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656

  拜尔莱因吃了一惊,这与他想象中大相径庭:“您的想法是?”
  “南部现在只是个幌子,是用来吸引第八集团军注意力的,我接下去的目标是这里……”古德里安的手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
  “可贾扎拉方向,真的不要紧么?”
  “我们在其他地方打得越激烈,蒙哥马利的疑心就会越重,内防圈不是这么容易突破的。”古德里安宽慰着自己的手下,“下午你负责指挥南部,我转向东部去。”
  下午时分,紧赶慢赶的第10装甲师终于赶到了南部战场,蒙哥马利和德·拉甘也大大松了一口气,看着第10装甲师有关“……暂时未受到敌军冲击,但各单元纷纷告知前方炮火极其猛烈——比过去三周任何一次进攻都猛烈!”的报告,两人心情依然忐忑不安。沙漠空军对战场的空袭下午重新进行了一次,有了上午的经验教训后,这次特德将军减少了轰炸机的数量,增加了战斗机的护航密度与强度,安全性虽然提高了,但打击力度却也降低了。
  德军依然出动较多的战斗机进行应战,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德军战斗机似乎数量比早上要少,特别是上午用猥琐流打法磨掉50多架敌机的加兰德突击队在南线看不到踪影。
  下午4点钟,正当南部战线英军飞机完成战场空袭开始陆续返航时,一个惊人噩耗传递到了第八集团军司令部——15分钟之前,庞大的德国轰炸机、俯冲轰炸机编队在大批德国战斗机的掩护下忽然出动空袭了东部战场的部队,同时一直蛰伏在战线后方的德国装甲部队也出动了,对着刚刚转入防御状态的法国旅和波兰旅猛攻。这两个旅在前次进攻中已大大伤了元气,根本就无招架之力,虽然他们迅速得到了原本准备从侧翼迂回包抄的第1装甲师的坦克支援,奈何德军出动的全是生力军,连担当预备队的飞行堡垒装甲旅也全部出现在了战场上。
  在德军两个轰炸机联队、一个装甲旅、半个装甲师的闪电进攻之下,不到4点半,战斗意志相对薄弱的法国旅、波兰旅率先崩溃,然后这种气氛又感染了第1装甲师,该师坦克在空袭中损失不少,在硬碰硬的装甲遭遇战中又连连损失,阵脚也变得不稳,只能将前线数道防线让给敌军,同时一个劲地向蒙哥马利呼叫支援。
  15分钟之后,南部阵地连续血战的第44师、第2自由法国旅也向蒙哥马利报告说无力维持局面,把主要防线交给刚刚赶到的第10装甲师之后便撤了下去,现在轮到该师来接受虎式装甲营、T-34和4号坦克营的轮番冲击,更不必说还有希姆莱管风琴这样的“洗地”大杀器在旁边虎视眈眈,可怜的第10装甲师两日内连续被调来调去,现在整体状态尚未恢复又迎来恶战,全师上下苦不堪言,只能咬牙坚持到底,同时不忘向司令部要求第201近卫旅尽快上来支援。
  几乎与此同时,新西兰第2师、澳大利亚第9师发来电报:本部已攻克贾扎拉,但向内防圈进攻中遭遇德军顽强阻击、目前进展缓慢,请求宽限时间。
  蒙哥马利、德·拉甘目瞪口呆:他们完全没料到古德里安如此诡异的打法——他置更重要的托卜鲁克要塞和内防圈于不顾,反而在东部、南部大打出手,对英军而言,现在西部战局一切顺利,东部、南部却变成了一片颓势,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一个更困难的选择摆在他们面前了:是调整兵力加强防守、从容应付东、南部的进攻还是置东、南方向于不顾,坚决向托卜鲁克发起总攻?
第020章
鱼死还是网破?(上)
  第八集团军能否发起进攻,不仅取决于指挥意志如何,更取决于部队的战斗力和数量,恰恰在最后一个问题上,经过深思熟虑的蒙哥马利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因为眼下第八集团军兵力的使用已到了最大限度。
  战役开始前英国第八集团军一共拥有30万兵力,其主要构成包括:英国陆军第1、第7、第8(欠步兵旅)、第10装甲师一共4个装甲师,总兵力6万,坦克数量近800;英国步兵第44、50、51、56师,第151步兵旅和第201近卫旅,总兵力近8万,基本无坦克;南非陆军第1、2师、新西兰第2师、澳大利亚第9师和印度第4师等5个自治领师,总兵力8万余,大约有300多辆坦克;自由法国第1、2旅,波兰旅、希腊旅等4个盟友旅,总兵力近3万,坦克总数不到100;上述一线作战部队主要被编入第10军、第13军、第30军的指挥序列,三个军的军指挥部及相关直属部队(信号部队、工兵、警卫等)拥有1万余兵力;而蒙哥马利直接统领的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及直属部队人数超过3万,包括第1装甲旅、第1坦克旅,第2、第12防空旅,第21印度步兵旅(主要由廓尔喀人组成,承担护卫任务,战斗力比印4师强悍得多)、工兵与信号部队等,坦克数200余,再加上分布在后方的补给、后勤单元等,满满当当30万兵力。
  但很可惜这30万兵力被使用得满满当当,在蒙哥马利看来力量依旧不够充足:除集团军司令部、各军部、后勤单元外,一线能参与实际作战的力量约25万,而自治领与盟友部队有11万多,占了近一半。依靠这些人马他既要维持托卜鲁克包围圈、又要保障600多公里的后勤保障线,他潜意识里认为部队是不够用的,所以哪怕事实已形成了对非洲军3:1的兵力优势和托卜鲁克包围圈,他依然选择了稳固的防御和坚决的等待策略,希望自己能等到后续10万援兵的到来以便一举吃掉非洲军——反正现在他们全部被包围在托卜鲁克,不怕古德里安飞上天去,除非他们愿意灰溜溜的坐船会意大利。
  蒙哥马利这个部署和考虑有错么?当然不能算错,因为德军在摩洛哥、突尼斯等法国殖民地里还有近10万部队,虽然他们的目标是监控西北非,但这个任务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一旦自己强行进攻托卜鲁克的非洲军,很可能遭遇两路德军的夹击,只要再过一个多月,过了1943年的元旦,英美联军的增援部队就要来了,何必急于一时而冒进呢?
  但古德里安的策略打算了他的如意算盘与僵持局面,在非洲军出其不意地发起猛攻并在东、南两个方向持续维持高压态势时,蒙哥马利发现自己的观望策略已摇摇欲坠、彻底维持不住了,现在局势继续发展下去只有两个结果,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要么第八集团军抢先攻克内部防御圈占领托卜鲁克,要么非洲军突破东、南防线而席卷第八集团军。结果一干参谋经过热烈讨论并结合这两天的战场态势,大部分人似乎更倾向于还是后一种演变结果来得可能性更大。
  当德·拉甘胆战心惊地将参谋们讨论的结果递给蒙哥马利时,后者原本已够阴沉的脸上几乎要滴出水来,可即便这样,有关战局不利的消息他不能视而不见——站在他的角度,目前西部战区情况最好,在第7装甲师崩溃后,新西兰第2师、澳大利亚第9师迅速填补了漏洞,今儿快速发起进攻突破德军外围防圈甚至还占领了战略意义重要的贾扎拉,在他们身后还有一个南非第1师和步兵第50师可随时增援,而他们当面的德军部队是最少的;南部战区的局势最为恶劣,当第8装甲师、第151步兵旅、第44步兵师、第2自由法国旅先后遭遇重创后,第八集团军只能指望第10装甲师及刚从西部调回来的第201近卫旅,他们不仅面临德国装甲师的突击甚至还要面对难以摧毁的超级坦克;东部战区的形势趋于恶化,当波兰旅、法国旅被重创、第1装甲师被严重削弱之后,他只能指望后方的第56步兵师和从补给线上赶来支援的第51(高地)步兵师,虽然德国人没有动用超级坦克,但在坦克上无疑也落了下风。
  “当前在西部阻挡我军进攻的敌人恐怕不超过4000人,我们在该战区拥有显著优势,但德军防线坚固、地雷密集而且又有较多反坦克炮支援,进攻进展缓慢;至于其他防线……”德·拉甘叹了口气,指点着沙盘上的小旗说,“全面落于下风,南部只有1个装甲师和一个步兵旅,东部只有2个步兵师和坦克数量下降的第1装甲师,无论哪个方向都挡不住德军的进攻,我们已查清楚了,在南部进攻的是2个德国装甲师,在东部进攻的是一个德国装甲师和一个空军装甲旅。”
  “空军有装甲旅?”
  “现在叫飞行堡垒装甲旅,是从原来的赫尔曼·戈林旅改称过来的。”
  蒙哥马利的心猛地沉了下去:第三帝国带特殊名字的部队都不好惹,无论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帝国师还是大德意志师都是精锐部队,赫尔曼·戈林旅也是响当当的王牌。
  德·拉甘没注意到蒙哥马利越来越难看的脸色,继续说道:“古德里安手中至少还有一个意大利伞兵旅可用,更不必说他还有威力强大的超级坦克。”
  说起超级坦克蒙哥马利就沉默了,到目前为止,他对虎式坦克的名称、性能、弱点完全一无所知,只知道自己手中没一种坦克和反坦克炮可以有效对付这种新坦克,部队上下弥漫着畏惧心理,甚至夸张到德国人一出动坦克就报告说有超级坦克,连已打过多次交道的T-34和新的4号坦克都能被误认为是超级坦克,仗还没打心里已经认怂了,在T-34危机还没有彻底解决前又来了虎式危机。
  为摧毁这种英军上下恨之入骨的新坦克,沙漠空军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让战斗机挂上炸弹牺牲一点机动性能也要摧毁德国坦克,可惜代价很大、收益很少,南部战场上被击落的各类轰炸机、攻击机、战斗机已超过了400,但他们彻底摧毁的虎式还不到10辆,沙漠空军已明确告诉第八集团军,再这样打下空军所有能执行低空轰炸和对地攻击的飞机全部要报销在这里了——这是谁都承受不了的代价。
  德·拉甘继续说道:“接下去的危险就在于,古德里安还可以将尚未动用的意大利伞兵旅加强到西部阻挡我们前进,然后他在东、南两个方向的部队合二为一展开进攻,现在的情况是他分兵进攻我们都很难抵挡,更别提合兵一处进攻——大家认为不等我们攻克托卜鲁克,非洲军就会先攻破我们的防线。”
  “你的建议呢?”
  “西部的攻势可以缓一缓,但加强东、南两个方向力量却是刻不容缓,应该给他们抽调援兵。”德·拉甘建议道,“是否考虑把50步兵师从西部加强到南部——反正西部兵力展开已足够了,有南非师足以担任新西兰、澳大利亚师的后备;把集团军直属的第1坦克旅和第1装甲旅加强给东部——在第1装甲师坦克力量受到削弱之后,他们迫切需要坦克支援;另外我还建议把希腊旅和南非第2师从补给线上拉回来,加强我们的预备队——如果把集团军直接掌握的第1坦克旅和第1装甲旅投放出去后,我们基本没有预备队了。”
  蒙哥马利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眉头却皱得更紧:“那样在补给线上只留一个印度第4师?”
  德·拉甘理解他的担心,解释道:“少是少了一点,但补给线的危险其实不大,我们很少接到德国突击队偷袭补给点的报告,而且现在托卜鲁克周围战事如此激烈,德国空军的主要力量也被牵制在这里,他们没法大规模轰炸我们的补给车队,抽调一些兵力不会影响太大。另外,我们还可以向亚历山大将军求援,请他从埃及留守部队中再抽出一个旅支援我们防卫补给线,这样足够支撑到新的增援部队到达。”
  听到这里,蒙哥马利的脸色好转了一点:亚历山大上将手下还有3万人,抽调一个旅加强补给线不会给埃及的防御带来危险,恰恰相反,如果自己在托布鲁克失败了,埃及才会有危险——他深信亚历山大将军能意识到这一点。
  又认真思考了几分钟,他下定了决心:“增援兵力就按你的想法去办吧,但西部进攻一分钟也不能停,严令新西兰第2师,澳大利亚第9师加快突破、给德军施加更大压力,我需要他们为我牵制古德里安的部队。”
第021章
鱼死还是网破?(下)
  “西部防守的部队已数次向我求援,敌人发起了猛烈进攻,他们开始不再计较坦克和人员损失,开始强行往我反坦克阵地和雷区上钻,虽然我们消灭了100多辆坦克,但阻击部队消耗很大,唯一的装甲营只剩下不到一半坦克了,步兵减员也很严重。”次日傍晚,非洲军参谋长拜尔莱因同样也对下一步局势忧心忡忡,在他看来,虽然德军掌握了战场优势和主动权,但形势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有满盘皆输的风险。
  古德里安沉默了半天,最后开口道:“把意大利伞兵旅主力调过去给他们——告诉他们,他们已是内防圈中最后一道防线了,从现在开始寸步不能退,必须牢牢钉死在那里,另外,给瓦尔道上将拍电报,请他明天上午组织对西部战区的空袭,必须遏制敌人的快速进攻。”
  拜尔莱因听后叹了口气,他知道古德里安是不会派主力回援了,便追问道:“长官,东部和南部,您究竟打算重点打哪一个呢?虽然我们还在持续推进,但敌人的抵抗越来越顽强,我们不可能在每个战区都取得突破。”
  “还没考虑好。”后者老老实实地承认,想了想大概又觉得这样说会引起不必要的骚动,便解释道,“不是我没想好下一步,我是在考虑如何打效果、意义更大。”
  “这……”拜尔莱因愕然地张大了嘴,不知道说些什么,各作战参谋也面面相觑,梅林津急得上火,紧张地说,“长官,这您可不能犹豫啊,如果真没想好,最好暂时回援一下西部。”
  “你们不要着急,给我10分钟,让我好好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办。”古德里安盯着地图沉思起来,抛下身后一堆目瞪口呆的参谋。
  10分钟时间到了,拜尔莱因和梅林津满怀希望地等待古德里安的最后决定,却等来了让他们根本难以置信的回答:“还没想透,明天再按计划在东、南两个方向各打一天。”
  “疯了……这一定是疯了……”拜尔莱因喃喃自语,连连叹息,梅林津抱头做痛苦状。
  12月1日开始的托卜鲁克战役(史称第三次托卜鲁克战役)自始至终都显露着种种诡异,战斗一开始是在精心筹划与设计中展开的,随着时间的推进,战局变得越来越混乱,然后在进行中打成了一锅乱粥,几天之后不仅蒙哥马利看不懂古德里安想干什么,连非洲军指挥部里的人也看不明白古德里安的目标是什么了。
  先打西部、再打南部,然后又在东部突击,整条防线三个方向被他打了一遍,拜尔莱因等人相信,倘若北面不是大海,部队肯定还要再往北部再打一轮的,每次进攻似乎都能突破并取得成功,但每一次眼看都差不多了就往后缩回去——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如果不是古德里安以往的历史贡献和战绩在此,部下简直就要怀疑他在乱指挥了或者干脆怀疑他是否已被盟军所策反——哪有这样漫无目的乱碰乱撞?
  “长官。”又过了一天,拜尔莱因和梅林津觉得不能再这样瞎撞下去了,否则部队非被拖垮不成,他们再度联合劝解道,“长官,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必须得有重点突击一个方向,如果您实在看不明白或者没想好,干脆先拉回去防守,等想好了再来,我们有的是时间,凭第八集团军这点战斗力还拦不住我们。”
  “你们看不懂?老实说,我也不懂。”古德里安一番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但我有元首的绝密命令,是他要求我如此执行的,这些战术是配合大计划展开的——我也打得很痛苦。”
  古德里安向众人出示了霍夫曼发给他的手令,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尽最大可能吸引当面第八集团军的兵力,促其将主力集结于托卜鲁克周围并徐徐削弱之,务必保证要塞牢固掌握在我手中,务必保证部队建制完整与机动能力。
  “看到了么?第一要塞不能丢,第二部队必须完整和机动,做不到这个突出去了又能如何?”
  “这真是道奇怪的命令,您这几天执行的战术倒是与其配合得天衣无缝。”拜尔莱因问道,“有大计划的详细说明么?”
  “没有……元首只说时机成熟时他会与我联系的,可我一直没收到确切电报。”古德里安两手一摊,“你们注意到没有,这道命令除元首的签字外,有凯特尔总长、蔡茨勒总长的副署,还有约德尔将军和凯塞林元帅的签字——这不可能是伪造的,而且他们既然心甘情愿地在上面签字,说明他们一定知道全部真相并达成了共识,既然这样,我执行就是。”
  “可为什么不把细节告诉您呢?”拜尔莱因觉得奇怪,“这事情没理由对您保密啊……”
  “是没对我保密,元首告诉过我梗概——问题是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确切计划还没制定完毕。”古德里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约德尔一直在改,然后还被西北非方向的变故打了岔,一直难产,另外又鉴于我们的密码不可靠,元首也不能发详细电报告诉我,然后我又没回国,派人带计划书来风险实在太大——我们好几次出过事了……事情拖到后来就变成这样子了。”
  “这不符合总参谋部的作风——一点都不严谨!”
  “这是元首提出的思路!当初他把蔡茨勒、凯特尔和约德尔都吓倒了。”古德里安笑道,“整体方向一直定不下来,元首最后说,‘6万人准备不要了,命令他下,责任他负!’然后把其他人说服了。”
  众人算是明白了其间的弯弯绕绕,都是连声叹息,这样的魄力和决心也只有元首能下了!
  “可您为什么要发动大规模进攻?”拜尔莱因疑惑地问道,“从命令来看,似乎并不需要我们如此兴师动众,我们完全可以稳稳固守在防线后……”
  一说起这个古德里安就恼火:“我本以为蒙哥马利会进攻要塞的,然后构筑了两道防御圈准备打防御战,结果英国人都是胆小鬼,那胆子比针眼还小,捏着相当于我们3倍兵力的优势都不敢主动进攻,我只能这样四面出击——而且还不能把这该死的包围圈给捅破!”
  大家现在明白了,如果真的捅破了包围圈并趁势席卷敌军,那第八集团军就会害怕得收缩或后退,那就完不成将敌军吸引在托布鲁克周围的任务了。
  “其实你们仔细考虑一下,最近这一周我们真的是毫无所获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非洲军在1周的作战中依托内线作战的有利态势,向各个方面发动了进攻,英国第1、7、8三个装甲师、第44、第151步兵旅、2个法国旅、1个波兰旅遭到重创,第10装甲师、新西兰第2师、澳大利亚第9师、第201近卫旅,第56师遭到中创,为了维持战线,蒙哥马利被迫将原来补给线上的兵力除一个印4师外全部抽调回来。在战况对比上,非洲军的损失差不多9000多人,坦克200多辆,甚至连最为看重的虎式坦克也损失了20多辆,飞机260余架,但收获的战果却是极其辉煌的,英军被毙、伤、俘人数突破了6万,坦克900多辆,飞机近800架。
  虽然看上去消灭敌人的数量不多,但由于英军主力部队坦克被打光,大量火炮被丢弃,建制被打散,几个主要的装甲师已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就连勉强维持进攻态势的西部战区也失去了持续进攻的力量——这一仗算是打断了第八集团军的脊梁。虽然非洲军的损失也不小,面临的局面也十分困难,但大家都认为完全是打出了威风,现在战场上英国人只有招架的功夫,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傍晚时分,拜尔莱因兴冲冲地说道:“长官,柏林来人了……说有重要情况向您报告,威斯特法尔处长将他送到了这里,现在已在外面。”
  “快请进来。”古德里安见了人也大吃一惊:来的居然是元首首席副官达尔格斯上校。
  “报告,我奉元首之命,向您传达大计划内容……”
  “口令?”
  “奥丁的武器,永恒之枪——昆古尼尔!”
  “正确无误,达尔格斯上校,您可以说了。”古德里安看了看周围的拜尔莱因、梅林津等人,笑道,“这些军官都是非洲军指挥部的核心人物,他们会保守秘密的,而且我们后续的作战计划也需要他们制定并落实。”
  “是!”达尔格斯站得笔直,一条条口述起来,娴熟得仿佛镌刻在他脑海中一样,“元首命令:……”
  “哇!”听完整个计划的梗概与命令后,所有人都惊呆了,少顷,指挥部爆发出阵阵欢呼声,仿佛要将屋顶掀翻一样,“元首万岁!”
第022章
昆古尼尔计划(1)
  永恒之枪(Gungnir):由侏儒打造而成,枪尖刻有卢恩文字(Rune),枪柄则由世界之树(Yggdrasil)的树枝做成。当奥丁掷出时,会发出划越空际的亮光,地上之人称为“闪电”,投出后必定命中;此枪同样是神圣的,一旦对着此枪发誓,便永远不能再反悔……
  ——以上来源于世代流传的北欧神话
  1942年12月9日,星期三——这一天是北欧神话中奥丁的主日,也是昆古尼尔计划(又称大计划)发动的第一天。对于这个在北非登陆的计划,霍夫曼本来想恶作剧地命名为“霸王”的,后来征求了一圈意见,有人提议叫昆古尼尔计划——认为这是刺透英美封锁体系的关键一枪。霍夫曼表示了认可,为了保密,内部也叫做大计划,而12月9日正好是D日——这个称呼被保留了下来。
  但与历史上诺曼底登陆不同,大计划的D日虽然也收到潮汐、风向与天气的影响,但在最开始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日子,因为他受制于两方面的因素——第一,北非英军的驻扎与防御情况;第二,日本联合舰队的出动情况。只有这两个前提条件解决了,真正的D日才会到来。所以别说是古德里安搞不清楚指令何时下达、到底何时登陆,就连霍夫曼自己都不知道会在哪一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