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656

  晚间时分,联合舰队主力持续往巴拿马挺进,各舰做好了出击准备。
  冢原下达命令:“告诉渊田,今夜既然是佯攻,他就不要亲自去了,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各带队长官要把部队看好,既要给年轻人锻炼机会,也要把人一个不少地给我带回来!”
  珍珠港空袭时联合舰队机动部队总队长是海兵52期的渊田美津雄,各飞行队队长分别是56期的高桥赫一、桥口乔,57期的岛崎重和、南美正和58期的板谷茂、江草隆繁及村田重治。
  即担任主力机动部队飞行队长的是少数56期配搭57和58期,而担任各分队长的则是少数60期加大部分61-64期外加少部分65和66期。按航空母舰-陆基-训练飞行队之间的轮换规律,1942年下半年时部队指挥官就应该轮换,因此南太平洋海战中堀悌吉手上飞行队长是少部分58和59期(江草隆繁、村田重治,关卫)外加61-63期担任队长,再辅以66-67期为主的分队长。而资格更老一点的岛崎重和、板谷茂等人都在陆基带兵,并未参战。
  堀悌吉对这套以海兵期数和吊床号为依据,在空母-陆基-训练航空队间以1-2年为周期的轮换提升人事晋升体系表示不满意,认为在剧烈的消耗战中不足以保证为机动部队提供最强的指挥官。
  这个指挥体系的确可以保证和平时期在海军规模和指挥位置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确保为年轻军官提供足够的晋升机会。但随着海军航空兵规模扩大,再坚持一年一轮换的体系已显不合时宜。特别是珊瑚海、中途岛、南太平洋三次大战役的损失使精兵政策下培养出来的海军兵学校毕业生完全捉襟见肘。
  更讽刺的是,按晋升体系,资深飞行队长达到一定年限就要脱离一线指挥岗位去担任参谋职务,总在飞行队里他们军衔升不上去。
  这虽保证了参谋质量,却大大削弱了飞行队质量——一边是飞行骨干在作战中流逝,一边又抽调飞行骨干到军舰担任参谋军官,等于让飞行部队面临双重失血。
  堀悌吉在职权范围内做了两项调整:第一,尽可能把最优秀的飞行员全部集中到舰载队中,甚至不惜弱化陆基,像坂井三郎等优秀陆基飞行员都在其征召下成为舰载机飞行员,而空出来的陆基就让陆航填补;第二,派遣一部分优秀飞行员去训练队且一直固定培养新人,陆基则让新人去练手,等于将陆基完全视为舰载飞行员的后备队。
  经过调整,新的日本海航飞行员开始遵循训练队-陆基队-舰载队这样的晋升体系,用削弱陆基队伍的办法强行保证舰载机飞行员水平。
  至于第三项调整,是堀悌吉从欧洲回来后一直呼吁但未见成效的:打破僵硬的军官晋升体制,不但准备让不是海兵毕业的航校毕业生当军官,还希望明确不是只有舰队或参谋岗位才能晋升高级军衔。这两条都遭到了伏见宫博恭王的坚决反对,在其看来这是在挖舰队派的墙角,他顽固坚持一个观点——非海兵毕业不得为军官,非舰队指挥或机关(参谋)岗位不得为将官。
  这种顽固作风最终在虎式履带下被碾得粉碎:堀悌吉主张军功第一,不但让航校毕业生当上军官,还开始在飞行队提拔将官,在冢原率队出征前,渊田美津雄以机动部队总队长身份破格晋升少将(52期少将第一人),晋升速度甚至超过前期学长,也超过同期吊床号更靠前且战功同样不小的源田实(当然源田实得到暗示,只要这次战役成功,他也能在明年春天升将官),除渊田美津雄担任将官外,一批飞行队长晋升军衔,江草隆繁、村田重治等资深中佐全部晋升大佐,距将官只有一步之遥。
  舰载飞行队里,堀悌吉又想方设法设置第二指挥梯队(或称后备梯队),即在总队长之下设舰战、舰攻、舰爆、舰侦(含水侦)4大飞行队,再设置飞行分队,同时又打破飞行分队对航母的隶属关系,飞行员只属于飞行队,而飞行队只属于航空战队,所有飞行员应熟悉每一艘航母以便起降,万一作战中原驻防航母沉没也不至于在出击归来后茫然不知所措。
  岛崎重和是珍珠港战役中的第二攻击波指挥官,这次就以大佐军衔被任命为副总队长(渊田后备),诸如江草隆繁主管的舰爆、村田重治主管的舰攻等都有后备指挥官。这次佯攻出击就由后备指挥,唯一例外是舰战,表面上资历更老的板谷茂(海兵58期首席)是队长,赤松贞明是其后备,应该由后者去。但实际上板谷茂在南太平洋海战前待在国内,是少数几个没旅欧的飞行队长,新的作战经验和带队娴熟程度还不如赤松贞明,因此舰战分队由其率领出击,其余由赤松贞明带领负责舰队直掩。
  佯攻巴拿马是冢原定下的策略,不但有前后呼应、混淆美军视线的作用,同时也有实弹练兵的意义。6月份机动舰队重组后,主力部队分到了三分之一的新手(只进行了训练,连一次实际战役也没参加过),考虑到中途岛之战、圣诞岛之战压力都不大,他决心让一部分老鸟带新手去巴拿马探探情况,特别要实地飞一把夜袭——训练和实战毕竟不可同日而语。
  按渊田美津雄的安排,这次出动的舰攻、舰爆都不携带炸弹,只带够副油箱和自卫火力子弹,整体以180架左右的大编队突进,先进行夜航实战,然后进行低空掠海实战,最后再逗一逗美军就返航。
  这种奢侈的实战演练如果放在以往的联合舰队要被人破口大骂败家子行为,但冢原想得很通,反正燃油都是德国供应不要钱,不烧白不烧,这么好的训练机会到哪去找。
  凌晨1时许,在距离巴拿马大约700公里处,所有参与实战的攻击群起飞,浩浩荡荡向巴拿马飞去。
  新手们虽然最初手忙脚乱,但最后也适应了节奏和气氛,更发挥出了水平,一个个跟随前导机将飞机高度降低到离海面不过30多米高,副油箱就被他们看做是鱼雷和炸弹了。
  凌晨2:30分,整个编队抵达离巴拿马只有130公里的地方,岛崎重和通过耳机发布命令:“各编队注意,各编队注意,准备爬升,准备爬升,高度2500米!爬升后将间隙扩大一倍!”
  2分钟后,巴拿马雷达站警报声大作,雷达兵看着屏幕上突然出现的大团光点忙不迭地汇报:“发现敌机群,高度1800米,航向35度,航速约400公里,预计架数200!”
  “终于来了!”两眼熬得通红、昏昏欲睡的陆航指挥官彼得森少将大吼一声,“按1号预案,出击!”
  为防日军突袭,彼得森不但安排了80多架带有雷达的夜间战斗机,还让大批飞机待命,准备随时起飞,以防被敌军炸毁在机库和跑道上。
  美军应对很快,半分钟后第一架飞机就起飞,随后呼啦啦的大群飞机都起飞。
  但随后就发现情况不对,日军机群飞行10多分钟后开始改变航向往160度、也就是巴拿马以南的地方飞去,渐渐脱离美军雷达跟踪。这让彼得森很疑惑,但还是不敢怠慢,一边命令飞机在巴拿马上空巡逻,一边让夜间战斗机前出看能不能有效截击。
  3点24分,另一个雷达站报告,大队机群出现在巴拿马以东,开始重新飞扑过来,气得七窍生烟的彼得森只能把战斗机队伍重新拉回来。还没等飞机赶到指定位置,东面的日军机群又改为向北飞行,继续从雷达屏幕上消失……
  从2点多一直折腾到4点多,日军凭借副油箱优势,绕巴拿马整整飞了一个大圈,最近时离巴拿马只有75公里,但就再也不闯进来,而是调整方向离开。
  闹腾了一夜,除探照灯、高射炮部队神经过敏地往空气中倾泻了数千发弹药外,其他什么也没捞到,日军机群最后拍拍屁股走了,当然也没取得任何战果——确切地说是没有任何主动战果,被动还是有的,夜间4架美军飞机互相撞击坠毁,同时在降落时因为慌乱和疲劳又损失了9架。
  天色放亮后,袭扰机群顺利返航,除一架降落时出了差错,其余悉数安然无恙。
  “很好……”冢原对舰队表现很满意,“拉远与巴拿马距离,看美国人出不出来打!”
第022章
夏威夷(12)
  彼得森当然是要拉出来打的,一则华盛顿交代要尽可能以陆航削弱日军舰队;二则被冢原戏弄一夜,这口气不出难以对下交代。
  上午9时多,侦察机确定日军舰队位置在巴拿马西偏北1100公里处时,彼得森尽可能派了最大程度的攻击群,270多架航程足够的B-17\B-24\B-29,同时又抽调了70多架加挂副油箱的P-51们为攻击群护航——无护航的危害彼得森是很清楚的。
  但由于B-17\24们过慢的速度拖累了整个编队,等真正与日本机群接触时,时间已在下午1时许,不但日军舰队已跑到1200多公里的远处,且拦截机群早已虎视眈眈。更重要的是,冢原对舰队阵型整体进行了微调,航母编队在战列舰编队后100多公里,等于离巴拿马守军足有1300公里。
  哪怕加挂了副油箱,P-51们最大航程也只有2700多公里,最多只能在战区上空停留5分钟,面对日军战斗机纠缠,P-51们要么被击落,要么很快因油料告警而被迫返航,不到10分钟,整个空域里就只剩下轰炸机群,等于闹到最后还是无护航作战。
  轰炸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击,足足140余架Do-412或Bf-319扑过来进攻,大家伙们不住地从空中往下掉。
  即便成功投弹的轰炸机命中率也不高,昨天上午洛杉矶陆航好歹还击沉了1艘水机航母,这批陆航只击沉了一艘特1L型运输航母和1艘油轮。而在重点攻击的战列舰目标上,美军运气还算马马虎虎:
  大和号中了1000磅炸弹一颗,微创;
  运气不好的信浓号司令塔中了2000磅半穿甲弹一枚,就在美军飞行员满心欢喜地以为这颗延时0.025秒的重磅炸弹能将对方钻出个大窟窿时,司令塔顶部厚达500mm的装甲直接将炸弹弹开引爆——根本钻不进去,还没等失望的飞行员回过神来,赤松贞明的Do-412已经杀到,4门20mm机炮干脆利落将其揍进海中。
  唯一让冢原感到可惜的是初月、新月两艘秋月级防空驱逐舰被2000磅炸弹炸沉,算比较重大的损失。
  但为这点战果,美军付出了高昂代价,278架重型轰炸机最终成功返航的不过94架,79架P-51被击落了36架,日军战斗机损失31架,其中18个飞行员最终跳伞后救援成功。
  巴拿马陆航一天就损失了220多个机组,整体战损率高达62%,再加清晨损失的10多架飞机,一天就损耗了飞机总数近四分之一。
  面对这样的战果,彼得森不但没能出气,反而更加郁闷了。
  角田舰队对洛杉矶的调戏、冢原舰队对巴拿马的佯攻及陆航两次出击带来的巨大损失在华盛顿引发巨震。所有人都知道这里不对劲,但究竟怎么回事,谁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斯普鲁恩斯一开始判断日军破交舰队佯攻西海岸是要把太平洋舰队引诱出来,然后隐蔽在旁的联合舰队主力趁机杀出,争取全歼太平洋舰队,所以有角田舰队大摇大摆在珍珠港外围晃荡然后又来西海岸招惹是非的举动。但从今天联合舰队主力对巴拿马的佯攻来看,这不像是夹击的意图——日军两支舰队彼此间距7000公里,足足是哈尔西舰队到角田舰队间的2倍远,如果这也能夹击,斯普鲁恩斯死也不信!
  冢原舰队佯攻巴拿马的证据却很明确,航空群围绕着巴拿马画了一个丑陋的圆圈,所有人都不相信日本找不到巴拿马最后放弃进攻的假设,如果真是这样,清晨日军舰队后退干什么?难道不是应该派出第二攻击波么?
  尼米茨皱起眉头问道:“会不会日军在刻意消耗我军陆航机组?从上次机组与油轮的对耗中可以看出来,日本完全不在乎油轮的消耗,这边刚刚损失了油轮,转手又从欧洲拿到几十条油轮,堀悌吉的本钱比我们想象得要雄厚得多。”
  麦克阿瑟认为这样持续下去非常危险:陆航好不容易从中国扒拉回400多个机组,又连蒙带拐从中国要到70多个机组,还没完全抵达,已有300多个机组消耗出去。这种一天损失300多的速度别说阿诺德痛苦万分,其他大佬也感觉难以承受。
  枯坐很久,克拉克提出假设:“会不会日本在为德军进攻创造机会并牵扯我军兵力?”
  “您详细说说看。”
  “日军占领中途岛、围困夏威夷后,我们想方设法往夏威夷抽调了大量机组;日军宣称要进攻西海岸,我军又抽调不少飞机去保卫西海岸;现在日军又开始进攻巴拿马,该方向持续加强并部署了1800余架飞机;累西腓不用说,一直在源源不断抽调兵力加强,现在已超过2000架。”克拉克走到地图前画了几个箭头,无一例外不是从东海岸出发的,“夏威夷加强了,西海岸加强了,巴拿马和累西腓加强了,哪里削弱了呢?”
  “东海岸!”杜鲁门脱口而出,再不懂军事,看克拉克的箭头也明白了。
  “东海岸目前大约还有2500-3000个机组可用,虽然要防守近3000公里海岸线有些吃力,但勉勉强强还算有应对之策。”克拉克用忧心忡忡的语气道,“东海岸德国人可能暂时没办法下手,我现在特别担心这里!”
  他用教鞭在地图东北角轻轻敲了敲。
  “纽芬兰!”尼米茨惊得整个人差点跳起来,麦克阿瑟也深深皱起眉头,意识到问题严重——纽芬兰不是美国领土,美军只有协防义务,上面的防御准备是不足的。
  自伦敦政府将国名改为“大不列颠及纽芬兰联合王国”后,就一再声称对纽芬兰拥有主权,美国政府自然针锋相对地支持加拿大政府对纽芬兰的主权,但不管这块地归伦敦还是归渥太华管,至少不应该归华盛顿管,因此不但挑了英国人(丘记政府)来当纽芬兰总督,还把英国部队和加拿大部队派上岛。
  伦敦和华盛顿决裂前,英国陆军师在美国受训的一共有4个,另外还有一些喷气机飞行员和舰载机飞行员。双方翻脸后,伦敦能把美军全部扣押当阶下囚,美国却不可能扣押英军,相反还要给装备、给物资把他们供起来当丘记政府的武力,当然美军也不放心英国部队驻防在美国本土,便把其中2个英国师安排回加拿大,2个英国师上纽芬兰。再加上纽芬兰上还拥有的1个加拿大师和1个美国师,总共4个师,近8万兵力。
  纽芬兰岛上的航空兵也是三结合的方针,虽然美国人很想把所有英国喷气机飞行员全部捏在手中保卫东西海岸,但毕竟面子上要过得去,因此在纽芬兰岛上部署了100多架流星喷气机,另外近200架部署在加拿大与美国交界的五大湖地区——说是英国皇家空军(丘记),但实际上要受美国陆航指挥。而在这番动作之后,美国便顺理成章地把所有英国、加拿大舰载机飞行员,甚至包括伦敦政府推出同盟,从英国本土逃到加拿大来的舰载机飞行员全部征召到美国舰队里。
  虽然这件事是特纳追着杜鲁门让其对丘吉尔施加最大压力做的,但大家都认为特纳做的很对、很棒!
  克拉克详细阐述了个人观点:“第一次纽芬兰战役,我军大西洋舰队主力俱全,而爱德华王子岛上有大量陆航可供抽调,这样还让德军虎口拔牙,整整损失了整整500万吨船舶、上千架飞机,现在力量对比更加不利于我们,我判断局面很糟糕。
  首先,德军对纽芬兰情况熟悉,知道岛上防御设施不算特别复杂;
  其次,纽芬兰经过上次战役破坏,主要防御完全依靠陆航,虽然现在有喷气机驻防,但其他陆航兵力(主要是美军)不断抽调,威慑力减弱;
  再次,德军拥有火箭武器,如在半夜500公里外先用火箭覆盖一波,则纽芬兰陆航和陆军都会损失惨重——偏偏喷气机对机场设施和跑道要求比螺旋桨飞机高得多,很难疏散,换而言之就是容易在第一轮打击中被摧毁,一旦德军在纽芬兰站稳脚跟,则其火箭武器下一步就可覆盖爱德华王子岛,说不定连后者也保不住;
  最后,德军富有登陆经验,冰岛战役一鼓而下已可见端倪,情报显示其大批船队很快又要出发,里面有不少登陆艇,在其火箭、舰炮、航空兵力三重覆盖打击下,纽芬兰反登陆作战很可能会失败,这可不是再靠投入一个82空降师就能挽回局面的时候了。”
  麦克阿瑟心想:有82师也不顶用,李奇微还在南美呢!
  斯普鲁恩斯想得不太一样:他对英国、加拿大部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表示怀疑,倒不是怀疑他们水平不行,而是怀疑他们的战斗欲望,凭什么要和德国人死缠烂打——连德国人都承认纽芬兰是大英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上一次加拿大师就暴露出很快放弃的问题来。
  众人越讨论越觉得心慌……
第023章
夏威夷(13)
  陆航第三把手、负责北美和东海岸防御的航空队司令,原纽芬兰联合航运管委会主席卡尔·斯巴茨中将的介绍加剧了这种恐慌。
  他表示目前纽芬兰岛上除100多架喷气机外还有近600架作战飞机,不过其中只有15%是熟练机组,如扣除加拿大人、英国人,该比例会下降到不足9%。众人心都快要跳出来了——西海岸、巴拿马、珍珠港有20-30%的熟练机组率都被打成这般模样,只有15%熟练机组的队伍还不是纯粹消耗的炮灰?
  纽芬兰岛被占领的后果极为可怕,一旦爱德华王子岛也紧接着沦陷,德军可在岛上轻轻松松竖起火箭打到波士顿,如用新型号(冯·卡门推测德国手里应该有1000公里以上射程的型号)火箭,则纽约甚至华盛顿、费城都在德军覆盖范围内,那时候美利坚怎么办?迁都到杜鲁门总统的家乡密苏里州去么?——那里倒位于美国腹心地带,距东西海岸线都超过1500公里。
  杜鲁门沙哑着声音,问:“陆军能守住纽芬兰岛么?”
  麦克阿瑟认为以现有防御力量面对德军主力舰队和地面部队的进攻基本守不住,但这种丧气话他暂时不想说,迟疑道:“如海军能帮我们削弱、牵制德军舰队力量,我认为再加派几个师上去后可以守住。”
  “海军能提供最大可能的帮助么?”杜鲁门又把头转向尼米茨。
  尼米茨知道米切尔舰队打不过德军主力舰队,但还是硬着头皮道:“如能与地面部队、陆航一切协防,大西洋舰队可起到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杜鲁门点点头:“想办法把大西洋舰队调到北面去,然后陆航、陆军再抽调一批兵力加强纽芬兰岛、爱德华王子岛的防御,关键时刻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加拿大或丘吉尔身上,他们一旦投降德国人不会拿他们怎么办,我们必须自己守着才放心,那是美利坚的屏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