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656

  源田实一想也是,日本的黑锅全让伏见宫博恭王、岛田繁太郎和南云忠一三人背完了,美国去哪里找这么多够分量的责任人来?
  “今天的情况很重要,你认真梳理后发回国,请长官定夺。”
  就在霍夫曼和凯特尔等在讨论南美战局走向时,堀悌吉也在东京军令部召开日本海军下一阶段作战会议。
  “联合舰队和近卫第二师团已顺利占领圣诞岛及相关附属岛屿如华盛顿岛、纳帕里等,冢原大将在稍事休息后让联合舰队兵分两路,一路以二航战为主力,赴夏威夷以东进行破交作业,一路包括舰队主力,赴东南方扫荡原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各处。”
  华盛顿岛即泰拉伊纳岛,岛上有淡水湖比较重要,纳帕里是离圣诞岛最近的环礁,美军均未部署地面部队,很轻松就占领了,冢原留下了几十个人和一些水侦执行监控任务。
  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目前是“自由法国”领土,实力很弱,除一些老旧辅助军舰和货轮外,地面部队与航空兵很少,夺取难度并不太大。对联合舰队而言,部署完近卫师团主力后,庞大的运输舰队就可返航,相对而言也减少了累赘。
  松田千秋继续介绍道:“根据舰队请求和长官部署,海军省经多方努力已调集了下一阶段所需的40艘油轮,目前正向日本本土集中。其中,南京政权4艘,分布于青岛、上海、广州三地,已率先启程并抵达;重庆政权3艘,系一直隐匿在澳门并伪装为第三国的油轮,已正式启程;斯大林政权承诺交易8艘,第一批3艘已从海参崴启程;陆军交付了12艘;海军自身抽调18艘(含6艘护卫航母)……总计40艘,总载重量大约在28.5万吨左右。
  长官鉴于战事长期化和复杂化可能带来的消耗进一步上升,又与欧洲各国达成一揽子协议,目前已有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荷兰、比利时、罗马尼亚、土耳其、瑞典、芬兰等17国等答应提供油轮,少则1艘,最多者17艘(英国),总数当在100艘左右,预计70万吨运输能力。”
  很多人都很吃惊,堀悌吉最初只说40艘/30万吨的消耗数,现在一下子又追加了100艘船/70万吨,难道大有深意。
  “最初顾虑40艘船/30万吨不够,想多预备些,但冢原从前线拍来的长电提醒了我,又追加了100艘船/70万吨。”堀悌吉站起身,缓缓道,“请松田君把联合舰队发来的长电供大家阅览……”
  “……公开资料显示,1935年美国海军出台了海军航空候补生制度,在18-28岁大学生中选拔培养飞行员,为期一年,学成后以少尉或中尉军衔退役,5年内该计划培养的海军后备飞行员累计达到1500名;1939年欧战爆发到珍珠港事变前,美军正式扩军,11个航空站全力招收新学员,并在高等院校(大学、专科学校、社区学院)中普遍设立航空学校,总数超过700所,凡愿意学习飞行的大学生均可报名,部分短期课程进修者也可报名,整个项目统称为CPT课。包括72小时的地面学习,35-40小时初级教练机学习,合格后再进行50-60小时的高级教练机学习,最后授予飞行员毕业证书。在珍珠港事变前取得证书的飞行员近5000人……”
  众人点点头,日本海军飞行员是完全两条不同的训练道路:他们被从中学生中精挑细选出来,从14岁起就开始受训,经过严格选拔,选中者先接受8个月广泛训练,飞行大约100个小时;候补军官训练更严格,训练时间为10个月,训练期内飞行150-175个小时。然后再鼓励他们报考海军兵学校,努力成为军官,这样每年只能培养出大约100名飞行员,最多的一年也不过就是250人左右。
  从开始训练到上航空母舰服役,每个飞行员训练时间长达5年之久,像渊田美津雄这样的资深海航军官,现年42岁仍然在一线执行飞行任务,如果从15岁开始算起,已飞了至少25年!
  “珍珠港事变后,美军进一步简化航空兵招募体系,不再强调高等文凭,高中毕业就可报名,因为他们也面临飞行员短缺问题……根据俘虏交代和统计,珍珠港事变前参加CTP训练的预备军官如还在一线作战,损耗率已超过85%,战前美军一线航空兵损失率超过90%,而我军战前一线飞行员的存活率至少还有60%,即便用损失率最高的舰载机飞行员来衡量,还有45%以上!”
第097章
轴心的进攻(18)
  按照松田千秋的分析,七七事变前日美现役飞行员的比例大约是2500:1500,而包括现役和紧急动员后备役(指第一时间动员就能前来报道并执行任务的)美国海航飞行员是日本海航7倍(1万+:1500),因为日本已在进行全面战争,军队规模不断扩大,能征兆的后备役已都征兆了。
  为满足战争需求,扩大飞行员数量,日本海军度预科练在1937年进行第一次扩招与改革,设立甲种预科练(简称甲飞)和乙种预科练(简称乙飞),甲飞招募对象是16-19周岁完成初中课程的毕业生,主要培养初级飞行军官,需完成一年半基础教育和一年飞行训练;乙飞仍延续改革前做法,招收14-16岁的高小毕业生,需完成3年半基础训练和1年飞行训练。1940年10月后,预科练第二次扩招,把原来操纵练习生制度(需完成5个月飞行训练)并入其中,称丙种预科练(简称丙飞)。在1943年初,为弥补前线战损,海军又在乙飞学员中征募志愿者,按照丙飞标准进行速成训练,成为乙种预科练(特),简称特乙飞。
  通俗点的说法是:甲飞是培养飞行精英骨干的(特别好的读海军兵学校,将来可成为中高级军官);乙飞是从娃娃抓起的精英飞行员;丙飞是给以前没机会读甲飞,现在又过了读乙飞年龄的大龄青年(实际就只有18岁)的速成班,特乙飞就是将乙飞中已培养了一半的半成品提前进行速成训练后出炉。
  从1937年到珍珠港事变前,日美都在扩大飞行员队伍,虽然美国扩数量多,但日本基数少,增长更快,到1941年日美开战前夕,日美海航飞行员数量从1:7的差距缩小到1:3。虽然美国数量多,但日本质量依然占有优势。
  随着战争进入到第四年,战前服役并幸存至今的双方海航飞行员差距变成了2:3,而最精锐的舰载机飞行员美国据说只剩下不到50个(基本都在航校),日本将一部分转入航校后还有近200人(注:所谓统计幸存率,是指可利用飞行员比例,受伤无法康复、被敌军俘虏者均不计算在内,尽管人可能还活着)
  “据此得出的结论是,战前日美海军飞行员数量差异到现在为止已基本拉平,在精英舰载机飞行员领域,我军占有压倒性优势。”松田千秋解释道,“当然美国舰载机飞行员幸存率之低不全是日本造成的,德国与英美大西洋舰队连番血战也打断了美军舰载机飞行员的脊梁。”
  之所以开始数量差距之大而最后精英反差之大,完全是日本严苛的培养制度造成的。
  以甲飞为例,日本海军在1930年先是在全国展开统一考试,由海军省统一出题,闭卷考试。应试者首先要在15分钟内完成数学能力测试(题量为50题),之后要在20分钟内完成阅读和写作能力测试(题量也是50题)。只有平均成绩达到85分以上才能通过考试。
  然后进行体检、航空适应性测试,标准十分严格,包括身高不低于151厘米,体重不低于41公斤,胸围不低于74厘米,裸眼视力1.2以上,肺活量2600毫升,双手握力22公斤。之后航空适应性测试主要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海航飞行员的潜质,考察科目包括平衡能力测试、记忆能力测试、抗眩晕测试等等。一项不合格就淘汰。
  接着进行更细致的体检和航空适应性测试,经过两关的学生往横须贺航空队(后改为土浦航空队)接受实地测试,一般为期3-4天,只有全部通过后才算预科练学员,5年后毕业还要通过重重关卡(中途无法完成的可根据自愿转职成地勤)。第一期预科全日本8000多人通过文化考试后参加选拔,最终成功毕业者79人,淘汰率99%(同期美国淘汰率不到30%)。
  所以堀悌吉要给甲飞直接授予军官头衔,上上下下乃至伏见宫博恭王等人都没什么意见,以甲飞的能耐,哪怕去靠海军兵学校也是可以入选的。
  之所以压得这么紧,理由很简单,日本没钱!要培养飞行员不可能不摔飞机、不耗燃油,一架零式相当于20个大将一年的薪水,即便价格低廉的教练机也相当于十几个中级军官一年薪水,如果一年摔个几百架,军费窟窿怎么补得上?
  航空派和舰队派争执的焦点在于是否给乙飞授予军官头衔,因为理论上乙飞是从高小毕业生中选拔的,而且读完也只相当于初中水平,离海军兵学校那金光锃亮的文凭还有好长一段路,但堀悌吉认为战争时期战功第一、能力第一,文凭再高不能打仗一点用也没有!当然,他是32期海兵首席,可理直气壮地说文凭再高有屁用,其他人是不敢这么直接说的——清华首名毕业的学霸敢公开说读书无用,你连个三流大学也考不上的学渣也敢说读书无用?
  大权在手的堀悌吉最后拍板:有战功且服役期限超过4年或已服役8年、表现中上的乙飞毕业生,直接对应资历和功绩授予少尉至大尉军衔,有突出战功者另叙(赤松贞明就属于另叙范畴);服役2年以上,授预备军官(准尉);丙飞毕业生服役满1年且有立功表现,授预备军官(准尉)。
  分析第二步是比较珍珠港事变后飞行员的培养体系和存活率。
  “目前美国海航培养最扎实的那批飞行员是珍珠港事变就招募入伍,但1942年后才正式毕业的学员。资料显示其每月招募200名飞行学员,依然接受14个月周期训练,即不但培养学员的团队能力、纪律意识、服从意识,还培养他们多种能力——这批学员一律按照通才培养,每人都会开战斗机、攻击机和侦察机,有良好的野外求生能力,甚至训练科目中还包括海上长距离游泳和潜泳(因为可能需要在燃烧的油层下逃生),估计该部分兵力在2000人左右。”
  珍珠港事变后,美国一方面扩军,一方面削减部分训练科目:常规92所飞行学校对学员进行3个月基础训练,学习基本飞行知识;再接受3个月航海训练,包括操作和理论学习。等于将原来9个多月军队集训压缩到6个月。然后学员被分配到16所初级航校接受飞行训练,如果训练合格(淘汰率仅15%),便派往彭萨科拉或科珀斯克里斯蒂进行中级飞行训练。
  只有这阶段表现优异的飞行学员才有机会上舰载机,训练2个月后再去五大湖训练航母上训练。每个舰载机飞行学员累计飞行时间要达到360-450小时。整体来看,1942年后美军将14个月的训练课程压缩到9个月(如果是舰载机则在11个月),这套体系一直坚持到1943年初,总共培养了20000多名飞行员,其中舰载机近5000个机组。
  同期日本海航也进行了扩军,甲飞规模维持不变,扩大乙飞层次和通过率,加大丙飞招募力度——很多多年前落选甲飞的飞行员现在又重新进了丙飞,但竭尽全力之后人数扩大不到5000。
  如果说战前日本飞行员占有明显质量优势,战争初期质量半斤八两的话,这时期培养日本海航特别是舰载机飞行员培养质量开始不如美方。综合权衡后日本舰载飞行员质量依然具有显著优势,以中途岛战役为例,日本损失4艘正规航母,美国损失1艘正规航母,但双方飞行员数量损失(阵亡)之比却是121:208。
  随着日美新飞行员数量差异的扩大,如果打消耗战,日本很快就会被拖垮。历史上瓜岛战役时期,因为日本航母不多,剩余的优秀飞行员甚至改成陆基航空兵和美军陆航去对耗。但历史进程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扭转,让日本损失惨重的瓜岛航空战只开了个头就匆忙结束,保住了至关重要的舰载机飞行员。
  在历史转折关头,联合舰队不但在堀悌吉带领下在南太平洋海战中取胜,还与德国合作迅速完善新飞机开发,保住了至关重要的基干和质量。中途岛战役后日军补充的这批新人虽然质量有所下降,但毕竟老手都还在队里,他们欠缺的经验在随后作战中得到了前辈提携。
  这时期盟军无疑是悲剧性的,南太平洋海战失利,非洲之角盟军舰队近乎被全歼让英美元气大伤——那时候护航航母上的飞行员很多都比现在1944年舰队航母上的飞行员强。前期积累下来的几倍人员优势一下子无影无踪,加上德国海航开始崛起,美国海航特别是舰载机飞行员不再占有压倒性数量优势,其总数只相当于日德两国总和略多,但质量要差不少。
  为进一步扩大飞行员规模,美国在1943年春启动了飞行员培养体制改革:压缩科目,不再强调通用培养(即战斗机飞行员只培养战斗机驾驶能力),整体训练周期减少2个月(普通海航7个月,舰载机9个月),并启用Lv1-5的五等评价体制进行运用,这批飞行员到1944年初大量服役,由于这一阶段日美交手较少,大多数都是德国海航与英美消耗,日本直到现在才完整掌握有关细节。
第098章
轴心的进攻(19)
  听完松田千秋的介绍、结合德军的战况通报和冢原从前线发来的电报,众人笑意盈盈:
  第一,美国人也终于撑不住开始搞飞行速成班(丙飞)了;
  第二,美军航空兵规模虽大,质量却很差,处处笼罩着悲观主义气氛——“出击前都要求写好遗书,与家人和亲朋好友告别的邮件堆积如山……邮差每天傍晚来取一趟,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出去!”
  第三,美国正陷入两线消耗战,半个月时间损失飞机逾5000架,至少损失一半机组。
  “从德、美实践来看,设置速成班很有必要,我军丙飞算是走在世界前列,但丙飞科目训练时间太短,建议从目前5个月延长至8个月以上,以便让飞行员具有200-250小时飞行时间,拟设立初级-高级-实战教练机三级训练体系,实战教练机由部分老旧机型充当:轰炸机用德国斯图卡训练,运输机、鱼雷机由Ju-52模拟,战斗机由飓风充当……”航空本部长长谷川喜一中将介绍道,“长官已同意拨付更多优秀飞行员转任教官,同时保障有关训练燃油。”
  由于目前神风特攻并非日本主流,能充当飞行员的年轻人不少,飞机数目也大有增加,长谷川喜一的提议得到众人高度认可。
  “从第一阶段战事来看,我军达到部分预定目标:即占领、巩固中途岛、圣诞岛与威慑夏威夷;未达到歼灭、重创敌太平洋舰队残余力量的目标,因为该舰队一直躲在夏威夷港内不肯露面;实现了原本未预料到的目标——消耗敌军航空机组储备,当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了40万吨船舶。”军令部次长大西泷治郎中将道,“长官意思很明确,一面继续与美国人消耗,用更多油轮换美军机组,打击对手士气;一面提高自身航空战力,希望在提高丙飞水平的基础上,将日美海军航空兵力对比缩小到1:2左右。”
  “现在关键是船舶制造和获取能否支撑。”堀悌吉将目光投向海军次官兼舰政本部长官井上成美大将。
  “老实说,光靠自我建设是耗不起船舶的。”井上成美苦笑,“现有造舰能力在不考虑材料制约前提下,年生产能力约50万吨军舰吨位,如果只建设1万吨以下中型军舰(即不造战列舰、航空母舰和重巡),可勉强提升到65万吨。按照一吨军舰吨位转化为4吨民用船舶吨位计算,可转化为200-250万吨商船吨位,再加上一部分不制造军舰的民间船厂吨位,全日本船舶制造能力顶多就是400万吨。实际上由于钢铁产量制约,本官认为能完成75%已非常理想,我担心丸新计划都无法完成。”
  《丸新计划》高峰期要求每年8艘以上轴心级(20万吨)、16艘护卫航母(16万吨)、乙型驱逐舰(秋月改防空巡洋舰)12艘(4.2万吨)、丁型驱逐舰(低成本护航驱逐舰)48艘(9.6万吨),光这些军舰吨位就将近50万吨,再考虑特务舰、补给船等建设,确实难度很快,所以计划要求是5年内在不耽误破损军舰维修和日常维护前提下,新完成189万吨军舰。
  即便如此,井上成美现在的底气比去年刚制定《丸新计划》时足得多:一来堀悌吉大权独揽,可保证资源配置;二来印度战役结束、中国战场陆续退出,日本可专注于太平洋问题解决;三来在德国的技术输出和设备援助下,日本很多方面改善不少,如钢产量就从700多万吨上升至近900万吨(与美国的对比终于从1:10变成了1:9);四来堀悌吉纵横捭阖,以巴基斯坦、新几内亚为代价从欧洲拿到不少好处,可有效充实海军实力。
  “本官以为,40万吨换2000个机组的消耗要看结构。如全是军舰,帝国万万不能承受——每年只新增50万吨军舰吨位,联合舰队存量不过200多万吨,1万多个机组就能将我们全耗完;如果全是商船(货轮),则承受毫无困难,帝国每年新建240万吨以上船舶即可换1.2万个机组,另外还有800万吨存量商船队,全拉出去可换4万个机组——我不相信美军在消耗1.2万个机组后还能剩4万个机组。”井上成美看了看数据,“如按军舰占4成、货轮占6成的比例来衡量,每年新增吨位大约可消耗美军8000个机组,勉强可行。”
  众人不由松了口气:堀悌吉已额外准备了140艘/100万吨油轮,光这一批就够耗上美国人一阵的。
  一直皱着眉头的山本五十六问道:“这么说,如果没有大的局势改变,吨位换机组暂时可行?”
  “可行!”
  堀悌吉满意地点点头:“虽暂时可行,但降低自身消耗、扩大敌军损失的办法还是要想,诸位还有什么好主意。”
  “下官有个建议,可减少部分油轮损失。”一直统筹运输事务的栗田健男中将站起来发言。
  “栗田君请讲。”
  “可让部分货轮承担运输燃油职能。”栗田健男解释道,“轻质燃油,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油可用大油桶堆放在货轮舱室中,油轮只用于运输最粘稠、消耗最大的重油,即便货轮利用空间有所损失,但扩大了运输承担范围。来之前我利用缴获的美国自由轮做过实验,装载4000吨燃油基本无问题。且卸货时直接交付油桶,免去了灌装时间,对守岛部队来说十分方便,舰队利用会麻烦些,但不是不能克服,唯一的浪费是需要赶制大量油桶。”
  众人眼前一亮,按照这办法可腾出油轮吨位专心搭载重油。
  “建议很好,您费心了。”堀悌吉点头道,“支援舰队编组就按照这个方法推广。松田,把支援舰队编成和作战情况和诸位说一下。”
  “由于美军太平洋舰队迟迟不肯露且使用消耗战法,长官决定自十月上旬派遣支援舰队与联合舰队,进一步增强联合舰队实力,支援舰队主力构成如下:
  战斗群:3航战(千岁、千代田号)、5航战(葛城、笠置号),2艘巡洋舰,4个防空驱逐舰编队(16艘秋月、秋月改防空驱逐舰),执行进攻任务;
  辅助群:浅间丸、龙田丸、镰仓丸三艘辅助航母(均由1.7万吨的邮船参照德国辅助航母改造而成,最大航速21节)、山鹰号(巴西丸邮船该舰的辅助航母)及其他辅助船只,执行直掩任务;
  护卫群:6艘TL型护卫航母,40艘货\油轮,24艘丁型驱逐舰,执行运输、护航、反潜等任务;
  潜艇群:24艘德国IX、XIV级潜艇,24艘日本自造的伊型潜艇(丸新计划之后日本因为有现成德国潜艇可用,已全部砍掉后续潜艇建设保障资源),执行侦查与破交任务。
  从英国获得的巨人级首舰预计本月中旬交付,拟在印度洋进行海试、训练,执行警戒任务;第八舰队继续负责南洋巡逻。”
  堀悌吉站起来慨然道:“支援舰队由鄙人亲自率队出征,时间初步定在10月10日,另我和陆军沟通后,对方同意为占领岛屿与后续作战增派1个主力陆军师团和400架飞机,我拟再次抽调200架海航陆基飞机派遣至中太平洋,形成长久支持作战态势。这次战役预计将持续至明年初,国内事务就拜托各位了。”
  “长官,准备进攻夏威夷么?”
  堀悌吉摇摇头:“暂不着急,一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可再看一看美国局势走向;二来美军航空兵还未消耗殆尽,贸然进攻损失不小,宁打西海岸也不打夏威夷;三来德军已奠定南美胜局,我料元首下一步必定向中美洲和加勒比海进军,看看双方有无联合作战、为帝国谋求利益的机会。”
  很多人想劝堀悌吉不要亲身涉险,但联合舰队主力全在太平洋上,由不得半点疏忽,堀悌吉亲自坐镇很有必要。
  “联合舰队主力外出期间,其他战线局势如果有变,务必注意与轴心协调,不可轻易挑衅。对重庆当局如期交出油轮的行动,海军深感欣慰,作为弥补中日关系的第一步,同意将武汉交还重庆当局,其余条件由陆军为主细谈;对‘宁汉合流’谈判一节,海军也秉持开放态度,乐见中国政治革新;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换取法国援助的谈判请继续进行,不给予实质性承诺即可。”堀悌吉朝山本深深鞠躬,“各种事务内外交织,请山本君多费心了。”
第099章
轴心的进攻(20)
  德军一部正在阿拉卡卢大举登陆的消息随陆航的报告涌入了华盛顿、涌入了累西腓、也涌入了正在撤退的第五集团军司令部,所有人都脸色大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