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656

  “我想是的,现在陆军力量已按军备控制协议裁撤了大半,而总统卫队不但人员齐整且战斗经验丰富,如果打起来,鹿死谁手尚不可知,更要紧的是,10万总统卫队不是全部,在外面还有25万维和部队,还有几百万欧洲轴心联军……你们认为这件事抵挡得住么?”
  众人沉默不语,克拉克尤其叹气:光10万总统卫队就难以对付了,再加25万几乎清一色党卫军组成的维和部队,这仗怎么打?他反正是没有把握……李奇微也摇头,打是可以打的,那样死的人就多了,不伤亡50万收不了场,更糟糕的是,上次美共内战打烂了五大湖工业区,如果这次再内战,八成要把东海岸打烂,好嘛,丢掉了五大湖工业区、丢掉了东海岸精华,美利坚还能剩下什么?还称得上一流大国么?
  “绝对不能打仗!”
  “所以现在最要紧的是把凶手揪出来,各部队要克制并进行自我审查,排查全部可疑线索……政治方面,我会和卫队进行周旋……”杜勒斯叹气道,“卫队也不是完全不讲理,他们也有难处,任何人经历过他们的痛苦,性情和价值观一定会发生变化——我们从日本回来、从澳新回国的官兵不就是性情大变么?”
  军官们都点头:战争后遗症已出现了很多次,各地都有反应,几个月来因为心理疾病杀人或被杀的事件大大小小产生了数百起,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而经历过瓜岛炮击之夜地狱经历的老兵们则缩在家里瑟瑟发抖,天热的时候也要裹紧被子,仿佛这样就能抵御从天而落的炮弹一般,心理疏导是个好办法,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很好的克制手法。
  “所以,冤有头债有主,总不可能刺杀了总统我们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吧?”杜勒斯对手下这堆军人道,“该有的姿态、该采取的措施一定会采取,不管涉及到谁,只要他触犯法律,必然要予以制裁。FBI的胡佛局长已行动起来追查真凶了,国土防御希望你们搞好,我去纽约看总统!这个关键时刻,美国不能乱!”
  “杜威到底死了没有……”小洛克菲勒烦躁地走来走去,怎么一点儿确切消息都没有?
  “刀肯定是捅进了杜威的胸口,但死没死确实不好判断,因为立即被送到了医院抢救……现在不但市政厅,连医院也封锁了,一点消息也没有。”
  “那就是死了?”
  “也未必,有护士说还看过医生前去进行查房和输血、换药,我怀疑是重伤下的昏迷!”
  “这样也行!”洛克菲勒道,“现在是要提示陆军去解除总统卫队的武装。”
  “陆军表示做不到。”
  “做不到!”洛克菲勒大怒,“200万陆军对付不了10万总统卫队,他们在开玩笑么?”
  “首先,没有解除卫队武装的合法理由——卫队一没有叛变,二没有涉嫌暗杀,怎么解除?其次,为什么要解除卫队武装,对陆军有什么好处?”
  “陆军这帮软蛋不是看卫队不顺眼么?不然怎么那么多牢骚?”
  “牢骚归牢骚、不满归不满,让他们动手还是很困难的,第一个扑上去是要死人的……10万最能打的总统卫队,要死多少人?谁有这个魄力让人去死?如果他有这个魄力又能办到,难保他不想成为第二个杜威!”
  洛克菲勒抱着脑袋冷静下来了,这句话说得很对。虽然美利坚很久没有出过独裁者,但这并不表示没有美国人想成为独裁者,一旦真的有人能办到这一点,他为什么要对其他人俯首帖耳,为什么要对财团俯首帖耳?只有力量制衡的时候,财团的资本力量才可以发挥到极致,现在杜威死了,制衡总统卫队这把刀的力量没有了,为了自保,他们肯定是谁冲上去杀谁——那么,换谁去牺牲呢?
  “看来,经历过内战和美共,人心已发生了变化,向往自由和民主在减少,向往权力的人在增加……”洛克菲勒叹息道,“让杜鲁门去说服吧,看看他还能拉拢多少人,我们不适宜再出面了,我已做到了自己所能办到的一切,为了这个国家,为了维护民主和自由的体制,我付出的足够多了。”
  但杜鲁门现在的感觉也很不好:刚刚收音机发布了紧急新闻,由于杜威总统遇刺,依据宪法条款,国务卿杜勒斯代行总统职权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个命令立即打破了他利用现存国会当选为副总统的梦想!
  同时,他联系参联会也遭到了礼貌的拒绝:从马歇尔开始,这批原来对他颇有好感的军人忽然转变了性子,不再强调什么体制和自由民主,反而告诫自己这个关键时候不要添乱。
  “妈的,我是在添乱么?”
  千算万算,漏了一个杜勒斯!
  他不知道,正因为麦克唐纳那一句力挺杜勒斯的话一说,杜勒斯对参联会大佬们说话才管用,本来参联会才不会理会杜勒斯呢?大佬们不傻——麦克唐纳现在就是个疯子,谁惹他谁倒霉,没有第一个人现在想冲上去硬碰硬。
  李奇微或许不怕,可李奇微有什么?在能打也就是82空降师,101空降师两个师而已,打得过10万总统卫队?
  除非大家下定决心,全力配合剿灭卫队,可一想到外面还有10万维和部队,后面还有百万轴心联军,这个勇气就瞬间不攻自破了。当初大家还嘲笑杜威杀,居然自废一半武功,现在看来确是非常高明的行动——这10万充任维和部队的总统卫队就是最后退路,哪怕杜威被人打得无路可走,还可以去德国依靠卫队组建流亡政府——当然杜威现在是走不了的。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是海军。海军虽然痛恨卫队当初在佛得角那一下子,但话又要反过来说,让卫队和陆军形成对峙分裂的局面不是更有利于海军把握大局么?海军千辛万苦消灭掉卫队难道是让陆军重新恢复一个声音说话?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海军小王国才不愿意干呢,佛得角那事情嘛,过去了就过去了——非要这么纠结,特纳还带军舰打过美共舰队呢!那又怎么算?
  现在的皮球开始踢到胡佛脚下了,是说呢还是不说呢?
  说了,他没有明显的证据,反而会暴露自己事先与财团眉来眼去、勾勾搭搭的问题;
  不说,那就拿不出证据和杜勒斯与麦克唐纳交代,时间一到,麦克唐纳一定会拿自己先开刀,而且他敢保证,麦克唐纳拿FBI开刀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回来声援他。
  “我看,是不是可以选一个其他突破口。”托尔森劝道,“为什么一定要把洛克菲勒说出去呢?我们可以把福特集团供出去啊,至于福特说了些什么,那就不管我们的事了,再说,刺客临死之前喊的是美共,不应该先在产业工人中搅合一下美共余孽么?”
  “好,这主意好!”胡佛道,“搜集几条证据,明天,不,后天你送到纽约去,亲自交给麦克唐纳,根据他的反应我们再决定下一步动作!”
第092章
最后一场政变(17)
  洛克菲勒的政变路线出现了偏差,按他的最初设想,杜威一死,阵脚大乱,总统卫队必然会失去主心骨,然后这时候参联会内部早就看总统卫队不顺眼的实力派必定会一拥而上,群起而攻之,这时候他就可以联络早就对杜威大清洗不满的财团、政客和其他失意人士蜂拥而上,先填满国会,然后在选举副总统,并以副总统的名义代理总统职权,了不起要和各个实力派合作,能收买的条件和想法他都设计好了。
  至于杜勒斯,由于一贯低调,再加上洛克菲勒认为签署对德、对日合约其实都是杜勒斯谈的,再也苛刻的条件足够毁掉杜勒斯的政治名声,到时候只要安排一个体面的退休仪式,杜勒斯就可以退出舞台了。
  当然他还不止一套方案,他也考虑到刺杀失败后,恼羞成怒的杜威要予以报复,那时候他就可以抛出胡佛去吸引眼球了——胡佛不但在美共时期首鼠两端,在这次事件从依然首鼠两端,他不相信杜威会忍得下去。而胡佛介入此事的证据是很明显的,只要稍微运作一番就足以让人相信。
  至于胡佛反咬一口牵连到自己他是不怕的,因为与胡佛接头的红桃k并不是洛克菲勒旗下的人手,确切地说,他与财团没什么牵连,他更多的是加拿大方面的人选——或者说,是丘记加拿大的残留特工人马。
  在加拿大与轴心签署合约后,丘吉尔卸任了首相职务,失去了对加拿大政权的控制,但他对政治本身的影响力并未消失,更重要的是,由于黑猫政府态度暧昧,始终抱有英加某种特殊关系及分头落子的考虑,包括丘吉尔、乔治六世都未回英国去,乔治六世削去了封号变成了公爵。而当初跟随丘吉尔、乔治六世一起到加拿大的那一批精英也没回到英国去,而在加拿大落地生根。
  除此之外,当初在美国服役的3个英国师,包括在美国的英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在美国生活的近30万英国船厂工人及其家属后来也陆陆续续迁移到了加拿大(部分回了英国)——一方面美国为了保证自己战后的就业情况而不愿意再接纳这批英国工人,另一方面杜威对待英国人也不是很信任,不想再收留这批工人,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在工作时因为和美国姑娘结婚而留在了美国,其他大部分都到了加拿大。
  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的不列颠思潮涌动得很厉害——前后共有近50万英国人到了加拿大,对5000万人口的不列颠本土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1%而已,但对于不到1200万人口的加拿大来说,这股浪潮就很猛烈——本来加拿大内部就有亲近英国势力,这样一来就加剧了两派的斗争。
  霍夫曼知道加拿大目前的问题,但人口迁移这件事实在管不了,他相信这批人口加拿大也愿意收,唯一的麻烦是社会安置,不过既然英国人愿意让加拿大乱,那就只能先乱一阵子。
  加拿大对美国最大的担心就是杜威走国社道路,一旦美国走上这条道路,加拿大就危险了,而杜威在美共叛乱中越境攻击那一手更让加拿大高层胆战心惊,因此明知道英国方面不怀好意,也舍不得把这50万人口往外推——这都是同文同种,而且拥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中坚力量,是加拿大急需的人口资源。加拿大国土够大了,但人口实在太少,哪怕有点问题也要照单收下。
  他们怎么会知道当初越境攻击是斯坦因纳根据霍夫曼的指示,故意部署的圈套呢?目的就是为了挑起美加两国的不和。但斯坦因纳怎么也没想到,美加不和居然能发展到这个程度,加拿大对于杜威的恐惧超过了对欧洲国社的恐惧,同样希望除之而后快,在现实需求上可谓与洛克菲勒一拍即合。
  所以红桃k便在这个时候放出来执行特派任务了,他盯梢的第一站就是胡佛,并从中打开了缺口。
  所以准备好了正反两手的洛克菲勒做梦也没想到上来的消息完全不按原本的设想走。
  第一,参联会都不爽总统卫队,但没有敢首先发难,好比看到一个歹徒在行凶,围观的都义愤填膺,偏偏没有一个愿意挺身而出——谁挺身而出谁就可能第一个死;
  第二,总统卫队忽然向杜勒斯靠拢,后者的力量和实力一下子便压过了在野的杜鲁门,更重要的是,杜勒斯的野心也被激发了,他以代理总统的身份下达了陆、海军按兵不动的命令并授意追查,同时又允许总统卫队调动,如果陆海军出现异常苗头,他完全可以靠总统卫队加以扑杀——这把刀还是很好用的;
  第三,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胡佛不敢出卖洛克菲勒,那会把他自己也牵连进去,但狡猾的胡佛面对总统卫队和杜勒斯的强大压力,为了自保却把福特给供出去了。
  福特有没有参与阴谋呢?
  当然没有,但福特家族却参加过几次会议,隐隐约约会听到风声。
  为什么敢动福特,胡佛自然仔细思考过:在五大湖工业区被重创后,本来实力就相对弱小的福特财团更遭到重创,在大财团中排名非常靠后,而小福特无论在政界还是军界,人脉、威望都不够;而福特战前是支持第三帝国重整军备的——现在可以试探一下德国的底线,对这样的财团是保还是不保;另外,福特家族和工人阶级的关系相对较好,姑且认为福特有同情美共的可能——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老福特之所以致力于提高工人待遇和福利,目的完全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理由,福特现在最弱,如果总统卫队连福特都不敢动,怎么敢指望他们去动洛克菲勒?
  精心思考之后,福特财团这盘大餐就被胡佛端到了麦克唐纳面前,就看对方吃不吃了。
  但胡佛也没有想到,麦克唐纳和总统卫队爆发出来的态度居然如此激烈:
  收到托尔森亲口传递的消息后,麦克唐纳当场就狞笑起来:“福特?很好!我知道了!空骑队准备出发,把福特家族全部抓到训练基地去。”
  在卫队训练基地,托尔森见到了他终身为之肝胆欲裂的一幕:面对小福特的挣扎和抗议,麦克唐纳让人直接架起德国进口的4联装20mm旋风自行高射炮——这是用来打巷战的利器,“突突突”就把人群中随意挑选出来的20条人命打得肢体碎成肉块、体无完肤、血流成河……
第093章
最后一场政变(18)
  麦克唐纳狞笑着问小福特:“你们密谋了哪些阴谋?说不说?不说?再来20个!老子在佛得角打到血流成河,在东线屠过窝藏布尔什维克的整个村子,杀过上万美共分子,怕你们财团?”
  托尔森现在知道麦克唐纳叫嚣要扫平FBI不是开玩笑,是真有这个实力和手段!他只感觉两股战战,FBI对付布尔什维克的那点手段在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军人面前几乎弱爆了。他现在更确信一件事,平叛期间总统卫队一直说歼敌多少多少,他敢保证,必定有很多是在投降后被直接突突掉的。
  “我说,我说……”小福特的精神完全崩溃了,“洛克菲勒认为目前体制不符合美国的传统,同时杜威总统频频对财团下手也让他感觉到不安,所以他认为要排除这种影响,但是不是派人暗杀总统我根本不知情……或许你去问杜邦,杜邦家族知道的更清楚些。”
  “杜邦?洛克菲勒?”麦克唐纳脸上露出可看回味的笑容,“很好,我记住这两个名字了,他们跑不了!”
  杜邦不是福特,杜邦还是很有实力的,30多年前,以生产炸药起家的杜邦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经常用“炸土飞机”的方式把对手送上天,而这一次听说福特家族的情况后,杜邦家族也不甘心束手就擒,动用了轻重火力予以顽抗,并且打电报给杜勒斯。
  但杜勒斯收到电报时,麦克唐纳正面无表情地站在他前面汇报:“代总统,福特供出了杜邦,我们去请杜邦的人过来澄清,他们非但不肯来,还以武力拒捕,您觉得应该怎么办?”
  “你想怎么办?”杜勒斯压抑着愤怒,平静地问道。
  “您下一条命令,勒令杜邦立即开门投降,否则卫队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
  “比如……”
  “对地攻击机投掷炸弹,或者,让m7牧师自行榴弹炮上场。”
  杜勒斯苦笑着点头,虽然他不太懂军事,但m7“牧师”自行榴弹炮他是明白的——105mm口径榴弹炮,都可以对付团一级火力了,对付区区杜邦还不是手到擒来?
  “好吧,命令我下,但他们听不听我不敢保证。”
  麦克唐纳敬礼后道:“他会懂的……”
  15分钟后,消息传来,杜邦方面打出了白旗,准备接洽投降,但前线指挥的一个少将嫌弃他们出来太晚,直接让榴弹炮轰平了!杜邦的人死的比福特还要惨!
  趁着麦克唐纳在外面掌握部队,杜勒斯去纽约探望杜威时,参联会召开了会议,马歇尔在会上大肆抨击麦克唐纳的做法,金上将也默然不语,大家都认为总统卫队如此行事突破了底线,是在发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种行为与美共当初大肆清洗、杀人有什么区别?
  但随后参谋军官们递过来的电报让他们傻眼了。
  消息是柏林发过来的,霍夫曼表示,对美国发生的暗杀事件深表震惊,对布尔什维克余孽的卑劣行径予以强烈谴责,为防止大局出现动荡,维护美国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联合国已紧急通过安理会决议,授权组织“联合国军”赴美国维和,并请求欧洲联合部队予以协助。
  同日,欧盟同意联合国请求,决定派欧洲联合舰队、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和联合国军一起出动,联合国军总司令斯坦因纳上将,欧洲支援舰队总司令马沙尔元帅、欧洲支援部队总司令古德里安元帅,三位总司令由马沙尔元帅担任最高统帅。
  这一下子就把马歇尔和金上将想就地解决总统卫队的情绪按了下去:等这些部队抵达,到底谁打谁、谁剿灭谁啊?
  克拉克疑惑地问道:“我们也是联合国成员啊,我们怎么没去开会?这种事不应该先告诉我们么?”
  “别提了,安理会有一条规则,维和系联合国主动行为,不需要当事国申请,只要联合国认为必要就可以派出,而美国虽然拥有安理会第二投票权,但不会改变局势——现在除了加拿大多少还会投票支持我们,其他都是亲德国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