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56

  连魏克斯都没了声响,自然也不会有别人站出来为保卢斯叫屈,更何况大家的心思全部在密谋集团上,根本不敢质疑元首的决定,后续的人事任命也就顺理成章地调整了下去。
  曼施坦因不仅接任了B集团军群司令官还兼任了第6集团军司令。希腊征服者、第十九山地军军长斐迪南德·舍尔纳中将则出人意料地成为第2集团军司令官——虽然这是个纯步兵集团军,却有高达9个师1个旅的编制,显然不在场的他也获得了一个好差事,按照惯例,他的军衔也能接着升一级。对舍尔纳的能力以及忠诚度霍夫曼有着远超众人的理解,这个看似平淡的人事调整中开启了他对于前线核心指挥官连串调整的序幕。
  现在通过人员和部署调整,众人已明白了整体态势,在东线180个师中(内含20余个轴心小兄弟师),南翼占了大头,拥有96个师,而在组成南翼的A、B两个集团军群中,曼施坦因所在的B集团军群又占了60%的兵力,甚至还直接统御了拥有最强突击力量、编制高达14个精锐德国师的第6集团军,众人投向曼施坦因的目光满是羡慕,不过也觉得这位克里木征服者配得上这个职位。
  在其他一些零零落落的人事任免信息宣布完毕之后,总参谋长蔡茨勒上将开始了东线下一阶段战略方针讲解。
  蔡茨勒的水平当然不是盖的,仅仅一个晚上,他就把昨天傍晚霍夫曼三言两语描绘的战略意图变成了缜密、可靠的军事部署调整,只见他拿起教鞭,在地图上一段一段地往下讲:“根据元首的指示,在接下来半年里,东线司令部所辖部队将稳定在目前的水平上,除非特殊情况,不再会有任何新编陆军师的组建,不过目前各部队损失的人员、物资、技术兵器将按照紧急情况实现补给。整体而言,接下来几个月我们将采取攻势防御的手段,重点是消灭俄国人的有生力量而非夺取战略要点,希望能够通过一年的调整、补充,使我们能够在南线战略上打开局面的同时在明年获得对斯大林的压倒性优势。”
  “南线战略?”众人迷惑不解,除了东线和西线,现在又来了一个南线?
  “西线总司令由龙德施泰德元帅担任;东线总司令由元首亲自兼任;南线总司令由凯塞林元帅担任,古德里安大将接替隆美尔元帅担任非洲集团军司令官。”在蔡茨勒的示意下,古德里安站起来向众人通报南线战略的大致情况。
  对古德里安的重新启用众人并不感到意外,今天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哪怕再出人意料的命令他们也会见怪不怪,很多人还在庆幸,古德里安这家伙不来东线捣乱也好。
  听到元首要从东线抽调2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步兵师增援非洲军团的指令,众人特别是几个集团军群长官又是一阵抽风似的牙疼,谁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落在自己头上。不过现在看来这一刀是免不了的——谁让南线有石油资源呢?
  蔡茨勒的态度很明确,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各抽调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北方集团军贡献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具体番号在会后由最高统帅部具体落实。
第007章
东线调整
  在南线插曲后,古德里安也告别了会议,他还赶着去北非接替隆美尔的指挥权。
  按照隆美尔的计划,5天以后非洲军就要向阿拉曼的英军发起进攻,但非洲军团包括隆美尔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对面英军已换成了蒙哥马利统帅的英国第8集团军,不仅指挥官的战术水平高出一大截,得到增援与补充之后的英国军无论人数还是装备都超过非洲军团1倍以上。
  毫无疑问,如果任由隆美尔的计划继续,非洲军的损失必定惨重无比。原本古德里安还想等蔡茨勒确定增援兵力番号后再行动,但当霍夫曼把“最新”消息讲给他听之后,惊得后者出了一身冷汗,拉着参谋班子连夜出发——先坐火车去意大利拜见墨索里尼,然后再从西西里岛坐飞机去前线。
  蔡茨勒对东线战略的讲解逐渐进入了高潮,“在北段,我军拟放弃针对攻克列宁格勒的战略意图,但需要继续对该城进行包围,要让这座城市像磁石一样,通过执行‘围城打援’的方针牢牢吸引斯大林的增援部队们源源不断前来送死。在曼施坦因元帅调任南线后,已抽调北上的11集团军放弃列宁格勒攻坚任务,全力应对俄军进攻……同时,为缩短战线、节约防御兵力,考虑将杰米扬斯克突出部的战线将予以拉直。”
  听到增援过来的11集团军既不用去啃列宁格勒这块硬骨头又不用跟着曼施坦因南下,还可以择机放弃杰米扬斯克这个消耗无数苏德士兵生命的“血肉磨坊”,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冯·屈希勒尔元帅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在战线中段,我们的目标依然是莫斯科,但并不是真的要攻打莫斯科,而是要通过采取向莫斯科施加压力的方式消耗、调动斯大林的后备力量,迫使他从南段分兵,以便给我们造就各个击破的机会。”
  “我有一个问题。”眼看新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魏克斯大将没有反应,第9集团军司令官莫德尔上将“霍”地站了起来。
  “这个战略目标是一把双刃剑,战线缩短固然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但同时也解放了敌人,便利了他们从容调遣,下一阶段针对我们的作战兵力密度会大大增强。中央集团军群的防御战线北起大卢基南至奥廖尔,整体防御宽度达到1500公里,在今年前几个月的战斗中,我们利用勒热夫突出部给俄国人造成了超过50万的损失,我军损失也达到了14-15万。特别是‘旋风’行动中,第2装甲集团军和我指挥的第9集团军损失更大,很多步兵团都换了一遍指挥官,最高的甚至换了8个,如果没有新部队增援,再加上还要从中央集团军群中抽调1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增援非洲,凭现在兵力下一阶段很难完成攻势防御的任务。”
  蔡茨勒解释道:“空军已组建了4个齐装满员的空军野战师,哈尔德将军原先就准备全部投放在中央集团军群,这个举措我不会改变。”
  莫德尔耸耸肩:“4个空军野战师,听着人数不少,装备也算整齐,只是……额……尊敬的总参谋长,他们的战斗力您是知道的,真要是投放在一线,只怕我还要派部队保护他们。”话音刚落,周围一通哄堂大笑,连一直陷入沉思的魏克斯上将也笑了出来,刚才还有些拘谨的会议气氛顿时变得活跃了不少。
  霍夫曼笑了:莫德尔果然是元首的亲信,在这样严肃的当口还敢开这样的玩笑,不过对这位防御大师他还是非常欣赏的,更要紧的是,莫德尔说的都是事实。
  在赫尔曼·戈林的领导下,第三帝国不过5、6千架飞机规模的空军居然有180多万人员,光是多余的地勤人员和空军部门里的闲杂人员就达20万人,陆军总参谋部强烈要求将这些闲杂人员迅速补充到损失惨重的陆军师中去,但被帝国元帅直接拒绝了。
  为防止人员补充给陆军,戈林还特意下令组建了滑稽的空军野战师,每个师基本都是齐装满员而且配备了最新武器。但这些部队严重缺乏作战训练与经验,也缺乏经过战争考验的士官和军官,因此战斗力极其低下,连红军新组建的民兵师都能够击退空军师,就更不用说近卫师了!在后世公认比轴心国最面的意呆利军队还要弱上几分。
  “空军野战师的实力确实有问题,但我们的帝国元帅好容易组织起来的部队可不能就这样浪费了。”霍夫曼及时为蔡茨勒解了围,“我授权你们,可以将这4个野战师的人员、兵器分拆后再根据陆军需要进行补充,不过整补计划必须在蔡茨勒总长的统一调度下执行,赫尔曼那里我会去解释的。”
  “元首英明!”蔡茨勒很感激于霍夫曼给自己树立了威信,调配4个齐装满员补充师的权力可不小,而魏克斯和莫德尔则相视一笑,发自内心的称赞霍夫曼,现在元首不仅从“不准后退一步”的立场上解放了中央集团军群的手脚,还送来了4个齐装满员的补充师,这让他们十分高兴。
  蔡茨勒想到古德里安临走前的交代,趁热打铁确定了中央集团军群抽调的部队——第4装甲师和第20摩托化步兵师,这些都是古德里安当初指挥第二装甲集群时的老部下,魏克斯大将现在满脑子都是清查叛国集团的事情,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官鲁道夫·施密特大将又因为指挥战斗不在现场,莫德尔刚才已经为补充兵力出了一次头,现在又不抽调他的部队,自然也没有反对意见,中央集团军群派给非洲军团的增援兵力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东线南段是本年度的战略重点,我军不仅在这个方向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兵力,而且到目前为止都以进攻态势在展开。元首认为,从前一阶段的作战结果来看,我们过高估计了自己,同时向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两个目标进攻大大超过了我们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原先的计划完全是错误的,因为这两个方向是互相支撑的两翼,如果单纯倾向于一个方向进攻,很容易暴露我们的侧翼。因此南段有必要进行战略调整,总参谋部决心利用这种不利的态势制造一个假象,引诱敌人进攻我们的侧翼再加以包围消灭——除此以外,无论斯大林格勒还是高加索油田都是附带目标,我们真正的目标是消灭俄国人的机动兵力……准备在适当时候恢复南方集团军群建制,统一调整A、B两个集团军群组成。具体作战方案由曼施坦因元帅加以设计,A集团军群接受B集团军群指挥。”
  听了蔡茨勒的讲解之后,A集团军群司令官威廉·李斯特元帅长舒了一口气。
  对于原先既要攻取斯大林格勒,又要向高加索发起攻势的战略目标他一直是不满意的,已多次向大本营陈述了不能分散兵力的理由,虽然比不上哈尔德与元首之间的争吵激烈,但分歧也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原本听说约德尔要代表最高统帅部来督战问责,甚至连撤销自己职务的建议书已摆在了凯特尔的案头,现在元首及时调整了目标,可见是在心底采纳了自己的意见,这让他放下心来。至于今后是否归属曼施坦因指挥,他本人倒没有太大意见,也不羡慕曼施坦因获得未来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的位置。
  “根据元首的提议,从北方作战群抽调第20摩托化步兵师,从南方作战群抽调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掷弹兵师和‘大日耳曼’摩托化步兵师赴北非战场。”蔡茨勒最后总结,“有关作战指令调整的方针会后将由陆军总参谋部发布训令,希望诸位立即根据指令要求完成调整。”
  听到要从南翼抽调极有战斗力的维京师还有大日耳曼师,曼施坦因有些不大情愿,但考虑到这次职务变动中元首的厚爱与期望,他轻轻叹了口气后决定接受下来,他不知道的是,原本根据总参谋部的要求大日耳曼师是要北上驰援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的,现在既然中央集团军群的指令发生了变化,已整装待发的大日耳曼师自然可以调整用途。这事曼施坦因不清楚,莫德尔可是心知肚明,他调皮地向曼施坦因挤了挤眼睛,提醒他不要得了便宜再卖乖了。
  蔡茨勒的任务还没完,明天下午,鹰巢还要召开更高级别的战略会议,到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将悉数出席,而他和凯特尔元帅作为总参谋长将和海军雷德尔元帅一道列席。元首已下了明确的命令,今后鹰巢和狼穴将作为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全权负责战争指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还得在鹰巢呆上好一阵子。
第008章
战略会议
  1942年8月25日下午,上萨尔茨堡,第三帝国鹰巢大本营正在召开帝国战略会议。
  这是霍夫曼临时提议召开的会议,涉及的人员不多,因此没用昨天军事会议所在的大型会议室,而是找了一处空气清新、视野良好的会客室充当,但显然环境的改善没有带来与会众人情绪的提升。恰恰相反,会议一开始的气氛就很坏。
  众人刚刚坐下,还没等霍夫曼开口,大腹便便的纳粹元老、空军司令、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已率先开了口,语气很是阴阳怪气:“不知道元首卫队今天有没有把所有人的皮包都搜一遍,要是再像昨天那样来颗炸弹,党和国家就全完了,元首已救了将军们一次,可不见得能再救我们一次。”
  显然,昨天晚上的事情已在高层中传开了,戈林言语的矛头直接指向党卫军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不仅因为负责安保工作的警卫旗队属于党卫军,更因为逮捕密谋分子的职能隶属于盖世太保。希姆莱既不能在事前破坏反叛组织的行动又没有在会议中及时处置,从法理而言完全是失职的。
  霍夫曼知道戈林更多是在借题发挥,昨天夜里他明确下令将4个空军野战师拆开成补充部队使用,不用说,今天一早帝国空军驻大本营代表肯定把消息传递了回去,这触动了戈林敏感的神经,他不敢明着对元首发火,只能靠指桑骂槐出气。
  会议一下子陷入了沉默,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边是牢骚满腹的戈林,另一边是阴沉着脸的希姆莱,恰恰是第三帝国的二号和三号人物,再加上中间坐着的、不动声色的元首,谁也不敢贸然开口。
  少顷,希姆莱开了口:“我的元首,我要向您郑重道歉,因为我们的工作失误使得叛国分子的阴谋发展到如此猖狂的地步。”这位养鸡场场主出身的党卫军全国领袖声音不高,语气中满是忏悔和不安,瘦削的身子站得笔直,“不过我们已连夜行动起来了,今天上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显得相当胸有成竹,一边说一边将卷宗分发给与会众人。
  特莱斯科夫果然没能抵挡住盖世太保的严刑拷打,当天夜里就供出了密谋集团的核心人物,事实上哪怕他一个字都不说,霍夫曼也知道全部重要人物的名单:前总参谋长、陆军上将路德维希·贝克和前西线总司令埃尔温·冯·维茨勒本元帅的名字当然跑不了,军事谍报局局长、威廉·弗兰茨·卡纳里斯海军上将也隐隐约约浮出水面,后备军司令弗里德里希·弗洛姆大将和陆军军需总监、炮兵上将爱德华·瓦格纳亦是鼎鼎有名的人物。至于其他的杂鱼,更是一大串。
  叛国集团的风波愈来愈大,看着手中那一长串的名单,众人都感觉头皮发麻。
  “可见这一年来战事不顺是有深刻原因的。”霍夫曼举着卷宗,咆哮道,“我的军需总监是叛国贼,难怪莫斯科战役的时候士兵们吃不上口粮,身上只能穿着单薄的夏衣在零下30度的气候下与俄国人作战;我的后备军司令是叛国贼,难怪拥有200多万数量的后备军一直不能及时向前线补充兵力,斯大林被我们消灭了500个师还有500个师,而我们连50个师的补充都拖拖拉拉;我的军事谍报局负责人也是叛国贼,难怪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能收获漏洞百出、自相矛盾的情报!中央集团军群两任司令官都与叛国集团有染,参谋长干脆就是核心分子,这样的部队居然还能打胜仗?”
  “哼!陆军有叛徒,海军有叛徒,总参谋部、最高统帅部乃至后备军都有叛徒,唯独我们空军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坚强后盾,全部对领袖忠心耿耿。”顺着霍夫曼的话头,戈林突然恶狠狠地将卷宗摔在桌子上,站起来指着蔡茨勒的鼻子骂道,“说,你为什么要分拆我们空军的野战师,把忠诚可靠的空军部队掺入不可靠的陆军,我看你也是隐藏着的叛国分子。”
  不是说戈林在敦刻尔克和不列颠空战失败以后就失去元首的欢心了么?怎么这死胖子还敢如此嚣张的借题发挥!霍夫曼看不下去了,用力敲着自己面前的桌子,高声道:“注意你的言行,戈林元帅,分拆空军野战师是我的命令,我们现在讨论惩处叛国集团的事情,不要把斗争矛头指向你的同僚。”
  一听此言,戈林顿时就泄了气,“哼哼”了两声又坐下了。
  “我看有些人是不知天高地厚,连元首的命令都敢反对了。”戈林一贯的对手,马丁鲍曼不忘火上浇油,“大概是爆炸没发生,某些人的副元首扶不了正,接不了班。”
  鲍曼这段话是有来由的,1941年6月29日元首曾经发布命令,一旦他在战争中遭遇不测,戈林就是他的继承人。眼看气急败坏的戈林又要扑上去针对鲍曼,霍夫曼不得不出面训斥道:“鲍曼,你也少说几句。”
  眼看会议陷入了僵局,第三帝国的喉舌,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博士出面来打圆场了:“昨天的事情同志们都听说了,我们都是心急如焚地赶到元首身边——所幸一切都是安然无恙。倘若不是元首英明果断、当场处置,还不知道会酿成什么样的灾祸。可见元首拥有远超于我们的洞察力和决断力,至于叛国集团如何追究和处置,我们最好也服从元首的指示。”
  戈培尔果然是平衡高手,不过真正打动霍夫曼的还不止这些。他知道直到在元首自杀的最后时刻,戈培尔夫妇仍然决定追随,不仅亲手毒杀了六个儿女,夫妻两个也双双自杀殉命——就冲着这份忠诚也要重用他。当然,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和戈培尔全家的命运。
  他向戈培尔投去欣赏的目光,缓缓说道:“事实证明我们的情报工作是有纰漏的,当然这不是希姆莱一个人的责任,他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卡纳里斯凭借执掌军事谍报局的优势在叛国集团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也成功地瞒过了我们,可见继续加强情报工作的必要性。我决定今后军事谍报局直接对我负责,并将帝国保安部的对外职能和东线外军处一并划转,全面负责收集对外情况,日常工作由鲍曼同志协助我;帝国保安部国内职能继续增强力量,负责国内敌人的监视。”
  霍夫曼说完这话便看着希姆莱,没想到对方眼镜片后的神色异常平静,看不出有多少不满,看来元首亲自抓获叛国集团一事对他触动极大,改组情报机构的命令也只能咬牙执行了。众人原本就忌惮养鸡场主势力太大,眼看元首亲自出面削权,一个个都表示赞同。鲍曼没想到一大块馅饼落在自己头上,脸涨得通红,浑身上下弥漫着兴奋。
  找平衡霍夫曼也会,为安抚希姆莱他又来了一句:“一年来,武装党卫军在东线做出了杰出贡献,无论是牺牲精神还是战斗表现都异常杰出。另外,从这次叛国集团的名单来看,党卫军没有被敌人渗透,依然保持着一贯的忠诚与可靠,这是国家社会主义和党的光荣,我授权你再组建4个武装党卫军师,同时优先将在法国休整的希特勒师、帝国师、骷髅师改组成装甲师。”
  “是,元首。”一直阴沉着脸的希姆莱在得到利好消息之后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对武装党卫军的扩编和优先补充一事,蔡茨勒心里当然是不满意的,不过现在国防军出了这么多叛国分子,元首对国防军不放心而增加武装党卫军部队也在情理之中,没看到元首连军事情报都一手抓了嘛,这也是对盖世太保的不信任,倒霉的未必只有国防军。
第009章
战时体制
  连消带打地进行这番调整之后,霍夫曼终于感觉气顺畅了许多,自己“角色扮演”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层次,起码这些国社党的老同志们已看不出自己有多少异常,指挥起来依然如臂使指。
  “对目前的军事形势和战略调整诸位应该都清楚了吧。”霍夫曼脸色严峻,神情格外严肃。
  “战争已不可避免地长期化了,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俄国人的后备力量还很充足,可能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打败的,而美国人参与进来之后,英国人也会顽抗到底。对东线战事本身军队也有继续积蓄力量,准备在明年给予俄国人致命一击的想法。为避免两线作战,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我已决心将战略重心转到南线,而东线将进入相对和缓的攻势防御。我们要有效利用这一年的调整时间全面提升帝国实力,我们的军备生产、物资筹集与人员动员都要有不一样的转折,所以我命令——从1942年9月1日起,帝国全面转入战时体制,所有与该体制相抵触的法令和政策一概无效,消费工业要逐步转变成军备工业,主要军备企业要从目前的一班制向三班制改变,务必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量,为夺取全面胜利奠定可靠的物资基础。”
  这又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决策,虽然与会众人暂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但霍夫曼心里清楚,历史上直到库尔斯克“城堡”战役失败后第三帝国才进行总动员,然后军工生产在1944年达到了顶峰,那时候美英的战略轰炸早已将德国炸得天翻地覆了。现在德国上下还沉浸在“不要干涉公民正常生活的”迷梦中,对战争的长期化和残酷性准备非常不充足,军事工业还在不紧不慢地执行一班制,经济管理体制一片混乱,只是因为问题被前线不断的胜利掩盖着而已。
  军备部长施佩尔读懂了霍夫曼的意思,眼睛突然就亮了起来,插话道:“元首,这样一来只怕劳动力不够。”
  “劳动力?”霍夫曼看了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上将一眼,问道,“过去一年我们不是前前后后在东线俘虏了近300万俄国士兵么,这些都可以参加劳动。”
  约德尔神情尴尬,脸色不太好看。
  施佩尔不以为然地耸耸肩:“据我所知,战俘营里已有50多万人死于营养不良和严刑峻法,还有一些人被东线部队拉去,美其名曰志愿充当辅助人员,实际上是当奴隶工人使用,更有甚者战俘们利用军队调动和战事紧张的机会脱离控制,重新投奔斯大林的怀抱了。”
  “这样不行。”霍夫曼发了火,对国防军几个巨头道,“俄国俘虏也是一项重要资源,要将其放在与其他物资缴获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轻易浪费。”顿了顿之后又补充了一句,“光靠战俘可能不一定能满足生产需求,我认为受过教育而且在适宜年龄的帝国女性也应当进入军队服役,扩大参加工厂、社会组织、政府机构中女性雇员的比例……”
  戈林的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元首,你想让妇女参军?我们可不是俄国人,军队还没有窝囊到要靠娘们打仗的份上。”
  “笨蛋,谁让他们拿起武器去一线的?”看着榆木脑袋不开窍的戈林,霍夫曼气不打一处来,“就像空军部队,话务员和电报员不能让女性充当?雷达操作员、防空探照灯操作员不能让女性充当?”
  “哦,我的天哪!”好不容易抓住机会的凯特尔嘲讽道,“戈林同志的空军本来人员就过剩了,如果再把妇女投入进去,只怕更是人满为患。我倒不担心女性服役,我就怕到时候上行下效,连正常服役的男性都完不成任务了。”
  这是摆明了立场说戈林这个空军带头人拈花惹草、丑闻一堆,算是刚才戈林讽刺只有空军忠诚于领袖的还击。眼看戈林又要发飙,霍夫曼制止住了他,说道:“先不要着急,我不会让空军人员无所事事的,空军还有别的任务。这些俘虏营的看管、押送工作全部交由空军负责,空军野战师打不过俄国人,总不至于连俘虏也管不好吧?”
  戈林眼珠子一转,觉得如果真像元首说的那样将俘虏投入劳动,必然会引来各大企业的争夺,这是一件很有利可图的事情,自己名下的钢铁和金属公司就缺少劳动力,因此爽快地答应下来了。
  眼看凯特尔和蔡茨勒两个总参谋长又要抗议,霍夫曼直接就打了回去:“你们不是抱怨前线兵力不够么,我把俘虏营的事情交给空军来处理,你们只管战地俘虏,可以腾出几万人的野战部队用于一线。而且俘虏由空军押送回国之后还不占用军队的粮食与物资,对你们都是有利的,今后东线所有俘虏一概照此办理。”
  施佩尔眼见戈林抢了俘虏的活计,眼巴巴地看着霍夫曼,希望他能开口拨给他一些工人用于强制劳动,没想到霍夫曼给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俘虏的敌军不能简单分配下去投入劳动,首先必须甄别,特别是要把布尔什维克分子甄别出来,士兵和军官务必分开关押,以免军官利用权威进行煽动和组织。军官和布尔什维克一律参与强制劳动,至于普通士兵则不建议直接投入军工生产——免不了其中会存在怠工、罢工、暗中破坏,这将对军火质量造成很大危害,同样道理,目前帝国占领区的军备工业也不能放心让其他国家生产,必须控制在自己手中。
  “我的建议是这样,我们将消费工业全部转移到占领区,而将他们的军事工业搬迁到帝国本土,这样即便他们在产品上捣鬼,也不会对我们的武器造成危害,同时还能削弱他们的国防能力,防止他们给抵抗组织生产武器。俄国俘虏我认为应该安置在东普鲁士和波兰总督辖区,让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和矿业生产——特别是农业。我们应当有一个鼓励政策,被安置的俘虏只要能交够给帝国政府的产量,剩余部分就让他们自行支配。斯大林不是喜欢搞掠夺一切剩余物资的集体农场么?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个模式,让他们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社会主义。得益于他们提供的粮食产品,原先从事农业生产的帝国居民就可以投身大规模工业生产了。”
  霍夫曼说到要害处激动地站起来:“先生们,我们到时候就不用怕他们捣鬼,消极怠工、降低产量对他们一点好处也没有,完全是和自己的肚子在过不去,倘若这些被分割管制的俘虏表现足够好,我们又能提供优于斯大林集体农场的待遇,将来还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家庭成员接过来,把波兰人的土地分给他们,让他们死心塌地为帝国服务。总之一句话,帝国生产能力特别是重工业和军备工业要进行大幅度提升,我们必须整合整个欧洲的资源和生产能力来与英美苏三国进行对抗——这个道理,鲁登道夫将军当初在《总体战》里已阐述得明明白白了。你们如果还有谁不清楚,我建议你们找出来认真看一看,这对你们有好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