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5/656

  众又大笑。
  科尔心想:真相怎么能说呢?兵变最紧张之际,3艘潜艇就潜伏在东京湾外,使馆做好了万全准备,甚至锡兰方向的海军陆战旅也做好了接应准备,只是最终没派上用处而已,对堀悌吉只手翻天的魄力和实力,他除了赞叹和惊呼,剩下唯有对霍夫曼的深切佩服——“你到日本去,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堀大将,只要有他在,一切都好说。”
  “殿下来了。”
  “来来来来,我们一起欢迎新首相。”众人对准东久迩宫稔彦王齐刷刷鞠躬,“首相阁下万胜!”
  “你们哪,哎,你们哪!这样子以后还能不能愉快地交流了?”东久迩宫稔彦王满脸红光,心中十分高兴,扫视了在场众人一眼,问道,“堀君呢?”
  “他这几天天天喝酒,估计宿醉未醒呢?”
  “谁又在背后编排我?我不是来了么?”堀悌吉微笑着走进会场,“抱歉,我来晚了。”
  “哪里,哪里,堀枢密、堀侯爵来得正好,请上座,请上座。”
  “你这是在讨打!”
  1944年1月2日,由于原首相宇垣一成在讨逆事件中上蹿下跳、企图浑水摸鱼,虽未实质性参与,但影响很坏,陆海军双方均认为他不够老实,决心走马换将,连小矶国昭也认为他操心太多,需要休息。宇垣一成被迫提出辞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首相宝座,在各方一致推举下,首相任命落到东久迩宫稔彦王头上。
  说起来当年他在法国留学时,一位算命的老太太就说他将来一定能成为日本首相。他说自己不但是皇族,还是陆军军人,在日本这两种人按例不能出任首相。老太太却说日本将来会出现革命或某种大事变使他担任首相,今天看来这卦算得还真是神了。裕仁对这个推举人选很满意,马上批准。
  随后大本营人事发生重大变化,皇族军令显然走入了死胡同,陆海军高层重新洗牌:
  功劳最著、声望最高、实力最强的堀悌吉此前被册封为侯爵,并担任海军枢密使,统辖所有海军事务,并兼军令部总长及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自萨摩建设海军以来,集权莫过于此;
  石原莞尔因力主陆海协调、又在过去一年坚持从中国大陆撤军,使陆军局面好转不少,为各地实力派人士共同拥护,晋升陆军大将并接替参谋总长;石原派干将河边虎四郎则接任参谋次长职务,为回报多田骏帮助,石原莞尔又把宪兵司令让给多田系人马。现在陆军中枢铁板一块,石原莞尔+多田骏联盟牢不可破。
  这都还在情理之中,最出人意料的任命是年仅46岁的武田攻晋升为陆军中将并担任近卫师团师团长。按照他的年龄和资历,担任少将是得当的,他的陆士同学差不多都已获得了这样的军衔,但这年纪当中将除非有皇族身份,其他基本没先例,而出任近卫师团长更令人惊骇。一般说来,武田攻这样破格提拔的中将顶多在陆军省或参谋本部弄个机关职务过渡积累,根本不会一跃而成为近卫师团长——惯例这是资深中将才能担任的职务。
  但裕仁认为武田攻保驾有功,忠心特别难得!更重要的是头脑清楚,既有战功,又有机械化部队指挥能力,手腕也灵活,是个不错人才。东久迩宫稔彦王、石原莞尔乃至海军方面都看好他,甚至已入预备役的田中新一也大力推荐,一时间颇有众望所归的场面。于是武田攻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给砸晕了,一年之内不但两次晋升还出任要职,朝野炙手可热。
  所有人都认为,不出10年,甚至可能再过5-6年,武田攻就有机会当上陆军大臣或参谋总长,一堆人都削尖脑袋希望把二代拜在他门下当学生,这架势让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他也慌了神,托词要整顿军队躲起来了,什么应酬都不肯参加,就算勉强露面也喝上两杯就落荒而逃,与以前善于交际、行走四方的形象大相径庭。落在高层眼中更是嘉许:是个稳重之人,可堪大用!
  “今日会议重点讨论下一阶段军事策略与日德合作事宜,所以邀请科尔特使一起参加。”主持会议的东久迩宫稔彦王道,“先请科尔特使谈谈德方想法与希望。”
  “我方最看重的还是联合舰队西征,至于军备、技术、资源、情报、经济、人才等方面合作,我认为现有执行得不错,可继续深化、扩大范围。”科尔道,“西征一节,我想先听听堀大将意见。”
  众人目光刷地集中在堀悌吉身上……
第044章
胜负手(10)
  面对科尔的西征要求,堀悌吉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先问:“贵国本年战略目标是什么?迫使苏联退出战争?迫使英国退出战争?亦或迫使美国退出?”
  “美国不太可能,他们潜力还很大,元首认为1944甚至1945年都不可能迫使美国退出。”科尔道,“我们希望迫使苏联和英国退出,并逼迫美国尽快退出。万一不能实现迫使英国退出,优先目标是苏联。”
  “需要关东军和联合舰队进攻苏联远东地区?”
  “这倒暂时不必,贵国拖住远东俄军、切断苏联补给线就可以了。”
  “具体需要我们西征做什么?”
  “虽然我军在佛得角、纽芬兰战役中取胜,但损失也不小,元首希望贵国能派遣海军帮助拖住美国,使我们能全力倾注于解决苏联问题。”科尔道,“美国虽连遭重创,但其工业实力强劲,本土又未受破坏,恢复能力惊人,如果不在大西洋上遏制住美国实力,只怕延缓我军解决苏联问题的脚步。只要解决苏联问题,鄙国在东线近400万兵力至少可腾出250万转用于西线,那时就不必担心美军牵制,甚至反过来还可以威慑北美大陆,推动日美、德美问题一揽子解决。”
  众人点点头:德国战略虽有些一厢情愿,但指向性明确,设定的步骤和目标也比较清晰。
  “贵国目前还有多少航母?多少飞行员?美国呢?”
  “目前有2艘舰队航母,从本月开始,每月可完工1艘新航母,到3月末预计总共拥有5艘,飞行员数量足够,经验也不必说。美国方面预计其正规航母目前是3-4艘,到3月末大概会有6-7艘,另外该国在此期间还会有20-30艘护航航母建成,整体而言略占优势,但如加上贵国联合舰队,则我军完全占据上风。”
  “贵国对美国海军兵力的预计和鄙国基本一致,但现在联合舰队很难出动。”堀悌吉沉吟道,“阅兵式上您也看到了,大凤号海试未完全结束,双鹤正在修理,短期内只有2艘轻空母撑门面,飞行员数量也不够充足,暂时无力西征。”
  “这些困难元首表示理解,他提议3月末出发如何?”
  “3月份紧张了一点,5月中下旬如何?”堀悌吉微笑道,“彼此都有从容的准备时间,大不了再让英美多1-2艘航空母舰,不影响力量对比。”
  科尔想了想表示同意:“那我先和元首汇报,请柏林定夺。”
  “关于武器购买和考察团的事?”
  “鉴于情况变更,关东军北进配合行动我方同意赞助2亿,另外再额外承担以伊藤整一海军中将为团长,包括陆海军将领80人赴德国考察的全部费用。”科尔补充道,“考虑到鄙国国内海军陆战队兵力不敷使用,同时鉴于印度局势已基本稳定,贵国完全能独自应对,决心将目前部署在印度的4个海军陆战旅撤回3个,相应重装备全留给贵方,建议贵国陆军拿2个旅,贵国海军拿1个旅。”
  堀悌吉转向石原莞尔:“陆军认为该安排可行么?”
  “我看可以。”石原莞尔点点头,“本就有向印度增兵2个师团的考虑,这样就考虑多加1个师团。”
  “非常感谢贵国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援。”东久迩宫稔彦王知道因为堀悌吉留下,1亿元顾问费瞬间泡了汤,可其中3000万说好是归关东军的,德国也知道日本已有所安排,不好意思完全不给,便把撤退后留下的重装备折现了3000万。赞助费变成2亿,但多了3个旅重装备,从实际价值来说还超过3000万。当然德方这么处理也合情合理:一来千里迢迢运回去麻烦,二来已是二手,价格自然要打折扣。
  “那我先告辞了。”科尔知道他们马上要讨论内部问题,听到比较满意的回答后很知趣地告辞了。至于日本西征派多少兵力,德国具体出什么价码完全是下一步讨论的问题。
  科尔走后,会议气氛有些沉闷,众人不知从何说起,最后新任首相的东久迩宫稔彦王叹了口气:“堀君,有句话我说得可能不太中听,但我还是想说一声,西征虽只是联合舰队出击,但牵一发而动全身,陆军乃至整个皇国战略都有重大干系,至少我们先议一下再答复德方比较好,您直接开口5月,大本营接下去很难讨论,赞同或反对都不太好表态。”
  “非常抱歉。”堀悌吉站起来朝众人鞠了下躬,“是我鲁莽了,不过我也想就这件事解释两句,所谓5月西征云云,纯粹是搪塞德国人的,诸位不必当真。”
  “啥?”新任参谋次长的河边虎四郎中将眼珠子都瞪出来了,“还能这样?”
  石原莞尔仔细想了想,脸色瞬间变得十分精彩,拍手道:“高明,高明,请堀君给我们解释解释。”
  东久迩宫稔彦王也呆住了,半天后才反应过来:“你说,你说……”
  “总体我并未骗他,联合舰队目前实力确实青黄不接,但只要熬过4月下旬,机动舰队就基本恢复正常,可拥有3艘正规大型空母(翔鹤、瑞鹤、大凤)、1艘中型航母(贝亚恩)、3艘轻型空母(瑞凤、千岁、千代田)总共7艘航母,飞行员也能基本解决。但海军将在5月初发动大型战役,届时情况会发生重大变化,德国可能不一定需要我们西征才能实现目的。”堀悌吉微笑起来,“联合舰队其他新锐军舰正在建造中,根据建造进度,到9月份时,大和级第3舰信浓号,云龙级前2舰云龙号、天城号均能服役,届时联合舰队将进一步重组并增强实力。”
  多田骏迟疑着问他:“你的意思是,到5月份时不但海军力量全面恢复,而且开口向德国要价时机更好?”
  “不仅如此,我判断德国会遭遇一次重大挑战。”
  “在哪里?”
  “非洲或马岛。”堀悌吉指了指几内亚湾德属西非,又敲了敲阿根廷附近,“这两处是德国攻势的枝节末梢,补给线维持非常困难,甚至可用千钧一发来形容。美国人先前之所以不看重这两处,是其出发点一直着眼于和德国人争夺全大西洋控制权,现在该策略已完全失败,大西洋海权分属德、美两国所有短期内不可动摇。我认为美国人不会看不到,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只能再次失败,我认为对方会改变策略,挑选德国薄弱环节进行打击,一点点扳回局面,如我们此时再出手,会获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报酬。”
  “很好,很好。”东久迩宫稔彦王笑了起来,“我刚才错怪你了,做生意确实没人比你更精明。”
  堀悌吉摇摇头:“我不是要敲德国竹杠,该问德国开口要还是继续要。我只希望德国能看到问题所在,并在其薄弱环节摇摇欲坠时配合力挽狂澜,顶住攻击。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来得情意深重?”
  “您似乎话里有话?”山本五十六皱起眉头问道,“这些薄弱环节现在能弥补么?或提醒对方一二?”
  “没法弥补,如要弥补必须减少在其他方向的投放,而且效果很差。总共只有100块本钱,自然是哪里利润高往哪里去,怎么可能放着赚50块的地方不去转头去只赚5块的地方呢?”堀悌吉苦笑道,“吸引美军进攻对德国更有利,如果美军不进攻专注防守,躲在家中当缩头乌龟,凭他们的造舰能力只要撑过2-3年,完全能重新堆出大舰队来,到时候怎么打得过?”
  众皆大笑:“幸好美国还没这么不要脸。”
  “既然海军是积极稳妥的策略,陆军的策略也比较简单:关东军方向强化实力与机械化力量编组;中国大陆方向进一步收缩并加强物资贸易;南洋方面配合海军固守;印度方面投入3-4个师团加强进攻,并视后续需要再度考虑增兵。”石原莞尔开口道,“短期内唯一的出击方向只有印度,其余全部固守。”
  众人点头同意,只保持一个方向出击是非常稳重的,资源和兵力也能安排得过来。
  会议结束后,堀悌吉和山本五十六同乘一辆车回去,路上山本问他:“我感觉你似乎有些话没讲出来。”
  “是的,不能再讲了。”堀悌吉苦笑,“再讲很快就会讲到日德矛盾,不管以后日德关系怎么走,至少现阶段都是彼此互利、互有需要,怎么能翻脸?”
  “你是说……北进?”
  堀悌吉点点头:“这问题不处理好,我们与德国会有较大的战略冲突,所以必须暂时延缓,希望能有其他契机加以弥补,海军不能不考虑陆军的利益,否则陆军下面闹翻天再换一班人马上来,海陆协调又完蛋了。”
  山本五十六点点头,叹息道:“现在这局面已是开战以后最好的了,可不能轻易破坏,先去参加海军作战研讨会吧,他们估计也等急了。”
第045章
胜负手(11)
  所谓日德矛盾,其实陆海军双方都明白,主要就在于北进,说的更直白一点,是俄属远东和西伯利亚的最终归属问题。
  石原莞尔定下的策略是:对苏德战争暂时观望,如确信苏联倒下,则关东军北进抢下远东和西伯利亚——即便不是整个抢下至少也要拿到一半以上。
  而霍夫曼定下的策略是:苏德媾和,苏联领土限制在乌拉尔山以东,以西留出500公里无人区作为天然分界线,将苏联打成亚洲国家,但不必要完全消灭布尔什维克政权,同时建议斯大林去阿富汗、北印度分一杯羹。
  这两个目标实现起来都不容易:日本目标的实现需要苏联彻底被打垮,而德国显然不愿意流这么多血,只要俄国还能保留200万以上的兵力,同时德国不配合继续进攻,日本北进希望就会落空;德国目标的困难在于如何让斯大林接受苏联变成亚洲国家这个事实,同时又要防着苏联吞掉中国——如果苏联从新疆和蒙古方面入侵,中国肯定招架不住,那时候苏联回旋余地会很大,无论日德都会面临苏联今后的反扑。
  当然对日德来说还有一种几率非常小的风险:苏联在乌拉尔一线顶住,然后美国派大量陆军(包括陆航)登陆苏联远东,强攻满洲、朝鲜一线,先吃掉或压住日本,让中美苏连成一线,该策略的基本要求是美国不顾忌人员损失(至少五十万级别),日德都认为只要美国人脑子正常就不会选,但也不能不防止美国人脑子突然抽风或坏掉的可能。
  所以北进是横亘在日德之间的一根刺:德国不介意让日本在远东分润一点好处,但鲸吞是不可能的。不是德国小气不肯给日本这部分领土,而是德国要防着日本消化不良。现有陆军高层可能也会追求理性目标,但底层陆军马鹿们可没这么好说话。所以堀悌吉一说推迟到5月,又说搪塞德国人,石原莞尔马上就反应过来——他也很为这件事头疼,干脆不考虑北进,只在印度方向出击,希望用印度让基层马鹿们的精力多释放一点,免得他们多想。
  听完堀悌吉在海军作战研讨会议上讲述的宏观战略分析,众人都沉默了,所有人都发现一个事实:即日本力量太小、国力太弱,现在占据上风来之不易,最佳选择是立即停战,让日本有机会把目前已占领的地方赶紧变成生产力的一部分,同时大量鼓励人口增加,切实强化区域控制力,巩固提升长期实力。为达到该目的,哪怕暂时让出一点地盘也没什么,可惜美国人死活不领情。
  “海军现在也陷入陆军在中国问题上的怪圈——打赢也好、打输也好,对方就是不肯讲和,死缠烂打不放手!”堀悌吉叹气道,“陆军还能在中国撤退并收缩阵线,因为撤退也不必顾忌中国人反击,可美国就不一样,只要我们稍微露出退缩、动摇的迹象,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难啊……难啊……”
  “长官……”西村祥治上前一步,“美国如果不肯和,那我们就打服他。”
  “对!我们就打服他!”众人异口同声。
  堀悌吉摇摇头:“打服是不可能的,让美国人知难而退就非常理想了。所以我才要抓权、才要改革、才要集中一切力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有非分之想。”
  山本五十六点点头,老朋友这句话应该是真心的——60岁的人了,已处于权力巅峰,同时还有赫赫武功,既不想篡位,又不要开幕府,还想怎么样呢?无非还想让这个国家走得更稳当一点。
  “请长官指示方向,我等一定破釜沉舟、死而后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