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5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4/656

  “这么急?”
  霍夫曼含糊其辞:“巴拿马战役用得上,末日审判或许也用得上,时间不等人!”
第058章
最危险的男人(3)
  面对方案上的一步步环环相扣的计划,斯科尓兹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兰克,想着如果他在这种时刻,应该如何来处理问题。
  与天雷行动一样,元首让人从党卫军美国集团军中选择了一个自愿效力的德裔沃尔夫,不过在霍夫曼眼里,沃尔夫无论能力还是信仰都比不上兰克,所以充其量只是向导,队伍核心依然是斯科尓兹内,为保密起见,沃尔夫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履行什么具体任务,他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将突击队安全、可靠地带到指定地点。
  苦思很久的斯科尓兹内招来沃尔夫,用英语问他:“你说美墨边境没有严格的分界线和驻防力量?”
  “是……队长,你不用这么严肃,美国人通常很随意。”沃尔夫笑了起来,“和欧洲不同,不但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管得不严,与加拿大的边境管得更松,经常有墨西哥人混到美国去,另外还有古巴人等等,德州更是墨西哥后裔的大本营,合法的、非法的墨西哥后裔占了人口好大一部分。”
  “美国警察或国民警卫队不管?”
  “不太管这种事,除非正好逮个正着。德克萨斯原先是墨西哥领土,美墨战争打赢后美国才吞并的,到现在还不满100年,那儿生活着很多墨西哥裔,另外……”沃尔夫眨着眼睛道,“由于墨西哥人一般从事苦力和美国人不太愿意做的工作,所以政府对非法混入的墨西哥裔也睁眼闭眼,他们打击过很多次非法移民,可再打击,这种需求抵挡不住——每次打击移民并强制遣返,街上擦皮鞋的、送报纸、送牛奶、清洁工、管道工就会短缺,一般平民可不乐意接手墨西哥人的工作,哪怕在大萧条时候,美国人也不愿意干特别辛苦的工作,我小时候就亲眼所见很多失业白人晃来晃去,不去从事这种他们看起来比较低贱的工作……当然这是我服役前的情况了,现在具体如何我不是很清楚,但我猜想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不是有很多黑人么?”
  “黑人?”沃尔夫摇摇头,“他们不行,他们比墨西哥人更懒,更难使唤……”
  “那我们冒充墨西哥人岂不是很麻烦?”
  “基本问题不大。”沃尔夫打量着斯科尓兹内的块头,说道,“墨西哥有白墨和黑墨的区别,白墨是西班牙后代,基本就是欧洲人的样子,地位相对较高,从事工作也很理想,算是正常群体,如果是墨西哥到美国活动的白墨,基本以商人居多;黑墨嘛,看起来比黑人肤色浅一点,皮肤接近棕色,与黑人还是有区别的,我听说是印第安和黑人的混血……”
  “难怪元首还坚持给我们找几个懂西班牙语的队员。”
  “对墨西哥人来说,您的英语说得够好了,如果能带点西班牙口音更好,至于西班牙语,你会不会都没关系,反正遇到不懂的人你说德语就可以蒙混过去,真正懂西班牙语的人,您和他说西班牙语也没用,一听就假,关键是您的身材和块头——别说墨西哥人很少见,就是纯种西班牙人也很少见。”
  “所以我是个合格的侍卫!阿尔弗雷德(熟悉西班牙语的特工)才是带队长官!”
  “我觉得,最好,最好……”沃尔夫犹豫着,不知道怎么讲。
  “别最好了,我知道是什么——扮演毒枭!”
  扮演毒枭是霍夫曼和保安总局有关专家和情报体系人员经反复商议后确定的行动方案,虽然扮演毒枭很容易被查,但一来可以解释30多个身强力壮的秘密团体;二来可以携带必要的装备和武器;三来隐匿自身行踪也不奇怪。在美国查处毒枭的主要是警察,偶尔也有国民警卫队,相比之下,他们比反谍机构要好对付的多,所以斯科尓兹内突击队有个令人威风扫地的代称——墨西哥匪帮。
  现在“匪帮们”正在去墨西哥登陆的途中,那里有德国情报人员会予以接应并掩护他们通过美墨边境——墨西哥可比美国混乱得多,第三帝国在这里的实力和布局也强悍得多。
  听完匪帮设想,沃尔夫微微一愣,随即竖起大拇指:“对对对,长官,就是这个!”
  “你接触过毒枭或黑帮?”
  “没有,不过看到过……”沃尔夫讲述了很多他的所见所闻,“……在美国和毒枭有染的,除了墨西哥裔,其次是意大利裔和爱尔兰裔,哦,偶尔还有斯拉夫裔。真正盎格鲁萨克逊人、德意志人或法兰西人是很少接触。”
  “他们杀人如麻,特别是贫民窟里经常有年轻人不明不白地死去,这与黑白两道是有密切关系的,至于美国警察,与匪帮和毒枭们的牵连也很广泛——没有他们的纵容,你能想象鸦片或其他麻醉品在美国的滥用?”沃尔夫耸耸肩,“匪帮不光是贩卖各种各样的麻醉品,还有拐卖人口,收保护费,走私货物特别是烈性酒!相比之下,麻醉品倒像是小买卖。”
  沃尔夫讲述了很多他的所见所闻,不过只有小部分是目击,大部分都是风闻或添油加醋的传播,不过斯科尓兹内在事前已通过意大利方面进行了足够多的了解,他认为风险与机遇并存,起码元首挑选的这个思路还是很有创意——扮演匪帮?想想就感觉刺激。
  “对了队长,如果真扮演黑帮,也不一定要是墨西哥人,还可以掺入一部分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或别的人群,这样看上去更逼真点……在美国搞地下活动的就以他们为主。”
  对这个情况斯科尓兹内也有所耳闻,美国原先黑帮主要在西部,伴随着牛仔运动而兴起,但很多是自发且散乱的,自从1920年代美国执行禁酒令以来,大大促进了黑帮活跃,特别是人称“芝加哥打字机”的汤姆逊冲锋枪更是黑帮标配,一身黑西装、戴墨镜,冬季有长长的大衣,敞开以后就是火力密集的汤姆逊扫射——这几乎是标准套路,现在墨西哥的情报人员已帮他们搜罗了足够的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通过潜艇带过去的武器是其他特殊装备:比如无后坐力炮和铁拳火箭筒。
  现在斯科尓兹内明白为什么他看沃尔夫和看兰克是不一样的感觉:兰克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是为理想和使命而献身的英雄,熟悉以学者为主的超级机密,当初扮演英国宪兵,兰克是很好的人选;沃尔夫只接受过中等教育,混过社会,然后又当了兵,论随机应变的本事远远超过兰克,但论信仰坚定和献身精神和,恐怕比不上兰克。不过元首显然有不同考虑,如果想混入社会,沃尔夫也是不错的选择。
  他忽然又想起当初天雷行动最初选定的合作中——埃迪·查普曼,那完全就是社会渣滓,是不得已而用之,沃尔夫正好介于两者之间。
  他拍拍对方肩膀,笑了起来:“我忽然觉得我对成功有了更大的把握。”
  沃尔夫愕然,他不明白对方哪来这么充分的信心?
  “相信我,我干过很多大事,毫发无损地回来了。”斯科尓兹内炫耀似地摇了摇领口的骑士十字勋章,“看到没有,这是成功象征。”
  沃尔夫当然认得出这是什么级别的勋章,他在东线听说过,那至少是上将级别以上的高级军官、超级王牌飞行员才拥有的功勋,一想到勋章背后的荣誉与石油基金份额,他的眼神不禁火热起来。
  “只要行动成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勋章,而你,至少可被授予一枚骑士十字勋章。”
  “我会尽我最大努力,长官!”
第059章
最危险的男人(4)
  “成功了!”
  “元首万岁!”
  下午时分,看着十余架Ta-152保护着8架硕大无朋的Me-464出现在巴西北部贝伦航空基地外围并陆续降低高度准备着陆时,所有德军地勤都忍不住发出强烈的欢呼声!
  这是德军第一次战略空运尝试,4架Me-464从佛得角航空基地起飞,一路长途跋涉近3500公里抵达了贝伦,从机内燃油情况分析,至少还能再飞800公里左右。
  飞3000多公里不算本事,但考虑到这批飞机高达415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和最大596公里/小时的速度及机舱内搭载的8吨多货物,让人依然感慨这完全是一个奇迹——现在连轰炸机的最快速度都超过战前主流战斗机的速度了。
  赋予Me-464无与伦比实力的当然得益于优秀的发动机,德国把最新定型的、高达2600匹马力的DB-603N运用在飞机上,同时又部分优化了气动外形与结构,使飞机拥有了更强性能,得益于目前推进的英德和解,Me-464还有款B改型使用从英国搞到的2400匹马力格里芬发动机,效果同样不错,与使用DB-603N的A改款可谓各有千秋;梅塞施密特公司技术人员还试验了3000匹马力、24缸液冷的英国军刀发动机,发现这款发动机在中低空表现完全秒杀DB-603N和格里芬,但对大型运输机和轰炸机最需要的高空性能就表现一般,便推荐给其他型号使用。
  Me-464远程试飞成功标志着德国在飞机领域最后一块短板——大飞机开始补上,霍夫曼并不是不知道大飞机的好处与用途,但因为德国国力有限,使战争期间不能在这个领域投入太多,虽然美洲轰炸机早已立项且两个标段均有飞机研制成功,但产量一直很低,两标段的4发重型飞机年产量只相当于美国6星期内生产的B-29数,也大大少于英国的兰开斯特系列。
  欧战结束后,德国将原本高达5500架飞机的月产量砍到只剩3000架——要不是日本方面需求一直不小,施佩尔本想砍到2500架,空余2500架生产能力逐步转成了大飞机订单。
  随着新型大马力发动机特别是英国发动机的涌入,各家航空公司都在对各自型号进行魔改,亨克尔公司将He-277魔改成了He-377和477,尤莫公司一口气推出了Ju-490/590/690,连以战斗机为本业的福克-沃尔夫也不甘示弱,将原先的FW-200C升级为FW-2000/3000,不过众厂商知道这些型号最多是5年内的短期需求,更激烈的竞争在长期需求——4发大型喷气轰炸机。
  现在的德国喷气发动机性能一个月一个样,型号种类繁多,整体呈现井喷趋势,甚至可说德国在研的喷气发动机超过了其他世界总和,如果考虑到德国走的是最正确的轴流式而其他各国还在离心式的泥坑里苦苦挣扎的缘故,竞争空前激烈。
  霍夫曼在访英期间和艾德礼政府达成一致:如果英国正研发的4发重型喷气轰炸机能通过德方预审并超过德国产品,德国同意今后将其采纳为欧盟标准产品,反过来如果德国产品强于英国产品,英方会实现军备采购一体化,这让众厂商既看到希望,又感受到了沉甸甸的挑战——干得好今后在全欧洲都有饭吃;干不好连德国大本营的市场恐怕都会丢掉。
  现在最直接感受到压力的就是奔驰公司,原先让他们抓紧转产、研制新的DB-603不是很积极,能拖就拖、能熬就熬,等英德一和解,成堆的梅林、格里芬、军刀发动机开始漂洋过海“找饭吃”,眼看意大利、法国甚至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都在尝试引进,而军备部毫无干涉之意(也不能干涉,因为这是德国答应使用英国发动机和有关技术的先决条件),急得奔驰公司老板直跳脚,DB-603研发用了3年多,但从A型改进到N型仅仅用了14个月——验证了霍夫曼的话,不给压力就没有动力。
  大飞机的研制成功,不仅是德国航空力量的完整补充,更是霍夫曼“六位一体”超级炸弹发射载体的战略威慑学说写照:即便德国今后重心在于火箭,也不意味着飞机就不重要,Me-464完美符合霍夫曼提出的单颗5吨载荷、最大续航距离5000公里的要求——这不仅能携带预期的超级炸弹,也能携带云爆弹。虽然他知道Me-464是赶不上美国的B-36的,不过在他设计中,B-36跨大洲打击的工作不需要飞机来干,用V8火箭来完成才是王道。
  作为一款大型飞机,Me-464不仅要能充当轰炸机,同时还能根据需求灵活变更为运输机、远程巡逻机、大型民航客机和加油机,现在基于Me-464平台改造元首专机的工作已在开展,能搞航空的就没有笨蛋——元首专机搞好了,今后才能在民用航空市场分到一杯羹。
  至于空中加油也是霍夫曼强调的发展方向——今后飞机将会越来越耗油,这一点军方深以为然,当然空中加油机不一定非Me-464不可,更廉价且灵活的He-377等也可以尝试。
  除上述种种优点外,Me-464还完成了最新科目——携带2枚V3+巡航导弹进行空射,飞机高度和速度赋予空射型V3+至少50公里以上的航程延长,再加上本身改进后的距离延伸,现在V3+和V2+一样能实现650公里左右的最大打击距离,这对于作战就有特殊意义和价值,也是空军向南美转场派遣的用意所在——不利用战场新武器,怎么对得起白花花的马克们?
  利用战略空运能力,亚速尔、佛得角、贝伦和圭亚那一线就完美地串联起来,当初让古德里安等将领望洋兴叹的战略空运能力不再是美利坚专美的玩意。
  斯科尓兹内的墨西哥匪帮当时其实也可搭载Me-464前往,但顾忌到安全和保密因素,霍夫曼还是坚持让他们坐潜艇去,飞机可以调拨给他们作为行动支援力量的一部分——首飞成功后,Me-464们将在未来1个月内入驻至少24架,表面上看起来是为南美德军提供远程补给,实际只有少部分人清楚,这只是掩人耳目的常态化局面,是为了麻痹对手,真正的用意全德国只有不超过6个人知道。
  除航空领域的厂商感受到压力外,坦克领域压力也不小,百夫长坦克原型车曝光给德国军工部门敲响了警钟——美国人在坦克领域还是一如既往地笨拙,但英国人可没闲着,未来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主力坦克同样也是要竞标的,万一让百夫长把豹2压了下去,自诩为世界第一又打赢世界大战的德意志陆军脸面往哪搁?恐怕设计师们都要去集中营报到了吧?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豹2快马加鞭,连一直停滞不前的E-45研制进程也因为复合装甲和HL
245发动机使用有了突破性进展。
  当然也有非常得意的厂商:狼瓘步兵战车和Sdkfz.234/4-6型重型轮式战车受到了各大国一致认可与推崇,特别是英国在镇压不列颠长弓手行动中使用,效果出奇好,早把英国用了多年的灰狗不知道甩了几条街,明确表达要求引进生产。
  现在狼瓘和美洲狮已率先成为快速反应部队的标准配置,英、德、法、意、俄五大国订单量超过6000,考虑战后这个军备压缩的大环境,6000辆完全是非常高的数字,喜得厂家们做梦都要笑醒。
  除重型装备外,轻型装备也走在统一的道路上,其他大国都很羡慕德国使用的STG43突击步枪,美国、俄国利用缴获的样枪进行山寨,欧洲各大国则正规引入后统一换装,粗笨的老式单发步枪都在加速淘汰。
  STG43的下一个改进是STG45,这是基于战争经验得到的改良,虽然其余步枪枪械这块为照顾各国面子,没强制要求统一,但由于德、意、俄都使用了德国的G43,法国最后也横下一条心,放弃了自己的老式步枪,只有英国还抱着恩菲尔德不肯放——其实他们更想用加兰德,不过这没什么好指责的,因为G43相比恩菲尔德或加兰德并没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子弹又不统一,对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大不列颠而言,当然是能不换就不换。
第060章
最危险的男人(5)
  而成霍夫曼的军事逻辑来看,无论G43、恩菲尔德或者加兰德,都是注定要淘汰的产品,德国一方面准备强化STG45,另一方面在进行淘汰其他步枪的举动,同时又提出了新一代突击步枪的招标规范,准备抛弃“中间威力弹”的概念,准备采用更高精度与小口径子弹的第二代突击步枪。
  用减低单发弹药重量与威力去解决使用突击步枪弹药量消耗过快问题的思路让众人耳目一新,这也是法国抛弃本国步枪短暂引入G43的原因所在——法国认为自己在小口径子弹领域有一定技术积累,真要是搞小口径突击步枪未必会输给德方,很想雄心勃勃将战后欧洲标准制式步枪这块市场吃下来。霍夫曼当然予以同意,提出全欧竞标,为了投桃报李,法国就半推半就使用了G43。
  至于机枪,凡打过仗的官兵都知道MG42好用,什么维克斯、哈奇开斯都只有喝洗脚水的份,至于冲压工艺更是甩其他依然还在用切削工艺国家水平几条街,于是MG42就成为标准机枪配置。
  不过重机枪领域德国很爽快地承认不足,给各国两个选择,一是各国暂时保持现状,三年内新研制一款重机枪竞标;二是各国以美制勃朗宁重机枪为蓝本过渡先行统一使用,经反复讨论决定双管齐下:快速反应部队标配勃朗宁,各国国内随便整,然后各国基于12.7口径研制新重型机枪,约定5年后竞标,哪国产品最成熟就用哪国。
  在军备领域,霍夫曼思路很明确:鼓励欧洲各国研制,甚至可以联合竞标,德国为保持欧盟和《柏林条约》凝聚力,会适当开放防务市场给英、法、意各国,然后联合采用。这样好处很明显,对各国军工体来说有了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不是德国一家独占会让其他大国体会到德国的诚意,至于欧洲小国,由于不必再费心费力搞军备研发,他们能降低不少成本——联合生产的军火肯定比单独外购更省钱。而且欧盟枪械、装备都统一后,大家彼此对其他人的军力知根知底,不会再误判形势想着打仗了。
  1月29日,就在欧洲三场空投刚刚结束,进入最后清点阶段时,一直等待德军进攻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军不负众望地迎来了暴风骤雨般的攻击:
  德军以8艘战列舰、600多架飞机、200多枚陆基V3为主力,在夜间对该岛发动围殴,将美军一半以上飞机摧毁在地面或升空阶段,不等对手反应过来,黎明时分伞兵突击旅已抵达战场,用空降而不是隆美尔一直使用的两栖登陆战拉开陆战帷幕。
  这种不按常规套路出手的架势立即打蒙了美军,中午时分,该岛空中力量已被完全打掉,这时候德军放心大胆地出动在南非战役中大放光彩的武装直升机进行对地突击,依据伞兵指示的目标进行压制攻击,胆敢暴露的美军高射机枪或高射炮阵地则由Fw-190对地攻击机予以清缴,实在不行的招呼海面上的380mm、381mm粗管子们予以“定点清除”,这时候直升机又摇身一变变成落点观察校射机。
  这套组合拳或称“闪电战1.5”的战术彻底打傻了守军,原本华盛顿预计至少能守3-4天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在14个小时后就狼狈不堪地宣告投降。
  几乎与此同时,德军快速打出了右勾拳,迅速吃掉了加勒比岛链南半截的诸多岛屿:1月31日,格林纳达落入德军之手,2月1-2日,圣卢西亚、马提尼克、多米尼克、圣文森与格瑞纳丁、巴巴多斯五岛被德军闪电般予以占领。
  就在华盛顿忧心忡忡地担心德军北上时,马沙尔舰队忽然兵锋一转,在委内瑞拉波拉马尔登陆并迅速控制了该岛,同时又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为跳板,进入了委内瑞拉的东北半岛。
  这还不算最坑人的举动,最坑人的是部署在左翼的绍肯集群配合保卢斯统帅的巴西守卫部队右翼向累西腓方向挺进了60多公里,战斗机频频越线展开攻击,摆出一副要吃掉累西腓美军的态势。
  这种先北上,再向西,最后又在巴西边境佯动的全套组合拳打得美军晕头转向,一时间摸不清楚对手的目标真正方向是什么——凡是参联会讨论到的进攻可能都被德军顺藤摸瓜搞了一遍,场面十分混乱。最紧张的时候,米切尔带着尚未完全整顿好的大西洋舰队就在佛罗里达半岛海域逗留,随着德军主力向西移动,风险解除之际,他又悄悄缩了回去。
  在军事战场上收获颇丰的德国在政治战场上也很得意:冰岛以81%的压倒多数顺利成为冰岛省,丹麦以52.4%的赞同票变成了北方省,最惊险的是北爱尔兰,赞同与爱尔兰合并的赞同票最后只有50.8%,因为大不列颠最后阶段也像德国一样使出了盘外招,足足推出了5000多人“归化大法”,比德国操办的流动票箱还多一半,气得爱尔兰人大骂无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