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5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6/656

  参联会有一点猜对了,所谓派遣30万大军的论调完全是放出去恐吓美国人的,霍夫曼早就给南美战场画过一条红线——绝不允许超过30万作战部队(包括陆空军全部在内),其中隆美尔直辖部队只给12万(不含空军和后勤),之所以定12万这个数字,倒不是德国抽不出兵力,而是进行多方分析和计算得出的结论。
  首先在霍夫曼看来,隆美尔带这点兵力够用了,他能带着10万左右集团军打出30万兵力的效果来,真给30万兵力也就是这样了,而陆军总参谋部精心计算的结果是隆美尔元帅带12万兵力时战果最好、收益比最高——北非战场、中东奔袭战、中亚突袭战、冰岛战役基本都是这数字左右的兵力,昆古尼尔计划则是12万的一半,搞得现在隆美尔自己也对12万这个数字疑神疑鬼。
  其次保证12万左右部队供应补给源源不断也是德军目前所能维系的日常调度。由于1943型、1944型部队的不断编组,德军现在对后勤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同样是12万部队,当初隆美尔在北非带12万人和现在带12万人的物资需求完全是天壤之别,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霍夫曼只向隆美尔承诺一点:这12万军队后续补给和人员补充一定会足额、按时送到——对在北非吃过补给不力苦头的隆美尔来说,这是最大的支援和肯定,远比多几万军队重要的多。
  最后从南美的实际战场情况看,由于会引入欧洲驻守力量,将来圭亚那一线就不需要驻军,这样一来作战空间不会太大,有12万精锐野战军团足够了,至于派遣占领军,维持治安都不是隆美尔的任务,他也干不好这个。
  当然30万大军的总数还是会派遣,只是不直接使用在同一战场:南非战役结束后,根据日德协商结果,德军将正式派兵入驻新几内亚岛并修建有关潜艇基地——该领地初期要占用6-8万兵力,并在未来扩充至10万以上,日军腾出来的兵力将压向夏威夷岛一线;另外的剩余运力是要把复员回来的老兵及其家庭安排到美洲共和国去,这部分部队将交由保卢斯统帅。
  根据计划,美洲共和国在5年内要完成移民至少200万的雄伟目标,第一波就是把老兵及其家庭转移过去。他们将会根据战功不同分配土地,相应石油基金份额就取消,这不能说他们短视,不懂金融产品厉害,对基层普通平民来说,看不见摸不着的石油基金份额哪有捏在手里的农田好?
  实践国社主义理想的美洲共和国还趁势推出军功农田基本优待政策——5年内不征税,另3年享受免税一半待遇,简称“5免3减半”,对元首当年在竞选时许下的诺言进行了生动注脚,颇有打造“国家社会主义样板田”的雄心壮志,同时德国政府还与他们签署了农产品包销协议——如优待年限内产品不能在南美市场就地销售,全部都由德国政府统一按保护价收购。
  在此前提下,德国政府新设移民部,统筹向美洲、非洲共和国、亚洲领地、东西非殖民地的移民事宜,军备部副部长、托特组织头头米尔希元帅兼任移民部部长,以德国人特有的精细劲展开定居点建设。
  工业资本家们则赊销给移民大军一批工具和设施,每个定居点安排300-500户不等的居民家庭,暂时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他们先分配土地、明确权属、建立住房和公共设施,然后从正式进行耕种和生活。军方也为移民出了很大力气,根据霍夫曼的建议搭配了大量过时坦克——装上农业机械就是上好的现代化农机,平时还能充当军品。
  对老兵们来说,开坦克耕地和播种虽然是门新学问,但掌握起来并不困难,甚至和在战场一般自如,这有助于他们适应节奏转型——骤然从炮火连天的战场退下来过安逸日子很多人是要发疯的,现在这样能摸到坦克,还能拥有枪支(德国本土禁枪,美洲共和国不禁枪)的生活让他们感到很踏实。
  同时移民部还按照《军事动员法》将移民们组织在一起构建人民冲锋队,既能武装捍卫美洲共和国生存,极端时刻还可为隆美尔的南美集团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虽然现在暂时用不着。
  当然也有从军队退役,既不愿意耕地,又不愿意下工厂的冒险家,他们通常是在军队摸爬滚打20年的资深职业军官,离开军队怅然若失,可德国确实也不需要这么多军官,于是就应邀去各国担任军事顾问,无论是新独立的各东方国家,还是中东一票小弟,亦或者南美一片,这批军官到哪都是香馍馍。
  尤其以拉普拉塔集团最为显著,他们不但聘请了大量军官,还试图整体山寨德国的军事体系,现在南美各国不仅在军事策略、军事思想、军事装备上模仿德国,甚至于连行军操练、口号标语乃至军装服饰都向德国靠拢,大家争相效仿就会出现啼笑皆非的场面,不熟悉军队、不仔细区别都分不出是德军还是其他国家的部队(注:时至今日,智利国防军比德国国防军更像第三帝国传承人)
  由于美军在战场上被打得极惨,连连丧师失地,连带这些平日对美国敬畏有加的南美小国现在也开始不把美国当回事了,中立国秘鲁明目张胆为轴心提供援助也没见美国怎么样,更是戳破了纸老虎的威风,现在连各国军方都不把美军放在眼里——庇隆就认为,单从陆军战斗力而言,1个阿根廷兵至少可打2个美国兵。
  甚至连一直在败退、从未有胜迹的巴西军也认为美军不过尔尔,蒙特罗就认为“如果巴西有美国的装备,绝对不会打得比美国差”,隆美尔和绍肯听后也只能笑笑,不知巴西人这“迷之自信”从哪里来——美军再烂,打巴西军依然绰绰有余,再加上美国的海军实力,南美各国别说单打独斗,就是拉普拉塔集团抱团都不一定是美军对手。
  所以最高统帅部对美洲共和国的国防力量抓得很紧,保卢斯今后要统帅一支25万左右的精干部队,并拥有至少30万的合格后备役,这样万一美军在南美一线发起突袭,美洲共和国能够顶到欧洲联盟派兵前来支援。为保护美洲共和国的纯洁性和与德国本土的密切联系,依照《亲邦关系法》,在其人口不超过1000万前,不接受非德意志后裔移民(个别结婚、收养入籍不在其列),同时还要求德国各大专院校、各专业教育机构、各大型财团到美洲共和国开分校、设教学点、办分厂,其中最为重要的国社党支部要设立到定居点一级。
  与非洲共和国、殖民地和亚洲领地不同,美洲共和国将来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霍夫曼是将其当做美洲战略核心枢纽来经营的。
第041章
背锅侠杜威(3)
  元首遇刺的消息也不可避免地扩散到在夏威夷作战的日军这里。
  “长官,您怎么看德方的声明?我总感觉德国声明中有一些特殊的含义在……”
  面对草鹿龙之介的询问,堀悌吉笑笑:“元首是个很善于抓机会的政治家,嗅觉十分灵敏。这件事表面上来看是对美国的强烈抗议,实际你我都清楚,能具体执行的,只有丘吉尔政府。”
  “对,大家就是对这一点有些难以理解。”
  “这说明因战场形势的变化,德方不满意手头战果和美方答应的条件,开始提高报价,但明着毁约总归不好,元首遇刺是个非常好的理由和借口——否则,真按照戈培尔部长的声明,德国将不顾一切地将力量投放到美国身上,这显然与事实不相吻合。”
  草鹿龙之介点点头表示理解了,接着问:“等下一波援兵抵达,我们先打夏威夷岛还是先打瓦胡岛?”
  “都不打!”堀悌吉顿了顿,“拿下毛伊岛后就地构筑防御工事,陆军以袭扰为主,但大规模攻势暂时告一段落。”
  “这是为什么?不趁热打铁么?”
  “瓦胡岛有4万兵力,夏威夷岛至少有3万兵力,同时两地加起来还有数万民众,紧急动员后又可以抽出部分人员投入作战,强行进攻我们会损失不少人。”
  “但美国人贪生怕死,他们在拉奈岛和莫洛凯岛上的表现……”
  堀悌吉摇摇头:“这不一样,我实地勘察过了,陆军也认为这次占领的两个岛,防御体系都很一般,但瓦胡岛和夏威夷岛两个岛是整座夏威夷群岛的核心,美军经营多年,又经过战争多次加固,拥有良好防御体系,所以必须慎重!下一步的重点是利用第二批国内援军去进攻斐济、新喀里多利亚、美属萨摩亚等地,同时配合德军进驻,从战略态势上将澳新孤立起来——希望德国能推动政治解决。”
  “您不主张军事占领?”
  “太困难了,超越了日本的能力,同时会刺激不恰当的野心,而且你认为欧洲方面会轻轻松松看着我们占领澳新么?”堀悌吉叹了口气,“帝国现在和欧洲是盟友,共同对美,一旦我们占领澳新,帝国地盘就太大了,攻守之势移位,欧美可能会联手——他们毕竟都是白人,而我们却不是!”
  草鹿龙之介不用看也知道已占领了几乎整个印度、东南亚,再拿下澳新的日本面积会有多大——将一跃成为世界领土最大的国家(东、西俄分开统计),他恭恭敬敬地点了点头:“长官所谋深远。”
  “这是一月份的主要战事,至于2月份……”
  “长官下一步打算配合德国人去打巴拿马!从根本上掐断美军通过巴拿马运河进行东西海岸整补的可能,尽最大可能延长帝国在太平洋领域的绝对制海权地位。”
  “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堀悌吉补充道,“德国已向我方发出要求,希望能配合他们进行作战,拿下巴拿马——这个要求是应该答应的。”
  一方面,德国战后考虑将巴拿马运河国际化,日本也会占有较多股份——不出兵就想占股份,哪里来这么好的事?另一方面,在夏威夷攻略中,德国不但通过秘鲁向日本提供了大量支援,还在油轮、军械等各个方面帮助日本,光联合舰队最急需的航空装备就给了不少,特别是日本东海大地震几乎摧毁那一带所有的飞机制造工厂后,别说海军,就连陆军飞机都要依靠进口来弥补生产缺口。
  “所以,于情于理,我们必须予以配合。而我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尽可能避免德美快速和解——我们帮德国取得的成就越大,德国就越会开高价,美国就越发承受不了而表示疑虑,德美停战就会一步步推迟,拖着德国一起打仗,帝国才有不小的胜算。否则,很难……”
  “至于中间2个月,就留给夏威夷美军好好享受吧,让他们体会一下孤立无援、士气下降、民众焦虑、物资逐步枯竭的滋味,如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就更好。”堀悌吉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不能损耗太多兵力在攻岛上——哪怕死的是陆军!现在多死一个人,将来防守夏威夷就少一个人!”
  松田千秋对此深表赞同:“最好美军天天陷入恐慌,让夏威夷居民最终对美国政府、美国军队感到绝望!这样将来他们对帝国统治夏威夷就不会采取激烈的反抗态度,不够卑职建议骚扰性轰炸、骚扰性炮击还是要继续进行的,不能让美国人过得太舒服……”
  草鹿龙之介也表示赞同。
  堀悌吉微微叹了口气:大家的主流想法还是想打下来作为日本国土,他从不敢抱如此乐观的态度,也不认为美国会吞下丢失国土的苦果,可他想要的失败迟迟不来,他拿什么去说服国内和心高气傲的部下呢?
  就在堀悌吉和众人安排下一阶段战事时,隆美尔、高斯、绍肯、曼陀菲尔等人也在商议下一阶段作战,现在南美集团军可谓精锐云集,像绍肯、曼陀菲尔都已是上将军衔,原本都可以独立担当集团军司令官了,现在依然委屈在这12万部队中,不过最高统帅部也没委屈众人,南美集团军虽然只有12万,但在规格和供应保障上是按照集团军群配备的,隆美尔等人也不计较这些——只要有元首的信任,一切都好说,没有信任,给你个国防部长又能如何,还不是光杆司令一个?
  根据最新编成,南美集团军一共编成左右两翼集群,左翼集群由绍肯统帅,右翼集群由曼陀菲尔统帅,隆美尔的指挥部和其他军种负责居间协调,高斯现在也是上将军衔,依旧出任参谋长,整个班子完全是奢侈到极点的配置。
  “巴拿马战役初定2月下旬,由两军联手,其中日本会出动联合舰队主力配合,我方负责出动海军牵制并由地面部队主攻……”高斯在地图上一路指点过去,“这一次巴拿马战役旨在占领,不像1943年以袭扰为主,因此必须先行拔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德国最初决心12月下旬占领巴拿马,后来发现巴拿马运河不可能早于5月份之前开通,再加上加勒比海沿线还有一批岛屿,便把时间推迟到1945年2月份,这个安排也正中日方下怀——正好可以从容调集兵力并将太平洋一线全部分散岛屿全部吃掉。
  高斯修改了计划,打算1月份占领英属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计划,其中圭亚那直接动用陆、空军由曼陀菲尔去占领,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显然要进行一次登陆作战,打算在1月18日,由轴心联合舰队主力配合后占领。
  “元首在访英国期间已和伦敦当局谈妥,让他们抽调部队入驻英属圭亚那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所以我军战役以打赢为主,不必考虑后续占领与经营……”
  曼陀菲尔顿时大大松了口气,他在马岛蹲点了一年多,知道占领后经营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我们在前去巴拿马的路上有2个障碍,第一是委内瑞拉,第二是哥伦比亚……”高斯指着地图道,“最高统帅部传来消息,哥伦比亚已和我方在外交层面沟通好了,只要我军进驻,他们就公开转换阵营加入轴心,但委内瑞拉有点麻烦,这里有5万多美军,而且实力不算太弱,又分散在内陆,一一绞杀要花费太多时间。”
  “所以参谋长给了个建议,第一阶段战役结束后,在海军配合下佯攻委内瑞拉,实际却跳过这个目标直接攻击巴拿马……”隆美尔笑道,“今天请大家好好议论一下,你们都知道我对这种跳跃式前进的战术是很执着的,不过现在兵力有限,还要考虑海战因素,必须慎重。现在不是昆古尼尔计划时期了,我得悠着点打,不能给美国人反扑的机会……”
第042章
背锅侠杜威(4)
  实际上众人也对美军前段时间的反应表示奇怪:在绍肯左翼集群贯穿巴西北部时,盘踞在累西腓的李奇微所部居然丝毫不加阻扰,任由德军通行。按当初兵力估计,德军只有不足6万兵力(另有3万巴西军德军从不计算在内),而美军在累西腓一带至少超过20万,即便这样,美军还是眼睁睁看着德军大摇大摆而去。
  对美军当初巴顿所部如此冒进,现在李奇微所部又一反常态如此保守的心思,众人都觉得捉摸不透。隆美尔一开始确实动过伏击累西腓美军的念头,在右翼安排了从马岛转场而来的曼陀菲尔所部,结果美军就是蹲在乌龟壳里不动,迫使他最终放弃。
  在将部分巴西国土交由巴西军队守卫后,隆美尔对南美集团军重新进行了兵力编组,恢复野战兵团态势,左右两个集群各获得2个重装甲营、1个装甲师、1个装甲掷弹兵师和1个步兵师的兵力,隆美尔所在的指挥部还拥有1个重装甲营和3个海军陆战旅的兵力,总人数大概是12.4万人,这构成了南美集团军的进攻梯队。
  12.4万人看着兵力不多,但经多次补充后的机械化装备却多如牛毛,这12万部队总共拥有1138辆各色坦克/坦歼,大部分都是战斗力强悍的虎、豹,虎2、3与4号H型各为200多辆,除此之外,还拥有大量的自行火炮和装甲车,除重型大口径榴弹炮(指203mm级别的陆军拖曳式榴弹炮)不如外,其余配备标准远远超过了非洲集团军鼎盛时期,甚至当初4个装甲集团军也没这么多坦克和装甲车辆,论人均装甲车辆拥有率,除了雷神之锤就是南美集团军了。
  这也是隆美尔对最高统帅部只给12万人表示满意的地方——再多可真要维持不过来了。
  为配合南美集团军攻势作战,空军还分4次增兵,总共向南美派遣了1600余架飞机,除近200架对地攻击机直接配属外,另外1400架中至少有900架随时可以支援隆美尔,为保护庞大的机场、机群和物资线路,南美集团军还有6万人的驻守部队,他们将与巴西军一起负责驻扎——高斯猜想这是美军不敢进攻的原因所在,把这些兵力计算在内后,南美集团军与累西腓美军总兵力一样多。
  德国根本不知道在美国内部目前流传着“克拉克公式”,别说那6万防守梯队、3万巴西军美军不敢忽略,就是那12万野战进攻梯队,按美军当时标准都要准备36万部队(现在要48万了)才能打打看,哪怕李奇微、史迪威都不信邪,也不敢轻易尝试。
  除此之外,在阿根廷到美洲共和国再到巴西里约热内卢一线的漫长防线上,还将部署大约14万部队,准备交由保卢斯统一指挥——补给优先级和机动能力远不如南美集团军,但对即将走马上任的保卢斯来说,这14万部队异常宝贵——这可不是随意凑数的兵力,全是精锐一线,有不少当初还是他在斯大林格勒中带过的第6集团军所部,指挥起来非常熟悉与得心应手。
  这14万军队将构成美洲共和国的武力基础,并维系阿根廷与巴西的防线,为隆美尔提供侧翼支持,一旦美军置隆美尔不顾突然来进攻德军柔软的下腹部,轴心也有办法应对之。
  即便南美方向已是精兵猛将云集,闲不住的古德里安依然想到美洲来“抢生意”——希望用雷神之锤集团军和闪电战2.0战术去对付李奇微那20多万部队,争取把快速反应部队的套路练得更“熟悉”些,反正南非战役打完,雷神之锤集团军空闲下来了,但经陆军总参谋部反复评估,认为在4月份前,德国不可能拉出足够的补给运输能力用于该集团军转场。
  得益于东线后勤保障得力,原元首首席副官施蒙特已晋升为上将,前几天刚从东线军需总监提拔为负责陆军军需的副总参谋长,虽然排名还比较靠后,但这个实权派掌握着全军军需管理,又是元首身边人,没有人敢于小看。他认为打南非前足足调集了2个月运力且距离石油产地很近,如要运到美洲,至少要准备3个月时间,短期内并不现实。
  真要打累西腓,还不如用这个运力给隆美尔再加一倍人马,让他直接指挥去打算了,这调子也得到了蔡茨勒大将的认可——东线打赢后,一大堆有功将领都升了官,不过却不符合霍夫曼的胃口。
  在霍夫曼的设想里,累西腓美军留着还可以钓一钓美国人的鱼,一下子解决了万一美军退回本土当缩头乌龟怎么办?所以他打算先放一放。
  不过又不能真对这个重兵集团不闻不问,所以他也要考虑系统的解决方案,于是古德里安便从元首这里得到了保证:如果将来要打李奇微,他古德里安一定是首选!这个口头保证比什么文件都管用,古德里安心满意足地回国度假顺便总结南非战役的经验教训去了。
  至于曼施坦因、蔡茨勒和约德尔等人,霍夫曼也不能让他们闲着——闲着是非就多、容易出问题,一方面要求他们统筹考虑欧盟整体军事力量部署与应对计划,一方面又在战略会议上指示他们加紧制定登陆美洲的宏大作战计划,考虑用300-400万轴心军征服北美。
  设想很吸引人,但方案的名字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高堡奇人计划!
  当霍夫曼郑重其事地提出该名称时,所有人都一脸黑线而有些凌乱:原先作战计划不是以颜色命名就是以德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命名(如巴巴罗萨),类似征服北美这么宏伟的计划,谁都以为会有一个响亮称号,大家还在猜哪个名人会入元首的法眼,结果元首却拟定如此怪异的名头。好在凯特尔反应很快,只愣了3秒钟就接茬:“高堡奇人这名字不错,听着就有点天马行空的意思,一看就知道是元首的战略手笔,适当透露点风声,放出去能吓唬美国人!”
  对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先生的急智和狗腿般的领悟精神,霍夫曼由衷表示欣赏:“先生们,虽然这计划执行概率低于1%,但一定要有,要让美国人看到我们的决心,不要以为帝国拿他们没办法,把我逼急了,我可不介意瓜分美国!德国一家占不过来,让整个轴心进行瓜分总行吧?”
  约德尔眼前一亮:“元首是想让北美恢复到当初的状态?比如英国人管理新英格兰13州,法国人管理路易斯安娜,西班牙人管着佛罗里达?”
  “西班牙的主要地盘换成意大利,西海岸让给日本人,然后我们也弄一块好点的地盘,在内地扶持一个美利坚国家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我们和日本之间的缓冲国——可以把党卫军美国集团军派回去效力嘛!如果斯大林愿意出兵,把阿拉斯加划给他!”霍夫曼笑盈盈道,“你们先制定一个妥善、可行的方案,等欧盟和《柏林条约》组织正式成立,就把这个计划和欧盟军力部署一起发给各国总参谋长讨论!有关兵力调度要考虑到位,这场征服北美大陆的神圣战争中,我们出50-60%的兵力,其余兵力由另外47个轴心盟国一同派兵,哪怕只派个号手,也得给我把国旗亮起来,可考虑作为联合国军的首战!”
  约德尔奉承道:“48国联军,啧啧,想起来就激动人心!”
  “亲爱的埃里希……”霍夫曼点了曼施坦因的名字,“您将来是欧盟和《柏林条约》组织的军队统帅,如有需要,请您负责指挥这个史无前例的征服计划!”
  人称“众帅之帅”的埃里希·曼施坦因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表示:“元首,您是帝国和欧盟的最高统帅!是全德意志人民最伟大的领袖,是全欧洲、全轴心阵营最英明的领导人,我很乐意也很荣幸在您指挥下为这件事效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