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6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0/656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战斗队……即便我们全员战死,我们也要用轰轰烈烈的事迹告诉美国和加拿大人民,我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过,并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同志们,为了新美国,冲啊!”
  1946年4月28日,斯坦因纳带领总统卫队主力突然从明尼苏达州杀出,直扑加拿大温尼伯,截住了正在此处补充给养,准备通过长征前往阿拉斯加的美共所部。
  从底特律离开时,美共部队一共将近4万人,全是千锤百炼之后剩下的精华,经过一路血战,他们虽屡屡击退加拿大部队的围追堵截,但自身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战斗损失、非战斗减员、伤病、部队分离等因素使他们在抵达温尼伯时只有不到2万人马了,且一路辗转前行使给养变得极度匮乏,本想通过突击温尼伯打个令人措手不及的缴获战,没想到斯坦因纳已看出了美共的弱点,早已准备好了最后的致命一击。
  等总统卫队越境攻击并以四散合围的方式进行分割包围后,指挥战斗的崔可夫就知道已完全不可能再靠迂回辗转腾挪的办法跳出包围圈了,因为目前给养不足,必须捏紧了拳头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他本来试图希望能借助温尼伯的地势和温尼伯的加拿大市民为人质打一场城市保卫战,不过发现对方根本不在乎加拿大人的生死,炮火、炸弹直接就覆盖下来——管你下面有没有加拿大人。
  这就让崔可夫的想法立即破了产,防御无力,迂回没有给养,只有带着部队硬冲过去,杀出一条血路才有机会。
  但这个时候为时已晚,人困马乏的美共硬冲加拿大人的防线还是可以的,却如何是如狼似虎的总统卫队的对手?兵力也远远不对等,美共只有2万,且有将近四分之一是伤病员,而斯坦因纳出动的部队包括2个装甲师和3个装甲掷弹兵师,将近10万兵力,同时头顶还有飞机掩护,抗住美共冲锋的三板斧后就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斯坦因纳下了死命令:“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反正错死的也是加拿大人,关他什么事?在这种严密的包围圈下,连分散突围、化装溃逃都很困难。
  “快走!快走!再不走来不及了!”在温尼伯郊区的加拿大空军机场上,在美共整体防线尚未完全崩溃时,最后2架C-54运输机仓皇飞离。
  上面载着的人是托马斯、马林科夫和美共少数几个核心骨干,托马斯甚至连自己的家眷都没顾得上带。
  本来马林科夫招呼崔可夫也走,但他表示自己没脸面撤退,最后是托马斯想出了办法,暗示随从趁其不备将其击倒后生拉硬拽把崔可夫押上了飞机,倒不是托马斯如此器重崔可夫,宁可加爵不带也要带崔可夫,而是他知道斯大林器重崔可夫,前不久已把原子弹的资料和图纸带过去了,如能把最重要的几个人完整地带回去,多少还能减轻一点他的罪责。
  崔可夫一走,没有人压阵的美共防线更是土崩瓦解,到处都是全军覆灭或者被迫投降的事。
  不过总统卫队也不是善茬,接受投降之后直接把武装里的美共人员剥离开来,然后当场用12.7mm的传家宝突突突掉了,这种血腥场景看得前来联络的加拿大人也心惊肉跳——有了SS亚美利加集团军后,美国人显然不一样了。
  “报告,我总统卫队越境进攻,消灭赤色分子2万余人,从现在开始,成组织的赤色分子已完全被消灭了!”来人顿了顿,“不过几个重要头目乘坐飞机连夜脱逃,我们……”
  “万岁!”
  “美利坚万岁!”
  “嘿!杜威!”
  杜威兴高采烈地站起来,说道:“没事,逃掉几个影响不了大局,关键是我们终于割掉了布尔什维克这颗毒瘤,美国赢得了新生!”
  “对,对,美利坚赢得了新生!”
  杜威点点头:“出台一条告示,让全国人民揭发检举身边的赤色分子,可疑人员一个也不能落网……大人物让忠诚委员会调查,小人物就交给胡佛局长。”
  胡佛干脆利落地答应下来,姿态好得不得了。
  在华盛顿落入美共之手后,胡佛跑到了不远处的马里兰州,不过他并未跑远,而是一直在巧妙地等待时机,很快杜威又重新带着部队打了回来,他于是又回到FBI去收拾残局。本来杜威是要拿掉胡佛的,后来转念一想认为胡佛还有作用,再加上为人变得驯服了很多,便希望把他收为己用。
  这段时间胡佛表示确实非常不错,不声不响就把那些在内战中死亡的财团隐匿财产挖掘了出来:或是他们储存在保险柜里的国债,或是他们隐匿在其他人姓名之下的资产,或是他们中间的漏网之鱼,前前后后给杜威搞了100多亿,另外还摸清楚了美共在新原子弹生产基地劫掠和放火的真相。这让杜威觉得,只要胡佛能听话,可以把他继续留在位置上——总要有人来干些脏活的,总统卫队打仗是不错,但这些活没有比FBI更合适的了。
  现在整个华盛顿的官僚阶层正在迅速洗牌,凡是能够看清形势,及时投靠到杜威门下的,杜威不但保留职务,甚至还想办法予以升一升,凡还是脑子犯糊涂弄不清情况的,杜威要么找借口予以调整,要么干脆就安插一个“通共”的罪名,现在麦卡锡清洗起来十分带劲,整个国会的中心工作就只有一条——清共,其他全部可以由杜威说了算。
  唯一还保留独立性的大概是海军了,由于金上将在内战期间表现出来的海军利益第一,不参与其他势力同时又能痛下杀手剿灭海军内部的赤色分子,所以杜威对海军还是刮目相看的,对海军一系的人马也几乎没怎么动,相反还对“平叛”有关的将领如英格拉姆、特纳等给予了嘉奖。
  这基本上维持了三军间暂时相安无事的格局。
  1946年5月1日,杜威发布总统令,下令设置“反布尔什维克胜利纪念章”,并正式公布与轴心停战的消息。
  媒体舆论重新又到了胡佛的手里,现在他控制的武器又多了一条:通共!——只要是不听话的人物,一律都被他关押在布尔什维克集中营去进行“感化”。
  报纸用很少的篇幅解释停战,却把杜威引入SS亚美利加集团军并平定叛乱的事迹大肆鼓吹了一番,吹捧他“拯救了合众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林肯!”
  至于那句“Make
America
GreatAgain!”的口号则被刷得到处都是,宣传海报毫不隐晦地描写了杜威行举手礼的场面……另外由于大量军队从海外归来,国内对于战后重现和恢复和平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不过,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还有暗流在涌动。
  “情况已越来越明显,杜威在独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在密苏里州乡下,杜鲁门对着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抱怨道,“你看看他最近说了什么,干了什么?报纸就差没有把他吹捧成美利坚的救世主了?就凭他也配?要不是希特勒赏了他25万部队,他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
  “关键人家拉的下脸啊,一伸手就是500亿,500亿美元买希特勒的欢心,给25万军队当然是值得了……”
  “这个人迟早要断送美国的传统和体制,听说他还要把总统卫队常态化?他想干什么?仿效希特勒搞党卫军?连嘿·杜威都出来了!”杜鲁门讽刺道,“我们前两年口口声声说和法西斯战斗到底,这下好了,一个美国法西斯分子上了台,居然他妈的还是总统!”
  “您对此表示担忧?”
  “当然担忧?美国这样下去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杜鲁门摇头道,“他不会真的为所欲为吧?”
  “比你想得还要糟糕……”
  “怎么说?”
  “他利用美共叛乱,抄走了不少财团的资产,现在又指示麦卡锡已通共为借口,再对财团下手。”
  “他疯了吗?”
  “他没疯,他在弄钱,希特勒那500亿是他自己答应的,没有通过国会认可,暂时也不可能认可,但这笔债他必须还上,所以他现在这么干!”
  “嘿……他在想什么?有这么容易么?”杜鲁门笑了起来,“你们不是想搞掉他吧?”
  “他这些行为严重妨碍了我们的利益,他对犹太财团开刀也就罢了,我们可以装没看见,可他居然还敢对其他财团开刀,他以为他是谁?”
  “但你们拿他没办法,不是嘛……”杜鲁门大笑道,“论兵力,他手头有30万总统卫队,这是美国最能打的部队,论政治,他现在一手控制政府、一手控制国会;论名望,他刚刚平定叛乱,正是最威风的时刻……”
第046章
世界和平(1)
  “刚刚在审议一个决定,杜威提议总统卫队固定化,不过编制可削减到10万人。”
  “你们答应么?”
  “答应如何?不答应又如何?”
  “合众国战前陆军总兵力不过20多万,连30万都不到,一旦战争结束,我们恐怕就用不着保留目前几百万的规模,如果还是30万编制,10万总统卫队就足够惊人了。”杜鲁门想了想,“难道他还敢当终身总统不成?”
  “他说至少要连任4届!”
  “他把自己当罗斯福了,可笑……没有罗斯福的能力却妄想有罗斯福的待遇。”
  “可他的运气比罗斯福好,不是么?”
  这句话说的杜鲁门哑口无言:他原本退下来准备是看时机准备东山再起的,原以为杜威的命也就是这样了,没想到对方居然有如此惊天的大逆转,他恨得牙痒痒却又无计可施。
  “不过,机会总是有的,不是么?”来人笑笑,“10万总统卫队又如何?保得住他一世平安么?现在报纸有人吹捧他是这个时代的林肯,哼哼,林肯嘛……你懂得。”
  杜鲁门眼前一亮,随即又迅速地摇摇头:“你在说什么?我刚才没听清楚。”
  对方看着故意装聋作哑的杜鲁门,也笑了起来:“没什么,自言自语罢了,您觉得什么时候出山比较有利呢?”
  “暂时还不行,杜威的任期还有2年半才到期,而他目前声望很高,我需要等待和蛰伏,等他弄得人怨天怒之后在站出来竞选,这样至少还要一年半时间吧。”
  “考虑和我们联手么?”
  “应该会慎重考虑。”杜鲁门不卑不亢地回答了一句,然后故意道,“我最近身体情况也不好,我需要好好休息,看看还能不能胜任继续为美国人民服务的工作。”
  “这是自然!”来人再扯了几句之后就悄然离去。
  “装神弄鬼……”杜鲁门在背后破口大骂。
  他当初向财团伸手索取支持,对方一个比一个会糊弄,现在他们想要搞掉杜威,又开始反过来接触了,这让他感觉非常懊恼。
  有一点他是想不明白的:为什么杜威还要对财团下手,他真的要拿那500亿?
  杜威在这件事上有说不出的苦衷:除500亿德国的借兵债外,其他重建、恢复、军队遣返等都需要花钱,再向民众征税是不可能的,这会引起剧烈暴动,已让布尔什维克席卷过一次的杜威是不可能冒这种险,但钱又必须挤出来,所以他只能继续向财团开刀,最大的几个不敢动,次一等的他就不能放过了——再说,又没叫你全拿出来,你嚷嚷个什么劲?
  问题是被出血的人不这么想,人家本就觉得委屈了还想从政府这拿点补偿,现在补偿不给,势力范围丢光,还要他们再拿钱出来,矛盾一下子就激化了。
  除了财团,东俄也在审视美国革命带来的冲击。
  “斯大林同志,美国革命在各国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下最终失败了,在最后关头,同志们做了可歌可泣的战斗,没有玷污布尔什维克的名声……”
  贝利亚一本正经地和斯大林汇报着,不过后者显然没多少听取的耐心,只挥了挥手道:“我知道了,让托马斯同志、马林科夫同志和崔可夫同志把整个革命经过写出来,我们要引以为戒……”
  “是!”贝利亚想了想,又以沉痛的语气汇报道,“另外,我们没接到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同志搭乘的飞机,而托马斯同志他们说他的飞机早就起飞了,从各种合理的角度推断,他应该是遇难了。”
  斯大林摇着头,一阵叹息: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是他亲自看好的新生代将领,不但政治可靠,在战场上也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外高加索反攻就打得很好,打得土耳其人抱头鼠窜、溃不成军,他还准备将来由他做朱可夫的接班人,没想到为了个美国革命居然把人搭了进去。
  他沉吟片刻后道:“继续核实一下,如果确信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同志不幸遇难,我们要对他的家属予以哀悼,同时要大力表扬他的功绩——他和其他同志一样,为高举国际主义红旗,为全面实现共产主义而牺牲在异国他乡,这是党和人民的重大损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损失!”
  “朱可夫同志为崔可夫同志求情,他认为崔可夫同志在战争中的表现是合格的,也曾多次挫败强敌并一度占领美国的心脏地带,只是因为敌人力量太过于强大,杜威又勾结德国法西斯搞到了党卫军集团军才导致了最后失败,哪怕从长征的策略看起来,他们也战斗到了最后一息,他问能不能减轻对崔可夫同志的审查,红军还急需他去工作!”
  斯大林点点头:“崔可夫同志是有功的,这点我很清楚,仗打得也还不错,特别是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他还坚持斗争到底,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骨气和锐气。不过有一点要批评,让他回来为什么不肯回来?这是党的命令,他不能把自己的生命毫无意义地浪费在北美大陆上,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我能理解,但首先要能服从党的指挥。记住,他的生命不光属于他自己,也属于党,属于人民。另外要始终牢记的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
  贝利亚愣了一下,光从这句话听,还很难确定斯大林到底是什么意思:放还是不放呢?
  好在斯大林没有让他猜很久,补充说了一句:“对他指挥战斗,要表扬,对他最后忽视命令的行为要批评,希望他能深刻反省写一个材料,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哦……不对,军衔可以升一升,挂大将!”
  贝利亚心领神会,这叫小骂大帮忙,斯大林同志看来还是挺欣赏崔可夫同志的。
  正说话间,伏罗希洛夫过来了,刚看见贝利亚在这里他还决定等一等,不过斯大林很快就看见了他,问道,“那东西怎么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