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656

  听到消息后的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人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斯大林敏锐地从他们不安的眼神中读出了更多东西——这两个优秀的指挥官虽然只在东线作战,但并不代表他们对北非局势一无所知,恰恰相反,红军总参谋部还专门就北非战役开展及有关影响开过一次讨论会,当初的结论是德国人哪怕换了古德里安也打不动英国人,没想到局势一下子恶化如斯。
  听完两人的解释,斯大林才明白第八集团军不仅被前后包夹,连补给线也断了,朱可夫斟酌着用词:“情况甚至比我们想得还要严重,如果德国人决心够大、速度够快,他们可一直打下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并进而威胁整个中东地区——我们通过伊朗方向获取物资的渠道会直接受到破坏。”
  “有这种事?不就一个师嘛……”斯大林将信将疑,英国人不太能打他是知道的,但他认为北非战场上英国海、空军都占着优势、陆军数量又是德国人的几倍,维持战局应该毫无问题。
  “登陆部队可能不止一个大德意志师,因为我联想到维京师也不见了……”华西列夫斯基补充道,“虽说这个师不一定去埃及,也可能是回国休整,但该师已消失了3个月,理论上应该增补完毕、重新恢复进攻能力了。”
  “不是说蒙哥马利有30万兵力么?还说火炬行动的10多万部队也要去埃及登陆。”斯大林追问道,“埃及应该丢不了吧?”
  “第八集团军现在还有20多万人,但他有古德里安盯着,脱身很困难。关键是挡在大德意志师面前的英军只有5万人,还是战斗力不强、作战意志衰落的5万人。”莫洛托夫对此很不乐观,“如果德国人再上去1-2个师,英国人就顶不住了,德国人很可能抢在英美支援部队前进占开罗与亚历山大港。”
  这下轮到斯大林坐不住了,北非英国人是死是活他不放在心上,可一旦伊朗这条租借法案物资输送渠道受到威胁对红军却有切肤之痛——英美都说援助已在非洲沿海了。
  “这要求可以答应,但英美答应给我们的援助特别是坦克必须加快速度。”斯大林转过头对华西列夫斯基说,“你关于优先进攻霍特集群的建议我采纳了,请总参谋部立即制定进攻方案,发起时间越快越好。”
  莫洛托夫知道斯大林本来是有不同考虑的:因为顿河下游再过10天也要结冰了,他原意是等那个时间到来后再发动针对曼施坦因集群的合围战,现在基于盟国协调一致的立场,也为了保护伊朗这条物资渠道,只能下决心改弦易辙了。
  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对望了一眼,点点头表示同意,围歼霍特集群的计划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通过了。
  科伦坡时间12月11日凌晨3点,庞大的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总旗舰“武藏”号率领下,完成了第二补给点作业——位置大约在科伦坡以南1200海里的地方。7天前,根据印度洋攻略的整体计划,联合舰队主力从新加坡出发,深夜穿过爪洼岛之间的巽他海峡并秘密潜入印度洋。
  在第一补给点时,伴随舰队行动的一部分补油船已为各军舰补充过一次燃油,在第二补给点上,剩余油轮要将全部重油补充给联合舰队并返回新加坡,剩下的印度洋作战行程就只能指望各军舰自身了。
  前天傍晚,保持无线电静默的联合舰队收到了有关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重新出现在瓜岛附近海域的消息,情报显示至少有10艘战列舰,5艘航空母舰,数十艘轻重巡洋舰和一大堆驱逐舰,一共编成了2支舰队,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还发现了英国舰队的踪影,里面有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和光辉级航空母舰,没等日本方面做出反应,英美舰队猛烈的进攻就开始了,目标直指蒙达岛。
  为泄愤也为了报复联合舰队上次对瓜岛守军的炮击,英美舰队同样对蒙达岛进行了猛烈炮轰,并且还炫耀式的选择了日间炮击,除中、大口径舰炮直接轰击外,各航空母舰、瓜岛机场还起飞了近300架飞机对全岛进行了狂轰滥炸,炮击和轰炸整整持续了4个小时,到傍晚时分蒙达岛被攻占,日本守军1000余人全军覆灭。
  这还是当初堀悌吉等人一力坚持从各岛屿撤退的结果,如果按最初设想放上5-6千人,结果也不会有所改观。
  昨天中午联合舰队再次收到电报,意犹未尽的英美舰队对蒙达岛以北的布干维尔岛展开全面进攻,同样是炮击加轰炸的套路,布干维尔岛的防御体系比蒙达岛更完善一些,防御兵力也更厚实,兼之拉包尔、布干维尔两地航空兵竭力抵抗,该岛交战还在持续,不过战况依然不容乐观,飞机性能也好、数量也罢,日军都处于下风,去进攻舰队的飞机遭到了美国F4F舰载战斗机的有力拦截,损失很大却收效甚微,只中创了光辉号装甲航母,甚至连其起降能力也没能破坏。
  下午时分,整体防御形势处于危急状态的布干维尔守军动用秘密武器,释放出了20余枚樱花人控飞弹,以掠海飞行的方式朝美国军舰扑去,猝不及防的英美炮击舰队没料到日本的自杀攻击,科罗多拉号、马里兰号战列舰(均为珍珠港袭击后的修复舰)、重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被连续命中水线部位而战沉,除这3艘主力舰外,尚有2艘运输舰、3艘登陆艇被击沉。因摸不清该武器数量多少与性能虚实,舰队指挥官哈尔西中将下令暂时后退。
  看完战报后的联合舰队高层心情十分沉重,美军来势之大、攻势之猛、战况之烈远远超过了想象,有人提出放弃印度洋攻略返回救援,但被堀悌吉毫不犹豫地否决了,饶是樱花飞弹暂时阻止了美军攻势,局势依然不容乐观——这次依靠奇袭取得了成效,下一次未必有如此幸运,而且靠自杀攻击来挽救局面对海军精英是十分痛苦的选择。
  最后一艘补油舰离去之时,整个武藏号司令塔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在思考今后怎么办,忽然间,一个作战参谋指着外面叫了起来:“长官,看,对面在给我们发信号呢……”
  草鹿任一看得很清楚,补油舰上灯光亮亮灭灭,用灯光信号在传递消息,他一个接一个地读了出来:“联-合-舰-队-武-运-长-久!”
  “用灯光给他们回信号。”堀悌吉淡淡说道,“祈战死!”
第035章
出埃及(5)
  12月11日深夜时分,德国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搭乘意大利海军旗舰维内托号战列舰,随意大利舰队主力一起赶到了克里特岛。
  在昆古尼尔计划迅速发动并实现第一波成功登陆后,霍夫曼立即按整体作战预案的部署要求意大利海军出动支援并提供火力支持,意大利人虽然答应得很爽快,但动作磨磨蹭蹭、进展很慢,海军司令部上午10点就接到了出航的命令,但直到下午4点还忙着进行弹药、燃油、物资、人员等各项出发前的准备,看得凯塞林心焦不已。德意联合指挥体系建立后德国虽然已在各军舰上都派驻了联络员,但如果意大利人存心想拖,光凭联络军官也无能为力。
  凯塞林知道意大利人确实也有难处:第一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密,德国并未事先通知意大利人,意大利海军不但不了解作战计划的内容与细节,甚至连德国有这么大一个行动都不清楚,当凯塞林奉命向墨索里尼通报时,后者惊讶得嘴都张大成了一个O型;第二是意大利人天性如此——磨蹭惯了,习惯于拖,仓促间命令全舰队主力起航对他们而言确实有一点困难;第三是思想上难以言说的畏难情绪——意大利海军与皇家海军交手多次,屡屡吃亏受挫,听说又要和英国人特别是英国海军交手就大皱眉头。
  于是意大利海军总司令安吉洛·伊亚金诺海军上将一边和凯塞林扯着准备不足,一边又提出要飞机掩护(他被马塔潘角海战中德国空中出尔反尔的支援给搞怕了),一直争论到下午时分也没有定论,为加快进度,凯塞林只能硬着头皮给墨索里尼打电话催促,后者虽然答应得很好,但在电话里一个劲地向他抱怨元首和德国最高统帅部没事先通知以至于造成现在的手忙脚乱,言下之意是德国人必须负全部责任。
  但磨磨蹭蹭的局面到当天傍晚就全部不存在了——下午5点半德国海军航空兵将英国地中海舰队主力舰艇悉数消灭的电报传到意大利后,意大利人坐不住了,所有动作都开始变得飞快,原来慢吞吞的挪步变成了满场飞奔,伊亚金诺上将拍着胸口向凯塞林表示6点钟一定会准时起航,至于一直要求的空中支援也不说了——反正当天夜里英国飞机也没法动,天亮后就进入克里特岛防空圈了。
  而听说元首本人在克里特岛上现场指挥、德国大获全胜的消息后,墨索里尼立即将电话打到码头,话筒里不但当着凯塞林的面将伊亚金诺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还关切地询问要不要其他额外支援——比如飞机、装甲部队什么的,甚至还坚持派意大利青年法西斯师随同德军登陆。和领袖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凯塞林清楚地知道墨索里尼的小算盘,不过他不想说破,只说时间紧急,再派陆军来不及了。
  双方在电话里一直拉拉扯扯了10分钟,了解领袖脾气的凯塞林最后放出大杀器,答应占领开罗后举行入城式时一定叫上他,另外还保证让在托布鲁克前线苦战的意大利伞兵旅作为意大利方面进城受阅部队的代表,这几句话一说出来,墨索里尼心花怒放,感觉倍有面子,自然对没有及时通知的事不放在心上了。最后凯塞林觉得也不便过于打击意大利人的积极性,便让领袖协调意大利空军负责压制马耳他岛上英国海、空军力量,免得他们在登陆关键时刻捣乱,对此墨索里尼拍着胸脯予以了保证。
  放下话筒之后,伊亚金诺对凯塞林尴尬地笑笑,希望对方不要将下午的争执放在心上,对此凯塞林大度地表示理解——让海军这么慢吞吞准备的只有一个原因,是领袖自己的想法,但对墨索里尼如此前倨后恭的行为他仍感觉不可思议。
  罗马的意大利首相官邸之内,墨索里尼放下电话边开始洋洋得意地踱步起来,他的女婿兼外交部长齐亚诺伯爵在一旁关切地问道:“领袖,您说德国人有没有可能就战况撒谎?”
  墨索里尼想了一想后认真地说道:“不太可能,我了解元首这个人,他有点喜欢吹牛、说大话,但直接对我撒谎决不至于。”
  “您真相信英国地中海舰队完蛋了。”
  “当然!”墨索里尼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如果不是这样,他的大德意志师就完蛋了,连他本人也得完蛋——没听说他现在岛上么?”
  “这么说来埃及战事大有希望。”
  墨索里尼点点头:“虽然德国人瞒得我们好苦,但确实是出其不意的好计划,谁都没想到在托布鲁克方向激战时他居然还在克里特岛上屯了重兵,甚至敢于在没有海军掩护下强行登陆——这种魄力别说英国人想不到,我都不敢想。”
  “也不是完全没掩护,他们还有一支小舰队。”
  “法国人的那点破烂也就阿道夫还当个宝,现在还不是要祈求我们出动舰队配合?说明在地中海离了我们是玩不转的。”墨索里尼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他知道英美舰队马上就要在埃及登陆,没有可靠的海军掩护,他那点部队早晚会被盟军一口吞下去。”
  “您盼着他栽个大跟斗?”齐亚诺好奇地问。
  “不,我希望他能成功!只有他成功了我们才有好处。”墨索里尼提点着齐亚诺,“你将来也是要当领袖的人,不要为了一点点小事就怄气,胸怀要宽广一点,德国人打赢了有什么不好?起码我们的殖民地就应该能全收回来了,甚至还能更多一些——阿道夫答应在苏丹那里分我们一杯羹,允许我们通过苏丹领土就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之间架一条直接连通的走廊。另外,中非、南非、中东大把的英国殖民地等着我们去捡,你以为英国人倒下了还能再爬起来?”
  “那……苍鹰号航母和帝国号都给他们?”
  墨索里尼虽然一脸肉痛,但最后还是坚决地表示:“他们喜欢就给他们,反正不给他们也要逼着我们和他一起打仗,还是给吧,再说我们也没吃亏。”
  在对意大利援助的问题上,霍夫曼比希特勒大方地多,不但亲口允诺收复北非后给意大利一系列好处,在其他方面对意大利的支持力度也很大:最近这几个月哪怕燃料供应已出现缺口需要依靠储备来解决也没缺了意大利的燃油供应;给意大利海军各主力军舰装上了雷达,让他们摆脱了夜战瞎子的窘境;而造到一半因为材料短缺而停工的苍鹰号航母、帝国号战列舰也是德国方面出人、出物资直接帮助建设的——由于意大利缺少合格水兵、德国地中海舰队缺少主力舰,根据德意合兵的约定,两舰到时均由德国海军直接控制,战后再归还意大利。
  交出海空军指挥权和两艘未成舰的意大利人也不吃亏,光10、11两个月德国就给了100多辆换下来的3号坦克,200辆缴获的英国或俄国坦克(主要是T-70\T-60和KV),100多门37mm反坦克炮,800台航空发动机,还帮助意大利完善了防空体系,改进了工业布局和技术体系,意大利人只提供了一部分军用口粮与后勤补给物资,其他方面做的最大贡献是给德国提供了60万劳动力——反正意大利国内也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就业。
  有墨索里尼的明确指示再加上老对手全军覆没,意大利海军的士气一下子高到爆棚,工作速度骤然加快,为了抢时间,整体航速用21节的速度跑起来,连平时预备躲避潜艇的Z字型路线也不管了,看得凯塞林连连摇头,不过马耳他的潜艇大概也没料到意大利海军主力会连夜狂奔,一路相安无事,最后总算是紧赶慢赶按预定时间到了克里特岛。
  对意大利人的态度霍夫曼早有预料,甚至做好了意大利舰队不来的最坏打算,现在看来凯塞林办事情还是很得力的,一贯不太靠谱的意大利领袖也难得办了件聪明事,他没过问其间的是非曲直,只对伊亚金诺的到来表示了感谢。
  庞大的登陆舰队也已返回了克里特岛,第二波登陆的维京师、第20摩托化师,伞兵旅和大量物资正在加紧上船,有了意大利舰队的协助和舰只,上船速度更快,隆美尔元帅带着自己的指挥部最后上了船,这些部队将与大德意志师一起临时编成的“运河”集团军将担负攻略埃及和中东的任务,霍夫曼本也想跟着去,被众人苦劝后作罢,答应依旧留在岛上等消息,等隆美尔拿下开罗和亚历山大港再入内。
  在握手告别时,霍夫曼笑着提醒他:“9月初答应的事我最终都办到了。”
  隆美尔没想到霍夫曼还记着这茬,眼圈顿时红了,哽咽地说:“元首,我不该……”
  霍夫曼拍拍他的肩膀,勉励道:“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了,我等你胜利的消息,你们的功绩将永远为德意志民族所铭记!”
第036章
出埃及(6)
  托卜鲁克前线,趁着夜色掩护,蒙哥马利已将新西兰第2师、澳大利亚第9师的剩余部队撤了下来,秘密集结在南部阵地,西部战区只靠一个南非师在苦苦支撑,但因为德军兵力也不雄厚,担当防御重任的意大利伞兵旅一时间并未察觉自己当面的敌人已变过了。
  蒙哥马利本来还想把第201近卫旅、第21印度步兵旅、第1坦克旅或第1装甲旅也撤下来,但德军攻势实在太猛,抽走这些部队后整条防线难以周旋,他只能继续咬牙叫这些部队硬顶。
  几条战线均打得进入了白热化状态,2个自由法国旅、波兰旅、希腊旅、第8装甲师几乎全部报销了,第151旅,第50、44步兵师等部队也接近瘫痪,唯一还有一点战斗力的是第1、第10装甲师,第51、56步兵师、第201近卫旅和2个南非师,至于原本集团军直属的2个坦克旅和第21印度步兵旅则被蒙哥马利当作救火部队转辗使用于各条战线,用于随时出现的缺口。
  最开始被非洲军突袭而打到崩溃的第7装甲师被他拆解成补充师往各部队里塞人,那些丢光了火炮的炮兵、失去了坦克的装甲兵、没有物资可以运送的辎重兵也加入一线去充当普通步兵应付德军进攻,即便这样,第八集团军各师依然打得很苦,有些部队经过2、3次增补后的满员率还不到7成。托卜鲁克战役发起前第八集团军曾经拥有30万部队,打到现在为止虽然还没有一个师、旅级部队被完整歼灭,但剔除集团军指挥部、被阻隔在后方的印4师和部分补给部队与秘密调遣且集中的新澳两师外,其余可用于实际作战的力量还不到12万。
  第八集团军所属的野战医院堆满了从前线抢救下来的伤兵,每天都有几百人在痛苦的呻吟中死去,在补给断绝、大型后勤基地被德国人端掉后,缺医少药的后勤部门根本拿不出解决办法,他们也尝试呼叫空军动用运输机甚至轰炸机撤离伤员,但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空军现在连作战飞机所需要的燃油现在都很难保证,更别说组织撤退,那些无所不在而又异常凶狠的德国战斗机天天追着英国轰炸机攻击,只能无奈地放弃。每天都有重伤员在绝望中自杀,医生和护士现在看上去更像是收尸队而非医疗者——活脱脱的人间地狱。
  形势大好的非洲军打得也很艰苦,不过所有部队的士兵都知道阿拉曼登陆进展一切顺利,都拿出咬牙的劲头拼命,他们知道只要死死咬住蒙哥马利,顶住敌人最后的反扑,英国人就拿自己没辙,离真正全面、彻底的胜利就不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连异常宝贵的虎式坦克都直接拉出来往前硬打,指望用其无与伦比的坚固防御和强大火力为部队打开缺口,根本不顾忌英国人的空中威胁。幸亏在凯塞林去克里特岛前两天指示用运输机给古德里安送来了最后一批5400名补充兵力和坦克,还让意大利人抽调了一批飞机去支援,这极大地缓解了非洲军的困难——否则古德里安也要被迫停止进攻了,那些失去了坦克的装甲兵已不在意是否会误伤,将缴获的丘吉尔、瓦伦丁、谢尔曼坦克草草刷了铁十字后又拿出来进攻,用各种各样的手段维系部队的凶猛进攻。
  不过英国人情况已糟糕到强弩之末了,由于补给线被切断,弹药、燃油都出现了短缺现象,连马特鲁港以西空军基地的飞机出动也越来越受到限制,早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地为第八集团军提供空中掩护了,当初隆美尔受制于后勤与补给制约而无法长期作战的痛苦现在终于轮到英国人来享受了。
  “拉姆斯登将军,根据埃及方向空军的侦查,敌人已在马特鲁、阿拉曼一线展开并建立了防线,目前正与我印4师、第72旅余部对峙,亚历山大将军在调集全埃及部队准备顶到前面去,而德国人的第二批登陆部队也将很快赶到——由于海、空军进攻相继失败,我们已无法阻止德国后续部队登陆,能否抵挡住德军进攻并包围埃及的重任只能落到陆军头上。”连日奋战让蒙哥马利疲惫不堪,这个素来注重军人仪表的中将司令官此刻头发蓬乱、胡子拉碴、尘土满面,眼窝子也深深陷了下去。
  众人神情严肃,谁都知道北非战局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连受打击的第八集团军要想全身而退已不可能,在空军主力被迫向东转移,托卜鲁克前线目前连制空权都丢掉了。
  “现在,我准备把让你率领新西兰第2师、澳大利亚第9师这两支在全集团军中相对建制和兵力完整、战斗作风顽强的部队突围,再加上集团军总部机关的部分人员,临时组建成一个埃及军向开罗方向撤退,我把全集团军最后剩余的车辆、弹药、物资和油料优先供应给你们……”
  拉姆斯登少将和其余2个师的师长大惊失色:在沙漠里作战,补给就是一切,集团军剩余的物资本就不多,如果再优先补给2个师,其他部队最后肯定全完蛋。
  “长官。”他焦急地叫了起来,“您要慎重考虑啊,从南非出发的支援部队已在半路了,只要我们咬牙坚持,没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我原以为您只是让我们担任最后的预备队呢。”
  蒙哥马利凄然一笑:“守不住也坚持不住了,埃及或许还能得救,第八集团军却不行了——你知道么?全集团军还剩余7日军粮,不到2个基数的弹药和油料。”
  “我们愿意为集团军打开一条血路,由澳、新两师沿着滨海公路充当先锋去进攻德国登陆部队,打通与埃及之间的联系,集团军可以跟在我们后面——德军登陆部队目前只有一个师,一个师!”拉姆斯登吼道,“您绝不能放弃啊!”
  “这是一条死路,一条埋葬全集团军的死路!”蒙哥马利的情绪没有丝毫波动,反而平静地说,“10多万部队怎么能一窝蜂沿着滨海公路撤退?空中有敌人的飞机,地面有非洲军装甲部队的追击,前面有德国登陆部队的阻击,失魂落魄的撤退部队怎么打得过士气高昂的新锐部队?——你们难道忘了阿拉曼战役最后意大利人沿着公路逃跑被我们打得溃不成军的情形么?”
  所有人都默不做声。
  “而且,敌人现在只有一个师,过了今天还会只有一个师么?”蒙哥马利惨笑道,“地中海舰队彻底失败了,德国人现在想派多少就能派多少。”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地中海舰队也完了?
  “你们的任务和行军路线均要有所调整,不能再沿着滨海公路快速撤退并去与德国登陆部队交战——在我们不掌握空中优势的前提下那是一条死路,你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迂回,返回到敌人的防线之后并回到埃及,我设计了这样一条路。”顺着地图上蒙哥马利的手指看过去,他画了一条位于滨海公里以南300多公里,基本都在沙漠中蜿蜒推进的路。
  “你们就沿着这条路走,尽可能带足补给、隐蔽行踪、轻装上路。至于我,会在这里给你们掩护,你们要我坚持多久我就坚持多久。”蒙哥马利拍了拍拉姆斯登的肩膀,“你的工作并不轻松。另外,请将你们部队的伤兵全部留下,希望各级长官做好解释工作——我们是为了达成九死一生的任务,不是抛弃他们,而是实在没办法再带着他们上路,因为这次没有人再组织一次敦刻尔克撤退了。作为第八集团军的司令官,我向他们承诺,只有他们妥善安置好了我才会离开这里。”
  “长官……”拉姆斯登激动地说,“要不您带这个军走吧,我留下来掩护。”
  蒙哥马利摇摇头,坚定地表示:“这是中将司令官的责任,你替代不了的……”
  每个人眼里都含着泪水,参谋长德·拉甘已忍不住啜泣起来了——他被蒙哥马利安排在撤退名单上。
  谁都懂蒙哥马利的意思:长官把所有能搜刮到的坦克、汽油、装甲车、卡车都留给了撤退部队,到时候其余部队连逃都逃不出去,蒙哥马利的最后结局只有战死或率部下投降,这不是贪生怕死,这是一名中将为保护部下而决定牺牲自己所有的荣耀、声名和资历,这远比战死要艰难得多。
  “你们的动作一定要快,随着补给断绝,部队已出现恐慌和军心动摇,有零零星星的逃兵和投降之人……希望你们在集团军最终崩溃前撤退成功,进而为大英帝国保住埃及,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