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656

  瓦加斯认为这支部队恐怕打不过德国人。
  “这是我们最好的部队,还有美军航空兵援助,如果他们都打不了,我们拿什么平叛?”
  “美国人不是说他们来么?”
  “美国人说到7月份,难道德国人就不增兵了么?”蒙特罗脸色平静,“如果7月份美国人又说不行要到9月、10月,您打算怎么办?”
  所有人哑口无言。
  “阁下,让他们出动吧,如果您不想再失去3个州的话。”蒙特罗话里软中带硬,“边境上有4个拉普拉塔集团师或旅在蠢蠢欲动,再不动手我们没时间了。”
  在其坚持下,5月18日,巴西远征军列队在首都举行誓师仪式,在民众欢送下踏上平叛之路。
第096章
波云诡谲(5)
  蒙特罗不可能只让远征军一个师去和一个德国装甲师去打,那样借刀杀人的味道太明显,他另外还调集了3个一线师,准备呈犄角态势步步为营推进并掩护远征军侧翼,这样的战术安排看上去就合理得多。
  整支平叛军规定由远征军第1远征步兵师指挥官若昂·莫赖斯少将担任司令官,由美国参谋和巴西参谋共同组成指挥部,莫赖斯本人对此予以认可,迫不及待地认为可以打一打。
  美国方面同样表示接受:4个师一起出动,其中一个还是全套美械整编师再加美国重装甲单位支援,然后还有配套空中火力掩护,如果这样还打不赢,那巴西的局面真是没法看了。
  前线将领信誓旦旦,美国顾问胸有成竹,所有人都说不出什么来。太上皇克拉克将军表示对这次军事行动谨慎看好,瓦加斯虽还有疑虑,但不敢再说什么。外交压力已传过来了:收复失地首先是巴西人自己的事,不能样样都指望着美国军人去打——巴西又不是美国的殖民地。
  鉴于现在巴西全国群情激奋,反复阻拦只会进一步挫伤士气,再不动手有实质性表示的话,自己的位置也坐不稳,瓦加斯从政治层面考虑也认为有打的必要。再加上所有人信心都很充分的样子,他的信心也上来了,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仿佛这次平叛行动是在他极力推动和全面领导下进行的,原本的倡议者和发动者蒙特罗反而缩在后面不发声音,更不去试图争取主导权,瓦加斯对后者的“懂事”表现很满意。
  殊不知蒙特罗正在暗地里冷笑:瓦加斯的个性他太清楚了,一开始摇摆犹豫,等大势形成又急哄哄出来摘桃子,他根本不知道桃子不是这么好摘的,这次进攻迟早要完蛋。
  蒙特罗在其他方面也做好了充分准备,特别是将除远征师以外的其他几个师长召集起来训话。远征师由于抽调了各部最好的兵员,拿到了最精良的武器,在国内与其他师矛盾不小,再加上在美国供应保障之下优渥的后勤待遇,更让其他人颇有微词。美国顾问从上而下配备,主要军官交流都用英语,部分主战单元直接就是美国人,甚至全部官兵为了和美国人打成一片还学会用英语唱美国国歌等现象推波助澜造就了友军不满,“殖民地师”、“美国巴西派遣军先遣队”等怪名字屡见不鲜。
  蒙特罗对此心知肚明,但平时都装作不知,一方面安抚心腹部下,一方面又卖好美国表达他对远征师的重视,现在到关键时刻,他当然要有特别交代。他交代的任务很简单:步步推进、徐徐为营,稳扎稳打,让远征师打头阵,有好处、有战功等态势明了再去抢……
  “如果局势不妙,我吩咐的命令都记下了么?”
  “是的。”
  “那就好,大家小心一点,你们才是自己人!”
  为让巴西人卖命,埃蒙斯使出了浑身解数把战术空军往前腾挪,一共调集了300多架飞机,其中近200架是适合地面压制的P-51和A-26,甚至连P-47也上阵了。
  巴西航空兵同样不甘落后,巴西第一战斗机大队也向前进驻,这支部队由内罗·莫拉少校担任大队长,大队的核心成员,包括作战军官、情报军官以及红蓝黄绿四个中队中队长全在美国佛罗利达接受过系统训练,此外大队其他还有约350名成员前往驻巴拿马美军基地受训,一边协同执行巴拿马运河区域的巡逻任务,一边继续接受训练。
  到4月底,已有70多名飞行员完成80小时的飞行训练时间并接收了新式的P-47战斗机,地勤人员也得到了新装备——对能施加重大影响和控制的巴西军队(这是蒙特罗最大的不满之处),美帝提供的装备还算先进(注:巴西空军的机徽类似于美军机徽,因此垂直尾翼尾舵上还以绿黄两色表明了其巴西国籍)
  林林总总飞机加起来,平叛行动一共囤积了近400架飞机,总规模包括陆军兵力8万余人,超过巴西三分之一的陆军;机群超过全巴西拥有的实力,至于装备,那就是巴西所能拿到的最顶尖装备全掏空了。
  自始至终只有两个人对这次战事的前景不看好:一个是蒙特罗,另一个就是巴顿。后者在非洲和飞行堡垒交过手,对方是什么水平他太清楚了,别说全套美械的巴西师,就是全副武装的美国师都不见得能打赢,他当然也把这种顾虑说给了克拉克,后者听后默然无语,但随即说出的几句话也让巴顿无言以对。
  “乔治,或许你的判断是对的,但这种话您只能私下而不能摆开来说说。”
  “为什么?”
  “你知道希特勒对巴西人的调侃么?”
  巴顿摇摇头,显得很迷惑。
  “希特勒说:如果巴西军也能打败德军,那世界上的眼镜蛇都会抽烟了……”
  参谋们“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比喻实在有点损。但巴顿和克拉克没笑,南美第一强军要么是智利人,要么是阿根廷人,从没说是巴西人——巴西足球排第一倒没什么争议。
  克拉克继续道:“如果全套美械、受过我们帮助和培训的最好巴西部队都打不过德国人,那为什么巴西人还要和德国人为敌?”
  巴顿诧异道:“难道打不过就投降?”
  “巴西人不一定要跟我们走,他们也可以跟德国人走,阿根廷人不就跟德国走了嘛,德国人拿阿根廷人怎么了?”克拉克劝道,“政治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巴西本来就有亲德派、亲美派,如果亲美派畏敌如鼠,如何能占得上风。”
  “所以说要我军来打这场战役。”
  克拉克摇摇头:“要大选了,我不建议在巴西大打出手,胜利还好,只要有一点点失败迹象都是杜威攻击现政府和参联会的炮弹……您有充分把握可拿下德国人?”
  巴顿摇摇头,他现在手里4个师都还没登陆完成呢。
  “让巴西人打打看吧,赢了,说明德国人不过如此;输了,也可避免我军操之过急,您不觉得光凭现在这点兵力根本不能成事?”克拉克看似随意地说道,“如果下个月德国人又抽2个师来累西腓登陆,您打算怎么应付?”
  “我们的海军呢?”
  “海军刚刚接收了2艘新航空母舰,下个月很难完成海试形成战斗力。”克拉克叹了口气,“东海岸这么大,门户洞开,海军不可能只管南美而不管东海岸。南美对我们是主战场,对德国人来说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分战场。”
  就在巴西军紧锣密鼓准备发起进攻时,绍肯也在对部队进行针对性调整和休整,在接到巴西军有可能前来进攻的情报后,他没有做出御敌于国门外的决策,反而主张将对手放进来打。
  “长官,您是想?”
  “把敌人吸引过来,在平原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我军优势。另外,我和欣茨将军商议了新的作战计划。”
  在克兰克率其他舰队回国后,剩余包括让·巴尔号、国王号、黎塞留、沙恩霍斯特号等军舰在内的部队重新组成南大西洋分舰队,由欣茨中将统帅并受绍肯辖制。两人商议的计划是从马岛守军中抽出大约2个海军陆战旅兵力,准备在当面巴西军逐步推进后去弗洛里亚诺波利斯进行两栖登陆,一举拿下圣卡特琳娜州并包围巴西军。
  “为什么要去马岛抽调兵力?”有参谋问道,“阿根廷和乌拉圭不是现成有2个陆战旅么?”
  马岛是德军兵员囤积的大本营,除了2个陆战旅还有3个陆军师(第7装甲师、第27装甲掷弹兵师、第92步兵师),但距离稍远,来回一趟(含装船)没有12天完不成。
  “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兵力肯定都有人盯着,但马岛是个封闭环境,没人可以通风报信,有利于达成作战突然性。”绍肯笑笑,“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兵力在必要时我会让他们向美洲共和国增援。”
  “增援?”
  “巴西人好大的兵力,我不抽调兵员显得招架不住怎么能逗得他们快速冲过来?”绍肯一脸坏笑。
  “计划需要柏林同意么?”
  “我已和曼陀菲尔将军达成了一致,他表示同意,甚至表示第7装甲师和第27装甲掷弹兵师都可拿来用,考虑登陆作战需要,2个陆战旅足够了,等欣茨将军也同意后,我们三人会联名打一份电报给柏林。”绍肯很有把握地说道,“以我对元首和隆美尔长官个性的了解,这计划他们是会批准的,您没觉得元首这两年最喜欢打这样的仗,硬打硬拼、层层阻击、不准后退的战术老早不吃香啦。”
  “也是……”
  “说真的,看对手一个个跳下坑去,有时候我都不忍直视。”
第097章
苏维埃反击战(1)
  绍肯万万没有想到,所谓掉入坑里这句话,不但对巴西军即将到来的进攻适用,对已在高加索平原展开反攻的红军同样适用。
  5月10日,红军在付出重大牺牲后攻破高加索各隘口。次日,红军主力在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带领下从库巴一线向北猛冲,加上部分从里海横渡的军队,一起击退了当面敌军。
  两日后,红军占领格罗兹尼,20多万部队呈扇形展开追击当面轴心军。
  5月16日,斯大林同志在莫斯科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将这次进攻定义为“苏维埃反击战”,除中亚特别方面军外,南翼三个方面军主力悉数行动起来。负责防守斯大林格勒左翼,扼守斯大林格勒至阿斯特拉罕一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动作最快,直接派出2个集团军南下抢攻,配合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攻势,倒是瓦图京大将的西南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的顿河方面军顾虑德军优势,反而只派出了1-2个军进行牵制进攻。
  对这一点斯大林是甚为不满的,但暂时又不能拿瓦图京和罗科索夫斯基怎么样,而他心里也清楚,叶廖缅科之所以这么快,不是因为在军事上判断毫无风险,是其在政治上投机的一贯表现——口号震天、胸脯拍得邦邦响但就干不成事。当然,叶廖缅科狡猾劲还是有一点,当初在顿河系列战役中也没吃什么亏,所以也不能拿掉他。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都认为,叶廖缅科之所以打起来表现还马马虎虎,那是有前提的,他打仗一是靠了马利诺夫斯基,二是靠了崔可夫,现在这两个人一个组成了独立集团军(隐含的后备方面军司令员),一个在中亚封堵舍尔纳集群,所以两人都对叶廖缅科的鲁莽行为提出警告,让他不要这么冲动。
  但态势发展大大出乎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预料,当面与叶廖缅科所部对峙的克莱斯特里海方面军居然开始撤退,一口气跑出去150多公里,直接将整个高加索草原北面全让了出来。然后叶廖缅科指挥部队疾进,居然是他的部队控制了最大区域。
  心怀不满的叶廖缅科向莫斯科打小报告,暗示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压制自己,斯大林本人正在兴头上,自然对这样的保守作风不满意,不过他知道朱可夫一直以来很辛苦,打得也不容易,所以没去找朱可夫的麻烦,而是把华西列夫斯基好好训斥了一顿,让他“转变观念,抓好反攻”。
  得知莫斯科风向大变,罗科索夫斯基也出动2个集团军进攻,到5月20日,红军已占据了半个高加索草原,甚至压过伏尔加顿茨克一线,距离罗斯托夫只有200多公里。
  这局面让斯大林很高兴,也就不计较罗科索夫斯基一开始的观望态势,兴致勃勃地到地图前驻足观望,看了又看之后问华西列夫斯基:“如果我们能拿下罗斯托夫,是不是可以把德国人关在高加索里?”
  “理论上如此,但实际上存在很多困难。”
  “你说说看。”
  “第一,德军在高加索还有出口,即通过刻赤半岛渡海到克里木半岛去;第二,关在高加索的德军数量太多,克莱斯特集群大约有50万部队,另外配合作战的傀儡军和其他仆从军还有20多万;第三,罗斯托夫一线肯定会面临德军强力冲击,北面有霍特集群的装甲集团军;第四,罗斯托夫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所在地,背靠大海很难攻下;第五,德军拥有制海权,亚速海、黑海他们都可以利用海军从容调遣兵力……”
  “照您的意思说来,罗斯托夫不用打了?打了也是白打?”
  听斯大林口气中明显的不悦,华西列夫斯基叹了口气,换个说法道:“也不是不打,而是不能打太多。应该先定个小目标:争取在高加索集中100甚至更多一点的兵力,吃掉德军20-25万。为达到该目的就不能打太快,而应徐徐推进,驱赶一部分德军或通过罗斯托夫方向或通过刻赤半岛方向撤退,等到剩30万左右再封闭包围圈。”
  斯大林满心欢喜想将这60-70万轴心军全吃下去,听华西列夫斯基这么说,顿时心就凉了半截——吃掉德军一个集团军群和重创一个集团军群的意义完全不同。
  “另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德军继续在中央战线发动猛攻,我军抵挡不住,同志们甚至还在进攻序列中发现了党卫军美国师……”
  “等等,佛得角上投降的那两个美国师?”
  “主要是这批部队,还包括非洲战役中被德军俘虏的美国兵。”
  “好嘛,罗斯福自己的部队没管好,反而来打我们了。”斯大林怒道,“狠狠还击,重点对付这支美国走狗部队。”
  华西列夫斯基苦笑:“可美国兵打起来战斗力似乎不弱,装备和物资都很充足,不知道他们是被希特勒洗了脑还是怎么的,总之打起来悍不畏死!”
  “这真是,这真是!”
  听华西列夫斯基说起中央战线,斯大林就沉默了:为给中亚和南翼增加兵力,他不断抽调中央方面的军队,到现在为止,德军先头部队已冲击到叶卡捷琳娜堡和车里雅宾斯克一线,再过一个多月,如果战况还没根本性扭转,整条中央通道就会被德军封闭。到那时,苏联南北两线虽然在纵深地带还连成一片,但运输通道就断了,难道还指望中亚那破地方为南翼源源不断输入装备和物资?那崎岖不平的路早晚把人坑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