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失败以后(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91

  轰隆雷霆几乎炸响在她们每一个人的耳边,陈氏更是情不自禁失声道:“你是……高崖先生的……?!”
  原来如此。
  正该如此。
  原来如此,阿岳竟是高崖先生的女儿!
  正该如此,高崖先生有阿岳这样的女儿!
  ……成国公府,何其有幸。
  如今回望,步步惊心,若非阿岳在府中,结局几乎已经注定。
  身在局中,跟着岳欣然行事时尚且不觉,待听到盛氏一门的命运,心中真是百般滋味,最多的却还是感激、后怕与庆幸。
  如今总算更明白其中缘由,难怪阿翁执意要结这门亲事!
  看着陆府众人的神色,岳欣然只顿了一顿道:“老夫人、各位夫人,魏京城高水深,如今陆府已经除爵……是时候考虑离开魏京了。”
  “好。”陆老夫人花氏点头应了。
  岳欣然一怔,她准备充分的所有说服之辞竟一时卡住。
  看到岳欣然难得的怔愣模样,沈氏忍不住“噗嗤”一笑:“六弟妹,你不必解释啦,你说的那些道理我们不一定明白,可总知道,你定是为了阖府上下好的。”
  陈氏也觉得,岳欣然难得流露出与年龄相符的稚气,竟意外地可爱,陈氏道:“虽是不舍,但此番变故……大家还能在这儿便是不易,离开魏京,能叫我的阿和太太平平地长大,便没什么不舍的啦。阿岳,你说去哪儿便去哪儿吧,终归咱们一家子还是能团团圆圆在一处的。”
  说罢,低下头,陈氏难掩感伤,一大家子也只剩下她们这些女人相互扶持了,天底下还有谁能比她们彼此更知晓其中心境呢,只要大家还在一处,这日子便还能过下去,眼下可盼的,便是孩子们健康太平地长大了。
  岳欣然道:“一家人自然是要在一处的。我们,扶柩归乡吧。”
  陆老夫人怔住。
  岳欣然郑重道:“漂泊辛苦了那么久,是该带他们回家了……也好叫孩子们知道,先人们都是何等英烈,筚路蓝缕何其艰难,待他们知道自己从何处来,以后才知该往何处去。”
  陆老夫人再撑不住,泪水潸然而下:“好!我们回益州!”
  苗氏沈氏陈氏吸了吸鼻子,齐声应是,打心底里都没有丝毫不情愿。
  既然已经决定,那很快就要收拾起来,如今国公府没了在朝任职的,除了陆老夫人,她们个个都无诰命,皆为民妇,一应家什器物俱,违制的都要去掉,陈氏甚是心爱的那具奢华并车都只能忍痛卖了,甚至连这处大宅清理之后,恐怕都要重新归没于朝廷。
  路途遥远,许多东西也都无法迁移,正好悉数处置,与死亡擦身而过这一遭,陆府上下都看淡了许多,日子比原来艰难就艰难些,一大家子还在一处,自己有手有脚,多辛苦些便是了。
  另外,苗氏还道:“既往益州而去,这许多人也没法儿一道走,不若唤了人牙子来,不合适的都裁撤了吧。”
  岳欣然:“大夫人说的是,此去益州,地处偏远又路上艰辛,确实只需那些稳妥可靠之人,不在多而在精。如今府上,我瞧着,也人心思动……不如这样,将去益州之事告知所有人,愿意一起走的,诸位夫人可再细细考察挑选,不愿意走的,酌情给一笔遣散钱,签了身契的便归还身契,由他们自己决定吧。”
  沈氏瞪大了眼睛:“这也未免太便宜他们了吧?!”主人家要往偏远之地去吃苦,奴仆部曲非但可以选择不去,还要送钱与他们,这这这,哪家会这般做?!
  陈氏却击掌赞叹:“妙啊!”
  沈氏看向陈氏,一脸不解。
  陈氏微微一笑:“二嫂,府上现在所需之人,最重要的便是‘忠心’。想走之人,便是只能同甘不能共苦之辈,反之,不要钱都愿意与我们同往益州偏远之地,岂不正是真正忠心耿耿之人?能使些钱将这些人识出来,简直是最省心不过的手段,还能保全家族声名!”
  说完,陈氏不由再看了一眼岳欣然,这样正大堂皇的手段,便是那些走了的奴仆部曲也只有感激不尽、说陆府好话的,真不愧是隔着朝堂能与陛下玩手段的小娘子。
  陈氏领会到位,她是世族出来的,很快将此事安排得服服帖帖,什么样的奴婢/部曲,能领多少钱,俱是清清楚楚,不过几个时辰便公布了出去。
  当真是疾风知劲草……平素看起来忠心耿耿的此时扭扭捏捏乍着胆子来求去,哎,魏京城里,能当奴仆的哪个看不明白,国公府除了爵,无人在朝为官,还有什么前程哪,现在走了还有钱拿,还能要回身契,不趁着此时走的才是傻子。
  陈氏面上却极端得住,不惊不怒,痛快地便给了钱、放了身契,很快,整个陆府要走的奴仆部曲便蜂拥而至,生怕来晚了便走不了,或是领不了钱了。
  陈氏心中忍着怒意,却办得极为利索,甚至放了话:陆府离京之前,想走的都能寻她,陆府不会阻拦。她倒要看看,府中到底是有多少势利之徒!
  陈氏理事颇有章法,而且,人忙起来了也顾不上悲伤,她精神也好了许多,岳欣然十分乐见,在陈氏这番工作的基础上,岳欣然另嘱咐信伯在府外散布消息去了。
  东西处置得快,人也走得快,不数日,整个大院便空荡了下来,出乎岳欣然的意料,这位陆六郎的院中,竟一个人也没有走。
  这些日子,岳欣然忙得分身乏术,才将陆府从深渊里给捞了出来,自然没功夫顾得上岳嬷嬷几人,府中各院俱是人事动荡,这里反倒世外桃源一般格外宁静。
  岳欣然半玩笑半认真道:“嬷嬷,阿田,阿英,阿夏,你们若是想走,除了身契和府中赠钱,我还可再添上一倍的。”
  岳欣然觉得自己不太需要什么贴身服侍的奴婢,所有事她有手有脚,能够生活处理。如果她们真的想走,岳欣然是真心诚意地愿意给她们一个好点的经济基础。
  阿田瞪圆了眼睛:“三娘子!这些日子,嬷嬷和我们大家天天都在担心你,你怎么能叫我们走呢!”
  岳嬷嬷斥道:“没大没小!教你的礼数又忘干净了?”然后,她才对岳欣然肃容道:“老奴本是岳府的世仆,自然是要守着三娘子的,此事娘子休要再提!”
  阿英与阿夏对视一眼,也是坚决道:“我们不会离开府中的!”
  益州再苦也不怕,能比她们从前家中地里刨食更苦吗?
  阿英又道:“阿信伯与阿钟伯都说了哩,六夫人这次帮了府中的大忙,去益州路那么远,更要好好伺候六夫人才是!”
  岳欣然无奈扶额,好吧好吧,虽然她不怎么需要伺候……
  然后她认真地说:“既然你们想留下来,那自今日起,一切都要听我安排。”
  四人齐声道:“这是自然!”过去我们也是听您安排的啊,只是您从来不给什么安排就是了……
  岳欣然满意地点头,不错,虽然她不需要伺候的人,但到益州就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发展了,搞建设自然需要人,尤其是对陆府或者对她本人有认同感的人。
  恩,先把入职培训做起来。
  “好,那今日便从读书开始吧。你们都读过哪些书?”
  四人,从岳嬷嬷以下,全部傻眼:啊?!她们是服侍的奴婢,又不是来当书童的?读书是几个意思???
  而岳府之外,那位方正方副使本来以为,成国公府那趟差使已经足够晦气,没能达成大人的意图,被臭骂一顿,且为了避嫌还不能采取后续行动……这便已经足够憋屈了!
  他不再去招惹那一门晦气的寡妇,此便算到此为止了……但渐渐地,不知从何时起,魏京传言便开始沸沸扬扬,道是廷尉府某位副使势大,多次上门威胁,成国公府孤儿寡母为了躲避,竟以扶柩归乡的名义要逃离魏京了……这不,人家连奴仆都全部遣散,屋中布置都全部发卖了,真真凄凉,连陛下都可怜人家孤儿寡母不容易,这位副使也未免太过跋扈了些。
  方正简直要破口大骂,惹不起他都躲开了,这是连躲开了都躲不过一身的脏水了?!
  未及数日,数位御史一齐弹劾,廷尉署副史嚣张跋扈,不恤不仁,仗势欺人,欺负别人孤儿寡母,寡德少仁至此,实在难以为官……
  陛下震怒,朕好不容易用来刷仁政分的道具,你敢去挤兑?你这是要跟朕对着干吗?!昂?!
  夺官,给朕好好查!
  方正背后之人也不愿意为了一个蠢货去和陛下掰手腕,于是——
  方正卒。
  此时,陆府上下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启程出发了。
第15章
一个也不少~
  天不过蒙蒙亮,几十辆牛车连着五辆灵车渐次从武成坊驶出,再怎么轻车简从,毕竟也是搬家,每个人都想将最珍贵的东西一股脑儿带走,再者,宅第要交还于朝廷,如若不能带走的便只能丢弃,故而这车队确实不小。
  驶出武成坊时,每个人都情不自禁掀帘回望:
  苗氏看到的,是那一段已经黯淡在岁月中的青春欢笑,怀中空空,时光如此可怕,她竟无法回忆出确切的笑语,只依旧记得曾经的畅快飞扬;
  沈氏在看的,是那个一身红衣执刀说要请教、看到对方英俊面容却忍不住面红的自己,而今,只有怀中依偎的一对娇儿,和身后那把在鞘中再未拔出的长刀;
  陈氏看到的,是那个儒雅不失英武的将军对她说,我会带你到这每一处山川形胜去看看的,可最后留给她的只有箱笼中密密麻麻绘制着山川形胜的兵书,可这个与他一模一样、喜欢指着兵册问她山川的孩子;
  梁氏躺在车中,怀中抱着稚弱的孩子,车后载满了绿植,肃伯劝过她,这些花草不一定能撑到益州,可她却很坚决,她一定能养活的,这些年,他们一起养活过那么多难养的称世奇珍,每一株他们都养活了,这一次也一定可以……至少,将来要叫孩子看一看,他的父亲曾为他亲手植了这么多的花木;
  陆老夫人……陆老夫人没有回望,她只静默低着头,大抵时间于她而言,太过漫长,过往许多炽烈终究埋葬,就像当年高大的凤凰木下,那个以夷族风俗向她求亲的少年,笨拙地唱着夷族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歌谣,却终究没能走到最后。
  一个年轻的声音清越却坚定地道:“出发吧,还会回来的!”
  于是,车队再不停留,出了武成坊,上了朱雀大街,此时天光未亮,行人不多,一直向南,直出安定门,那个繁华的、巨大的城池终是渐渐被甩在身后。
  走到别望桥时,车队缓缓停下,这是魏京边界,此一别,莫相望。
  可陆老夫人微微诧异,这一次离开,陆府只低调地扶柩回乡,因着前番朝堂上的动静,他们虽有报信于风浪中亦未动摇的真正亲朋,却也叮嘱不必相送,怎地还是在别望桥停了下来?
  很快有人传讯过来:“阿钟伯他们要告辞离去。”
  陆老夫人十分吃惊,阿钟伯是多少年的部曲,一直追随成国公征战,数次在前线为成国公以身相护,好几次都差点救不回来,身子却是彻底破败了。陆老夫人从来没有怀疑过阿钟伯的忠诚,他们家三代人都在府上,怎么突地要走?
  不多时,阿钟伯、肃伯、信伯亲来磕头道别:“老夫人,若非您与国公爷一片慈心,我们几个的老命早该葬送了。自己知道自己事,我们没多少年头啦,若是死在半道儿上,还得饶上您一副棺材,平添晦气。这些儿孙辈虽不成气候,路上打点跑动是无碍的,便让他们代我们在您身旁尽力服侍吧。”
  那些儿孙俱是悲声唤道:“阿父!”“阿爷!”
  陆老夫人听得心中难过:“不必如此,路途遥远,你们确是怕经不起,可何必要你们骨肉分离?他们也一并留下吧。”
  阿钟伯急了:“老夫人!万不可这般!”如今府上真是缺人之际,他留下儿孙伺候自己算是怎么回事!
  然后,不只是阿钟伯他们,默默地,还有数十人前来辞别,陆老夫人一眼看去,见领头的,竟是六郎院中的阿郑,看向这些身上或多或少有些残缺的部曲,陆老夫人忽地明白了他们的用意:与阿钟伯他们一般,陆府如今正是艰难之时,他们并不想一起去益州再添拖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