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656

  如果换成是德国设计师来设计,按照该装甲配置再怎么浪费吨位也不至于弄到60吨,关键是M6三围严重超标(车体长:8.81米,宽3.95米,高3.19米),经霍夫曼建议修改后的、48吨级的虎式长宽高尺寸分别是6.3米、3.25米和2.88米,哪怕是历史上56吨级的虎1坦克,长宽高尺寸也不过就是6.28米,3.7米和2.93米,换而言之,为这个大而无当的体积,美国人浪费了太多吨位。
  当然,把帽子扣在美国坦克设计师不懂行头上也有所偏颇,关键问题并不是设计师太笨,而是受坦克发动机拖累,因为美军找不到合适的大马力坦克发动机,最后上面装备的G-200星型9气缸发动机是从航空发动机行列里强行扒拉下来的,美帝找不到成熟的大功率车辆发动机便把主意打到了赖特公司风冷航空发动机头上,一番修改后塞到坦克里,功率虽然很大(最大功率超过970匹马力),超过虎式所用的700匹马力发动机,但其体积、重量远远大于虎式发动机,衡量得到的单位重量功率就不如结构紧凑的12缸V型液冷HL
230发动机。
  M6如此硕大的体型就是拜这台超大、超耗油的飞机所致(燃料箱大也会造成体积大),更坑爹的是,虽然发动机功率很大,但美国又找不到合适且能稳定工作的变速箱,为解决改问题,几个大公司都参与了这个项目——施奈德液压公司提出使用变扭器,通用动力公司提交了新型液压变速箱方案,通用电气公司提出气-电传动方案,该方案性能较好但却严重超重,比其他系统重5吨多,综合比较后选择了通用动力方案。
  原定1941年5月交付液压变速箱,但直至8月也没做到,着急的兵器委员会立即变更设计采用施奈德方案,但试验中毛病百出,导致坦克不能转向也不能换挡,在旋转炮塔时小齿轮轴拧断直接导致炮塔被卡住,在众多高级官员面前丢尽了脸,最后被硬生生拖出试验场,其经历之坎坷与狼狈,远超虎式初登场时。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对重型坦克需求愈发迫切,T1坦克再不成熟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修改,一直改到43年中旬,期间还因虎式坦克的威胁将主副炮多炮塔改为单炮塔,然后又将那门76.2mm坦克炮换成90mm坦克炮,总算各方面性能都比较稳定和平衡时才开始批量建设。但也只达到了可交付部队的最低标准,与成熟可靠、机械性能优越的谢尔曼坦克比起来完全就是渣渣。
  前线官兵对此很不满意,这次带兵出征的德弗斯副总参谋长虽然有60吨的M6不如两辆30吨的M4管用的说法,但考虑到夺岛战的特殊性,再加陆军部兵器委员会一干头头一个劲怂恿部队用新坦克去试验性能,陆战5师还是硬着头皮把他们带出来了,甚至还在第一波部队登陆中安排了6辆。
  值得一提的是,登陆时这批贵族坦克(因为总出故障需要有人维护伺候,美军官兵管M6叫贵族坦克)居然没掉链子,一次性上岸成功,让柯林斯不仅热切起来,他的想法很简单,M6哪怕不能冲到前面去冲锋陷阵,在防线上当个固定火力支点也好。
第016章
佛得角(8)
  时间缓缓向前流逝,夜色越来越深,激战一天后的德军也在想方设法进行休整补充。佛得角作为一个群岛,一共有包括圣安唐、圣尼古拉、萨尔、博阿维什塔、福古、圣地亚哥等大大小小15个岛屿,但除库尔岛地势相对平坦之外,其余岛屿大多是崎岖不平的山地。由于人手紧张再加唯一的机场也分布在库尔岛,所以德军驻守兵力主要都放在库尔岛上,其余几个较大的岛屿继续由葡萄牙当局管理,只把库尔岛上的居民迁往其他各岛或葡萄牙国内。
  在今天下午柯林斯团与德军激烈交战的同时,美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其余岛屿。上岸后的美军和葡萄牙民政官员都很尴尬,彼此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对美国人来说,葡萄牙毕竟还是中立国,而且一直和美国关系还算可以,这么大喇喇上来就占领名声不太好听;对葡萄牙人来说,他们毕竟将佛得角群岛“租借”给德军充当军事基地(虽然德军只利用了一部分),美国人打上门来完全有道理。
  最后双方达成一致:美军不向葡萄牙人打听德军情况,后者也不对美军到来表示看法,维持彼此相安无事的格局,葡萄牙民政当局管理的岛屿同意美军入驻,后者则表示会约束部队。至于美军打下德军据守的岛屿怎么办的问题双方都避而不谈,陆军5师师部几个主要军官认为,换成美军驻守同样能与葡萄牙当局“和睦共处”。
  虽然柯林斯认为有可能还要动用第3师,但第5师师长麦克唐纳少将可不这么想,听取柯林斯发来的电报后,他将第5师师部设置在了佛得角群岛最西北角的圣安唐岛上,并给德弗斯上将发去了充满乐观情绪的报告:经一下午激战,我军控制佛得角群岛90%的领土,成功登上了德军驻守的萨尔岛并建立了稳固的滩头阵地,预备明日发起全面进攻,争取尽快将其拿下。
  他的设想很简单:佛得角群岛由第5师独立负责拿下来,战役结束后有所损伤的该师就可以拉回去休整,然后换第3师前来驻守。李奇微在百慕大打了一仗拿下军长职务并晋升中将的消息让这批军官都很眼热,他也想在佛得角如法炮制一番——百慕大充其量只是收复失地,佛得角可算是反攻拓土,他相信参联会大佬们能看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他给柯林斯发去了鼓励的电报,并告诉对方明天他会想办法再把其他2个团送上来配合进攻,减轻柯林斯面临的压力。
  萨尔岛前沿阵地上,大规模交火早已经沉寂下来,只有冷枪冷炮还一搭没一搭地在进行着,收到师长鼓励电报的柯林斯心情有所好转,带着团部的几个主要军官已将整条滩头防线巡视了一番,对手下如此快速就构筑起一条防线的动作表示肯定,身后的人工码头上,工兵和辎重兵们还在想方设法输送物资与装备,萨尔岛本身倒是有个码头,不过已经在海军舰炮的攻击下变得残破不堪了。
  整体进度和作业规范都让柯林斯满意,本团今天作战虽然遭到了挫折,但士气整体还维持着较高水平,士兵们把平时训练的水平也发挥了出来,很多环节甚至比训练中更好、更到位——比如紧急野战工事就修得比平时更快更有水平,听说明天有更多部队前来支援本团,各级军官都充满了信心。
  唯独一件事让他心烦意乱:白天被德军钢珠弹攻击的伤兵们虽然大多数都抢救了下来,但基本丧失了战斗力,抢救下来时那番血肉模糊的场面很是吓住了一部分人,医护兵人手紧缺,根本顾不过来,不得不让一部分后勤兵去协助照看。营地里一片哀嚎和呻吟,几个军医面色沉重地告诉他,很多士兵身体里嵌入了大量钢珠和铁片,不尽快取出来会有引发并发症的危险,而这种手术至少要放到医疗船上去做。
  换而言之,柯林斯必须尽快想办法把这批伤兵输送下去,这无疑要占用非常宝贵的人手,他想了半天,咬牙做了决定,抽调了一个整连协助医护兵们把伤员们运回去。抢救并妥善照料伤员是美军的传统,也是部队士气维系所在,他知道部队明天还会面临恶战,高昂的士气有助于尽快达成目标,师长既然说明天一早就会投入增援兵力,那稍微减少一点人员问题并不大。
  “嘭”地一声,又是一发照明弹飞上了天空,将下面照得惨白,为防止德军趁夜色偷袭,柯林斯的部队不时用迫击炮发射照明弹,偶尔还在特定时间纠集全部能开火的轻重武器打上一阵——这是从太平洋战场上学来的火力时刻,据说有助于打草惊蛇,破坏敌军渗透。
  不过,萨尔岛毕竟是方圆30公里长宽的岛屿,照明弹不可能覆盖全部,只能把最要紧的正面一线予以照亮,美军更没料到,德军反击部队其实已经出动了,正在缓缓接近美军阵地。
  半小时前,在暗堡中指挥的林克得到手下汇报:“长官,S艇们报告,大概还有75分钟赶到现场。”
  “很好,时间差不多了,按3号方案执行夜袭,给对面这批新兵蛋子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随着他一声令下,防空塔左侧的一条暗道里驶出4辆坦克向美军阵地挺近,准备发动夜袭。其中有2辆是虎式,另外2辆是谢尔曼——没错,林克打算以这4部车辆发动夜袭。
  他脑子当然没坏掉,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所有人都信心十足地认为这次夜袭能够取得成功。因为这4辆坦克并不是普通货色,而是德军最高科技——配备猫头鹰红外夜视装置的坦克。
  经过在非洲战场的验证性使用,红外夜视装置已在越来越多的德军装甲部队中得到使用,佛得角守军就得到了两部,与非洲战役采用sdk251半履带装甲车作为红外灯光投射车不同,这次用谢尔曼坦克为载体,拥有18倍倍率、2500米的最远探测距离,再配上谢尔曼那500匹马力的发动机,哪怕不安装蓄电池也能提供充分的电力,虎式坦克成员组则装备了一拖三的接收仪,利用阴极放射管在高压电(工作电压高达17000伏)作用下把接收回来的红外图像转为肉眼可视图像,车长、驾驶员、炮手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夜间周围情况。
  这种改装后的虎式坦克被称为夜战虎,根据非洲战场的经验,还在炮口安装了消焰器,最大限度地消除坦克炮弹发射后的焰火,经这番改造的夜战虎成为德军手中最得心应手的打黑枪部队,他们很快就会让美国人品尝到无与伦比的苦头。
  “11点钟方向,谢尔曼一辆,距离1709米……”红外线另一个特性是可提供简易测距,再配合德军车组本身的高素质,观瞄达到了很高水准。
  “哐啷”一声,一发88mm穿甲弹上了膛,随即就击发出去。
  “轰隆”一声,德军运气好得出奇,首发炮弹就准确命中了一辆谢尔曼坦克的炮塔与首部装甲的位置,这辆躲藏在防线后面的美军坦克做梦也没想到居然遭到如此飞来横祸,所有车组成员全都傻眼了,他们明明记得自己使用沙包、树枝等将坦克伪装起来,德军怎么能发现自己?不但发现自己,还准确无误地击中了自己。
  他们根本不知道,在红外线探测面前,那些树枝和沙包根本就是无所遁形,阴极射线管上模模糊糊就是坦克模样,对身经百战的德国装甲兵来说,这个程度的观瞄足够了。
  这辆谢尔曼坦克突然被摧毁如同往沸腾的油锅里泼进去一瓢水,这段美军防线沸腾了,迫击炮、重机枪、步枪甚至汤姆逊冲锋枪都响成一片,可怜的士兵们认为德军已摸到自己眼鼻子底下,随着他们的开火,整条战线都开始猛烈开火。激烈而嘈杂的开火声掩盖了另一辆虎式坦克开进的声音,在1600多米距离上,他用了6发炮弹干掉了1辆谢尔曼和1辆M10坦克歼击车,一发略微有些偏离的炮弹还摧毁了一个重机枪阵地。
  柯林斯感觉自己要疯了,在5分钟里,整条美军防线打成一片火海,但对手却毫不所动,继续在战场上实施冷静的游荡射击,两辆虎式坦克用准确的炮击一口气干掉了4辆谢尔曼坦克、2辆装甲车和3辆M10坦克歼击车,而美军连敌人影子都没发现,只能大致确定一个射击方向来自于阵地左翼,另一个来自于右翼。
  迫击炮们徒劳无益地发射着照明弹,试图将这个暗夜里的刺客揪出来,幸存的坦克则大概瞄准虎式坦克所在的方位进行快速射击,不求命中,只求压制对方。
第017章
佛得角(9)
  “看到了,看到了,好像是虎式坦克……”某个眼尖的参谋端着望远镜惊叫起来,一发照明弹下去正好将其中一辆虎式笼罩在光亮下,他甚至还看到本方有一辆M10坦克歼击车用76.2mm火炮击中了对方,但这并没有什么用,虎式厚重的装甲轻而易举地把这发炮弹弹开,然后其反击火力来得迅猛而炽烈,两发过后就干掉了这辆M10。
  看着德军屡屡在1400甚至1500米左右距离上干掉本方装甲车辆,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这完全就是依靠高超的精度和技术在打狙击战,一直听说德国狙击手厉害,没想到用虎式充当狙击坦克更是让人侧目。
  “M6,M6,我需要M6坦克!”柯林斯大喊起来,虽然重机枪、迫击炮都在朝虎式坦克开火,甚至还有几门75mm反坦克炮也在手忙脚乱中射击,但这并没有给对方带去足够的威胁,相反,这些敢于主动暴露的火力点遭到了虎式毫不留情的射杀。
  也许是听到了柯林斯的呼叫声,两辆M6坦克勇敢地站了出来,与虎式坦克展开对射,由于照明弹一刻不停地在其中一辆虎式头顶炸响,这辆坦克没法重新借助夜色隐蔽,只能一边缓缓后退,一边用不断的机动来变换位置并始终保证正面装甲面对美军防线——工程师们不止一次地说过,1200米外没有美军坦克能对虎式正面装甲形成威胁,这是车组成员最大的保命本钱,他们清楚地记得,只要再往后退70米就可以进入岸炮炮台废墟,那里可从容掩盖住虎式庞大的身躯。
  这句话在M6重型坦克参战后很快就不成立了,因为美军仿效德军在M6上装备了从高射炮演化而来的M3型90mm坦克炮,1200米内使用高速穿甲弹能保证摧毁虎式各处位置,只是由于虎式在自身位置暴露后不断后退,双方间距拉大到了1600米以上,而且还在持续拉开中。
  为追击敌军,这两辆勇敢的M6开始突出阵线向虎式追击。看到两辆硕大无朋的美国坦克迎面扑来,炮弹不断在本车附近炸响,2号夜战虎车组有点手忙脚乱,匆忙中还击了两次,结果发射出去的炮弹击中了其中一辆的炮塔却并未摧毁对方。
  炮手心猛地往下一沉:这是敌人新的重型坦克?似乎装甲还不错?
  紧急呼叫1号增援,结果1号报告自己也被3辆坦克追击,暂时腾不出手。头顶明晃晃的照明弹不断炸开,旁边不断有反坦克炮、迫击炮、M6炮弹炸响,火力越来越密集,让人不免有些紧张。
  但车长似乎不为所动,只镇定地下令:“稳住,不要怕,钨芯弹……”。
  “哐啷”一声,一发PzGr.40钨芯穿甲弹迅速上膛,“1675米……”
  “发射!”
  “轰”地一声,直接命中一辆M6正面装甲,坚硬的钨芯在飞行将近1700米后,仍然以强大的穿透力撕开了这辆M6的防御,美军坦克兵狼狈不堪地逃窜。
  “哈……继续!”。
  柯林斯万万没料到,林克调用夜战虎打得本方狼狈不堪仅仅只是今天夜里夜袭的第一环,就在两辆虎式坦克将滩头阵地搅得一片混乱、吸引大多数人注意力时,林克接到电报:“我部抵达指定位置,突击开始!”
  眼看滩头阵地打成一锅粥,悄悄逼近,一直潜伏在远处的海涅少校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这帮蠢蛋,冲锋的时候到了,A编队,突击!”
  随着他一声令下,左翼4艘S艇一下子将发动机马力开到最大,迸发出强大的能量,在夜色中如离弦之箭一般往布满火光、灯光的滩头阵地和人工码头冲去。为防范S艇对舰队的进攻,美军特意将整支炮击舰队的位置往深海调,在浅海区只有数量不多的鱼雷艇和小型护卫艇在执行警戒任务。
  美军鱼雷艇数量不多,全部是清一色的PT艇,作为与S艇类似的同级对手,PT艇的规模和体积都不如对手,不过却拥有4条鱼雷管。而护卫舰是美国新建造的埃瓦茨级护卫舰,拥有1300多吨排水量,主要装备为3门76.2mm舰炮和2门40mm博福斯高炮,主要承担为运输船队护航、反潜的任务,这些护卫舰都是美国海军护航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翰逊·肯尼迪海军中尉正在百无聊赖地指挥PT-109巡逻,在半年前接手这条鱼雷艇前,他同时具有百万富翁继承人、社会名流及美国驻外大使的儿子三重身份,接手后又成了一名海军艇长。不过他没像历史上一样被派往太平洋战区,反而跟随主力舰队来到佛得角。
  对滩头阵地上突然爆发的夜战他虽然有心前去帮忙,奈何手下只有一条鱼雷艇,半点用也帮不上,只能继续执行上级交代的命令,仔细巡逻,严防潜艇,忽然他听到猛烈的轰鸣声。
  “哪个疯子在夜里飙车?”这个声音对肯尼迪而言很熟悉,他下意识地说了一句,然后马上反应过来,这是在海上,哪里来的飙车声?这分明是摩托艇的声音,本方是不可能有这种疯子的,唯一的解释就是敌军。
  他迅速让手下开枪警告,却已完全来不及了。4艘S艇如同狂飙突进的重战骑士从远处奔袭而来,一边飞速前进,一边用猛烈的四联装38型20mm机关炮扫射,可怜的PT艇们只有12.7mm机枪的看家宝,火力根本不是敌军的对手。“突突突”金属风暴吹过,肯尼迪只感觉一团又一团的肢体往自己身上扑来,刚才还在操纵12.7mm机枪的同伴被人打成碎块,溅了他一身血和断肢残臂,如果对面机关炮再偏移一点点,他就要去见上帝了。
  S艇们突破外围巡逻圈后迅速撞上了2艘埃瓦茨级护卫舰,可怜的护卫舰们虽然吨位将近S艇的8倍,但在火力上根本没优势可言,那3门76.2mm舰炮在近距离密集交火中根本使不上劲,而那2门对空射击的40mm博福斯高射炮在匆忙中放低后发现俯角不够,打不中近在咫尺的S艇,只有一门20mm厄利孔机关炮和几挺机枪还能勉强还击。
  但S艇们可不管这些,他们直接扑到离护卫舰只有50多米的地方,从下往上射击,用恐怖而密集的火力扫荡护卫艇的上层建筑和人员。论火力密度,2艘护卫艇根本就不能与前后甲板各有4门20mm机关炮的S艇相提并论,更要命的是,那2门40mm和旋风自行高炮是一个货色,无论平扫还是对上仰射都十分灵活,4艘S艇打得2艘护卫艇上惨叫不断——护卫艇是击沉不了,但扫射过后,甲板上完全被洗了一遍,根本没有存活人口。
  几分钟之内,猬集在人造码头附近的PT艇被S艇们打得起火,护卫舰被打得千疮百孔,更惨烈的是那些正在卸载物资的货轮和登陆艇,完全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还不是最让人绝望的,最让人绝望的是4艘S艇齐刷刷地打开了鱼雷发射管,将大杀器H9鱼雷发射出去,直扑目标显著的人造码头和周围一圈运输舰艇——为了这次战斗,他们将鱼雷定深特意调成了只有2-3米。
  别说普通货轮,就是万吨级条约重巡也经不起800公斤高爆炸药的摧残,12条鱼雷纷纷爆炸,猛烈的爆炸声将整个人造码头掀得天翻地覆,几无片存,码头上面停着的长脚汤姆、吉普车甚至更重的装甲车和坦克都在强大爆炸冲击波中坐了土飞机,飞起来又溅落海里,砸起一道道水柱。
  更惨绝人寰的是,打光鱼雷之后的S艇们还不肯善罢甘休,步调一致地扑到近海,在近距离用20mm机关官从背后收割防御阵地上的美军士兵,32门机关炮在对付步兵等软目标时效果更是非凡,凡被扫到的步兵躯体都一片片断裂开来,如同一片片麦子被巨大的收割机整齐割掉一般。
  美军所有防御火力都在对付正面德军,根本就没有料到身后会出现攻击者,在码头爆发惊天爆炸时,这批士兵还惊愕地探起身体准备救援,没想到S艇们扫海射击居然如此凶残,滩头阵地上殷红一片,血水把方圆数公里的海岸线全染红了。
  看到滩头阵地上的动静,远处舰队巡逻圈外围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们知道情况不对,立即飞速扑过来,少数心急的水手本能地想开炮还击,却被严厉制止——那儿大部分都是自己人,误伤怎么办?
  目睹码头、滩头在本方突击下陷入一片混乱的海涅少校笑了起来,在用雷达捕捉到远处美军外围警戒船只纷纷向这里开进时,他的笑意就更浓:林克上校的连环第三击马上就要发动了……
第018章
佛得角(10)
  海涅少校率领10艘S艇组成的B编队悄悄离开已成一片修罗场的滩头阵地,兜了个弧形朝远处的美军主力舰队扑去,敌军舰队主力在距离萨尔岛大约60多公里的地方出没,滩头阵地上的杀戮已引来了一大群追杀者,他们扑过来也就是50-60分钟时间,B编队需要换另一条航线,距离会远一点,但他们的速度比驱逐舰和护卫舰们快得多,时间上几乎差不多。
  滩头阵地上的柯林斯上校看得睚呲欲裂,他眼睁睁看着手下被人屠杀却拿不出一点办法,只能紧急呼叫后方舰队迅速赶来增援,滩头附近其余受惊的护卫艇和PT艇胡乱开始射击,因为黑夜中不分敌我,很多时候他们不是做了无用功就是在进行自相残杀……
  主力舰队上坐镇指挥的英格索尔和特纳被突然的变故惊动了,由于护航航母编队遭遇S艇突击的教训,炮击舰队今天特意在天黑后赶到深海区,不但下令驱逐舰和护卫艇摆出严密的防御和巡逻体系对S艇进行严防死守,就连几艘战列舰本身也在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机动,以免留在原地成为靶子,哪晓得敌军并没有来进攻主力舰队,却打了滩头陆军一个措手不及。
  “一群废物,连几艘S艇都管不住……”被惊醒的英格索尔上将气得暴跳如雷,在司令塔里怒骂连连。
  特纳沉默不语,他当然明白问题出在哪:美国海军连续遭受重创,再加上持续扩容的护航航母部队,有经验的一线官兵都尽量往主力舰和护航航母集中,连驱逐舰都开始让一战时期的老军官充当舰长,比驱逐舰等级还低的护卫舰和PT艇到处充斥着新兵蛋子,让他们按部就班完成任务或许还马马虎虎,但这种夜战、近战、突发战斗就太考验经验和反应水平,实在怪不得他们。
  特纳的分析非常接近事实,德国海军虽然也在快速扩容,但几年来损失相对不大,依然保持了较高战斗力(相比自身),其海军发展思路与英美存在较大差异,空、潜、快部队战斗力通常比常规水面舰艇要强,特别是U艇和S艇这两支部队,说是世界第一也毫不为过,这些部队的官兵除个别例外,基本不会抽调到主力舰上去服役的,像海涅少校率领的手下就有很多参加过当初昆古尼尔计划中的登陆行动,无正规军舰护航这样惊心动魄的战役都参加过了,这种夜袭当然是毛毛雨。
  林克上校审时度势地根据手头资源、装备和兵力制定了连环击的计划:第一击先由夜战虎发动,用区区4辆坦克的精准狙杀吸引滩头阵地的视线;第二击由4艘S艇发动,他们用近乎贴身肉搏的狂暴突击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调动一大批美军护航军舰往萨尔岛扑去;就在美军主力舰队防御和巡逻力量受到削弱时,海涅少校的第三击已近在眼前了。
  “驱逐舰报告S艇!”正当特纳和英格索尔目不转睛地盯着码头方向时,舰长的声音突然从广播里传来,然后很多人都听到了那狂躁不安的马达轰鸣声——这是S艇们将速度拉到44节时抑制不住的声音来源。
  所有护卫军舰不敢怠慢,立即以猛烈的5英寸、6英寸炮火开始射击,但由于码头战事引走了一批护卫军舰,美军舰队防御层次不免有漏洞存在,S艇们冒着猛烈的炮火,在4000米的距离上开始释放鱼雷。
  整整30条2.85吨的H9氧气鱼雷发射了出来,迅速以最高速度前进,即便按照该速度突击,这些鱼雷也可以跑2万米,如果肯将其放慢到36节(美国驱逐舰常用的MK11鱼雷一般使用34节航速),射程超过4万米(MK11不到1万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