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官路商途(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但是爱达电子的三大战略方针中,首先就是技术扩张,爱达电子必须有相当雄厚的技术积累,才敢跟那些电子工业巨头正面抗衡,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倒是很合适的。
丁槐拿出工作记录本记了下来,准备安排课题组搞这个项目。
张恪不晓得IDE是什么意思,心里琢磨着大概是指接闪卡的接口吧?USB标准应用不广泛,不代表九八年之后的应用还不广泛,他娘的,优盘最关键的闪存技术早已经是他人的盘中大肉了,总要从蚊子腿上割点肉下来才行。
施春锋在一旁说道:“我有个学弟,论文的研究方向就是IDE转USB的技术,差不多到了可以拿出来发表的程度了……”
张恪拍了拍脑袋,对丁槐说:“找到这个人,把他研究的东西买下来,人能买过来更好……先把专利申请了,再做个玩艺让我先用用看……”
张恪记得零二年有一家叫朗科还是叫朗驰的公司声称九九年就申请优盘的专利,但是其他公司没有搭理他们的,自顾自的生产优盘,也不给这家公司专利费,官司打了很多,也没有什么结果。张恪这时候算是明白什么原因,关键性的原理早在九六年就让人给作为论文发表出来,这家公司拖到九九年才申请专利保护明显是无效的。
施春锋很快就跟他的学弟联系上,那人还在学校里,转让技术可以,不过他学弟已经跟TI签了协议,过了春节,就要去TI中国公司工作。
张恪在丁槐办公室听到施春锋的汇报,说道:“后续的研发,最好还是他本人持续跟进……”跟丁槐说道,“派个主任工程师跟施春锋去北京跟他面谈,跟他说明一下公司研发的政策,如果这项技术将来有市场,即使专利技术归公司,取得突破的关键人仍然能享受额外的奖例,他要愿意到爱达来,这个课题还由他负责……至于他跟TI方面的工作协议,这个很好协调。”从陈信生那里抢一个人过来,打声招呼就可以了,关键还要他本人愿意。
负责一个课题,那就是主任工程师,施春锋都羡慕不已。要知道爱达电子开给普通研发人员的工资不比TI(中国)这些外资公司给国内的员工低,主任工程师的待遇更是不用说,而且掌握相当规模的项目经费,项目完了,经费没有用完,那就是奖金,比起这些,北京户口又算什么。
没几天就要过春节了,既然决定下来,就没有什么好耽搁的,能在春节前将事情定下来最好。丁槐立即安排施春锋那个组的主任工程师与施春锋马上就坐车去省城坐飞机去北京。
赶着中午苏津东、周游从外面赶回公司,张恪将他们叫到丁槐办公室里一起讨论爱达电子的技术发展方向。
TI将光碟读取技术置入合资公司,目标瞅准新一代的影碟机DVD,争取在DVD专利技术中能分到一杯羹,既然做影碟机起家,即使不能从DVD专利技术里分到一杯羹,爱达电子也不会放弃做DVD。
跟VCD一样,只要进入的时间早,就算只做整机组装,还是能掠夺前期的暴利,当然,作为国内最先生产DVD的企业,还是有很多的技术难关要破除的,首先就是破解DVD防盗版系统。没有盗版产业的存在,国内的影碟机市场很难发展起来,VCD如此,DVD也如此,这次可不会由其他的公司提供成熟的技术。
所以研究中心除了继续完善VCD的视听技术,还要跟进国外最新视频技术的新进展。
技术扩张,也要将技术发展限定在相对集中的一个方向上,数字技术(通常称数码技术)是爱达电子选择的方向不假,但是数字技术的应用相当广泛,最终还是要与视听娱乐产品结合起来,才能将爱达电子的品牌优势充分的发挥起来。
影碟机就具有很明显的数码技术特征,无论是学习机还是电子词典,在技术上都不存在太大的难题,都是马上可以拿起来就准备的项目。学习机的技术更为简单一些,以爱达电子的生产水平,可以说是拿起来就做,但是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学习机真正的寿命也就这么几年,电子词典的黄金时代稍微长一些,关键电子词典可以向掌上电脑的方向转进,而且发展集成度要求较高的产品,有利于产品技术的提高,接下来做移动存储器、做MP3、MP4等数码产品就会顺风顺水,目前就要选择一个市场目标,张恪当然是选择做电子词典。
以CPU、元器件、组件、组装的标准来衡量,爱达做到这一步,也只是停留在组件生产的水平上,而且是没有核心技术的组件生产。
除了发展丰富多样的产品技术之外,爱达电子还要向纵深进行技术扩张,能拿下IDE转USB的优盘关键技术应该是很好的先例,但是远远不够。根据“反垄断”的国际公约,专利权在任何国家都是禁止滥用的,有强制许可的约定,不能由一家独享,当初斯高柏将第一代的解码板技术转让给TI,东芝将闪存的技术与三星共享,都是此例。当然,等IDE转USB技术的市场前景明朗下来,张恪可以拿这项技术跟TI或者其他电子工业巨头交易。
第300章
餐馆选址
在丁槐的办公室里一坐就是一天,张恪对技术性的东西不在行,对丁槐、苏津东来说,张恪有着非常敏锐的前瞻性。
这是当然的,张恪虽然不清楚技术的细节,但是最终产品的发展形式还是清楚的,不然那十几年真是白活了。
张恪跟丁槐、苏津东讨论很多今后十几后会陆续出现并流行的数码产品,包括移动存储器、MP3、MP4、移动DVD等等。当然,张恪提出这些东西的概念,并没有让丁槐、苏津东特别的惊讶,这些产品虽然还没有问世,但是精通前沿数字技术的人,都知道这些产品的设想都已经让人提了出来,只等着电子工业的发展使它们一一实现,相关的研究工作也正如火如涂的展开着,有的甚至已经拿出样品,只是应用狭隘、标准不统一,无法大量应用于市场。
在丁槐、苏津东的解释下,张恪逐步搞清产品背后的一些技术细节。电子工业的技术基础说完全掌握在那几家电子工业巨头手里一点都不过分。
优盘最关键的闪存技术专利技术在东芝、三星手里,爱达电子动作快一点,能抢到IDE转USB的专利,属于优盘的控制部件技术。
MP3随身听以及MP4离问世的时间还早,但相关的专利技术绝大多数已经出来,这时候开始研究,顶多能将产品专利拿下来,好歹也是蚊子腿上的肉,能刮一点是一点。
电子工业,任何一家企业要拿出一件产品相关的所有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掌握其中一项,在将来的专利大战,就不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大不了大家最终以专利换专利,一起剥削那些没专利的厂商。
张恪并不甘于只做产品组装,就算TCL、波导、厦新、熊猫等等这些在市场上都有着出色表演的电子企业,最终都免不了衰退,就在于他们始终没有掌握着产品的核心技术。
技术扩张是爱达电子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在海州地区,张恪能看得上眼的只有两家机构,一家是科技局下属的电子研究所。电子研究所本身没有做出多少瞩目的成就,张恪看中的是电子研究所集中了海州地区近半数的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电子研究所与海州市无线电一厂、二厂、三厂、四厂是平行关系。海州市无线电二厂已经给落入张恪的口袋,也就是目前元器件子公司的前身。在僵化的国有体制下,又缺乏必要的研究经费,电子研究所空有那么多专业人士,却做不出多少成绩。
爱达电子虽然头顶着央视标王的头衔,但是在电子专业人才短缺的年代,并非有太多的电子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愿意到海州工作的,他们在深圳、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也会找到很不错的工作。
还有就是海大光电学院下设的研究机构,张恪就从来不指望海大光电学院的教授、讲师们能有多大的学问,特别是那些青年讲师,连自己吃透教材都没有几个人,不然海州市的电子工业基础也不至于这么差劲,但是在海州地区,毕竟还算一支能提供帮助一些技术支持的机构,勉强要用起来。
海州地区以外的技术扩张暂且不谈,张恪首先希望能将科技局下属的电子研究所并购过来,只是电子研究所是事业编制,并购起来有些复杂,并非不可能。还有就是对海大光电学院提供一些科研经费,帮助他们将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提高起来,毕竟直接为海州电子工业专门培养人材的也就独自一家。
……
过了五点,张恪在丁槐的办公室等了一会儿,才到许思的临时办公室看了一眼,她人已经离开办公室了。张恪给许思打电话,她人已经在厂车上了。
张恪到停车场取了车,拐出车门,看见许思站在路旁,穿着白呢子风衣,襟领露出里面的红色毛衣,衬着白皙的脸庞,格外的娇媚。
张恪将车门打开,让许思上车,对她说:“不是要一起去陈妃蓉家吃饭,你怎么不等我的车?”
许思抿嘴笑着,也不辩解,只说道:“我来开车吧,看你们关在办公室里讨论了整整一天,很累吧?”
张恪伸手捏着额头,讨论的都是技术上的东西,他对这玩艺儿一知半解,还要努力的让自己能够理解,说道:“你不说还好,一说就觉得头疼……”张恪跟许思换了座位,不晓得陈奇家都请了哪些人,现在离开席的时间还早,不过可以到陈奇家后面的棋院找许鸿伯打发时间。
除了张恪之外,陈奇还请了周复、周文斌、许鸿伯及许思一家,都九五年春节在他家吃饭的那一桌人,多了个许维,还请了许思的舅舅施卫忠。
张恪与许思先进院子跟陈奇招呼一声,才发现酒馆往院子里延伸了两间,与原来的厨房连在一起来,原先还算宽敞的院子,如今只剩下一个狭窄的过道。要是卫生、消防上允许,陈奇只怕会将后面的平房腾出来摆桌子。
张恪与许思赶到才五点半钟不到,酒馆里已经有人落座,听陈妃蓉在柜台前接电话的语气,今天的座次已经满了。
酒馆已经不再是无名酒馆了,挂着一幅横额牌匾:八锦珍,许鸿伯题字,字十分精神,只是张恪欣赏不来,不晓得让许鸿伯讹去多少顿酒。
许鸿伯就在后面的道观里,许维在家里无聊,早就过来帮忙,周复、刘芬以及许思的母亲由周文斌开车载过来,施卫忠开车载许海山过来,虽然约好六点半才会正式开席,不到六点钟,人都到齐了。
相比一年之前,许鸿伯悠游自在,没有什么变化;农机厂改制为机电有限公司,逐步走上正轨,年底摆脱亏损的困境,下一步就是迁出城区,施卫忠身为经理,也配了车,虽然是捷达,却是沙田这片地少数几个能坐上车的人;周复已经不再具体负责新光厂的事务,他担任锦湖副总经理,负责锦湖旗下所有造纸厂的生产营运,这么多人当中,就周复最清楚张恪的身份,张恪上一年的精力多半放在爱达电子上,也很少在锦湖出现,就连周复都难得见他几回。其他人都按照既然的人生轨迹在前进,或许改变了许多,只是他们并没有清醒的意识到。
一年前,在酒席上,张恪提出让陈奇做流水席,陈奇以故且试试的心态,却出乎意料的成功,这一年时间里,忙得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一开始只找了一名小工帮忙,后面又增了一名厨师,现在他一共请了三名厨师、两名服务员、一名出纳共六个工人忙碌,原来的酒馆面积扩大了三倍,每天还是人满为患,陈奇就考虑换个宽敞的地方,这才又把张恪他们请过来商议。
桌子坐不下,陈妃蓉、许维,还有刘芬就没有坐上席。刘芬在旁边帮着倒酒,后来插了一张凳子也坐了下来。
陈妃蓉与许维在她房间里说话,等到上菜的时候,会出去搭把手,许维对陈奇家请张恪过来,倒是蛮奇怪的,感觉他到那里都能插得上手,问陈妃蓉:“你们家请客,怎么会请张恪?”
对于唐婧不能过来,陈妃蓉还有些遗憾,她将她家办流水席的来龙去脉跟许维的解释了一遍,许维恍然大悟的点点头,在她的印象里,张恪有着根本不属于少年人应该有的脑子,昨天夜里跟江黛儿通电话还说起这件事呢。
许维问陈妃蓉:“这么说,你们家准备换个大一点的地方?”
“我爸妈也拿不定主意呢,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请他们过来吃饭,也是商议商议……”
张恪倒是早就想到合适的地方,他早在一年前就跟许鸿伯说过,等府天大厦建成、前街改造,可以先发掘丹井巷的商业价值,以丹井巷形成一道壁垒,阻止地产商们的野心继续向东延伸。张恪拿出资金来给许鸿伯修缮丹井巷的棋馆便是此意,陈奇也可以在丹井巷那里选一处宅子开餐馆。府天大厦已经开始外墙装饰,最快只要两三个月就能正式启用,丹井巷已经具备发掘商业价值的外部环境,这时候适合在那里筹备一家有特色的餐馆。
第301章
丹井巷的商业价值
沙田东片建筑群,最终的保护方案都要与旅游、商业开发结合起来搞,前街、丹井街已经具备发掘商业价值的外部环境,前街北侧的民宅修缮、商业开发,由宋培明负责,交给城南区下属的公司运作,城南区就等着锦湖将新光厂买过去拿到必要的资金才好下手运作。
前街、丹井巷商业开发成功了,会对沙田东片的其他地方有强烈的示范作用。
但是最关键的一点,市里没有更改对沙田东片区域的用地规划,在原来的方案中,这片区域都是要拆掉建商业地产的,仅凭这一点,就拦住民间投资这里,贸然投资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而且这个风险都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张恪要直接跟陈奇建议在丹井巷拿一座古宅做餐馆,陈奇是绝对不肯的,万一两三年就拆掉,投入的装潢费都未必能收回来,一两年就拆掉,会直接将他家打入赤贫的境地。张恪又不能明着跟他说,沙田东片拆不了,市里迟早会再一步修改规划。
酒宴之前,张恪到道观与许鸿伯下棋时,就将意思跟他说了,买宅子、改造、修旧如旧的修缮,所有的资金都可以由他来出,等整好之后整体出租给陈奇做餐馆,他现在每个月抽两百万出来花花,对爱达电子的营运没有一点点的影响,再说丁槐、苏津东等其他股东也要拿些分红去改善生活。
张恪这么做不是因为跟陈妃蓉家关系熟络,主要还是考虑如何逐步的去发掘沙田东片古建筑群的商业价值,引导民间资本进来投资古宅,形成一定的气候之后,市里更改这片区域的用地规划也就水到渠成,再加陈奇的“八锦珍”餐馆也相当的有特色。也不想让陈奇一家觉得欠他多大的人情似的,所以他决定不出面,话都让许鸿伯代他说。
酒桌上提到这个话题,许鸿伯就说道:“街市那儿的府天大厦要建成了,在那里做餐馆,市口很不错……”
丹井巷以西的房子都差不多拆光了,陈奇还没有奢望到能将餐馆开到府天大厦里面去,疑惑的问:“丹井巷的房子马上也要拆了吧?”
“也不见得,”许鸿伯这时也只能这么说,换成是唐学谦更不能公开表态说那里房子拆不了,“我倒是晓得有人买下那里的几处旧宅子,修缮、装潢之后准备租出去,旧宅子收拾整齐,古色古香的,非常有特色,很适合做私房菜餐馆……”
许思脸有些微红,其中一处宅子,她还跟张恪在里面云雨过,好在别人也不会联想别处去。倒是她小舅施卫忠能猜到,毕竟张恪还通过邵至刚跟他将许思家的房子买过来,帮助她家将债还掉了。
陈奇还是犹豫,刘芬倒是爽快,说道:“丹井巷的市口指定好,租下装潢好的宅子,就算过一两年要拆,大不了再换地方……”
“装潢再好,也不一定适合做餐馆,租下来,还得投些钱进去改造,再说一个餐馆做起来,投入的精力都是巨大的,过一两年就要另换地方,还要重新折腾一回……”
陈奇不晓得内情,他的这些顾虑都是有道理的。
“要做餐馆的话,早跟人家联系,让他们按照做餐馆的要求装潢,至于那里什么时候会拆……”许鸿伯扭过头来问张恪,“你知不知道什么消息?”
周复、周文斌都知道张恪的身份,施卫忠知道张恪的老子是市政府秘书长张知行,提到这个话题他们都很感兴趣,要有什么内幕消息,张恪说出来的话那就是内幕消息,都转头看向张恪。
张恪低头喝酒,不理会许鸿伯抛来的问题,抬头看大家还看着他,嘿然一笑,说道:“瞎猫再能,也不能连续碰到两回死耗子,万一说错话,那以后就不敢再登陈叔家的门了……”
“别人建议都是好意,主意总是自己拿的,还能怨别人……”刘芬直爽的说。
“那我说瞎说了,陈叔你说随便听听……”张恪瞥眼看见陈妃蓉、许维从里屋出来,还是放弃长篇大论,说道,“许老师跟我说过一件事,有人买下丹井巷的一座方楼修缮成原来的模样,差不多要投两三百万进去,现在修一栋旧宅子比拆掉重建可费钱多了,我想这人大概不希望过一两年就给拆掉,总归有一些把握的吧?”
周复听出来了,张恪是鼓励陈奇在那里开餐馆,只是他的身份敏感,不方便将话说得太透,他帮腔说道:“就是啊,别人投资装潢,那指不定是有些内幕消息,就算过一两年要拆,他们的损失,肯定要比你仅仅只做餐馆要大得多……我看要开也开大一点……”
“哪有那么钱投来?要人钱,直接进四凤桥了……”陈奇笑了笑,“就打算搬出去,这里要有人开车吃饭,停车都没有地方……”
“四凤桥那里也没地方了,”四凤桥餐饮广场是在新光厂旧厂的基础上搞起来的,曾是新光厂厂长的周复对那里情况最清楚了,“原来旧厂与疏港河之间还有一块地,疏港河疏浚之后,那块地一分为二,临河的部分做水岸绿地,继续完善那里的环境,另一半地给餐饮广场建二期,不过那块地不大,方案刚拿出来,就给人家订走了,有两家日式餐馆、还有一家巴西烧烤,现在就算有钱,也轮不到你了……”
以四凤桥餐饮广场为中心,一年的时间,整个前门的餐饮娱乐重点就向前端的四凤桥转移了,不是餐饮店,KTV、酒吧、舞厅等比较有名的夜店、娱乐场都陆续建成,目前城南区又引进一家港资企业在那里投资建一座三星级的宾馆,夜间的繁华程不比前门中心区差半分,也将中心商贸区的范围扩大到四凤桥以外,不过宋培明的态度很坚决,跟杜小山私人交情归交情,却死活不肯将四凤桥那里归入西城区。
周复说道:“前门往南,往东发展是大趋势,不一定要挤进四凤桥去,何况现在四凤桥做起来,挤进去,租金不便宜,我看在丹井巷做餐饮就很有前途……”
陈奇让大家说得有些心动,说道:“丹井巷那里都是一些大宅子,我这家酒馆加了两间屋子,才一百多个平方,做太大的餐馆,就算装潢都不用管,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投……”
刘芬说道:“周总鼓动我家老陈做大一点的餐馆,要不你帮我家老陈想想资金的问题……我看你倒是很贪吃,要不你也参股得了?周文斌也算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