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656

  “俄国在远东一线用70-80万兵力顶住我军,然后主力从新疆、蒙古南下,驻蒙军有多少兵力能挡得住草原上的装甲突击?苏共如与中共加强联合,问题更大。”
  “要给驻蒙军增加兵力?”
  “要增加,要把中国大陆兵力继续撤退,武汉还给重庆方面,要价低点也无妨,其余部队加快往沿海收缩。”堀悌吉盯着地图一字一顿道,“我的意见很明确,在适当适合推动宁汉合流,调整对华政策,尽快缔结与中国当局的和平条约,中国大陆今后除部分港口城市和租借地驻军外不再派军队。”
  这想法让多田骏都感觉愕然,脱口而出道:“这不等于白打了么?”
  “不白打,我们拿了印度。”
  “但是……”
  “时代是会变的!诸君,以斯大林的性格,在西线吃了亏,在东面不找回来还得了?他不得粉身碎骨?等俄国人吞了新疆、西藏、蒙古——我们又退出几乎绝大多数中国领土,中国最危险的敌人还会是我们么?只要中苏不是一条心和我们对着干,又有印度这个回旋空间,日子会安稳不少。”堀悌吉叹气,“今后重点不是打仗,是建设,印度才是皇国千年根基。”
  一直若有所思的石原莞尔站起来深深鞠躬:“受教了。”
  堀悌吉摇摇头:“能不能成功我不敢说,至少这是让日本能维持下去的唯一途径,诸君,前景很悲观啊……”
第018章
D日(1)
  1944年6月9日,杜鲁门宣誓就任新一任总统。
  他本身不是民选的副总统,又因为总统逝世从副总统变为总统,一时间创造了两个美国政坛记录。
  在他成为总统后,美国又没有副总统了,鉴于大选临近,国会经过讨论建议不必再设,由国务卿赫尔履行部分副总统职权。
  由于杜鲁门要务繁忙,再加继任总统而不得不推迟各州的旅行竞选,配合他一起参加竞选的副总统候选人阿尔本·威廉·巴克利只好一个人承担大部分日常工作,并发表演说,虽然声势上弱于杜威的竞选团队,但罗斯福总统的威望,竞选办公室副主任、美国英雄肯尼迪的随行还是为杜鲁门挣了不少人气。
  在杜鲁门就职前的午夜,“欧洲之声”发表对罗斯福的哀悼和生平评价,虽然认为罗斯福贸然介入欧洲争端对美国并不明智,但鉴于罗斯福在新政中的巨大贡献,依然称其为“伟人”。戈培尔博士的讲话很有水平,他列举了罗斯福在新政中通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拉动内需、解决民生并团结美国社会的往事,同时对比了元首在德国恢复经济,实现经济起飞的“奇迹”,认为“这是伟大人物的共同选择和伟大民族的必由之路”。
  他进而得出结论,“这样两个伟大的国家本可以和睦相处,为什么要因大资本家和犹太寡头的利益而自相残杀呢?值此美国新总统就职之际,我们再次呼吁与美国缔结和平条约。”
  说这句话时,本来为冰岛战役第二阶段准备的兵力共2个陆战旅由克兰克率领离开地中海前往巴西,这一次打算去柏拉拿州登陆,进一步扩大美洲共和国版图。
  迫于舆论压力,杜鲁门被迫公开表示愿意实现和平,并第一次放低了调子,没再说“德国必须归还侵略的欧洲领土”等不切实际的话,只提出三项议和基本原则:
  第一,德国废除与日本同盟关系,不以任何方式支持日本;
  第二,德国撤退在南美军事存在,包括取缔非法的美洲共和国;
  第三,德国归还非洲、欧洲等地没收的美国资本和产业。
  至于双方互不索赔、释放俘虏等是常规条件,不包含在这几条原则之中。
  至于回报,杜鲁门讲话中没说,但知情人明白是两条:默许德国控制欧洲和非洲(包括南非),承认德国在南美的特殊经济利益。
  这几条在美国国内看来已是极大让步,就是杜威本人也说不出什么。但在柏林看来,杜鲁门还没有认清现实,还缺乏和谈诚意:废除日本同盟也就算了,这本来就是可讨价还价的条款,但美洲共和国是白纸黑字在宪法上写明接受德国保护的国家,是德意志民族在美洲生根发芽的种子,你美国一句话就取缔,第三帝国的面子往哪里搁?
  和议显然不成功,不过最让霍夫曼烦心的还是墨索里尼,这个新罗马帝国梦想家和独裁者不知道哪里又神经搭错,派齐亚诺到柏林来诉苦,说巴西意大利后裔遭到不公平待遇很久,也迫切需要成立意大利美洲共和国,言下之意希望德国给予支援,并暗示意大利海军跟着德国南征北战,航母还屡屡被炸沉,多少总要给点酬劳吧?
  里宾特洛甫当时就一阵冷嘲热讽,但消息该传递还是得传递,引入元首办公室,听对方说明来意后,霍夫曼盯着齐亚诺足足看了三分钟,看得对方冷汗直冒、一脸忐忑。
  实际上齐亚诺等人劝过墨索里尼,谓德国待意大利不薄:各种军工业、重工业输入,还提供了不少的煤炭、石油帮助意大利发展经济;德国虽然开采了利比亚石油,但现在意大利占尽便宜,每个月坐享其成。在地盘上德国也没小气,先是派非洲军让意大利把埃塞俄比亚地盘搞到手,还硬生生从苏丹南部切了一块下来让意大利能连接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并一直延续到厄立特里亚,等于地中海到红海一线贯通;在欧洲方面,不仅让意大利巩固了对阿尔巴尼亚的统治还把塞尔维亚地盘让给意大利,并明确表示这是给意大利海军的酬劳。
  就意大利的战绩和实力,这待遇非常不错,哪怕墨索里尼一直念念叨叨的海军功劳事先其实已给了报酬。现在重提新的领土要求,不但是在打德国人的脸,也暴露这位独裁者欲壑难填的本质。
  但墨索里尼对这种劝解听不进去,他认为英国打倒在即,意大利人出了大力,光塞尔维亚不够,而且铁托和游击队太让人头疼,他前前后后填进去10多万兵力,使出一切可使用的反游击战办法,连“特种农药”也撒了,依然力不从心,必须额外再捞一点才能弥补。
  在其嘶吼下,齐亚诺硬着头皮跑到柏林。作为女婿兼心腹,他知道墨索里尼为什么会提这种要求:眼红德国战争红利不假,但更大原因是墨索里尼对欧盟投票权分配不满——他当初幻想意大利加英、法随意一个大国就可拥有制衡德国的力量,没想到德国的欧盟原则是英、法、意三大国加起来都不能和德国抗衡。这让墨索里尼很不舒服但又不便公开表现。于是准备在其他地方平衡一下,作为答应德国有关欧盟条约而索取报酬。
  他想得挺美,认为德国为得到意大利支持不会怎么表示反对,多半是捏着鼻子忍了,再说他要的是巴西人的地盘,又不是德国自己的地盘,元首有什么好小气的?
  齐亚诺和部分党内高层可没他这么乐观,对意大利未来很担心:欧洲联盟体系中虽然规定意大利是二把手,但意大利实力太弱,投票权超过英法但实力还是不如英、法,现在墨索里尼不满足当第二梯队领头羊,甚至还想和一把手较劲,在他们看来这种想法非常危险。
  东线停战、英国问题差不多摆平后,局势就更危险:300万德军将要回国,打跨意大利是分分钟的事,甚至不用100万,有50万德军就能完事;至于意大利引以为傲的舰队也不能构成对德国威胁——在德国本土航母很快就要大批量上市、北海航线也贯通之际,拼海军意大利不见得有多少把握。真要是按墨索里尼的说法敢断掉中东石油往欧洲输送的航线,只怕德国人马上就打过来!
  墨索里尼本来和贝当、弗朗哥走得很近,甚至隐隐约约有三国联手压住德国的想法。但情况一天天在发生变化,德国即将征服英国的表现震住了弗朗哥,他不敢多想,更何况旁边还有葡萄牙牵制西班牙;贝当虽一样老奸巨猾,但达尔朗已和德国达成一致,将来他才是板上钉钉的法兰西继任元首,甚至德国表示在欧战结束后会支持法国海军重建,万一德国打意大利时法兰西横插一脚,到时候连哭的地方都没有——都灵、热那亚、米兰都在法国威胁之下,哪怕法国人不打意大利本土,抢个撒丁岛就够意大利人受了。
  至于东面的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也不踏实,旁边有一票德国小弟在虎视眈眈:罗马尼亚、匈牙利、希腊、马其顿、克罗地亚、保加利亚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意大利出了点海军拿到了这么多领土,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跟随德国打满东线全场,他们又得到了什么?
  齐亚诺等人头脑比墨索里尼清醒得多,对德国力量瑟瑟发抖——东压苏联、北制英国、西扛美国,还有大海军、火箭、喷气机助阵,德国力量简直没边了,现在敢去撩拨德国人和找死没什么两样。连钢铁同志、雪茄首相都栽了,一个花花公子领袖敢和元首叫板?
  按他的想法,意大利现在应该使劲抱大腿,为德国的欧盟计划、欧洲一体化、联合国等战后设想大力鼓吹,为元首各种挥旗呐喊、多方跪舔,才能保住来之不易的二把手地位并进而获得一点好处。德国看在意大利如此知情识趣的份上说不定还会额外再给点好处,而不是眼巴巴送上去打脸。
  可惜墨索里尼丝毫听不进去,一意孤行要搞罗马帝国海外领土,还想仿效德国人建立意属美洲共和国。
  果然,虽然齐亚诺已尽可能用委婉的词语表达了墨索里尼的意见,但霍夫曼马上听明白了。盯了好久后,齐亚诺胆战心惊地听到元首咬牙切齿地从口中蹦出一句话:“他想要什么地方?”
  齐亚诺听得懂德语,更明白话音中的不满,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结结巴巴地说:“圣……圣保罗州。”
  听到这个地名,里宾特洛甫吃惊地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对方——这话刚才齐亚诺支支吾吾一直没说出来,现在终于肯说了。
  圣保罗州是巴西最主要的大区,首府圣保罗市是南美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是巴西和南美最大、最现代化的工业、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整个州人口超过1000多万,光圣保罗市就将近400万人口。而德国控制的美洲共和国即便达到3个州地盘,但人口总和还不过200万。连德国都不敢打圣保罗州的主意,意大利居然想一口吞下去?
第019章
D日(2)
  里宾特洛甫最近工作很卖力,对南美局势和资料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研究,知道圣保罗州重要性,听到意大利人想要圣保罗州当场就火了,正要厉声呵斥,却被霍夫曼打断。
  霍夫曼问:“该州有多少意大利后裔?”
  “约……约……20万。”齐亚诺底气不足地回答。
  其实这数字掺过水了,他把拥有八分之一意大利血统的居民都算成意大利后裔,实际上有一半以上意大利血统的居民不过9万余人——美洲共和国里,拥有八分之一德意志血统的居民将近70万,如加上柏拉拿州,可达100万以上。
  “这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笑话——20万意大利人就想控制一个1000万人的国家?”霍夫曼毫不客气反驳道,“你们连近在咫尺、只有几百万人口,可源源不断派兵压制的塞尔维亚都搞不定,还想去管几千公里外的海外领地?请您回去告诉领袖,我不认为意大利有能力办到这一点,建议先稳定塞尔维亚局势吧。我听说铁托的人马不但拿到了4号坦克还拿到了反坦克炮?”
  “好像……是。”齐亚诺大气也不敢出,他知道元首没夸张,坦克也好,反坦克炮也好,都是意大利“送”给铁托的,上次差点连虎式都“送”了,总算空军还给力,直接用250公斤炸弹炸毁了事。
  霍夫曼又问:“这是你们高层的一致意见?”
  “不不不,仅仅是领袖个人的想法。”齐亚诺想了想又觉得不妥,连忙补了一句,“这是他不太成熟的想法,特意让我来征求您的意见,不是正式要求。”
  霍夫曼心里有数了:说明墨索里尼完全是一厢情愿,意大利高层都不看好。意大利后裔在美洲共和国倒有不少,问题那里德国已控制了,墨索里尼脑子再糊涂也不敢和元首抢,至于“征求意见”这后半句绝对是齐亚诺自己补充的——当年俘虏事件闹了洋相最后不就靠齐亚诺金表、手段齐出才摆平?
  “你作为年轻政治家又是领袖的女婿,要多劝劝他注意形象。我听人说他一天只有不到2小时在办公,其余时间全在和女人厮混,夏天干脆借口避暑整天不上班,其实还是在吃喝玩乐,一个大国领袖这样下去怎么得了?”霍夫曼痛心疾首地“抱怨”道,“他是国家社会主义理论的前辈和旗手,我们都很尊重他,也体谅他想享享福的念头,但世界在一天天变化,他不能原地踏步不前进,意大利作为排名第二的欧洲大国,今后要发挥表率作用,我们的事业还没最后成功呢。”
  “我明白,我一定会将您的忠告转告给领袖。”齐亚诺垂头丧气地说,“只是有时候我们说了他不肯听。”
  霍夫曼叹了口气:“那就多劝劝,总会好的,战后重建、欧洲团结的任务还很繁重,你既然是领袖选定的继承人,就要多帮助领袖承担起责任来。”
  齐亚诺听到这里不禁抬起头,看到元首似笑非笑的眼神,细细斟酌“多帮助领袖承担责任”这句话后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连连点头称是并毕恭毕敬告辞了。
  齐亚诺的父亲科斯坦佐·齐亚诺即老卡布里伯爵,不仅是意大利地位非常重要的贵族,而且做墨索里尼的亲密战友,从“向罗马进军”开始就一直紧紧跟随,算得上法西斯蒂元老,正得益于这层关系,两人才结为亲家,日后小齐亚诺娶了墨索里尼的女儿艾达,不仅政治上飞黄腾达,年轻轻就当上了部长,还捞到了继承人的位置。
  齐亚诺走后,反应过来的里宾特洛甫紧张地问:“元首,您想?”
  霍夫曼一语双关地说道:“齐亚诺伯爵还是懂事的,他会处理好的,你的工作重心要放在对苏议和上,意大利不要操太多心。”
  “但我怕他不可靠啊,要是他回去和领袖肆意揣测您的想法,恐怕……”
  霍夫曼摇摇头:他可是知道在历史上齐亚诺在美军西西里岛登陆后,改弦易辙,不但囚禁了墨索里尼还转投盟军——墙头草的做派很明显,霍夫曼有把握他不会大肆宣扬。再说,这句话也没说错,哪怕当着墨索里尼他这么说也没问题——齐亚诺既是女婿又是政治继承人,难道“替领袖多分担一点”这句话错了吗?
  “可是……”
  “你难道只是为了意大利的事情来找我的?我前两天怎么吩咐的?要把苏联的事放在第一要务,英国都可以放放,意大利我会找人处理。”
  里宾特洛甫这才想起自己被意大利人气昏头了,还有重要情况没汇报,连忙道:“莫洛托夫给我出了新难题,我吃不准怎么办,找您来寻求答案。”
  “斯大林同志又给我们出了什么难题?”
  “莫洛托夫表示:既然今后苏维埃联盟依然存在,东俄、西俄都是该联盟一部分且莫斯科是联盟首都,那东俄至少也要在莫斯科设置机构、拥有部分社会管理权,今后还要出席邦联合作会议,这样看上去更加有序……当然这都是虚的,实际上斯大林没办法把所有莫斯科人撤走,他单纯想要在莫斯科保留一块地盘而已。”里宾特洛甫表示,“弗拉索夫不太情愿,不过他是聪明人,知道这件事必须征求您的同意才能表态。”
  “一块飞地?他想要多少地方?”
  “大概三分之一强的莫斯科,位置在东部、东南部,不包括红场、克里姆林宫等主要建筑物,大体一边以莫斯科河为界,他同时希望能保留1-2万部队。”
  霍夫曼思考一番后道:“给他!面积再削减一点,30%足够了,但要考虑机场设置——将来这块飞地只能用飞机才能联系。给他3万人治安部队编制,可保留装甲车,但不能拥有坦克和重型火炮。”
  里宾特洛甫奇怪元首居然这么好说话,谈判有关红军战俘遣返条款时元首可一再坚持自愿遣返原则,现在更重要的莫斯科居然大手一挥就给出去近三分之一。
  “这里满足他的愿望,其他实质性利益你要给弗拉索夫多争取一点,比如扣押在斯大林手中的家属要弄回来。”
  “明白。”
  “估计斯大林很快会建起莫斯科墙。”霍夫曼踱步到窗边,忽然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
  “墙?”里宾特洛甫以为自己听错了,“建这玩意干嘛?浪费钱不说,又挡不住弗拉索夫进攻,再说您都答应给他地盘了,弗拉索夫再糊涂也不敢胡来。”
  “您什么时候能多想想问题,多考虑国际政治内涵,不要这么不学无术呢?”
  挨训的里宾特洛甫实在没想通,但不敢吱声,立即唯唯诺诺退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