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4/656

  “您打算先吃哪一头?佛得角还是身后的美国航母舰队?”克兰克问道,“现在三方位置大体是明确的,经过一晚上机动后,明天情况会趋于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
  从12月7日下午的分布位置看,小泽舰队西面1200公里处是坎宁安舰队,东南面1400公里处是英格索尔舰队,如此时向东北方向撤退,则两支舰队任何一支都不可能追上,安全撤退毫无问题;如要进攻,待在原地却不行,要么向西开进缩小与坎宁安舰队差距,要么向东南开进缩小与英格索尔舰队差距,由于坎宁安紧追不舍,参谋们一致估计前者大致上天亮后可投入交战,后者则需到下午时分才能进入打击范围。
  面对沙盘苦苦思索的小泽在摆弄半天船只模型后挤出一句:“我想先打佛得角敌军……”
  克兰克愣住了:“我还以为您会选择先回头与敌军航母编队交手,毕竟他们更近且速度更快……”
  “不然,敌军两支舰队目前大约相距2200公里,从该距离来看,敌舰队36小时内无法发挥协同效应,甚至60小时内都无法协同……”小泽阐述了他的理由:如美军两支编队以32节的合成速度对向前进,大约36小时能实现相互掩护,但目前英格索尔舰队主要作战对象是萨尔岛德军,一旦舰队离去,则岛上美军地面部队会面临德军反击,哪怕英格索尔愿意和坎宁安汇合,最多也就是护航航母舰载机500-600公里的范围。
  马沙尔等人都是经年破交的老手,经常在敌军合围的阵势里钻进钻出,当然明白不能放任敌军两支编队汇合的道理——一旦汇合,盟军将拥有5艘航母和10余艘护航航母组合在一起的超级部队,哪怕德军也实现合流,也可能崩掉大牙。
  小泽转头问马沙尔:“以您的经验,如欲先打佛得角,您会选择航线怎么走?”
  这问题有些苛刻,既要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攻击,又要避免被坎宁安舰队赶上追杀,还要能保证先打到英格索尔舰队,可选择空间不大,马沙尔沉吟片刻后立即用本能画出了一条路线,一条集德国海军专业破交30年经验之大成的路线——不是向西,也不是向标准东南方的佛得角,而是向东偏东南方前进。
  “今天夜里以安全航速稳妥前进,节约燃料,明天清晨视线恢复后以24节以上速度行动,无论是否被敌军发现都这么走。”
  参谋们立即根据马沙尔的要求在沙盘上模拟,结果相当诡异:坎宁安部队或许可缩小与德军舰队间的距离,但无法从容放飞舰载机攻击,东南方的美军舰队除非坚决北上,否则日落前双方打击圈没法重合,中间有200-300公里的空白区域——能正常侦查却攻击不到!
  “高明!”有几个年轻参谋已低声喝彩起来,马沙尔的策略不但保证12月8日德军两支舰队先行汇合,同时敌我双方又不接战——除非英格索尔脑子坏掉非要用护航航母去挑战德国舰队航母,对美军压力更大的是,24小时后德军舰队大约能跑出900公里,当天夜里可直接形成对萨尔岛美军的攻击态势,这会让美国人相当难受——撤也不是,守也不是!
  但小泽似乎另有顾虑,他把代表英格索尔舰队的船只轻轻往西南方向一摆,问道:“如美军舰队进行规避并试图缩小与航母编队的距离呢?”
  “那就攻击萨尔岛上的美陆军,哦……不对……”马沙尔犹豫起来,他猜到小泽的顾虑是什么:即便舰队可从容攻击萨尔岛,也无法形成压倒性优势,因为守军目前只有核心阵地,力量十分弱小,即便有空中力量助阵也不足以重新占据上风,顶多造成美军伤亡增加并改善部分态势罢了。
  “关键在于美国人是否愿意为确保舰队安全而让陆军白白挨炸……”如是日本自己,小泽想都不想就会下这个结论,哪个海军会操心陆军马鹿?可美国人的心态他实在吃不准。
  “假设美军为确保舰队安全而选择避让,您怎么打?”马沙尔把球踢还给小泽,想听听高见,然后就看到日本顾问组在海图上画的航线却有些诡异——前半截与马沙尔无异,但进入夜间后的舰队却重新一分为二:破交舰队威慑萨尔岛,舰队主力包括齐柏林号、鹞鹰号2艘航母却向东北方向继续开进,距离保持在500公里左右。
  “敦刻尔克号的舰载机编制虽然满员,但只用其进行攻击是否力量不足?”
  “不会……敦刻尔克号顶在前面可使用跨平台战法保持连续攻击火力。”
  众人眼前一亮:跨平台射程外战法是小泽将军的独创,在纽芬兰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依然可这么用——既能打击敌人又能更有效保护自己。
  克兰克补充道:“夜枭战队投入使用过数次,效果良好,倘若机会合适我军还可借此发动夜袭。”
  小泽笑道:“那就更好,先按该计划行动,如敌情有变,明天清晨可再考虑调整。”
  就在德军商议下一步战术行动时,坎宁安和斯普鲁恩斯同样率领参谋群在讨论即将到来的战事。
  “现在情况是非常清晰的,只要敌军不调头,综合他们的位置、速度和攻击能力,80%以上的可能是敌人先攻击到佛得角舰队。”坎宁安皱着眉头道,“特纳将军有什么想法?”
  “他想带着部队向南避一避,但顾虑到岛上已登陆的陆军,有些举棋不定。”
  遇到陆海军协同问题,坎宁安也不敢表态,只好含含糊糊地问:“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需不需要我们……”
  “不需要……”斯普鲁恩斯摇摇头,“如果是别人可能会犹豫,但特纳是什么人?他可是C+计划制定人,手笔之大震惊参联会,两个师算什么?为了胜利,20万人说不定他也不皱一下眉头!放心吧,过几个小时金上将电报就会过来了……”
  话音刚落就响起了参谋的声音:“金上将代表海军来电,希望我们全力争胜,不惜一切代价!”
  更惊愕的事还在后面,过了三分钟,参谋又递上一份密电:“注意:阅后即焚,国内兵员征募情况良好,已完成600万陆军准备……欧内斯特·约瑟夫·金。”
  这句没头没脑放在任何环境下都看不出什么来,但现在这个特定场合下的用意却昭然若揭,难怪金上将不但偷偷摸摸用私人发电报,还来了“阅后即焚”。
  电报抄件很快变成一片灰烬,周围所有人都是苦笑:金上将被逼急了,连“政治正确”也不管了……
第057章
败退的大西洋舰队(3)
  电报当然是瞒着马歇尔拍出的,虽然传出去不太好听,但金上将有把握让马歇尔发不了飙——他可是亲口说过48小时内打不下萨尔岛团级以上全部就地免职的话,这都多少小时过去了?倒是他因为得到特纳的电报,认为至少还要打5天,便难得替两个陆军师说了几句公道话:“免职令照下,不过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反正德军也跑不了,慢慢打吧……”
  这一慢就又拖了5天,德军已被压缩在岛上核心阵地,周围团团转转都是美军,但美军的掩护炮火和攻击飞机同样无法顺利展开,因为稍不留神就会打到自己人,只能依赖陆军自己的炮火和攻击逐步推进,打起了最为残酷的阵地战。德军完全陷入被包围,不但弹药和人员得不到补充,就连药品也几乎用完了。
  包围圈里陆战队最后剩余了1300多人,林克本来都想放弃而率部投降,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主意居然没人赞同,所有人都咬牙切齿地表态打算打到底,决不投降。更出乎意料的是,就在他以为元首承诺的支援将最终断绝之际,马沙尔忽然发来电报——舰队已向佛得角开进,预期5天内抵达增援。
  这两个消息一出,守军士气大振,居然又咬牙坚持下来,而且士气看起来比美军更为高昂。
  萨尔岛核心阵地其实就是以简化版防空塔为依托的连续永备工事,除地面建筑物外,还有一套包括1个主堡、8个子堡构成的半地下永备工事。主堡内有重机枪和88mm反坦克火力,子堡及侧射堡内有轻机枪和75mm反坦克火力,周围一共环绕着两层交通壕,德军拥有大量的K98步枪、G43步枪、STG43突击步枪和MG42机枪,掩体背后还有大量的迫击炮,再加上广泛使用的铁拳火箭弹,构成了密不透风的浓密火网。
  主堡一共分为三层,最上层是露在地面、与防空塔基部联在一起的建筑,主要用于压制性火力射击;第二层开始就全部在地下,里面是各掩蔽部、弹药粮食仓库;第三层却不是直通下去,而是斜向挖掘坑道构筑成地下室成为整个核心指挥部。
  各堡垒上部都用拆解下来的旧铁轨构成骨架,一层层排列成行并覆盖30mm厚钢板,然后再浇灌混凝土,整体厚度大多数超过70公分,周围再覆盖积土,厚逾1米多,150mm口径以下火炮直接命中毫发无损,露出地面的部分用大量使用后废弃的汽油桶灌满海沙排列三层,桶与桶之间覆盖上30mm厚钢板数层并用钢材支撑,这种土木工程法是从日本南洋守岛取经而来,无非日本可就地取材使用大原木,德国没那么多原木,但铁轨(H型钢)不缺。
  佛得角还不是德军防御最严实的地方,亚速尔上的部分堡垒直接用的是拆解下来的战列舰主装甲带钢板作为壁障,其中不但有改造为航母的战列舰部分构件,还有当初为建设H级战列舰预先切割但实际未使用的钢板。这些货色原都准备用于大西洋壁垒,但霍夫曼的态度很明确,与其守绵绵不绝的西欧海岸线,不如将材料和人工都集中起来进行岛屿防御,所以佛得角和亚速尔得到了大量的物资和托特组织提供的劳工,大西洋壁垒的修筑进度由于比历史上范围更广,完工程度更差。
  这种布置手段后,中大口径榴弹炮无论直接摧毁还是震荡引起的破坏都很轻微,炮击时德军都能躲入保垒隐蔽,一旦炮停,堡垒外围遍布蛛网状交通壕连接各主要阵地可迅速输送兵力上一线,交通壕侧四周有大量散兵坑,部分德军士兵就潜伏在那里,准备随时用铁拳或手榴弹给予美军重击。
  接近这套堡垒体系非常困难,堡垒阵地前有3道铁丝网和2道鹿砦,四周遍布地雷,步兵突进去就要准备扒层皮。而德军步兵火力恰好又将美军克制得死死的,美军除12.7mm勃朗宁重机枪拥有部分优势外,在其余领域处处不如对手:轻机枪完全不如MG42通用机枪,后者可连续发射上千发子弹而保持稳定,中距离对射上,K98的精度和威力超过美军的M1加兰德,400米左右对射上,G43也不落下风,200米之内的密集交火,STG43完全将汤姆逊冲锋枪吃得死死的,在100米甚至50米内的近距离作战时,德军层出不穷的铁拳又要了美国人老命。
  美军在巴祖卡和无后坐力炮上拥有优势,但那些东西太过笨重、体积又大,发射后目标十分明显,远了压不住德国人,近了直接被德军狙击手干掉。而美军坦克此时又不给力,别说没有任何美国坦克当得起88mm炮直射,就是75mm反坦克炮干掉M4\M6坦克也绰绰有余。而德军巧妙利用了最后2辆虎式坦克充当固定火力点,利用其精准狙击报销了不少装甲目标,等美军气急败坏地拖来90mm高射炮放平开火时,惊愕地发现德国坦克躲在1米多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后,根本无济于事。
  最让美军绝望的是,整套堡垒是和防空塔联系在一起的,已被破坏的防空塔虽然失去作战效用,但依然用自己强壮的躯体保护住了堡垒防御体系,不彻底摧毁防空塔就根本无法用远程重火力摧毁堡垒工事,而人工爆破的方式首先就要解决堡垒守军,于是这里便形成了一个死结:不解决守军炸不开堡垒,不炸开堡垒又不能彻底解决守军。
  困死对手同样也是个办法,可惜美军没这么多时间,最后2个美军师只能用最传统、最血腥的办法——用人命填,一寸一寸土地争夺过去,但这种打法明显不适用美国军队,本来双方战术素养差异就大,偏偏战斗水平高超的一方还占据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根本就是啃不动的硬骨头。燃烧弹、喷火坦克都尝试过了,前者效果很差,后者直接在远距离上被敌军反坦克火力打成火球,试验几次后只能无奈放弃。
  如果有毒气弹好用,美国人大概会毫不犹豫使出来,但一来部队并未携带这个“利器”,二来慑于德国在毒气领域的“建树”,美国也不敢轻易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到时候若是德国轰炸机往东海岸投上一通毒气弹,这世界非翻天不可。
  这么多天下来,美军在大量伤亡后也不算毫无成果,至少防线外围已全部清扫干净,地雷、铁丝网都被清除干净;同时也在血战之余彻底封住了德军堡垒群外沿阵地,换句话说,德国人要么全部战死,要么投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消耗了德军大量的弹药和补给,现在守军弹药只能坚持5天,物资只能支撑10天,林克认为一旦粮食或弹药耗尽,他决心率领部队投降——将士们为第三帝国和元首做得够多了,他要给他们一条活路。
  特纳也收到了金上将的电报,他一点都没纠结就说动英格索尔上将率舰队转移,已铁定去职的上将毫不犹豫地签署了自己的大名,一点也不为将来担心,特纳完全是从舰队和整体的利益出发思考,他认为金上将说这句话是有充分理由的,海军舰炮连续发射弹药也接近告罄,既无法提供支援,又无法提供防御,舰队理所当然应该拥有行动自由。
  不过他转移的方向既不是坎宁安期待的西北方,也不是小泽预计的西南方,而是直接往南方走,特别是几艘战列舰撤退得更远,特纳的想法很简单,在接下去这场大战中,战列舰部队派不上多少用处,他要尽可能保住他们,护航航母及舰载机才能助坎宁安一臂之力。
  他在电报中将自己的策略和盘托出:“发现敌舰队后,由护航航母编队率先攻击,甚至可不惜暴露自己吸引对方视线和火力,最后由主力航母完成截杀!为了胜利,无论是岛上的陆军还是佛得角周围的10余艘护航航母,没有谁是不可牺牲的……”
  斯普鲁恩斯喃喃自语:“果然是特纳将军的一贯策略,毫不拖泥带水,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好吧,但愿我们付出的代价能少一点,这次战役已死了太多人了。”坎宁安叹了口气,“准备5时放飞侦察机,务必仔细搜索……”
  拂晓时分,两军同时放飞侦察机,开始大范围侦查,美军飞机数量多,德军飞机侦查能力强,彼此半斤八两,但直到10点钟为止,侦查结果都是一片空白。
  “没有任何发现?”小泽笑了起来,“好消息!没有发现是最好的消息!这意味着距离夜间突进的成功又进了一步。”
  听到小泽这么有把握地评估,克兰克等人愣住了,直到参谋们用军舰模型在沙盘上实地模拟之后才想明白……
第058章
败退的大西洋舰队(4)
  佛得角时间1943年12月8日上午10时许。
  各方舰队派出的侦察机都未有任何发现,坎宁安和英格索尔的舰队侦查视野是600公里,而德国舰队得益于Ar-352和Ar-372的优异性能,侦查视线达到将近900公里,范围比美军大得多。实际上如果小泽愿意,将视野扩展到900公里以上同样可行,但这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基本上超越了常规舰载机作战航程。
  侦查结果支持了一个预设性判断的证实:美军舰队进行了规避,放弃了对萨尔岛上美军地面部队的支持。
  “很好,可以执行下一步方案了。”从10点一刻开始,德军舰队便开始按预设计划展开行动:小泽率领主力舰队向东偏北方向逐步前进,破交舰队则在保罗·温内克海军上将的带领下向东偏南方向前进,两支舰队轨迹越来越分叉,距离也越来越远,同时地勤做好了准备,打算午后发动对萨尔岛的空袭,尽可能为陆战队守军提供支援。更让舰队上下感到高兴的是,达喀尔方向传来消息,空军轰炸机KG-48联队部分飞机已抵达达喀尔,将隶属海军指挥并协同投入战斗。
  虽然德国已打赢了非洲战役,顺手建立了德属西非领地,但相对于北非和德属东非,德属西非实力相当不足,各项条件也差,总共不到一个师的普通步兵部队,远不如法国方面经营多年的达喀尔。虽然法德之间有过协议,德军可使用法国有关军事基地,北非的法国殖民地大体都遵循了这一策略,德军至今尚在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尔驻有不弱的兵力。可即便如此,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尔距离达喀尔也太过遥远,德军根本鞭长莫及。
  在霍夫曼法德和解与经济合作方针的推动下,法国与轴心关系越来越密切,并低调对英宣战,但贝当政府始终不愿意对美宣战,再加上达喀尔守军对巴黎的独立性,要想他们投入对美作战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而美国方面一直对法军采取欺骗态度:告诉法国人自己不会动达喀尔,也希望他们不要为德军提供方便,否则将来达喀尔地位未定,这就更加剧了法国方面的观望,接纳S艇补给已算是格外的例外。
  不过这种中立的暧昧态度很快就维持不住,因为法国守军截获了前来颠覆和充当内应的自由法国代表,这让法国当局感到心焦:美国人自己表态不动达喀尔不等于英国人或自由法国不能动达喀尔,实际上在法属圭亚那一事上就可以看出:德军进入法属圭亚那完全是“礼节性”地拜访,而美军控制法属圭亚那后则将当地权力机构换成了自由法国人员,这不得不让贝当和达尔朗保持警惕,防止美国人再来一次“和平-演变”。
  最终压倒法国当局判断的是对自由法国代表的审讯结果,对方坦率地“承认”了美军对达喀尔的下一步军事行动计划——将用英军和自由法国为理由占领达喀尔!实际上这只是该代表为引起重视而给自己脸上贴金,别说他这级别,就是戴高乐本身都不知道美军下一步行动计划,参联会大佬们对自由法国根本就是嗤之以鼻。换而言之,意图充当“带路党”的行为完全是自由法国剃头担子一边热,是没来由的瞎揣摩——尽管离真相不远,但现在暴露却只能是给美国人帮倒忙。
  这份关键电报顿时勾起了达尔朗的新仇旧恨:弩炮行动中因为英国背信弃义的进攻,法国海军损失了将近一半海军舰艇,停泊在达喀尔的威力最强大的黎塞留号战列舰也因受到攻击而几乎丧失战斗力。他说服了贝当,建议以增强防御能力为理由邀请德国派遣空军入驻但不包括地面部队,正好从地中海沿线抽调的KG-48联队也准备完毕,于是48架Ju-188便在24架Fw-190的护航下,经过连续4次转场,艰难地从大西洋沿岸部署到达喀尔。
  到下午2点钟,涂有铁十字标志的机群终于再次开始突击萨尔岛。
  “长官,援兵来了!来了!”电信参谋兴奋地告诉萨尔岛守军指挥官林克,“是海军和空军的飞机,一会他们就要抵达本岛……”
  “很好,让他们尽情地炸吧。”
  “他们让我们通报部队目前方位并指示攻击目标,以免误伤。”
  “用不着,我们都已躲在地下,其余四面八方都是敌军。”林克冷笑一声,“告诉飞行员,不用顾忌我们,炸得越猛烈越好。”
  半小时后岛上德军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加上从达喀尔起飞的飞机,一共240多架飞机突击萨尔岛,前段时间耀武扬威的美军机群隐匿不见,机群肆无忌惮地投下了近1500颗燃烧弹和100多颗炸弹,轰炸范围覆盖面积不大的萨尔岛并迅速燃起熊熊大火。虽然投弹时,进攻机群已特意避开了岛中央的防空塔,虽然德国守军都躲避在地下,并遮掩好了各种空隙,但依然能感受到外面一层又一层热浪扑来,仿佛燃烧起地狱之火一般。
  很快德军士兵就发现被炸晕了的美军昏头昏脑向核心阵地从来,然后毫不犹豫地用MG42将他们统统打倒,即便如此,还有很多美军士兵慌不择路的往他们认为安全的地带转移——实际上是一条死路。
  听着耳畔闷声闷气的爆炸声响个不停——这是弹药殉爆的声音,再加上美军撕心裂肺的声音,所有德军都有酣畅淋漓的感觉,这几天饱受轰炸之苦的郁闷一扫而空。
  陆军3师和陆军5师两个难兄难弟知道今天德军有可能轰炸,不但建立了防空阵地,还紧急修建了一部分防空掩体,希望能抗过这次轰炸,同时又在远处部署了一部分舰艇吸引德军轰炸,没想到德国人不依不饶,看也不看外海那点残羹冷炙,将全部精力倾泻在岛上……
第059章
败退的大西洋舰队(5)
  到下午时分,坎宁安舰队已成功地将其与破交舰队的彼此距离缩小到了1200公里左右,而特纳指挥舰队向南退却后,离开德军的差距依然保持在1300公里左右,现在大致上三方形成了一个边长1200-1300公里的等边三角形,不过德军顶点的位置后600公里处才是小泽舰队的主力,在舰队空袭的同时,舰队整体依然向东——即接近非洲大陆海岸线的地方前进,很快就要抵达佛得角的正北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