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5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3/656

  仁科芳雄闭上眼睛好好想了想,最后说道:“虽然我很想说些豪言壮语,但现实如此,必须实话实说,否则对不起诸位长官,对不起1亿国民。’仁’计划开展得一直不是很顺利,虽然陆海军两个层面共同推进,但进度还是比较缓慢的——最开始的制约是原料问题,后来我们通过德国斡旋买到了一批铀矿石,又在印度找到了铀矿,这个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后来的制约是提取设备问题,我们的粒子回旋加速器效用不好,靠着从德国进口的离心机,总算是勉强能够进行提炼分解。
  现在的制约更多,这些离心机消耗了巨量的电量,分离出来的铀元素非常稀少,别说造炸弹,就连建造一座原子反应堆都不够——而这是弄清后续原理、完善理论构型的必经之路,我们简单计算了一下,认为从纯粹理论出发,在离心机足够前提下,将全日本的一半以上电力供元素提炼,大概需要至少16-18个月时间,这还不包括其他研究、实验所需要的时间,假设不存在所有客观条件制约,我预计3-4年可建造一枚。”
  荒胜文策则表示:“我对3-4年这个时间基本表示赞同,但还有一点想要提醒各位长官,假设美国一点基础也没有,接到消息后从零起步开始研究生产,3年之内肯定能完成,因为国力差距实在太大,如果美国有基础——那恐怕会更快,就我个人预计,美国是有基础的,我认为他们将在12-16个月内拥有。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知道这个消息么?”
  “不用想了,美国肯定知道了,美国据说连《高堡奇人》计划都打探到了一部分,这种应该也能打听到。”山本五十六苦涩地一笑,“就算美国打听不到,德国难道不会主动透露么?德国现在急于压美国停战,一定会把自己全部力量都压上去的。”
  所谓不存在一切客观制约,3-4年建造一枚基本符合日本的情况,可问题是客观条件的制约怎么能忽视?怎么可能把一半以上的电力都交给原子弹工程用?其他项目、其他生产全部不要了?这不是一天两天,是长达3-4年,怎么能忍受得了?
  堀悌吉点点头:“两位的意见我基本清楚了,能不能请你们回头仔细写一份报告,详细说明需要什么资源和帮助,以及有关工作情况进度和目前存在的困难……大本营会就这个情况进行专题研究,至于经费,从今天开始,翻倍!不够的,你们直接找石原君。”
  “是!”
  堀悌吉忽然站起身来鞠躬:“请你们告诉各位学者,务必竭尽全力,一切拜托了!所需资源,我会想方设法筹集!”
  所有人全部站起来鞠躬:“拜托了!”
  现在众人感觉自己后背上都是汗:因为他们忽然发现学者们的推断不错,德国有了火箭,过了一年多,据说美国也有了火箭而且同样投入了实战,依次推论,美国的原子弹应该也在路上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要不是霍夫曼先把橡树岭打了一顿,这会儿美国原子弹就已经成功了。即便这样,这个推断还是充分说明了美国的可怕。
  “关于和美国尽快议和的想法,诸位还有反对意见么?”
  东久迩宫稔彦王皱着眉头反问:“条件呢?”
  “两个条件,美国同意我们在太平洋上势力,夏威夷归我们,阿留申归还美国,我们象征性拿一点赔款;或者,夏威夷也由美国赎回,价格不少于500,不!300亿美元!最恶劣的情况下,夏威夷、阿留申一并交还,款也不赔,只要美国承认我们对西太平洋的控制权就好,如果美国想要西太平洋的商业便利,那就再让他们拿一点钱出来。”
  这种条件如果放在以前,那是想也不用想,肯定被群起而攻之,但现在这么说,居然没有几个人反对,大家都意识到了情况不妙:如果德美先期媾和,则美国可以集中全部精力压过来,这对日本来说是个极大的负担,不管美国有没有原子弹,至少未来2-3年日子绝不会好过。
  东久迩宫稔彦王沙哑着喉咙:“我们再商量下,对美议和是大事,绝对不能草率。”
  “对美要从长计议,对澳新和平要快……我看就同意德国的条件,新西兰归我们,澳大利亚赔款50亿美元+重装备,什么矿山开发权、驻军权、租借地全不要谈了,承认澳大利亚归德国控制——德国这里暂时还不能撕破脸。”堀悌吉无奈地摇头,“别说撕破脸,现在甚至要上赶着去巴结德国人,哪怕不卖给我们技术和实物,问德国买一些发电设备、原材料、提炼设备都是急需的,所以德国想要的太平洋岛屿赶紧让出去,欠的款子要尽可能提前清偿,德国在欧盟、联合国问题上我们要坚决配合,保证站在一起。”
  多田骏叹了口气:“大丈夫能屈能伸啊……”
  “最后,谈一谈经费问题,仁计划必须增加力量、增加军费,海军我打算再砍10%的预算,然后把节约下来的都给仁计划,陆军怎么看?那些没用的总军你们还要留着?”
  石原莞尔叹了口气:“算了,都砍了吧,反正留着也打不过海军。等陆军有了原子弹,大和号什么的都是一团废铁,到时候轮到我玩‘天诛国贼’了……”
  “你有这个决心就好!你管仁计划我信得过!”堀悌吉微笑道,“我等你用原子弹来炸联合舰队,不要让我失望呦……”
  伊藤整一心想:石原莞尔刚才不过是句气话,谁当真谁就是真傻。只是陆军总参谋部原本死也不肯砍掉的剩余的50多万总军,居然因为一个原子弹爆炸的电影直接砍掉了,当真是谁也想不到。不过,这么重要的仁计划,长官为什么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看了看山本,忽然发现对方也是若有所思的样子,忽然就懂了:不给陆军一点念想,长官的策略怎么能快速通过呢?
  原子弹还没投入实际使用,已有消灭50万部队的作战能力了。
第172章
超级炸弹(15)
  “斯大林同志,这是我们埋伏在美国情报员发来的最后消息,情报传递出以后,这两位情报员就失去了联络,估计已被FBI逮捕了。”经贝利亚之手递交给斯大林的是关于德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及美国重新开启原子弹生产过程的消息。
  这个世界上能清楚知晓曼哈顿工程和橡树岭破坏行动的国家不多,美国以外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德国,一个是东俄。德国是靠了霍夫曼的穿越能力,而东俄才是世界上真正可怕的间谍国家,他们的高级间谍遍布全球,德国、英国、日本、美国都有红色情报员,虽然数量不像英美这样庞大,但能量惊人,在某些关键领域屡屡发挥重要价值。
  曼哈顿计划就是通过这个渠道泄露给俄国的,甚至在历史上还泄露了部分图纸和技术资料——俄国人坚持自己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没错,大部分确实是自己搞出来的,但也不能否认间谍情报给予的提示作用,对科学家来说,很多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作用——有些专家回忆,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常很快会得到答复。否则就很难解释美国爆炸原子弹之后仅仅几年,苏联的原子弹就完成了。
  PS:至于某些地摊文学说日本历史上曾捡到过一颗原子弹,最终未爆炸而送给俄国的这种故事,一听就知道很不靠谱——美国当时一共就3颗原子弹,1颗在试验场上爆炸,2颗分别赏给了广岛和长崎,哪来第3个未爆炸的产品?退一亿步说,如果日本真捡到一颗完好无损的原子弹,以日本仁计划的研究能力,直接回收并重新利用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制约日本的是客观条件而不是理论构想。
  实际上最早俄国启动原子弹计划的刺激是从英国传来的,汤姆逊教授为首的英国铀委员会工作情况报告落到贝利亚手上,引起了斯大林的极大兴趣,在1942年11月,苏联国防委员会作出了《关于开采铀》的决议,责成有色冶金人民委员部在1943年5月1日前要在稀有金属总局所属的塔巴沙尔“B”工厂生产出4吨铀盐,并要求制订出年生产能力为10吨铀盐的工作计划,随后又命令在科学院系统内成立2号实验室,由物理学教授库尔恰托夫负责制造实验用反应堆。
  但由于红军在战场的急剧失败,再加上中亚地盘丧失,这些工作并未实现,甚至连预计要在中亚开采铀矿的实际行动都没来得及展开就匆匆忙忙消失了,搬到东俄以后,有关核武器项目虽然力图重新恢复,但因为德国火箭、喷气机的巨大威胁,在项目优先度层级上是低于这两者的,更低于新式重型坦克的资源获得量,但现在这个情报一出现,整个情况都发生了改变。
  “这份情报可以确认是真的么?如果是真,从情报角度来分析,他会引起什么样的形势变化……贝利亚同志。”
  “关于准确性,虽然不敢说100%确定,但即便可以达到80%的可信度,内务部会尽可能通过其他渠道核实,至于影响,我觉得要看原子弹的真实威力到底有多少。我来之前咨询过几位专家,他们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你说说看。”
  “第一种结论是根据理论数字推算的,10公斤铀-235相当于1600吨TNT(这当然是极大低估了),那一枚常用炸弹可以携带200-400公斤铀炸药,意味着这枚炸弹的威力可以达到3-6万吨规模的TNT当量(这个推算居然出入不大),这种炸弹的威力是方面军级别的,可有效破坏一座中等城市,重创集结起来的方面军部队;第二种结论是根据现实制约计算的,专家们认为德国不可能有这么充裕的资源去提炼铀元素,因为这种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极低,只有千分之几,提炼十分困难,他们估计一颗炸弹就只有20-40公斤铀炸药(这估计比较接近事实),威力在3000-6000吨之间,具备战术意义,可以有效破坏坚固要塞,对付军一级部队(红军军一级编制大概只有3-5万人),他们认为如果被敌人的战术空军或火箭部队所利用,可以在主要进攻方向上打开一个重点缺口,或者用于登陆作战……”
  贝利亚给出了两个答案,虽然没有附上自己的意见,但斯大林是能够听明白的:如果是前者,那对东俄来说是个很麻烦的事,因为东俄和澳大利亚一样,目前也是城市集中型国家,主要人口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中,其余广袤的领土自然条件恶劣,并不适宜生存;如果是后者,那相对而言威胁不是特别大,现在东西俄漫长的边境线上只有少数几个适宜突破的缺口,只要守住了那里,乌拉尔防线是可以保住的——至于伤亡什么的暂时就不能计较了。
  “不过……”贝利亚话锋一转,又说起第二个让斯大林心惊肉跳的推论,“如果是第二种推断,我们也许会很快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句话怎么说?”
  “日本关东军一直有北进企图,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情报,关东军最近半年,特别是最近3个月以来一直在集结兵力、囤积武器、装备和补给,在日常贸易中种种刁难、破坏或者无理取闹也减少了很多——这不是说明他们在克制忍让,恰恰说明他们在酝酿大的事端……”
  “你不是10天前给我汇报了一个敌人集结情况有所缓解的情报?”
  “那个情报最初看来确实如此,但现在看却不是这回事。”贝利亚忍住斯大林咄咄逼人的目光,尽可能用比较充分与合理的口气阐述,“如果德国开发成功的是战术核武器,那么日本没理由不心动,德国也没理由不出卖——只要日本付得起钱,现在德国为了钱和其他利益,把火箭技术都卖给了日本,没理由在战术性质的武器交易上作梗,而如果日本真打算利用这种新式武器对我军发动背信弃义的攻击,那么他们还需要等待时机……”
  “可远东已开始要进入冬季,再过1个月就要开始冰封了。”
  “今年开战的可能性很低,但来年开战的可能性极高……还有一个情报可以佐证。”
  “什么情报?”
  “堀悌吉基本控制了日本内部局势,日本高层在暴风骤雨般清洗之后,似乎达成了新的稳定,裕仁天皇也缩在皇宫里不敢露面,更不敢公开发表不满意见。”
  “这只是你们的推测。”
  “不,昨天下午日本正式对外发布了诏书,任命裕仁之弟崇仁为南洋总督,统摄太平洋事宜,众所周知这位亲王是海军派,与山本五十六、堀悌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个任命能获得通过并公开发表,说明日本陆海军高层达成了新的一致——限制皇权甚至架空裕仁,堀悌吉敢于政变,凭借的是手中的武力,政变之后,他必须要有成绩才能服众,其他领域不好下手,北进却是最容易的选择。”
  斯大林呆了一呆,最终无言以对。
  曾几何时,红军根本不把日本陆军放在眼里,在诺门罕战役后更是嘲笑他们装备极端落后。但从这几年开始,嘲笑装备落后这句话却要开始打问号了,因为关东军的武备在急速提升,而驻远东部队的装备和人员却在不断西调兵最终损失掉,到1944年议和前夕,远东兵力已下降到非常危险的地步,要不是堀悌吉一再反对关东军盲进,当时就有可能擦枪走火。
  事实也证明日军实力今非昔比,联合舰队公然打劫美国船队后,红军和关东军是干过一次的,虽然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不长,但结果让红军高层非常吃惊,他们信任的部队居然打不过对手,表面上看双方最后实际控制线未发生变化,也没有领土变动,但实际上红军出动的兵力是对面3倍以上,这种主动进攻不但被对手挡住,甚至还被反推了20-30公里,要不是最后关东军退兵回缩,战线定在哪里还说不好。
  除此之外,双方的交换比也很让红军担心,伤亡比例达到了3:1,在拥有3倍兵力优势的前提下,打一场小规模的攻坚战损失居然是日军的3倍,这是非常难以容忍的。因为东俄人口目前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日本只是用一个关东军集团在对抗红军一半主力(另外一半部署在乌拉尔山防御西俄),等到日本腾出手来,南洋、印度的兵力一回师,东俄压力就将无限扩大。
  而德国有了原子弹以后,德美议和就会迅速进入快车道,在斯大林看来,日美议和也会紧随其后,一旦日本与其他大国都恢复了和平,东俄就将首当其冲。
  于是他问贝利亚:“我们在美国内部发动、酝酿的情况如何?”
  “福斯特领导的美共掀起了巨大的抗议活动,总体还维持在罢工、示威、游行、抗议等阶段,尚未萌发出暴力革命的种子,内部主流意见也没有提出上升到武装斗争的高度,不过政治运动的声势是很大的,据说美国现在一下子有了几十万党员,同情并支持美共的民众可能会有200-300万……”
  斯大林嗤笑道:“这种软弱的组织有什么用,到处都是投机分子。”
  他这么笑话当然是有理由的,因为在美国入党忒简单,只要表明我愿意加入什么党,填个表格,从明天开始你就是该党党员了,既没有布尔什维克政党的政审、考察、其他人员介绍、预备的过程,没有什么思想汇报、群众评议、组织审核的过程,也没有一系列的党员权利和义务条款,更不用学习什么党章,新婚夜背诵、抄写党章绝对是天方夜谭——脑子要坏到什么程度才会去干这种事!在这种政治氛围下,一个人今天可以是共和党党员,明天就可以是民主党党员,后天不喜欢了再回共和党也可以,甚至还有身兼几个党党员的人,谁也不会笑话你,更不会要求你“永不叛党”。
  相对而言,美共还算把关比较紧:福斯特要求新党员在入党前要宣布退出以前所有加入过的政党,还要手按《共产党宣言》履行一次入党仪式,至于政审、考察,那根本就是对人权赤裸裸的侵犯,是不存在的!
  当然,真正当到高层,那就不能随意更改门庭了,那会让人笑话——不是用政治标准,是用道德标准。
  所以贝利亚轻轻反驳了一句:“斯大林同志的判断很对,现在确实鱼龙混杂了不少投机分子,有些直接就是FBI\CIA的探子,但对于其他组织纪律性更差的政党,美共还算可以,我听到一个笑话,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党员——比较精确的数字要到重要党内选举时才能看得出来。”
  “好吧,在美国政党运动上我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贝利亚可不接这一茬,悄悄转换话题道:“经过勃列日涅夫同志为首的代表团工作组秘密渗透和动员,我们在美国陆军中已聚集起了一大批同情者,人数大约有1000-1200人,以军官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军士为主,普通士兵相对而言我们接触得较少,军衔最高的是一位上校,但将军级的人物目前还没有……”
  “勃列日涅夫同志的工作是扎实的,下一步希望他尽快推动,煽动美国内部的抗议风潮,揭穿杜威政府卖国投降的真面目,尽一切努力阻止美德议和,美德、美日对峙越久,越容易为我们赢得发展时间和回旋余地。”斯大林想了想,最后缓缓说道,“先不要透露我们已掌握原子弹爆炸的消息,等待德国是否选择会公开这个情报,同时10月份的火箭试验要尽可能一次成功,为十月革命献礼……”
第173章
超级炸弹(16)
  9月19日,虽然德国尚未正式揭露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但差不多该知道的国家基本都知道了,民间也有小道消息在流传,渲染出来的威力无一不比实际还厉害几分,这让霍夫曼非常满意,他牛刀小试之下就取得了核战略的第一步成果——至少美国人这次真心实意地坐下来谈了。
  更让霍夫曼满意的是苏尔工程发来的专题汇报,经过仔细分析和研究,专家们已弄清楚了为什么太阳之子爆炸威力不如设计那么大的原因,不是核装量不够多,也不是原理或计算有误,而是利用内爆法的时候一些小操作不够完美——多块元素通过电雷管引爆时的间隙多了一点点,造成时间上有延迟使得部分中子外溢而不是留在系统内继续诱发链式反应。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再压缩点时间——这本身也是内爆法比枪爆法更有利的原因所在。
  根据研究结果,专家们信誓旦旦地认为:第二颗原子弹不用等到11月,10月就能干出来,而且当量至少5万吨以上,用的原料只要第一颗的90%,即22公斤左右就足够了——少了这部分装药,整体重量缩小到只有不到3.5吨,很多轰炸机都能携带。
  围绕着原子弹之后的军事战略变革与德美议和条件,一轮暗战重新掀起:
  “一号指示我们,要放手发动力量,及时揭露杜威政府卖国投降的真实嘴脸,变政治性、经济性抗议活动为工人武装起义,争取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府……”
  “这恐怕很有难度吧……”
  “不,实际上美国的革命氛围和基础是最好的:美国没有严格的枪支管理法案,革命者十分容易获得各类枪支弹药;美国工人阶级及其家属的数量十分庞大,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美国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通讯传播体系,这对于革命信息的传播与推广是十分有利的;美国虽然有广袤的中西部地带,但主要人口集中在东部尤其是东北部沿海和五大湖地带,特别符合进攻中心城市,实现一个或多个武装割据地区的目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承认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的、垂朽的阶段,特别容易从其内部崩裂,美国无疑是资本主义登峰造极的国家,所以爆发革命一点都不为过……”
  “但福斯特书记没有部署武装起义的想法,甚至连这种准备都没有,他一直都强调在合法框架下进行斗争,进一步壮大党的力量,大多数同志也赞同这个观点。”
  “真是迂腐至极!革命形势的发展,世界局势的变化使得美国整体战略一天天恶化,革命形势已发展到这样成熟的地步,不是一、两个领导人妄图刹车就能刹得住车的,历史洪流必将把守旧的、保守的、反动的、垂朽的阶级和人物碾得粉碎,甚至那些以往代表进步、积极的力量如果不能顺应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的要求,最终会站到革命对立面来……对于这种人物,自然要毫不犹豫地将其打倒。你不是比我还熟悉俄国革命史么?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本来是早期革命领袖,后来站到了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对立面,自然就被毫不犹豫地打倒。”
  “不过我们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也很多,新入党的有很多工团分子,有不少投机分子,还有干脆是政府机构的探子和其他不怀好意团体……”
  “革命嘛……哪有这么纯粹,总体正确、方向对头就可以了,这本来就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谁敢保证自己看到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呢?”部署任务的特派员轻蔑一笑,“比如你们十分害怕的陆军和国民警卫队里就有我们众多的同志,只要我们一声令下,率先亮起红旗,甚至将其插到白宫的顶部,他们就会群起而响应……我可以告诉你们,工人阶级能够得到的声援力量是很强大的,有4个国民警卫师的大部、2个陆军师的一部和至少3-4个师的小部分军队是站在我们一边的……”
  “但这也是杯水车薪,不算部署在外面的军队,本土陆军至少还有400万!”
  “这样,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日本堀悌吉最近在日本发动政变,攫取最高权力,他凭借的不过就是4个海军陆战旅团,顶天不过3万人,日本国内陆军兵力至少有80万,可你们看见陆军起来打仗了么?你们只看见海军杀人杀得人头滚滚,只看见陆军上下甚至还有人叫好,有人站出来说海军一句不是么?为什么?因为陆军不傻,堀悌吉杀的是官僚、杀的是财阀,得力的是普通陆海军官兵尤其是中下级官兵,日本劳动人民虽然还免不了被压迫,但至少现在压迫他们的人物要减少一点,他们凭什么站出来和堀悌吉对着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