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422

  一旁的黄子澄张大了嘴楞楞看着满脸大义凛然的萧凡,嘴唇嗫嚅了几下,按惯例,挨打的时候忠臣都应该不服气的高喊几句忠君报国之类的场面话,可是……萧凡这奸贼嘴太快,该表的忠心都被他表完了,黄子澄想补充几句,但转念一想,连萧凡这等奸贼嘴里都大呼自己是忠臣,若他也跟着瞎起哄,未免把“忠臣”这词儿说得太掉价了……
  于是,满腔忠义情怀急待表达出来的黄子澄只好悻悻的闭上了嘴,然后很不屑的瞪着萧凡,冷冷道:“挨打就好好挨,瞎嚷嚷什么?嘴里喊几句就是忠臣了?哼!”
  这时给两人行刑的锦衣亲军水火棍已然落了下来,他们嘴里还暴喝出声:“着实打!”
  “噗!”
  打在黄子澄身上时,沉闷的击肉声令人胆战心惊,黄子澄瞋目裂眦,死死攥紧了拳头,只闷哼了一声,疼得额头的冷汗立马冒了出来。
  再怎么走过场,这毕竟是挨板子,不可能不疼,纵是锦衣亲军手下留情再留情,黄子澄还是疼得咬紧了牙关,浑身直颤抖。
  萧凡那头的情形则和谐了许多。
  水火棍落下的同时,萧凡犹自表着忠心:“微臣是忠臣!忠臣死社稷,微臣不怕死……”
  “铛!”
  同样力道的水火棍落在他的屁股上,行刑者只觉得虎口一麻,一股强劲的反震力从萧凡的屁股传到棍上,锦衣亲军的双手都震得没了知觉,两手一松,水火棍哐啷一声落到了地上。
  悲壮表忠心的萧凡若无其事的回过头,看了行刑的人一眼,奇道:“怎么了?继续呀。”
  锦衣亲军悲愤不已,这人太无耻了!屁股上垫块铁板,一棍子落下去不痛不痒,他还满怀悲壮的高呼口号,演得跟英勇就义的忠臣似的,名声好处都让他一人占了,行刑的人反而还落得个两手发麻……
  没办法,继续吧,皇上的圣旨不能不执行,只求赶紧行完刑回去交差。
  于是,午门前的广场上,一道中气十足的高呼声悠悠回荡不绝。
  “臣是忠臣!”
  “铛!”
  “留取丹心照汗青!”
  “铛!”
  “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铛!”
  口号满怀激情,令人心潮澎湃,而且很有节奏感。
  黄子澄挨了三记廷杖后就受不了了,情不自禁的痛呼出声,分外凄惨。
  朱允炆在一旁急得直嚷嚷,不停的道:“你们轻点儿,轻点儿!”
  萧凡扭过头对黄子澄放马后炮:“黄先生,早劝你垫块铁板。您就是不听,这下吃苦了吧……”
  “滚!奸贼!”黄子澄奄奄一息。
  萧凡见他这模样心里有些不落忍了,人家毕竟是自己的老师,能帮就帮一把吧。
  “暂停一下!”萧凡叫道。
  锦衣亲军立马停住,纷纷看着他,看他还要出什么幺蛾子。
  萧凡好整以暇的指了指黄子澄,问道:“他还剩几下廷杖?”
  “大人,他还剩七记。”
  “哦……”萧凡点头,然后趴在地上大手一挥,很大方的道:“黄先生的帐记到我身上,这顿打我请了!”
  萧凡说这话时轻松得跟下馆子请客似的,神情豪爽得一塌糊涂。
  众人满头黑线:“……”
  “不用你假好心!老夫……老夫不领情!”黄子澄咬牙切齿。
  朱允炆感动得眼眶泛红:“萧侍读,真义士也……”
第二卷
少年功与名第八十四章
锦衣重开
  武英殿内。
  君臣之间的气氛很沉闷。很压抑,这种气氛自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六年废除锦衣卫后,很少在朝堂上出现过了,圣明的洪武天子今日在群臣面前再次撕破了君臣之间那层虚假的和谐表象,洪武三十年二月,在这武英殿上,朱元璋再次向群臣下了一个通知:重开锦衣卫。
  是的,通知,不是跟群臣商议,也不是“经上级研究决定”,朱元璋很明确的告诉满朝文武,六部九卿官员,我要开锦衣卫,不管你们答不答应,我都要开!跟你们先打声招呼而已。
  大臣们当然不答应。
  自大明立国甫始,“锦衣卫”这个机构便成了朝堂大臣们的一个噩梦,每天都重复做的噩梦。从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案开始,锦衣卫便像一只揭去了羊皮的狼,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刑讯,逼供。株连,构陷,手段层出不穷,锦衣卫的诏狱一度人满为患,杀完一批又抓进来一批,一直到锦衣卫废除的那一年,十三年间,朝堂民间被诛者高达四万余人,这些全都出自锦衣卫的手笔,这样一个血腥残酷之极的特务组织,哪个大臣愿意恢复它?那不是给自己全家找不自在吗?
  可惜……做这个决定的是朱元璋,他不是别人,他是朱元璋!大明的开国皇帝,他的个人意志能够左右天下,任何人都无法说服他收回成命,在这位一生戎马,性情残虐的洪武皇帝面前,大臣只能算是一个陪衬而已,每个人心里都很明白,朝堂大臣于朱元璋来说,其实存在的意义并不大,自胡惟庸伏诛后,国家大小事务尽集于皇帝一身,大臣多几个少几个,对大明根本毫无影响。
  黄子澄因为反对,他已被拖出去受廷杖了,谁敢做第二个黄子澄?
  饶是如此。饱读圣贤书的大臣们互相看了几眼,然后六部九卿官员不约而同跪下,高呼道:“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负手而立,眼睛半阖,不言不动,神情坚决而冷漠。
  众臣起身,然后又跪下,再次高呼:“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仍旧无言,丝毫不为所动。
  众臣起身,再跪下,第三次高呼:“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开口了:“朕已思之再思,心意已决。”
  这就是朱元璋的回答。
  众臣三请无果,皇帝一锤定音,好了,强制性通过,重开锦衣卫!
  众臣起身,再无言语,神情却很是灰暗,洪武一朝三十年了,自今起,又迎来一个多事之秋。锦衣缇骑四出,天下将再无宁日。
  朱元璋见群臣神色,心下不悦,我的皇位继承人在天子脚下被刺,如此严重的政治事件,这摆明了有人妄图颠覆我朱明江山,不重开锦衣卫大索天下,不把这个幕后主使人揪出来碎尸万段,行吗?
  “杨靖。”朱元璋眼睛半阖缓缓道。
  新任刑部尚书杨靖慌忙站出班,躬身道:“陛下,臣在。”
  “你乃刑部尚书,太孙遇刺一案,时至今日,已有三个月了,可有结果?”
  杨靖浑身一颤,急忙跪下,恭声道:“臣等无能,行刺者共三十一人,尽皆死士,全部身死,此案至今未有头绪,臣万死!”
  朱元璋睁开眼,锐利的眼神缓缓扫视群臣,目光中的杀机愈发盛涨。
  “朕这朗朗大明乾坤,位极太孙者,却被人行刺,如此重大之罪行,莫非查不出头绪便就此作罢不成?诸公何以教朕?”
  语声平淡,但充满了阴冷意味。众臣心中尽皆一凛,跪下齐声道:“臣等无能。”
  朱元璋冷冷道:“既然你们查不出,朕再换人去查便是,这天下在朕治下,没有查不出的真凶!杨靖。”
  “臣在。”
  “今日起,太孙遇刺一案,移交锦衣卫,刑部不必再过问。”
  “臣,遵旨。”
  新任的吏部尚书张紞犹豫了一下,上前问道:“陛下欲重开锦衣卫,不知可有章程?锦衣卫都指挥使司交谁人掌管?其下属各级,如同知,佥事,千户等,陛下可有人选?锦衣卫主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其权之大,如出笼猛虎,非勋戚位尊者,不可任指挥使,望陛下慎重斟酌。”
  朱元璋的眉头皱了起来。
  是啊,锦衣卫的权力有多大。没人比他更清楚了,这样大的权力,很容易造成个人的膨胀,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毛骧,因胡惟庸案,株连蔓引大臣无数而立功,第二任指挥使蒋瓛,因检举株连蓝玉案立功,后来他们得意了,膨胀了,死在他们手下的无辜者也越来越多了。简直闹得天怒人怨,朱元璋才不得不杀了他们以息众怒。
  现在的问题是,谁来做这第三任指挥使呢?
  他必须要有绝对清白的出身,忠心不二,最好出身皇室勋戚,位尊而恭谦,如果有过统军的经历那就更好了,……谁可担任呢?
  立国三十年,有能力有本事的文臣武将,该杀的都被他杀完了,剩下的还有谁能当好这个举足轻重的指挥使呢?
  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右军都督佥事平安?
  耿炳文老成,但只适合守成,进取不足。
  平安进取足够,惜脾气刚烈,若掌锦衣卫,恐牵连过甚,国无安宁。
  郭英勇谋兼备,可惜后宫宁妃是他同胞姐妹,若任他为指挥使,恐外廷内宫有勾连之祸……
  一个个人选在朱元璋心中如走马观灯似的一一掠过。
  终于,朱元璋嘴角勾起了一抹微笑。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他的姐孙,外甥李文忠之子,袭爵曹国公,时掌左军都督府事,李景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4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