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6/656

  这样一来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不干了,认为自己兵力太少、地盘太多而顾不过来。石原莞尔一咬牙,提出以平汉线为依据,以西地盘全部放弃,甚至连太原、宜昌、洛阳、襄阳这样的大城市也准备仿效南昌的形式予以放弃,打算将这几个大城市分别发卖:太原卖给阎锡山,宜昌和襄阳卖给重庆,洛阳则脱手给共。甚至暗示重庆方面,如果蒋某人能出大价钱,要武汉也不是不可以谈。
  四大城市之外的其他中小城市和县城甩卖得更迅速,晋系、中央系、共党控制地盘都有所扩大,特别是共方,很多根据地直接就连成了片,类似于中央根据地——包括半个陕西、几乎整个山西(除中大城市和铁路沿线在阎锡山手)、三分之一的河南(西部)、五分之一的湖北(西北部)这样占地近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超3000万的巨无霸也开始出现。
  即便这样卖血卖肾般的支持,也不过就是将印度军从30万左右提升到40万,距离山下奉文理想的兵力要求还远远不够,他认为要达到严密的控制程度,至少要比关东军+朝鲜军的数量多,而后两者兵力已近80万。大本营实在抽不出兵力和物资给他,只能一方面硬着头皮继续动员,打算组建15个三单位制的治安师团;一方面又向海军求援,希望海军能资助一些,正好角田和西村的破交成果送到了特鲁克,还没焐热便分了一半给陆军。
  这种形势下如果再继续奢谈北进(吃远东和西伯利亚)、南下(吃澳新)简直就是异想天开,虽然一帮眼高于顶的昭和参谋吵吵闹闹要求陆军继续扩军100万,但石原莞尔和堀悌吉认为这不可能。扩军100万的人头很容易凑出来,装备问题该怎么解决?如果陆军军费过多挤占了海军份额导致海军实力上不去的话,日本就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中——一旦联合舰队被击败,所有派驻在外的兵力全是死棋!
  参联会众人虽然并不知道日本内部的窘迫,但他们从日本不断扩张的版图上本能地察觉到对方的软肋所在——地盘太多、线路太长、守不胜守!
  参联会当天晚上讨论的最后一个话题是火箭。罗斯福显然对这种高速、远程武器很感兴趣,甚至天才地预见到可使用这种武器将美国曼哈顿工程开发的“大炸弹”投放出去,思考半天后他说道:“先生们,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这种东西我们必须造出来,我先给20亿美元,你们去想办法吧。”
  在他看来,他从未听到过火箭方面的情况报告,估计美国火箭水平很糟糕,这次又没英国技术参照,必须美国人独立研究,所以一口气就拍出了20亿——相当于20艘埃塞克斯级的价格。
  “事实上我们是有研究的,甚至当初比德国人还强一点,被自己给耽误了。”马歇尔尴尬地笑笑,“我们找到了这方面的权威,他愿意亲自和我们汇报并介绍火箭。”
  马歇尔没吹牛,他找到的人叫罗伯特·戈达德,从1920年开始研究液体火箭,1926年3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1930年,他研究的火箭飞行速度达到800千米/小时,并在次年的发射试验中首先采用了现代火箭目前仍然使用的程序控制系统。这时候德国的第一枚火箭才刚刚试验,而目前位居德国火箭技术头把交椅的布劳恩连大学都没念完。
  介绍完自己的研究经历和学术进展后,戈达德说道:“总统和各位将军阁下,非常遗憾地指出,本来我国在该领域领先德国人2-3年。大萧条及我国政府不重视国防科技、片面注重经费平衡的体制破坏了研究进程,如果你们投放在伦敦的德国火箭有关性能真实无误的话,我预计与德国人的差距在3-5年,最快也要三年才能见效,而我恐怕是看不到这一天了。”
  “为什么?”
  “医生诊断我患了喉癌,可能还有一年左右的寿命。”
  “哦,上帝,这可太不幸了。”所有人惊呼起来。
  “我会在剩余的一年里拼命工作的。”戈达德笑笑,“另外我再推荐个人,我认为他有能力接替我把后续工作干好。”
  “谁?”
  “冯·卡门教授及他的中国学生。”
第049章
大英帝国(5)
  民主国家的决策效率平时确实不太行,能拖就拖,但真到危急关头,迸发出来的热情也令人叹为观止。听说德国用“远程”火箭(相对于火箭炮来说)从欧洲大陆打到伦敦,不仅炸死几千人还没办法防御的消息,华盛顿一片沸腾,当天夜里就紧急行动起来——这可真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当年德国人搞出巴黎大炮,现在又搞了伦敦火箭,万一将来德国人发疯搞跨大西洋火箭怎么办?那美国人民还不是永远生活在无穷无尽的恐惧中?
  根据戈达德的推理,如果现在德国就有400-500公里射程的火箭,在10年之内将其提升到6000-8000公里射程是很容易的,要知道他在13年前搞火箭时射程只有区区20公里,现在居然能发展到这个境地,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按这个速度下去,火箭射程别说6000-8000公里,就是超过1万公里也指日可待。而熟悉全球地理的参联会高层心里很明白,如果真有6000-8000公里的火箭,那部署在葡萄牙、西班牙和西北非一线发射可直接将美国东海岸的精华地带全笼罩进去,如果德国人丧心病狂将火箭拉到亚速尔群岛部署,那大半个美国就全在里面了。到时候德国人还不是想打哪就打哪?难怪德国人一直对发展重型远程轰炸机不感兴趣,原来他们的攻击路径是这个,这可比美国搞B-17\B-29高明多了,既不用死人还无法拦截。
  谁都不是神仙,美国高层也会误判德国动作,更会因目前战局不利而高估对手实力。德国之所以不发展重型轰炸机绝不是不感兴趣这种话就能解释的,完全是因为成本太高搞不起,而美国自己有不俗的飞机制造能力,现在反过头来又觉得德国人手里的东西更好、更厉害——4马赫的超高速度,无法拦截、无法预判的落点、不死人的安全性,简直就是大国横行世界的最大法宝。难怪德国人态度这么强硬,这么咄咄逼人,原来他们手里是有真家伙的!再联想到德国人在喷气领域的建树,不但喷气战斗机,连喷气轰炸机都出来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戈达德预测说:现在德国敢把400公里的火箭拿出来,按惯例和研发进程,他们手头至少有1000-1500公里的家伙在试验。这猜测是有根据的,但他万万没想到德国人的步子跨得比他想得还远,在1944年年初两级V2火箭串联试验成功后,德方根据布劳恩的建议直接越过了1500公里左右级别的V4火箭而上了2500-3000公里的V6,而在佩内明德设计室里,5000公里级别的V8都在图纸上成型了。由霍夫曼点拨的五位一体发射力量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船台上的特大型潜艇(伊-400)、研究院里的超级卡车(40米长,机动发射平台)、地下发射井等都在此列。
  最先完工的是火箭发射列车,基于列车炮基础稍微修改后就能成为火箭发射平台,这次在荷兰就有两个火箭连利用列车平台进行V2火箭机动发射尝试,效果很好,比伺候多拉大炮简单多了。120分钟内包括发射现场选定、伪装、火箭燃料灌注、目标确定、起竖、发射、收拢并撤退一气呵成,以实践验证了机动发射是完全可行的,下一阶段准备尝试公路发射,毕竟V2火箭体积还不算大,现有大型载重卡车就可以应付。
  关于多位一体发射力量戈达德也猜到了,不过由于他目前主要工作是负责舰载火箭弹研究(希望提供近程防空火力),所以没往潜艇的方向考虑,而是提出“舰载火箭”概念,说道:“即便暂时造不出6000-8000公里的火箭,德国人也不见得打不到我们,他们完全可生产1000-1500公里的火箭,把他们安装在大型军舰上进行机动发射,类似埃塞克斯这么大体型的军舰可携带很多,200枚没有么,100枚总装得下,然后以4-5艘为集群进行发射,我认为作战效果会比轰炸机要好,长期来看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强。甚至根本就不用造航空母舰这么昂贵的大家伙,用胜利轮改装一下就是很好的发射平台,一条船带几十枚,一支船队可以带上千枚……”
  参联会众人都是一呆,训练一个高技术舰载机飞行员有多难他们是知道的,如果按这种推断,德国人只要把军舰开到离海岸线远远的地方,避开本方雷达和飞机监控,电钮一按就可以自动发射,岂不是只要有钱就可以无限量敞开来供应?那还了得?到时候东部地区无时无刻得担心头顶会有铺天盖地的火箭飞来,连吃饭睡觉都不安生!一直以两洋掩护作为天然安全屏障的美利坚今后还有安稳的地方么?
  不得不说,戈达德不愧是美国火箭开山宗师,想象力够丰富,重型导弹巡洋舰(战列舰)的轮廓及饱和攻击的想法瞬间成型——虽然在后世这是条邪路!
  4月4日一大清早,流水般的命令便发了下去,参联会成立了火箭局并挂在陆航阿诺德上将下(都属航空),实际直属参联会管理。戈达德及他推荐的冯·卡门教授经参联会核实后直接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并担任火箭局正副局长。根据两人开列的名单,参联会三巨头把美国各大院校、各大科研机构中从事火箭、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空等专业领域的教授全召集起来开碰头会,动员他们把目前手头的理论研究暂时放一放,集中精力参加这个工程。
  凡愿意加入的学者,根据业内学术地位和重要性授予中校、上校不等的军衔,类似钱学森这样在学界已有一定地位的年轻人,也不管他是不是美国人,只要他愿意为美国效力同样开出上尉军衔加以笼络。甚至各教授的博士生不管有没有毕业,都动员他们来参加这个工程,享受军方特别补贴。
  而项目经费更像不要钱一样的开支票撒出去,以前学者们要科研经费很困难,大多也就是几万,能过30万已算是特别重要,不但要走繁琐的申报流程,还要汇报结项麻烦得紧。现在起步价码200万且上不封顶,只要戈达德和卡门两人认为重要就可以签字拿钱,唯一要求是保密,所有成果不能对外发表。而国会议员们得知消息后也是一路绿灯,罗斯福本还打算从特别国债中挪用20亿,结果下午国会就一致表决把这20亿列入特别预算,不占用其他经费——议员们也怕火箭啊。
  火箭局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当天晚上召开并达成共识:
  1、要求英国方面保留部分火箭攻击现场和残骸,如能搜集未爆炸的实物更好,专家们近期将去伦敦走访,实地评估火箭威力和性能;
  2、希望政府能派出特工去窃取德国有关技术资料或破坏有关设施;
  3、建议政府找到德国火箭研究基地、生产工厂并进行轰炸以迟滞德国步伐。
  有关共识被参联会迅速接受并部署下去。
  除了火箭,喷气机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针对英国南部的大轰炸已进入第二天,德方攻击势头不减,南部凡有点价值的目标都被炸得一塌糊涂,而德国喷气轰炸机高来高去的打法又让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们感到绝望,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对付的法子,最后迫不得已去冒险进攻海峡对岸的德军出发机场,但又被数量更多、装备更强的德国飞机拦个正着,损失很大。英方强烈要求美国迅速投入流星喷气机,问题是美国自己也没多少存货,于是参联会再次给几个军工企业下令,暂时减少其他飞机制造,全力保障流星的生产供应。
  英美还在考虑流星的生产和大批量服役,德方却连二代喷气机Ta-183的验证机已基本定型,核心技术指标也予以锁定,就等着完成最后测试后形成预生产型,按照霍夫曼的时间表,1945年年初该款机型要投入量产并尽快服役,除此之外还考虑发展舰载型——Me-262舰载很难,但Ta-183的分量要轻盈不少,起降距离也更短一些,相对而言上舰更容易。而且斜角航母也已陆续登场,前提条件都具备了。
  这一天下午,斯普鲁恩斯做了最后一次尝试,放出侦察机搜索周围海域,结果没有任何发现,他决心按参联会要求返回南非去补给并准备去印度洋方向作战。但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克兰克在完成巴西袭扰战后开始返航。
  现在,德国舰队从北往南返航,美国舰队从西北往东南方向返航,一场始料未及的交战很快就要拉开大幕……
第050章
狭路相逢(1)
  克兰克并不知道他的破交舰队前两天到鬼门关走了一遭,为堵住并消灭他,大西洋舰队全部主力倾巢出动,7艘航母、5艘战列舰均往南大西洋而来,要不是霍夫曼突然在英国方向打了英美一个措手不及,迫使尼米茨和坎宁安紧急回援,他现在估计要被人吃掉了。
  包括他在内的全体德军官兵对此完全一无所知,非但不知道尼米茨率领舰队到了波多黎各以北,更不清楚斯普鲁恩斯舰队其实已在南大西洋跟踪,甚至还在德军回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必经之路上守株待兔。
  克兰克还是按固有节奏先袭扰了一番巴西,顺手去圭亚那外围晃荡了一圈,发现没油水可捞又不敢去加勒比海深处硬碰硬便向南返航,准备接应已装货完成的运输船队回国。为避开巴西沿岸飞机侦查,他选择的南返路线比较靠近非洲沿岸,是一条鲜明的垂直线。此时,斯普鲁恩斯去开普敦的返航路线却是一条近似于连接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开普敦的斜线,两者间存在明显相交点。
  这个相交点是理论意义上的,不但距离两支舰队有不小距离,实际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等抵达相交点克兰克舰队就会转向西南方,如果两者都是传统战列舰编队,再怎么样也不会相交而是擦肩而过,偏偏现在都是航母编队,情况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虽不知道英美舰队躲在一边准备打自己的黑枪,但经年破交、战果累累的克兰克非常谨慎,4月5日一大清早就放飞了侦察机,一来查看有无敌情,二来查看有无油水,到中午11点钟,其余方向都报告没有特殊发现,唯独4号机发来报告:“侦查中发现一架飞机,怀疑有英美船队出没,但找不到对方具体位置,准备继续搜索。”
  4号机发现的这架飞机正是斯普鲁恩斯派出的侦察机,后者心态也很谨慎,哪怕回南非也十分注意搜索,唯一区别在于他的飞行员未发现德国飞机。到这时,克兰克还不知道这是准备进攻他的英美舰队,以为只是从南非返航的盟军运输船队,里面大概是护航航母放飞的侦察机。他喜滋滋地认为自己又捞到了肥鱼,一边命令舰队加快速度南返,一边让侦察机继续扩大范围——反正Ar-352最大航程可达变态的5000公里。
  从昨天夜间开始,两支舰队彼此距离就在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在缩短,等中午时分克兰克命令舰队加速后,彼此相对距离的拉近速度已变成25公里/小时。到傍晚时分,双方实际距离从最初的1400公里以上迅速缩小到1000公里以内。
  虽然当日侦查最后没有肯定结论,但克兰克坚持飞行员的报告值得高度重视。因为这架Ar-352上3个人全都证实看到了飞机,同时弄错概率极小。而在这个区域、这个位置,要么没有飞机,有也只有英美的舰载机,所以他坚信一定有英美船队,或许规模不是很大,或许因为重重原因躲起来了,他决定次日一早把所有的侦察机都放出去,重点加强南面的侦查力度。
  4月6日天刚放亮,12架Ar-352腾空而起进行南向搜索,每架飞机负责15度扇形搜索面,20多分钟后,第二批Ar-372水侦也随即放出,他们同样负责15度扇形面,但正好与前一波错开5度,形成交叉二重搜索。
  斯普鲁恩斯还不知道克兰克铁了心要找到他,依然按固有节奏回开普敦……上午9点,他正和罗迪克商量下一步印度洋战事怎么开展,忽然广播声大作:“长官,我们发现一架德国侦察机,他们应该发现舰队了……”
  “什么?”两人大吃一惊,连忙跑上甲板去看。
  说这句话时,担任防护任务的4架F6F已赶过来准备干掉这架胆大妄为的侦察机,德国飞行员偏偏不躲,仗着艺高人胆大,大摇大摆在美国舰队上空盘旋侦查,一边快速发报:“发现敌大型舰队,包括2艘舰队航母、1艘中型航母、1艘轻航母、1艘战列舰,另有20余艘轻型舰艇,速度18节,航线约105度,疑似去南非开普敦,目前大致位置位于圣赫勒拿岛西南偏南方向550公里处……”
  “长官,探测到敌机在发电报,估计在通报方位。”
  “我知道了!”斯普鲁恩斯脸色铁青,现在他通过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面对本方战斗机四面合围的阵势,这架飞机不慌不忙地转头向西南方向找准空挡飞去,身后4架F6F战斗机紧紧追赶。但以最大速度追逐了10余分钟,直至消失在望远镜的视线里,双方彼此距离似乎并未显著缩短——飞行员们一直以来的抱怨是对的,敌军侦察机快到居然连战斗机都追不上!
  彩云改的性能当然无可挑剔,换上德国发动机后速度更快,现在能充当侦察机的德国飞行员无一不是老手,熟悉敌我飞机性能,宁可看清楚一些也不愿匆匆一探后离开。甚至在离开时飞行员还不忘耍个小花招,故意往西南方向跑,试图引诱对方做出错误判断以为自己从西南方过来。实际上等脱离对方侦查圈子并摆脱F6F们追击后,他就会重新调头往正确的母舰方位飞——5000公里航程就是拿来这么用的!
  “看来被敌军发现了,难道德国人已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回了阿根廷?”罗迪克对此十分困惑,这几天他们一直在那片海域守株待兔,按理说让对方溜走的可能性很小。
  斯普鲁恩斯摇摇头,直觉告诉他对方舰队还没回来,此刻依然在北面,至于这架偶尔撞上的侦察机往西南方向跑说不定只是刚才逃亡时慌不择路的行为而已。
  “把我军侦察机再放飞一波,仔细搜寻敌舰到底在哪里!”
  罗迪克立即命令独角兽号和圣哈辛托号快速脱离编队迎风释放侦察机,呼啦啦24架SBD腾空而起。
  “长官,要马上起飞战斗机掩护么?”
  斯普鲁恩斯轻轻摇头:“暂时还不需要,早上的侦查判断周围没有敌舰,说明对方离我们还有点距离,假设敌军现在马上起飞攻击机群来进攻,至少也要一小时以后。通知小伙子们做好准备,说不定今天要打一场恶战。”
  放飞侦察机后,TF44舰队依然维持了100度的航线,但罗迪克知道这是权宜之计,长官面对本方暴露的事实肯定要做出针对性调整。现在是真正考验一个指挥官功力的时候,斯普鲁恩斯的每一个判断和命令都将决定整支舰队的存亡。
  “在没有得到明显反证前,我依然倾向于敌舰队还在北面……”斯普鲁恩斯沉吟道,“航线调整为140度,整体加速到23节,先等一等侦查结果。”
  “长官!找到敌舰队了,离我们大约600多公里……”机要参谋兴奋地把电报递给克兰克,“不过是条大鱼,有4艘航母!”
  听到有4艘航母的舰队,克兰克也吓了一跳,什么时候美国人把主力航母编队开到南非来了?但侦查情况显然无误,他不由沉吟起来:先敌发现是个很好的契机,但这种优势只能保证到今天太阳落山前,只要天一黑,双方舰队彼此位置重新交换,明天就又处于两眼一抹黑的局面。而且从敌情来看,敌军拥有的航母数是本方两倍,这是个具有优势兵力的对手,如不先发制人,只怕明天被对手吃得连渣也不剩!
  这是克兰克独立带领航母作战编队,现在可没有小泽能就近请教了,他心情有点紧张,便道:“舰载机做好出击准备,舰队继续往南,速度提高到26节!”
  伊势号舰长青木泰二郎应了一声后立即命令轮机加速——在纽芬兰战役中丢了天鹰号的青木没受到任何非议,反而继续担任伊势号舰长,顺便还给他升了少将,后者对此非常感激。经改造的伊势号飞行甲板长度228米,斜角部分160米,不过该舰年份较大,德方对锅炉进行精心维护和替换后也只能使其最大速度达到26节,青木熟悉这艘联合舰队的老舰,稳稳当当跑在最高速度。
  伊势号搭载的飞机连机库带甲板总共只包括8架Ar-352,26架Do-412和36架Ju-198,另一艘萨伏伊号是邮轮改建的综合航母,没有常规机库,载机量更少,只有4架Ar-352,18架Do-412和24架Ju-198。美国人用SBD充当侦察机固然弱化了侦查性能,但至少保住了攻击力量,现在两艘德舰满打满算加起来的攻击力量只有104架飞机,还要保留部分防御力量,充其量只比一艘埃塞克斯级多一点而已……
  舰桥里气氛很紧张,克兰克来回踱步,考虑几分钟后毅然下定决心:“我们船少、飞机也少,今天无论如何必须抢先发起进攻,否则明天将处于不利境地!”
第051章
狭路相逢(2)
  “这位置是不是有点远?”舰队参谋长西蒙少将担忧道,“现在彼此距离超过600公里,虽勉强在攻击范围内,但万一有个闪失,只怕……”
  克兰克点点头,这也是他刚才顾虑重重的因素。换以前的克兰克,面对如此不利的兵力对比,老早带部队逃之夭夭了,但现在他不能一走了之,因为舰队燃油不多,没法在海上坚持太久,过几天就必须回布宜诺斯艾利斯去补充了,对方完全能在半路上等着他,到时候再打就不一定有先手优势。
  经这么多次战斗,特别是跟着日本联合舰队多次出击后,习惯于破交游荡作战的德国海军正面交战的信心提高到不错的地步,现在一跑,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自信又会遭受重挫。而进入航母时代后,交战空间大大扩展,万一明天美国人先发现本方岂不是更危险?所以克兰克认为目前的风险必须冒,干掉一艘是一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敌我相距600公里,攻击群出击后来回至少需3小时,舰队此时可往前跑出去150公里,等于能让返航飞机少飞150公里,所以我认为距离勉强够了,当然飞行员会很辛苦。”克兰克补充道,“但如果今天飞行员不辛苦,明天我们有可能全部去喂鱼!”
  “那就打吧。”西蒙攥紧了拳头,“我相信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