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656

  小泽微微点头,不再就这件事继续探讨,在这方面他和德方将领有理念差异:德国人认为首先是保存自己然后再谈得上消灭敌人,他认为应该首先是消灭敌人再保存自己——这也是大部分日军将领的思路。不过这种思路挨过堀悌吉的批评,认为忽视了人的因素,尤其忽视了联合舰队优秀飞行员储备不足的因素。小泽接受了该批评,但他认为德国完全不存在类似问题——元首身兼三军总司令,空军可源源不断提供飞行员,论后备力量之丰富,可能没有一个海军国家能像德国这样。不过他很多时候看不懂德国人怎么想,马沙尔的态度并不孤立,元首本人也这么想,他作为外人自然不便指手画脚。
  克兰克马上岔开话题:“明天战事如何安排?破交舰队已向我们靠拢,假设我军按计划向东转移,预计明天清晨和舰队之间的差距将缩小到400公里以内,该舰舰载机经补充后也是满员的。这样一来我们拥有3艘航母,敌人也是3艘,敌人有陆航,我们在纽芬兰岛上也得到了一部分陆基兵力支援,再加上飞行员素质超过敌人,我认为完全有的打。”
  “押送俘虏货轮的船队现在哪?”
  “距亚速尔大约1300多公里,明天清晨就会进入亚速尔防空圈,相对比较安全,不出意外的话12月5日傍晚能够抵达亚速尔。”
  “这就少了一个大麻烦,可让希佩尔号脱离护航任务转而加入破交舰队护航,吕佐夫号和大井、北上等军舰继续押运船队。”小泽看了下海图,在距离纽芬兰岛东偏南方向400多公里的地方敲了一下,“我建议明天舰队主力离开纽芬兰岛抵达该处,和美军适当拉开距离,这位置除4发重型轰炸机,其他攻击机不能轻而易举地打到我们。”
  马沙尔自然赞同继续打,他估计坎宁安舰队至少损失了一半飞机——光有航母没飞机也是场空,实际上坎宁安损失了60%多的飞机,以他经验判断,美军未必会追,便追问道:“美国人如果不追呢?”
  “我从元首这次的策略中得到很大启发……敌人不来最好,我们趁势去打佛得角,把那里的战列舰和护航航母全部端掉——3艘舰队航母出动,对付那十来艘护航航母是有充分把握的。”
  马沙尔和克兰克交换了一下眼神,一致认为小泽的建议可行,参谋们和顾问组也都活跃起来展开推算:第一种可能是突击成功,这样至少能消灭佛得角敌军70%以上的力量;第二种是敌军遁逃,这至少能解佛得角之围;第三种是坎宁安追击过来厮杀——那时候战场将远离北美大陆,等于双方都抛开陆基飞机支援硬碰硬打一仗,众人认为3vs3时的赢面超过70%。
  “这就必须考虑撤退陆战队……”克兰克沉吟道,“考虑让天鹰和登陆舰队一起撤走,反正双方速度差不多。”
  “可考虑以天鹰为饵,由岸基航空兵担任护卫,对敌攻击机群聚而歼之,明天关键是侦查,谁先发现谁就更有利……”有今天转场而来的第二批亚速尔增援飞机,特别是应舰队要求特意加装了特大型转场专用油箱的48架Fw-190A8到来,给小泽增加了很多信心。
  为强化纽芬兰方向的作战力量,继海航将预生产型的Do-412投入一线使用后,空军也拼了,将新下线的最初一批8架Ta-152也送到纽芬兰,希望能在实战中检验成果。Ta-152航程和Do-412基本一致,挂副油箱后轻松转场。
  经过2小时商议,舰队形成了一致意见并将结果发给柏林方面。
  得知一天就损失4艘轻型航母和6艘轻巡洋舰的消息,华盛顿参联会作战室里众人也倒吸一口冷气:坎宁安舰队主力基本还在,但其他军舰损失太过严重,以至于现在要摆个完整的轮形防空阵都有些困难,如果不是让第二支航母编队出发增援,大家都不看好这一仗的前景。
  金上将和英格拉姆连连叹气:虽然船台上还躺着20多艘克利夫兰级巡洋舰等着完工下水,虽然作为防空巡洋舰使用的他们注定会遭到敌军猛烈进攻,虽然这么多军舰甚至战列舰损失已近乎让人有些麻木,但一天6艘的损失速度还是让他们直摇头。
  金上将沙哑着声音道:“让受伤的巴丹号和2艘轻巡洋舰尽快撤回,另外海军可能还需要追加预算建造更多的克利夫兰级巡洋舰,至少要补充1打……”
  “预算好说,只要能打赢都不是问题。”马歇尔迟疑着问道,“现在的问题是接下去该怎么打?”
  “马修的空降兵准备好了么?”
  有参谋接话:“今天傍晚前已全部到位,随时可用出发行动。”
  英格拉姆点头表示赞许:“我建议首先收复纽芬兰,是不是明天先行空降,用陆航和地面部队扑灭德国陆战队并缠住德国人……”
  听到海军建议第二天不直接开火,艾森豪威尔惊愕地抬起头:“那德国舰队不就跑了么?”
  “相信我,他们不可能这么快跑,除非他们不打算要收回那几千人的陆战队和登陆运输船队,没有航母编队或战列舰编队掩护,他们根本不可能存活下来,而且……”英格拉姆强调指出,“增援舰队和坎宁安舰队还有距离,明天清晨双方尚不能形成合力也不能发挥最大效应,缓1-2天对我们更有利,陆军一旦建立稳固的控制区,就意味着陆航就能重新纽芬兰岛机场——攻守之势立刻逆转!”
  阿诺德点点头:“不错,如果有纽芬兰岛作为基地,陆航能发挥的效果会更好。”
  马歇尔面色一沉,咬牙道:“让马修去打吧,加拿大人打得太不像话,我都替他们丢人,纽芬兰岛被德军控制的影响太恶劣,必须尽快夺回。”
  凌晨2点钟,缅因州航空基地上发动机轰鸣声响彻一片,马修·李奇微中将带着101空降师3个主力团官兵依次登上运输机,虽然马歇尔明确表示不需要李奇微再以身犯险,后者仍坚持前往——长官必须和他的小伙子们在一起!看到李奇微和威廉·C·李少将全副武装带头登上运输机(不是同一架,防止一起出现意外),所有101师官兵全部欢呼起来,连地勤和陆航其他官兵也一起叫好,部队立即就有了主心骨,士气大振!
  参联会大佬们对加拿大人的蹩脚表现已忍无可忍、十分恼怒:纽芬兰岛上一共拥有2个加拿大步兵师,装甲和炮兵力量都算齐全,却被人数远少于他们的德军打得节节败退。到目前为止,加拿大人不但把整个圣约翰斯港口和众多机场、物资集散地和纵深40公里的地带全让给了德军,自身还出现了6000多人伤亡,不顾一切地向华盛顿发出乞求增援的电报。
  这件事还间接影响了高层对艾森豪威尔的观感,认为艾克当初吹牛说非洲方向加拿大人战斗力不俗,毅然放弃美国军队撤退的机会而让加拿大人先撤走,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批软脚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让巴顿的部队多撤退一些,陆军面对的国内舆论压力也不会这么大。
  实际上艾森豪威尔感觉很冤枉:加拿大一共也没多少部队,最好的2个师是战前就存在的老牌劲旅,全派出抵达非洲参战,稍逊一筹的部队被加拿大人安排在国内防守,放在纽芬兰岛上已是三流部队,怎么能用他们的表现来衡量非洲战役中加拿大部队的战斗力呢?这明明不是一回事!
第049章
李奇微来了(1)
  加拿大人更觉委屈:你美国陆军拥有完全压倒性的飞机和舰炮,怎么打佛得角那5、6千德国兵也这么费力以至于连连损兵折将?我们飞机没有、大炮被德国海军舰炮压制,谢尔曼坦克压根不是虎式对手,打不过敌人很正常嘛……
  对纽芬兰方向的战事,同样也是柏林最高统帅部争论的焦点,回任海军总参谋长的奥托·施尼温德上将建议舰队尽快撤退,保住现有机动力量,当然他的出发点不是保船第一,而是认为从战略上已初步达成目的,完全没必要在纽芬兰岛这个北美大陆前哨基地和英美硬耗——这不经济。
  邓尼茨则极力为舰队说好话,当然他不是无原则做老好人,他的理由是:一艘独立级轻航母载机量30架,4艘总计120架,德军损失的易北河号和天鹰号载机量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双方总体损失看似持平,但消灭4艘和消灭2艘军舰在难度上是不一样的,更何况舰载机还干掉了5-6艘万吨级轻巡洋舰——这相当于德国目前拥有的轻巡洋舰总和。
  “元首,我军损失了100余架飞机,敌方损失是我军4倍以上,另外还成功掩护了上百艘货轮、将近140万吨物资顺利撤退,如果这都不算胜利,什么才叫胜利?”
  凯特尔和约德尔也对此附议。
  霍夫曼感到焦躁,他原本期望能在袭击纽芬兰岛后调动英美航母编队后再次发挥太极打法消灭对手,没想到打了一个两败俱伤的战役,不过他也有与英美硬碰硬较量一次的期望,毕竟德国海军对与英美舰队决战的自信心一直不强,除非被逼到绝路,否则总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畏惧情绪,船少了不可怕,这种心态不扭转,永远成就不了海军大国的气度。
  他点点头,邓尼茨的话还算言之有理,与他当初为百慕大战役下的结论类似。
  “好吧,尽可能加强力量帮助他们打赢这一仗,航母嘛,克服一下总能应付过去。”
  施佩尔原本是要找霍夫曼表达不满的:海航测试12架Do-412也就罢了,怎么空军也因福克·沃尔夫公司和谭克博士的怂恿,将刚刚生产出来、连全部测试科目都没完成的8架Ta-152都派去纽芬兰岛?这是对军备生产流程严重的不负责任!但话到嘴边就没机会说下去了,因为元首刚刚还在说“尽可能加强力量帮助他们打赢这一仗”,空军总参谋长耶顺内克大将朝他挤眉弄眼,暗示他不要告状了,告了也是白告……
  听霍夫曼问到航母上,施佩尔回答道:“伊势号本月下旬基本可服役,下月还有日向号投入使用,2-3月份有2艘用意大利邮轮改造的航母可用(国王号和萨伏伊伯爵号),然后4月份让·巴尔号基本完工……总之,如果元首能说服意大利领袖,基本上接下去半年每个月都可提供一艘航母。”
  “墨索里尼不是眼馋Bf-219、Ju-98的生产线么,我看可以提供给他们,至于4号坦克和突击者,如果意大利人接得下,也可以提供给他们,对了,意大利领袖还向我要喷气机、G43和STG43,你们都可以看着给……”霍夫曼笑道,“意大利人利用我们的技术和生产线造了一批3号突击炮和日本人交易橡胶和其他物资,价格比我们优惠一些,他以为我不知道,哈……真滑稽!什么时候意大利也能保密了?我只是懒得说而已。”
  众人一通大笑,自从开始装备突击者后,部队对3号突击炮的需求开始下降,所以元首也懒得管。听到霍夫曼对这些技术和装备放行,施佩尔的笑容更甚:“除这批改建航母外,我们新建的云龙改和大凤改在未来也会逐渐完工,其他的辅助军舰也会同步供应,海军未来绝对会拥有比现在多得多的航母和飞机,不过我有个要求,这次从纽芬兰岛运回的物资,除满足亚速尔的需求和现成的军事装备外,其余船只、原材料、燃料和其他物资都需由军备部统一调度。”
  到最后施佩尔终于把要求亮明了,众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光着100艘货轮就足够让军备部吃得满当当了。
  霍夫曼豪迈地一挥手:“可以,如果日本人下一步要和我们谈条件,甚至可以考虑把部分不要的美国装备也放在清单上——这都是捡来的嘛……”
  “既然元首发话,接下去的事就好办多了,意大利人要求的新装备和新技术不用全给,我会慢慢控制逐步输出,反正他们一下子也消化不了那么多。我倒希望海军能再拼掉美国人1-2艘舰队航母,哪怕1:1的比例都行。因为这样一来无论马岛还是亚速尔方向都能固若金汤,等3月份亚速尔的防空塔工程和地堡工事全面完工后,呵呵,美国人来10艘航母和10个师恐怕都不管用……至于马岛方面,如果继续能保持南美的航运输出,国内的粮食和原材料供应就会更有保障,也能提供更多装备。”
  施佩尔这话可不算是吹牛,总动员已执行一年多了,所有重要装备的产量一直是在往上走,连拐头的迹象都没有,所有人都不敢说未来的天花板在那里,施佩尔认为如果原料供应的上,产量巅峰期会在1945年下半年出现并维持2-3年。更难得的是,由于施佩尔组织得力再加东方政策的有力实施,德国国内目前一片欣欣向荣,粮食和各类必需品丝毫不缺,连带西欧各国也得到了实惠,再加上英美战略空袭的停止,整个欧洲大陆迅速恢复到了理想中的社会状态: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社会失业近乎绝迹、物资供应虽谈不上应有尽有,保障基本需求毫无问题,除民用燃油供应依然紧缺外,大部分人特别是中下阶层的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好、更充实。
  在这种背景下,比利时雷克斯党的拥护者持续增长,一个普通民众在采访中表示:……我不懂国社主义或自由主义到底哪个好,也不明白元首和美国总统哪个更伟大,但如果目前过的这种日子算国社主义的话,我会投他们的票——政治上严肃和紧张一点没什么,至少大家不用自由地挨饿和恐惧失业……至于犹太人,他们不是去非洲建国了么?元首还送了他们一个大铜矿,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等收到舰队发来的下一步作战设想后,众人都纷纷点头,小泽的三种设想无论哪一种都比较有利也比较具有可行性,众人的担忧消失了。
  夜间时分,柏林回复同意的电文发到齐柏林号上,马沙尔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随后就找了攻击群指挥官弗兰克谈话:“明天你又要率队发起进攻……记住我的话,不要顾及后方损失,心态也不要发生变化,尽可能让更多人活着回来!”
  “是,长官!但我看小泽长官似乎有些……”由于小泽指挥舰队有方,权威形象一早就树立了起来,虽然是外国人的身份,但在中级军官中威信是很高的,所以弗兰克有些紧张。
  “你不要计较他的态度,他对你个人没有恶意,只是更想成功罢了。日本人都不太把人命当回事,但你务必要保住部下,这是我在百慕大陆战队身上吃过亏之后得出的最重要的经验。飞机、军舰、坦克都可以造,元首现在握有全欧洲的工业力量和资源,将来要什么装备没有?可能打仗的日耳曼男人死一个就少一个,不管谁都变不出来。”
  马沙尔语重心长交代道:“今天夜里陆战队已逐步安排撤退,魏斯将军特意打了电报来,装备什么的他都无所谓,关键要把人保住,这5个营都是久经战火考验后得到的精锐,随便回去招点新兵整合后就能重新拉起一个完整的陆战旅。加拿大人、美国人、俄国人的陆军战斗力你都见识过,几倍于我们还打不过,是他们特别笨一点么?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没经验,必须付出血的代价才能学会战争。如果这些老兵都打光了,将来我们也会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日本飞行员队伍的情况你都见识过,除了最拔尖的那一批,后面根本就是训练兵,不堪大用的……所以,于公于私,飞行员都不要选择死战!”
  弗兰克点点头表示懂了,他很感激马沙尔在战前和他说这些:见识了今天舰队的损失后,飞行员们普遍兴致不高,认为自己没完成任务,他迫切需要给他们减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12月3日的天还没亮,双方已派出了无数的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和运输机,轴心和同盟两支舰队正按照各自根据战场情况拟定的作战计划进行机动,而马修·李奇微和他的101空降师正在飞往纽芬兰岛的途中。
第050章
李奇微来了(2)
  哈特曼是典型的幸运儿,昨天下午他依靠逆天般的勇气和技术在4架F6F追击下虎口脱险,最终成功抵达纽芬兰岛。地勤经过检查,发现这架涂满击落标志的Bf-219C座驾不但有多处机枪孔眼,整体结构已弱不禁风,而且因他多次执行大范围机动,燃油消耗很大,油箱里剩余燃油顶多还能支持飞机再飞15分钟。经过提醒,哈特曼这才想起来自己的燃油表似乎坏了,战事激烈时他可一点都没注意到油料消耗情况。
  地勤认为这架飞机已不能再执行任务,当场宣布报废,哈特曼本以为自己能轻易得到新飞机补充,没想到地勤两手一摊,告诉他因前期消耗很大,所有运载过来的舰载机已全部使用,至于转场过来的那些飞机都有飞行员,想把它们弄给哈特曼可不行。然后他又在天黑后看到了大批飞机来岛上降落,他本以为这还是亚速尔支援的飞机,结果一看全是舰载机,后来又听说天鹰号和易北河号都出了事,他惊讶得连嘴都合不上,他当时忙着和一架又一架敌机交手,打到最后直接逃亡纽芬兰岛,根本没想到战况最后变成这样。
  他本以为自己会因为擅自脱离战场而挨训,结果发现没人追究这件事,不由得暗自庆幸,仔细回忆了一下今天交战的全过程,认为自己打得太疯狂、太投入了,运气稍微差一点都可能万劫不复。实际上,由于他的失踪,他的老上级克鲁平斯基少校、航空指挥官科赫少将乃至马沙尔等人都在牵挂这位一日击落13架飞机的英雄,听说他安然无恙,所有人都为之庆幸,擅自去纽芬兰降落也不是什么大事——击落13架飞机的王牌肯定不是胆小鬼。克鲁平斯基原希望让他好好休息,不要再参加明日的打战,但面对100架击落大关的咫尺之遥,哈特曼哪肯坐下来,软磨硬泡一定要加入,还希望老长官给他弄一架新飞机。为达成目的,他特意强调一点:“我飞过Fw-190和Bf-109,对战斗机有良好的适应性,什么机型都行。”
  拗不过他的克鲁平斯基只好去想办法,结果居然真弄到了飞机——一架崭新的Do-412,原来的飞行员突然发起高烧不能执行任务,虽然有一堆候补飞行员争着想要用这架飞机出战——现在纽芬兰岛上飞行员比飞机还多,但哈特曼名头太响,又有克鲁平斯基出面,大家都心甘情愿给他让路。哈特曼本认为会是一架Fw-190,万万没想到居然是最新的Do-412,喜得他一吃过晚饭就拉着工程师询问有关技术细节,浑身上下仿佛有用不完的动力。
  按照小泽的规划,留在纽芬兰岛上的陆基飞机力量在第二天战斗中任务极重:由于航母编队要向东转移,再加上只剩下2艘可用航母,无法再提供强有力的空中保护伞,因此陆基机群不但要掩护陆战队安全撤退,还要保护运输船队和护航船队撤退时的安全。根据安排,12月2-3号两天撤退其他所有陆战队和运输补给编队,4号撤退飞机和最后1个陆战营,作为最后一批撤退部队,他们要负责坚守到底并于深夜撤退,考虑运输船队撤退太慢,马沙尔给部队安排了4艘快速驱逐舰作为最后的机动力量,并千叮万嘱地通过电报交代最后负责全权指挥的克鲁平斯基:“必要时所有装备都可摧毁后抛弃——包括最新型战斗机,但一定要把人尤其是全体飞行员安全带回!”
  为完成该任务,克鲁平斯基只能放弃出击的欲望而统筹全局,好在现在纽芬兰岛上战斗机比重格外高,除48架Fw-190A8外,还有10架Do-412(2架昨天已损失),8架Ta-152和32架Bf-219,攻击机相对而言少得多,只有8架联合攻击机、17架He-218和14架Ju-98。克鲁平斯基安排攻击机傍晚时分完成掩护任务撤走,到4号凌晨全体撤退时留下的就只有战斗机。他一面提醒哈特曼不要过于单打独斗,一面又安排后者统领一个中队,后者欣然领受该任务,对冲击100架大关的渴望压倒了一切。
  夜幕下的时间缓缓流逝,德军着手安排撤退事宜,工兵和后勤部队白天已将码头上的物资和装备搜罗一空,有条不紊地登船走人,损失最大的一个陆战营也悄然脱离与加拿大人的接触并撤退,他们还将负责押运一批俘虏的英美飞行员,至于俘虏的加拿大步兵除军官被德国人押走外,其余普通士兵全部被关押在几个废弃的仓库里——德军可不想跑路时还带上这些累赘!
  本来一切都井然有序,但到凌晨4点半,气氛就被雷达预警给破坏了。由于时间紧迫,工兵们没来及在纽芬兰岛上建立雷达站,登陆后有关前期预警都仰仗停泊在港口附近的塞得利茨号重巡洋舰提供,由于连续作战形成的思维惯性,一直认为天亮后才可能出现敌机,没想到凌晨4点半就发现有大批机群扑来,而且发现时还因为害怕雷达误判而延误了,经反复核实并确认雷达状态无异常后才敢确认,这时候美军机群已接近到离纽芬兰岛只有不到80公里的位置,值班参谋忙乱着通知机场方面。
  在敌情处理上德军也出现了误判,接到告警的克鲁平斯基以为美军是冲着机场而来的,一方面命令战斗机尽数起飞,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们尽可能保住机场——这对今后两天的持续作战非常重要,没机场就等于登陆船队失去了可靠的空中保护伞,所以战斗机根据指示担负的都是防空截击任务,没有主动出击攻击美军编队,直到雷达提示有大量细小型雪花状光点,甚至地面部队提示看到有疑似空降兵之后才提醒机场。这时候克鲁平斯基才恍然大悟:美国人不是来轰炸的,美国人得了失心疯——居然是来空降的!
  双方不约而同地犯了大错误:由于上午时分侦查时,通过亚速尔转场而来的德军飞机尚未抵达,因此美方认为纽芬兰岛上飞机全是德军舰载机,凌晨空降不会有空中力量拦截而忽略进一步细致侦查。至于先行轰炸攻击掌握绝对制空权也因时间紧迫和深怕打草惊蛇而被取消,道理很简单,为执行夜间飞行和空降任务,阿诺德抽调了一批最有经验、一直担负训练和指挥任务的种子教官执行飞行任务,能在夜里带着大队机群把飞机准确开到纽芬兰岛上已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有余力派出精锐攻击机飞行员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而德方因一直惦记自己的撤退行动,满脑子都是敌军空袭本方阵地、本方机场、运输船队和航母编队的思维定式,根本没料到美军居然会挑选拂晓时分在纽芬兰岛上大喇喇空降。等发现情况不对,命令战斗机扑过去交火时,美军大规模伞降已进行了大半个小时,东方已露出鱼肚白了。如果再早10-15分钟出击并摆好架势,严阵以待的德国战斗机群就会直接撞上美国运输机群,那样101空降师就要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该死!”
  听到远处有轰鸣声传来,已成功跳伞的李奇微在空中咒骂出声——陆航向他说拂晓时分德军没有飞机,拍胸口保证绝对安全,现在这些飞机哪来的?
  “该死!”
  克鲁平斯基同样也在痛骂出声,因为误报耽搁及判断出错,最好的截击时间就这样被错过了,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要让战斗机出击——打不下空降兵不要紧,至少要把这些胆大妄为的运输机都干下来!
  看到德军战斗机成群结队、凶猛地扑过来,执行护航任务的P51B战斗机飞行员们也十分紧张,他们没受过专业的夜战训练,现在光照条件这么差,打起来根本看不清楚,偏偏他们身后还有几百架运输机,不但机舱里全是人,防御脆弱得一塌糊涂,更要命的是高度都不算高,活脱脱的活靶子。
  “冲啊……别管战斗机,打运输机去!”作为拥有98个击落记录的王牌飞行员,哈特曼一眼就看穿了美军的虚弱之处,当即率领中队猛冲过去,自己一马当先冲在最前,2架P51立即拦住去路,12.7mm的机枪子弹在空中拉出一道道火光。若按哈特曼以往的驾驶习惯,肯定是盘旋做假动作,然后突过去近距离给对方侧面开孔,但现在他驾驶着Do-412,昨天夜里他就知道这架新飞机不但火力等级高出Bf-219一大截,爬升速度更是极快,比他以前摸过的Fw-190或Bf-109都要快,立即选择向上拉升。
第051章
李奇微来了(3)
  面对快速爬升的哈特曼,对面两人立即跟随爬升,但效率显然不如Do-412。
  “傻鸟……”哈特曼轻轻松松压在了一架P51上面,4门20mm机炮一齐开火,用垂直俯冲攻击干脆利落地击落了敌机——第99个战果!
  随后他又将目标对准了下一个,但开火后他自己也愣住了,不是因为他轻松惬意地就突破了100架大关,而是他只打了几个点射,对面这架P51居然爆燃成一团火球从空中坠落下去。这场景看得他目瞪口呆,猛然想起昨天夜间航空工程师介绍飞机性能时说的话:“Do-412拥有最新空战神器MG-213,威力之大,您届时一定会深有体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