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纨绔少爷(穿越之纨绔少爷)(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447

  方铮一楞,急忙摇头道:“皇上,微臣从没怪过您,说实话,您是不是个好皇帝,微臣并不清楚,可微臣知道,您是个慈祥的长辈,从认识您到现在,您一直在宽容我,照顾我,微臣一直铭感五内,做些小事报答您,这是微臣应当应份的……”
  皇上叹道:“朕有五个皇子,如今能信任的却只有你和无病二人,其他的皇子要么野心勃勃,暗怀不臣之心,要么胸无大志,只知结交文人,游山玩水,朕对他们,实在是寒了心!”
  皇上急促的喘息了一阵后,终于缓了缓,叹了口气道:“朕登基已有四十余年,这四十余年里,华朝战乱不断,外族频繁叩边,各地民变叛乱不绝,朕这些年所做的事情,便是不停的镇压,安抚,抵抗……朕之一生似乎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朕想强军,打造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血之师,朕想变法,制订一套让百姓受益的法令,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朕还有很多抱负,可惜一直被朝中这些争斗所掣肘牵绊,以至于到如今,朕已到油尽灯枯之年,朕这个皇帝仍然一事无成,更让朕痛心的是,朕的这几个皇子一个比一个有野心,一个比一个贪婪狡诈,家事国事,朕似乎都做得太失败了,对不起列祖列宗啊……”
  皇上越说越悲痛,最后已是老泪纵横,不停抹泪。
  方铮讷讷无言,一时也想不出话来劝慰,只得默默的垂着头,一声不吭的倾听皇上的吐露的心声。
  看着皇上垂暮之年,苍凉衰老的脸上泪流满面,方铮心头不由泛起几分苦涩。
  生于帝王家,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帝王家中,一点小小的端茶熬药的小事,都被蒙上了深深的功利色彩,皇上的一生,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良久,皇上渐渐平复了情绪,看着方铮,浑浊的老眼不由泛起几分欣慰。
  “朕的五个皇子之中,唯有福王和泰王还算本分,可惜泰王性情惫懒,只知游山玩水,朕对他欣慰之余,不免又多了几分失望……福王年不满二十,性情太过单纯,心地虽善良无邪,可缺少几分胆识和谋略,他的性子太过老实,若有一天登临大宝,难免被奸人所趁,但凡事有弊必有利,福王的性子若稍加磨练,以他淳朴仁厚的天性,将来必能善待百姓,不失为一代明君……方铮,你与无病相识于布衣,乃情分深厚的同窗,这份情谊很是难得,朕希望你日后能尽心辅佐无病,互相取长补短,终其一生为新君效忠,你……能做到吗?”
  方铮闻言脑子一炸,耳边嗡嗡作响,一时竟呆楞住了。
  皇上这话的意思……莫非已确定新太子的人选就是胖子了?
  巨大的惊喜还来不及流露,方铮又仔细回想了一遍,接着又是一惊。
  皇上这话,分明是向他托孤啊!
  方铮猛然抬头,映入眼帘的,只有皇上苍老而疲惫的面容,又带着几分如释重负的轻松。
  皇上太累了,他累了一辈子,如今大限将至,也该休息了。
  方铮退后几步,在寝宫光滑的地板上跪下,恭恭敬敬的向皇上磕了三个头,郑重道:“皇上,微臣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平安顺利的将福王推到太子的位子上,直到他承继大统,君临天下,微臣发誓,终其一生,都会为福王效忠!”
  皇上满意的点点头,接着严肃的盯着方铮,目光中闪过几分复杂的光芒,沉声道:“数遍古往今来之名臣,似你这般少年得志的臣子绝无仅有,皇家不吝啬给你高官厚禄,但你要记住,谨守臣子的本分,不擅权,不弄权,朕不想看到多年后,朝堂之上又多了第二个潘尚书,君弱臣强,对君臣国家来说,都是取祸之道,方铮,日后你莫要成了华朝的千古罪人,否则,朕纵然已死,也会让你看到朕的手段!你明白了吗?”
  方铮心头凛然一惊,接着面色变得煞白,冷汗不停的冒出,霎时便湿透了衣襟。
  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方铮今日算是领教到了。
  为了江山延续,为了天家正统,皇上必然已做了安排,预先针对不同的人留下了遗旨,包括自己在内,届时若自己真的成了篡权的乱臣,恐怕很快就有人捧出先皇的遗旨,那时等待自己的,将会是刀斧加身。
  对帝王来说,他们也许渴望真挚的亲情,渴望有个让人觉得温暖祥和的家庭,但他心中分量最重的,却是江山巩固,延续万年,这是帝王心中的底线,任何人,包括方铮在内,都不容许丝毫触犯这道底线,否则,皇上便是再宠信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将他杀了,这与个人的情感无关,为了江山正统,杀掉任何人都是值得的,应该的。
  方铮忽然觉得遍体生寒,那是一种深到骨子里的寒冷。虚弱无力躺在病榻上的皇上,此时此刻在方铮眼里,第一次觉得他如此陌生,如此冷漠。方铮仿佛到这一刻才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位待他向来宽厚仁慈的老人,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手握天下苍生之生死,支撑江山社稷之存亡,踩着万千森森白骨,君临天下的皇帝!
  难道帝王都是无情的么?无一例外?
  将来胖子登基为帝,会不会也变成这样?他会不会也猜忌自己弄权乱政?皇上与潘尚书,他们年轻的时候不也是甚为相得的一对好友吗?
  仿佛看到了多年后的自己,方铮顿时生起一阵畏惧之心。
  我是穿越者,我是个胸无大志的穿越者,我只想锦衣玉食的过着纨绔少爷的逍遥日子,曾几何时,我竟深陷这浑浊的朝堂争斗之中不可自拔?曾几何时,我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已变成了人人称羡的二品大员,世袭罔替的侯爵?这些是我需要的吗?
  看着躺在病榻上残喘的皇上,方铮心头又升起一股怜悯之情。
  这位老人一生都在为维护自己的皇权而忙碌,他怕别人抢走他手中的权力,他怕别人的一举一动影响至高无上的皇权,他甚至在油尽灯枯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权力的交接。
  他不但是人人敬畏的皇帝,也是个可怜的老人。也许他明白自己胸无大志,无意官场,可他还是留下了遗旨,这不是不信任,而是出于帝王的一种本能防范。
  方铮心头一时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失望,寒心,怜悯,思绪紊乱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微臣……微臣遵旨。”思来想去,方铮终于还是什么都没说,磕头淡然回道。
  皇上闭着眼,叹息了一声,虚弱道:“方铮,你别怪朕,朕的肩上担负着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江山社稷,朕仍希望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希望它有任何闪失,帝王家究竟是不是无情,日后你便知道了。只要你谨守本分,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朕和无病都会给你想要的一切。”
……
  太子的御辇停在景阳宫外的广场上。近百名仪仗武士和小黄门静静的站在御辇周围,等着太子登辇。
  太子站在景阳宫前却一动不动,两眼出神的望着皇上的寝宫,没过多久,他看见成群的太监,宫女和御医恭谨的缓缓退出了寝宫,太子目光涌起几分不安之色。
  身后响起轻轻的脚步声,不用看就知道,必是寿王。
  “太子殿下,不是说回府给父皇延请民间的神医吗?怎么还站在这里不动呢?”寿王满脸冷笑,无所畏惧的盯着太子,语气中充满了讥诮嘲讽之意。
  太子头都不回,仍出神的盯着皇上的寝宫,嘴里淡淡应道:“你不是也要回府拿那株千年的雪参献与父皇吗?怎么还不去?”
  寿王哈哈大笑:“太子殿下是孝顺之人,侍奉父皇尽心尽力,本王亦身为人子,岂敢落你之后,让殿下专美于前呢?只不过……殿下若欲医人,还是先医自己的好。”
  太子皱眉,回头瞟了寿王一眼,淡淡道:“寿王何出此言?”
  寿王冷笑道:“父皇身染重病先不提,太子殿下的心病也很严重,做了十年储君,恐怕现在已觉得这个位子坐得不太安稳了吧?”
  太子的目光扫过寿王,又出神的盯着寝宫,淡然道:“孤的事,寿王就不必过多关心,你还是小心自己吧,孤既是太子,便一直都会是太子,也许……也许还不止是太子!”
  说完太子一拂衣袖,再次深深的看了寝宫一眼,然后转身走下景阳宫的白玉台阶,认真的整了整头上的太子冠帽,登上御辇淡声道:“回府。”
  十六人抬的御辇慢慢朝西宫门外行去,手执金瓜节杖的仪仗武士在前开道,所经之处,宫内的太监,宫女们见到纷纷下跪行礼,直到御辇行远,才敢站起身来。
  景阳宫的殿门外,寿王怨毒的盯着太子的御辇,忽然冷笑:“鼎之轻重,莫非天下只你一人问得?本王偏要问一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把戏,你以为就你一人会么?”
  御辇内,太子端坐平视,目光中已是一片狠厉,望着路旁向他下跪行礼的宫女太监,一种驾凌众生之上的感觉蔓延开来,太子的拳头紧紧握着,直至颤抖,恨声自语道:“孤是太子,孤不止是太子!任何人都别想将孤废黜,任何人!”
  ——方铮和父皇,他们二人在寝宫里到底在说什么?
  忽然间,一阵巨大的惶恐不安,如同漫天蔽日的乌云,沉沉的笼罩在太子心头。
……
  三日后的早朝之上,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
  御史台中丞郑儒,继上次弹劾太子失败之后,再一次在金銮殿上提出了太子的四大过错,力主皇上废黜太子,另立新储君。
  郑儒不顾当时坐在皇上下首,脸色已变得铁青的太子,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慷慨陈词,尽数太子被册立的十年来,所犯下的错失与罪名,一桩桩一件件有根有据,有凭有证,令满朝文武尽皆哗然。
  更让人吃惊的是,上次出人意料为太子说好话,阻挠废黜太子之事的方铮,这回再一次让人感到了意外。
  郑儒陈词过后,方铮第一个站出朝班,当先响应附议郑儒的提议,奏请皇上废黜太子。
  在太子怨毒的目光注视下,方铮面色坦然,用慷慨激昂的语气,对太子这些年来的倒行逆施表示了极度的痛心和失望,并希望皇上另立有德储君,以服天下人之心。
  “方铮!你……你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户部左侍郎郭任良当先跳了出来,大骂道:“你……你上次不是还说太子将来乃仁德之明君,请皇上不必听信谗言,不做那废长立幼的祸国之举吗?今日怎么又变了?小人!小人!”
  郭任良是太子的铁杆亲信,此时太子四面皆敌,郭任良不由急了,于是说起话来也口不择言。
  方铮惊讶的后退了一步,睁大眼睛望着他,愕然道:“你疯了?我怎么可能说那种话?你当时是不是没睡醒?”
  郭任良闻言一口气没喘上来,差点儿晕过去。
  知道方铮为人无耻,可他却没想到方铮会无耻到这种程度,说不认帐就不认帐,将说过的话赖得干干净净,这样的人品竟然还身居高位……国之不幸呐!
  “你……你这无赖!明明说了,却不承认!”郭任良恨不得破口大骂。
  “我没说!”方铮脑袋一偏,拗着脖子矢口否认。
  “你说了!”
  “我没有!”
  “你就是说了!”
  “我绝对没说!”
  “你敢对天发毒誓吗?”郭任良不依不饶的纠缠。
  “……”方铮睁大眼,哑口无言。
  郭任良冷笑看着他:“怎么?不敢吗?”
  满朝文武亦都以鄙视的目光瞧着方铮,看他如何应对。
  谁知方铮一窒之后,脸色马上恢复常态,傲慢的将脑袋一扭,不屑道:“金銮殿如此神圣的地方,你却像个小孩子般斗嘴,有意思吗?懒得跟你说,幼稚!”
  “你……你这个……”郭任良气得老脸通红,却不知该骂什么才好。
  “满朝文武都听到了,你这个反复小人,现在却不承认,人品德行何在?”
  方铮翻着白眼:“满朝文武?谁呀?谁听到了?”
  “我们都听到了!”太子的几名亲信大臣站出来齐声道。
  “啊?”方铮大惊失色,随即一副陷入回忆的模样,皱着眉头思索道:“难道我真的说过?”
  “说过!”众人齐声回道。
  “噢——我想起来了!我真的说过!”努力回忆了片刻,方铮仿佛刚想起有这回事儿似的,恍然拍着额头大声道。
  群臣纷纷报以鄙视的目光,你这反复小人,现在你自己承认了,看你还抵赖得过去。
  坦然迎着众人的鄙视,方铮将胸一挺,趾高气昂的大声道:“说过又怎样?我今日改变主意了,不行吗?我是个敏感而善变的男人,不行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4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