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蛮神(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884

  陈寻正掐诀施展净尘法术,要将寝殿桌椅家俱器皿上数十年来没有人打扫过来的积尘除去,狮驼峰外就有个宏亮的声音飘然传来。
  听着声音耳熟,陈寻脑海闪过一个熟悉的面孔,没想到他前脚刚到狮驼岭,庆王姜澜就将王府管事葛同派过来造访。
  诸王以及诸位府君的洞府,则东祖龙山之中,这里有两三千里的距离。
  不过这点距离,对天元境以上的修士来说,也就一两个时辰的脚程。
  葛同在云洲名声不显,却是个有着法相境初期修为的散修。在见到葛同之前,陈寻都很难想象这么一个人物,竟然甘心帮庆王姜澜打理杂散事务。
  陈寻走出寝殿,就见葛同身穿一袭青袍,站在一艘小型浮舟的甲板上,正往狮驼峰徐徐飞来,他站在狮驼峰山巅,朝葛同稽首道:“原来是葛真人造访,陈寻未曾远迎,有失礼数。”
  “庆王知道陈真人初到玄京,人生地不熟的,身边也没有什么照应的人手,府邸之中必定难以安排周全,特地让我将起居修行所必需的一些器具,给陈真人送过来。我本想到策天府找你,没想到你已经到千龙岭了。”葛同笑道,示意浮舟在狮驼峰的北崖上停下来。
  两列容貌清俊秀丽的童男童女,手捧着各种起居器皿,从浮舟中鱼贯而下。
  “多谢庆王替陈寻考虑周全。”陈寻隔着朝东祖龙山方向遥遥一拜,没想到庆王姜澜招揽他人,心思却是细腻。
  陈寻随身不会缺什么灵丹、法器,唯有日常起居的生活用品,还需要额外从玄京城中购置。
  庆王姜澜都替他想周全了,他就能省掉一些麻烦。
  而他在狮驼岭刚开启灵脉、立下洞府,庆王姜澜就公开派人送礼上门,显然不怕春陵君、赤眉真君他们知晓此事。
  就算玄京都知道春陵君、赤眉真君不待见他,这么一来,也不会人人都是像躲瘟神一样躲开他了。
  陈寻要请葛同进寝殿喝茶说话,看到一位中年人陪同葛同走下浮舟,看他身穿金丝蟒袍,显得地位不凡,同时也有着元丹境后期的修为,稽首问道:“还未请教这位真人姓名?”
  “苏牧臣见陈真人。”中年人笑盈盈施礼道,见陈寻神色间略有困惑,又笑道,“想来守思还没有跟陈真人说起过沧澜苏氏跟玉州苏氏的渊源……”
  玉州位于东祖龙山东麓,是拱卫玄京外围的三十六部大郡之一,玉州苏氏则是当年随熹武帝征讨姬氏三十六神将苏侯的后人。
  一千年前,苏渊率数百部将、族人西出涂山,与乌蟒缠战百年,终将乌蟒驱逐出沧澜荒原,之后才在涂山西麓的峡谷之中建立千年雄城,成就千年基业。
  至于苏渊族人的来历,从来都是讳莫如深,陈寻在沧澜也从来都没有听人提起过。
  在西出涂山之际,苏渊就有天元境中期的修为,其族人部将中也有三十余还胎境武修,在云洲自然也不可能是陌陌无闻之辈。
  此时沧澜苏氏一分为二,一部分族人随苏武阳依附元武侯府,进入涂山南岭的深山立足,一部分族人则随苏守思、苏竣元、苏灵音、苏棠融入沧澜。
  陈寻这些年与苏氏也是恩怨纠缠,但发生这么多事情以后,他对苏守思等人也是足够信任,没有想过要对苏家的来源追根问底,却没想到他们竟是玉州苏氏的一支。
  “苏渊与我是同族兄弟,当年因些微间隙离开玉州,就有好些年断了往来,想必是苏渊也没有跟外人提起过这段旧事。”
  苏牧臣轻描淡写的说道,“也是陈真人抵御魔族的事迹传到玄京,老朽才知道苏渊后人在沧澜倒是出了好几个元丹,实是苏氏幸事。前些天,武阳还专程赶到玉州见我,这段时间都留在玄京,这次随我过来跟你赔礼请罪,以前多多得罪之处,还要陈真人大人大量……”
  苏渊能在几百年间绝口不提玉州苏氏,那他当年率族人离开玉州,绝对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小事。
  当然,苏牧臣轻描淡写旧事,陈寻更没有必要追根问底,苏渊在魔龙乾余骨的魔焰都灰飞烟灭了,他与苏氏旧族的恩怨,跟他有个毛关系?
  就见苏武阳神情得了便秘似的走下浮舟,陈寻笑道:“我们有好些年没见了吧?我在梧山时,不见武阳兄登门拜访,我还以为武阳兄还对旧事耿耿于怀,没想到在玄京竟能再见到武阳兄的风采。”
  苏武阳只能尴尬而笑,僵硬在那里,被陈寻挤兑了不知道要怎么应声才合适。
  “陈真人或许还不知道,武阳过些天就要率涂山南岭的苏氏族人迁回玉州。”葛同说道,“武阳他本人也会入策天府任职。”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陈寻应了一声,笑道,“那我以后在策天府,诸事还要仰仗武阳兄照应了。”
  苏武阳更是尴尬,心里愤愤的想,数十年前谁能想到狂妄嚣张的陈寻能有今日的地位?
  他入策天府,顶天能受封九品校尉,跟陈寻的六品将军远不能相提并论,而听庆王姜澜的心思,是想将陈寻拉进神武营中任职,到时候就是他的顶头上司。
  今日苏牧臣带苏武阳登门,看似要开释前嫌,以陈寻今日之修为、地位,完全不会纠缠他与苏武阳的那点旧怨不放。
  其他不说,凭着苏守思、苏棠他们,苏武阳就算要率苏氏族人重返沧澜,陈寻也要接纳下来。
  当然,姜矍也绝不可能容忍苏武阳此时率族人投向沧澜。
  但在当前的势态下,哪怕苏武阳对元武侯姜矍再表忠心,姜矍也绝不可能让苏武阳这一支族人,在涂山南岭有任何的发展机会。
  苏武阳唯一的出路,也就是率族人重返玉州、投奔旧族了。
  只是玉州苏氏与庆王姜澜是什么关系,庆王府与元武侯府又是什么关系,以及苏守思他们对苏氏旧族抱有怎样的态度,这些事情没有搞明白之前,陈寻也只是与苏牧臣、葛同嘻嘻哈哈的谈笑,绝不可能轻易表态的。
  在说他在玄京,也不说定要抱庆王姜澜的大腿。
  送走苏牧臣、葛同后,陈寻就将赤海喊过来,说道:“我有一封书信,你即日带回梧山去,苏守思要能脱开身,让他尽快到玄京来一趟。”
  虽说玄京与西北域之间,有万里传达音讯的法阵,但西北域的传讯法阵控制在都护府手里,陈寻要想跟梧山通什么消息,暂时还得要赤海充当信使。
第017章
苏家旧事
  半个月后,苏守思就风尘仆仆的随赤海赶到玄京。
  形势未明之前,宗崖等人依旧留在梧山,不急着进入玄京增援陈寻。
  从苏守思那边,陈寻知道苏家老祖苏渊当年,实是受到族人迫害,才愤然率亲族、部将离开玉州。
  苏渊在云洲没有立足之地,只能率领族人西出涂山,与乌蟒族人争夺生存空间。
  一千年时间过去,很多事情都已经物是人非。
  当年迫害苏渊的一系,之后被苏牧臣、苏竣臣兄弟俩排挤出玉州,迁到南疆立足,在南疆当地只能算是不甚起眼的世族。
  “这段旧事,老祖在世时记恨甚深。”苏守思迎风站在狮驼峰北崖前,缓缓说道,“但于我等来说,已经是烟消云散的旧事了。宗主要在玄京立足,纵横捭阖,切莫为这些旧事所扰。”
  陈寻点点头,说道:“我在玄京的声名,可算不上多好,那些根基深厚的宗门、世族,心里多半瞧我不起。要是没有适合的抓手,我很容易就会被孤立;待赤眉真君返回玄京,处境还会变得更被动。庆王府与玉州苏家,不管他们的心思如何,确是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机会。”
  苏守思点点头,说道:“不要说庆王姜澜了,玉州苏氏,作为当年随熹武帝征讨姬氏的三十六神将嫡系,在玄京的根基也要胜过赤眉真君。”
  陈寻在玄京这大半个月,没有怎么离开狮驼峰,但他神识的恢宏雄浑,庞大无匹,周围三四百里的微弱气息都逃不他的神识感应。
  从附近府邸的仆役、管事闲言碎语间,陈寻对玄京的情况,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此时玉州苏氏,以苏牧臣为宗主。
  苏牧臣仅元丹境后期修为,三十六神将的嫡系子弟里,比他强的大有人在,就算是玉州苏氏内部,也有多名法相境强者。
  苏牧臣能主持玉州事务,确实是有其过人的谋略;此外其弟苏竣臣则天资过人,早已经是法相境巅峰强者,据传是云洲未来数百年间,最有希望晋入天人境的强者之一。
  苏竣臣同时也是神卫军指挥使,在策天府是个权高位重的人物。
  策天府以五大府君为首,从诸宗征召弟子入职,充当校尉、将军、大夫等职,多为虚衔,很难掌握实权。
  策天府真正掌握实权的,特别是神卫、神烽等军的大权,差不多都是由当年追随熹武帝征伐姬氏三十六神将的嫡系子弟世袭执掌。
  而神卫军、神烽军诸指挥使,平时仅由五大府君代为节制,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低级军官,几乎都来自三十六神将所创立的玄门道场,普通甲卒也都是来自玄京外围三十六部大郡的附近,基本上都只会向三十六神将的后人效忠。
  陈寻此时受封左都尉将军,还仅是虚衔,倘若能直接编入苏氏控制的神卫军中,就能最大限度的减低春陵君、赤眉真君对他的干扰。
  而庆王姜澜此前流露出来的拉拢意思,用意也是如此。
  想到这里,陈寻问苏守思:“你说说看,庆王为何希望我能直接编入神卫军任职?”
  苏守思站在狮驼峰北崖,宽大的袍袖迎风飘起,眉头微蹙,注视着千龙峰层峦叠翠的山岭思虑片晌,说道:“前些年我曾来过玄京,没有跟苏牧臣他们接触,倒是听到有关熹武帝的一些传闻。庆王此时的举动,或许跟这传闻有关……”
  “哦。”陈寻问道,“什么传闻?”
  “熹武帝差不多有五百年都不怎么露面了,云州诸多事务,都由策天府诸位府君操持,据说这是因为熹武帝早就掌握大道,晋入涅盘境了。”苏守思说道。
  “确实很有这个可能。”陈寻思虑片晌,点点头说道,“浩然天道可不管熹武帝是不是统治云洲的天之骄子,谁晋入涅盘境后,还想在云洲公开露面,首先就能应付雷劫的轰劈。熹武帝这些年都不露面,平时可能都躲在天钧大世界修行。”
  “熹武帝要是留在天钧大世界,也算是重返姜氏王族。”苏守思说道,“不过熹武帝即使获得姜氏王族的支持,成功驱逐姬氏统治云洲,但始终是姜氏王族遗留云洲的旁支。熹武帝想在强者如林的天钧大世界立足,绝非易事,甚至会受到来自姜氏王族内部的排挤……”
  陈寻点点头,明白苏守思要说的意思。
  在天钧大世界称霸一方的姜氏,可以追溯到上古神魔时期,在云洲一些文献里称之姜氏王族,云洲姜氏,只能算是上古姜氏王族的一支旁系。
  这里面的关系,就跟沧澜苏氏与玉州苏氏一样,平时关系极其疏远,甚至可以说是老死不相往来,却因为熹武帝在四千年前,率云洲姜氏驱逐姬氏,称帝云洲,从而才得到姜氏王族的重视。
  云洲作为中千世界,限制天人境以上的强者长期滞留,熹武帝突破天人境,晋入涅盘境之后,倘若不想放弃世俗权势,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从云洲抽取大量精锐,助他在天钧大世界开疆辟土,再一个就是重返姜氏王族,在姜氏王族内部获得相应的地位。
  以目前的情况看来,熹武帝更有可能是两件事在同时推进。
  苏守思将他的推测继续说道:“这些年来,策天府三十六支大军,都极少干涉诸域的事务,应该被熹武帝轮番调入天钧大世界开疆辟土,而一旦待熹武帝在天钧大世界站稳根脚,云洲的帝位势必就会传给他人……”
  陈寻点点头,在赤眉真君之前,策天府仅有四大天人境真君,实力甚至不比龙门宗强出太多,熹武帝当年手底下要是就这点实力,拼出吃奶的劲,都不可能将姬氏击败,逐出云洲去。
  很显然,策天府大批强者,都被熹武帝调入天钧大世界了,说不定当年的三十六神将,依旧还有不少人活在世上。
  熹武帝一旦在天钧大世界站稳脚,获得姜氏王族的认可,确实没有必要再恋栈云洲的帝位,那这段时间笼罩在玄京上空的阴云,实际上还是各家都在为帝位的传续暗中角力。
  想到这里,陈寻轻轻一笑:“看来是时机再去拜见庆王了。”
  “云洲帝位传于何人,诸宗以及策天府诸位府君,必是都能说得上话的,但最终还是以熹武帝本人的意见为主。”苏守思说道,“此时熹武帝轮番征调诸军进天钧大世界替他开僵辟土,哪路大军斩获的战功最多,无疑对熹武帝的影响也就越大。庆王不想表现得太耀眼,以免被熹武帝留在天钧大世界依为臂膀,回不了云洲,但全力支持苏家控制的神卫军,也是想在帝位争夺中,多占一些筹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8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