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656

  1943年,仁科芳雄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研究,但日本缺乏实验需要的铀原料,便在本土、朝鲜、满洲各地寻找铀矿,又向德国寻求帮助。德国对此不能明显拒绝,否则就是告诉日本自己在开发原子弹并反对日本研制——这会影响日德合作,但霍夫曼也不想加快日本的研发进度,便采取了折中办法,告诉日方欧洲铀矿石不多,德国已拿来自己研究,目前比属刚果有铀矿石,对其他国家德国严格限制输出,日本作为盟友不在此列,不过没有现货,要等几个月才能提供给日本,不过价格索取倒不贵。
  日本选择了等待,最终在10月份顺利拿到了几百吨铀矿石,这让日方非常满意,连忙运回国研究,今年打下印度后又在当地发现了铀矿,喜出望外地加以开采,很快连上海黑市都能买到铀矿石。
  上海黑市此时赫赫有名,只要能拿出硬通货,各种各样的东西只要不是太离谱都能搞到,重庆、延安、南京当局经常在上海购买急需的药品和小批量军火物资,甚至还能买到航空发动机、反坦克炮等中国方面根本生产不了的东西,至于无缝钢管之类根本就是小意思,日本对此都睁眼闭眼——很多其实是日本自己放出来回笼资金的。
  除了实物,上海黑市最有名的还属情报交易,形形色色人群在上海参与情报买卖,中国三派、美、苏、日都在里面插手,翻江倒海,德国和意大利在上海同样派驻了不小的力量,上海街头巷尾经常会莫名其妙死人,这些多半就是情报员和线人,其谍战之惊心动魄,堪称世界一绝。
  目前制约日本的问题不是矿石而是技术、设备和资源,到1943年12月,日本还从德国手里买到了重水和2套浓缩铀分离装置,仁科芳雄计算后认为制造原子弹需要耗费日本十分之一的电力与二分之一的铜(他低估了电力需求但高估了铜的需求),并推测德国、美国甚至苏联一定已启动了原子弹研制且进度比日本更快,对启动浓缩铀并试制原子弹工程跃跃欲试。
  当然有个固有体制问题没法绕开:陆海军核计划此时还是各自运作,没有协同更谈不上合并——这件事情没石原莞尔和堀悌吉等大本营大佬坐下来谈根本摆不平。
  石原莞尔对核武器开发异常热心,他很早便设想有一种“怪力光线”武器突然出现从而改变甚至结束战争,再加“仁计划”比“F计划”进度靠前,便提出由陆军主导、大本营统筹,对此堀悌吉也答应了,可随后陆军提出经费不足,希望海军承担80%以上的费用并保障从德国得到其他技术、设备引进,这要求就让海军方面接受不了,哪怕堀悌吉答应,海军其他人包括山本在内也有想法,事情一直僵在这里,松田千秋作为堀悌吉的心腹,对整件事非常清楚——海军中知道这件事的人不超过10个。
  不过在他看来这件事未必没有转机,接下去的夏威夷战略要引入很多陆军力量,不妨作为谈判筹码和陆军谈,所以才提起两个计划。
  闻听此言,一直胸有成竹的堀悌吉罕见地沉默了,半天后苦笑着摇头:“裂变武器超越了我的理解范畴,我到现在都很难相信有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退一步说,即便这种武器真有效,也不是日本目前能负担的。”
  “我不这么悲观,假如两个计划尽快合并、集中研发,保证物资和能源供应,再从德国获取一点装置和技术,我想速度会大大加快,也许……”
  “但总归这是技术、资金和资源高度富集,只有强国才能成功的武器,日本在哪方面都不占优势,比美国差实在太远了。如果日本都能弄出来,美国没理由搞不出来。也许我们生产一颗,美国人能生产5、6颗,这怎么打?”堀悌吉长长地叹了口气,“如果真能拿下夏威夷,国防态势就会大有改善,也许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支持裂变炸弹的研制。毕竟这是相当耗资源、耗金钱的武器。”
  “要多少钱?”
  “具体价格我不知道,听说不会少于10艘大和的价格,关键还不知道这种炸弹是不是真有一锤定音的效果,万一花了钱效果不好,这事情就尴尬了。和平时期无所谓,走弯路大不了举国上下苦一点、熬一熬,战争时期走了弯路,后果不堪设想。”堀悌吉叹气道,“当初如果不建造大和、武藏,我们至少可以多6条翔鹤级,那样连中途岛都不会输!再说,打中途岛大和、武藏也没派上用场啊……”
  松田千秋和参谋们都下意识地点点头,大和还是从长官开始用起来的,不如一直就在码头充当旅馆。
  “也不知道德国方面这种裂变武器开发进度怎么样,这次马达加斯加军演会不会拿出来用?”
  松田千秋摇头:“伊藤君今天发来了电报,说德军在演习中展示了不少新武器,但没提到裂变武器,倒是说德国人进行了车载火箭发射,另外还展示了新的喷气机和垂直起降飞机……”
  “垂直起降?”堀悌吉一愣,“有点意思,这岂不是说随便那艘船将来都能当航母用?”
  “不过他评价这种垂直起降的飞机目前速度慢、抗打击能力差,像个特大号的竹蜻蜓,海上作战顶多是反潜,作战是指望不少了,倒是对陆军可能有很大帮助。另外,他着重指出了V4火箭的作用,认为是速度更快且无人驾驶的樱花弹,在多枚火箭饱和攻击下,一般军舰根本顶不住,而且德国既然能开发车载版本,一定也能舰载,要尤其注意美军开发此类武器对付我军主力舰,将来这种武器会比岸基樱花弹还可怕……”
  说到这松田千秋便露出了敬佩的神色:“他的结论和您一样,巨舰大炮再过几年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会有全新的海战模式。”
  “所以我才迫不及待地渴望停战,甚至不惜给美国人体面的台阶,就差给美国人跪下了,只希望为帝国赢得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只可惜啊,美国人不理睬我们,逼得我来打夏威夷之战——你知道的,按我的本心,我根本不想打夏威夷!”
  松田千秋挥舞着拳头:“他们会后悔的!”
  两人不知道,其实美国人现在已经后悔了,不过暂时还压在心底不想放上来。
  “长官更改了汇合地点?”云龙号舰桥里,角田觉治和有马正文等人在商议下一步行动。
  “是的,新汇合地点暂定夏威夷北略偏东2500公里处,即大约北纬43度线,距离西海岸2300公里处。”
  角田一愣,马上去看海图:“那意味着我们要变成北上?”
  堀悌吉原定策略很明确:冢原舰队北上切断东海岸与珍珠港间的联系,牵制住哈尔西舰队,然后堀悌吉舰队北行,接应二航战南下汇合,但现在因哈尔西舰队北上再加角田缺油,整个安排都被破坏掉了,不过这也是无奈之举,电报里解释得很明白。
  “先按长官要求执行。”角田叹了口气,“这次是我连累了长官,回头我会找长官请罪。”
  深夜时分,三支舰队继续前进,哈尔西舰队维持295度航向,堀悌吉舰队航向转为10度,角田舰队航向进行了重大调整——从220度改为285度,缓缓向指定目标驶去。
  调整后角田舰队与哈尔西舰队夹角大大缩小,几乎呈平行状态,即便考虑航速差,双方每小时间能缩短的距离不到10公里。
  10月27日一大清早,各方放飞了所属侦察机,依靠彩云改的能力,角田在10点钟找到了哈尔西舰队,确认双方差距已缩小到1050公里,依然满足堀悌吉“看得到打不到”的要求,哈尔西没找到角田,因为他派出的侦察机搜索距离只放到800公里左右。倒是珍珠港派出的B-29在随后向他通报了堀悌吉舰队的方位所在——夏威夷岛东北方1400公里处。
  由于损失了不少军舰,堀悌吉将舰队构成进行了调整,从3层梯队结构改为2层,阵型更加紧凑,整体航速保持了15节。英格拉姆进行照片研读后,确信日军力量比昨天报给哈尔西的规模还小一点,终于放下了心。
第048章
捷号作战(18)
  哈尔西本希望陆航能出面再对日军打击一次,但英格拉姆发来电报告诉他夏威夷能飞4000公里的重型轰炸机已所剩无几,强行出击只是送死,他才悻悻然作罢。
  到下午时分,日美双方再次施展第二轮侦查,在结果出来前两边都不敢轻举妄动,仍然照预定设想和航线行动,日军侦察机在傍晚6点再次明确哈尔西舰队的位置——与角田舰队距离980公里且未分兵,哈尔西也通过夏威夷陆航侦察机再次确认了堀悌吉舰队的位置和航向一切如常。
  虽然一天下来都相安无事,但所有人知道这不过是种错觉,暴风骤雨很快就要到来。
  让哈尔西迷惑不解的是堀悌吉明知道两军航线相交,也得知本方位置,英格拉姆也通报认为对方实力不如自己,为何不脱离规避反而继续保持航向?
  他问麦凯恩:“日本人的做法不对劲啊,明明知道我们在哪,也知道我军实力不弱,为什么还这么走?他有什么计划?不打算脱离么?或者说,这条航线上有些什么他不得不去的东西?”
  “我猜这条航线的延伸线上可能还有另外一支日军舰队,两者可能急着去汇合。”
  “但如果这样,他就应该掩饰一下他的意图,而不是直挺挺闯过来——刚毕业的海军指挥生都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对这个疑问,麦凯恩仔细思考了一番,半天后尝试着解释道:“日军或许确实很想脱离战场并迷惑我们,但不可忽略我军的侦查能力,如其过早调整航线,今天依然免不了被我军侦察机追上并勘察明确。等今天夜里才调整并规避……明天我们要找打他难度会大很多。”
  航海参谋提醒:日军舰队明天清晨时分最远距珍珠港将超过1600公里,离我军依然超过1500公里,对飞机而言很难侦查。
  哈尔西对此有些挠头,他想调整航向但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决定再等一等,看看夜里会不会有更多情报——尼米茨调集了一批潜艇往夏威夷方向集结,到现在为止还未得到有力的情报支撑。
  “这支庞大的舰队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觉摸到珍珠港,难道又是山本五十六带队?”
  “我觉得不像,这支突击燃油库的行动更像是堀悌吉的作风,这是个极为可怕的对手,要么不动,动起来雷厉风行、狠辣万分,还敢以身犯险,比山本厉害多了。听说半年多前他在日本国内发动政变,清洗并处死了主管海军的皇族,现在整个海军对他俯首帖耳,唯他马首是瞻,山本可做不到这一点。”
  “你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你和他打过交道?”
  “不,我没有,这都是斯普鲁恩斯将军告诉我的……他很喜欢研究敌军指挥官的作战风格,千方百计搜集各种资料。我还是从他嘴里得知打输中途岛战役的南云忠一在政变中自杀了,他认为是‘被自杀’……”
  “他可没和我交流这么多。”
  “那段时间您正忙于抓飞行员训练,我不是天天去医院看他,有时候一坐就是一下午,对了,当初你还批评我不务正业来着……”
  “你还记仇啊,我不过开个玩笑而已。”
  “玩笑?威廉,当初你那表情可是很严肃的……不信你找尼米茨将军或别的什么人来作证!”
  “他对敌人还有什么深刻认识?”
  “这是个非常可怕的对手,几乎没有破绽,如果与他对阵,一定要非常小心谨慎,任何一丝疏忽大意或侥幸都可能造成灭顶之灾。而且,日本的体制和我们不同,我们有时候还要顾虑华盛顿、顾虑参联会的掣肘,他完全可以自己说了算的,在海军中,他拥有无与伦比的威望和号召力,甚至能让日本人心甘情愿地为他去死……塔拉瓦战役就证明了这一点,就因为他一句话,5000日本兵和我们拼光,一个投降的都没有!我们那位将军有这样的号召力?”
  哈尔西接受了解释,沉默半天后决定换个话题,问道:“现在珍珠港情况怎么样?”
  珍珠港情况当然不太理想,到拂晓时分,除个别区域还在燃烧外,整体火势才初步得到控制,除火灾造成的损失外,日军空袭造成的损失比第一次轰炸珍珠港严重得多,特别是中央燃油库的爆炸,直接把方圆2公里范围内“洗”了一遍,惨不忍睹。
  在陈纳德调度下,陆航于清晨时分派出了300多架C-69、C-54运输机为夏威夷提供紧急物资补给,为缩短距离,飞机全部从旧金山起飞,即便这样,直线距离依然达到4000公里以上,扣除返航燃油后只净运送了1000多吨燃油,40架战斗机备件和一批药品,到哈尔西接到侦查电报时,这批运输机编队还在空中飞行,机组要在飞机上呆整整10小时才能完成一趟运输。
  由于重油燃烧后造成的浓烟一时间没法快速消退,机群将在远离珍珠港的地方降落,然后准备第二天卸货、整补,第三天清晨再飞回西海岸,重点将1500多名重伤员输送到西海岸各大医院去,现在珍珠港医院人满为患,缺医少药,民众已到崩溃边缘。
  珍珠港-旧金山这段4000公里航线三天飞一个来回对飞行员和地勤而言是个巨大的考验,好在飞行员们都有长距离飞行经验——全部由飞过驼峰航线的机组组成(包括中国援美航空先锋队),由陈纳德出任总指挥。他初步打算在短期内维持500架飞机的补充规模对开,即分成两个250架左右的梯队,采用清晨同时起飞的办法执行:即珍珠港起飞将伤病员输送到西海岸,同时旧金山也起飞将物资和装备输送到珍珠港,尽可能实现一周三次的运输量。
  由于每次只能输送1000多吨燃油的规模太小,陈纳德希望能再多派一些飞机,但很快就失望了:第一,陆航没那么多大型4发重型运输机,波音工厂被炸掉后,各其他工厂都在全力保障轰炸机生产,运输机实在挤不出力量生产;第二,缺乏足够的熟练机组,单趟十余小时、4000公里的航线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找人飞的,目前根本没这么多机组,对开500架已经是陈纳德将熟练机组一分为二,以老带新在勉强运转了。
  为机组的事,陈纳德回美国后就提出引入苏联机组,阿诺德当然同意,国务院向苏维埃当局发了照会,但斯大林老爹斟酌再三后表示了婉拒:不是他拿不出人,而是关东军天天在搞演习,装甲部队番号越来越多、装备越来越好,连大批列车炮都露脸了,他实在不想冒险——现在法理上日苏是中立国,万一苏联机组被日本俘获,对方以该借口开战怎么办?虽然日本想要开战一定能找到借口,但终归是少刺激对手一点是一点。
  听完麦凯恩的阐述,哈尔西大吃一惊:“现在珍珠港有这么多伤病员?我们到底损失了多少人?”
  “具体数字现在不清楚,我估计死伤总数2万肯定不止,伤病员运2-3次估计差不多了,现在因火灾,大批社区被毁,临时安置点人满为患,我猜政府可能要把他们送到西海岸安置,同时这也能降低夏威夷物资消耗并减轻舆论压力。”
  刚才几个参谋都收听了广播,知道杜鲁门总统发表了全国讲话,通报了珍珠港保卫战的“胜利”,强调通过艰苦卓绝的保卫战“击退”了日军对珍珠港的进犯,呼吁全国团结起来为夏威夷提供帮助。
  虽未亲眼目睹,但哈尔西能够想象出珍珠港的惨状,因为上一次他也带舰队在外面——妈的,老子一带舰队在外面你们就打珍珠港!
  特别是听说留在港内的6艘护航航母被悉数击沉,200多个新手飞行员一仗没打就损失了近70个机组,他更恨得牙痒痒,盯着海图看的他忽然对参谋们挤出一句:“你们帮我算一算,假设敌人按现有航向以15节速度行驶24小时,我军以全速开进,理论上最大可缩短到多少距离?”
  参谋们立即开始图上作业,2分钟后,航海参谋汇报:“如果我军舰队取282度航线,以匀速18节速度前进,24小时后最小理论距离为970公里。”
  “哎,还是不行!”哈尔西叹了口气。
  “您想去打这支日军舰队?”
  “是啊,但970公里太远了,哪怕900公里也不行,返航时天已黑,飞机会找不到归航路。”
  “那就再等一夜,夜间继续赶路、缩短距离,明天清晨的侦查结果出来后再筹划看是否可以打到敌军。”
  “不确定性太多,夜里敌军说不定会转向。不,有了!”哈尔西忽然兴奋地一击掌,“敌军速度不动,我军速度你们按30节计算试试看……”
  “可是长官。”航海参谋为难地说,“卡萨布兰卡级没法开这么快!”
  “我知道他们开不快,我让2艘埃塞克斯级和2艘南达科他级突前不行么?”
  对方无奈,重新计算结果:理论上根据新调整的速度,24小时后彼此差距将缩小到450公里左右,如按650公里计算攻击范围,大约在第19个小时可进入有效攻击范围,也就是明天下午3点半左右……
第049章
捷号作战(19)
  对新的计算结果,哈尔西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很好,非常好!”
  麦凯恩却摇头:“时间够了,兵力却不够,2艘埃塞克斯级至少要保留36架护航战斗机把?只能派出去150架左右的攻击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