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656

  但当斯大林把诺维科夫的意见转告总参谋部时,却遭到严重抗议。
  “总书记同志,不是我推卸责任,更不是总参谋部胡乱指挥,集中使用该空军集团军力争夺回制空权的方针是我们一致讨论并认可的,归根到底还在于目前空军战斗力不行,飞行员素质也差一些,所以才有较大损失,但我们能因为损失过大就不打仗了?”朱可夫反驳道,“不管怎么说,德国轰炸机至少消停了两天,让布良斯克方面军成功撤回了坦波夫并有机会构筑防线,如果按诺维科夫同志的意见,我们去打敌人的坦克而不管敌人飞机,敌轰炸机照样能把我们炸得损失惨重,如果坦波夫都丢了,我留着这个空军集团军给谁用?”
  “德国人坦克大概在2500辆左右,按诺维科夫同志的意见去打坦克的话,我们能打掉多少辆坦克?300?500?我从未听说一次大型战役仅通过强击机就能摧毁300辆坦克,就算是这次消灭了500辆又如何?敌人照样还有2000辆。”华西列夫斯基的语气又快又急,口气很不中听,“说到底还是某些空军同志贪生怕死,不敢和敌人刺刀见红,只想去打坦克——因为他们知道哪怕最糟糕情况下,敌人坦克也不会对我们的飞机构成威胁。”
  库茨涅佐夫跟着补了一刀:“总书记同志,我一直分管海军,不太懂空军,但英、美、德三国空军力量强于我们显然是事实,只听说他们发展战斗机或轰炸机的,没听说他们把空军作战重心放在对地攻击上,一支空军连制空权都不敢去争夺那还叫什么空军?”
  斯大林听后脸上阴晴不定,最终什么都没说,只示意三人退下。
  诺维科夫不知道当初一时口快给自己惹了多大麻烦——他以为出动大编队作战是列伊捷尔一时头脑发热,没想到是大本营点头过的,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库茨涅佐夫都赞同这个意见,他一句“瞎指挥”把三人全骂进去了,其他人当然要奋起反击。
  如果事情仅仅到此为止,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诺维科夫运气显然背到家了。当天夜里,斯大林担任空军少校的儿子瓦西里忽然回来了,理由是代表集团军向大本营汇报最近工作情况,实际上是集团军司令员放瓦西里去见自己父亲,同时想为集团军多要些补给和装备——斯大林儿子出面谁敢不买账。
  当斯大林问起儿子对这件事看法时,瓦西里眼珠子一转,轻轻巧巧回答道:“飞机尤其是战斗机造出来肯定是为了对付敌人的飞机,不过诺维科夫司令员说得也有一定道理,我们很多飞行员技术不行,打飞机挨不着边,打坦克或许更适合,但将老飞行员用于打坦克就是浪费。”
  前面还算中规中矩、两不得罪,但下面跟着的话就耐人寻味了:“空战经验只有面对面交战才能积累,越是勇敢的飞行员越容易活下来并取得战果,您看我,到现在不也击落5架敌机算王牌飞行员了?如果我只敢躲在后方打坦克,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王牌飞行员呢?”
  瓦西里关于击落5架的战果当然是真的——这种事没人敢谎报,问题是在他上天执行任务时,旁边都有一堆优秀飞行员保驾护航,然后又把最容易击落的目标让给“皇太子”打,偏偏斯大林本人位居中枢不知情,还以为儿子进步很快。
  这几句话一说,诺维科夫在斯大林同志心中一下子就和“妥协动摇、有畏难情绪”等联系在一起了,面上虽然看上去一如既往,但印象这东西一旦坏了是很难弥补回来的。
  莫斯科本还准备把继续将空军第2集团军也调过来,但巴格拉米扬报告突击部队面临空中威胁十分严重,希望过6月1日再转场,华西列夫斯基考虑再三,认为中央方面军同样要紧,何况坦波夫对空中力量的需求已不再那么迫切,便决定只从莫斯科方向再抽调2个航空歼击师给列伊捷尔,然后暂时放弃坦波夫上空制空权。但他绝口不提巴格拉米扬的请求,只告诉列伊捷尔说因为上次空战损失过大,是诺维科夫极力反对所致,气得列伊捷尔在司令部里骂了一下午诺维科夫。
  眼看俄国人不上当,莫德尔只能让部队先将缺口围起来,但对于要不要根据原计划立即进攻坦波夫,负责包围的两个装甲集团军司令官却发生了分歧。鲁道夫·施密特上将认为应该趁红军立足未稳的机会发动猛攻,尽早把城市拿下来,而莱因哈特认为坦波夫虽然防御体系不算严密,但毕竟也有20多万人马。一周之内不可能打下来,不但白白浪费向南进攻的时间,还会折损装甲集团军宝贵的坦克力量。
第135章
城堡(18)
  预料中红军救援坦波夫的力量迟迟未出现,反形成了中央方面军进攻卡拉奇的变故,前线指挥官的分歧立即传回来成了指挥部里的分歧。
  莫德尔倾向于施密特的意见,认为整个中央战线已开始前移,坦波夫方向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尖端就是坦波夫,一旦吃掉包围圈里的红军,中央集团军群能迅速形成优势兵力,无论继续向前进攻草原军区还是向北进攻莫斯科方向亦或向南转向斯大林格勒方面,他都认为本方都完全握有主动权。
  蔡茨勒倾向于莱因哈特的意见,他认为装甲集团军的意义不在于攻城,也不足以在攻城方面发挥优势,目前两个装甲集团军除去8个装甲师外,步兵师总共只有10个,其中还有4个是非常宝贵的装甲掷弹兵师——现在装甲掷弹兵师比装甲师数量都少,纯粹步兵师只有6个,相对城内守军并不具有显著优势,强行进攻损失一定很大。
  在他看来,既已调东方集团军群前来接替攻城任务,莫德尔的目标同样可以完成,只不过略微推迟几天罢了。当前装甲部队最重要的任务是进攻南面中央方面军的侧翼部队——争取吃掉那15万机动兵力,进而切断巴格拉米扬的后路。虽然他对卡拉奇的意大利部队比较有信心,但万一出现大漏洞呢?在他眼里,坦波夫包围圈里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已是瓮中捉鳖,他希望调整目标,再把中央方面军也吃下去。在南北两翼尚打不开缺口的情况下,能在中央开花也是理想选择。
  这两种主张让霍夫曼犹豫起来:一方面,他同意装甲集团军不该用于攻城、尤其不该使用于巷战的意见;另一方面,兵贵神速,先吃掉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好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他不认为坦波夫有斯大林格勒这么难打,只要肯付出代价,这座城市能在短期内拿下来。
  但两天里尝试性攻城的战果却让他皱起眉头:前线交换比从前期1:13以上迅速掉落到只有1:4不到,南北两翼两个装甲集团军在空军大力协助下,依然付出了1万多人的伤亡,但战果却很少,只将红军防线压缩了10-15公里,预计给对方造成的伤亡低于5万——其中还有很多轻伤员可再次参加战斗。
  1万多伤亡看似不算太大,但如果再加上前期1.7万人的伤亡,德军总伤亡已将近3万,数个步兵师可用作战兵力已低于80%警告线。这让霍夫曼最终下定决心:由东方集团军群负责攻城,2个装甲集团军迅速南下,准备围歼鲍里索格列布斯克以北70公里处的中央方面军侧翼。
  为减轻部队调防混乱,蔡茨勒不但对行军秩序进行微调,还建议第2装甲集团军不必先行转移到南翼,而是等候东方集团军群接管防线后再直接南下,代价是整体进程变慢一天。考虑到两个装甲集团军在前期作战中已用完第4个燃油基数,霍夫曼同意该调整并责令迅速加强前线补给。
  5月30日傍晚,东方集团军群先头部队抵达坦波夫防线,陆续与2个装甲集团军进行换防,换防工作陆续持续到6月1日深夜才结束,对坦波夫包围圈的主导权也全权由魏克斯负责,东方集团军群的指挥部设在了沃罗涅日。
  为更好地指挥战事,当天深夜,德军大本营开始南移,由斯摩棱斯克迁徙至哈尔科夫——中央、南方B两个集团军群司令部合流!根据战场形势变化,霍夫曼陆续发布一系列调整命令,最重要的是三条:
  第一,艾哈德·劳斯上将的第3装甲集团军配合东方集团军群作战,在奥廖尔与沃罗涅日一线待命;
  第二,莫德尔大将指挥第2、第4装甲集团军负责歼灭敌中央方面军右翼部队;
  第三,霍特大将指挥B集团军群其他部队守住卡拉奇一线。
  对坦波夫包围圈里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余部,指挥部形成统一意见:坦波夫之敌不用急着打,留着说不定更有用。魏克斯和蔡茨勒还不死心,还想用这个诱饵吊一吊西方面军或草原军区的鱼——他们不信俄国人会放着巨大的缺口而坐视不理,一旦红军出动,待命的第3集团军立即会有机会。
  他们万万没想到,斯大林比他们还着急,当列伊捷尔报告布良斯克方面军连日作战后只剩下20万兵力,各种物资、装备、补给都不充足时,他已完全急疯了——再不懂军事的人也能明白中央阵线出现如此大的豁口意味着什么,更不用提自诩为“战略指挥家”的斯大林。他一方面口口声声不再干涉总参谋部具体指挥,另一方面却明里暗里想方设法准备抽调兵力增援坦波夫,可这种努力在各方面都碰了钉子:
  一开始他希望科涅夫能主动站出来表示草原军区愿意出兵支援,结果还没等他开口,科涅夫的求援电报先打到了大本营——报告草原军区面临敌装甲部队威胁,所部不堪使用,要求迅速增加兵力和物资装备;
  然后他又希望把希望寄托在梅列茨科夫身上,希望抽调兵力去进攻奥廖尔以减轻坦波夫的压力,梅列茨科夫没明着拒绝,但提了一个要求:西方面军抽调兵力会削弱对莫斯科的防御,他希望大本营能放弃对列宁格勒方向的支援,把兵力补充到莫斯科来,然后由他派兵去进攻奥廖尔,简而言之是要求把沃尔霍夫方面军并入西方面军。
  虽然霍夫曼在交代北方集团军群作战任务时已明确指出围困而不是攻占列宁格勒是当前的关键,但斯大林在政治上绝不容失去列宁格勒——宁可失去坦波夫都不能失去列宁格勒!因此他不肯将沃尔霍夫方面军抽调到莫斯科,只答应让独立第7集团军南下。
  虽然独立第7集团军编制偏大,人数超过15万,但还是远远不够,梅列茨科夫赞同总参谋部的意见,认为德军在中央地区至少还埋伏了一个装甲集团军,加上奥廖尔地区的坚固防线和固守的10余万兵力,任何少于30万兵力的进攻行为都是送菜,因此继续伸手索要兵力和资源。
  围绕着挽救中央防线的讨论,迅速在莫斯科大本营激起涟漪。
  斯大林先是皱着眉头听取了朱可夫的报告:巴格拉米扬已开始进攻卡拉奇,但作战十分不顺,意大利人不但依托坚固防线进行顽抗,德军航空兵也给前线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坦波夫危在旦夕,列伊捷尔同志求援的电报一份接着一份打给我,卡拉奇又迟迟打不开局面。”斯大林拿着心爱的雕花烟斗,语气虽然还算平静,但内心的焦虑不安却跃然纸上,“康斯坦丁同志,接下去您打算怎么办?”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同志能坚持到底,至少坚守到卡拉奇完全攻克为止。”朱可夫很为难,中央方面军没有空中优势,巴格拉米扬手里的部队打起来束手束脚,更意想不到的是,防守卡拉奇附近的部队——2个意大利步兵师和1个意大利装甲师实力居然不弱,旁边还有2个德国步兵师提供侧翼掩护,打起来很不顺畅。
  “请告诉我,攻克卡拉奇还要多少时间?”
  “可能还需要7-10天。”
  “我不认为坦波夫还能坚持那么久。”斯大林摇摇头,“一旦坦波夫丢失,整条战线会出现巨大漏洞,哪怕届时攻下卡拉奇也无济于事,必须用另外办法。”
  “您的意思是?”华西列夫斯基已知道这两天斯大林偷偷摸摸在联系部队,对这种私下动作,他与朱可夫完全清楚,但都装作不知,也不点破。唯有一点两人意见高度一致:决不能向坦波夫派遣援兵,那一定会被吃掉。
  “我想成立莫斯科方面军,由托尔布欣同志担任方面军司令员,负责莫斯科西南、南部方向的防御。”斯大林不动声色地说道,“初步考虑将第7集团军和大本营预备队都调入西方面军,然后再从西方面军中划出4-5个集团军组建莫斯科方面军。”
  鉴于西方面军实力不足以完全支撑两头作战,被逼得没办法的斯大林最后狠狠心把刚刚形成,战斗力还很薄弱的预备队方面军全塞进西方面军,接着又加上第7集团军,然后他从西方面军中划出40万部队组建莫斯科方面军。表面看来西方面军的兵力和驻防地都不发生变化,但实际上由于战斗力的缘故,西方面军作战能力下降了一大截。
  华西列夫斯基的脸色十分精彩,他装作刚知道消息,惊喜地叫出来:“哎呀,这太好了,但大本营不能没有预备队,您看能不能先把部队部署到草原军区去,让科涅夫同志将草原军区目前的部队拉到莫斯科编组成预备队,这样到秋天我们又能收获一支劲旅。”
  面对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华西列夫斯基,斯大林可真是急了。
第136章
城堡(19)
  “总参谋长同志!”斯大林突然一声怒喝,把现场所有人都吓得一激灵。
  华西列夫斯基随即条件反射般地立正站好,毕恭毕敬地说道:“到!”
  “我命令你……”斯大林口气很强硬,大家静静等待着下文,朱可夫皱着眉头,他估计下面半句就该是,“立即给托尔布欣同志配足装备和补给,让他们去增援坦波夫……”
  但这句话最后却没说出来,反而变成了“我把这个新的方面军调给您,全权听你指挥,一定要想办法遏制德军攻势,解决中央防线突出部问题!”
  “是!”一听语气如此郑重,华西列夫斯基不敢怠慢,满口应承下来——斯大林同志显然已动了真火,再讨价还价很可能会被直接拿下,这险他可不敢冒!
  看到华西列夫斯基爽快地接受命令,斯大林显然松了口气。说句实在话,要换了大清洗的时代,就华西列夫斯基现在这态度,明天就是一顶“叛徒、内奸”的帽子逃不了,但他知道现在还必须依靠这几个人。从这一年多的战事情况来看,虽然华西列夫斯基也有指挥失误,但大多数情况下的判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虽然很多时候都不太中听。
  这种不中听可比铁木辛哥或伏罗希洛夫那种廉价的“好好好!”、“是是是!”、“保证完成任务!”值钱多了,总参谋部既然推断坦波夫的德军准备围点打援,猜测奥廖尔与沃罗涅日方向埋伏有另一个德国装甲集团军,那多半就是真的。因为不仅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这么说,梅列茨科夫也持有类似意见,更让人诧异的是,就连一直在西北方面军任职、昨天才紧急觐见总书记准备出任莫斯科方面军司令员的托尔布欣居然也这么想。
  一想到这么多人意见高度一致,斯大林就不敢再乱来:送掉30-40万红军只是小事,万一再决策失误,总书记的威信可就彻底保不住了。
  他终于发现:驯服而又听话的将领虽然执行命令比较得力,但大多打不了硬仗、困难仗,这几年表现相对还比较出色的将领个个不是刺头就是滑头,而听话的铁木辛哥、巴甫洛夫、秋列涅夫却纷纷吃了败仗——不是一般的挫败,是惨败!光这三个人就差不多断送了150万大军。
  有时候一个人静下心来想想,对当初那么快处决图哈切夫斯基也感到一丝丝后悔,如果这人还在呢?战争是不是就不会打成现在这样狼狈?还有布柳赫尔(加仑),如果他当初脾气不是那么坏,如果肯向自己表示效忠,怎么会有那个下场?
  他的脸色缓和了下来,问道:“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我和朱可夫同志一起商议了几条办法,再结合您刚才调给我的方面军,初步打算这样办。”华西列夫斯基走到地图前,一条条阐述起来:
  第一,从西北方面军、西方面军抽调40万兵力进攻维亚济马——这是西部铁路重要枢纽,也是德军必须确保的战略支点,我们在这方向占有一些优势,可想办法吸引德军注意力,迫使德军装甲部队暴露出来并向维亚济马一线转移;
  第二,新整编的莫斯科方面军整体移防草原军区,让科涅夫同志率草原军区现有部队向梁赞一线换防,做出进攻态势以迷惑德军;
  第三,确信德军埋伏的装甲集团军撤走后,让托尔布欣同志向西进攻,争取打开坦波夫包围圈缺口,或者接应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退;
  第四,巴格拉米扬应尽快占领卡拉奇,吸引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调动兵力巩固防线,以便为瓦图京同志的西南方面军侧击创造机会;
  第五,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和叶廖缅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暂时不动,向对手施加压力,确保南翼德军不再调入中央战场……
  斯大林一边听一边点头,很快就弄清楚了华西列夫斯基的用意:现在德军兵力重心都集中在中央战场上——装甲集团军集中了3个,集团军群也集中了3个,如果抽调兵力硬碰硬在中央战场打,那完全没机会,因为这里地势平坦、无险可守,而且又与两翼相距较远,能让德国装甲部队充分发挥优势。红军应反其道而行,猛攻德军战线两翼,迫使敌将厚集兵力从中央调开去增援两翼,这样才有机会维持稳定战线。
  “当然……”华西列夫斯基也看得很清楚,战线要想维持原来局面是不可能了,因为红军在整体战斗力方面居于弱势,坦波夫突出部只能让其存在,中央战场今后对峙的不再是沃罗涅日-卡拉奇一线,而会是坦波夫·鲍里索格列布斯克一线,那里会形成一个宽200多公里,长280公里的巨型突出部,而卡拉奇方向打出的小型突出部最后还是会放弃。
  “通过进一步拉升、延长敌军的补给线,可以为冬季反攻准备一个很好的基地。”华西列夫斯基又用朱可夫视察战线的情况来安慰斯大林,“我们发现德军坦克部队密度提升后,其对后勤补给车队依赖进一步提高,这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很好。”斯大林满意地点点头,“尽快按你想的去做,局势不能再恶化了。”
  1943年6月2日,也就是庞大的日本联合舰队驶出亚丁湾,转向南下接应在坦噶尼喀方向陆战队登船并准备完成塞舌尔攻略战的同一天,红军开始向驻防维亚济马一线的中央集团军群第9集团军发动猛攻。
  “动了!动了!”凯特尔汇报道,“我的元首,莫斯科方向不但集结兵力进攻维亚济马一线,似乎还准备抽调援兵南下。”
  “斯大林终于按耐不住了?”霍夫曼笑了起来,“有准确情报么?”
  “预估南下总兵力在30-35万之间,核心是列宁格勒方向的第7集团军,另外应该是斯大林秘密准备的预备队。至于围攻维亚济马的部队,从番号上判断似乎属于红军西北、西两个方面军。”
  “莫德尔大将已命令舍尔纳上将坚守防线,不得后退一步。”蔡茨勒皱着眉头道,“不过那个方向红军坦克较多,初步估计不少于700辆,是不是需要派一些装甲师过去?现在第9集团军没有装甲师。”
  “你的建议呢?”霍夫曼转向莫德尔。
  “我本想抽调1-2个装甲师北上,但劳斯上将给出了极为大胆的建议,他希望由目前位于沃罗涅日,隐蔽起来的第3装甲集团军向东调动,越过坦波夫包围圈,去进攻莫斯科东南方的梁赞并进而威慑莫斯科。”
  这建议让蔡茨勒受惊不小,梁赞离坦波夫有250多公里,离沃罗涅日超过350公里,对装甲集团军来说显然太过于深入了,更关键的是,图拉目前还在红军之手,贸然进攻梁赞很可能遭遇红军侧击,霍夫曼心里不赞同这样的冒险打法,这两天为维持2个装甲集团军的补给已让他寝食不安,如果真去打350公里外的地方,劳斯啥也别干,光机动一趟就能先耗光大部分燃油储备。但他没有断然反对,而是将征询意见的目光投向蔡茨勒。
  后者笑道:“既然都准备打350公里外的梁赞了,为什么不干脆再大胆一点越过坦波夫去打450公里外的下诺夫哥罗德?占领莫斯科东面的下诺夫哥罗德,再拿下坦波夫,等于我们完成了对莫斯科的四面合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