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656


第110章
围(5)
  由于时差缘故,华盛顿是入夜最晚的城市,但参联会里的争吵劲丝毫不亚于伦敦。
  “我们应该想办法援助冰岛,哪怕不直接投入战斗,适当牵制德军也有必要。”心急如焚的尼米茨站起身来,不知道在做第几次发言,从接到消息一开始,他就打算仿效斯普鲁恩斯的方式用唯一硕果仅存的舰队航母带4-6艘护航航母去冰岛作战。
  经过几个月建设,美军又生产出一堆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再加英加航线一直断、南非航线不能走,澳新被日本管着也动不了,除往加勒比海运送物资以及在印度洋里丢掉4艘外(虽然其中有1艘是英国的,但归根到底是美国人造),护航航母损失率终于降低到一个比较低能让人承受的水平。
  目前美国海军的突出问题是熟练舰载机飞行员不够。前次得益于坎宁安的最终掩护,尼米茨带着富兰克林号成功脱离战场,还收拢了将近150余人(组)英美飞行员,海军将他们全安排到新服役的汉考克号和本宁顿号上,再加几个月来的培训成果和从护航航母身上的拼命抽调,终于为这3艘航母凑齐了舰载机飞行员。
  但这只是一线梯队的数量,总体不过357人(组),连1.2这个最低限度系数(指飞行员数量与航母舰载机容量比例)都未达到,更不用说预期的1.5系数。现在三个主要航母国家中,德国的系数高达1.6,日本也有1.3,唯独美国不到1.2。
  作战并不光看数量系数,还要看飞行员经验和能力,这方面美国又是垫底。德国舰载机飞行员中参加过5次以上战斗(指舰载机)的比例高达45%,参加过3次以上战斗的有75%,拥有至少1次作战经验的占90%;日本参加过5次以上战役的比例超过50%,但参加过3次以上战斗的不足65%,拥有至少1次经验的在80%左右。
  如用同样标准衡量美军,比例尚不到日本一半,特别是能历经5次作战而依然幸存的美国飞行员几乎为零——全退出一线去担当训练教官,哪舍得再上战场?如果再考虑德国飞行员入职海航前参与的陆基战斗,技术水平差异更大。别的不说,光索科特拉岛上那400余组接受培训的飞行员(德国为主,部分日、意)就足够压倒尼米茨手中的力量。
  而这还只是德国舰队的第三梯队力量——第一梯队包括现有舰载机成员和几个主要基地能执行跨平台战术的飞行员;第二梯队包括各海军基地能上舰但目前执行陆基作战的飞行员;第三梯队才是索科特拉岛特训基地;至于更为庞大的第四梯队(归属海航但未进行针对性舰载机训练)和第五梯队(归属空军尚未转职)就更多。
  现在德国空军和德国海航的一线飞机和飞行员数量几乎等于除美国外其余大国的总和(日、英、苏、意)。
  这个一线飞行员保有量即便与美国相比也毫不逊色,在共同剔除4发重型轰炸机(运输机)飞行员后,德美飞行员数量基本持平,美国如果不靠着那4000多组4发重型飞机,谈不上对德国有数量优势。而在代表未来的喷气机领域,德国拥有的飞行员数量已突破3000,不但有喷气战斗机,还有喷气轰炸机飞行员,英美两家全加起来不足德国的15%。
  其实美国舰载机飞行员总量不少,只是技术水平高的尖子太少,再加飞机不太给力,以至于作战中屡屡被人打出高交换比。如果美国肯静下心把所有护航航母上的飞行员归拢起来纳入一线作战行列,其舰载机飞行员窘迫局面有较大改善余地。美国现役护航航母(几乎全是卡萨布兰卡级)总数42艘虽还未满足特纳当初制定C+计划的下限(50艘),但比起德国的12艘,日本的9艘完全占有压倒优势,这也是将近1500人(组)庞大规模的存在。
  三大海军中,德国舰队航母与护航航母的数量比例近乎1:2,日本近乎1:1.5,唯独美国这个畸形儿是1:10。简而言之是正规航母太少,护航航母太多。不懂海军的杜鲁门对数字非常敏感,敏锐地指出该问题,并提出停掉援英、援苏航线,这样可节约大量的物资和财政经费,把宝贵造船工人用于主力航母和巡洋舰建设,还能缓解飞行员的燃眉之急。可惜两洋海军的现实逼迫美国必须维持庞大的护航航母编队,否则加勒比海、澳新方面马上死给你看。
  金上将也认为必须调整:7-8月份还有两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好人理查德号和伦道夫号)服役,9-10月份还有香格里拉号、尚普兰湖号、安提坦号三航母服役,又是至少600组飞行员的缺口。此外巡洋舰缺口极大,甚至降低到了危险的水平,维持3航母的巡洋舰数量不够,如果再加5艘航母,只怕国内所有堪用的巡洋舰都拿来配给航母编队都不够。
  于是海军委员会在5月下旬形成决议:将1944财年中原定80艘护航航母的生产量降低到45艘,腾出来的经费、原材料和工人投入奥克兰级防空巡洋舰建设,一口气追加了16艘。
  鉴于奥克兰级建设周期较长(20个月左右),海军委员会提出了包括拆除鱼雷管、构建模块化体系等大量简化意见,同时要求实施与埃塞克斯级一样的三班制作业,将建设期压缩到14个月内。至于体型、排水量更大,时间更长的布鲁克林级(万吨轻巡),除船台上已开工的军舰外不再新建,更复杂、更麻烦的重巡洋舰那根本提都没人提。
  优秀飞行员数量已成美国的心病,完全处于劣势,所以金上将舍不得尼米茨那舰队出去拼。
  问题是不仅飞行员,美国自信的飞机生产优势也在逐步消解:
  单独而论,美国飞机生产总数依然占有显著优势——月产量8000余架超过第二名德国近5500架/月产量50%。但对比1942年时美国生产量超过德国一倍以上的数据,优势缩水了。轴心盟国——意大利、日本、法国甚至比利时的飞机生产量还在稳步上升,日本飞机在陆海军陆续统一型号及资源倾斜配置后产量将近3000架/月,意大利产量首次突破1000架/月,法国和比利时的航空工业恢复最快,两者相加也超过1000架/月,考虑到法、比自身装备需求不足,这1000架/月至少有500架其实该加到德国头上。
  而美国的盟国——英国和苏联却因资源限制,飞机生产量节节下滑。以英国为例,本来飞机产量和德国持平,大约都是2000架/月左右,等德国总动员高峰逐渐逼近5500架时,英国因为资源被封锁,生产量非但没上升反而下降到1500架/月的水平,要不是蚊式等木头飞机存在,数量会更少;苏联更惨,主要工业基地和原料基地连续丧失,生产量猛然从3000架/月掉到2000架/月内。
  综合而言,同盟三国飞机产量月产量近1.2万架/月,轴心四国是1万架/月出头,彼此剔除4发重型飞机后,轴心飞机生产数量甚至还略多于盟军。
  德国和美国虽然不可能精确地拿到对方的数字,但从彼此交手过程中就可以知道对方实力——德国能在东线大规模作战的同时还能让本土航空队持续压制英伦南部航空力量,甚至连挪威方向的航空队飞机数量都膨胀到1500多架的水平,实力如何可想而知。
  基于种种考虑,李海上将极力反对出动舰队,甚至获得了马歇尔的谅解和金上将的附和:冰岛上是有3个师,可南美有8个师呢,如果为了冰岛把剩下不多的海军力量都搭进去,南美怎么办?至于冰岛,应该让英国人出动空军去进行掩护——丢了冰岛,美利坚大不了损失3个师,但英国就全完蛋了,难道不应使出全部力量抗争一番么?
  持有这种观念的人物已选择性地遗忘了英国高等级航空燃油储备不多的情况,更忽略了英国不愿意继续打下去的可能,尼米茨的大声疾呼固然让他们意识到问题严重,但究竟怎么办毫无头绪。
  杜鲁门总结道:“这也要救,那也想救,最终全管不过来。先生们,现在我们要正视自身力量不足的情况,别说没有攻略福克兰群岛和亚速尔的实力,就连冰岛也很可能保不住,向注定要失败的地方投放力量不是明智行为。”
  话这么说没错,尼米茨也完全能理解,甚至放以前还会认为是明智——这才是谨慎使用力量的应对办法,可一想到坎宁安和他分开时的场景,他就觉得这种话他说不出口。
  这种微妙情绪下,参联会众人拒绝了尼米茨的请求,由杜鲁门发出拒绝援救的电报。
  只可惜,没过多久,冰岛遭遇空袭的情报就传来了……
第111章
围(6)
  电报是冰岛驻军司令沃尔特·史密斯中将发来的,内容不长,但透露的消息却让所有人都坐不住。
  参联会原认为冰岛方向有400多架飞机,英国人不管情愿不情愿,至少可出1000架以上飞机,应付德国舰队进攻绰绰有余,即便交换比差一点,打算3架换1架,这场冰岛战役也能打很久——未尝不是一个挫败德军锐气的机会。
  但挪威航空队的空袭直接打碎了这个迷梦!
  由上千架Ju-188、Ar-234和Ta-152组成的空袭编队充分总结并发扬了英伦空袭中的高举高打战术,无视美军战斗机拦截,呼啸着往预定目标投掷Hs-393和冰雹弹,重点攻击美军机场、雷达站、油库、附属设施(比如探照灯)等地。
  部署在冰岛的美国陆航算是冰岛守军中战备等级最高、军事纪律最好的部队,也明白高举高打战术下派战斗机盲目爬升是不利的战术,要求战斗机尽可能守在中空等待德国机群下降高度。但战术是一天天变化的,这次德国用Hs-393进行精确攻击,用冰雹进行反辐射攻击就用不着费力下降高度,等在中空只能白等,眼睁睁看着机场设施、库区、来不及起飞的轰炸机被炸毁。
  少数按耐不住扑上去的美军飞行员又被德军飞行员揍了下来——P-47和P-51的高空作战能力与Ta-152相差不算太大,但双方飞行员经验差得太多,美军飞行员很多是第一次经历大规模战事,应变能力和作战经验缺乏,数量又少,他们面对的对手都是在过去几年中西线屡屡抗击战略空袭的老鸟,一边倒的战果毫不令人意外。
  第一轮空袭结束、德军返航已是暮色降临时分,当美军飞行员竭尽全力寻找完好的机场和一块平坦之地时,冷不防德军重型轰炸机编队再次降临,由于雷达站在第一轮空袭中已多半被摧毁,因此德军编队在很近时才被发觉,只有少量的幸运儿得以补充燃油和弹药再次起飞迎敌,可就算是他们飞起来也没啥用,天空漆黑一片,少数探照灯根本跟不上德军空袭编队。
  这次投下来的不是Hs-393和冰雹,而是大量的蝴蝶炸弹、烧夷弹和常规航空炸弹,重点依然还是机场——德军铁了心要把美军航空能力瘫痪在地面上,至于冰岛驻守陆军的那点实力并不放在德军眼里,用耶顺内克的话说,“我相信隆美尔元帅有办法应付那几万人!”
  第二轮空袭结束后,沃尔特·史密斯中将惊恐万分地告诉伦敦和华盛顿:尽管军队人员伤亡不到1000人,但400余架飞机却只剩了零头——完好无损、依旧能用的飞机已不足50架,岛上航空设施近乎破坏殆尽,更麻烦的是蝴蝶弹,夜间工兵想去抢修屡屡被炸伤,哪怕临时从英国调拨飞机过来都没处安身。
  可怜的史密斯还不知道华盛顿已拒绝伦敦提出的海军援助要求,认为冰岛位置重要,上面还有6万美国官兵,国内肯定会去救他,伦敦肯定会派飞机援助他,所以他急急忙忙发出电报,希望皇家空军明天支援他300架战斗机。
  事实比他想得要残酷1000倍:没有海军!没有飞机!
  丘吉尔倒是同意给美国人提供一批飞机,但空军参谋长波特尔上将死活不同意:“飞机和燃油我要留着保卫大英帝国本土,哪怕保卫法罗群岛也需要飞机。”
  在第二轮空袭冰岛的同时,距离挪威不过300多公里的法罗群岛也遭到空袭:部分是从挪威起飞的飞机,还有部分是从丹麦起飞的帝国航空队飞机,最不可忽视的是从卑尔根方向打出的150多枚V2,这些射程400公里的导弹依仗4马赫以上的速度,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大部分法罗群岛航空设施和飞机先行炸毁。然后空袭群赶到,肆无忌惮地摧毁了剩余设施,还评估了火箭的进攻效能,配合程度——完美!
  英国人这才想起德国人还有火箭,似乎这玩意射程比他们料想要远得多:说明德国人不仅打得到伦敦,还可能打中部的曼彻斯特一线?透露出去更是极大的恐慌,那些中产阶级说不定又会向苏格兰跑,不过军情紧急,谁也不想说这个。
  “没有冰岛我们守不住本土。”丘吉尔叹气,“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保卫本土。”
  “首相,当年您可不是这么说的。”波特尔挖苦他,“法国人提出要飞机,您说要留着保卫本土。没有法国我们就自己守本土!现在情况一样,没有冰岛我们自己守本土!”
  当年是丘胖子自己指使战斗机指挥官道丁不派飞机,后来为掩饰硬说成是道丁本人不同意,将他明升暗降打入冷宫交代各方。现在一模一样的局面来了,丘吉尔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他拍着桌子吼道:“你敢不服从命令?我要撤你的职!”
  “撤吧,我无所谓。”波特尔嘲讽似地耸耸肩,“信不信我把消息告诉皇家空军飞行员:华盛顿自己都不管冰岛那6万美国人,凭什么要我们派飞机?你看看有没有人愿意为冰岛上的美国人卖命?”
  庞德跟了一句:“如果美国人肯派舰队,我同意皇家海军出这300架战斗机!”
  “你!”丘吉尔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我看可以。”艾登站起来表态道,“和迪尔元帅发电报,让他尽可能委婉但要把明确意思告诉美国人,飞机我们可以支持,但美国人必须保证派舰队支援!”
  艾德礼问了一句:“如美国人还是不同意呢?”
  “那……”艾登抽搐着脸,“只能让汉密尔顿公爵出面探讨政治解决了,总比白白去冰岛浪费生命好。”
  赫斯返国后,与其相熟且担任皇家空军联队长的汉密尔顿公爵成为两国联系的第二条渠道,甚至建立了专属热线电台,由艾登负责接触,这句话实质含义是什么,众人最清楚不过。
  丘吉尔惊恐地发现:布鲁克、庞德、波特尔三大军头听到此消息居然无动于衷,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内阁其他成员也仿佛松了口气,难道大英帝国只剩我一个抵抗派了?
  当艾登说出政治解决的表态时,斯大林同志也缓缓转过身来,一亮一暗的烟斗后面是一张布满阴霾的脸:“同志们,现在不是追究是谁的责任的时候,难道这场战争是我们侵略别人么?难道是我们主动去打德国人么?这分明是国际帝国主义妄图灭亡共产主义的总体战,只不过由德国人执行罢了。你们以为美国人、日本人赢了战争就不对苏维埃下手了?幼稚!现在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向前看的时候,是站在战略角度思考苏维埃何去何从的时候,是站在全局高度,从人民长远利益、党的根本利益角度考虑问题的时候……”
  他的话音刚落,老战友伏罗希洛夫元帅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我认为斯大林同志的告诫非常正确,这场战争毫无疑问我们打输了,但从共产主义运动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还没有彻底输光——我们英勇顽强的抵抗挫败了法西斯匪帮试图扼杀苏维埃政权、灭绝布尔什维克党的企图,使他们意识到没有灭亡我们的办法,不得不坐下来认真思考政治解决。同志们,我们是世界革命的火种,当白色恐怖弥漫时,最要紧的是保存火种、保存有生力量,保存东山再起的可能。和敌人拼光拉倒的想法是彻头彻尾的盲动主义。”
  老资格布尔什维克革命家、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第二个发言:“斯大林同志的发言我认为非常关键。共产主义运动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定有高峰、有低谷,这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高峰时我们不要得意忘形,以为苏维埃无所不能;低谷时也不能丧失信心,以为苏维埃马上就会失败。寻求停战不是对敌投降,更不是放弃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和道路,这只是一种策略,为寻求共产主义更好发展的策略。我们应暂时脱离战争,恢复经济、养精蓄锐,等德、美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继续厮杀,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热潮重新高涨时再次出击!”
  除协助朱可夫管理中亚特别方面军的甘冈诺维奇(兼任政治委员)不在现场外,其余委员依次表态发言,高度拥护斯大林同志的主张,认为可以和德国人谈——本来就说这仗打完要谈判的,无非打赢了主动,打输了被动一些而已。
  斯大林忽然点了列席会议但一直没开口说话的梅列茨科夫的名:“您怎么看?”
  “我坚决拥护党中央派人和德国谈判的决策,同时建议让托尔布欣同志率西北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预备方面军共计100万兵力做好南下接应的准备以应付谈判不利的局面,至于我自己……”他站起来朗声答道,“我会率莫斯科方面军80万指战员和200万工人阶级坚守首都,牵制其余敌军,党需要我坚持多久,我就坚持多久!”
  斯大林满意地拍拍他的肩膀:“很好,到时候请政治局其他同志去鄂木斯克主持工作,我和你留在莫斯科。”
第112章
围(7)
  当迪尔元帅通过机要参谋把伦敦“你不派我也不派,要死大家一起死”的意思告诉参联会众人时,一干大佬全拍了桌子。
  马歇尔骂:“无耻!”
  李海骂:“混蛋!”
  金上将怒喝:“一堆狗屎!”
  杜鲁门倒是没骂人,但那比炭还黑的脸色充分说明了他内心抑制不住的愤怒——已接近爆发临界点了。
  他冷冷说道:“这是英国人要挟我们准备投降了!我命令,所有援英物资、渠道一律停止;巴顿将军准备接管英属圭亚那;尼米茨将军准备接管包括百慕大在内的西半球其他英国岛屿;布莱德利将军准备接管南非防卫;在印度方向的陆航官兵想办法往中国内地撤退;另外……”
  尼米茨打断了他的话:“阁下,恕我插嘴,这些都不要紧,有的是时间折腾,但其他问题您必须考虑。冰岛6万守军毕竟遭遇德军优势兵力进攻,奋战到底咬咬牙也就这样交代了,关键英伦本土还有10多万美国部队,万一英国人投降并出卖我们该怎么办?”
  “这……”
  众人又迟疑起来,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说:冰岛丢6万,英国再丢10多万,一眨眼小20万就出去了。即便美国国防力量高达1000万,20万也绝不是小数字,而且这20万还是很早就成军的主力部队,可不是现在新组建的国民警卫师能比的,对20万人见死不救的消息要是传出去,再加“欧洲之声”一渲染可不得了,绝不符合“政治正确”原则。
  两个党卫军师就够手忙脚乱了,苏联人这段时间煞有其事地对此提出强烈抗议更狠狠打了华盛顿的脸,万一德国人再编个党卫军美国集团军出来怎么办?那可真是天下第一大笑话!
  杜鲁门缓缓点头:“您的顾虑很有道理,我被英国人毫无底线的态度气疯了,这个该死的搅屎棍!”
  既然杜鲁门的态度有所放缓,尼米茨也不能揪着不放,说到底援救冰岛既是个军事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前不久美国还希望英国拖住德国人的脚步到年底,一转眼就因为德国打冰岛而放弃?那太不可思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