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656

  前去迎击,很明显不是个好的军事选择。联合舰队士气正旺、锐气逼人,而太平洋舰队刚刚在塔拉瓦打了一场血战,损失一条北卡罗来纳号不说,还消耗了大量的弹药和燃料,官兵们疲惫不堪,以如此姿态去迎战绝不是好时机。
  选择避战,很明显不是个好的政治选择。澳大利亚、新西兰重要城市几乎都分布在沿海地带,如果任由日军这么一路轰击、袭扰下去,对民众和部队的士气打击太大,会动摇美国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在政治上几乎等于自杀。
  但在场的高级军官,即便一贯最好斗的哈尔西现在也绝口不提南下迎战的事,这种取胜概率不到15%的战役他是不会去打的:他是有点鲁莽,但并不傻,傻子是做不到海军中将的。
  现在情况这么明显:日军有6艘航母,7-8艘战列舰包括超级战列舰,还有近10艘重巡洋舰,无论哪个层面都是太平洋舰队2-3倍的力量。以弱胜强这种事,想想可以,每次都寄托在这上面就是做梦了。
  片刻后,尼米茨艰难地开了口:“现在我们手中就这么点实力,塔拉瓦战役结束后急需补充和调整,暂时没能力与日军主力舰队硬碰硬,印第安纳号又受了伤,我的意见是先拉回去补充休整。”
  “回澳洲?”
  “那正撞在日军枪口上,我们回珍珠港!”尼米茨耐心解释道,“还有一艘独立级航母和几艘护航航母正通过合恩角转场而来,与他们合兵一处后,会显著增强舰队力量。”
  “但参联会和澳大利亚方面都让我们立即回去救援,这怎么办?”
  尼米茨咬了咬牙、下定决心说道:“华盛顿并不一定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会回绝他们的,有什么压力我扛,即便免职也认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舰队去送死。”
  “长官!”众人一片惊呼,违抗命令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尼米茨将军看来压上了自己的前途。
  “别为我担心,华盛顿的人并不像我们认为的这么蠢。”尼米茨极力宽慰着大家,“如果我们打输了,他们更知道后果的严重——整个远东将落于轴心之手,他们比我们还害怕失败。”
  “那塔拉瓦?”霍兰德紧张起来了:舰队一走,塔拉瓦的地位就变得异常尴尬,如果留驻兵力,一旦日军前来进攻很快会失陷,等于白白牺牲;如果不留驻军队,则白白辛苦打了一仗,到最后还占领不了塔拉瓦,对各方面都难以交代。
  “如果我留下一个团的兵力,你们有信心像日军一样顽强坚守在上面等待舰队归来么?”
  部队伤亡惨重的戴文明显信心不足,不敢接这个活,只把求援的目光投向了霍兰德,陆战4师师长约翰逊的目光却若有所思。
  哈尔西看了看海图,说道:“日军舰队现在墨尔本附近,他们赶到塔拉瓦至少还有4000-5000海里,我们距离珍珠港大约是2500海里,舰队来回一趟再加上紧急修理与补充,估计需要3周时间,如果日军舰队前来进犯,我预计陆战队可能需要独立支持3-5天。”
  约翰逊咬牙切齿地说道:“好!这任务我接了,我亲自带一个团留守岛上,但我有2个条件。”
  “你说。”
  “岛上机场已恢复运作,我需要得到一些空中支援,陆航也好,海航也罢,需要派出足够的力量;第二,日军工事被摧毁了大半,我们短时间内无法全部修复,但搁浅的北卡罗来纳号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支撑点,我希望海军能留守一部分人员协同防守。”约翰逊解释道,“希望我们能有机会将塔拉瓦打成第二个中途岛。”
  尼米茨把征询的目光投向哈尔西,后者点点头:“我认为都非常合理,我会把其他军舰上能用的炮弹全集中到北卡罗来纳号上。”
  尼米茨紧紧握住约翰逊的手:“一切有劳了!”
  “日本鬼子能守几天,陆战队就也能守几天,现在该是他们血流成河的时候了。”约翰逊面目狰狞地说,“不过,在此之前我会先把那些土拔鼠们清理干净。”
  当天夜里,塔拉瓦地下深层的阴暗角落里,几个须发老长、衣衫褴褛、形销骨立,看上去勉强还能辨识出是人的生物正在窃窃私语。
  “长官,长官,美军好像在撤军。”
  “撤军?”刚才还奄奄一息的柴崎眼神中忽然迸发出异样的光彩,急切地说道,“你怎么知道的?”
  “岛上人少了很多,军舰似乎也少了一些……”
  “长官来救我们了,美军在仓皇撤军,让大家保存有生力量,务必坚持到联合舰队到来。”柴崎问道,“我们还有多少人?”
  “可能还有200多个,所有人都分散开来,不知所踪,今天有几个士兵饿得发慌去偷美军的补给,后来没能回来……”
  柴崎一脸黯然:“告诉大家,坚持下去,黎明就在眼前了!”
  “本舰队目前正返回珍珠港,将于休整、补充完毕后返回澳洲执行有关命令,预计来回需一个月……”接到回复电报后,马歇尔和罗斯福深表吃惊,参联会还没就这个电报答复做出回应,当天有关下一财政年度军费讨论会上,有人忽然就尼米茨这一显而易见引起分歧的举动发表评论。
  “他这是抗命!”有人不满地嘀咕。
  金上将大怒,吼道:“谁他妈在私下乱议论,有种到台上来说!”
  李海的眉头跳了一跳,向金上将投去意味深长的眼光,但并未说什么。
  国会议员戴维斯没用“抗命”这样敏感的字眼,但认为尼米茨“胆怯”,他滔滔不绝地发表了一通演说,最后只有一个意思——太平洋舰队应该勇敢地扑上去,像斗士一样战斗!
  但金上将再次为尼米茨辩护:“我认为把仅剩的赌注都压上去是不对的,这样场面很容易失控,赌赢了都好说,赌输了怎么办?我们还能派出第二支去澳新的舰队么?还是说,你们打算澳新连印度都不要了?”
  其他人无言以对。
  金上将不好惹,有人把矛头指向了陆航总司令阿诺德,指责陆军航空兵作战不利:第8航空队在欧洲铩羽而归,第7航空队在远东表现不力,其他航空队则在加勒比海和巴拿马战役中表现得像一团狗屎!
  没想到一直以来温文尔雅的阿诺德今天像一头暴跳如雷的雄狮,愤怒地拍着桌子咆哮道:“当初你们说要先欧后亚,认为日军不足为虑,把最好的飞机,最优秀的飞行员都抽调去欧洲,然后现在抱怨我们不行?
  敌军飞行员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军队中摸爬滚打,把军人视为终身职业,以从军为无上光荣,在国内受人普遍尊敬和敬仰,是姑娘们最热衷交往的对象;而我们的飞行员以前要么是飞农药机,要么是飞表演机的,要么是飞国内民航的,当兵被人说是浪费资源,是傻大兵,国防经费砍了又砍,别说找个好姑娘,上次大战退休老兵的补偿金你们都要克扣、赖账!
  飞行员已是我们这里表现最好的兵种了,其他兵种你们去看看?别说打仗,很多人听见枪声就会发抖,战争时期你们需要军人,和平时期却不在意、不重视、不提供资源,现在反过来却要求他们和敌人千锤百炼的精锐是一个水平,这是什么样的混蛋逻辑?”
  他火气之大,连马歇尔都制不住他,史汀生向罗斯福报以苦笑:阿诺德听着是在抱怨国会议员,但似乎把矛头对准了总统本人的先欧后亚政策。
  但政治家就是政治家,罗斯福没直接对阿诺德的抱怨表示什么,反而因势利导地指出:要在本年度实际军费800多亿的基础上,1944财年至少再增加一半,达到1300亿(1941年美国全部国民收入只有1245亿),正常收入如果不足就要求额外发行500亿国债。
  这数字如果让霍夫曼听到一定会大惊失色,实际历史上美国军费开支最高的1944年只有874亿美元,1300亿的数字等于美帝也开始穷兵黩武了。
  议员们同样呆住了,这么大手笔下去,先别说财政能不能承受,通货膨胀水平是彻底不能看了,至少从目前来看,这场战事短期内没有结束的可能,1300亿的水平在今后只会增加不会缩减。
  与会众人议论纷纷,冷不防第二颗重磅炸弹扔进会场:派驻在埃及的特工发现大批军舰和运输舰渡过苏伊士,运输船上除了物资还有军队。
  “这是要去进攻印度还是去进攻南非?”会议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第193章
麻烦(1)
  这消息一放出来,对尼米兹的指责立即荡然无存,但更紧迫的挑战就摆在面前:
  印度到底要不要救?怎么救?如果不救,印度丢了怎么办?大英帝国估计是打不下去了,美国还能依靠一己之力打下去么?如果要靠一己之力打下去,那1300亿国防预算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当然,还可能是德意去打南非——虽然没确切证据,但多诺万局长认为日德关于作战区域是有明确划分的,印度应该就是日德双方的分界线,之所以印度方向会出现德军,无非是对联合舰队支援欧洲的回报罢了。但这只是猜测,没有明确证据,这批军舰的去向与后续行动才决定最终结果。
  吵吵闹闹下,众人先定了一个小目标——1000亿,同时建议给本年度军事预算追加47亿,用于弥补总统提出的大造军舰的经费需求。议员们认为既然这些钱已用在这个财年,就不必再拖到下一年列支。
  道理罗斯福是懂的:做高今年基数,调低明年数字,钱总数没少,只是看上去让预算增幅不那么难看而已。预算沟通会一结束,脸色阴沉的总统立即宣布召开参联会。会议开始,他首先轻描淡写地批评了金上将、阿诺德两位今天火气太大,有失风度。
  两人立即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总统这话要反过来听——他只批评有失风度,暗示承认他们讲的内容是正确的,但应选择更好的表达方式,两人在军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弦外之音当然听得明白。
  “对敌人这批增援舰队,你们怎么看?”
  金上将道:“现在十分麻烦,出动的是意大利人,德国舰队还没动静,需要进一步监控和确切情报才能得出结论。”
  “假设去打印度呢?”
  “那基本没还手之力。”马歇尔叹了口气,“蒙巴顿已顾不得通过伦敦中转了,直接把求援电报打到我桌上,印度局面糟透了,沦陷速度比当初中国还快!”
  继马德拉斯被日军占领后,山下奉文一口气投入了全部3个步兵师团展开进攻,并快速向南印度腹地推进,进一步占领了卡纳塔克邦的班加罗尔,消灭或迫降了11集团军其他4个旅,同时还让德军向马德拉斯北部出击,击溃了3个旅。从建制上过来说,第11集团军除在最南部还有3个旅外,其余已全数被消灭了。北面驰援南下、从第14集团军抽调出来的英印军部队停止了向南推进的步伐,暂时停留在北面稳固防线,但也惶惶不可终日。
  “除军事上失利以外,日军还扶持起印度国民政府这个傀儡政权,以印度独立、民族自主为口号蛊惑人心,吸引了一大批人,很多被俘虏的印度官兵摇身一变成为印度傀儡军,成为日军帮凶。”马歇尔叹了口气,“国民军战斗力或许不会很强,但破坏性更大,某种意义上比俄罗斯解放军还有破坏力,关键是英国人还是死脑筋。”
  “丘吉尔首相还不肯给予印度独立?”
  国务卿赫尔摇摇头:“他不敢提这个,现在英国国内政局动荡,反对派议员穷追猛打,试图迫使温斯顿下台,更要命的是,转移船厂工人的消息被普通民众知道了,再加德军前段时期的封锁和破交,他的声望和支持率一路下跌,惨不忍睹。”
  “民众不同意转移?”罗斯福眉头一扬,“他们难道不理解这么做的重要价值么?”
  “民众主要反对两条:第一,为什么只限定船厂工人,应该把所有希望转移的英国人民都移民到美洲大陆去;第二,说是船厂工人,但很多明明不是船厂工人的头面人物也假借这个机会混进了撤退的队伍,他们认为里面存着舞弊行为。”
  众人苦笑:英国佬想得倒挺美,全部转来美国?那美利坚人民就该炸锅了!去加拿大也不行,那是美国今后要控制的地方,万一真来了那么多英国佬,怎么方便下手?至于混进去不是船厂工人的家庭,事情肯定是真的,美国方面只能装聋作哑。德国人可不吃这一套,肆无忌惮地通过广播、传单发送消息,利用各种传媒手段打击丘吉尔内阁的形象,偏偏每次还能成功。
  关于印度独立,每个英国政治家都应当能看到这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之所以硬着头皮不肯放行,无非是谁也不愿意担当“帝国掘墓人”这个名声罢了。
  罗斯福心灰意冷地挥挥手:“印度的事我们不操心,这不是靠一、两支部队能就搭救回来的,必须要有一揽子系统解决方案,我现在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加拿大、澳新、南非四大自治领对战争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不能脱离掌握,所以……”
  众人忍不住翻了白眼:大英帝国在非洲和中东的殖民地已差不多丢光了,印度眼看也要不保,唯一依靠就是这4大自治领,现在总统一口气全部要包揽了去——美国才是大英帝国掘墓人啊!
  “如果敌人进攻南非该怎么防御?”
  “陆军没有问题,我们已往南非输送了2个军,加上原有兵力和南非自身的武装力量,大致可以形成50万规模的军队。”马歇尔一开始的说法还让罗斯福宽了心,但随后的“但是”又让他紧张起来——“但是海军力量不行,如果敌军持续封锁,南非方面得不到充足的物资会陷入最终崩溃,而海军还不能随意调动。”
  罗斯福点点头:英美航母编队主力还停留在北大西洋,刚刚破解了德国海军对英伦三岛的封锁,短时间内确实无法再调往南非,哪怕船只受得了,人员也需要休整。
  目前国内实在没什么好吹,只好把这解除英伦三岛封锁的事拿出来再讲一讲、凝聚一下人心。罗斯福之所以不愿意指责尼米茨,是因为太平洋舰队好歹还占领塔拉瓦,夺取了吉尔伯特群岛,会不会失守那是将来的事,至少眼下有个不大不小的胜利,他可以拿出去交代——有关宣传和鼓动方案才刚刚审批通过。尼米茨和血战一场的陆战3师就是他准备安排的英雄人物,怎么可能亲手毁掉这个典型呢?
  “舰队不能总跟在德国人后面跑来跑去,我们必须掌握战略主动权。”罗斯福转身问金上将,“特纳将军的B+计划是不是修改好了?可拿出来执行么?”
  一听问起B+计划,金上将的脸色就有点古怪,最后很不情愿地开了口:“计划现在麻烦很大,海军内部进行了再讨论,决定将B+计划修改为C计划后再执行。”
  “有什么问题?是飞机和航母还不够多么?”罗斯福道,“我没要求这个月或下个月执行,我希望能够在新财年到来前做好准备。然后,你们都知道的,圣诞节前夕我要宣布参加下一次总统竞选,政府必须给选民们看一些积极的东西,攻占吉尔伯特群岛是个不错的胜利,但分量还不够……”
  金上将的头不由自主地低了一些,声音也低沉了很多,半天后无奈地解释道:“阁下的愿望我十分理解,但现在遇到的问题正好是吉尔伯特战役引发的麻烦,我希望能在之前获得解决……”
  罗斯福有些失望,他本希望有个大胜利能配合他拉开竞选序幕,但金上将这么说,他也不愿意让后者为难,便大度地表示:“那没什么,推迟几个月也可以,竞选一直要到1944年10月份才落下帷幕,好消息来的晚一点没事,别不来就行。不过我很想知道是什么麻烦。”
  金上将便讲述了尼米茨发给海军的战报:
  本次进攻塔拉瓦,太平洋舰队主力倾巢出动,守军在未获任何增援的情况下,拼死抵抗,血战一场,阻挡了我们整整一周,截止战报发送日,仍有部分敌军尚未肃清,战况之激烈、过程之血腥系生平罕见。陆战3师总损失超过三分之一,考虑到该师文职人员、后勤单元和其他部分根本未参与登陆,实际登陆人员伤亡率接近五成,相当于瓜岛当日陆战1师之伤亡,除非休整,否则不可能恢复元气……
  塔拉瓦岛屿面积不大,但上面工事修筑极其巧妙、坚固,可以抵挡绝大多数中口径以下火炮和航空炸弹威力,本次进攻战役累计使用各类爆炸物逾2万余吨,实际起到效果的不超过5%,大量地下防御工事系近距离开火才予以摧毁……如,北卡罗来纳号搁浅后利用舰炮近距离发射穿甲弹。日军与我部逐个工事、逐条战壕展开争夺,战事胶着之时,我军每日推进距离不到200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