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656


第176章
南亚之虎(1)
  得到新装备的印度军干劲很足,不顾鞍马劳顿就行动起来,第二天清晨舍尔愕然发现,日本兵已排练成整齐的队伍在出操了,陆军飞行员也相当拼命,2个飞行师团经常是一大群飞行员围着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听取有关新飞机的性能讲解与技术特征介绍——对他们来说,这里简直就到了幸福的天堂,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干劲。
  以前陆军不用海军飞机,海军不用陆军飞机,哪怕明明是同一种机型,也要故意弄点不一样并取个不同名字(比如96舰战),但下面人可没这么迂腐,飞机好不好、战斗性能强不强才是最主要的,试飞了海军带回来的Bf-219、Fw-190、Bf-109后,所有陆军飞行员都赞不绝口,认为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好东西。
  他们已看出Bf-219其实就是海军零式战斗机的改进版,但全体选择性地予以了无视。至于斯图卡这种纯粹的德国血统飞机就更让陆军航空兵赞叹,他们惯用的97式轻爆(俯冲轰炸机)载弹量只有400公斤,远不能与斯图卡至少1吨的挂载量相提并论,更不必说后者比97轻爆结实、耐揍得多。
  看陆航上下欢天喜地的样子,海军精英飞行员们只能憋着笑:虽然海军高层比较大方,允诺将拿到手的飞机进行均衡分配,但数量均衡并不等于质量均衡,更不等于将德国后来追加的援助也放到分配清单上。主持物资调拨的舰队参谋长草鹿任一就将其中他认为最出色的彗星改、天山改、联合攻击机全藏了起来,打算留给海军自己用。
  至于零战改、Fw-190等上了名单的主力战斗机才是陆海军均衡分配,至于其他飞机,比如腿短的Bf-109,雅克、P-40等型号则爽快地甩给了陆军。即便这样,陆航还是感觉发了大财。
  坦克同样如此,联合舰队上下与德国海军陆战旅在朝夕相处中早就将坦克性能、好坏摸得门清,有些小秘密也套出话来了,更知道同样是T-34,批次不同意味着质量与战斗性能完全不同,因此事先也进行了精心挑选,德系的3号、4号当仁不让地被海军先挑走,质量最好的T-34也是海军囊中物,至于那些看着威风、实际用起来不怎么样的KV系列、玛蒂尔达、丘吉尔、法国B1重型坦克、格兰特李等全留给了陆军。
  海军吃相还是蛮“优雅”的,因为陆战队数量有限,挑选时注意优中选好,总体拿走倒不太多,剩余坦克看上去依然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这让山下奉文和名仓刊分外感激。不管怎么说,海军能把坦克全带到锡兰岛上让印度军先挑,那就是天大的恩惠,至于海军先拿走一部分性能优异的,他们事先并不知道,知道也认为完全合情合理——换陆军来做只怕比海军更过分。
  陆海军虽然向来看不顺眼,但这一次陆军上下对海军十分敬佩,至少这些装备物资都是海军豁出命去挣回来的,还大方地分给了印度军,等到佐级军官开上做梦也想不到的小汽车并听说海军摧毁巴拿马运河、轰炸纽约的壮举后,情不自禁地喊出了“海军板载!”的口号。看上去一片融洽。
  山下奉文对敌人狠,对自己也够狠。在昨天商定的策略中,他决定10天后,也就是7月24日发起对马德拉斯的进攻战役,虽然舍尔对日军官兵能这么快掌握德国坦克表示将信将疑,但名仓刊信誓旦旦在他面前拍了胸脯,表示完全没问题——保证提供状态最好、战斗能力最强的战车大队。
  到第二天上午他完全相信了,日军战车师团官兵从清晨开始就对德军装甲部队进行贴身紧逼:经常几个人的眼睛盯着一个德国坦克兵,看他如何保养、如何维修、如何补给,差点连如何拉屎都要学了去——偷拳头的形象完全跃然纸上。
  而且还让你找不到发火的机会:你要落座,他眼疾手快地帮你搬来凳子;你要抽烟,还没等你将火柴掏出来,对方已殷勤地点着火凑了过来;你要维修,他一声不吭地在旁边帮你递工具;至于其他苦活、累活,日本兵更是抢着干。以至于下面人和舍尔开玩笑,部队仿佛一下子多了几千个不要钱的免费佣人,那感觉有点儿怪异。
  更让舍尔感到吃惊的是,下午他本想找山下奉文沟通计划内容,结果被告知对方就在德军营地里。等找到他时,山下奉文和名仓刊两人正满脸油污地从一辆4号坦克底下爬出来,旁边围着一大群人,几个德国维修兵满脸尴尬地站在一旁。
  “长官,你这是何苦?”
  山下奉文接过一块破布随意擦了下,满不在乎地说道:“我本来是来现场观摩贵军演练和日常维护的,正好看到这辆坦克出了故障需要维修,就和名仓君一起亲手实践了一番,顺便也带一带我部官兵的抢修能力,和他们实地讲解有关技术要领。”
  “这……”舍尔有些汗颜,说句实话,自当上校级军官后,他再也没钻过车底、亲手动手维护或修理了,山下奉文现在以堂堂上将之尊干最普通士兵的小事,他实在有些不好意思。
  “不是已向贵军派遣了相应的教官和技术指导了么?您认为他们不合格?”
  “不不不,他们都是好老师,很受我军官兵尊重。不过我们时间不多,必须采取一些不同寻常的办法,叨扰之处,请多谅解。”
  舍尔压低声音:“那也不用您亲自跑来,更不用钻车底吧?”
  “我不重视的话,部队上下怎能感受到压力呢?来时我就和他们说过了,要想当陆军大将,不吃苦是不行的。”山下奉文笑道,“我听说过您在霍尔姆包围圈里的事迹,如果那时候您只躲在后面的指挥部里发号施令而不是冲到一线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只怕他们坚持不了那么久吧?”
  舍尔仔细一回忆,还真是如此,便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我在部队里提了竞争口号,要求所有大队一起学习、培训,但最后只挑状态最好、战斗意志最强的部队执行奔驰登陆任务,这可是非常难得的荣誉。”山下奉文笑眯眯道,“谁会脱颖而出就看这一次了。”
  “好吧。”舍尔叹了口气,“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会加大培训力度。”
  就在日军上下起早摸黑地进行地狱训练时,他们的对手、英国第11集团军司令官吉法德中将正在马德拉斯指挥部里大光其火。
  “混蛋,都是一群混蛋,他们迟早要断送印度大陆!”
  在丢失锡兰、失去几乎整个集团军司令部后,可怜兮兮的吉法德中将在马德拉斯依托城防部队重建了指挥系统,并向蒙巴顿发去求援电报,提出了三项要求:
  第一,迅速抽调有力部队增加11集团军兵力,加大南印度防御密度;
  第二,从东北部调集美军陆航主力对锡兰发起轰炸压制,即便不能摧毁敌人的防御体系,至少也要让他们不能舒舒服服里利用锡兰进行后续作战;
  第三,要求蒙巴顿协调美军太平洋舰队尽可能提供支援,配合陆军反攻锡兰。
  他看得很清楚,锡兰今后是印度次大陆这个牢笼的看守,有这块踏脚石,日军进可攻、退可守,完全掌握主动权。锡兰被占领后还卡住了航路,断绝了印度接受南非或澳大利亚补给的可能。
  他相信,失去锡兰的危害和可怕前景所有人都能看明白,但万万没想到,这三项要求只得到了有限回应:蒙巴顿从埃尔文的14集团军中抽调了3个旅进行增援,其他部队以缅甸日军的威胁而拒绝抽调;
  美国陆航和英国皇家空军往南部增加了6个中队,并派出轰炸机对锡兰岛进行轰炸,但在日军海军陆基航空兵到来后,他们迅速装备起了Fw-190和Bf-109,再加上舰载机飞行员的Bf-219,锡兰岛上防空力量密不透风,不断击落英美飞机,短短1周时间英美损失了30多架飞机。而付出这么大代价后连最基本的目标——摧毁日军在锡兰岛上重新启用的雷达站都没能做到。
  飞行员们认为自己完全尽了力,而在吉法德中将看来,这些兵力远远不够,他要的是主力——6个中队就是主力么?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至于美军舰队,尼米茨的回复就更加彬彬有礼:“本舰队正进攻吉尔伯特群岛日军,试图牵制联合舰队,待完成战役并休整完毕后,本舰队将评估后续作战需求并考虑贵国请求……”
  在吉法德看来,这简直就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等美军打完吉尔伯特再休整然后再打锡兰,他估计秋天都快要过完了,那时候别说锡兰,只怕整个南印度都要守不住。
  他咬牙切齿地骂道:“给伦敦直接发电报,告诉布鲁克元帅和丘吉尔首相,如果不给予本集团军有力支援,本人对南印度后续局面发展概不负责!”
第177章
南亚之虎(2)
  美军对吉尔伯特群岛的进攻进入第二天,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马金岛后,哈尔西将下一步进攻目标对准了塔拉瓦。
  说是岛屿,其实塔拉瓦是一串珊瑚礁组成的环礁,整体呈现三角形,露出水面的小岛约有20个。贝蒂欧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日军防御最坚固的岛屿,也是美军攻击的重点。
  该岛中部有一座飞机场,拥有跑道3条,主跑道长1200余米,是整个吉尔伯特群岛唯一的轰炸机跑道。四周是宽为150米至400米的珊瑚礁岛。一条500米长的椰木栈桥伸入礁湖,供舰船卸货,仿佛是贝蒂欧的鸟腿。但在美军航母编队昨日的猛烈轰炸中,机场已完全瘫痪不能使用,岛上的作战飞机在昨天就已基本打光,剩余几架被地面部队保护起来,不再出去无谓送死,美军占有绝对制空权。
  在这面积仅为1.18平方公里的珊瑚岛上,日军驻兵2500人,全是海军陆战队,司令官是柴崎惠次海军少将,另还有一个工兵营和近千名朝鲜劳工,岛上总人数达到4500人。出于吉尔伯特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绝对国防圈的重要性,柴崎上岛后一直在修建工事,到目前为止,整体工事修筑还没达到他所期待的水平,但大体轮廓已完全形成了。
  外围浅水礁盘上,日军设置了大量的混凝土三角锥、切瑚堆、铁刺网和椰木栅,并配合大量火炮和步兵武器,以阻击登陆舟艇。大批半地下式碉堡上面覆盖着厚厚的椰木、钢板和珊瑚沙,足以抵御大口径舰炮的轰击。岛上共有11处岸炮阵地,均系混凝土钢板建筑,里面装备了海军通用的8英寸舰炮。海滩地带还有25门野炮,全设在坚固火力点中。
  在岛屿纵深,工兵们陆续修建了极其复杂的防空洞体系,战壕和沟壑纵横交错,在地下构筑起了交通网,柴崎本人的指挥部设在用钢板和一米厚混凝土当围墙的巨型碉堡中,他曾对部下夸下海口:“塔拉瓦工程修建完毕之日将固若金汤,哪怕100万美军前来进攻也拿不下!”
  与历史相比,塔拉瓦守军增添了几个变数,第一,日军拥有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批量生产的多型号铁拳和一共10枚神风;第二,岛屿工事并未全部完工,但柴崎本人对遭遇进攻是有预期的。
  更大的变数是美军自己,太平洋舰队的进攻实力远不如历史同期强大:历史上美军太平洋舰队倾巢出动,总共动员了9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14艘护航航母和5艘正规航母,还有数不清的运输船只和保障船,但由于南太平洋战役、印度洋战役和巴拿马战役的严重损失,美军这次投入进攻的舰队力量只有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6艘护航航母和2艘正规航母(舰队航母、轻型航母各一艘)。
  不过尼米兹、哈尔西和霍兰德·史密斯还是对“电击”战役充满信心:情报显示联合舰队主力尚在锡兰,哪怕收到告警电报立即赶来,至少也要15天,整支太平洋舰队可全身心投入好好打一仗。对岛上驻军的数量虽无法掌握准确情报,但从岛屿面积与马金岛上毫无抵抗的情况来看,他们认为驻岛日军充其量在100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2000人,而第5两栖军为这次战役准备投入两个师。
  尼米兹对作战的期望是:以狮子搏兔用全力的姿态展开进攻,五天内拿下岛屿,第二个五天恢复岛屿机场和其他防御设施并派兵驻守,然后视情况决定后续应战。联合舰队如派来偏师支援,争取吃掉他;如果来了主力,那就使劲周旋;如果不来,那就更好,有吉尔伯特作为跳板,下一步打马绍尔群岛便有利多了。
  由于日军突然发动锡兰战役,时间紧迫之下对塔拉瓦的全面侦察不能尽善尽美,只能通过空军,细致和严密程度不足,该岛大部分要害在地下,光从空中看不出太多异常,这也是美军判断只有千余守军的原因所在。
  太平洋舰队上下都很乐观,但谨慎的尼米茨依然命令哈尔西带上全部主力,同时又命令利维少将调集足够数量的供应舰、修理船、拖船、扫雷艇、驳船、弹药船和9艘油船组成后勤船队,上面携带的食品、药品、各种弹药、登陆机械、通讯器材和燃料可支撑太平洋舰队连续高强度作战一个月。即便这样,他还不放心,又让人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西海岸准备后续作战物资。
  除前线作战部队外,尼米茨还调用了部署在图瓦卢的富纳富提岛和坎通岛基地上的陆航第7航空队远程轰炸机,总计100余架B-24轰炸机、24架卡特琳娜水上飞机越过1500公里距离去轰炸塔拉瓦,以破坏日军工事、杀伤人员,实施前期火力覆盖。
  在震耳欲聋的轰炸和炮击声中,“电击”战役的大幕被徐徐拉开。
  电信参谋匆匆忙忙向位于地下工事里的柴崎惠次汇报:“报告长官,收到联合舰队司令部发来电报,舰队主力已从锡兰岛启程前来支援,希望我部能就地坚守一个月,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轻言牺牲。”
  柴崎惠次、松尾敬公和管井武男三个主要军官看过电报后面露喜色:到底是海军自己人,求援电一发,连联合舰队主力都惊动了。按柴崎惠次当初夸下的海口,塔拉瓦足够守上几年,现在电报只要求坚守一个月,当真不在话下。况且舰队从锡兰这么老远赶来,一个月其实已非常快了,他对于打胜仗的信心很足。
  “把消息通知下去,让所有官兵都知道联合舰队对我们的关照,我们绝非孤立无援,海军要在塔拉瓦痛击英美鬼畜!”
  他们谁也没想到,尼米茨和冢原二四三对塔拉瓦的坚守能力估计居然惊人接近——只有5-7天,只有守军自己坚信能守几年。
  拂晓开始,对贝蒂欧的炮击和轰炸已整整持续了7小时,无数大口径舰炮和陆航轰炸机投下的航弹向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的岛屿肆无忌惮地倾泻火力,整座岛屿笼罩在一片烟雾中。日军没打出一发炮弹进行还击,整座岛仿佛昏死过去一样。
  根据霍兰德制定的登陆计划,登陆部队要避开日军设防坚固的南岸,从环礁缺口的水道进入礁湖,在日军设防似乎较弱的北岸登陆。指挥部从西到东将滩头地点定为“红一”、“红二”、“红三”,每滩登陆一个营,计划用125辆两栖履带装甲车分几批输送部队上岸。霍兰德特意强调登陆艇要尽量近岸,减少两栖车往返距离,加快登陆效率。
  在他设想的时间表上,D日(登陆日)美军横扫全岛、占领机场,并封锁住贝蒂欧东南端的日军残部,次日予以全歼,第三日扫清残敌——争取用3天时间结束战斗。
  执行登陆命令的是戴文·柯林少将率领的陆战三师,历史上这任务派给了陆战二师,但因当初联合舰队炮击瓜岛的地狱之夜影响还在,陆战2师虽比陆战1师要好,但也损失惨重,到现在才勉强补充、恢复完毕,暂时无力承担该任务,霍兰德便把进攻主力换成从西海岸增援过来的部队。
  中午12点左右,太阳已升得老高,陆航轰炸机投掷完炸弹返航了,海军大口径舰炮的攻击也进入暂停阶段,登陆的时间终于来临。
  特混舰队中各艘航母上陆续起飞了100多架俯冲轰炸机、攻击机和战斗机,轮番向贝蒂欧滩头轰炸、扫射,以驱逐舰为主力的舰队向前挺近,准备用密集火力掩护登陆艇开进,其余飞机哈尔西命令他们监视周围海域,防备突然出现的敌军舰队。
  近距离支援火力准备整整持续了60分钟,又倾泻炮弹、炸弹2000余吨,令人惊诧的是,到现在为止,日军依然没有任何还击动作。
  “敌人到底怎么了?”在印第安纳号上观战的霍兰德奇怪地自言自语,“为什么半点动静都没有?不是说他们至少有一个大队的兵力和火炮么?”
  戴文·柯林耸耸肩,满不在乎地说道:“我也不知道!估计持续不断的轰炸和炮击把他们干得差不多了吧?这次火力比当初瓜岛遭遇的火力只弱一些,但贝蒂欧面积才多少?只有瓜岛几十分之一!我怀疑每个日军得摊上10吨炸弹或炮弹,纳税人要知道我们这么挥霍弹药,会不会被气得发疯?”
  这句玩笑话把其他人都逗乐了,连素来不苟言笑的霍兰德也微微一笑。
  普通官兵可没这乐观,他们打包了个人行李,把私人信件和遗嘱交给文书,并随着牧师做祷告。虽然前线反馈一切安好,但在这种气氛下,士兵们不敢不予以重视,不少头一次上阵的新兵望着炮声隆隆的登陆地点更是腿肚子打颤——虽然都知道那是本方炮火,可万一打偏落到自己人头上怎么办?
第178章
南亚之虎(3)
  “小伙子们,登陆了!登陆了!准备好勇敢往前冲啊!”
  负责在红二滩头首批登陆的第三陆战团2营B连连长柯特上尉眼看目标在望,立即扯开喉咙喊起来。说来也怪,素有“大嗓门柯特”之称的他声音穿透力极强,即便身处震耳欲聋的环境,周围几条运兵船上的B连官兵也都听得清清楚楚。
  接到连长鼓励的陆战队士兵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出发。作为普通步兵,他们一般携带有M1加兰德步枪和一个基数弹药,另外还有三份口粮、两个淡水罐,分量不能说轻,但对美国大兵来说这点负重还是毛毛雨。
  士兵们通过绳网陆陆续续下到两栖车中,登陆艇依次驶向红二滩头,此时眺望开去,就会发现不远处还有友军部队也在重复类似的事,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不过一想到自己不是孤军作战,身边还有大量友军,身后有强大的特混舰队,B连上下的斗志就变得十分高昂。
  13:17分,正在美军登陆艇快速向预定阵地开进时,一枚红色信号弹从岛上升起,沉寂多时的日军火力全面复活,发出了反扑的怒吼。柯特看得很清楚,只见火光闪闪、炮弹排空而至,登陆舟艇四周水花喷溅,弹片横飞。一辆又一辆两栖登陆车被炮弹冲击力掀翻,士兵们狼狈不堪地落水。
  这还算比较幸运,有几辆倒霉的装甲车直接就撞上了炮弹,那至少是105mm口径的,一发下去整辆装甲车都被打得四分五裂,断肢残臂伴随着惨叫声飞了起来,然后是周围变成一片殷红,随即又被海浪冲散……这一幕只发生在短短的瞬间,但无疑让人头皮发麻、心惊肉跳。
  面对滩头阵地猛烈的火力,两栖车们无计可施,他们孱弱的机枪火力根本没法还击,只好纷纷躲到军舰背后,士兵们惊魂未定地重新钻入船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