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656

  天气已冷得有些刺骨,天气阴沉沉的,能见度极低,除了必要的执勤人员,其他所有人都蜷缩在舱室里睡觉。
  “日本人占领了中途岛?”舰桥里的尼米茨垂着头,低声问了一句。
  为最大限度保密,整个TF48舰队严格实现了无线电静默,只收电文而不对外拍发。
  史密斯知道他很难过,宽慰道:“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岛上除100多架飞机和几千地面部队外,没什么其他东西能挡住联合舰队主力。现在太平洋舰队采用航空削弱法,连续出动B-29、B-17重型轰炸机去空袭日军舰队,已连续击沉敌军十多条船,包括4艘对日本来说十分重要的油轮,我觉得情况没您想得那么悲观。”
  这套“重轰换轮船”的办法是特纳概括的,勉强还算有点战果:连续出击的美国陆、海航用将近300架重型轰炸机的代价击沉了日军近10万吨船舶和40多架日本战斗机。
  很难说这笔交易是否划算,因为损失的美军飞机和耗费的炸弹将近2亿美元,而他们取得的战果满打满算最多也就1亿美元出头。此外,被击落的300架重型轰炸机背后还有上百架勉强飞回基地,伤痕累累、将近报废的飞机,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除经济损失对比不利外,人员损失对美国也大大不利,300个重轰机组连同其他损失的人员近3000人,而日本飞行员和落水船员至少有一半能成功获救,日本合计人员损失只有1200多人。
  中途岛距离夏威夷航程超过2400公里,重轰机群出击得不到一架战斗机护航,这种视死如归的进攻更显悲壮。
  英格拉姆、哈尔西等人看着飞行员一茬一茬从西海岸过来支援、从基地出击然后稀稀拉拉地回来。每个机组在出击前都被要求写下遗书,如果机组成员自认为没做好思想准备,可缓一缓再出击。但在爱国激情和同伴效仿的感召下,美军航空兵暂时没出现抗命,咬牙连续执行了5天高强度的进攻。
  比起冰岛、纽芬兰、加勒比战役那种每天损失几百架飞机的绝望,现在这种消耗战更像钝刀子割肉:美国人在用近乎5:2的经济损失、人员损失和日本人耗。
  在冷酷无情而又理性的人眼中,这种交换比虽然较高,但依然值得:400架重型轰炸机不过是波音公司开足马力后一周的产量,如果每周都能消灭日军10万吨船舶和相关物资,拼掉对手40架飞机,日本永远打不赢这场战争——日本一年可造不出500万吨军舰。
  别说500万吨军舰,就是500万吨最普通的船舶日本也造不出。只要坚持不懈地打下去,最终胜利一定是美国,只是大家不知道这个转折点什么时候能来——起码现在看不见希望,只看到一茬一茬出击后再也无法归队的航空兵。
  在这场消耗战中,机组成员的生命是以天、以小时在计算。
  日方对这种消耗战也深感苦恼,中途岛机场修复并部署完毕后,陆基Fw-190A8、Do-412悉数登场,电动双联128mm防空炮和88mm高射炮也架了起来,美国留下的90mm高射炮也被日本官兵拿来使用。
  但如果美国还是维持这么高强度的轰炸频率,没有机动舰队掩护,光靠岛上那100余架飞机和一些高射炮是不可能在夏威夷持续不断的空袭中生存下来,无奈的冢原一面向国内呼叫支援,一面准备留下几艘护航航母和宝贵的舰载机飞行员应付空中消耗战。
  东京大本营已紧急向德国提出加大购买Do-412,新增购买Ta-152的请求,并要求陆军提供飞行员、油轮赴太平洋作战。考虑到堀悌吉在几内亚问题上替陆军争取了不少利益,连古斯塔夫和K5都能搞来,陆军认为这个面子要给。石原莞尔大笔一挥,从印度、中国、关东军抽调了3个飞行师团共计400个战斗机飞行员和12艘吨位参差不齐的油轮准备供海军使用——飞机、燃油、后勤和油轮上的水兵全部由海军包了。
  所有人都看不懂美国人为什么要这么打仗——不是说美国人最重视人员生命,最不愿意拼命的么?怎么现在开始打这种杀敌2000,自损5000的烂仗?就算美帝财大气粗不在乎消耗,可他们的总统难道连人命也不在乎,选票也不在乎了么?
  想不通归想不通,大本营陆海军的意见是一致的,中途岛拿下就不可能放弃,否则联合舰队将没有足够立足点。如果补给线路被掐断,整个联合舰队都有丧命海外的风险,再困难也要咬牙顶住。
  曾担任航空本部长、现任军令部次长的大西泷治郎中将在大本营会议上慷慨陈词:“既然美国人都不怕死派遣重轰搞无护航作战,我们怎么能贪生怕死?应该勇敢迎战,让敌人见识我们的勇气和坚韧!看谁先顶不住!”
  尼米茨还不知道杜鲁门和马歇尔准备乾坤大挪移的策略,只知道南美战区发生人事调整:自己兼任的南美战区司令官职务被免除,暂由克拉克代理。而克拉克代理时间也不会很长,因为史迪威中将已离开重庆赶赴伊尔库茨克,准备尽快取道勘察加、阿留申一线回国。为表彰他在中国战区工作多年并率领盟军“收复失地”的贡献,杜鲁门决定晋升他为陆军上将。
  知道史迪威要走,重庆当局欢欣鼓舞,虽然美国人现在自顾不暇,但大家认为美国还是厉害的,打到现在这份上,轴心也只敢说让美国停战而不说让美国投降,可见彼此对美国的忌惮。而巴基斯坦的成立也大大出乎重庆当局的预料,很多人认为这中间有文章可做。重庆方面已派出秘密外交人员准备请德国调停中日冲突——中德虽然宣战,但大家都知道这是表面文章,中德丝毫未交过手,战前关系还非常不错,现在德国势大,抱柏林大腿显然是其中应有之意。
  随着印度战役落幕,原东南亚战区宣布解散,参谋长魏德迈接替史迪威去了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滞留美军也和英国方面进行了断——这同样是英日停战合约中的内容。
  由于英美战时同盟和并肩作战的特殊性,在巴基斯坦主持大局的蒙巴顿既不可能像国内那样扣押美国人不放,也不可能把他们交给日本人,又不能继续收留。最后蒙巴顿提出将美国人礼送出境去中国的建议,日本对此表示赞同。虽然巴基斯坦包括斯利姆、奥金莱克、威尔逊等几个军头一直桀骜不驯,但一旦不打仗,他们的权利立即就萎缩了,爱德华八世显然更信任蒙巴顿——后者是他年轻时的副官,与皇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在纵横捭阖、协调各方关系上,蒙巴顿显然比几个军头更适合与国内、伊朗、日本、巴基斯坦自治政府打交道。
  在其斡旋之下,绝大多数美军都搭乘飞机离开白沙瓦去重庆,少部分不能走、不愿走的基层官兵则继续留在巴基斯坦,为完成与日军协议,蒙巴顿采取的办法很大不列颠——让他们宣誓效忠爱德华八世后脱离美国国籍,就地成为巴基斯坦自治领公民并摇身一变成为巴基斯坦国防军教官。
  日本也知道英国人在美军问题上搞的小动作,但日本现在盼着英国尽快支付赔偿物资,同时还希望在其他经贸、技术领域合作一番,算是有求于不列颠人,且巴基斯坦明显有英、德两国支持,日方对此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山下奉文甚至为缓和关系,还主动先释放了一批在印度战役中受伤的英国官兵和巴基斯坦官兵。
  经过这番努力,印度局势开始安稳下来。
  尼米茨担心的还不止太平洋一个战场,在日本占领中途岛后第二天,德军主力舰队抵达巴西海域,马沙尔将舰队一分为二,大部分陆军部队在4艘护航航母保护下继续向里约进发、准备登陆,主力舰队则直扑萨尔瓦多。
  当天下午,德军主力编队进入萨尔瓦多800公里防空圈,在击退萨尔瓦多陆航当天最后一轮空袭后,南大西洋战区总司令马沙尔元帅决定启用全新的战术对付盘踞在萨尔瓦多的美军。
  “这套战术真的可行么?”
  小泽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和您一样,是第一次见识,我从来不知道仗还可以这么打。”
  “那今天就试试看元首的策略,反正失败也无所谓,他总有很多匪夷所思、离经叛道的想法。”马沙尔笑道,“怪就怪在很多想法事后看来都是对的。”
  所有参谋都笑了……
第086章
轴心的进攻(7)
  霍夫曼认为自己在某些邪路上越走越远,特别是“掷矛手”战术出台,更加剧了这种自我解嘲。
  1944年8月25日夜幕时分,随着马沙尔一声令下,德军主力舰队向萨尔瓦多展开进攻。
  “一级战备!”
  “一级战备!”
  在4艘形似航母的船只上,所有地勤立即忙碌起来,战列舰将他们紧紧保护在中间。
  只有登上船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虽然他们也像航母一样拥有平甲板和机库,但实际上他们的机库里压根没有飞机、更没有炸弹。这种利用1.5万吨级油轮改装的军舰使用着全新的武器,在霍夫曼口中拥有一个威风凛凛的名字——掷矛手。
  这是世界上第一种不以飞机为战斗手段的改造航母,其打击手段是火箭——元首管他们叫导弹航母。
  美国火箭开发权威罗伯特·戈达德曾向参联会描绘过一种可怕的场景:数十艘德国货轮满载着火箭在距离美国海岸线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进行发射,人口密集、遍布工业设施的东部大城市变成一片火海,现在他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整套战术将以火箭开路,为航母编队突防创造更好的机会——像极了中世纪战争骑兵冲锋前掷矛手们先把手中成千上万的飞矛投掷出去、形成密集杀伤的场面。
  一种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暴力美和饱和美——在此之前还只有霍夫曼懂得欣赏,在今天之后,所有人都懂得该如何欣赏了。
  4艘掷矛手其实装备了两种火箭,一种是16吨级的V2+导弹,战斗部1000公斤,最远射程600公里,他们将在500公里左右位置进行发射;一种是3.5吨级的V3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战斗部750公斤,最远射程450公里,他们将在400公里左右的位置进行发射。
  这是两种不同形式和运作逻辑的火箭。
  V2是典型的弹道导弹,每艘掷矛手可携带24枚常用和12枚备用弹,速度快,最高可达4.8马赫,地球上还没有可防御的东西。
  V3是典型的巡航导弹,和前辈V1火箭一样很像一架无人驾驶的自杀飞机,不过比V1速度快,将近750公里/小时,超过现在所有活塞发动机飞机,虽然很难防御,但依然可被防空火力所击落,每艘掷矛手可携带64枚常用和32枚备用弹。
  虽然都叫导弹,但两者块头不同、发射方式不同、造价也截然不同。
  每一枚V2+导弹价格大约在14万马克,而V3导弹价格大约在3万马克。比起V1不过7500马克的价格大大涨价,但对现在的德国而言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当初发动对大不列颠最后空袭时,德国一口气打光了前期生产出来的所有V2+导弹,经过这几个月开足马力的生产又积攒了更多的货色。在地面发射、发射井发射、铁路机动发射相继获得成功后,霍夫曼终于要开始尝试舰载发射了。
  不过德国显然还没像戈达德预料的那样使用意志轮作为发射平台,因为火箭发射前需要起竖和稳定平台,然后还要存储燃料,因此利用油轮改造导弹航母是霍夫曼与专家们讨论后最中意的目标。
  4艘满载火箭的油轮主要舱室已改造为导弹和发射地容身场所,最深层的舱室在经过100mm装甲钢加固后成为火箭燃料储存所在地。一般来说,火箭在燃料灌注前危险不大,风险最大是这批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燃料。所以不但要进行舱室加固,还要选择在夜晚进行灌注避开敌军飞机可能的袭扰。地勤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这批燃料注射到火箭箭体燃料箱中。
  德国火箭水平是世界独一无二,如果说喷气机还有英国勉强称得上不相上下的话,火箭技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在佩内明德讲话后,困扰德国导弹事业发展的很多问题,诸如资源、材料、人手、发展方向等一一得到了解决,取得远比历史上更突出的成绩。
  历史上V2最远不过就打了370公里,现在经改造的V2+可轻松打到600公里,且提前进入实用阶段,实现批量生产。
  在发射场试验基地中,有已通过验收、由两级火箭串联起来的超级V2(后重新定名为V4),最远射程1200公里,可从佩内明德基地一直打到挪威外海,预计从10月份开始批量建造,同时在改造该款导弹的潜射性能;目前正紧锣密鼓试验的是两级串联外加4个附加助推器的V6火箭,射程预计2500-3000公里,可以从佩内明德一直打到巴伦支海,是准备放入XXX级超级潜艇的战略潜射火箭,弹头最大承载力5吨——可搭载超级炸弹使用。
  使用三级火箭附加4个助推器、拥有5000公里以上射程的V8火箭也完成了有关设计,准备在适当时机展开地面点火试验,根据布劳恩的进度表,预计将在1949-1950年生产出来,弹头承载量同样5吨,不但计划搭载超级炸弹,还准备搭载更高级的核聚变炸弹。
  但V5巡航导弹的开发不太顺利,对这款导弹的开发要求是可实现飞机挂载,重量不能大于800公斤,射程不少于120公里且突防速度不低于900公里/小时,现在三个目标只能实现其中任意两个。
  由于V5不能实现,连带基于V5,准备反辐射的V7暂时也没法实现(重量不大于250公斤,战斗部不少于50公斤,射程不低于60公里)。
  从型号就可以看出来,现在单数结尾的都变成了巡航导弹,双数结尾的都变成了弹道导弹,霍夫曼准备等下一阶段重新推出命名法,把巡航类和弹道类区分开来。
  历史上困扰德国火箭的精度问题逐步得到改善,V2+弹道导弹和V3巡航导弹使用了三重引导机制:第一,惯性陀螺仪;第二,敌方无线电辐射引导;第三,本方无线电指令引导,如有必要V3还可加装经改良的红外引导。
  同时,这次在V2+弹道导弹上还安装了康拉德·楚泽先生的杰作,使用电子管与继电器组合的Z5型核心计算机,运算速度接近800次/秒,之所以说是核心,是因为安装在火箭上的计算系统只需要安装给定逻辑进行计算而不需要具备通用编程能力,也不需要完整计算能力,大大简化后可安装在上面,为保密还安装有定时自毁装置。
  在德国国内,1000次/每秒的通用型Z5计算机已在各个核心领域发挥作用了,康拉德·楚泽研究团队的下一个目标是Z6——由电子管和晶体管一并构建,运算速度可达10000次/每秒的大型通用计算机,这个被霍夫曼称为“我的退休金”的科研项目现在估值已超过5亿帝国马克,一旦Z6制造成功,至少可达15亿马克估值——全德国乃至全欧洲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乃至政府要害部门都用得着,而且是天然垄断的。
  改进后V2+弹道导弹的圆概率偏差从早期V2的10-12公里降低到7-8公里,V3因为飞行速度慢,引导效果显然更好,在本方有确切指令可中继引导的情况下,圆概率偏差从5-6公里直接下降到2-3公里。
  在火箭兵们快速忙碌的同时,2艘XXI潜艇在萨尔瓦多外海悄悄探出了头——他们将共同组成导弹发射的中继引导,为提高命中精度出力。
  “报告长官,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启动。”凌晨2时许,一切就绪的电报终于到了多恩伯格中将手里。他看了看马沙尔,后者微笑的点点头,示意他可以下令。
  佩内明德基地负责人、因功被提升为中将军衔的多恩伯格屏住呼吸,下达了“启动”命令,掷矛手战术立即发动。
  “点火!”
  被战列舰包围在中央的导弹航母迅速发射,一枚又一枚导弹开始拖着震慑人心的尾焰扑上天空:V2+是垂直发射的,尾焰一直往上升但有个明显的角度,V3是斜角发射的,先往上升,然后逐渐改平。
  所有海军官兵都呆呆地看着一道又一道掠空而去的火焰,然后猛然爆发出激烈的欢呼:“帝国万岁!”
  “实在,实在是有些震撼人心!”马沙尔笑道,“现在我终于能想象500枚导弹铺天盖地落在伦敦城是什么滋味了。”
  “还不敢说最终成功,等会还要劳驾飞行员们辨认战果并尽可能多拍一些照片。”
  “这个当然。”
  在导弹发起之后,4艘航母上的地勤和飞行员们也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准备在拂晓时分突击萨尔瓦多……
  几分钟之后,在大多数V3还在空中飞行时,穿越大气层重新返回地球的V2+们已开始按照预定目标坠落了,萨尔瓦多的美军雷达站只看见一个亮点从屏幕上一闪而过,在地面执勤的部队眼睁睁看着这些奇怪的流星往机场、港口、兵营扑去……
  然后是猛烈的爆炸!
  “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