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656

  “杜鲁门先生,您认为巴西战役后,我们的局面怎么样?”
  “勿须讳言,非常糟糕。德军侵占了大片巴西领土,不但分裂其国土组建殖民地,还扶持了巴西傀儡政权……”
  “您认为谁该对此负责?”
  “毫无疑问,是我!”杜鲁门沉声道,“我是合众国的总统,是全美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我对战局恶化负全部责任。以巴顿上将、罗斯福少将为代表的我军将士已尽到了最大努力。他们没有责任,我承担所有责任!”
  杜威愣了下,似乎没料到杜鲁门承认得这么爽快,迟疑后没穷追猛打,反问了相对和缓的问题:“您打算如何在接下来的任期中改进、改善领导方针,以便……”
  “对巴西战役,乃至巴西战役以前的一系列其他战役我进行了深刻反思……”杜鲁门缓缓道,“我们付出了极大代价、全军将士奋勇作战,但盟军整体局势处于恶化中,在英国和苏联相继被迫退出战争后,美利坚几乎独自在支撑这场反对侵略、捍卫民主自由的战争。压力很大、挑战很大、困难很多,但我从未失去信心,我相信正义始终站在我们这边。”
  全场平心静气地听他继续说下去。
  “人做了错事不可能不付出代价,不可能不承担责任,鉴于这段时期美国军队的表现和整体战略不利,我决心承担全部责任,为此,我今天正式宣布……”杜鲁门扫视了全场一眼,缓慢而坚定地吐出一个词,“退选!”
  主持人和全场观众顿时凌乱了,在收音机前聆听广播的选民们也凌乱了:一方总统候选人退选?
  主持人卡特用不敢置信的声音问:“杜鲁门先生,如果我没听错,您刚才说要退选?”
  “是的,退选!我和我的搭档将共同退出本次总统大选,不再谋求连任。”杜鲁门重申道,“这是个十分艰难的决定,在做出这个决定前,我反复问过自己无数遍,和我的竞选伙伴、竞选团队成员沟通了好多次,也和民主党进行了正式沟通,虽然大家都感到很遗憾,但最终尊重我的决定。
  对此,我要说一声,抱歉!我辜负了我的竞选搭档、副总统候选人威廉·巴克利先生;我辜负了在党代会上提名我为总统候选人的民主党全国会议代表们;我辜负了一直以来支持我的团队成员们;我更辜负了一直以来期待我能有更好发挥、带领国家取得胜利的选民和支持者们……”
  说到这里,杜鲁门的声音哽咽了,他走到中央,深深朝众人鞠了一躬,然后返回发言席,一边擦拭着被泪水沾湿的眼镜,一边继续道:“众所周知,我并不是通过上届总统选举、经全民投票而当选的总统,我是被罗斯福先生在华莱士事件后被任命为副总统的,由于总统阁下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不幸病逝而继任总统——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相当罕见的政治事件。
  就我本人而言,我在此之前从未参加过一场大选,这是我第一次投身大选,由于国家面临的困难局面,我不得不将全部精力投放在政治要务处理上,对我比较关注的选民都知道,自5月份以来,我外出参加竞选活动次数非常少,大多数时候只能由巴克利先生和竞选办公室副主任约翰·肯尼迪先生替我宣传有关政治主张。当时对我而言干好总统任上的每一件事都十分重要,甚至很多时候超过了竞选——明年美国人民总会迎来新总统,或许是我,或许是杜威先生和别的什么人,而我,也只有我,却要为美利坚的现在负责!”
  这些话为他赢得了同情的掌声。
  听众们忽然回忆起来:杜鲁门总统是在紧急状态下上任的,他出任总统时局势已非常不理想,但他没推卸责任,更不为自己争辩,而是爽爽快快将一切后果都承认了下来,并公开宣布退选——这是位有责任心、不以争权夺利为目的的政治领袖!
  杜威当然知道杜鲁门要为自己将来捞取一点政治资本,但对方如此爽快地认输退出,等于他几乎已提前赢得了这场大选,这时候再“乘胜追击”就显得有些下作,所以他只说了一句:“感谢杜鲁门总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他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杜鲁门很快话锋一转,又说起了其他:“鉴于最近的形势和杜威先生一贯的主张,我高度认可他某些观点——比如与欧洲联盟停战而全力对付日本的观点,但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强调三点:
  第一,我们与欧盟集团的停战谈判,不是我们对欧洲投降,而是基于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立场所采取的政治策略,否则就对不起浴血奋战的广大盟军;
  第二,与欧盟集团的停战谈判应当尽快展开,但合众国始终恪守的政治原则——如‘民主自由’、‘不以武力侵略或以武力威胁’、‘不片面改变地区政治局势’、‘不谋求地区霸权’、‘尊重美洲所有国家’等原则应该得到维系,‘门罗主义’的精神应得到重申,我们不能放弃、背叛一百多年来和我们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美洲各国;
  第三,停战谈判需要实现不赔款、不割地、尊重彼此主权、尽快释放战俘等要求……”
  所有人都点头,这些原则大体上都不错,即便杜威出面声张,也不能说表达背离这种要求的态度。
  但杜鲁门下一句话便让人猝不及防:“考虑到我退选后杜威先生拥有的巨大优势,即便在选民和公民团投票前他还不是下届美国总统,但我认为他距离该目标非常近,为让杜威先生有更多、更早的机会熟悉政治情况,参与国家大事决策,我将提名杜威先生在其宣誓就任总统前为特别大使,全权处理与欧盟各国的停战谈判事宜,以便使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轨。各位选民、各位听众,如果你们愿意支持杜威先生,愿意让他提前履行部分总统职权,请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杜鲁门本人率先鼓掌,随即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全场所有目光都投向了杜威。
  后者现在像吃了个苍蝇般难受,他知道杜鲁门安排这个差事给自己不怀好意,但却不能拒绝,不管用什么理由都不能拒绝——不是杜威你自己提出对德和平么?怎么让你负责对德和平就不愿意了?
  “我认为接下去的辩论已失去意义,让我把话筒给杜威先生,听他阐述未来的施政理念和政治决策……我会向他深入学习,积累更多经验,在下一次总统大选时卷土重来!”
  说罢,杜鲁门把自己的话筒都交给了杜威,先和对方热情握手、拥抱,还对全场说了一句:“希望杜威总统能带领美利坚合众国和全体人民开创不一样的崭新局面!”
  杜威满脸苦笑,却还不得不打起精神,先对杜鲁门的“任用”表示感谢,对前者工作表示理解,对全场观众表示感谢……
  这场辩论最终以杜威单口相声的形势而在10点半左右告终。
  所有人心事重重、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去,“欧洲之声”已提前好几天预告,元首将在今天夜里12点发表对美政治演说——《巴顿之死与美利坚的前途》,所有关心政治、担忧美利坚未来的爱国人士都认为有必要听一听。
第003章
美利坚的前途(3)
  “各位尊敬的北美听众,这里是欧洲之声广播电台,我们先播送几则战争新闻……”
  随着熟悉的声音传出,所有人的注意力立即高度集中起来。收听“欧洲之声”本来只是少数中产阶级的业余消遣,但随着这个电台播送的新闻越来越多、针对性和指向性越来越明显,已有更多的北美、中美民众愿意选择收听。
  电台是戈培尔博士最得意的工作,当初元首在创办时提过一些大方向指引,但归根到底是在宣传部和博士的精心努力下操办起来的,越来越成熟,收听率、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德军舰队成功登陆里约和萨尔瓦多后,还有专门人员负责在巴西也设置差转台,强化对美国和加勒比海的覆盖。
  国内精明的资本家已为此估过价了,说这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广播电台也毫不为过,20亿马克身价绰绰有余——想想看如果将来能投放商业广告,能实现多少北美家庭的覆盖率?
  美国政府当然是千方百计要予以抵制、查处的,不但想方设法在技术上予以干扰,胡佛控制的联邦调查局还为此专门出击查处过,但不管怎么查,依然阻挡不了民众收听的热情,而且还会引起众怒。
  在收听群体的圈子里,如何进行更好的伪装、如何获得更好的收听效果都是大家广泛交流的内容,将美国人民点子多、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彻底发挥了出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电台的存在培养了一批无线电爱好者和实践者。
  由于“欧洲之声”基本播送不带虚假宣传的新闻,不攻击美国政治领袖个人(霍夫曼认为政治攻击可以,谩骂就显得格调不高),发展到后来,连有头有脸的人士都习惯于收听这个电台的消息而不相信报纸、美联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上的连篇鬼话。
  在杜鲁门上台后,他考虑到自己根基不稳,急需获得舆论界支持,便授意胡佛放宽对这块管制免得激起民愤,所有收听率越来越高。
  美国人民最关注的是三个栏目:战争新闻——这可让他们知道真实情况,和政府官方新闻对照起来听就可以找出很多隐秘信息;官兵心声——德国会播放一批经过精心挑选的被俘将士书信和采访录音进行舆论战,有底层士兵对上面的怒斥与痛骂,有年轻将士对家庭的思念和和平生活的向往,有被洗脑成功、在东线建立功勋的党卫军美利坚集团军官兵的夸功炫耀;名单播报——德国会定期播出阵亡美军将士名单,这次巴西战役阵亡名单读了5天还说只统计了一部分,让人听得心都碎了,所有人都不希望在名单中听到自己熟悉的名字……
  “日前,巴西战役第一阶段战事落下帷幕,第三帝国在全体南美人民的支援下,以摧枯拉朽的速度摧毁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捍卫了新生的德意志美洲共和国、保障了巴西共和国独立自主的权利……是役,我军以海军登陆与海战为揭幕,力挫敌大西洋舰队,击沉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2艘、衣阿华级战列舰2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12艘、奥克兰级巡洋舰等多艘辅助军舰,整体消灭、俘虏美军船舶吨位逾120万吨,美国大西洋舰队主力构架自此后几乎不复存在;
  在地面战役中,我军在萨尔瓦多、维多利亚两线采取钳形攻势,一举消灭美国陆军第5集团军主力大部,将阵线推到阿拉卡卢一线。
  据不完全统计,是役我军供俘虏美军6.3万余,打死打伤敌军近4万,摧毁、缴获各类装备……只有极少数敌军通过空中撤退……
  战役中我军损失不大,伤亡人数……主要装备损失……”
  “昨日,我军为美国陆军阵亡中将乔治·巴顿先生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海军元帅、南大西洋-南美战区司令长官威廉·马沙尔,陆军元帅、南大西洋-南美战区陆军司令隆美尔,海军大将、欧洲联合舰队副司令兼机动舰队司令小泽治三郎,陆军上将、陆军南美集团军司令官绍肯,空军中将、空军南美最高指挥加兰德中将等各兵种主要将领及被俘的美军中校以上军官一起出席了仪式……巴顿将军的墓碑面北而设,使将军的英魂能一直望见美利坚国土……”
  “各位听众,几分钟后,元首即将发表对美政治演说——《巴顿之死与美利坚的前途》,欢迎收听!”
  所有在收音机前聆听的民众连大气也不敢出,虽然政府公报对自身损失一直语焉不详,但现在德国人就说得很清楚了,海军损失了120万吨——大西洋舰队基本不复存在;陆军损失了10万多人,连巴顿中将也阵亡了……听到德国人为巴顿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还让其墓碑面北设置,所有人都感觉悲从中来。
  “尊敬的各位美利坚听众,大家晚上好……”霍夫曼的录音前两天已经录好,现在只播放唱片而已,为防万一,他本人还是进了广播台,以免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最初几句话是用英语讲的,“为加深对英美等国的理解和认识,近几年来我认真学习了英语语言和文化,到目前为止,已基本能看懂英文报纸、听懂英文新闻,在演说之前,临时用英语揭破杜鲁门政府的谎言,然后再用德语发表演说,为照顾听众理解,外交部已将我的主题发言提前翻译成了妥帖、地道的英语。
  杜鲁门政府在巴西战役失败后,知道无法掩盖战争失利的真相,便用国内政治斗争常用的障眼法欺瞒民众,口口声声宣称‘寡不敌众’、‘英勇抵抗’而失败。英勇抵抗我不否认,美军官兵确实打得很顽强,寡不敌众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请问,120万吨船舶吨位、4000多架飞机、1500多辆坦克装甲车辆和将近15万地面部队的力量是寡么?如果这是寡,那德军的众从何而来?
  退一万步说,就算我军在战场上真是以众击寡,责任也在你们自身。
  你们的政府、你们的高级军官在干什么?你们为什么不向南美增兵,为什么不调遣更多资源,为什么不构筑更有利的防御体系?你们勒紧裤带交付的税金哪去了?你们辛辛苦苦买的国债哪去了?你们上千万军队哪去了?
  美利坚到巴西只有德国到巴西距离的一半,美利坚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工业体系,有世界上最多的船舶队伍和飞机架数,政府军费开支世界首屈一指,美利坚人民忍受着最高达95%税率的个人税收……这样雄厚的工业力量储备、这样强大的资源投放能力、这样竭尽全力的穷兵黩武还说是寡,世界上就没有众这个名词!
  你们投入这场战争以来,已损失了100多万军队、几千亿美元,按照杜鲁门这个战争贩子的理论,这是寡——美利坚人民将来还要付更多的伤亡与代价!
  实际上,无论陆军还是海军、无论飞机还是坦克,我们在数量从没压倒过美国,德意志一直在与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作战,因为我军将士明白,我们是为与你们不一样的前途在打仗——我们是为德意志的尊严和地位、为德意志民族的民族独立和自由在打仗,你们在为一小撮政客企图建立霸权的野心在打仗,为寡头资本家和犹太财团的经济利益在打仗。
  这场战争,归根到底是光明与黑暗、神圣与反动、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劣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在斗争!
  你们输了,不是你们投入力量不足、不是你们耗费资源不够多、更不是你们的将士不英勇,而是你们在为错误的方向、目标和前途在打仗,你们自始至终在为错误的前途而努力,怎么可能赢?”
  对元首这段用英语发表的演讲,在录制时戈培尔就表示佩服:杜鲁门政府不是一直宣称“力量悬殊”、“寡不敌众”么?元首也不愿意浪费口舌,干脆另辟奇径,不再和美国人争论谁众谁寡——反正这说不清楚。
  我承认以众击寡又怎么样呢?我就承认你英勇无畏又怎么样了呢?
  在欧洲你干不过我情有可原,连南美这样的美国后花园你都干不过我,只能说明你们的政府、你们的政治家、你们的将领全是饭桶——当然这结论需要听众自行推导!
  至于英勇无畏,看你怎么理解,英勇无畏你都打不过,说明比打仗是没有前途的——大家还是爽爽快快坐下来议和吧。
  霍夫曼不是要抹黑、贬低美国社会,不是要将美军将士的努力说得一无是处,更不是要彻底激怒美国人民,他想达到的只有一个目的:激起民众对这场战争的反思、反感,激起民众对政府的反抗和愤怒,煽动民众放弃对抗、和平解决的心思。
  长久耗下去对德国也不利!
  承认美军进行英勇抵抗有利于消除民众的抵触心理,有利于树立德军更强大的形象——你再英勇又如何,还不是被我灭了。你那不是英勇,是愚蠢!
  果然,在停顿间隙,聚集在收音机前的普通民众便开始在心里嘀咕起来:政府说寡不敌众到底是不是又在欺骗我们呢?
  接下去的演讲用德语先行发表,然后再配上英语翻译。
第004章
美利坚的前途(4)
  “……乔治·巴顿将军阵亡了、小西奥多·罗斯福将军阵亡了,另外还有近4万美军官兵伤亡,杜鲁门政权和华盛顿的新闻媒体将他们包装成奋战之死的英雄。
  这点我不反对,大多数美国官兵在作战时很勇敢、很机智,给我军造成了不少麻烦,特别像巴顿这位资深将军,是我们非常尊敬、重视的对手。非洲战役时期,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收拢了一批残兵败将并他们组织起来投入战斗,在巴西战役时期,面临我军合围的高压态势,他不但身体力行指挥战斗,在最后时刻还组织突围部队试图为手下寻找一条出路。
  很多被俘官兵得知巴顿阵亡的消息都泣不成声,在他们眼中,巴顿是这支军队的灵魂,是这支军队的支柱,代表这支军队最积极向上、最富有活力的形象。
  但英勇无畏只是他个人的写照,并不是美军军官的典型,也绝非这个军官团的主流。他与主流军官团格格不入,他经常受人排挤,你们的媒体以前经常曝光巴顿这不行那不好,讽刺他是‘牛仔将军’、‘鲁莽暴躁’、‘青春期从未结束’,几个幸存的警卫甚至透露巴顿一年前差点被免职——原因是因为他认真训练部队!
  现在他一殉国,所有批评声音都消失了,仿佛他自始至终是圣人,是美利坚一致拥戴的英雄——健忘与人格分裂莫过于此!
  在包围圈里,整个第5集团军最多时有拥有2个军级、11个师级部队番号,有关的军长、师长、副师长、参谋长、集团军各处长官等挂将军军衔的军官将近30个,除战死沙场的巴顿、罗斯福将军和与我军负责接洽投降的波克曼少将外,其余无一例外都在撤退的名单上,除少部分运气不好在撤退时被我们击落阵亡外,其余20多个将军,抛下包围圈里5万多浴血奋战的弟兄,走了……
  他们不但一走了之,还支使部下继续卖命,号召‘抵抗到底’以便掩护他们撤退。
  将军们是这种模样,校官们也好不到哪去。有些真相,杜鲁门政权从来不会告诉你们,但我今天却可以好好说一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