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656

  顿河左岸的红军部队忙着抢救跳伞的本方飞行员,听说其中有一位是斯大林同志的儿子,不但被击落而且肩膀处还受了伤,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知道消息的24集团军师长、军长们恨不得自己马上赶到现场,15分钟后,连该集团军司令员加拉宁也被惊动了,他立即下令要求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这位重要的飞行员。
  与一般想象不同,瓦西里其实没觉得太多沮丧,虽然自己被击落了,但毕竟性命无忧,跳伞后也落在陆军手里,安全有了充分保障,身上的伤也不致命,养2-3个月就能痊愈。在他眼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他圆满完成了任务,从团队任务上说,他成功率领编队引开了德国集群,为突击部队创造了条件,从个人任务上说,自己也抓住机会击落了一架敌机,成功地将成绩提升到了3架,距离王牌飞行员(5架)的标准越来越近了。最初被救起来的时候他还挺得意,后来听说一架德国飞机单枪匹马干掉了突击编队9架飞机,他的脸迅速沉了下来,至于轰炸水面舰艇是否成功的事情他提都懒得提——只要听到顿河河面上那舰炮开火的声音就知道轰炸行动毫无疑问是失败了。
  这一点他想得不错,顿河上的罗马尼亚军舰不过吃到了几枚近失弹,整体上依然保持了完好无损,编队指挥官贝尔纳德上校也从恐慌中反应过来,狠狠地将更多火力倾泻在了对岸红军阵地上以发泄怒气。
  听到空袭队伍宣告失败的消息,诺维科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感到深深的沮丧,但更令人沮丧的消息是回来的诱敌编队飞行员们异口同声地报告瓦西里同志被敌人击落了,目前生死不明。
  这消息一出,索科洛夫当场就跳起来抓狂了,斯大林同志已有一个儿子落到了德国人手里,万一瓦西里同志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下半辈子不用想肯定是完蛋了,他的脑袋中飞速地闪过无数事情,唯一没想好的只有一件事——到底是趁内务部找上门来之前先自我了断还是等着被斯大林同志发落?
  他哭丧着脸,跳着脚地咒骂其他飞行员。诺维科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一想到瓦西里面临生死危险的可怕后果,两人也坐不住了。索科洛夫虽然不敢明着发火,但他看向诺维科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眼神已完全换成了其他,此刻如果能动手,他连杀人的心都有了——都是你们两个混蛋非要捣鼓瓦西里同志上战场,这下好了,看你们到时候怎么和斯大林同志交代?我死也不能放过你们两个,一定要拉你们垫背。
  正在三人大眼瞪小眼之际,参谋长大呼小叫地挥舞着电报纸跑了进来,“好消息!好消息!瓦西里同志还活着,他成功地跳了伞!加拉宁同志亲自发来电报说瓦西里同志被24集团军救了起来,他负了伤,不过没有生命危险,希望我们尽快派飞机去接……”
  “好!好!好!”喜极而泣的索科洛夫心想自己终于有救了,华西列夫斯基和诺维科夫两人的脸色也恢复了一点平静。
  “立即安排最好的运输机飞行员去把瓦西里同志接回来……安排4架,不16架战斗机护航。”索科洛夫狂叫着发布命令,诺维科夫皱了皱眉头刚想要说些什么,华西列夫斯基连忙按住了他,补充交代道:“索科洛夫同志,接回来之后由你亲自带队,立即把瓦西里同志送到莫斯科去医治,那里有最好的医生……另外,请你向斯大林同志如实汇报战斗情况,告诉他瓦西里少校没给他丢脸,他极为英勇地同法西斯战斗,并且还击落了一架敌机,对有关负伤情况向斯大林同志表示请罪。”
  “是……”索科洛夫下意识地应承了下来,随即马上又想到了什么,期期艾艾地说道,“可是……可是……”
  “躲避不是办法,躲着不见得能让斯大林同志原谅我们……”华西列夫斯基知道对方在担心些什么,他叹了口气,“我一会给你写个条子,你到了莫斯科先去找朱可夫同志,让他出面帮你说几句好话,这样准能过关。”
  “好好好,那实在是太好了。”
  就在华西列夫斯基和诺维科夫苦恼地思考究竟该如何克服德军军舰优势时,曼施坦因也在为接踵而至的不利消息而苦恼:
  首先是包围圈里各部队汇报上来的敌情通报,由于没料到24集团军的进军速度如此之快,现在河曲部红军被包围的部队根本不是预计的22个师又2个旅,中间又额外多添了7个师又1个旅,差不多是多了三分之一的部队,因此河曲部红军不是预料中的14万人,而是差不多有19万人,在总人数上已超过了执行包围、穿插任务的德军总数;
  其次是顿河上游的西南方面军来势汹汹,第6、12,坦克第5集团军一个劲地开展进攻,担任阻敌任务的4个师已发来了求援电报,虽然他不想这么快就动用预备队,但在海因里希的建议下,为了巩固上游防线,曼施坦因还是向左翼派出了2个步兵师进行支援。同样道理,下游的红军62、64、57集团军进攻力量也日渐雄厚,他不得不另外增派了1个步兵师,让有关阻敌力量达到了8个师,现在除了在首道防线上的3个师,他手里还剩下了3个师,连一辆多余坦克都没有了,力量使用基本已到最大程度。
  最后是河曲部红军困兽犹斗的作风超过了想象。设想中红军作战意志迅速崩溃的场面并没有出现,今天已在左右肋部自发形成了三个比较强烈的抵抗中心,每个中心都至少盘踞着2000-3000红军,他们有良好的工事可以依托,轻装上阵、重火力不足的部队一时居然啃不动他们,曼施坦因为了不耽误整个战役窗口期,只能狠狠心要求部队绕过不打。
第053章
大河曲部之战(17)
  11月12日傍晚,河曲部战役第一天的黑夜终于降临了,曼施坦因的计划获得了大部分实现:部队以迅猛出击的方式打垮了5个红军师,削弱了其余7个,各部队主力部队都到达了指定位置,炮火准备全面开展,7艘炮舰牢牢掌握了顿河河曲部关键水域的控制权,虽然红军第24集团军一直在重新尝试过河,但其多次恢复架设浮桥的努力都被炮舰和斯图卡们联合摧毁了,顿河东岸堆满了红军工兵与炮兵部队的尸体,更多的尸体和坦克残骸则掉入了寒冷刺骨的顿河而荡然无存。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德军累计毙伤俘敌人近5万人,摧毁坦克89辆,击落飞机49架,自身损失还不到4000人。5万人的战果中河曲部被包围的红军有4万多,还有1万是24集团军为尝试渡河而付出的。
  在顿河上下游的阻击作战中,双方交火十分激烈,上游的西南方面军虽然成功渡过了河,但受到顽强阻击的他们寸步难行,哪怕瓦图京使用坦克第5集团军开路也收效甚微,作战整体损失超过了1万人,60余辆坦克被德军反坦克火力摧毁,德军损失超过了2000人;下游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派出了57、62、64三个集团军猛攻,但8个德国师牢牢守住了沿河防线,红军多次架桥的努力宣告失败,由于这里的战斗更加血腥,红军付出了近2万伤亡,德军伤亡也突破了4000人。从一天的战果来看,德军用1万出头的伤亡换取了红军将近8万的伤亡,坦克交换比则是23:148。
  但第一天作战的遗憾之处也很明显:削减敌人抵抗意志、断绝敌人外援的目标并未完全达到,河曲部的21集团军一直在顽强抵抗,特别是未受到德国部队重点突击的27军,在其周边居然凝聚起了近7个师的雄厚兵力,甚至比集团军司令员奇斯佳科夫此刻能直接掌握的部队还多,成为德军防线前的一大隐患;进攻部队虽然在白天的战斗中消灭了众多敌军,由于包围圈里红军人数突破原预计的缘故,剩余兵力估计至少还有15万,该数字甚至超过了最初作战方案拟定时的计划,各部队普遍认为无法在三天内完成预定任务,要求司令部延长进攻时间,强行进攻只能给部队带来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对是否延长进攻时间的讨论在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里引起了激烈争论,以韦勒中将为代表的一大批作战参谋不认可继续延长攻击时间,也不赞同让部队以提高伤亡率为代价而强行攻击,他们认为既然预定目标是吃掉红军12-14万人,那只要三天内达到这个目标就够了,实现这一目标后的重点是尽快把进攻部队完整地撤下来,而不必考虑三天后红军还剩多少。
  以海因里希为首的一部分作战参谋则认为既然敌情发生重大变化就应该对策略进行重大调整,可考虑延长一天时间,并提前将计划变更告诉前线部队,以便他们能做出妥善安排。在最终战果方面他们和韦勒中将是一致的,认为在敌军总人数高达19万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全歼他们是不可能的,必须有所取舍,对敌军集聚起来的几个密集死守点完全不必理会,只管削弱、消灭动摇虚弱之敌,但对目前尚未受到大规模进攻的27军决不能轻易放过,应出动有力部队发起进攻。
  整整讨论2个小时后,曼施坦因元帅最后拍板道:“调遣4个师进攻27军,整体战役时间延长一天。”
  “4个?”韦勒愣住了,“现在我们的预备队一共只有3个师,哪还抽调得出第4个来?”
  “你少算了兵力。”曼施坦因笑道,“留下第168步兵师,将其余4个师都开上去——2个德国步兵师,一个哥萨克骑兵师,一个卡尔梅克骑兵师……”
  “哦……”韦勒恍然大悟,“可这样一来整个集团军群司令部手中就只剩1个师了,除炮兵和技术部队之外就只有一点警卫部队了,罗斯托夫方向的防御兵力实在太单薄了。”
  “我们还有一个师。”
  “还有?”
  “俄罗斯解放军第1师。”曼施坦因一字一顿地说道,“所有力量都必须用起来,让他们担任罗斯托夫的守卫,由第168师承担机动防御任务。”
  众人大吃一惊,“长官,万一……万一……”韦勒后面半句话没说出来,但大家都懂他的意思:万一俄罗斯解放军不可靠而反水,今天夜里就能包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的饺子。
  “为什么不让他们去前线进攻呢?”海因里希劝解道,“那样至少更安全一些。”
  “他们的战术结构与指挥水平还不足以胜任这种穿插作战。”曼施坦因苦笑着摇头,“他们都是来自于原各支红军部队的俘虏,各环节还在磨合之中,贸然放出去进攻容易造成上下指挥脱节。”
  “但……政治上如果不可靠却会要了我们的命。”韦勒再次提议道,“是否让他们和卡尔梅克骑兵师的角色换一换,我认为还是卡尔梅克人可靠一点。”
  “骑兵师不会守城。我们必须要相信他们,相信他们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坚定立场,这不仅关系到这场战役的成败,也关系到整场战争的成败。”曼施坦因斩钉截铁地扔下一句话,“告诉他们的指挥官,我就站在他们身后,准备和他们一起在罗斯托夫死守,希望他们能用自己的浴血奋战为俄罗斯的新生赢得荣耀。”
  众人脸上都是一片黯然,看着参谋部里兴致不高的样子,曼施坦因率先开起了玩笑:“各位别怕,哪怕打巷战也不怕,我们有新装备——突击虎在看着我们!话说上次大战时我想报名指挥一支暴风突击队但最后没被接受,这次终于有机会了。等下我们考虑组建一个德国级别最高的突击队——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突击队,由元帅担任队长。”
  “哈……”众人哄堂大笑起来,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
  对朱可夫而言,瓦西里少校负伤的消息只是个小插曲,只要性命无忧,斯大林同志不见得会放在心上,下面的同志完全是杞人忧天了。不过前线的情况很不理想,他可以想象斯大林要发火几乎是必然的:21集团军没有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整个集团军已陷入了混乱,奇斯佳科夫自己都搞不清楚手下部队的确切情况,唯一建制还比较完整的27军则在德军阵地前无功而返;24集团军多次渡河增援尝试失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派出的第62、64、57三个集团军付出了重大牺牲也难以渡河,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同志不能不算是卖力气——他倒是成功架起了浮桥,但显然一时间找不到可以有效突破德军阻击的好办法。
  唯一的利好消息是气象部门提供的:4天之后有一股寒流南下,温度将短期内下降8-10度,届时顿河上游冰封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一百,大河曲部结冰的可能性也有70%。根据这个推断,朱可夫认为只要增援部队届时能迅速过河,立即就能把当前不利的局势扭转过来。
  盯着地图仔细想了一想,朱可夫变更了对21集团军的要求,从今天的战况来看,陷入混乱的红军不是敌人对手,挤出渗透进来的德军早就变成了奢望,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该集团军进一步固守现有阵地,他严令奇斯佳科夫牢牢拖住德国人,为其他友邻部队歼敌创造机会——现在挽救21集团军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所以他们接到的所有命令都是死守!死守!再死守!
  斯大林十分不满意第一天的情况进展,呵斥道:“谁让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一个白天都呆在空军第8集团军的?不要只关注我的儿子,他有其他更重要、更紧迫的事情需要去办。”
  朱可夫小声为红军总参谋长辩解了一句:“他是协调空军去解决顿河上敌人军舰去的——这是目前24集团军渡河的最大威胁,明天有大雪,空军已不适合出动,今天是最合适的机会,可惜没能办到,至于对瓦西里同志的关心完全是顺便。”
  斯大林点点头,不想就这个问题继续讨论下去:“打电报给赫鲁晓夫同志,让他催促一下叶廖缅科那个笨蛋,看看他究竟在干什么?为什么一点儿进展都没有,他们应该学习瓦图京同志把所有的力量都拿出来尽快渡河!他为什么不把近卫第2集团军用上去,他想留着这支力量干什么?他如果不会指挥的话我将部队划给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就是了。”
  这句话一说,总参谋部里的气氛立即又紧张了起来。
第054章
大河曲部之战(18)
  朱可夫和叶廖缅科是关系很不错的老同学,平时也挺说得来,便下意识地为他辩护了一句:“顿河下游适宜渡河的地方也不多,57、62、64三个集团军展开后基本已占据了各渡河点,近卫第2集团军去了也施展不开,绕远路是赶不及救援21集团军。”
  这句话不说还好,一说斯大林火气更大:“谁让他去河曲部救人的?那里有奇斯佳科夫这个笨蛋拖着曼施坦因就够了,他的目标是罗斯托夫!我们的各级指挥员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德国人既然把主力派到了河曲部,罗斯托夫方向还能剩下多少实力?”
  朱可夫苦笑不已,最高统帅这句话隐隐约约也有责备自己的意思在里面,当然更重要的是发泄对叶廖缅科作战不力的不满——他一直认为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疏忽大意才把这几艘罗马尼亚军舰放进来的!
  当天深夜,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政治委员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捏着电报、阴沉着脸走进了方面军指挥部,却愕然发现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在一旁捂着脸哭泣,那神情仿佛是在外面淘气回来被妈妈教训的小男孩——司令员同志今年已整整50岁了,还是三十多万红军的统帅!
  “您这是怎么啦?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同志。”赫鲁晓夫忽然有些同情起这个司令员来了,先把自己手里的电报放一边,关心地问道,“谁敢给您脸色看?”
  “斯大林同志发火了,朱可夫同志也打电报来指责我们。”
  顺着叶廖缅科指的方向,赫鲁晓夫看到了朱可夫发来的电报。这可不是他收到的那封由总参谋部发来的例行公事、只有一般意义的电报,叶廖缅科这封完全是朱可夫用私人口吻发出来的长电,不但告诉他斯大林同志很火大,让他小心一点,作战卖力一点,还警告他如果不把近卫第2集团军派出去,总参谋部就要调整作战隶属。
  看到这份电报后,赫鲁晓夫就知道自己那一份不用拿出来了,他劝解道:“朱可夫同志的话也不错,这是为了事业嘛!您也看见的,21、24集团军近20万部队被敌人围困,斯大林同志急得吃不好、睡不好,瓦图京同志已渡过了河,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的部队被军舰拦住无法渡河,只剩下我们还在顿河左岸蹉跎,莫斯科方面当然要不满意了……”
  “我已派了3个集团军上去了,还能怎么样?”叶廖缅科积压了一肚子火,“我们侧翼还有克莱斯特集群在虎视眈眈呢,如果把兵力都抽调到前面去,该集群趁机向我们发起进攻怎么办?哪怕不发起进攻,他们抽调兵力在高加索沿线登陆怎么办?到时候责任算谁的?”
  “这事情一码归一码,最起码在高加索登陆的责任不能由我们来背吧?”赫鲁晓夫自言自语地说道,“那是高加索方面军的问题。”
  此时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手里还捏着两个集团军,一个是战斗力比较强的近卫第2集团军,还有一个就是第51集团军,对此叶廖缅科满腹牢骚:“为什么不让顿河方面军派部队增援呢?他们手里还有坦克第4集团军,而且他们左右两翼都是我军部队,根本不用担心敌人突入。”
  “可他们面临顿河河曲部,那里有敌人军舰,上面有数百架德国飞机。”
  “那就再拖延几天过河,反正马上就要结冰了,我们这里下个月才能结冰呢……河曲部那20万人难道连这么几天都等不了么?”叶廖缅科嘟嘟囔囔地表示。
  “斯大林同志等不及了啊。”
  “可以把坦克第4集团军调我们这里来过河啊……兵不肯调给我们,又不肯在顿河部牺牲——他们究竟有没有明白,作战失利的责任是谁的?”叶廖缅科怒吼道,“如果不知道具体详情,别人还以为被包围的是我们方面军的部队呢!”
  “救兵如救火!”赫鲁晓夫听出了叶廖缅科话里对罗科索夫斯基的不满,不管是平时的积怨还是斯大林威胁要把近卫第2集团军抽给顿河方面军的说法,总之叶廖缅科现在对罗科索夫斯基的意见很大,他觉得对方这个想法很危险,便劝解道,“我们都是为了党的事业,不要区分你的、我的,我们唯一的任务是执行命令——进攻!”
  “赫鲁晓夫同志,您不明白,您不是军人,您感觉不到一个指挥员眼睁睁看着部队被带向错误方向的痛苦。”
  “叶廖缅科同志!作战命令是总参谋部下达的,不管您有什么理由,我们唯一能办到的就是服从,错误与否要留给战后才能评定。”赫鲁晓夫提高了声音,“而且这还是斯大林同志的亲自命令。”
  “好吧,他的命令我坚决服从!”叶廖缅科擦干了泪水,刚才这番表演可算是要了他的老命,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对作战参谋们说道,“命令近卫第2集团军13日上午10时前完成渡河,不得有误。”
  “万一克莱斯特集群真打过来怎么办?只靠一个51集团军能行么?”被刚才这样一闹,赫鲁晓夫忽然有点担心起来了。
  “谁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再说……”叶廖缅科眨着眼睛,不置可否地说道,“万一我们被进攻,顿河方面军所属的坦克第4集团军可以调过来归我指挥吧?”
  赫鲁晓夫摇摇头,竭力排解脑海中的忧虑,他本来还想说些什么,但考虑了半天后依然张不了口。
  13日凌晨,经过一天一夜的奋力搏杀,德军第16装甲师和警卫旗队装甲师终于杀透了24集团军的殿后部队,一起在河曲部原浮桥区域会师,双方几乎是同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的——这不但意味着他们两家彻底形成了对河曲部红军的切割,还意味着两个师的有关赌局打成了平手。双方肩负特殊使命的先头部队看到了对方的坦克后都哈哈大笑,坦克伯爵与马克思·温舍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一起杀回去?”
  “好!”
  就在他们互相庆贺的时候,霍特集群指挥部里正在召开战局研究会议。
  “长官,根据最新情报显示,对面西南方面军指挥官瓦图京将包括坦克第5集团军、第1近卫集团军等主力在内的绝大部分部队都派过去渡河了,方面军司令部倒还留在顿河对岸,他身边只剩下一个第12集团军——这是该方面军实力最弱的一个集团军,我们估计还不到6万人,只有50-70辆坦克,算上瓦图京身边留守的司令部警卫部队和其他一些技术兵种,该方面军未过河的部队最多只有8-9万人,坦克数量不超过100辆。”
  “好!”霍特大笑起来,“形势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完美,瓦图京这个笨蛋,他以为我们走了就不能再回来打他?”
  “可是,后面布良斯克方面军粘得我们很紧啊。”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万一我们进攻瓦图京的时被布良斯克方面军从背后来这么一下,我们恐怕也很难受。”
  “莱因哈特,你的想法呢?”
  “我觉得可以让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去对付他们。”莱因哈特看了一眼地图又比对了一下双方实力分布,“如果能争取到3-4天时间,我们的装甲部队便能端掉瓦图京的老巢——至少也能迫使他从顿河方向抽兵回来,可以有效减轻曼施坦因元帅的压力。”
  “是要为他分担一点,现在三个方面军全部扑在罗斯托夫方向,可够他受的。”霍特想了一想,“是否可以请您率领第4装甲集团军去突击俄国人?我带着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留在此处阻击布良斯克方面军,你需要我们守多久,我们就守多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