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56

  “元首。”他战战兢兢地走上前去,用埋怨的口气说道,“您是党和国家的唯一希望,可不能在这些至关重要的事情上掉以轻心,哪里可以对叛国分子心存侥幸呢?”
  “你的忠告我会牢记在心。”霍夫曼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鲍曼的观点,心里却差点笑出来。右手一伸,说道:“拿来吧。”
  “什么?”
  “逮捕令啊。”霍夫曼反问道,“没有我的签字,这些大人物是你和保安总局能够轻而易举逮捕的吗?”
  “是是!”鲍曼连忙反应过来,原本他是想让霍夫曼看了审讯卷宗再签署逮捕令的,没想到现在什么多余的话都不用说了。他在心里哀叹:大清早匆匆忙忙过来就是想在元首面前邀功请赏,没想到元首早就一清二楚,自己处处被牵着鼻子走,整个节奏完全都变了,在元首面前活像个卖弄的小丑。
  霍夫曼扫了一眼名单,基本都在他预料之中,他只对一个人的处理提出了意见:“博克元帅在这件事情上牵涉不深,对他的处理由逮捕改为监视居住……”
  鲍曼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后还是没说,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霍夫曼很快签完名,最后还补了一句:“卡纳里斯这个诱饵先留着,还会有人奋不顾身前来充当飞蛾的,你们把灯罩更换一新即可……”
第038章
在北非
  古德里安最初是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去非洲上任的,他先是到罗马拜会了墨索里尼。意大利首相见面后对这位声名赫赫的装甲英雄很有好感,对霍夫曼决定加大非洲军投入的决定更是大加赞赏,和他的女婿、外交部长齐亚诺伯爵一起给古德里安灌了不少迷魂汤,言语中甚至还暗示隆美尔的元帅封号名不副实,并不如古德里安在闪电战中的贡献,这让后者非常陶醉。
  但这种好心情持续了不到三天就破灭了:在他离开罗马时,墨索里尼曾拍着胸口答应有关补给物资随后就会装船起运,为了这个承诺他还给意大利领袖敬了满满一杯红葡萄酒,没想到他到非洲军都三天了,有关物资还积压在港口的仓库里,连装船的动作都没有。实在没办法的古德里安只能硬着头皮去让手下人去找凯塞林元帅帮忙沟通,这位新任南线总司令倒清楚意大利人的脾气,让他宽心一二,他会想办法。
  终于在凯塞林元帅出马后的第二天,意大利人不紧不慢地装上了船准备起运,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元首安排凯塞林当南线总司令而他古德里安只能是非洲军司令官——他实在是没有凯塞林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本事。
  而几天后视察部队的情况更让他泄气,他在东线已见识过意大利人的无能与懒散,也在与隆美尔的交谈中得知了对方对意大利的评价,心里对非洲军中意大利人的表现已有了足够的免疫力,但实地查访的情况却远比他想象中要恶劣的多——这里的意大利人已经不是无能与懒散,简直就是笑话了。他在司令部里听说了很多调侃意大利人的段子,原以为那是参谋军官们的夸张,没想到居然全都是真的,就连意大利人自己都毫不讳言地予以了承认。
  这让他对隆美尔的工作敬佩起来,他没法想象仅仅依靠不满员的四个德国师且带着意大利废物的非洲军居然能有如此出色的战果。听说隆美尔对意大利人的态度很糟糕,动不动就发怒,他原以为是隆美尔脾气不好,现在实际情况就摆在这里,就意大利人这德性换谁情绪都没法好起来。现在他能理解为什么意大利领袖和隆美尔互相看不顺眼了,这事情压根就没法调和,他觉得自己很快也会走到和隆美尔一样的路上。
  内定第一批调给古德里安的增援部队是艾伯巴赫少将率领的第四装甲师,这是中央集团军群抽调出来的生力军同时也是古德里安在原先第二装甲集群中指挥的老部下,但还没到达指定位置。现在非洲军里留下的人马都是隆美尔的班底,虽然都是典型的德国军官,能够拥护新任司令官的上任,但隆美尔带领非洲军在漫漫黄沙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历史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相比之下他们对古德里安的功绩并不熟悉。也有一部分人是隆美尔最为倚重的心腹部下,对古德里安的到来颇有看法,认为是他为了重新获得元首启用而不择手段地挤走了隆美尔并准备前来摘桃子。好在霍夫曼和凯塞林知道古德里安的管理难度,在隆美尔走后,老资格的非洲军军长尼林将军也奉调回国,隆美尔的老搭档,非洲军团参谋长阿尔弗雷德·高斯少将因为身体不适,同样返回国内休养。拜尔莱因上校接任了非洲军参谋长职务,而非洲军军部则被古德里安吸收合并,现在德国非洲装甲集团军就等于非洲军,古德里安直接管理着手下四个师。从这一点上看,非洲军上下对古德里安存在些许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古德里安上任后召开第一次军事会议时,当他果断叫停非洲军在隆美尔走之前策划、筹备并已基本准备妥当的进攻计划时,这种怀疑到达了顶峰。整个司令部的参谋班子全部鼓噪起来,认定古德里安叫停进攻计划的目的并不单纯,只是为了显示他新任司令官的威风并标榜他与隆美尔不同的作战风格。两个主力装甲师的师长,第21装甲师师长乔治·冯·俾斯麦少将和第15装甲师师长古斯塔夫·冯·瓦尔斯特中将同样持怀疑态度,但他们的作风很谨慎,不想直接顶撞上任没几天的司令官。
  古德里安没有选择争吵,他耐耐心心地等他们将牢骚全部发完,直到最后才使出杀手锏,他说:“其实我叫停进攻阿拉曼的原因很简单,你们的进攻计划与部署方针已经都让对面的英国人知道了,因为英国人掌握了我们的电报密码。”
  “这不可能。”情报处长弗里德里希·冯·梅林津中校第一个跳起来。
  “不可能?”古德里安耸耸肩,“先生们,我们可以好好打个赌。”
  隆美尔的心腹,作战处长齐格菲尔德·威斯特法尔上校阴沉着脸问道:“您想怎么打?”
  对战术欺骗古德里安再是轻车熟路不过了,他使用原先的电报密码向柏林拍了一份电报,意思是:“经过飞机侦查,发现英国人目前部署在北部的兵力相对薄弱,南面更为密集,为加强突破力量,建议推迟几天发起进攻,让非洲军有足够的时间更改部署。”然后不管柏林方面的回电,用同样的电报密码命令意大利人在南面的步兵单元(主要是布雷西亚师)和最北翼的德军164轻装师对调,用来加强进攻力量。意大利人本来对古德里安要求他们调整部署的命令是抵触的,但听说北面英军力量空虚,南面反而是第八集团军主力且需要执行主攻任务的消息后,立即按照这个要求进行调度。
  次日傍晚的飞机侦查结果支持了古德里安的观点,对面英军第八集团军在做针对性调整,一个装甲旅从中路抽调出来加强了南翼。即便如此,蒙哥马利依然不愿意冒险,陆续又将后方两个澳大利亚步兵旅的兵力调上去加强到了中路用于机动支援——反正第八集团军兵力足够,万一德国人狗急跳墙了呢?
  侦查结果传来后司令部一片沉默,没有人把这看做是偶然,所有人都明白古德里安的猜测是正确的,大家不由自主地出了一身冷汗——如果照原计划进攻,他们将一头撞进英国人预先准备好的火力网,古德里安的权威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第二天晚上再开军事会议的气氛就好多了,古德里安解释了内幕:“先生们,这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测,在我动身之前,元首刚刚在柏林破获了叛国集团,抓出了大群密谋分子,很多是身居高位的元帅和将军。我们很多情报早就被对方掌握了,这些电报密码都是叛国分子们提供给英国佬的。”
  当古德里安把涉案人员名单一个个说出来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其效果不亚于一枚500公斤的航弹投入了现场。所有人心酸地想到:他们在远离家乡的北非为了保卫帝国而浴血奋战,柏林几个不要脸的大人物为了自己可怜的一点私利转眼就把他们全部给出卖了——这是针对非洲军的背后一刀!其实说这些名字的时候古德里安的情绪也很糟糕,因为里面有他很多的老同僚、老上级,他都不明白他们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参谋长拜尔莱因上校脸色惨白:“现在怎么办?如果情况属实的话,那就意味着英国人已在前面挖好了陷阱等待着我们,临时更改作战计划的风险也不小,只要我们一有其他动作,英国人就会知道我们察觉了他们的猫腻而很快扑上来,而他们知道我们现有部署的一切弱点。”
  作战会议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第039章
新的方向
  “让我看看你们的原先作战计划。”古德里安率先打破了沉默。
  威斯特法尔上校拿着教鞭在地图上比划,将隆美尔临走前的大体作战思路与细节讲述了一下。
  古德里安皱着眉头:“制定这个计划的依据是什么?有可靠的情报来源么?”
  “有。我们获得了一份比较详细、完整的英军布防地图。”梅林津中校递给古德里安一张地图,“我们的炮兵在前线击中了一辆前来侦察的吉普车,从开车的英国少校身边搜出来的。”
  “是嘛,这炮弹可真是凑巧……”
  听着古德里安的口气不太对,似乎有股淡淡的嘲讽在里面,梅林津中校迷惑不解,“击毁吉普车的事情没法作假,前线官兵都看到了。我们找英国俘虏核实过情况,这个少校名叫史密斯,确系第八集团军司令部的参谋军官。”
  “唉……”古德里安叹了口气,用调侃的口吻说道,“你们实在是跟隆美尔的时间太久了。”
  威斯特法尔上校的脸顿时拉了下来:“您这句话一点都不好笑。”
  古德里安若无其事地说:“我问你们,除了隆美尔还有哪个帝国高级将领作战时经常不要命地顶在第一线、亲自去观察敌情的?别说元帅,少将以上恐怕都没有了,原来我也是这样,不过这习惯我基本改了。”
  “这……”指挥部里的人面面相觑,这事仿佛除了隆美尔真找不到别人了,大家一直都以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为榜样,现在听古德里安的口气貌似这事做得很不对?
  “先生们,虽然我和英国人打交道的机会不多,但在法国战役时还是碰过一些英国人的。”古德里安笑着说,“想想大不列颠军官在你们脑海中的形象,他们是最讲究等级尊卑的,侦察阵地这种事情怎么会让一个少校亲自来做呢?退一步讲,就算是这个少校来侦察,他会一个人出来么?他的司机呢?他的卫兵呢?”
  “哗……”指挥部里的参谋军官们脸色大变,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有人想问为什么英国人会派一个货真价实的少校来送死,但又觉得这问题很愚蠢——为了传递假情报,牺牲一个少校有什么了不起的,谁知道这少校身上还有其他什么事。
  “还有……”古德里安抖着地图,“你们看看这地图,多么新,新到连折缝上的痕迹都没渗开。你们随便找一副旧地图对比下,哪份没有渗开的痕迹?”大家都是有经验的军官,这种事不用查证,脑子一想就明白了:因为折缝是经常与手接触的,总免不了汗水落在上面,尤其是沙漠作战的气候,旧地图上都布满了印记。
  “再退一步说……假设这份是英国侦察人员刚刚完成不久的新地图,你们再看看上面的线条和勾勒……”古德里安用手对着地图指指点点,“能画得那么匀称、那么粗细一致么?在我的印象中,侦察人员始终处于慌忙、紧张的状态,没能力也没有必要将图画得这么精细。”
  梅林津中校仔细再看了一眼,联想起自己当初拿到这份地图时的一些疑虑,颓废地说道:“我理解阁下的意思了,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侦察地图,这分明是英国人对照已有地图而精心炮制的假地图……”
  这一闷棍把所有人都敲醒了:原先针对性、自以为十分巧妙的战略部署是建立在假情报上的,非洲军的密码和信息已被英国人完全掌握了。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仗都没法打,全部因素都指向一条道路——彻底失败!
  现在所有人都眼巴巴地望着古德里安,指望这个上任不到一周的新任司令官拿出办法来,这架势就像这两年每当局势不利时大家都看着隆美尔,指望他拿出奇思妙想来一样。
  “先不要改密码。”古德里安狡黠地一笑,“改了密码就达不成麻痹对方的效果,我在来之前已经和元首沟通好了,我会使用更好的办法。”
  在司令部几个主要将领的注视下,古德里安当场亲自起草了电报并用原电报密码发给柏林。电文写得很有艺术性,也很有谋略大师的风范:我方察觉对方兵力部署有异,正变更既定作战部署,原定于8月31日的进攻拟推迟至9月7日以后,为避免让英国人看出破绽,会择机在北线让意大利人发动佯攻以牵制英国人的注意力。另鉴于物资紧缺、兵力不足,希望大本营方面能尽快增补。
  柏林的回电傍晚就传回来了:一是同意古德里安的作战部署,告诉他不用着急,如果9月7日来不及,推迟到9月10日以后发起战役进攻也是可以的;二是告诉他由于东线战事激烈,德军准备全力发起夺取斯大林格勒战役,空军主要力量都投放在高加索地区,无暇顾及地中海,让他等待到12月份以后,即东线进入冰天雪地不适宜作战的季节后再考虑大规模补给,当前只能以维持为主,9月6日下午会有2条意大利油船在托卜鲁克港补给6000吨汽油,让他安排接应。
  这两份当然都是为了糊弄英国人而搞出来的假情报,古德里安在走之前已经和霍夫曼沟通好了,在密电码彻底更换前的非洲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计划全部由古德里安拟定,柏林方面不管,如果古德里安需要配合,大本营会顺着他的意思说——反正里面不会有半句是真话,但整体意思看上去十分逼真。而所谓汽油补给的消息是真的,但时间却对不上,真实时间是油船于9月3日上午靠岸,这是凯塞林和古德里安商量好的小花招。
  “先生们,迷惑电报我已经发了,很快英国人就会明白我们的作战部署,但我们真正的作战方向是……”古德里安在地图上画了一个箭头,并重重地在上面拍了一下,“其实是这里。”
  古德里安在地图上所画箭头指向的地方是他们身后的托卜鲁克,一时间会议室里炸开了锅。如果按照古德里安的部署,岂不是这半年里他们所有的战果都要化为泡影?
  “先生们,如果你们知道对面英国人的确切情况,你们就不会对此表示惊讶。”当古德里安告诉手下对面与他们对峙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实际情况后,非洲军司令部里所有人都坐不住了:蒙哥马利手下有23万人马,坦克和飞机的数量基本都是1500,而非洲军兵力不到8万,坦克只有500辆(还有一半是性能低劣的意大利菲亚特坦克),飞机只有350架。英军不但兵力是非洲军的3倍(非洲军一共不到10万人,除去后方留守兵力,在阿拉曼前线只有不到8万人,其中还有5万是意大利人),在主要技术兵器上也占有压倒性优势。
  参谋长拜尔莱因上校马上骂骂咧咧地说开了:“这仗没法打,敌人在飞机、坦克等主要兵器上有3-4倍的优势,兵力比我们多5倍。”没人去指出他言语中的计算问题,因为在非洲军的战役决心中意大利人是从来不算人头的,顶多对冲掉同样人数的英国人——这往往还办不到。
  梅林津中校很紧张,因为探明敌情是情报处的责任,他已经在假地图上吃了一次亏,他原先收集到信息是第八集团军兵力比非洲军略占优势,但并不是没得打,他下意识地问古德里安:“长官,这情况可靠么?”
  “可靠,元首逮捕卡纳里斯之后重组了情报机构,挖掘出了不少信息。”虽然卡纳里斯被捕在本土还属于保密事项,但古德里安不怕消息从非洲军这里传出去,便毫不犹豫地说了,“因为我发现你们连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已由奥金莱克更换为蒙哥马利的事情都不知道,这就存在问题了。”
  梅林津的脸色很窘迫,隆美尔元帅原先依仗的无线电侦听单位被英国人敲掉了,现在他这个情报处长几乎就是睁眼瞎。这些天陆陆续续还有埃及的情报信息传来,但现在看来那条线显然也是假的,情报员说不定早就被英国人一锅端了。
第040章
孤胆英雄古德里安
  “在这样的兵力对比下我们只能后退,当然后退不是目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请相信我。”古德里安眨着眼睛,“下一步行动我已设想好了,不会让你们失望。另外新的兵力和补给即将抵达,他们将分批在班加西和托卜鲁克登陆,这是参加过东线作战的精锐,直接从帝国本土调来。”
  “有多少?”威斯特法尔上校连忙问。
  “元首这次很爽快,先给了一个增补后的第4装甲师,据说有200辆新坦克,统帅部考虑到北非战场的特殊情况还额外多给了500辆军用卡车。”说起这个古德里安兴致就高了不少,因为来的是他在东线带过的老部下,他熟悉少校以上的每一个人,不但了解他们的个性也了解他们的作战风格,他一直认为一个司令官只有掌握了基干部队,整体战略指挥起才会得心应手,他对现有非洲军的熟悉度和默契度还差一点,“凯塞林元帅告诉我,稍后不久‘飞行堡垒’伞兵装甲旅也会调给我们,他们坐运输机来,这帮家伙不晕机,他们的装备不走意大利这条线,直接从克里特岛过来……”
  “飞行堡垒?”瓦尔斯特中将皱着眉头,“这名字没听说过,新编成的部队?”
  “不是,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旅改名的,胖子倒台后,兼任空军总司令的元首就给改了这个拉风的新名字。”古德里安想了想,决定先不把“滚石”计划中另外还涉及的部队说出来,那才是绝密中的绝密。
  听说有增援和补给,特别有沙漠战急需的坦克、卡车和汽油,大家脸色立刻好看起来,会议气氛也活跃了许多。一直没说话的俾斯麦少将想到一件事,忧心忡忡地说:“如果我们走了,北上承担佯攻任务的意大利步兵怎么办?他们没有装甲部队,燃料和补给携带得也很不充分,是没办法抵挡英国人也没法跟我们一起撤退的。但又不能提前通知他们,否则这帮家伙会溜得飞快,到时候直接破坏全局计划。”
  “让他们坚持到底。”有人提议。
  “不太好吧,这差不多就是让他们去送死的意思。”有人嘀咕了一句。
  “管他们去死。”古德里安现在听到意大利三个字就头疼,忍不住爆了粗口。
  马上有人接口:“意大利人才不会死战到底呢,说不定英国人一到就投降,没有足够的燃料和补给正是投降的好借口——连他们的领袖都挑不出毛病来。”
  “那也好。”古德里安阴阴地笑了,“他们可以去消耗英国人的后勤物资,最起码投降后是管英国人要水去煮通心粉了,还能牵制一部分看守兵力——我总觉得意大利人投降后的这点贡献比作战时还要强。”
  这话一出,指挥部里笑得人仰马翻,大家现在觉得新任指挥官还不错,起码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在他手下不会吃亏。军人嘛,就两点要求,第一是打赢,最好像隆美尔元帅那样能屡屡上演以少胜多的奇迹;如果真打不赢,能减少损失并把弟兄们安然无恙带回去也是英雄——现在古德里安还没有阐述大计划,在他们心目中基本就是这样的形象。
  古德里安要意大利步兵发动佯攻的理由拜尔莱因上校能体会到:主力撤退并与英国人脱离接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成为溃退,尤其是北非沙漠中地形过于平坦、大多数时候无险可守,如果不管不顾的直接撤退,英国人一定会像撵鸭子一样把非洲军撵回利比亚去,那可太丢人了。
  这时候他开始佩服起古德里安的指挥若定了:只见他一边安排意大利人北上顶住英国人,一边安排大部队撤退,另外还调用两个装甲营准备去摸一摸南线的英军部署,扰乱蒙哥马利的视线。为防止第八集团军的电讯侦探部门看破真相,古德里安还坚持把非洲军指挥部留了下来,除几个必要的电讯军官外其他人全部跟随大部队撤走,他自己会坚守到装甲营退回来后再撤退。在大部队先撤退的这三天里,除了顶在防线最前面的两个装甲营和一片不算太密集的雷区,古德里安身边就只剩下一个通讯连和一个装甲侦查连——里面只有几辆Sd.kfz.250型半履带装甲车,连一辆坦克都没有。如果有个胆大的英国步兵营这时候敢于绕过雷区和装甲营的锋芒,有很大几率可以直接把古德里安抓了俘虏——那会是第一个被俘虏的第三帝国上将。
  所有人都为他的安全捏把汗,他却毫不在意,告诉他们:“蒙哥马利是个很谨慎的人,在我们发起进攻前绝不会轻易来打草惊蛇。再说指挥部现设在机场,真要有事我坐上飞机就跑,我当不成俘虏的……”
  这话说得很坦率,大家都笑了。瓦尔斯特中将、俾斯麦少将等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礼,各自将状态最好的装甲营留下一个供古德里安使用,随后去安排本师其他部队撤退,参谋长和作战处长也领到了协助其他2个轻装师撤退的命令,只有梅林津中校因为假地图的事情一直觉得过意不去,坚持要留下来陪伴古德里安,后者也爽快地答应了。
  在古德里安快速调整部署的同时,英国人的应对也不慢。截获有关“情报”后的蒙哥马利长长出了一口气,对参谋长德·拉甘上校说:“虽然不知道古德里安是怎么看出我们的兵力部署的,但我认为这份电报反映了真实情况,而前线传来的侦查结果也支持这一点,这是一个比隆美尔更谨慎的对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