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656

  卡里乌斯知道自己的优点:虎式可靠的观瞄与射击系统能保证击中2000米外的敌军目标,他率领第二排的坦克逼近到离火线只有700米的地方,然后开始细心寻找在火影下晃动的目标。
  “3点钟方向,1500米……”
  “准备,射击。”一发炮弹迅速被击发了出去。
  “高了,再低一点。”
  “哐当”一声,又是一发88mm炮弹完成了射击,这次完美地击中了目标,狠狠地撞在一辆KV-3坦克的侧面装甲上,直到被命中的时候,这辆坦克的成员还在奇怪德国人是从哪里打来的炮弹。
  “我们命中一辆!”
  “4号车组命中一辆!”
  卡里乌斯微笑着发布指令:“大家不要着急,离天亮还有9个钟头呢,够我们好好打了。”
  当一辆接着一辆的坦克被远处飞来的穿甲弹击毁后,布布诺夫上校果断地察觉了不对,下令未受到燃烧弹波及的其他坦克或反坦克炮进行还击,可外面漆黑一片,他们只能看见德军的炮口焰而无法精确定位。
第004章
冻土(4)
  让KV-3进行远距离瞄准射击实在是难为了这些坦克兵,因为落后的观瞄系统与散布极大的85mm坦克炮并不能提供这种便利。在双方视线程度不对等的对射中,只有虎式发射的炮弹不断击中KV-3,而红军反击的炮弹却很少能击中虎式,难得有一发击中虎式的正面,也无法穿透厚重的倾斜装甲。
  不过,德军也发现对面的俄国坦克有些难啃,在1500米左右的距离上,如果对手是T-34,基本上只要命中就绝无幸存的道理,但今天却不一样,好几发炮弹打过去,明明命中了对手却无法奏效:要么无法击穿,要么产生跳弹。事后德军才知道KV-3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达到120mm,虽然不如虎式100mm倾斜装甲的防御水平,但比起T-34的防御水平来却足足上升了两个档次。测试结果也表明,只要俄国装甲钢没有质量问题,虎式88mm火炮在1500米之外是无法将其击穿的。
  在捷克有一条T-34生产线负责对缴获的T-34坦克进行维修改造以便投入后续使用,德国军工专家对俄国坦克质量非常敏感,令他们感到困惑的一点是T-34的整体质量特别是装甲钢质量非常不稳定,有些型号和批次的T-34质量很好,防御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指标,而有些T-34的质量却很糟糕,那脆弱的装甲甚至连37mm反坦克炮发射钨芯穿甲弹都防不住——而37mm反坦克炮已从德军中撤装了。有些装甲指挥官甚至感慨,为什么台风战役时碰不到质量这么差的T-34呢?否则那时根本就不会产生T-34危机。
  虽然战时大批量生产的质量体系会趋于弱化,但对如此不稳定的质量体系,德国方面也深感诧异,以至于工厂对缴获坦克还额外增加了测试与检验环节,那些质量差的产品会被毫不留情地拆除只保留底盘用于进一步装配——这不但增加了工时而且降低了产量,军备部在考虑是否不再改造缴获坦克而干脆直接生产全部配件,但这似乎又与集中精力确保重点型号生产相矛盾。
  这问题说穿了其实一钱不值,因为红军无法获得稳定的、高质量的装甲钢供应,在英美承诺支援的装甲钢多次泡汤或被德国截获后,装甲钢短缺已成为制约红军坦克生产的核心问题,而自产的装甲钢不但产量少且质量很不稳定。如果是和平时期,主管生产的官员一定会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去“建设”社会主义,但非常时期的思路并不一样,先保证有无,其次才是质量。再说,质量好坏并不太过于影响作战,寿命200小时和2000小时的飞机发动机一样可以使用——反正大多数飞行员都活不过头200个小时;质量好或者差的装甲钢一样能用来生产T-34——反正他们都经不起虎式坦克的攻击。不过,这批KV-3却是红军上下寄予厚望的新装备,所使用的全都是进口的优质材料与配件,因此装甲质量非常过硬。
  “敌人的正面装甲很厚,换特种穿甲弹。”
  随着卡里乌斯一声令下,装弹手立即将一发钨芯次口径穿甲弹推上膛,在奥地利钨矿大规模开采、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钨矿全部售予德国再加与日本进行了物资贸易与交换后,德国总体钨资源需求得到了满足,在充分供应机械、装甲与其他装备生产后,还有余力供应炮弹这种一次性消耗。虎式重装甲营的坦克兵们远比历史上幸福,每辆坦克能获得16枚成本更高、制造更困难但穿甲能力也强得多的钨芯次口径穿甲弹(历史上一辆虎式很少得到超过5发的配置,考虑到现在虎式坦克总体拥有量是历史的好几倍,霍夫曼也有资格拍着胸脯扮土豪了)。
  卡里乌斯自言自语道:“再打不穿就只能靠近一点了……”
  “哐啷”一声,炮弹被迅速击发,这发承载着众人期望的特种穿甲弹没有让人失望,果断地穿入了KV-3那厚重的正面装甲并将其击毁。
  “第三个战果。”
  眼看本方坦克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布布诺夫上校急了,他命令步兵跟着坦克冲出去为部队寻找一条出路,哪怕牺牲很大也强过现在被敌人一个个用远程炮火点名,但红军先头部队刚刚出来,早就已准备妥当、躲在暗处的希姆莱管风琴们立即根据卡里乌斯提供的方位和距离进行了铺天盖地的齐射,那一发发射击出去的火箭弹远比斯大林管风琴要厉害得多。齐射完毕之后,这些半履带装甲车立即脱离现场,在黑夜中一闪即逝。
  打不过了,只能撤退——这是布布诺夫心头涌起的唯一感觉,趁火势略有减退及德军并未包抄到位的契机,他率领该旅剩余部队向后果断撤退。但原先安排妥当的有序撤退变成了溃退,坦克旅的官兵还好,不但配合默契,而且还能凭借坦克迅速转移,但那些失去掩护的步兵和炮兵就遭了殃,要么躲在树林深处被大火活活烧死,要么被远处的虎式坦克逐一清除,要么冲出去拼死一击被希姆莱管风琴齐射后报销。
  经过一夜激战,到天亮时分,大火最终熄灭,506重装甲营接管了敌人昨天的藏身之所,卡里乌斯将敌人赶出耗子窝的策略获得了完美成功。该营以3辆虎式坦克和20余名士兵的损失为代价取得了重大突破,控制了整个马扎拉里村,经过清点发现昨夜战果委实不少,其中至少包括1500余具混杂了步兵、坦克兵和炮兵的尸体,发现了32辆俄国新式重型坦克的残骸,其他还有卡车、装甲车、反坦克炮、牵引式火炮等各式各样的重型装备200多件,其中就包括一直让德军士兵恨得牙痒痒的斯大林管风琴。
  唯一让人有些接受不了的是空气中一直弥漫着一股烤肉的香味——所有人都知道这香味是怎么回事,哪怕再想不明白的目睹那些烧成焦炭的尸体也能想象得出来,很多人都吐了一地,估计今天中午午餐里的肉类与香肠都会引发某些令人反胃的联想。
  “敌人溜走了很大一部分,现场残骸与通报的数量对不上。”看过现场后,卡里乌斯冷静地汇报道,“我们得追上去。”
  “我们先得加油并补充弹药……”维林少校苦笑着耸耸肩,“先让步兵们的追猎者赶上去。”
  追猎者是深受穿越影响的另外两个关键装备之一,另一个是三号突击炮。在霍夫曼决定集中精力生产4号坦克后,4号产量有了极大提升,但这种提升并非没有其他代价——从去年9月份起,军备部就按坦克军备重整案要求停止了三号坦克生产,有关生产线陆续改为四号生产线,后期出厂的三号突击炮除一小部分利用库存底盘生产外,其余都由回收回来的三号坦克改装而成,因底盘和改造数量有限,生产数量大大少于历史同期,这导致了三号突击炮的名头不如原有时空来得响亮。
  三号突击炮数量打一辆就少一辆后,利用38T坦克底盘和缴获的76.2mm反坦克炮改造而成的追猎者接替了该角色,一经推出便深受部队欢迎,产量上升得很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追猎者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缴获的76.2mm反坦克炮库存越来越少(很多直接用于已生产出来的追猎者炮管替换),因此开始装备75mm/L48坦克炮(与4号坦克一致),无论哪种型号的追猎者,在实际使用中都发挥了出色效能,深受步兵部队喜爱。
  一听歼击车上前的消息后,卡里乌斯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反而说道:“这恐怕不太妥当,我们昨夜与俄国坦克交过手,他们的正面防御比以前遇到过的俄国坦克要强,我们在1500米的距离上动用了特种穿甲弹才敲开这个厚重的乌龟壳,如果换追猎者去对付他们至少要接近到1000米以内——那个距离上,敌人的坦克足以将任何一辆追猎者撕得粉碎。”
  “你打算怎么办?”
  “毫不犹豫地追上去。”卡里乌斯笑道,“全歼敌军新型重型坦克旅的荣誉不能让508营分了去——昨夜是我们而不是他们和俄国人狠狠干了一架。”
  “很好。”维林也笑了起来,“一会你带着自己排第一个出击!好好干小伙子,上头还在组建新的重装甲营,急需有经验的装甲战指挥官,我觉得你过段时间去担任一个连长没什么问题。”
  “可我担任排长也不过2个月,这还是托了完成候补军官课程的福,本来我顶多当个车长……”卡里乌斯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连长没敢奢望,能得一枚勋章我会很满足。”
  “战争时期,一切皆有可能,我已经给你申报了二级铁十字,如果接下来几个月你还有这样的表现,我相信一枚骑士十字勋章也绝非难事。”
第005章
冻土(5)
  卡里乌斯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在他率领虎式坦克赶往前面后,正巧一个追猎者连带着步兵连败下阵来,根据他们的描述,他们一共损失了5辆追猎者但只击毁了一辆俄军新坦克。
  这是典型的兴奋过头之后对坦克歼击车的滥用,这种机动灵活、火力尚可的歼击车的装甲过于薄弱,通常采用绕圈方式来对付重型坦克——利用自己的机动性优势找到对手的侧后方进行攻击,这是过去一段时间德军坦克歼击车对付KV系列的常用招数。但KV-3的机动性比笨拙的KV-1要好,虽然发动机和不甚匹配的变速箱经常出问题,但显然不包括目前这些坦克——机械性能差的昨天夜里就已报销掉了。而且,使用这种战术需要更多有利条件,比如对方重型坦克数量不多,比如对方在坦克运用上比较机械等等,但显然布布诺夫的近卫坦克旅残部并不属于该状况。
  正因为追猎者存在威力不足的问题,相关方面一直试图对该装备进行升级,提出在4号坦克底盘基础上按三号突击炮思路搞四号突击炮(坦克歼击车),理论上的四号歼击车应该防御更佳、火力更强,但实际效果很糟糕,远不如三号突击炮成功:想搭载的75mm/70L的长身管火炮生产起来很麻烦,不仅占用稀有金属资源较多而且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最后被施佩尔一刀砍掉,退而求其次安装75mm/L48坦克炮的话还不如直接生产4号坦克,设计师们也试图在四号底盘上安装88mm/L56坦克炮,最后发现超重与后座的缘故导致四号底盘很难承受。最后无可奈何地形成统一意见——四号坦克底盘只用来生产坦克。
  还有人提出用3/4通用底盘来生产歼击车,但在德国国内已完全停掉三号底盘生产的情况下,重新开工生产一种独立底盘实在毫无必要。随着轴心军工整合,意大利方面很快就能转产三号底盘与突击炮,再利用3/4号通用底盘生产与三号突击炮或追猎者同水平的坦克歼击车纯粹多此一举。墨索里尼倒是很眼热4号坦克生产线,可意大利的技术水平实在跟不上,专家们评估后毫不留情地指出:“生产三号突击炮对意大利而言是最合适的”。
  追求更强威力坦克歼击车的想法始终是前线和工程师们的共同愿望,除4号底盘外,现在唯一还能有效利用的只有虎式底盘,兵工厂在上面安装了威力强大的88mm/L70火炮(无炮塔型),同时正面装甲加强了15mm,侧面装甲也略有加强,整体重量比虎式还轻2吨多。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暴风雨”歼击车(请读者不要与历史上的猎虎歼击车混淆)。但现在虎式坦克相对盟军坦克占有极大优势,再生产虎式歼击车完全是浪费,而且会干扰虎式产量,霍夫曼对该想法予以了叫停——暴风雨歼击车只研究不生产。
  众人琢磨来琢磨去,又把主意打到了T-34底盘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该底盘上安装88mm/L56火炮,这次获得了极大成功,T-34底盘承载性能比4号底盘更好,在正面装甲加强到75mm/60度倾角,侧面装甲加厚10mm的前提下,这种歼击车重量控制在了30吨,机动性也非常理想。工程师们还尝试安装了88mm/L71火炮,发现虽然火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但整体综合性能不如前者,这款基于T-34底盘基础的坦克歼击车被命名为“突击者”,但就是否生产“突击者”引起了极大分歧。
  支持继续生产坦克的观点认为,T-34/76坦克虽然总体性能已落后于四号H型,但至少还是一款性能不算差的中型坦克,可提供给装甲部队综合使用,其运用范围比坦克歼击车广泛得多;而支持转产突击者歼击车的人认为,剔除T-34/76性能落伍的因素外,还应该考虑战场局势变化:随着中东、非洲战役接近尾声,今后大规模装甲战的目标只能是红军,继续生产T-34/76不能有效加以区别,而从4月份开始,豹式坦克要逐步进入量产阶段,对持续生产T-34坦克的需求将进一步降低,但突击者的性能却远强于三号突击炮或者追猎者。
  霍夫曼赞同生产突击者的提议,但他不希望部队同时装备三号突击炮、追猎者和突击者三种型号不同、定位接近的坦克歼击车,最后军备部做出决定,根据前期研发的结果,将38T底盘转用于搭载150mm口径的榴弹炮,生产蟋蟀H型自行火炮并配属给步兵支援作战,并陆续停产追猎者,减少该口径牵引式火炮生产。
  于是,率部追击的卡里乌斯不但看到了追猎者,还看到了此时还极为罕见的“蟋蟀”自行火炮——它和追猎者混杂在一起,个头差不多大,但特征完全不同。
  “您估计敌人有多少辆坦克?”
  对面带队的中尉认真想了想说道:“我只看到9辆,但我估计有15-20辆左右,没发现反坦克炮。”
  “交给我们吧,让虎式来对付他们。”卡里乌斯自信地笑笑,“我看到您还有自行榴弹炮,麻烦帮我们对付那些步兵。”
  “没问题。”中尉点点头。
  以卡里乌斯所在的第二排为先导,该连14辆虎式以标准的楔形进攻队形展开进攻,他冒险打开坦克舱盖,用巨大的双筒望远镜观察追猎者们描述的战场,去寻找那些隐藏起来的俄国坦克——通过战场打扫与俘虏审讯,506装甲营已知道对手属于近卫第11重型坦克旅这样的精锐部队,甚至还得知这是前不久刚刚抽调过来的红军大本营预备队,更坚定了将其全歼的决心。
  卡里乌斯搜索得很仔细,几乎是一寸一寸地扫过去,终于在一个洼地边缘找到了一群红军坦克,那是一片被薄雪覆盖着、其间点缀着干枯草地的地域,俄国人大概被燃烧弹打怕了,这次没敢再找有茂盛植物的地方。
  “一辆,三辆……不,六辆。”除坦克之外,卡里乌斯还看到了一群的红军步兵从旁边涌出来,数量似乎还不少。他犯起了嘀咕:这帮家伙在想什么呢?为什么不干脆撤退?
  卡里乌斯不明白对方出于什么考虑继续在这一带逗留,对面的布布诺夫比他还苦恼:昨夜德军的突击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为部队准备的油料车毁于燃烧弹的战火,再加连夜撤退,他的坦克普遍只剩下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油料,如果不管不顾地直接撤退,这些坦克一定会在路上趴窝,他必须找到充分的柴油补给才有出路,甚至连缴获敌军的念头都不曾有——德国坦克用的全是汽油,而红军从T-34开始,坦克全是柴油车,完全没法通用。
  就在布布诺夫为油料发愁时,部队又碰上了前来进攻的追猎者,费尽心机将德军击退后,所有坦克的油料都降低到了最低程度,唯一的好消息是他联系上了一个红军步兵师,对方也是从伊朗境内退下来的残部,本以为被德国人的坦克包围了,弄清楚是本方近卫部队的坦克旅后又高兴起来,师长马克西姆上校表示自己手里还有一点柴油能提供给坦克旅,唯一要求是希望坦克部队能在前开路,把他的部队一起撤到巴库去。
  布布诺夫对此求之不得,配属给他的步兵已在昨天的作战折损得差不多了,光有坦克没有步兵配合是不足以杀出重围的,现在部队与梅佐夫中将的集团军司令部失去了联络,也不知道自己的使命与任务究竟是什么,所有人都是凭借本能与求生的渴望准备撤退到巴库去继续战斗。
  “不是说有15辆甚至更多么?为什么我只看到6辆?”关上舱盖之后,卡里乌斯开始自言自语起来。
  面对敌情不明的局面,他没有贸然冲动前去进攻,他让后面的战友稍等片刻,自己只带本排4辆坦克往右侧的小道扑过去,那里离那片洼地足有1500多米,他确信俄国坦克的炮弹打不穿自己,穿过一片灌木丛后,坦克驶上了一处丘陵,随着地势的起伏,他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可也被吓了一跳:在右侧不到400米的地方还停着两辆坦克,炮口正对着他的坦克,刚才由于灌木丛的遮掩,谁都没有发现对方。
  红军同样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刚刚击退敌人的坦克歼击车后又有德军装甲部队前来进攻,而且是令人恐惧的虎式坦克。更关键的是,卡里乌斯发现这两辆坦克居然还停着不动,似乎还熄了火——实际上是敌人为防止油料消耗过快而采取的不得已措施。
  就在彼此双方都在为这种突然遭遇而发愣时,卡里乌斯已率先反应过来:虎式坦克迅速右转,炮塔则转得更快,一场近距离装甲战一触即发……
第006章
冻土(6)
  面对突然出现的敌军,炮手没有瞄准,凭感觉直接就打出了第1发88mm炮弹,转眼间就将第一辆KV-3打得粉粹,而另一辆似乎还没反应过来,只静静地用炮口指着虎式刚才待过的地方,并未随虎式炮塔的转动而转动,抓住这个千钧一发的机会,88炮“哐当哐当”又是连续两炮,第二辆KV-3也被顺利报销,甚至连坦克兵们都没能逃出来。
  就在卡里乌斯寻找其他可能存在的坦克时,跟在他身后的战友也开了火:在刚才两辆坦克身后他们发现了更多的敌军坦克,数量足有5辆之多,他们已被卡里乌斯的开火行为惊动了,拼命旋转炮塔试图展开对攻,第二排其余3辆虎式又干掉了3辆,但第4、5辆KV-3却找到了机会抢攻,双方彼此间距不到500米,而且他们不约而同地都瞄准了3号车——这辆虎式的侧影暴露得最明显。
  “轰隆”一声,三号车被KV-3的85mm炮弹命中后击穿,第二排出现了第一个战损。卡里乌斯来不及伤感,迅速对准新冒出来的敌军坦克开火,在二排其余战友齐心合力的进攻之下,这5辆KV-3最终全被摧毁。卡里乌斯命令驾驶员加速向前开,然后在电台里要求另外2辆坦克迅速跟上,因为他发现这边交火之后,洼地里的那些敌军坦克也被惊动了,正驶出洼地,正前方的敌军步兵也开始大量涌出来,他怕遭受两面夹攻——在狭窄区域的作战中,坦克从步兵身上可捞不到便宜。
  只有2号车跟上了他的脚步,4号车在电台里焦急地大喊:“3号车把路挡住了,我绕不过去,得换条路。”
  “掉头!掉头!”卡里乌斯声嘶力竭地大喊,“立即退出去,和其他坦克绕道另一侧进攻。”
  “是!”
  这本是布布诺夫精心布置的战场:让一部分坦克躲在洼地里吸引德军注意力,然后将其他兵力埋伏在德军必经之路的侧面。如果有心急的德军坦克想要去进攻洼地里的坦克,就必须从侧面的小道走,然后一不留神就会把侧影暴露在埋伏起来的红军坦克前。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刚刚部署完,还没来得及交代相关作战配合事宜时,卡里乌斯就带着虎式坦克气势汹汹地杀上门来了,猝不及防之下,埋伏不到位的红军坦克只击毁了一辆虎式,自己却被击毁了7辆。
  现在卡里乌斯身边只有2辆虎式,却要面对洼地里同时涌出来的6辆KV-3,他估算了一下与步兵的距离,决定冒险对这批坦克开火:他离俄国坦克有1500米,倒不担心对方的火炮能拿他怎么样,唯一要顾虑的是前面不到800米处的步兵——他很怕红军突然间推出反坦克炮来。
  洼地里的那6辆KV-3以最快速度咆哮着分成两列扑过来,他们也知道这距离上他们奈何不了虎式坦克,竭力想要拉近距离迎敌。为确保命中与摧毁,装填手第一发炮弹就用上了特种穿甲弹,只可惜打高了,从最后一辆KV-3的头顶高高掠了过去,炮手摇低了射角,结果第二发炮弹又没中。
  一连三次开火均未命中机动中的敌军坦克,再加上对面纷纷开始还击,虽然没有一发炮弹击中本方,依然免不了让人心浮气躁。
  “别急!别急!瞄准了再打,他们打不中我们。”卡里乌斯宽慰着众人,试图让他们尽快平静下来。
  到第4发时,炮手终于找到了感觉,准确地击中了对方,此时距离还不到1200米,特种穿甲弹一下子就击穿了KV-3的正面装甲,卡里乌斯观察得清清楚楚,敌军坦克兵抛下受损的坦克一溜烟跑了。二号车随即也取得了命中,摧毁了另一列打头的坦克。
  剩余的俄国坦克动作有些迟疑,不过只是一愣神的功夫,他们重新又向卡里乌斯所在的位置扑来——这次他们学乖了,没再成两列纵队,而是绕过战友坦克的残骸,以一字横阵的方式展开进攻,试图用交叉火力压制当面的虎式。
  卡里乌斯一边关注左侧敌军坦克的动态,一边又关注正面步兵的情况,忙得简直不可开交。炮手瞄准了最左侧也是距本车最近的那辆KV-3,还没等他开火,一发85mm炮弹突然打在炮塔左侧,幸好因射入角太小而被弹飞了,所有人都吓出一身冷汗。炮手眼疾手快发动反击,这次直接命中了对方,跟在后面的2号车则心有灵犀地对准左侧第二辆KV-3开火,在浪费4发炮弹之后,也成功地摧毁了对手。
  战场态势最开始是6vs2,第一轮过后是4vs2,现在又变成了2vs2,剩下的红军坦克不由得萌生退意,开始缓缓向后退去,就在这时,卡里乌斯果断下令:“后退,后退!正面迎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