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6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7/656

  “谁让他们打都不打就放弃华盛顿的?这是中心城市,是首都,还有没有一点政治意识?”他对着贝利亚咆哮,“哪怕打不出莫斯科保卫战的气势,至少也要好好打一下,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把这座城市丢给杜威呢?你说,他们是不是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逃跑主义的错误?”
  贝利亚心想:这些帽子是托马斯、马林科夫扣在福斯特头上的,要是让他们知道斯大林同志也把同样帽子扣在他们头上,非吓出一身心脏病来不可。
  “这还不算最蠢的,最蠢的是杜威政府一开动宣传机器,这帮混蛋就搞大清洗、搞高标准肃反……同志呐……要分场合、分时机呐,现在是什么时候,不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苏维埃战斗到底么?怎么可以……”
  “可福斯特屡屡提出右倾投降……”
  “够了……”斯大林粗暴地打断了贝利亚的话,“就算福斯特有问题,把他罢免就好了嘛……当初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反对列宁同志武装起义的方针,也不过就是罢免了他们的职务,他们的罪行是后来才进一步暴露并得到清算的,退一万步说,就算要清算福斯特,也不要扩大到那么多人……从上到下杀了近千党的干部,美共才多少党员?”
  贝利亚低着头不敢吭声。
  “内部肃反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设卡拦截民众甚至开枪镇压?他们难道不知道美国人民自由惯了么?这和俄国工农是不一样的,不分环境、不分场合胡乱套用国内革命战争的办法是要出问题的!我看他们不仅犯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还有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
  贝利亚心想:要是这两条罪名坐实,别说马林科夫和勃列日涅夫能不能活着回来,就算活着回来恐怕也要去集中营报到了。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和崔可夫同志指挥作战也有问题,我千交代万交代,我们自己的同志千千万万不能折损在军事行动中,严禁上一线,我们是参谋、是顾问,是替美国同志出主意、提供帮助的,不是包打天下,替他们革命的,怎么就不听?区区几个战役居然损失了这么多顾问,这都是久经考验的优秀中层指挥员啊,就这么白白牺牲了。”
  贝利亚尴尬地解释道:“这也不能完全怪两位团长,实在是德国人使用了一种秘密武器,突然覆盖整个指挥中枢,一个活着的人都没能跑出来,要不是崔可夫同志去视察阵地,他也牺牲了。”
  斯大林一惊:“有这样厉害的武器?原子弹?”
  “不是原子弹,不过专家们说现场反应和原子弹很接近,但没有辐射,怀疑是一种新的炸弹。”
  “要查,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斯大林拍着桌子,“这种武器怎么研究的,怎么生产投放的,怎么防御都要有了解,不然德国人往鄂木斯克投一颗,党和国家就全完蛋了!”
  “是是,斯大林同志,我马上去查。”
  “美国原子弹的情况查得如何了,有没有把配方、图纸、资料乃至基地摸清楚?”
  “掌握了一点线索,在美国中部一个地方,离苏维埃控制区有200多公里,不过还没等行动,杜威伪军就追上来了,然后……”
  “我不要听理由,不要听解释,告诉在美国的马林科夫和勃列日涅夫,只要把原子弹的技术和图纸搞到手,他们行动就算是成功了,美共怎么样我不关心!让他们好自为之。”
  “斯大林同志?”贝利亚一愣,“只要原子弹?”
  “嗯,只要原子弹,其他无所谓,如果有原子弹实物者原料就更好!”斯大林用烟斗敲打着桌子,“贝利亚同志,你要有前瞻性意识,今后火箭和原子弹将取代坦克和航空母舰成为一国压倒性的军事手段,没有这两样是称不上世界大国的,苏维埃前两天火箭研发刚刚成功,算是世界上第4个掌握火箭技术的国家,我希望原子弹也快点成功,这样我们才能不怕帝国主义尤其是德帝国主义的讹诈与威胁,才能保证共产主义制度代代相传!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怎么样强调都不过分。”
  “那现在美国苏维埃应该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斯大林没好气地说,“依靠工人阶级打游击战,实在不行可以往加拿大方向躲一躲,反正丘吉尔那条老狗也反布尔什维克,实力又弱,不打他打谁?实在不行就仿效中国同志进行长征——转移到统治阶级兵力、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去,比如落基山脉打游击我看挺好。”
  贝利亚心想,就凭美共这点本事,能维持五大湖区打游击算很好了,搞二万五千里长征非要他们小命不可。可他不敢拒绝斯大林的指示,而是当做圣旨一般,立即将电报发给了困守底特律,急得团团转的马林科夫等人。
  眼看鄂木斯克又有了新指示,马林科夫立即来了精神,连忙道:“托马斯总书记,一号首长有新指示,如果敌强我弱的局面短时间难以改变,我们可以尝试向加拿大方向突进,在加拿大境内进一步壮大革命力量;或者带领骨干进行远征去落基山脉,跳出反动军队的包围圈。”
  虽然被人叫托马斯总书记听上去是挺爽的,不过现在托马斯也有点病急乱投医,连忙道:“还是先固守,看看能不能打破反对派的围剿,如果不行再朝加拿大边境转进,去落基山脉是最后一条出路。”
  “我看可以。”勃列日涅夫附和道。
  1945年12月28日,美国苏维埃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拉开帷幕,这次杜威借口屡次作战需要休整而把总统卫队放在外围监视各部,实际承担进攻责任的是其余调集上来的陆军和国民警卫队各部,由新官上任的克拉克总参谋长亲自指挥,海军派遣了一个陆战师助战,进攻兵力高达25万,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美共根据地猛扑而去。
  “顾问先生,您觉得这次战役打不赢?”听完斯坦因纳的汇报,杜威的眉头忍不住就皱了起来,下意识地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兵力不少啊,而且都是正规军,比起仓促组合的左翼军队人数多、组织体系也好。”
  “组织体系嘛……”斯坦因纳笑笑,“总统阁下,这些组织体系是谁教育出来的?对面又是什么人在指挥?”
  “哦,天呐……”杜威一拍脑门,终于想起红军顾问这档子事来了,这些部队很多都是由红军帮助训练的,更确切地说是在美国传统陆军思想上渗透了红军的战术调整,结果因为提前终止的缘故,到现在为止学了个四不像,而对面有大批红军顾问在纽约一战后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了。
  “第二个理由,这次投入作战的部队有90%没有真刀真枪打过仗,而我们的对手,只有有70%打过仗,有一半以上见过血,姑且不论他们在战斗中收获如何,单就是这份勇气就足以克服内心的恐惧,您可知道训练和打仗完全是两回事,我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德国士兵和美国士兵在体能、智力上我看不出有本质区别,但为什么美国部队老输?”
  “这个……将领不行吧?”
  “将领可能有一方面因素,但最不容忽视的是作战经验,1939年我们就和波兰展开全面战争了,到1942年已纵横整个欧洲大陆,而美国这些士兵却还在练习向右转、向左转,在装备接近、人数相等的前提下,必然是德国部队能取得胜利。贵国的克拉克总参谋长不是有个著名的克拉克方程么?”
  被这么一说,杜威也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克拉克方程现在都传到德国人耳朵里去了。
  不过斯坦因纳显然不是拿这个来取消杜威:“您再看SS亚美利加集团军,他们在我们的训练和带领下在东线和斯大林打了2年,经验、士气、吃苦耐劳的本事远远迥异于其他美国部队,说明美国士兵是可以训练好的,不过你们试图引入俄国人的做法是错误的——俄国那套不顾人命的打法在被布尔什维克洗脑之后才能用,美国军队是世界上最热爱生命、最珍惜自由的军队,让他们忽然学洗脑打法,这不是瞎扯淡么?”
  杜威被他说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
  “第三个理由,参联会和克拉克总参谋长的布置不对,你看看他的方略,齐头并进、步步为营、扇形展开,注重发扬火力和空中优势……”
  “这策略有问题?”
  “这策略太死板了,只要对面的将领稍微灵活点,抓住漏洞或者纰漏予以突击就会有大问题,而且您要考虑到现在的天气,现在是冬季,五大湖区经常有暴风雪,这就意味着空中优势会大打折扣,如果一个暴风雪的夜晚,敌人果断出击吃掉一路,整个布置就全完蛋了……”
第039章
美国革命(23)
  一听这么多问题,杜威急坏了:“那要不要您靠前去指挥?我马上调整人选!”
  “不行的……首先,我不熟悉这些部队,怎么指挥?其次,参联会刚刚和您达成妥协,您马上剥夺了他们的军权,他们会怎么想?第三,克拉克参谋长也是憋了一肚子火要打仗,调整人选不利于局面稳定;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一次打输了对您未必不利。”
  “嗯?”杜威一时间没弄明白。
  “如果围剿失败,说明国内陆军是不堪用的,这岂不是证明只有总统阁下带领总统卫队才是美国现在的中流砥柱,这对你的地位有加成,对您未来的执政空间和威信大有好处。”
  “是的,是的……”杜威兴奋地搓着手,“如果他们也能轻而易举剿灭布尔什维克,就显示不了我的价值,显示不了总统卫队的价值,顾问先生,您讲得真是太好了。唉,元首怎么就不给您一个元帅军衔呢?”
  “德国这样的人才太多了,元帅是轮不到我的,哪怕亲邦元帅也轮不到我……”
  “亲邦?”杜威不明白这个概念。
  “在德国的政治谱系中,国家间关系有盟邦、有友邦,还有亲邦的区别,所谓盟邦就是轴心48国集团,所谓友邦就是中立国,而亲邦是特指德意志人国家,比如德意志美洲共和国、非洲共和国、亚洲领地等,这些都不作为殖民地对待,而看成是德意志人民的亲属家园,本土德意志是这个大家庭的兄长,是族长,其余都是兄弟之国,这是种族和血脉紧密联系而形成的国家,不讲利益,只讲感情——在内政上完全自主,在国际事务中小弟无条件服从大哥,大哥无条件为小弟两肋插刀,比所谓共同效忠的英联邦而言要紧密得多。”斯坦因纳阐释道,“比如美洲共和国现在军事领袖就是保卢斯元帅,不过他的元帅头衔是美洲共和国颁发的,他在德国本土的军衔依然是大将,这种人物我们私底下称次帅,比普通大将等级高一些……”
  “似乎没听出您有多少不满。”
  “是没有什么不满,保卢斯当副总参谋长、当第六集团军司令官时,我不过就一个师长,论资历、论功绩都没法比。”
  “没听说这位将军有什么突出贡献啊?”
  “您错了,直布罗陀要塞是他指挥打下来的,更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假想敌参谋部评析法深得元首好评,论一些作战的能力他可能确实差一点,论参谋功力,那是大大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斯坦因纳说着把假想敌参谋部的套路和杜威解释了一遍,听得杜威目瞪口呆,原来参谋作业还可以这么玩?德国人真把战争训练出艺术感来了。
  “如果您有兴趣,我们可以内部模拟一番,我让手下扮演布尔什维克参谋部的角色,具体演练如何反击、破围……”
  “好的,好的,想办法带一带总统卫队中其他美国军官,我发现好多人脑子里都是浆糊,离开坦克飞机就不会打仗。”
  “这没问题!”斯坦因纳满口答应。
  由于斯坦因纳如此言之凿凿,杜威在进攻之前特意飞到了前线指挥部,把所有军官都召集到一起发表了训话,虽然心里被斯坦因纳打了预防针有所警觉,但多少还有点侥幸心理,开口道:“本次会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望各位精诚团结、服从指挥、循序渐进,务必歼灭布尔什维克分子,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平与安宁,美国人民在等着我们的好消息!”
  众人见他不插手具体指挥,顿时大大松了口气,连声附和道:“是!请总统阁下等待我们的好消息!”
  这声言犹在耳的踌躇满志还在眼前,不到10天坏消息就传出了:利用几天的暴风雪天气,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悄悄将3个主力师部署在匹茨堡东南角,其他部队却装出守不住撤退的样子撤退。
  2个美国师为抢夺率先收复匹茨堡的荣誉,立即将克拉克“慢慢走、等等看”的思路放在一边,迫不及待地向匹茨堡进军,两个师长甚至还嫌炮兵部队拖在后面太慢,一个劲呼叫步兵和装甲部队快速前进,结果当天夜里就被打了伏击,两个师被突然发难的美共红军截成三段,先头部队被吃掉的时候,炮兵部队还压根没有进入战线,等步兵和装甲部队都覆灭了,炮兵部队还能有什么作为,要么乖乖投降,要么四散逃窜,不到2天,两个完整师就打没了。两个师长一个阵亡一个被俘,连师指挥部都被端掉了。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克拉克的预料,他连忙命令其他部队暂停脚步,巩固自身,不要贸然行动;结果倒好,被崔可夫抓住机会强吃右翼一个师,因为有克拉克的命令不能贸然行动,这个可怜的国民警卫队师在两个红军师和5万赤卫队的围攻下,孤立无援,2天不到就只能投降。
  前后不到一周,3个师,5万人马就报销了,更要命的是,东路防线出现了巨大的豁口,美共完全可以再杀出来。
  这个推断和斯坦因纳的假想敌推断有80%是吻合的,无非后者估计的是西南方,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出击选的是东南方,另外崔可夫的大胆举动也出乎意料——虽然崔可夫打防御战是好手,打进攻战其实也不差。
  克拉克简直要气疯了,这才半个多月就损失了20%的兵力,更关键的是,接下去的仗打不好了,各部对红军有了畏惧感,紧紧抱团,不敢再冒进,可这如何谈得上围剿成功呢?
  杜威在参联会上大发雷霆,将克拉克骂得狗血淋头,对方一句也不敢吭声,最后马歇尔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语气很委婉,但大家都明白他说的意思:克拉克就不是能指挥部队打仗的将领,这是人所周知的事实,你杜威让他当总参谋长也就算了,还要用他指挥战役,这是不是有些用人失当呢?
  杜威只能咬牙切齿地宣布走马换将,参联会陆军系统包括克拉克在内,举荐布莱德利出任前敌指挥官,不过金上将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人不行!南非战役他没打赢,波士顿战役也没打赢,或许稍微强一点,不过还是要换人!”
  “换谁?”
  “换马修来!”金上将道,“能打的陆军将领,我们海军只认这个!要不是你们不肯放人,我老早就把他扒拉进海军带陆战队了。”
  马修当然是指马修·李奇微,众人点点头,觉得这个人选可以,马歇尔道:“如果是马修,我当然也赞同,不过他还在累西腓……”
  “累西腓没事,飞回来就好了,反正前线部队也要补充。”金上将道,“既然我们和德国停战了,外围的兵力能不能撤回还可以再谈,我调几个将领回国总没事吧?”
  杜威一想也是,便和柏林方面亲自要人,霍夫曼当然不会卡着不放,于是1月下旬,马修·李奇微带着参谋班子离开了困守多日的累西腓,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华盛顿,到了五角大楼还是脖子挂手雷的打扮。
  这身装扮让杜威看了很满意,这才有点军人的样子嘛,他对李奇微态度很不错,直截了当地宣布让他担任剿灭布尔什维克的前敌总指挥,李奇微也深感诧异:他的空降军还被牢牢钉在累西腓不能动弹呢。
  “别管空降兵了,这次用不了,下次再说……”马歇尔也感觉第一次围剿失败伤了他的面子,“这次给你加6个师,全是从南美陆续撤退回国,有实战经验的部队。”
  这批部队本来是麦克阿瑟调度好准备配合自己行事的部队,结果倒好,最后又便宜了马歇尔。
  “可我对他们不熟啊。”李奇微苦笑道,“长官,总不能抓起什么部队就拿来打仗吧?”
  “现在没有这么多讲究了……”杜威心急如焚的表示,“总统卫队剩余部队还没到,五大湖工业区全部控制在赤色分子手里,现在政府拿不到足够的补给、装备和物资,靠的全是存量,再拖延下去,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军事后勤都完蛋了,所以您必须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那好吧。”李奇微无可奈何地接受了任命。
  虽然华盛顿催得很急,不过第二次围剿一直到2月10日后才发起,李奇微拼命用这个时间了解自己的手下,而美共方面则抓紧这个时间扩充、调整部队。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托马斯总书记的威望和俄国军事顾问团的威望大幅度增长,再加上控制了美国主要工业区又打土豪分了企业股份,苏维埃的小日子一下子好过起来,苏区人民似乎也觉得苏维埃不坏——现在至少不用交那么多税!
  李奇微的战术相比克拉克有了进步,他让其他部队整固防线,原地待命,自己则带着4个师向匹茨堡进行火力试探,在整个进攻过程中充分保持队伍衔接紧密、火力凶猛,同时还能得到空中支援——2月份后天气好转,空军终于可以多卖点力气了。他的思路很准确,咬住敌人就紧紧保持跟踪,但不冒进,如果跟丢了就抱团滚动去打城市,绝不散开搜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