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656

第067章
捷号作战(37)
  “堀元帅全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霍夫曼刚从马达加斯加演习前线返回柏林就听到了这令人震惊的消息。
  “基本全灭,可能跑回去了几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凯特尔感慨道,“更难得的是,据说日本一艘军舰也没沉,还俘虏了几艘美国军舰,自身大概损失了30多个飞行员。当然,公开战报没这么写,说损失了10多万船舶,200多架飞机……”
  “这什么意思?”霍夫曼被弄糊涂了,“从来只听说日本瞒报、少报本方损失的,他?”
  “这是其他几个方向作战中的战损,他干脆一起放进去。”凯特尔摇头道,“我不懂这什么意思,但堀元帅显然和一般日本人不一样,他要诚实得多……”
  霍夫曼摇摇头:“这和诚实没有半马克关系,他是怕陆军……”
  “怕?”
  “怕日本陆军弄不清楚情况,胡乱伸手、乱开价,用心良苦啊。”霍夫曼沉吟道,“看来他很想和。”
  “想和?”凯特尔微微一笑,“这太早了,美国这才死了多少人啊……”
  霍夫曼点头不语:他是不主张日美和平的,哪怕要和也不能这么快和。日本心气还很高,美国潜力还很大,这么早和,既对不起世界观众,也不符合德国的利益,退一万步说,这么早和平了,德国军火卖给谁去?这世界不是只有美国可以发战争财的,德国也想好好发一次。
  “这么说起来,他下一步要打夏威夷了。”
  “您说起夏威夷我又想起一件事……珍珠港上的燃油库存全烧掉了。”凯特尔用幸灾乐祸的口气道,“美国人怕是守不住夏威夷了,他们会接受我们的条件么?”
  “不好说,杜威马上就要上台,他不断派人和我们接洽……”刚说了一半,里宾特洛甫就把电话打了进来,“元首,能打扰您几分钟么?”
  “当然可以,您说……”
  “美国人提出了新的和平条件,主要包括:第一,不再强行要求我们废除轴心同盟,但德国应保持中立立场,对双方出售物资;第二,同意战后加入联合国,投票权方面,假设不能与我们对等,希望差异不要太大;第三,可以有条件承认我们控制南非,但后者应保持独立;第四,加勒比海有关欧洲国家的岛屿可由欧洲各国政府管理,但不应驻军;第五,巴拿马运河问题可以谈,但不包括驻军权;第六,南美已目前实际控制线停火并划分势力范围;第七,如果欧洲愿意给美国享受经济最惠国待遇,美国可以提供一笔50年的巨额低息贷款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第八,欧美关系正常化后,法兰西银行那些黄金美国会保证归还;第九,美国承诺将来不在加拿大、墨西哥驻军……”
  “是杜鲁门的意思还是杜威的意思?”
  “是杜威的意思,另外外交圈子还在传美国也通过瑞士方面试图和日本谈条件,具体是什么还没打听到。”
  “看来太平洋舰队惨败是确凿无疑了。”霍夫曼微微一笑,“您可以和对方谈谈我们的反馈,但原则需要把握住,调节还是那些条件——但换个不那么咄咄逼人的口吻说出来比较体面。当然,最终我相信是谈不成的,您要掩护军事行动展开,南非、南美战役很快就要打响,我不会给美国人喘息的机会。”
  里宾特洛甫一愣,随即马上反应过来:元首得知美国人惨败,心里要价已提高了,当然明着反悔是不会的,他心领神会,拍着胸脯道:“我保证圣诞节前不会达成任何有约束力的条款!”
  “吊一吊杜威的胃口,不过不要把关系搞僵了。再说,他还不是正式总统呢,急什么?”
  就在日德两国磨刀霍霍准备推进下一步战略时,华盛顿局势已严重到千钧一发的地步。虽然太平洋战役战果尚未公布,但敏感的舆论已认识到情况不妙——码头戒严、医院里伤兵满地,大批飞机频频在城市上空出动,前线怕是又打了大败仗。
  他们用一切手段向华盛顿、向陆海军、向参联会打听,知情人士要么三缄其口,实在被纠缠不过就抛下“等待正式消息”的话,这种蹊跷离奇的局面验证出情况非常不好——政府要么还不知道最终结果怎么样,要么在试图掩饰、粉刷最终结果。如果是和平时期,舆论老早起来揭穿黑幕了,但现在因为联邦调查局和胡佛的管制,报纸也不敢这么干,把胡佛逼急了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再退一万步说,记者和编辑们也很怕得知残酷的真相,大家都像鸵鸟,打算先把头埋起来再说。
  太平洋舰队大部分残余部队在11月1日晚间时分才返回洛杉矶和旧金山,为掩护他们撤退,西海岸陆海航出动了大批飞机掩护,最初众人因为一架侦察机的情报,还以为日军会紧接着前来进攻,但后来发现是虚惊一场。10月31日中午以后,联合舰队主力便从距离西海岸大约1400公里的地方开始回转,以16节航速缓缓撤退。
  但当时的场面对这些残余军舰来说是具有极大震慑力的,黑夜中一波又一波日军飞机的到来,毫无反抗余力地被碾压使得他们在逃亡路上一直担惊受怕、风声鹤唳,很多人直到踏上西海岸的土地才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撤退军舰中人员最齐整的就属德卢师号——不但整条军舰毫发无损,还带回了俾斯麦海号护航航母上的所有人员。但其他军舰就没那么多幸运,到处都是损失惨重的海军官兵,特别是伤病员的哀嚎声使得整条军舰活脱脱像个人间地狱,把前来码头接应的陆海军官兵都看哭了。
  哈尔西的表现更让人担心,他目光呆滞、神情崩溃,一路上守着麦凯恩的遗体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嚎啕大哭,两天两夜拒绝饮食。为防止发生意外,副官和参谋们不得不轮流看守着他,防止他做出不理智行为来,最后总算是安全抵达了洛杉矶。
  斯普鲁恩斯在码头迎接他们,见到熟人,哈尔西神情才略微恢复一点正常,但没说两句,看着麦凯恩的遗体推过,连斯普鲁恩斯也痛哭起来——对方在他住院时,几乎每天下午都来看他,那时候大家还有说有笑,没想到竟是永别。
  考虑到麦凯恩的遗体毕竟在海上呆了不少时间,虽然天气寒冷,为防止发生意外也要尽快入殓,斯普鲁恩斯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宽慰着哈尔西,最后由陆航安排了飞机将众人送到华盛顿。
  一到华盛顿,哈尔西也支撑不住病倒了,又是抢救又是输液,总算医生全面检查后发现身体问题不大,只是遭受巨大打击使他无法承受,休息几天就能好。
  11月2日下午,参联会召开了扩大后的紧急会议——这次会议破天荒在医院召开,现在不仅尼米茨,连斯普鲁恩斯甚至杜鲁门都因巨大的打击而住进了医院,整个华盛顿权力中枢、指挥中枢已完全瘫痪,众人顾不上一般日常事务处理,心思全扑在军事上,现在美国的战争形势可谓恶化到了极点。联合舰队虽然回转,但并不表示西海岸就是安全的,日本人要来随时随地可以重新再来。
  丢光全部舰队,变成光杆司令的英格拉姆上将冒险从珍珠港先飞阿留申群岛,然后又飞回西海岸参与了会议。由于海军几个大佬接连倒下,再加上米切尔、休伊特等人又在大西洋上警戒德国舰队,他被临时任命为参联会海军事务负责人,和特纳一起联手处理日常事务。
  杜威强撑身体向众人介绍了对德、对日和谈进展情况,对他提出的有关修正后的对德合约条款,众人没什么反对意见——打不过人家,当然只能接受屈辱的条件。
  关于对日停战条件,杜威表示中间人已将意思转达给了日方,但收到答复至少还要3-5日,因为上次日本提出和平建议被美方拒绝后,这条线就中断了,要重新恢复需要时间,而美利坚最需要恰恰也是时间!
  “根据珍珠港陆航的侦查情况看,日军对夏威夷进攻恐怕已箭在弦上。”英格拉姆向众人介绍了夏威夷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近一个月来,潜艇部队报告日本从本土不断向中途岛方向派出船队,他们虽击沉了一些,但自身伤亡也很大,现在这条线路根本切不断。
  陆航远程侦察机对中途岛和圣诞岛都进行了详细侦查,发现两岛都在进行大规模施工,最让人担心的是中途岛,航空和防御力量越来越强,人员也在陆续增加,飞行员向我报告,他们遭到了Fw-190、Ta-152甚至是喷火战斗机的拦截!另外,我们还发现了大批登陆艇——少部分日本型号,很多是德国西贝尔级登陆艇!”
  一听到喷火的字样,所有人脸色都变得不太好看:他们已通过外交渠道得知了英国人把巨人级航母给了日本,现在看起来,英国人很过分地将喷火战斗机也给了日本,接下去该不是日本陆军驾驶丘吉尔或克伦威尔坦克来夏威夷登陆吧?
第068章
捷号作战(38)
  现在日本陆军是标准的万国造武器配备,德国的Fw-190、Bf-109、Ta-152、Do-412装备了一大堆,唯独Bf-319陆军认为是海军飞机而兴趣不大,几乎没装备;意大利的G.55、MC.205也有一些;英国的喷火甚至美国的P-39\P-40\P-51都有(很多系英国转交),相比之下,本国的三式战、四式战、五式战居然都成了非主流。本来日本对五式战寄予厚望,但有Ta-152后,五式战连量产的机会也没有,直接就被迫下马了。
  在德国“点拨”下,日本还从英国弄到了不少蚊式、惠灵顿、英俊战士轰炸机,使用后果然好,于是这些也成了标配,然后国内轰炸机又一大批停产。
  面对川崎、三菱、中岛等公司的质问,现在陆海军腔调一致——你们的飞机不行!性能差、价格贵,维修保养还贼麻烦,军队是要打仗的,莫非有好的、便宜的武器不用转用差的、贵的?你们置帝国军队于何地?你们赶紧生产新飞机,生产不出就仿,仿的话必须注意质量,特别是发动机麻烦仿得好一点!这真是要了财阀们的老命!
  要知道现在不仅是飞机,坦克、火炮、装甲车辆都在大规模进口,甚至连机枪、突击步枪都打算进口,几大财团的当家人各个唉声叹气,总算海军还下了一大批造船单子,大家抢着做生意,不然连扩大生产都成问题。
  当然也有聪明人看到了机会,现在军方把大量的实物和图纸都拿出来供各厂商研究,有些甚至是无偿的,这就为中小企业弯道超车提供了方便,整机生产不了我生产配件总可以吧?不少公司现在专门开始造配件——以前几个大公司造装备是所有零件全自产、不通用,恨不得别人赚不到一分钱,他们根本没有插手的机会,现在被进口产品一冲击,零配件标准公开化了,给了中小企业切入其中的机会,无形中反倒是把分工和通用体系给培养起来。
  其实大本营高层对目前这局面也很恼火,在装备上仰仗于欧洲就意味着日本将来说话不硬气,而且会疏远与财阀们的关系,在经济上也很难维持,但堀悌吉有自己的理解——因为装备不好打输了更不硬气,再说见识过虎式坦克的威风你难道再让部队回过头去用豆战车?下面是会造反的!再来“天诛国贼”怎么办?
  在军队造反与财阀关系上,高层明智地选择了安抚军队,财阀不听话还可以用军队去对付,军队要不听话怎么压得下去?只希望财阀们脑子清醒一点,赶紧把生产搞好,大家你好我好才是硬道理!
  具体到喷火这款机型,日本其实在太平洋战争前就很感兴趣,曾提出过购买申请,无非英国当时专注对抗德国同时对日本抱有戒心而不肯出口罢了。
  印度战事中,皇家空军对喷火的使用和战场表现也让日方深感敬佩,再加上飞行员们的描述,使得陆军一心念念要把喷火搞到手。至于英国另一款主力机型飓风,日本就不太瞧得上眼,在目睹其在印度战事中的实际表现后更是如此,认为和本国已准备淘汰的一式战斗机水平差不多,别说对上Fw-190、Bf-109打不过,就是日本自己的三式战斗机也能轻松碾压之。
  所以当初对英谈判时日本就咬定飓风一架都不要,英国人最后没办法,只好乖乖把喷火拿出来,总算对美帝还有点恻隐之心,没把最新锐的喷火14、21交给日本,不过德国这里可瞒不住,不但格里芬发动机连实物带图纸都搬回了德国,喷火21图纸德国同样笑纳了,准备借鉴后尝试改良Ta-152。
  日本拿到手的是装备梅林发动机的喷火9和一些海火——反正航母都交出去了,海火留着也没用,而梅林发动机是谈好整套技术资料交给日本,一起交也不心疼。
  只是现在日本海军眼界高了,对短腿且实力一般的海火看不上,一股脑儿全塞给了陆军——你们不是要喷火么,都给你们!于在日本陆军成了喷火最大的海外用户,数量与Bf-109不相上下,比加拿大、澳新等一干自治领加起来还多。
  喷火9算比较早期的机型,但在日本看来实力可不弱,与Bf-109各有千秋,很多时候还强于Bf-109(因为后者历史上很多后续改型根本就没出现),更让日本看重的是,虽然喷火与Bf-109都是小短腿,但喷火体积大、机身冗余多,这毛病是能治的,Bf-109那是真治不好。便胡乱按了国产化的名头准备山寨,Ta-152当然也在山寨之列。
  陆军对机炮也认真进行了测试,认为德国转膛炮MG213毫无疑问名列第一,但这玩意日本根本仿不出来,MG151和西斯潘诺算是各有千秋,只是MG151使用的薄壳弹也不好仿,反倒西斯潘诺使用的弹药对日本来说难度更低,干脆心一横,连西斯潘诺也准备仿;至于美军12.7mm传家宝,日本其实也蛮喜欢,认为比本国产品强很多,也强于德国同类产品,不过囊中羞涩的陆军用不起这么贵的产品——枪不贵,但那个弹药消耗量可真是要命。
  财大气粗的海军不介意这个,在陆战旅团中配备了一批勃朗宁重机枪,还把很多安置在装甲车上,甚至安装在吉普车上——陆军喜欢在三轮摩托上架机枪,海军喜欢在吉普车上架机枪,弹药充足就敞开用,大不了届时再去美国那里“就地取材”,但从这两年联合舰队的缴获情况看,供应区区几个陆战旅团使用一时半会根本不用发愁。
  当然,如果英国愿意便宜出售,日本也不介意买一点飓风,一部分可以拿来充当高级教练机,一部分还可以转手卖给中国方面赚个差价,现在国共对技术装备需求很迫切,日本置换下来的二流装备基本都卖给了双方(少部分处理给了暹罗),最后英方留了一部分给巴基斯坦国防军外,其余真决定全部拿来对外处理,换取大不列颠本土急需的农产品和其他生活资料。
  想法是好的,结果满世界兜售都没几个国家要,欧洲各国不必说,眼瞅着大英帝国被人打得落花流水,宁可买德国货也不买英国货,再说只要稍微懂行一点就知道Bf-109比飓风强得多,南美各国、中东土豪也看不上飓风这种过时货,再便宜也不要,最后没办法只能廉价处理给日本,双方谈妥先处理800架,日本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如橡胶)冲抵。
  首批200架实物刚拿到,日本就将其中100架卖给了重庆方面,40架卖给了延安,自己留了60架当教练机,另外又把100多架过时的一式战斗机处理给了鲍斯的印度国民政府和暹罗当局。
  向中国卖了装备自然还得连带卖点油,不然这些东西都跑不起来。从长远利益考虑,为更好地搞活出口事业,头脑灵活、生意手段高明的中国派遣军当局不满足于做武器二道贩子,开始做起工业化大生意:
  他们从国内、苏联搜罗了一堆中小炼油装置,在上海开办炼化厂,利用从中东(主要是伊朗)进口的原油开始生产,虽说技术水平差、产量低,炼出来的汽柴油标号都偏低,但再低也是货真价实的汽柴油,一部分用于满足派遣军自身需求,一部分向国党出售,规模不大,也就是3-5万吨的销量,解了重庆当局燃眉之急,至于延安反正有玉门油田和苏联提供的炼化厂帮助,对这方面需求反而不大。
  本来派遣军对于将武汉和其他地方“卖”给重庆方面是很不满意的,但现在觉得这么搞也不错,打仗不就是为了从中国捞钱?现在中国办工业,一不要关税、二不要地税,赚多少钱都是自己的,产品供不应求,连个像样竞争者都没有,简直是躺着发财。既然做生意就能赚到钱,那为什么还要和中国人打生打死,脑子坏了么?
  关东军虽不满意中国派遣军出口油料,但经不住中国派遣军挖苦——你们拿着苏联的油、北桦太的油小日子过得滋润,还把持着中俄贸易通道,我们连从中东进口原油转手加工赚点钱都不行?不让我出口也行,把你们从北桦太拿到的油分我一部分!关东军也只能无语。
  炼化厂能办,化工厂、钢铁厂、机械厂能不能办呢?当然也可以,于是江浙一带特别是几个沿江、沿海城市又开始工业化输出进程,并以日本特有的严肃劲和精细劲搞了沿海工业区规划,弄“三通一平”、“招商引资”,建设特别工业贸易区实现军事化管理,正好德、意、法三国也有过剩、过时工业想要输出,便谈妥了一揽子协定,欧洲三国与日本合作搞对华工业输出,欧洲以工业设备、技术出资,但接受日本统一管理——否则日本不肯放欧洲各国进来。
  为更好协调这些关系,德意两国才在上海设置办事处,甚至为有效维护自身利益,连盖世太保也派到了上海,于是上海十里洋场的气氛又开始恢复。
第069章
捷号作战(39)
  派遣军不但从日本国内和欧洲招商引资,还把当初进攻时炸毁的、打掉的江浙工业设施恢复起来并新建更多工厂,另外又把国内的二手装备、机床、工业设施往中国搬,谁出钱就卖给谁,不分国共,赚到钱的日本资本家再从欧洲进口更好货色更新换代——法国、德国、意大利一堆工业设施可等着输出。
  也因为有这层关系在,财阀们觉得虽然军队订货少了点,但其他生意勉强还能维持,暂时不打算和军部闹别扭,再说大本营也留了活口,只要你们仿出来的东西和进口货质量差不多,价格贵点也认了,仿制毕竟也能缩短技术差距。
  为笼络人心,参照德国搞石油基金,海军准备搞军功分田的建议,派遣军高层把这些新办企业的股份拿出一部分来给下面分配——军官按级别分配吃肉,大头兵就别想喝汤了,目标群体只限于中国派遣军内部。
  现在陆军已开始两极分化:关东军一门心思打仗,整天把装备、编制弄来弄去,抢坦克、抢飞机、抢列车炮,今天小演习,明天大演习,就等着磨刀霍霍对俄国人开火,就差脑门上贴“北进”的条子了;中国派遣军满脑子生意,整天琢磨哪些物资可以倒卖,哪些工业设施可以搬,哪些装备和设备可以出口,哪些地方可以投资办厂,哪些领域可以搞“国际”合作开发,高层哪有心思去管野战部队,整天忙着搞酒会,发展经济、做生意。
  整体局势愈发微妙,不但陆海军之间相互“马鹿”不离口,连陆军几个重兵集团也开始互相骂对方“马鹿”。
  各重兵集团对海军的态度显然也与以前枪口一致对外大有不同,在堀悌吉“天诛国贼”期间就可以看得出来,南方军因为和海军关系最为密切兼之一并守岛,又有送械中将关系在,人数不过30余万,却是铁杆的海军派,且南方军全是一线精锐,装备也好;印度派遣军实力后来居上,目前拥有70万兵力,不过能打的只有30万,还有40万是陆续组建的治安部队,因地理位置缘故,和海军与德方都眉来眼去,工业建设还没开始,海上贸易却搞得红红火火,自然不会说海军的不是。
  目前总兵力不足35万的中国派遣军一开始对海军很不满意,认为是因为海军要进攻才逼迫他们从中国大陆退出,同时又导致自身实力下降,但现在因海军缘故生意做得很好,不太想说海军的坏话。
  关东军是实力最强的集团,拥兵90万,装备、武器相当完整,一心想着北上,对海军占用更多资源很不满意,但真要北上又离不开海军配合,再说搞装备还要海军提供方便,双方情绪比较微妙;朝鲜军一贯依附于关东军,实力最弱、又穷,不过10万之众,既没有关东军大把的装备、物资入账,又没有中国派遣军搞生意这么红火,眼睁睁看着其他人吃肉而自己只能干瞪眼流口水,唯独不敢公然表态,只敢不痛不痒地敲敲边鼓;至于规模最大的本土军(名义总兵力超过100万),除近卫师团是倾力打造的一流部队外,其余别说二流,连三流都勉强,不过政治地位很高,到处都是牵线搭桥的人物,涉及的各方面关系也最复杂。
  这架势让东京陆军高层也有些着急,但归根到底这局面是中枢自己搞出来的,怪不得别人。当初为稳定局势,不让各地统兵大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石原·多田派定下了各重兵集团互相牵制、让中枢发挥最大作用的策略,陆军各集团头头普遍都2-3年不换,别的不说,按山下奉文这种完成印度攻略的大将,早就应该会国内当个陆军大臣或总参谋长了,但陆军高层照样把他安排在印度总督的位置上——后者也甘之若饴,暂时也不想回东京去搅风搅雨。
  这种安排之下,才能让石原莞尔这种资历不够深厚,从未当过一方统兵大员的人物牢牢控制住局势并实现陆海合作、团结一致,东久迩宫稔彦王的首相位置也坐得安稳。
  至于原本派系林立的海军现在完全颠倒过来,成了铁板一块,或者说只剩下了“堀派”。
  最近半年多来,海军根据堀悌吉的意见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体制变革和调整,凡不服从、不配合、不恭顺的,全部被山本五十六和井上成美联手处理掉了。当初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堀悌吉留着山本五十六不动,甚至还公开表示他出门在外打仗,由山本统一指挥海军,看这架势才明白,山本才是堀悌吉手中最犀利的人事剃刀!顺着堀悌吉的意思办,山本五十六的权利可发挥到极致,反过来就没用,因为山本已没有班底——他的班底全跑到堀悌吉手下去了。
  在很多人心目中,原来的山本长官早就消失了,现在能见到的是山本大臣,坊间还有小道消息在流传,谓井上成美很快要转任海大校长,海军次官职务要交给从德国考察回来的伊藤整一,联想到伊藤整一这样铁杆的“伏见宫派余孽”都被收服了,其他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接到堀悌吉发来的战役报告和兵力调度要求,石原莞尔等陆军高层又欢喜又苦恼,高兴的是美军太平洋舰队全军覆灭,日本在太平洋上可以横着走,这场战争基本不会打输了;苦恼的是下一步怎么办,陆军肯定有人要提出攻略澳新,关东军肯定嚷嚷着要北进,而他和堀悌吉一样,坚决反对再插手澳新,也反对北进,只想着安安稳稳打赢过太平日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