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5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2/656

  “没有直接拒绝,但开了一个我们只能拒绝的条件。”
  “什么条件?”
  “帮助日本清偿全部对德债务同时再赔付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物资!”
  杜威又气又怒:“他们敢!”
  “没什么不敢的,堀悌吉已发来电报,如果我们拒绝这些条件,将于3月25日全面进攻夏威夷岛。”
第094章
不可能的任务(23)
  1000亿美元的开价不是堀悌吉开的,是日本国内直接开价的,最初的开价和霍夫曼设想得一样:日本承诺放弃对夏威夷的围攻,但要求得到所有西太平洋岛屿——除了澳大利亚以外,把包括新西兰、所罗门群岛在内全部交给日本。
  这种条件是杜勒斯绝对不敢答应的,便希望日本提经济方面的交易条件,于是就变成“清偿全部对德债务并交付1000亿美元物资”的条件,目前日本欠德国的钱累计已将近300亿美元,等于日本需要美国掏出1300亿美元以上——基本等于美国一年军费,1944财年的军费是1487亿美元,在赔款物资交付完毕之前,日本占领夏威夷作为保证。
  如果美国不愿意交付物资,也可以交付黄金,按35美元/盎司的价格交付黄金。1300亿美元相当于37.14亿盎司黄金,折算成公制单位等于11万吨多的黄金——整个地球上开采至今的黄金总数加起来再乘以四都没有这个数字多,别说美国不可能拿出来,就算是肯,也找不到可以交付的黄金,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狮子大开口的要求连堀悌吉都愣住了,因为日本要求的并不是单纯的金钱,而是金钱背后的物资——这些物资哪怕现存有,一刻不停地开始启运,至少也要半年以上才能运送完毕,他认为美国人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一旦答应这种条件,日本的国力直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倍以上,那时候还会乖乖履行承诺么?
  杜勒斯的心理预期是20亿,最多不超过30亿美元,双方心里差距实在太大。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赎买”夏威夷岛上的军人。虽然赎买有损军队荣誉,但军方大佬无一例外都认为赎买在现阶段是有积极意义的,与其让10万部队在已成绝地的夏威夷岛上轻易挥霍掉,还不如收回国内继续发挥价值。
  当然,他们不会出面来说这种话,唱“抵抗到底、战至最后一人”的高调比谁都积极,杜勒斯一眼就看穿了这批心口不一的政客,冒着风险提出了建议,颇有惘然孤行的风范,让他们在心底狠狠竖起大拇指夸奖这位国务卿。
  “另外,鉴于英国、法国、意大利舰艇在这次战役中损失较大,我也通过秘密渠道与他们进行了联系,希望他们能退出欧洲联合舰队,不过收效不大……”杜勒斯苦笑道,“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军舰没有办法抽回来,意大利人则得到了德国在其他领域的补偿。”
  “赎买的事情,您看着办吧,只要无损于军队的荣誉和士气,无损于美利坚的形象和凝聚力,我觉得可以尝试。”杜威无力地挥着手,眼里扑簌而下,“仗打到现在,是我们、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无能,不怪基层官兵。”
  杜威把所有人包括自己都骂了进去,众人一声不吭,全场陷入了尴尬而又持续的沉闷。
  足足沉默了10分钟,克拉克才硬着头发言打破僵局:“目前我们调整了战略部署,在加勒比海和中美洲采取全线防御,防止德军进一步进攻,同时三军继续以重整队伍、恢复实力为主,陆军出面主持国土防御计划……”
  听到“国土防御”,杜威感觉自己脑子都快要炸了——自己怎么这么傻,接了这个位置?这他妈一辈子要“青史留名”了,难道再让白宫被烧一遍?我才40多岁啊……
  可心里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意见是靠谱的,现在两洋舰队全军覆灭,空军实力一蹶不振,东西海岸门户大开,敌人随时都可能打过来,再不布置国土防御,只怕就来不及了。
  “我打算本周再和德国方面接洽一次,谈一谈和平条件。”杜勒斯补充道,“不过有可能德国人要加码,毕竟现在日本人已经在加码了,而且德国还占领了百慕大,这是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德军进攻有了桥头堡,我的意见是,如果我们暂时在军事上无力将其夺回,便只能在其他利益上让步进行交换。”
  “怎么换?”
  “中美洲势力范围以现有实际控制线为标准,我军从委内瑞拉和累西腓撤退,尊重海地和多米尼加独立,牙买加还给英国,波多黎各和德国交换百慕大……”杜勒斯对着地图道,“我们保有古巴和巴哈马,作为南方边疆的有力屏障。”
  杜威叹着气,不知道该怎么表态,犹豫了半天后只能道:“去谈吧,原则上我没有太多意见。”
  其余众人暗自松了口气,杜威其实很想埋怨特纳那个夜间吸引的主意,不过他知道对方一定会更加埋怨他现在打而不是当初说好的拖到5月再打的情况,于是就明智地不再选择开口。
  商量了半天,众人发现除了军队赎买、再启和谈、国土防御三条方针外其余什么对策也没有,无不唏嘘感慨。
  最后杜威下达了一个人事命令:追晋殉国的米切尔为海军上将,任命英格拉姆为海军舰队总司令、哈尔西为副司令、休伊特为参谋长——不再区分大西洋舰队还是太平洋舰队,舰队总司令的头衔虽然听着威风凛凛,但现在海军实力还不如当初一支分舰队,这种任命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就在杜威竭尽全力为美利坚这艘四处漏水的巨轮寻找出路时,其他政治团体也并未闲着,战争英雄、年轻有为的肯尼迪代表杜鲁门和民主党在与各议会党团、各中立人士密切联系。
  “什么力挽狂澜、什么寻找出路……假的,全是假的。”肯尼迪道,“在杜威总统的带领下,美国的战线正在一步步往回缩,很快我们就要打国土保卫战了。我不知道他当初抨击杜鲁门先生的信心是哪里来的,这是战争、活生生的战争,不是靠哗众取宠或者唱几句高调就能对付的。”
  众人特别是新闻界尤其点头称是,杜威不但在军事上一塌糊涂,而且还严厉加强了对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的管制,FBI动不动就请人“喝咖啡”,以至于现在新闻报道越来越难写,以前杜鲁门政府当局虽然在军事和外交上同样乏善可陈,但至少对媒体的压制还没有这么紧,但杜威上台以后,原本大家以为要倒霉的胡佛不但屁事没有,反而权利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过分。
  回想起当初杜威借新闻媒体批评杜鲁门、就华莱士事件大肆抨击民主党人的往事,他们现在的防范和管控越来越严格,在台上和台下完全是两张嘴脸。
  “您认为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要在军事上完全战胜轴心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尽可能采取一些迂回手段实现和平,这个和平不但包括德国,也包括日本。”肯尼迪道,“我们要学习德国蛰伏后再度崛起的精神,如果没有政治家愿意在这种历史关头勇挑重担,我们根本不要去想以后的事。”
  这个态度和他当初帮助杜鲁门竞选时的激进完全是两种风格,但肯尼迪转换得很自然、很从容,在华盛顿这个大染缸里蹦跶了几个月,他很快就学坏了。不但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而且还能灵活地转变立场,用一大堆似是而非的漂亮话调和以前和现状的观念,听上去很有理——当初他是对的,现在他还是对的。
  杜鲁门对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很感兴趣,打算好好培养他作为自己的副手和接班人,而且,有些话通过肯尼迪这个“战争英雄”的嘴巴说出来不那么违和和煞风景。
  记者们记录了他的这番话,然后印到了报纸上,这份报纸最终也被斯科尓兹内所见到,看着美国人在报纸上的高谈阔论,再看着手里接到的密电,他不由得冷笑一声:“弟兄们,麻利点准备干活了,元首已把烟花准备好了……”
第095章
末日审判(1)
  夜幕下的密西西比河,墨西哥匪帮驾驶着“石头城”号继续向东挺进,唯有流水声不绝于耳。
  这是艘载重量不过340吨的小船,是斯科尓兹内在哈里肯米尔斯附近购买的——原来的船只太大,通不过从哈里肯米尔斯到萨凡纳之间那狭窄、低水位的河道。按照常理,基本内河运输在哈里肯米尔斯附近必须下船走陆路。
  不过,墨西哥匪帮没有这么做,斯科尓兹内已注意到美国对公路的检查比对水路的检查要严格些,而船上这些货物多搬运几次也是件麻烦的事。无论是“冰”、“真钞”、酒还是设备,都是一件棘手的事,总算在收购船只和酒时脱手了不少“真钞”,同时,在哈里肯米尔斯逗留期间,又把酒和冰推销出去好打一坨。
  为减少麻烦,斯科尓兹内决定继续走水路。在“皇帝号”船长的撮合下,他们顺利地在哈里肯米尔斯买到了一条旧船——石头城号,原主人因为这条船无法给他带来太多利润而选择了放弃,对他们的这个举动胡安表示难以理解:买一条船,根本带不回去,这笔钱就白白糟蹋了,完全是败家子的行为,还不如租赁呢。
  更重要的是,在他看来,现在匪帮已深入到非常深的内陆地区了,再往前走根本就是在发疯——他可不是来探险的,他现在有点怀疑匪帮们的动机——他们这个模样不像是来美国做地下生意的,倒像是来刺探情报——这个墨西哥匪帮对于生意和交流没有太多兴趣,反而对当地的风俗民情、地理环境、人文特点表示兴趣。这不是匪帮的做派,而完全是探险家或旅游者的模样,毫无疑问突击队根本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那就一定有鬼,联想到沃勒尔德国人的身份,他隐隐约约猜测这是一批德国人,虽然会说英语。
  他对自己的这个推断吓了一跳,但后来越想越觉得可能,他一方面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抗议,另一方面寻求脱身之道。
  但这种抗议显然是无效的,因为斯科尓兹内已在考虑解决这个问题,胡安婉转的提问不但没能够扭转形势而且是在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队长……他们……”
  斯科尓兹内点点头:“今天就动手,手脚麻利点,不要发出声响。”
  3月15日晚间,也就是德美在加勒比海展开激战时,胡安连同他的贴身管家摔入河里淹死了。表面上看像是酒醉后落水,管家去营救他之后被拖住然后一起溺死,但实际上,这种现场完全是伪造——早在他们落水之前,丽莎就已让他们失去了呼吸,至于那些酒精,完全是后来补上去的。斯科尓兹内痛下杀手的时间挑选得很及时,因为胡安已打算在当夜凌晨跳水逃跑了。
  “他们的尸体怎么处理?要绑块石头沉底么?”
  斯科尓兹内微微点了点头:处理尸体是件麻烦事,放在船上一查就出问题,往岸上抛尸也会引人关注,唯独假装酒醉落水溺亡勉强还有点理由,不过这也并不保险,一旦美国人发现上浮的尸体和绑着的石头,迟早能判断这是一起谋杀,只能寄希望于短期内不出现问题了。
  3月16日凌晨,可怜的胡安和管家就变成了密西西比河里的冤魂,虽然这个下场相对他以往的斑斑劣迹而言并不算冤枉,可一个风云人物最终“淹死”在河里,落个尸骨无存的下场,也算是不大不小的讽刺。
  处理完这一切后,突击队继续上路,3月19日清晨,石头城号抵达金斯顿一带,距离橡树岭不过30公里左右的路程,不过,他们不能再往前开进了——虽然有一段水路可直接通往橡树岭,但在这段联通橡树岭方向的水路上却布置了一道水闸和警戒岗哨,斯科尓兹内看得很清楚,这道警戒岗哨和他以往遇到的截然不同,这是货真价实的警戒哨,而且所有船只都向东南方向的小田纳西河折向,没有一条船试图往警戒哨方向开进。
  “队长,怎么办?”
  “跟着大部队,我们也折向。”他轻轻交代道,“告诉弟兄们小心点,不要暴露,敌人外围警戒实力很强。”
  一路前进,斯科尓兹内就知道自己采取的对策是正确的——河口两岸散布着将近两个连的巡逻官兵,他们不但拥有防御严密的机枪与火炮阵地,还拥有至少2部电台和4台探照灯,还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塔楼,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硬闯进去的下场只有一个——被撕成碎片。
  一边走一边观察检查站的情况,众人的眼睛不由得眯了起来:虽然在外围执勤的国民警卫队看上去一脸公事公办的表情,但都看得出来气氛不太正常——整个检查站在视野所及的范围内至少有3道扇形分布的检查岗,除非能同时解决对手,否则根本不要想硬闯进去。
  随着船只继续向前行驶,突击队还发现了更多情况:除监控河道的警戒站外,在距离河道检查站不到3公里的地方还分布着公路检查站,每一辆需通过公路前往橡树岭的汽车都必须停车接受检查,检查过程不再是类似他们前几次遇到的那样漫不经心,检查员随便看一下就放行,这里检查要严格、细致得多,对上面运载的货物和车底盘都进行细致查验。
  虽然情况很不理想,不过斯科尓兹内没显得太过于沮丧,反而隐隐约约有点兴奋,宽慰着众人道:“看来情报说得不错,这里面有大鱼!”
  众人纷纷点头,能让素来散漫的美国人如临大敌的对付,本身就说明了其中的不同寻常。
  “我们不要着急,继续往前走……”
  上午十时许,石头城号抵达勒诺城——这里距离橡树岭的直线距离大约也是30公里左右,突击队员们再次领教了美国人的检查站,这个检查站的规模比前面见到的几个都大,从兵营规模来判断,至少拥有一个营以上的兵力,同时在远处还看到了一个小型军用机场,现在大家知道今天在附近一掠而过的巡逻飞机是哪里起飞的了,虽然这些飞机性能不是很突出,不过在空中可以一览无遗。
  “沉住气,不要紧张,我们继续往前走……”斯科尓兹内在观察了几分钟之后决定继续往前走:勒诺城正好在橡树岭的正南方,顺着小田纳西河前进,离开橡树岭的距离几乎是一致的。
  中午时分,石头城号穿过劳登堡湖抵达了康科德——这里距离橡树岭仅仅只有不到23公里,这也是依托田纳西河前进所能最接近橡树岭的地方,再往前走,距离只会越来越远,不过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整体距离差不多就是25-30公里之间。
  “要从康科德上岸么?”看着地图上的标识,阿尔弗雷德问道,“只要混上岸,我们就可以……”
  斯科尓兹内摇了摇头:“这里不行,人员太多、防御力量太强,我们要找个偏僻点的地方。”
  位于两片山谷之间的橡树岭一共有两条公路呈现十字交叉的形势穿过——这是除河道外的最佳通行方式,一条是95号公路,一条是62号公路,从今天目睹的现状可知,这两条公路都有不少检查站,虽然不清楚内部的消息,但斯科尓兹内确信距离越近,安保程度会越发严格。
  他点了点地图交代道:“等会爱德华、丽莎陪沃尔夫上岸一趟,采购一些生活必需品,然后打听一下情况,时间限定3个小时……听从爱德华指挥。”
  三人点头称是。
  “吉姆,你负责去把船搞坏,然后再派几个人进行修理……我们就在附近抛锚3小时;沃森,你是船长;阿尔弗雷德,你是货主;其余人各自警戒……”斯科尓兹内强调道,“今天夜里我们再上岸,然后把消息发出去……”
第096章
末日审判(2)
  “元首,突击队已发回来情报,他们成功抵达了目标周围大约20多公里的地方,不过美军警戒十分严密,他们还在寻求突入禁区的机会,到目前为止还算一切顺利。”
  霍夫曼点点头:“没想到他们居然能做到这一步,真是非常了不起,百慕大方面情况如何?”
  “火箭航母已完全准备好了,随时可根据指令发射,百慕大机场也完成了紧急修复,可起降重型轰炸机,昨天已从亚速尔调集了24架过去,今天还能再调集24架,不过由于百慕大机场范围有限,再加上需安顿其他飞机,最多也就是这个数量。”
  “美国人没有对百慕大进行空袭么?”
  “暂时没有,不过有侦察机抵达,被我军击落了。现在百慕大岛上我军拥有140架作战飞机——全部是从两艘云龙改上置换下来的舰载机,另外两艘云龙改已完成掩护任务,准备回归分舰队,只让巨人级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去佛得角……”凯特尔汇报道,“这样我军大概在百慕大拥有280架作战飞机(一半陆基,一半舰载),不包括那额外的48架重型轰炸机。根据加兰德将军的建议,里面一共安排有200架战斗机,同时物资船上还有32架飞机后备件——全是Ta-152高空战斗机,今天组装完毕后可投入使用。现在百慕大上雷达站、防空火炮阵地基本建设完成,拥有大约1400多名陆战队,还有军舰舰炮掩护,拥有较强作战实力。如果美国大西洋舰队真像海军说的那样近乎被摧毁,短期内我们可以守住。”
  霍夫曼点点头:长期守住百慕大是不可能的,美国人绝不会放任眼皮子底下的这根刺,不过他很奇怪为什么美军不来空袭,美国海军损失惨重,难道他们的陆航也抽调不出力量?
  这猜测还真没错,由于忙于调度加勒比海一线的飞机,美国空军根本抽不出大批轰炸机执行对百慕大的空袭任务,小规模空袭只能是去找死。另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由于前线巨大的挫败和损失,空军掌门人阿诺德突发心肌梗塞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现在空军是斯帕茨临时代理,对德战略空袭的惨败阴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住了他的手脚,不敢轻易去挑战百慕大——这就为德国巩固防御赢得了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