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656

  “成交!”
第079章
开罗宣言(6)
  8月17日,日英签署《开罗停战协议》,正式宣布停止日本与大不列颠(伦敦)之间敌对关系,虽然双方力图保密,但大部分内容各国高层还是知道了。
  第一条就是包括承认英属印度独立,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领。
  该自治领以真纳为总理,与历史上的印巴分治相比有不同特点:首先是没有东巴,后者留在日属印度构架内;其次是得到了克什米尔地区,而不是像历史一样悬疑不定,由印度和巴基斯坦各控制一块;最后是与伊朗的西部界限做了有利于伊朗的调整,巴列维多捞了4万多平方公里,虽然都是山区和不毛之地,但也算开疆拓土。
  这些都在各国预料内,唯一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同意了廓尔咯(尼泊尔)独立并归入英国自治领,为此英国又多给了一笔报价。
  是日本贪图英国军火么?当然不是。廓尔咯大小也是块肉,又卡住中国西藏地区,位置非常重要。但廓尔咯人与印度人不同,在日军占领后很不驯服,三天两头闹事,廓尔咯男子又人手一把大砍刀,十分彪悍,不没收砍刀到处都是恶性事件,没收后群情激奋是群体性事件。再加上特殊的人文和环境,让山下奉文十分头疼。
  偏偏廓尔咯对英国人观感还可以,真是怪事一桩。最后东京大本营干脆大笔一挥,让廓尔咯独立算了,也算大不列颠自治领,前提是英国不得驻军,只能文官统治。伦敦政府大喜过望,立即掏钱买下来。
  英国最终对日赔款和巴基斯坦、廓尔咯购买代价变更为:
  1、4艘巨人级航空母舰,120万吨商用船舶吨位;
  2、3000辆坦克(1000辆克伦威尔、1000辆十字军战士、1000辆丘吉尔),6000架飞机(2000架飓风、1000架喷火、1000架蚊式、1000架威灵顿或英俊战士、1000架哈利法克斯或兰开斯特),500门100mm口径以上的火炮;
  3、300万吨石油(伊朗代偿);
  4、400万吨钢铁,其中特种钢占一半;
  5、转让雷达、梅林发动机、17磅炮三项技术。
  所有装备、军舰、物资交付时间从1944年9月1日开始,总体交付完毕时间为2年,按照进度交付,由德国等欧盟国家作保。日本根据英方交付情况遣返英国战俘,英国基本没有日本战俘。
  最后三项技术是日本特意挑的高新技术,英国方面颇不情愿,但最后还是交了出来,因为这些都在印度战场上露过脸,想保密也保不住。霍夫曼认为日本真正要吃透、自造没有5-8年积累不可能,而日本不知道的其他技术,如喷气发动机、格里芬发动机、高温合金配方等等他授意英国不要交——对德国当然瞒不住。
  看着东久迩宫稔彦王和谷正之签完字,多田骏非常满意:等这批军火到手,再加上与德国交易几内亚所能得到的数目,日本也是机甲过万的陆军大国了,这世界上除德国、美国过万,似乎还没其他国家坦克能过万。等德国监造的狼瓘步兵战车一装备,日本陆军机甲力量就更完美了!
  日本和法国也商谈了武器、物资装备换印度支那南部的想法,奈何法国武器除火炮外没有多少日本看得上眼的,出钱法国交不出,石油、钢铁法国也不是强项,法国擅长的奢侈品和民用工业日本需求很少,最后一直卡着不得寸进,不过法国现在已从德国拿到并消化了三号、四号全套技术,获得了DB601\605和BWM801发动机生产授权,也拿到了意志轮、轴心级全套技术,技术装备正和德国迅速靠拢并统一。
  因此日本留了活口,如果法国建造的德国坦克和发动机、轴心航母质量过关,可考虑用这部分冲抵印度支那购买费,前提是必须先有大量产品,双方约定几个月后再细谈,对此法国也接受了,现在法国军事工业还在恢复中,整体产量不高,即便按英国的数目打个对折,法国也一下子拿不出来,再说法国国防军自身军备还没完全配备到位——在法国正式对英宣战后,霍夫曼同意法军扩容到120万,其中陆军不超过80万,海空军不超过40万,并进而同意1945年底前扩军到150万,现在法国正奋起直追。
  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备忘录,准备在南非战役结束后正式履行德属新几内亚交割条约,兵力、武器都可以搭载船只走,日本对此表示满意,当然还要回国走一下程序。
  各国在会面间都彼此探讨今后的双边合作,弗拉索夫亲自上阵,向欧洲各发达国家示好,准备搞“招商引资”,发展“三来一补”贸易,西俄将给予优惠条件,甚至农业也希望各国能投资,最大、最好的地盘和产业肯定都被德国预定掉了,但德国不可能包揽一切,还有很多合作机会等着各国。
  日本代表团看后也颇为心动,表示希望欧洲各国将来去印度投资办厂,同时还愿意向各国敞开提供橡胶和其他热带特产。现在巴西陷入战火,橡胶园停滞,东南亚橡胶成为日本第一大出口创汇产品,各国普遍需要。
  至于真正的《开罗宣言》文本,早在会议展开前就已送至各国审核,大体都表示了同意,连意大利、日本这样的轴心二三把手都在会议上抢着表示赞同和附和,聪明人绝不会跳出来对德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提出反对意见,再说德国给的方案是多方讨论、酝酿、斡旋的,谁也不能断然否认。
  8月20日,《开罗宣言》正式公布。
  大德意志帝国元首、大日本帝国首相、意大利王国首相、法兰西共和国元首、大不列颠及纽芬兰联合王国首相、俄罗斯国家社会主义共和国元首……等47个轴心盟国政治领袖、外交代表与军事顾问日前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我轴心各国关于今后对美及其附庸国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各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继续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在不断增长之中。值此宣言发表之际,欧洲联合舰队正赴南美与美军展开激战,大日本帝国联合舰队赴中途岛与美军激战……我轴心各盟友决心东西对进,消灭敌军。
  我轴心各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反抗美国资本压迫与侵略,解救在美国资本家压迫下呻吟与煎熬的各国劳苦大众,各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野心。
  直至今日,轴心盟国依然呼吁美国政府放弃战争,与轴心缔结不赔款、不割地、不惩办责任人之公平合约,奈何操纵美国政府之残暴财团和不良政客置若罔闻,继续挥霍美利坚民众福祉、继续以谎言欺骗人民、继续牺牲广大官兵之生命与轴心阵营敌对,故我盟国不得不联合作战。
  轴心的战争目标早已阐明:旨在停止美国资本继续对外输出压迫与侵略的能力;旨在促进美国真正建立民主、自由之政治制度;旨在剥夺美国自从1880年代起占领的海外领土,使美国所窃取之领土,如夏威夷、波多黎各、萨摩亚、菲律宾、古巴等宣布独立;旨在使美国控制下的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真正获得独立与自主。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我各盟国将进行坚忍不拔之重大而长期战争,剥夺美国继续持续战争之能力,惩办美国发动战争之祸首。
  轴心各国再次正告美国人民:我各盟国无奴役美利坚人民之企图;无索取人民财产与自由之企图;无剥夺美利坚自身领土之企图;但战端持续,美国全境皆为战场,美国全民不可幸免,何去何从概请反思。
  《宣言》正式发表后,霍夫曼、齐亚诺和东久迩宫稔彦王三大主要领袖又接受记者采访,明确表态:
  “……所谓德意或日本会与美国单独媾和,撇开其他盟友,抛弃轴心盟约的猜测纯属无稽之谈。三大轴心创始国自订立同盟以来,一直同心同德,相互支持、共同作战并经受了历史考验,其钢铁意志、共同信念、将士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牢不可破,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追求始终不渝,反对美国资本压迫的决心毫不动摇。在今后作战中,三国将进一步加强协调,以装备、物资、人员等要素互相支援、互相配合,实现全球战略,共同对美作战并坚持到底。
  三国商议在北非组建全球作战总司令部,以德国元首为最高总统帅,意大利首相、日本首相为最高副统帅,建立轴心同盟参谋长联席会议机制,悉数调度各轴心武装力量并实现联合作战……”
  最后定格在报纸上的是三人一起携手,共同高呼“轴心万岁!”的照片……
第080章
轴心的进攻(1)
  《开罗宣言》也好,轴心全球作战总司令部也好,三国叫嚣“战争到底”的口号也罢,其实都是放出来恐吓美利坚尽早认输停战的。
  理由很简单,在这个没有卫星、通讯手段还极其低下的时代,根本不可能靠着一个身处后方,离前线几千公里的总司令部来指挥一线。就是德国自己在东线的各大战役,也不是靠远在柏林的最高统帅部制定的。那希特勒那样喜欢干涉前线集团军甚至军一级指挥官的事,霍夫曼从来不干,甚至他当了陆军总司令后在东线呆的时间很少。
  唯一的例外大概只有昆古尼尔战役,那一次霍夫曼靠前到了一线,因为战役成败非常关键,输了的话,不但昆古尼尔集团军会全军覆灭,就连后退引诱蒙哥马利上钩的古德里安所部也免不了元气大伤。所以他自认为这是关键性的转折战役,但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干涉隆美尔的指挥,只出面鼓舞了士气,安安静静等在指挥部里听电报。
  别说柏林管不着一线,就是曼施坦因也管不了东线那几百万的军队,大多数时候作战都是依赖德国特有的目标管理制来协调,靠一线指挥官的经验、技能、智慧和勇气来推进,这也是将帅闪光的最后时代。等到高科技满天飞,作战人员可躲在安全掩体里依赖各种卫星、传感器、遥测手段来感知对手信息、控制作战单元、甚至实现自动操作后,战争已失去了原有魅力,逐渐变成了一场电子竞技——是技术而不是战术和指挥更决定战役成败。
  所以北非这个总司令部的牌子只是挂挂而已,顶多就是展开一些物资、装备、情报的交流和沟通而已,不可能承担指挥重任,也不可能真正指挥全部轴心军队——日本陆海军自己都不能统一指挥,哪里还谈得上归德国指挥?
  至于“战争到底”,也是三国形成政治默契后放出来的烟雾弹。轴心主体三国已达成谅解:允许德意或日本在不损害其他盟友利益,不放弃轴心阵营前提下实现与美国的单独和平。
  德国的媾和底线是欧洲、非洲、中东全部和南美大部由轴心势力控制,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德美对半控制(德国通过英国进行,因为这里有不少英国殖民地);
  日本原本的媾和底线是美国承认日本目前的占领区,日本归还菲律宾和部分太平洋岛屿,两家共治太平洋,但美国对此断然拒绝后,恼羞成怒的大本营就决定打到底:把德国势力引入太平洋与美国抗衡,不但不归还菲律宾,还要求澳新、夏威夷、阿留申群岛中立非武装化,如德国打算吃澳新(包括斐济等),则日本要求跟着吃一半。
  但美方显然还不知道这种虚言恫吓的实质,只把这次会议看做轴心吹响向美利坚总攻的冲锋号,特别从战场形势来判断更是如此。
  8月19日,《开罗宣言》前一天,累西腓的美军陆航观察到庞大的德军主力舰队正在西非沿岸,虽然2100公里的航程在B-29攻击范围内,但没有战斗机护航的B-29显然打不过拥有高性能战斗机护航的德军舰队,最后只有几艘美国潜艇发动了攻击,击沉了3艘货轮,但这4艘勇敢的美军潜艇也被悉数击沉。
  8月20日,太平洋时间8月21日,在《开罗宣言》发表前1个小时,联合舰队发起了对中途岛的进攻。如此庞大的进攻梯队当然不可能瞒过美国方面,在舰队主力离中途岛还有1200多公里时,美军就发现了来势汹汹的日军舰队。
  但即便发觉又如何?中途岛上一共只有100多架飞机,将近5000人的地面部队,整个岛屿面积不大、地势平坦,基本无险可守,必须依仗海军舰队支援才有出路。在第一次中途岛战役中,尼米茨就是利用日本舰载机飞行员空袭中途岛途中发现美军舰队而临时更好弹药这个空档消灭了日军主力舰队,但这次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次中途岛战役时日军只出动了机动舰队,规模更大的战列舰部队在后方看戏,这一次冢原二四三带着三艘大和号和长门号亲自冲锋,在舰载机掩护下直扑中途岛而来,由6艘舰队航母组成的机动舰队随后跟进,再远处是由8艘护航航母组成的运输和登陆部队鱼贯前进。
  联合舰队丝毫未遮掩自己的意图,不但没像上次战役那样搞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的小动作,在进攻战役发起前甚至大大方方让美军侦察机看了个够,确定对手已发出电报后才由紫电改一拥而上将其击落。
  这当然是自信和霸气的展示,经过2年积累,联合舰队再次兵强马壮,不但集聚了比第一次中途岛战役时更多的兵力和军舰,拥有了更先进的飞机和武器,更好、更有经验的飞行员,还由指挥官亲自带军冲击,而不是像当时山本五十六坐镇大和号在后方远远看戏,这对素来讲究上下尊卑传统的日军来说,是十分激励人心的行为。
  联合舰队出港后的士气值一直在攀升,等冢原二四三升起指挥旗下达作战命令后,舰队士气已经过三重加成,直接达到顶点。
  第一重加成——兵力对比完全有利:联合舰队拥有6艘正规航母,3艘超级战列舰,所有舰载机全部更换一新,飞行员也休整、苦练多时,不但补上了以前的缺额,还把新增军舰的舰载机飞行员也填满了;美军太平洋舰队只有2艘战列舰,没有正规航母,甚至不敢出港迎战,气势上完全压倒对手;
  第二重加成——轴心势如破竹:三国轴心连续获胜,德国南下英、苏,顺利结束欧战,日本最终拿下印度,可全力应对太平洋方向,反观美军,不但丢失了欧洲驻军,连南美传统盘也被德国渗透,听说小泽带领德国主力舰队出击后,所有官兵都明白这次是东西夹击美军;
  第三次加成——激励体制最大化:最高指挥官冢原大将乘大和号前突准备炮击中途岛,各舰载机飞行员出发前均根据以往战功、资历被授予军官或预备军官军衔,更重要的是,日本仿效德国使用石油基金推出战功奖励,规定凡拿到一定等级勋章者,今后将分配不等的印度土地,高级别者甚至还可由政府出面配给印度佣人。
  千里当官只为财,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命的官兵很多都是苦出身,以前苦哈哈的日本政府号召的大意名分是“效忠天皇”、“决死成神”,现在终于开出赏格来了,而且是农民们最重视的土地。
  这条策略是堀悌吉在对美媾和失败后提出来的,因为其如此重要,以至于内阁会议、五相会议、御前会议、重臣会议等接二连三地召开,很多保守态度的重臣并不同意,多次讨论都通不过。因为他们早就把这批土地预定好给各大财阀,准备解决国债问题的,如果分给官兵,届时又拿不到赔款,政府将来免不了债台高筑。
  在最后一次重臣会议上,一直耐心说服这批马鹿的堀悌吉终于忍耐不住,在开会时拍了桌子,声音之响、力度之大,把御座上一直一言不发、冷眼看戏的裕仁吓得直哆嗦。
  他怒斥道:“值此日美殊死搏杀、有我无敌之际,正需激发士气、三军用命,尔等这也不肯、那也不肯,等美国人把刀架在脖子上才说肯么?”
  石原莞尔也出来附和,一开口就杀气腾腾:“我数百万皇军将士卧冰尝雪、斗炎战火、死伤累累,骸骨布满东亚、太平洋各地,为帝国开拓无尽边疆,一跃成世界最大之帝国,战后岂无一地安身?国家吝啬如此,若有后果,臣不敢与闻!”
  在赏赐有功将士土地一节上,陆海军是有共同利益的,所以堀悌吉一提出来,大本营立即就达成一致,无非陆军山头林立,石原派不敢挑头,便怂恿堀悌吉上,谓“海军先冲,陆军跟上”。堀悌吉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在东久迩宫稔彦王的劝说下本来准备用会议讨论通过即可,谁知道舰队都快要出发了,这批马鹿哼哼唧唧还不肯给个痛快话,他顿时就急了。
  本来石原莞尔态度还算缓和,等堀悌吉一发飙,他就知道时机成熟了,如果再不配合,明天海军就要搞第二次“天诛国贼”。上次还辛辛苦苦从马毛岛调海军陆战队,这次更好,海军全部主力集结,大和号干脆就在东京湾,不用一小时就能扫平全城。
  日本现在就是陆海军一致就能办事的体制,眼看陆海军以武力威胁,欺软怕硬的重臣们立即就缩回去:石原莞尔还有人制得住,堀悌吉现在根本没人制得住,逼急了换天皇这种事都干得出来。
  在出发前3天,裕仁以玉音放送的形式公布了以土地酬谢军功的诏书,但陆军中级军官以上、海军全员哪个不知道这是堀枢密拍桌子拍出来的?
  不管怎么说,堀悌吉苦心谋划的事总算是办成了……
第081章
轴心的进攻(2)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尼米茨带领劫后余生的TF48编队悄悄离开南非,小心翼翼地贴着印度洋边缘向澳大利亚方向驶去。
  相比从南大西洋退下来的惨状,TF48舰队现在略微恢复了一点元气,不但受创的富兰克林号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维修,还从南非舰队中抽走了仅剩的2艘护航航母,另外又补了4艘辅助巡洋舰,看上去像那么一回事,但其实战斗力很弱。
  此外,尼米茨还带走了在南非躺了几个月一直未能彻底修复的黄蜂号航母,该舰最大航速只能达到18节,甲板、机库几乎无法使用。这是上一次南大西洋海战中TF46舰队留下来的,受了不小的伤。因南非技术力量不足,躺了好久也只修缮到这个程度。可尼米茨依然感激不尽,美国海军失去了绝大多数航空母舰,对这种还能修复的军舰极度渴望。
  收到日军主力舰队准备进攻中途岛的情报后,他的情绪一直很低落,为前不久的战役深感后悔——最后那一段决死攻击不应该打,否则现在还能留下不少机组,说不定还能保住2艘航母。如果这样,TF48舰队的回旋余地就很大,趁日军主力东进时完全可去印度洋闹个天翻地覆。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而且他相信,如果他真有这么多实力,堀悌吉恐怕不会从容把他放进印度洋。
  这一点尼米茨是猜对了,为防止美军再来捣乱,堀悌吉花了很多心血、部署了不少飞机和侦查力量,还特意把三航战也留在印度洋,必要时刻完全可挡一挡。等到10月份葛城、阿苏两舰服役组成五航战后也考虑放在南洋一线。
  尼米茨手里目前只有一艘勉强还算完好的富兰克林号,经抽调南非机组、带走上次受伤归队的飞行员(TF46舰队成员)后,也只勉强凑齐88个机组,连一艘埃塞克斯级的最低要求都达不到,更别说把黄蜂号也武装起来。
  不过他知道夏威夷还有机组,只要把船拉到夏威夷维修,补上飞机和人员,再搭配太平洋舰队的2艘战列舰和部分护航航母后,依然不失为一支有力量、有潜力的舰队——起码是目前美国海军最有实力的部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