说一句的人,连男人都算不上,有何资格做皇太孙?有何资格统驭万千臣民?难道我朱允炆一辈子就这么一直软弱下去吗?那岂不是叫等在殿外的萧凡小瞧了我?要做皇太孙。我今日便先做一个敢说敢做敢当的男人大丈夫!
朱允炆沉浸在自己的思想挣扎里,却不知道朱元璋的眼睛不知何时已然睁开,眼中露出洞察一切的睿智光芒,他没有出声,连呼吸的频率都不曾改变,就那样坐在椅子上,静静的看着挣扎当中的朱允炆,就像一只守侯在巢穴边的母鹰,等着它的小雏鹰破壳,等着它摇晃着自己站起来,等着它学会自己生存,等着它鹰击长空……
孙儿终究要长大的,朱元璋目光中的含义很复杂,有期待,有欣喜,有不舍,更多的,是祖父对孙儿的慈爱,慈爱藏于他沧桑的浑浊的眸子里,一直那么的深沉,凝重。
终于。朱允炆开口了,神情一片义无反顾的坚决。
“皇祖父,孙儿想问问您,……您对今日四皇叔的举止,如何看?”朱允炆的性格决定了他无法直截了当的提出藩王之弊,只能从侧面进入正题。
朱元璋缓缓的吁了一口气,平板着的老脸露出淡淡的笑容。终于说出来了,从朱棣口出不敬之言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在心里跟自己打赌,赌他一向懦弱怕事的孙儿敢不敢在他面前提起藩王之弊,现在孙儿终于提出来了,只可惜这个话头显得太过委婉,不够气势,但是朱元璋已经很满意了,一个男人如果能战胜自己心中的恐惧,天下何事不可为?
“允炆,在祖父面前,何必还来这一套旁敲侧击,有什么话直言便是。”朱元璋的语气充满了鼓励。
朱允炆抬头望向朱元璋,却见他脸上一片平静,看不出喜怒,朱允炆咬了咬牙,忽然将胸膛一挺,然后直着腰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凛然道:“皇祖父,今日孙儿冒死进谏,藩王之策,有利有弊,然则孙儿权衡数年。发现其弊大于利,孙儿以为藩王之策……当废!”
朱允炆话音已落,东暖阁里死一般的寂静,良久无声。
等了半晌,意料中的龙颜大怒并未发生,朱允炆不由好奇的抬起头,小心翼翼的望向朱元璋,却见朱元璋脸带笑意,一脸温和慈爱的瞧着他,见朱允炆抬头,决然中又带着几分惶然的模样,朱元璋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傻小子!祖父有这么可怕吗?祖父虽然杀过不少人,但祖父对你可是一直疼爱到骨子里的,说了两句实话而已,你何至于怕成这样?”
朱允炆久悬着的一颗心瞬间落回到胸腔中,清澈的眼睛眨巴两下,眼眶开始泛红,湿润。
“皇祖父……你吓死孙儿了!”朱允炆带着哭音埋怨。
朱元璋伸手抚着他的头顶,温声笑道:“过了自己这一关,以后你这一生便是平坦大道,天下再没有什么事情能难住你了。孙儿,你要记住,你是大明的皇帝。这天下所有的臣民皆要向你跪拜,世上没有任何人能让皇帝感到害怕,一个有着畏惧心的臣子是好臣子,但一个有着畏惧心的皇帝,绝不是好皇帝!明白了吗?”
朱允炆使劲点头。
朱元璋收回手,复靠在椅背上,淡淡道:“说说你对藩王之策的利弊之见,咱们祖孙俩也该统一一下看法了。”
“藩王之利很显然,以皇室直亲戍守天下各地,可保天下不乱,可令边疆无忧。统兵之权尽握于藩王手中,可以保证我朱明江山永远姓朱,不必担心外姓武将篡权夺位,历观各朝各代,以执掌兵权者篡位夺权最多,如唐高祖李渊,以太原留守之高位起兵夺了隋朝天下,如宋太祖赵匡胤,以殿前都点检掌了兵权,于陈桥驿黄袍加身,夺了后周的天下,皇祖父鉴于历朝亡国的教训,采用刘邦的藩王之策,分封皇室亲王戍守各地,这样便免于兵权落入外姓之手,最大限度的保证我朱明天下之兵权,尽掌于朱家子孙手中,彻底杜绝了统兵武将篡位的可能……”
朱元璋徐徐点头,当初分封诸王,他确实是这么考虑的。
“藩王之策的弊端呢?”
朱允炆顿了顿,语气忽然变得忧虑起来:“兵权都掌握在叔叔们手中,他们为孙儿保边疆,击外敌,叔叔们皆功在社稷,可是……皇祖父,外敌入侵,由叔叔们对付,但如果叔叔们对孙儿有异心,不肯奉孙儿为主,指挥他们麾下的军队掉过头来谋反,孙儿如何对付?”
朱元璋闻言眼皮飞快的跳动了几下。
换了以前,他或许真会严厉的训斥朱允炆一顿,然后告诫他,叔叔们对他的忠诚是天日可鉴的,不可不识好歹云云……
可是今日御花园里朱棣对朱允炆的不敬,却给朱元璋狠狠的敲响了一记警钟。
朕的儿子们,真的忠诚吗?现在他已不敢肯定了。
怀疑与猜忌。如同在纸上打翻的墨汁,越浸越深,延绵不绝的蔓延,渗透……
从朱棣对朱允炆不敬的那一刻起,藩王的忠诚便开始在朱元璋心中动摇,怀疑。他忽然觉得,这么多年来,他做了那么多,付出得那么辛苦,留给子孙后代的江山却并非如他所想象的那般牢不可破,相反,这座江山隐患良多,危机四伏,而这些隐患危机的源头,竟是他分封各地的皇子们!
难道自己死了以后,唐时玄武门之变的惨剧会在我朱家子孙的身上再次重演吗?
骨血相残,这叫朱元璋情何以堪!
定了定神,朱元璋深深的望着朱允炆,把他刚才提出的问题又扔了回去。
“叔叔们若不愿奉你为主,你当如何处治?”
朱允炆对这个问题似乎早有答案,他挺直了胸,坦然答道:“其一,以德收其心,其二,以礼束其行,其三,削减封地,其四,改封异地……”
朱元璋认真的听着,忽然道:“如果这四条都行不通,你的叔叔们仍旧要反呢?”
朱允炆眼睛直视朱元璋,目光中一片坚毅,凛然道:“他们若反,那便反吧,孙儿该做的礼数都已做到,叔叔们若还执迷不悟,孙儿也只好拔刀相向了!”
朱元璋听了之后良久不语,眼睛缓缓闭上,苍老的手指漫无节奏的敲击着龙案,似乎在评判朱允炆的应对之策。
许久之后,朱元璋睁开了眼,道:“得道者多助,这几条应对之策不错,无论礼数,还是大义,你都站住了脚,若真实施出来,你的叔叔们纵是起兵反你,恐怕也是师出无名,天下人不会站在他们那边的,……这些应对之策是你想出来的吗?”
朱允炆一楞,随即面带赧色的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