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656

  对特德的电报他尤为重视,因当初急着赶路,他将所有高速主力舰选编成了快速纵队,纵队里拥有航母1艘:美国突击者号;战列舰3艘,为美国马萨诸塞号(南达科他级)和英国厌战号、马来亚号(均为伊丽莎白女王级),重型巡洋舰3艘:分别为美国奥古斯塔、塔斯卡卢萨和威奇托号,其他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在两个舰队间大致进行了平均分配——后面的慢速舰队中还有美国纽约号、德克萨斯号2艘战列舰与几艘护航航母。
  在收到德意舰队的确切编成情报后,他深感自己力量不足,等慢速舰队上来时间又来不及,于是便电请伦敦方面临时调集一直在肯尼亚附近海域担任护航任务的复仇号与决心号两艘战列舰(均为君权级)加入舰队行列,现在他的快速纵队比德意舰队多1艘航母——虽然战斗力不强,多1艘战列舰——虽然是老舰,但少2艘重巡洋舰,综合考虑权衡后他认为现在自己才堪与敌人一战,而且要特别小心敌人的3艘战列舰,除马萨诸塞号可以稳稳吃定敌人任意一条战列舰外,自己其他手中的战列舰不见得是意大利战列舰的对手。
  在收到有关疑似发现敌人潜艇的踪迹后,他忍不住皱起眉头,因为这一路赶来为了抢时间舰队很多时候都忽视了反潜,于是他立即下令提高对潜艇的防范力度——因为思维有意无意地往潜艇方向考虑,英国人错过了先敌发现的好机会。
  “埃及战况如何?”进入夜间后,堀悌吉习惯性地问草鹿任一。
  “德国人已控制整个亚历山大港和运河区,目前正逐步构建对开罗包围圈,据悉开罗英军约为5-6万。”
  听到控制运河区的消息后,堀悌吉眼睛里精光大作,忙问:“运河呢……英国人破坏了没有?”
  “没有确切消息,但我估计不会,英国人逃得太快了,舰队又被德意海军俘虏——英国人既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拿不出足够大的船来堵运河。”
  堀悌吉庆幸地点点头:“最好不要,德国给我们的装备和物资还指望从运河里走呢。”
  “您真认为德国人会给我们那么多?”草鹿任一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皮,“我一直觉得那些条件是狮子大开口,没想到德国人居然不假言辞地答应了。平时总觉外务省软弱无能,是个累赘,这次差事办得实在不错。”
  “会的……如果我们能表现出实力的话,德国人说不定会给得更多——大不了额外部分我们花钱买。”
  “钱呢?”
  “印度啊……没听说上千吨黄金?”堀悌吉哈哈大笑起来,“别担心德国元首会赖账,欧洲这么多国家看着他呢。他是要干大事,建立欧洲新秩序、成就帝国霸业的人物——欧洲联盟可比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可靠得多,不会与我们就这点东西斤斤计较。而且这些东西对日本是个天文数字,对德国算得了什么?毛毛雨罢了!”
  “这个……我不信,我总觉特使有点吹牛。”
  “不信?”堀悌吉意味深长地笑了,“德国一个月的坦克比我们一年的数量都多,航空工业也比我们强几倍,其他化工、冶金、钢铁、煤炭就不用说了。德国陆军一个月征服了法国,换我们要打多久?陆军也就打打中国这种国家,甚至还赢不了。德国或许只有海军比我们差,所以他们一直在拉拢意大利人。”
  草鹿任一露出憧憬之色:“真盼着早点完成任务将物资和装备拿到手……这一趟就不虚此行了。”
  “元首……”依旧停留在克里特岛上的霍夫曼接到约德尔的报告,“我们再次收到日本舰队发来的电报,他们已根据联合作战的精神抵达了战区,目前正向最后作战区域进发,将按原计划展开作战——唯一的不足是尚未发现英美舰队。”
  霍夫曼兴奋地站起来:“很好!不出意外埃及这一仗基本打赢了,现在就看日本人能不能抓住机会。不要干涉他们的行动,只要求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即可,但一定要及时通知我们。”
第043章
出埃及(13)
  拉姆斯登几乎是含着泪向蒙哥马利拍去电报:一方面报告自己已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希望这位长官能尽快撤退——能撤出多少就算多少。
  但蒙哥马利已支持不住了,失去希望、失去斗志、失去补给和物资的第八集团军已到了山穷水尽、苟延残喘的地步。最后几天完全是为了掩护埃及军撤退才打得这么凶,等埃及军安全抵达的消息传出,所有人都感觉自己垮了——支撑他们的最后信念与使命终于轰然倒塌。
  一切都结束了!
  当隆美尔将埃及军逃脱并与开罗守军合流的消息发给古德里安后,后者才明白为什么蒙哥马利在已完全绝望的关头依然还打得如此凶悍——不是非洲军缠住了第八集团军,而是第八集团军死死缠住了非洲军,非但不让他有机会去对付那个硕果仅存的埃及军,还给非洲军新添了3000多伤亡,但现在的第八集团军已处于崩溃边缘。
  12月19日清晨,第八集团军第三次接待了非洲军派来谈判投降事宜的战地特使,这一次蒙哥马利没再像以前一样断然拒绝,而是答应了下来,但提出了先决条件希望德国人能答应,并要求首先实现2个小时的停火。特使答应了停火要求,但蒙哥马利提出的条件他无法答复,只能请古德里安定夺。
  亚历山大、特德、拉姆斯登都十分担忧蒙哥马利的安危,连续打电报告诉他将派飞机去接他,鉴于德国飞机白天制空权厉害,表示会出动4发重型轰炸机去接他——因为可夜间飞行,能有效保障安全。但这番好意为蒙哥马利拒绝了,他带着前来劝他离开的飞行员去了战地医院,指着满地伤兵伤心地说:“我对他们有过承诺,在他们安置好之后我才走,现在他们都在这里痛苦挣扎,我怎么能一走了之呢?一定要运人走的话,拜托你运一些伤员走吧。”
  于是,这架临时改装的轰炸机没有接走任何一名军官,只运走了十几名重伤员。
  古德里安最终爽快地同意了蒙哥马利的投降条件,这也是英国人唯一的条件。根据协议,在德军派人监督的情况下,可让埃及方面再派10架运输机来接走重伤员,前提是机身上涂有红十字标识且不携带任何武器,德国空军将派飞机护航并保证飞机安全飞行与来去自由。
  第八集团军的重伤号通过这条特殊的空中渠道撤退到了开罗,有一名身体无恙的上校偷偷摸摸想混进伤兵阵营里溜走,结果被德国人查了出来扣押在一旁,维持秩序的宪兵们向蒙哥马利请示该怎么办。
  “战时不听命令造成严重后果与恶劣影响,最高可以判处什么结果?”
  “死刑!”宪兵中尉的喉结动了一动,“可执行战场纪律,就地枪决。”
  “你不能这样对我,我为大英帝国流过血负过伤,我为第7装甲师立过功……我还是贵族……我有爵位……”上校一边挣扎,一边声嘶力竭地嚎叫。
  “你非但不能与你的部下同生共死,反而还要抢伤兵的撤退通道,大英帝国没有你这样贪生怕死、鲜廉寡耻的军官。”蒙哥马利看都不看这个上校一眼,冷冷地说,“严格执行军法,立即枪毙!”
  虽然上校还在拼命挣脱求饶,但宪兵队像拖一条死狗一样把他拖了出去,然后就是“砰”地一枪。
  这一幕插曲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大家都觉得此刻的司令官依然威严地如同一头威风凛凛的狮子,凛然不可侵犯。旁观全过程的德国军官只犹豫了一下但并未阻止,最后决定将这件事情报上去。
  当天下午,10多辆卡车带着高音喇叭奔赴防线各个区域,用最大音量播放蒙哥马利的最后讲话:
  “第八集团军的各位将士,我是本集团军司令官伯纳德·蒙哥马利!在这次战役中,英勇无畏的我们为大英帝国奋战到了最后一息,光荣履行了身为一个军人的责任,现在全集团军弹尽粮绝又无救兵,为避免无谓杀戮与牺牲,本司令官审时度势做出如下决定——我希望你们能服从我的最后一道命令,向德国国防军光荣投降!”。
  傍晚时分,古德里安终于遇到了和自己交手几个月,彼此打生打死的对手——他身着笔挺的中将军服、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眼窝子虽然凹陷了下去,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古德里安将军,败军之将蒙哥马利率大不列颠第八集团军向您投降,希望您能履行有关国际公约的义务,体面和善地对待他们。”
  “蒙哥马利将军,感谢您的明智决定,我和我的部下保证会按《日内瓦公约》的标准公平、公正、合理地对待俘虏。”古德里安和蒙哥马利握了一下手,迅速接过了对方递过来的象征权力与地位的军官佩剑和手枪,没多看一眼就立即转交给了身后的拜尔莱因——他不想在这种场合羞辱自己的对手。
  “给蒙哥马利将军安排一个体面的地方,为他提供与身份相称的待遇。”古德里安还是很感谢蒙哥马利及时投降,再打下去的话他有把握消灭这个集团军,但肯定要多死不少人,特别是看到丘吉尔给蒙哥马利发来要求该集团军战至最后一人的电报后他更确信这一点。在战役即将胜利之际,完全不必要再付这么大的牺牲。
  “他们投降了,哈……他们竟然投降了,我原以为他们会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在伦敦,丘吉尔拿着电报,跳着脚歇斯底里地骂道,“大英帝国交给他30万大军,最后除了3万多人的埃及军,不过近千人的印4师残兵败将和伤病号,其他人要么战死,要么成了德国人的俘虏……中将居然还率众投降!真他妈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
  暴跳如雷的丘吉尔全然已忘了前几天说的要给蒙哥马利道歉的言语,虽然政客的表态听过就只能算数,但这种失态依然让其他人纷纷皱起眉头。
  艾德礼劝解道:“温斯顿……蒙哥马利将军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且放弃了单独脱身的机会——他拒绝了我们派给他的飞机。所以不能苛求太多。”
  “他是不敢回来,生怕回来我送他上军事法庭,所以宁可走进德国人的战俘营。我要判他死刑——缺席审判!”丘吉尔咆哮着,声音之大简直要将屋顶掀翻,“告诉亚历山大,蒙哥马利可耻地投降了,但他必须守住埃及!坎宁安的舰队再过几天就到了,请他一定坚持住!”
  所有人脸上都蒙着一层阴霾,但最后没人开口,大家都对守埃及的前景不看好,却无法直接说出来——难道不战而放弃整个埃及?
  “议会和舆论应该怎么应付?”艾德礼阴沉着脸说道,“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败仗,本来舆论和民众认为我们占据着优势,特别是第八集团军将德军围困在托布鲁克后的乐观情绪又充斥报端,现在一下子报告失败而且还损失了20余万人,会让人产生惊愕——或者怀疑我们当初的消息是虚假,或者怀疑我们后来的指挥与应对,这对政府和内阁的公信力十分不利。”
  丘吉尔苦恼地抓着头发不知道该怎么办,战役结果还没最后传出,但高层人士基本都知道前线情况不妙,甚至一些神通广大的记者也拿到了他们想了解的东西——这次北非战役比敦刻尔克输得更惨,那一次好歹还把人给救出来了,这次要么战死,要么全部进了德国战俘营。敦刻尔克时的远征军战斗力还只能说一般,这次丢掉的第八集团军是英国战斗力最强、编制最大的一个集团军了。足足拥有4个装甲师,现在全付诸东流。像第51高地师这样的部队,法国战役时已接近打光重建了一次,这次看来又要重建了。
  另外还有难言之隐的是,最后第八集团军是把撤退机会让给了新西兰人和澳大利亚人,这在军事部署上是无可指责的,在政治上也有利于团结各自治领与殖民地,但面对底层民众歇斯底里的感情却很难解释——为什么不优先安排大不列颠本土部队撤退?这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诱发自治领与英伦三岛强烈的情绪对立。
  幸亏战时新闻和舆论管制比较厉害,主流媒体最近几天已在慢慢配合内阁放消息说北非战事不顺,一下子很难将社会舆论的感情扭转过来,只能慢慢转变口风,但这样也无济于事,众多民众焦虑地将电话打到报馆和电台,询问一切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这让媒体难以招架。
  想了半天他依然找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最后只能颓然地说道:“等开罗方面战事发生明显变化后再对媒体公布吧,或许我还需要进行一次公开演讲,这一次大英帝国是遭到了挫败,但我们远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会与德国人打到底的。”
  大家都摇头叹息,任谁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第044章
出埃及(14)
  与英国人凄凄惨惨戚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截获舰队、接管整个亚历山大港之后,德国人被多到爆棚的物资给震惊了,这座城市现已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大量物资正在迅速清点、验收或入库,随处可见喜气洋洋的德国官兵。万字旗在城市中央的市政厅高高飘扬,埃及人心情复杂地看着这批新的欧洲不速之客,目前看来德国人的军纪还不坏,至于将来,还是让政客们先去头疼吧。
  港口运输船上装载着大量的卡车、吉普车、航空汽油、高射炮、谢尔曼坦克、冲锋枪等装备,还包括小麦、面粉、糖、香肠、油脂、黄油、奶粉、蛋粉、奶酪等各类军需食品4万余吨,光缴获的斯帕姆肉罐头(午餐肉的前身)等各类罐头就有4000吨,船上还翻出了30万双军用皮靴——这玩意在沙漠地带不怎么好使,但在东线待过的德国老兵都承认不比德国自己产的高级货差,既轻便又暖和。
  凯塞林在意大利混得风生水起当然是有本事的,他一方面向意大利人承诺战后会给他们战利品,激发他们努力作战的精神,另一方面当机立断先发肉罐头——每人5个,军官加倍。下午时分所有留守在港口的意大利海军官兵都啃着香喷喷的肉罐头说凯塞林的好话,认为跟着德国人这一趟出来不亏。
  隆美尔是下午3点多从运河区赶回港口的,一到就急不可耐地去观看物资缴获,特别是他最关心的油料。
  结果让人大大松了一口气,地中海舰队储存在亚历山大港的重油一共40万吨,虽然安德鲁临走前命人打开了阀门,不顾环境破坏的风险向地中海里排放,但德军及时赶到并关掉了阀门,重油泄露的不多,还剩余近36万吨。而英军散布在亚历山大港的油料仓库一共有8处,结果只来得及摧毁了2个,有6个仓库被完好无损地被保留了下来,一清点居然发现近8万吨各类油料,着实让人喜出望外。
  粮食和后勤补给是英国人销毁比较多的,但即便如此还剩下堆积如山的物资,再考虑船上的那些食品,数量简直多到令人发指。
  现在开罗英军多达6万又有工事支撑,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对手,考虑到古德里安解决完第八集团军后不出3天就能大规模增援自己,隆美尔也不想操之过急的进攻,在部署完防线、安顿好部队、继续压迫开罗守军之后,他拉上高斯兴致勃勃地清点各类战利品。
  所有物资看后的感觉只有一个词语可以形容——震惊!
  望着琳琅满目的产品,隆美尔颇有些目不暇接的感觉——这一仗打得太合算了。一般缴获物资他只略微看几眼就放过了,但其中一艘运输船上发现的一大堆钢结构产品让他来了兴趣,因为谁也看不懂是什么,问工兵部队也似懂非懂。详细询问俘虏之后才知道那是英美标准的贝雷桥——利用高强度钢材制造的轻便标准化桁架单元构件,用专用设备可迅速拼装成适用于各种跨径、荷载的桁架梁桥,德国工兵虽也有这样的套路,但大多数时候是就地、临时取材,没美国人财大气粗直接准备好整套桥梁构件。
  依托说明书与图纸,工兵们用3个小时迅速建起了一座宽17米,跨度近100米的军用便桥,理论承载力40吨,结果在临时加固之后发现将近50吨的虎式坦克压上去也走得稳稳当当。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被俘船员没撒谎,这些东西确实不是给英国人的,因为沙漠里压根就用不到桥梁,只有红军才用得上这些家伙。隆美尔敏锐地意识到这批货物的价值,立即要求后勤处运回国内并准备仿制,特别还强调了一点,尺寸务必能和英美产品通用——后半句一说大家都笑了起来。
  到最后几个坦克、装甲车、卡车仓库检查时,饶是隆美尔已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那整整齐齐堆着的,散发着崭新机油气味的新坦克吓了一大跳,里面足足有180辆谢尔曼、60辆M3,还有800多辆各类军车——全是新的!甚至底盘号都是连号的。隆美尔当初穷疯了的时候连意大利人扔在沙漠里的破烂货都要拿回来用,现在看到这等宝库还能不欣喜若狂?唯独最后一个飞机仓库数量最少,因为船上搭载的只有拆解成零件状态的100多架P-39和P-40,其余库存飞机都被埃及空军搜罗去投入战斗了,但配件包括发动机、机翼什么的依然留下了一大堆。
  抚摸着这些新家伙,他对高斯笑了:“海因茨(古德里安)是多么幸运的一个人啊……要这些东西全给蒙哥马利运去,他非撞个头破血流不可。”
  高斯耸耸肩:“幸运与否不好说啊,他俘虏了这么多英国兵,还得供给他们吃喝,一下子多10万张嘴非吃穷他不可。”
  “这有什么……他不是端了英国佬的补给仓库?还缴获20多万部队的装备和物资,至于那些不要的东西和俘虏……”隆美尔撇撇嘴道,“他会甩给意大利领袖的,领袖最喜欢拉着俘虏和缴获物资去罗马展览。”
  “长官,经过清点,目前已缴获的装备足够武装5-6个师,8万人以上的部队,后勤物资可支持30万部队作战2-3个月。”
  “这个说法不对,确切地说应该是8-10个师,15-20万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出入?”高斯愣了一下,好奇地问道。
  “这个……这个……”后勤处军官结结巴巴开了口,“我们还在其他地方发现了足有几个师的意大利装备……全被英国人当成破烂一块了堆着,这也能当缴获?”
  高斯“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他终于反应过来了,那些在历次北非战役中被俘获的意大利俘虏大部分都在埃及特别是在亚历山大港和开罗关着呢,另外埃塞俄比亚方向还有一部分战俘营。
  在亚历山大港最初遭遇重大变故、外面枪声一阵响过一阵的时候,德国战俘都在积极筹划暴动和越狱,而人数是他们几十倍的意大利战俘却无动于衷,温顺得如同绵羊,哪怕在英军和埃及守卫一哄而散时仍没想到反抗,只乖乖地缩在战俘营等待局势明朗。等德国部队去解救他们时,这批意大利战俘又纷纷攘攘说要物资、要补给、要待遇,甚至还有几个将军摆谱让德国人赶紧把军官请来说话,闹得伞兵们一个个头大如斗,干脆眼不见心不烦,用缴获来的武器武装被俘德军后将整座战俘营的管理权移交给了他们。
  虽然同在战俘营屋檐下,但被俘的德国人显然平时就看这批意大利软骨头不爽,看他们现在吵吵闹闹的样子心里更来气,不但不解救他们,反而借口甄别英国间谍继续封锁战俘营,甚至还用英国人留下的机枪掩体架起了火力线,然后到中午供应午餐时又出了事——英国人的供应体系一早上就崩溃了,后勤处面对一下子多出来的几万张嘴也犯了难,他们连运河集团军的后勤安排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对付战俘营?结果这批意大利人被结结实实饿了一顿。
  这下可捅了马峰窝——老子当英国人战俘时都没挨过饿呢!
  傍晚时分事情闹大了,意大利人吵吵闹闹要“暴动”,气得德国守卫们抄起勃朗宁机枪对准营地门口的空地连续射击警告后才把骚动压制下来,结果意大利人连晚饭也没能吃上,事情最后一直闹到隆美尔这里。
  说起意大利俘虏,隆美尔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他问道:“那些该死的意大利人还在闹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